宋词-辛弃疾9首
最经典的宋词12首

最经典的宋词12首1.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美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词形容了元夕之夜的热闹景象,富有动感和浪漫气息。
词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欢乐气氛。
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以描写爱情悲凉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思念之情。
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时光无情,爱情易逝的主题。
3.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纳兰性德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以写人物悲凉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人事如梦的感慨。
通过凄凉的景色描写和深情的文字表达,词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思考。
4. 《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杨洪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以表达离别之情为主题,通过凄凉的景色描写和深情的文字表达,词人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5.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孤城落日斗兵车,身当恶,至今犹战。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到、夜深千户,都把铅华洒尽,认作男儿泪!这首词以写壮志豪情为主题,表达了词人对青春激情和英雄气概的讴歌。
十首最美宋词

十首最美宋词:1.《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5.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6.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年级必背宋词16首

四年级必背宋词16首1、青玉案(南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葛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玉楼春(春景)宋东城渐觉风光好,毅皱波纹迎客掉。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临江仙4、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满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吴山青,一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6、减字木兰花黄庭坚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
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不管降人肠欲断。
春水茫茫,我设商陵更断肠。
7、.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卜算子·别意(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纱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9、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0、菩萨蛮(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暴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福,双双金鹧鸪。
1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东北是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江流去。
心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
12、桑子(宋)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13.采桑子(宋)欧阳修群山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
辛弃疾诗词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
• 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 绍 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第二年春,改派到镇江去做 知府。 • 镇江成了南宋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 感慨系之。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 中原故土在哪里呢 • 此时南宋与金以 淮河 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 北固楼上,翘(念二声)首遥望 江北 金兵占领区,大 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 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 • 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辛弃疾词特征——以文为词(做笔记)
• • • • • • 1 雄奇阔大的意境 ——形象飞动,气势壮阔 2 辛词内容极广泛 3 在语言上形式解放—— 前人作词、诗词界线极严。 4 风格的多样化——
辛词的艺术成就(不做笔记)
辛词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 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 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 力度美和崇高美。 • • • • 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 进而 “以文为词” —— 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 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鹧鸪天 送人
•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 花向今朝粉面匀, 柳因何事翠眉颦? 东风吹雨细于尘。 • 自笑好山如好色, 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采桑子
• 词中运用比兴手法, 以 眼前景 道 心上事, • 达到 意内言外 之极高境界。 • 全词 潜气内转,神理高绝又沉郁顿挫
辛弃疾8首必背宋词

辛弃疾8首必背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辛弃疾的作品更是备受推崇。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深情绵绵而著称。
在众多的辛弃疾词作中,有八首被认为是必背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味这些经典之作。
1.《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辛弃疾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景象,以及男女之间的浪漫情愫。
这首词以欢快的节奏和美妙的曲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快乐和温馨的节日氛围中。
2.《青玉案·山花子》这首词以寓情于景的方式,通过描绘山中的花朵,表达了辛弃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
辛弃疾将山中花朵的美丽和绚烂与自己的心情相结合,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3.《青玉案·元夜月》这首词以元夜的月色为背景,描绘了辛弃疾心中的思念之情。
辛弃疾通过描绘夜晚的月色和自己内心的孤寂,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以清新、凄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又温馨的夜晚。
4.《鹧鸪天·过七里濑》这首词描绘了辛弃疾在途中所见所闻,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辛弃疾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词以细腻、深情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而又忧伤的时刻。
5.《浪淘沙·漫笼轻细莫相离》这首词以浪淘沙为背景,描绘了辛弃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辛弃疾通过描绘海边的景色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这首词以明快、豪放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阳光明媚、海风阵阵的时刻。
6.《青玉案·对雪》这首词以对雪的描绘,表达了辛弃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辛弃疾通过描绘雪景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这首词以清新、凄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又温馨的雪夜。
7.《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以长江东逝水为背景,表达了辛弃疾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
宋词排行榜前10首内容

宋词排行榜前10首内容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有许多杰出的词人和作品不断涌现。
以下是宋词排行榜前 10 首的内容,其中一些作品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
1.《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这是辛弃疾最著名的词作之一,也是宋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描绘了元夕之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苏轼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一。
这首词描绘了中秋节的夜色和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钗头凤·世情薄》- 李清照这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一。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4.《登高》- 杜甫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一。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一。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战斗和胜利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7.《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描绘了元夕之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8.《钗头凤·世情薄》- 李清照这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9.《登高》- 杜甫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慨。
10.《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苏轼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宋词精选30首

宋词精选30首及简要1.《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内容: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以及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和对逝去爱情的思念。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内容:表达了主人公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内容:以明月为象征,表达了主人公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内容:描绘了主人公对逝去春花秋月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追求。
5.《渔家傲·西塞山前白鹭飞》-杨万里内容:以渔家生活为背景,表达了主人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6.《浣溪沙·疏影横斜水清浅》-李清照内容:描绘了主人公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内容:以出猎为背景,表达了主人公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8.《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辛弃疾内容:以小山为背景,表达了主人公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陆游内容:以登固亭为背景,表达了主人公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0.《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辛弃疾内容:以长江为背景,表达了主人公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内容:描绘了主人公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内容:以出猎为背景,表达了主人公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3.《浣溪沙·疏影横斜水清浅》-李清照内容:描绘了主人公对逝去爱情的思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1词牌名:霜天晓角|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2词牌名:霜天晓角|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雪堂迁客,不得*力。
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
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3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凤尾龙香拨。
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
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沈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呜咽。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4词牌名:木兰花慢|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5词牌名:木兰花慢|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6词牌名:水龙吟|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宋词三百首辛弃疾的词精选篇7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主要词作】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永遇乐(千古江山) 摸鱼儿(更能消)祝英台近(宝钗分) 清平乐(茅檐低小)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贺新郎【宋】辛弃疾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年、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简析】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北郊带湖访问作者。
作者和陈亮纵谈天下大事,议论抗金复国,极为投契。
陈亮在带湖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
后来,陈亮因朱熹失约未来紫溪(地名,在江西铅山县南),匆匆别去。
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
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辛弃疾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后,再次回忆他们相会时的情景而写下了这首词。
从时间上看,这首词可能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
上片写友情。
前四句以陈登、陈遵作比,说明作者与陈亮思想一致、情投意合的深厚友谊。
中三句写他们旷达的胸怀与不慕富贵荣华的高尚情操。
后四句写他们为国事担忧而发的恢宏议论以及因无人响应而产生的牢骚。
下片论国事。
前四句从抗战派与投降派的尖锐矛盾出发,提出了为什么祖国遭受分裂这一严重问题。
实际上是?quot;南北分裂,已成定势"这一投降主义谬论的批判。
中四句,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摆出了人材不得重用却又高喊搜罗人材以致堵塞了收复中原的通路这一严酷现实,揭露了投降派坚持屈辱求和打击抗战派的反动政策。
最后四句,通过"男儿到死心如铁"和"补天裂"这样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决心。
这首词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和陈亮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所结成的战斗友谊,抒发了他们坚持抗战,志在统一的壮志豪情。
这是一首唱和词,但与一般酬答往来的庸俗之作大不相同,它写得感情饱满,痛快淋漓,内容丰富,形象鲜明。
值得提出的是,这首词始终注意描绘和歌颂陈亮这一胸怀大志的人物形象。
就全词来看,作者的笔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历史人物来赞美陈亮的宽阔胸怀与远大理想;二是通过对时政的抨击和对"富贵"的蔑视来突出陈亮的高尚品格;三是通过陈亮的言论"男儿到死心如铁"来歌颂陈亮为国牺牲的决心和坚定立场。
词中把写景、抒情、用典、使事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木兰花慢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简析】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词篇。
作者在小序中明白提示,这首词有两个特点:一是构思与前人不同,"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而这首却写的是月亮西沉以后的情景;二是自觉地学习屈原,运"用《天问》体"形式。
咏月,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仅以唐宋诗词而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月"为线索,组织全篇,提出了某些带有哲理意味的问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把酒问月》:"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quot;看,这些不同的诗词都在向"天"提问,故此也都与屈原的《天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首《木兰花慢》实际上是继上述诸诗词之后,在歌咏明月这一题材上的新的发展。
其特点可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构思有新意。
作者不写待月,而是从月亮落去之后起笔,并由此展开想象的翅翼,一会儿飞向广阔的太空,一会儿沉入深幽的海底。
最令人惊异的是,生活在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在作者心目中还有了西半球("那边"、"别有人间"),当我们这里月亮西沉后,那边才看见月亮东升?quot;光景东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禁不住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巧妙安排神话传说。
词中把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集中起来,经过选择、加以编排,使之成为统一整体,创造出带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形象。
词中神话的安排主要按三个焦点加以集中:一是人间("是别有人间…")二是天外("是天外,空汗漫");三是海底("谓经海底问无由")。
三是全篇设问。
词是学《天问》,故保留《天问》形式上的特点,但因词的字句可长可短,所以节奏上比《天问》更加生动活泼。
本篇是辛词中别具一格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①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②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①寄奴: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②佛狸:魏太武帝小名。
【简析】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杰作,写得沉痛悲壮,语言精炼深刻,虽然用典很多,但关合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祝英台近·晚春辛弃疾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简析】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相思的词篇。
如果我们联系辛弃疾的思想实际和他一生的经历来看,这首词很可能寄托了作者由于祖国长期遭受分裂、不得统一而引起的悲痛。
上片写行人去后的凄凉。
开篇三句点明别时的节气,衬托悲苦的心情。
中二句写别后的思念与由此而引起的心绪。
"断肠"三句写春去花落,无人爱惜,莺声鸣啭,无人劝阻,由此而更增添她的愁苦。
下片写盼归的急切心情。
换头三句通过占卜归期的神态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中二句写梦中相思之情。
末三句以怨春作结。
这首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一是善于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词中侧重于描写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焦急心情,在写法上,作者舍弃了一般常用的即景抒情的手法,而是通过动作的某些细节来突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位女主人公,把刚刚插在鬓边的鲜花重新摘下来,,一瓣一瓣地从头细数,忐忑不安的心情,便跃然纸上,甚至连这位女主人公的焦急心情也活灵活现了。
这是其一。
其二是通过梦中的呓语来表示对春天的怨恨。
这就比一般的"怨春"更加深入一层。
通过梦中语,还进一步说明"花卜归期"只不过暂时取得心灵上的某种安慰,并非有确实的凭据。
反过来,这"梦中?quot;又进一步烘托出盼归之情的急切。
在结构上,结尾又密切照应开篇,因与情人分别时是"烟柳暗南浦"的春天,所以说"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这首词通过儿女之情,寄托了家国之愁。
作者满腹的怨恨,却不说破。
于是就可以使人用自己的想象来加以补充和发挥了。
词中很少用典,并以浅近的口语于不经意处信笔写来,既切合女主人公的身份,又切合其声情口吻。
这首词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
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励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
"这一段话说明,这首词是带有婉约词的特点的。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简析】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如入无人之境。
金兵兵分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
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祐太后,隆祐由南昌仓猝南逃,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机会。
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的损失极其惨重。
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
作者路过皂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
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
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地区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