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污染与其预防2015

合集下载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

食事评论 | COMMENTS·28·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1-2月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控制措施摘要: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微生物对食品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阐述了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污染来源以及生长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危害;控制措施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和污染来源细菌性微生物的危害。

细菌是一种结构简单、形状微小,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的原核生物。

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大多是由食品中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会造成食物中毒。

真菌性微生物的危害。

真菌是真核生物,包括霉菌和酵母,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水源污染。

由于生产用水的水源受到污染,菌落数量比较多,那么生产出的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也就会变多。

生物性污染。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生产人员进行生产,由于没有认真做好衣物、手套的清洁消毒工作,食品与其接触后,便会造成污染。

机械性污染。

各种机械化生产设备、工器具的消毒在食品生产中非常重要,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或消毒不彻底,都会对食品造成污染。

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因素温度。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微生物对温度的需求,可以将其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

其中,嗜温菌占的比例最大,其最适温度在25℃~43℃之间,它们的存在会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

pH 值。

微生物都有各自适合生长的pH 值范围,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pH 值都在5~9之间,当超过其最低或最高的生长pH 值时微生物便难以生长。

水活度。

水活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食品微生物的水活度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干燥的环境会导致微生物细胞失水而造成代谢停止不再存活。

营养物质。

对微生物而言,食品有着较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为其提供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要素。

氧气。

按照微生物对氧气需求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

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

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
携刚拘拟珠骇税畸浦燃斋陵翘平旗合破咽彰柳耶冲窥揪购住唯遭躺遵殖蛋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
(3)致病菌
此类细菌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引起食源性疾病。常见者如沙门菌、志贺菌等。 与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不同,致病菌与疾病直接有关,因此一般规定在食品中不允许检出。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属于卫生指示菌,主要用于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可允许在食品中存在,但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量。
檀炔律捷技拣柏杂钦嘻潘斩栗扰皆疾赁轻疽健铡觉见鉴磕川忱母浩沃轩艰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
AFB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的病例,已有多起报道。其中以 1974年印度200多个村庄因食用霉变玉米所致的中毒性肝炎暴发最为严重。中毒人数上千人,其中重症患者近400人。症状主要是发热、呕吐、厌食、黄疽,进而出现腹水、下肢浮肿,严重者很快死亡。 黄曲霉毒素与人类肝癌发生亦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群膳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之间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即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越高、摄入黄曲霉毒素越多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也越高。
揪蔼禁彬旱狱效环哺刽兵筛荔舍出鼻丙逞疥椎掘仇音时竞您酿潦疏送搅狭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
2. 重要的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一部分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 (1)化学结构与特性:目前已确定结构的AF有20多种,根据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荧光颜色的不同,可分为B系和G系两大类。其毒性与结构有关。在天然食品中以 AFB1的污染最为常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故在食品监测中常以AFB1作为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指标。
肺振族院孩谋鸯恳杆检扩颖霓阎骋樱崇誓针坟痉诵胶闰景贵饼诈情娇岳峰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食品安全危害及其预防

新鲜蔬菜中的微生物污染危害、检测和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新鲜蔬菜中的微生物污染危害、检测和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2010年底一2012年底,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 因生鲜食物感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报告案例有5 191人,
其中95人死亡【2 91。在2007--2011年间,欧洲因果蔬污
染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案例占总数的10%,致死率占总 食源性疾病致死率的46%口01。其中英国在2008--2010年
间报告的由果蔬污染所产生的食源性疾病为531例,

big issue.This article aims t0 review the hazards,detection and control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call
vegetables.The hazards of
arise at
any
points in
the production chain of fresh vegetables from farm to mouth.Therefore.the detection and con仃ol me也ods for food-borne pathogens in fresh vegetables need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fresh vegetable;hazards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pathogen;detection method;safety control
源性疾病,其中3 000例死亡【2 61。在加拿大,每年大约有

800万例食源性疾病暴发,造成超过70亿美元的医疗损
失,且这些致病菌产生于从农场到餐桌的每一环节‘“舶J。 在农田中,农业灌溉水源、土壤、灰尘、动物和蔬菜耕 种人员都是产生各种霉菌、酵母菌、致病细菌及病毒的

中国药典2015版 四部 9202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2015版 四部 9202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导原则

为更好应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6)及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通则110 7),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非无菌药品中污染的某些微生物可能导致药物活性降低,甚至使药品丧失疗效,从而对患者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在药品生产、贮藏和流通各个环节中,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循GMP的指导原则,以降低产品受微生物污染程度。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法及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可用于判断非无菌制剂及原料、辅料等是否符合药典的规定,也可用于指导制剂、原料、辅料等微生物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指导生产过程中间产品微生物质量的监控。

本指导原则将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和标准中的特定内容及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

1.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过程中,如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及中和剂,在确定其能否适用于所检样品及其用量时,除应证明该试剂对所检样品的处理有效外,还须确认该试剂不影响样品中可能污染的微生物的检出(即无毒性),因此无毒性确认试验的菌株不能仅局限于验证试验菌株,而应当包括产品中可能污染的微生物。

2. 供试液制备方法、抑菌成分的消除方法及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应尽量选择微生物计数方法中操作简便、快速的方法,同时,所选用的方法应避免损伤供试品中污染的微生物。

对于抑菌作用较强的供试品,在供试品溶液性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薄膜过滤法进行试验。

3. 对照培养基系指按培养基处方特别制备、质量优良的培养基,用于培养基适用性检查,以保证药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的质量。

对照培养基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制及分发。

4. 进行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时,若因没有适宜的方法消除供试品中的抑菌作用而导致微生物回收的失败,应采用能使微生物生长的更高稀释级供试液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此时更高稀释级供试液的确认要从低往高的稀释级进行,最高稀释级供试液的选择根据供试品应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和菌数报告规则而确定,如供试品应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是lg需氧菌总数不得过10 3 cfu,那么最高稀释级是1:10 3 。

2015食品安全选修课试卷

2015食品安全选修课试卷

单选题1.苦杏仁作为一种药,有()的功效。

镇咳2.过量食用后中毒症状先兴奋后抑制的是:银杏3.毒菠菜事件在哪个国家发现的?美国毒菠菜事件发生在()年。

2006 毒菠菜事件发生在美国的()农场。

加州4.由于田螺生存在淤泥中,()容易致病。

寄生虫5.瘦肉精是在哪种肉中发现的?猪肉6.北京蜀国演义酒楼广州官员线虫中毒事件是什么引起的?寄生虫7.目前,我们()有效的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

几乎没有8.大肠杆菌0157流行事件发生在哪个国家?日本9.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的最多的是:大豆色拉油10.决定食品安全的相对性的因素不包括:生态环境11.美国重点关注的是()引起的食品安全:微生物12.水俣病是()中毒引起的:汞13.日本大肠杆菌0517流行事件是()环节出错的:流通14.食盐浓度超过()亚硝胺会减少:0.215.我国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16.生物胺主要存在于:发酵类食品17.痢疾杆菌很耐寒,在冰块中能生存?三个月18. 螺是哪种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9.食源性疾病对人群危害最大的是?老人与婴幼儿20.苦杏仁成人食用四十到六十粒,小儿食用十到二十粒,如果食用六十颗就可以导致人的死亡,它具有哪种毒素?毒肽21.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哪一类食品中容易生存?发酵食品及罐头食品22.农作物对重金属的累积最高的是( ) 蔬菜23. 从河豚中分离出来的河豚毒素是哪个国家发现的?日本24.方便面包料的杀菌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的?辐射杀菌25.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日摄入亚硝酸盐的限量值是0.2mg/kg26.黑脚病是哪种重金属中毒?砷27. 二噁英事件开始在哪个国家发现的?比利时28.吃鱼虾过敏的人是鱼虾进入人体后代谢产生什么物质使其过敏的?组胺30. 美国有多少人知道需要什么样的食品。

0.831.脂肪在390°高温下,每克脂肪酸所产生的苯并芘的量() 8.8ug/kg32.烤制的食品中哪些有害的物质含量高?杂环胺33. 熏制的肉中苯并芘的量可达到() 107ug/kg34.丙三醇与什么物质反应变成氯丙醇? 盐酸35.据统计全世界被食源性寄生虫侵染过的人次? 45亿36.人体的哪个器官开始吸收乙醇类物质?胃37.微生物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占疾病总数的三分之一38.上海有多少人知道需要什么样的食品。

CODEXSTAN193-1995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更新到2015)

CODEXSTAN193-1995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更新到2015)
1.2.2 污染物 食品法典对污染物的定义如下:
“ 任 何 非 人 为 加 入 食 品 或 食 用 动 物 饲 料 的 成 分 ,由 于 食 品 或 饲 料 的 生 产 (包括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等行为)、制造、加工、制备、处理、 填装、包装、运输或保存,或因环境污染而进入相关食物或饲料。该词不 涉 及虫体、啮齿类动物体毛及其他异物”。
CODEX STAN 193-源自9953饲料添加剂残留包括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用部分中残留的化合物原药 和/或其代谢物,及饲料添加剂相关杂质的残留。 (**) 加工助剂指在原材料、食品或食品成分加工时为满足处理或加工的工艺需求 有 意 使 用 的 物 质 或 材 料 ( 不 包 括 设 备 或 器 具 ), 其 本 身 并 不 作 为 食 品 成 分 摄 入,且其使用可能导致最终产品存在非故意但又无法避免的残留物或衍生物。
中转入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产品中的资料; 关于急性和长期毒性的资料及其他相关毒性数据; 关于污染物摄入量接受程度和安全性的综合毒理学专家建议,包括
关于任何人群,尤其是脆弱人群的资料。 分析数据
关于代表性样本的有效定性和定量数据; 适当的采样程序。 摄入量数据 污染物在对膳食有显著影响的食品中的含量; 污染物在广泛食用的食品中的含量; 污染物在饲料和饲料成分中的含量; 一般人群和暴露量最大/高消费人群的食品摄入量数据; 总体膳食研究结果; 从食品消费模型计算出的污染物摄入量数据; 易感人群摄入量数据; 食用动物摄入量数据。 技术考量 关于污染过程、技术可行性、生产和加工规范以及与污染物含量
饲料添加剂(*)残留。 4) 微生物毒素,如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以及在食品卫生法 典
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微生物。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ppt课件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ppt课件

(3)致癌性(诱发肝癌)
致肝癌强度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 75倍。长 期慢性、一次“冲击量”均可致癌,可引起多组织肿瘤。 从亚非国家及我国肝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某些地 区人群膳食中黄曲霉毒素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呈正相 关。
2019 31
6.
预防
2019
-
32
(3)制定卫生标准(Hygiene of standard) 玉米 花生仁 花生油 不得超过20ug/kg 玉米及花生仁制品 大米 其它食用油 不得超过20ug/kg 不得超过10ug/kg
中间水分食品 低水分食品
2019
>0.8
0.2-0.8 <0.2
-
>70
20-40 <10
38
食品渗透压 食品组织结构是否完整 食品的状态及所含的不稳定物质
3.环境因素
温度 湿度 02 紫外线
2019
-
39
(二).食品腐败的化学过程及鉴定指标 1. 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
脱羧
蛋白质 氨基酸 胺类 羧酸 硫化氢等
细菌
酵母
2019
0.94
0.88
嗜盐菌
耐高渗酵母
0.75
0.6
霉菌
0.73
干性霉菌
-
0.5
18
湿度: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中,易于繁殖的霉菌也不同。
根据喜湿程度霉菌的分类
分类 耐干性 中生性 湿生性 相对湿度(%) <80 80-90% >90
2019
-
19
温度:根据温度将微生物分为三类
分类
嗜冷菌 嗜温菌 嗜热菌 有氧条件: 基质 : 天然基质 人工培养基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来源、危害与消减措施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来源、危害与消减措施

Quality Control质量安全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来源、危害与消减措施肖 沙1,2,4,赵 格1,2,3,赵建梅1,2,张喜悦1,2,刘 娜1,2,徐 莹4,王君玮1,2*1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致病微生物监测室,山东青岛 2660322 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山东青岛 2660323 农业农村部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重点实验室(南方),山东青岛 2660324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摘 要: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

本文分析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并对生鲜乳中可能携带的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37 种病原微生物综合其致病性和耐药基因传播进行危害分析,明确了需优先管控的致病微生物风险排序,为我国生鲜乳全产业链中致病微生物认知、防控、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同时结合我国生鲜乳不同生产模式,提出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致病微生物消减措施:养殖环节要加强饲料、牛舍和牛体的微生物控制;挤奶环节加强挤奶工具、挤奶员工、和药浴时的微生物控制;贮运环节要加强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这些针对性防控策略建议,将促进相关方及时跟进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降低乳制品消费风险。

关键词:生鲜乳;致病微生物;污染来源;危害分析;消减措施文章编号:1671-4393(2023)05-0065-07 DOI:10.12377/1671-4393.23.05.140 引言生鲜乳是乳制品行业产业链的最上游、是乳制品生产的重要原料来源。

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既有兽药残留、消毒剂残留等化学因素,也有微生物污染造成的致病危害及耐药因子携带危害,此外还有物理危害、异常组分携带等其他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牛奶安全主要风险因子评估与预警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22YFD1301003)作者简介:肖 沙(1997-),女,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与安全;赵 格(1979-),女,山东青岛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畜禽源致病微生物风险监测与评估预警技术研究; 赵建梅(1977-),女,山西晋城人,博士,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为动物源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技术和风险评估研究; 张喜悦(1974-),男,河南鹤壁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致病微生物;徐 莹(1972-),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有害成分控制;刘 娜(1989-),女,湖南祁阳人,硕士,中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动物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和风险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②食品卫生意义:
a.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A pollution level marker of food
食品 带鱼 河虾
一级鲜度 ≤104/g
≤5×106/g
二级鲜度 ≤106/g ≤107/g
卫生标准 GB2734-81
GB2740-81
15
b.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 Estimating food storage degree and time limit
18
Expression表示方法
The Coliform Group in food is described as maximum probable number (MPN) of per 100ml (100g) tested sample.
食品中大肠菌群系以每100ml(100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近似数表示(maximum probable number, MPN)。
食品微生物污染与其预防2015
食品污染物的分类 1.生物性污染 2.化学性污染 3.物理性污染
2
1.生物性污染: ①微生物(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肠道病毒如肝炎病毒和口蹄疫病毒) ②寄生虫和虫卵(蛔虫、绦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等) ③昆虫(甲虫、螨、蛾、蝇、蛆等)
3
2.化学性污染: ① 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 ②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③ 滥用食品添加剂 ④ 在食品加工、贮存中产生的物质 ⑤ 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17
Composition组成
肠杆菌科的埃希菌属(Escherichia)——典型大肠杆菌 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Sources来源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rom human and warm blood stool.直接或间接来自人与温血动物 粪便。
4
3.物理性污染: ① 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 ② 食品的掺杂使假 ③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5
食品污染造成的危害 1.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 2.造成食物中毒 3.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4.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6
第一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7
一、食品的细菌污染 食品的细菌污染主要指非致病性细菌对食品的污染,是用以衡量食品污染程度,间接估测食
36
(2)质量评定: ①污染度:
单位重量或容积的食品中霉菌菌落总数。cfu/g ②检测霉菌菌相构成:
所谓霉菌菌相是指食品中污染霉菌的种类。曲霉和青霉 食品即将霉变 根霉和毛霉 食品已经霉变
37
38
三、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food spoilage), 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
品变质可能性及评估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食品卫生中最常见的有害因素之一。 Food Bacteria Pollution: Non-pathogenic bacteria induced food pollution, one of the
most common harmful factors in food hygiene, an important index to scale the pollution degree and estimate the possibility of food spoilage indirectly.
25
2.霉菌的繁殖和产毒条件: (1)基质:
基质是霉菌繁殖和产毒的基本条件,也是霉菌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少量氮和无机盐。 因此极易在含糖的饼干、面包等粮谷类食品上生长。
26
(2)水分 a.游离水和结合水: 结合水(bound water):是指存在于食品中的与蛋白质、碳水化合 物等非水成分通过氢键结合的水。 游离水(Free water):是指存在于食品中的与非水成分有较弱作用 或基本没有作用的水。在组织间可以循环移动,在食物中形成汁液。 当压榨或切断食品时,游离水可以分离出来;加热至水的沸点时,游 离水容易被蒸发脱出。
8
1.食品细菌: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 • 致病性细菌 • 相对致病性细菌 • 非致病性细菌:绝大多数
9
常见的食品细菌:
假单胞菌属:食品腐败性细菌的代表,广泛分布于食品中,特别是蔬菜、肉、家禽和海产食
物中,是导致新鲜的冷冻食物腐败的重要细菌。
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营养要求较低,在肉、水产品、蛋品中常见,有的能分解食品中糖
鱼。
乳杆菌属:在乳品中多见。能使奶变酸。可用于制作酸奶。
12
2.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食品卫生意义: 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包括 :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致病菌
13
(1)菌落总数: ①定义:
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 件下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CFU)表示。 单位是cfu/g(ml,cm2) 。
常见的腐败菌: Bacteria(细菌): Major Molds(霉菌) :Minor Yeast(酵母):Third
41
(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①组织酶 ②食品的营养成分组成 ③pH ④水分 ⑤渗透压 42
类,且能使食品变色。
10
芽胞杆菌属和梭状芽胞杆菌属:多见于肉和鱼,是罐头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 肠杆菌属:为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多见于水产品、肉及蛋。 弧菌属和黄杆菌属:在低温和5%食盐中均可生长,在鱼类等水产品中多见。黄杆菌属能
产生色素,与冷冻肉制品及冷冻蔬菜的腐败有关。
11
嗜盐杆菌属和嗜盐球菌属:嗜盐,在12%食盐甚至更高浓度的食盐中仍能生长,多见于咸
19
②食品卫生意义:
a.食品曾受到人或温血动物粪便污染的标志。其中典型大肠杆菌说明粪便近期污染,其它菌属 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 Stool polluted index of food
b.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An indicative bacteria of intestinal pathogenic bacteria –contaminated food
Under strict conditions, Food (per g,ml,cm2 ) can make every living bacteria cell develop into only one macroscopical colony, which is called the total colony number of food, expressed as colony forming unit (CFU).
27
b.水分活性/水分活度
定义: 凡只是能供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水分,称为水分活性(water activity, aw)。即在相同的温度与 压力条件下,食品中水分蒸气压与纯水蒸气压之比,aw=P/P0 。 水分活性的食品卫生意义: 食品的aw值越小,越不利于微生物增殖。
28
毕德平,肖梅青. 在食品卫生工作中推广使用水分活性值指标必要性的探讨.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 志,1999,22(1):16-17
Total Colony Number and Coliform Group have been viewed as the routine index of many food in our present food hygiene standards.
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标准已在很多食品中将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作为微生物的常规指标。
目前已知的有200种左右。按其所产生毒素的主要霉菌名称来命名与分类。 23
(2)霉菌产毒的特征: ①霉菌产毒只限于少数菌种中的个别菌株; ②产毒株的产毒能力有可变性和易变性;
③产毒菌株与所产生的霉菌毒素之间并无 严格的专一性。
④产毒霉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条件。 24
(3)霉菌毒素中毒的特征: ①没有传染性流行。 ②具有明显的地方性与季节性。 ③没有免疫性。
食品
菌落总数
保藏温度

105cfu/cm2
0℃
103cfu/cm2
0℃
保藏时间 6天 12天
16
(2)大肠菌群 ①定义:
来自人或温血动物肠道,需氧与兼性厌氧,不形成芽胞,在35~ 37℃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A group of aerobic or falculative anaerobic, G-, non-spore bacilli, fermenting lactose at 35 ℃ and 37℃, 24h, generating acid and gas.
殖和产毒,相对湿度降至70%霉菌则不能产毒。
31
(4)温度: ①大部分霉菌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28℃,<10℃或>30℃生长显著减弱,0℃几乎不生 长。
②一般霉菌产毒的温度略低于生长最适温度,如黄曲霉生长最适温度为37℃,而产 毒则以28~32℃为宜。
32
(5)通风: 通风条件好,有利于食品的水分蒸发,降低环境温度和湿度从而不利于毛霉、青绿曲霉等
• 按水分含量多少难以判断食品的保存性。 • 食品AW的高低是不能按其水分含量来考虑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要求的最低AW为0.86 水分含量:牛肉23%,乳粉16%,肉汁63% • 降低食品AW的方法:干燥,加盐或糖
30
(3)湿度 适于霉菌繁殖的环境相对湿度为80~90%,环境中的相对湿度越小,越不利于微生物的繁
物作用而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Under certain condition, the ingredient and sensory properties of food chan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