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全套]高中化学原子晶体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晶体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晶体教案
教学内容:原子晶体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原子晶体的分类和性质;
3. 理解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成因。
教学重点:
1. 原子晶体的定义和特征;
2. 原子晶体的分类和性质;
3. 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成因。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原子晶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原子晶体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原子晶体的定义和特征;
2. 分类原子晶体;
3. 探讨原子晶体的性质。
三、示范(10分钟)
1. 展示一些原子晶体的实物样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讨来加深对原子晶体的理解。
四、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进行原子晶体相关的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确立(5分钟)
1. 对原子晶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1. 介绍一些实际应用中原子晶体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原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展开,通过实物样品的展示和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原子晶体的知识。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晶体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够掌握原子晶体知识,对化学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
高中化学原子晶体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晶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晶体的概念,知道其构成微粒及空间结构。
2. 让学生掌握原子晶体的性质,如硬度、熔点等。
3. 让学生了解原子晶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原子晶体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难点:原子晶体的空间结构、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相关章节。
2. 课件:原子晶体图片、原子晶体模型、相关视频等。
3. 实验器材:模型道具、晶体样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水晶、钻石等晶体样品,引导学生关注晶体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晶体是如何形成的吗?”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子晶体的概念、构成微粒及空间结构。
3. 课堂讲解讲解原子晶体的概念、构成微粒(原子)、空间结构(四面体结构)。
通过模型道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原子晶体的空间结构。
4. 案例分析分析原子晶体的性质,如硬度、熔点等,并与分子晶体进行对比。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玻璃、陶瓷等,让学生了解原子晶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讨论原子晶体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原子晶体的性能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原子晶体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包括:(1)总结原子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2)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原子晶体实例,并说明其应用。
(3)思考原子晶体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原子晶体与其他类型晶体的区别与联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晶体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七、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原子晶体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 判断题:原子晶体是由原子构成的晶体。
()2. 选择题:下列物质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A. 蔗糖B. 食盐C. 水晶D. 铁3. 简答题:请简述原子晶体的性质及应用。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课标要求]1.了解晶体的初步学问,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2.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3.把握晶胞的概念以及晶胞中粒子个数的计算方法。
1.晶体具有自范性、各向异性和固定的熔点。
2.习惯接受的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相邻晶胞之间没有空隙,全部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3.立方晶胞顶点上的粒子为8个晶胞共有,棱上的粒子为4个晶胞共有,面上的粒子为2个晶胞共有。
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有原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有序排列非晶体无原子排列相对无序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特性(1)自范性: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
(2)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3)固定的熔点。
4.晶体与非晶体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测熔点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牢靠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1.推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晶体有自范性但其微粒排列无序()(2)晶体具有各向同性,非晶体具有各向异性()(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4)熔融态物质快速冷却即可得到晶体()答案:(1)×(2)×(3)√(4)×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可以析出硫酸铜晶体B.具有规章几何外形的固体不肯定是晶体C.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分在于是否具有规章的几何外形D.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肯定是晶体解析:选C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分在于其内部粒子在空间中是否按肯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是得晶体的一条途径,A项正确;晶体所具有的规章几何外形、各向异性和固定的熔点是其内部粒子规律性排列的外部反映,因此D项正确,C项错误。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3.3《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第1课时教案

第3节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第1课时原子晶体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典型原子晶体金刚石的宏观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原子晶体的空间结构特点及微粒的堆积方式,
2.认识由共价键构成的晶体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特点。
难点:理解原子晶体与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区别。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型学案教学
【教学过程】
第3节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第2课时分子晶体
【教学目标】
1.了解干冰的宏观性质,明确分子晶体的概念。
2.理解分子晶体的空间结构特点及微粒的堆积方式。
3.知道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与晶体结构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特点。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分析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
2.利用图片、模型以及教材上的“联想·质疑”“交流·研讨”等栏目,承上启下,使课堂学习环环相扣。
3.课堂上利用学案导学,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上黑板展示、师生评价等形式,完成学习目标。
并通过迁移应用、当堂反馈等习题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
最新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化学3.2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一课时分子晶体[教材内容分析]晶体具有的规则的几何外形于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重复排列。
本节延续前面一节离子晶体,以“构成微粒---晶体类型---晶体性质”的认知模式为主线,着重探究了典型分子晶体冰和干冰的晶体结构特点。
并谈到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使学生对分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有里一个大致的了解。
并为后面学习原子晶体做好了知识准备,以形成比较。
[教学目标设定]1.使学生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了解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
5.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体验研究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难点是氢键的方向性和氢键对物体物理性质的影响从三维空间结构认识晶胞的组成结构[教学方法建议]运用模型和类比方法诱导分析归纳[教学过程设计]一、分子晶体1.定义: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也就是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分子,就属于分子晶体问:还有哪些属于看图3-9,如:碘晶体中只含有I2分子晶体?2.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过度: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分子间作用力的有关知识科学视眼阅读必修2P22教师诱导: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徳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性质有怎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一般说,对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也越高。
,教师诱导: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却与此不完全符合,如:NH3 O和HF的沸点就出现反常。
H2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中有些氢键形成的条件,氢键的定义,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高中化学晶体公开课教案

高中化学晶体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晶体
【教学目标】:
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分类和结构;
3. 了解晶体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晶体的分类和结构。
【教学难点】:
1. 晶体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晶体结构模型;
3. 晶体生长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模型,让学生猜测这些图案代表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晶体的特点和结构。
二、讲解(20分钟)
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晶体的分类和结构;
3. 晶体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三、实验(15分钟)
进行晶体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晶体生长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四、总结(10分钟)
总结晶体的定义、特点、分类、结构和生长过程,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结合实验结果,写一份关于晶体生长及其影响因素的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晶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解晶体的结构和生长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中的晶体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使用实验和示例,让学生在参与实验中感受和理解晶体的奥秘。
教资高中化学晶体教案

教资高中化学晶体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晶体的分类方法;3. 理解晶体的结构特点;4. 能够辨别晶体的结构类型;5. 掌握晶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1. 晶体的定义和特征;2. 晶体的分类方法;3. 晶体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 晶体结构的三维空间排列方式;2. 晶体的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晶体模型和样品;3. 化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晶体的概念和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晶体的分类方法;3. 解释晶体的结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几种不同晶体结构的模型,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2. 分析不同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晶体制备实验;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构分析。
五、讨论交流(10分钟)1. 指导学生讨论晶体的结构类型和制备方法;2. 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总结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晶体的结构和特性;2. 思考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做简短的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晶体的结构和特性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增强了学生对晶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高中化学原子晶体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晶体试讲教案
主题:原子晶体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原子晶体的基本概念,了解晶体的种类和结构特征。
一、引入(5分钟)
1.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晶体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和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原子晶体,为什么晶体具有规则的结构和形状。
二、概念解释(10分钟)
1. 解释晶体的定义和特点,强调晶体的排列规则和周期性性质。
2. 介绍晶体的种类,如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等,以及它们的结构特征。
三、实例分析(15分钟)
1. 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种类的晶体的结构特征,如NaCl、SiO2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各种晶体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四、讨论与互动(10分钟)
1. 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材料,如冰、钻石等,分析其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晶体的结构特征来设计新材料或提高材料性能。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原子晶体相关知识。
2. 鼓励学生思考晶体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原子晶体的知识,并写一份小结。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教案全套]高中化学原子晶体教案【--高中入团申请书】1.掌握原子晶体的概念,能够区分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2.掌握金刚石等典型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理解原子晶体中“相邻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空间网状结构”的特征。
3.以金刚石为例,了解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熔、沸点,导电性和溶解性)。
4.能够根据金刚石、石墨的晶体结构特征,分析比较两种物质的性质特征。
由此培养根据晶体的微观结构解释晶体的物理性质的观念。
5.学会比较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三类晶体的性质特征和结构特征。
[复习提问](一)基本知识点(学生自学完成)1.原子晶体: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2.构成粒子:______________;3.粒子间的作用______________;4.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熔、沸点__________,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的溶剂;_____导电。
原子晶体具备以上物理性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晶体的化学式是否可以代表其分子式______________。
为什么?5.常见的原子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判断晶体类型的依据(1)看构成晶体的微粒种类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对分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对于离子晶体,构成晶体的是微粒是______________,微粒间的相互作__________键。
对于原子晶体,构成晶体的微粒是_______,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___________键。
(2)看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或硬度)。
一般情况下,不同类晶体熔点高低顺序是 ________晶体>_______晶体>_______晶体。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得多1.晶体晶体是指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其结构特征是其内的原子或分子在主维空间的排布具有特定的周期性,即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
重复的单位可以是单个原子或分子,也可以是多个分子或原子团。
重复的单位必须具备3个条件,化学组成相同,空间结构(包括化学键)相同,化学环境和空间环境相同。
2.晶胞的概念在晶体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的重复单位称为晶胞。
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地重复就产生了宏观的晶体。
可以说,晶体的性质是由晶胞的大小,形状和质点的种类(分子、原子或离子)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力所决定的。
3.纳米材料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材料,绝大多数是固体物质,它的颗粒一般在微米级,一个颗粒包含着无数个原子和分子,这时候,材料所显示的是大量分子所显示的宏观性质。
当人们用特殊的方法把颗粒加工到纳米级大小,这时的材料则被称之为纳米材料,一个纳米级颗粒所含的分子数则大为减少。
奇怪的是,纳米材料具有奇特的光、电、热、力和化学特性,和微米级材料的性质迥然不同。
纳米材料的粒子是超细微的,粒子数多、表面积大,而且处于粒子界面上的原子比例甚高,一般可达总数的一半左右。
这就使纳米材料具有不寻常的表面效应,界面效应等。
因此而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性质。
纳米颗粒和晶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晶胞是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这种重复单元向空间延伸,构成晶体,而纳米颗粒本身就是一个分子,纳米材料在结构上与分子晶体有相似的地方,但并不相同。
纳米材料并不是新的物质,只不过是将传统材料的颗粒进一步超细微化,这样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改变十分巨大,使之具备了一些传统材料所无法具备的性质。
为什么与传统材料相比,纳米材料的性质改变如此巨大,科学界目前还无法做出最终解释。
4.各类晶体主要特征类型比较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构成晶体微粒阴、阳离子原子分子形成晶体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物理性质熔沸点较高很高低硬度硬而脆大小导电性不良(熔融或水溶液中导电)绝缘、半导体不良传热性不良不良不良延展性不良不良不良溶解性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任何溶剂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典型实例 NaOH、NaCl 金刚石 P4、干冰、硫在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均不存在分子,因此NaCl、SiO2等均为化学式。
只有分子晶体中才存在分子。
[例1]下列的晶体中,化学键种类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A)SO2与SiO2 B.C02与H2O (C)NaCl与HCl (D)CCl4与KCl[解析]抓住晶体粒子的化学键去判断晶体类型这一关键进行对比。
如SO2与SiO2都是共价化合物,但是,晶体内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SO2为分子晶体,而SiO2中硅与氧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网状的原子晶体。
[答案]B[例2]碳化硅SiC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C 原子和S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
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解析]C与Si同为IVA族元素,它们的相似性表现在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硅晶体,碳化硅也是原子晶体。
从碳到硅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形成共价键的键能逐渐减弱。
可推断碳化硅应在Si与C之间。
三种原子晶体,空间结构相似,熔点决定于它们的键长与键能,故熔点从高到低分别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答案]A[例3]下列晶体分类中正确的一组是()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A NaOH Ar SO2B H2SO4 石墨 SC CH3COONa 水晶D Ba(OH)2 金刚石玻璃[解析]从晶体中结构粒子的性质去判断晶体的类型。
NaOH、CH3COONa、Ba(OH)2都是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的离子晶体,纯H2S04,无H+,系分子晶体。
Ar是气体,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相互结合为分子晶体,石墨是过渡型或混合型晶体,水晶Si02与金刚石是典型原子晶体。
硫的化学式以1个S表示,实际上是S8,气体时为S2,是以范德华力结合的分子晶体。
玻璃无一定的熔点,加热时逐渐软化,为非晶体,是无定形物质。
[答案]C[例4]单质硼有无定形和晶体两种,参考下表数据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熔点 >3823 1683 2573沸点 5100 2628 2823硬度 10 7.0 9.5①晶体硼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____晶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晶体硼结构单元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个项点上各有1个B原子。
通过视察图形及推算,此晶体体结构单元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个硼原子构成。
其中B—B键的键角为____________。
[解析]①原子,理由:晶体的熔、沸点和硬度都介于晶体Si和金刚石之间,而金刚石和晶体Si均为原予晶体,B与C相邻与Si处于对角线处,亦为原于晶体。
②每个三角形的顶点被5个三角形所共有,所以,此顶点完全属于一个三角形的只占到1/5,每个三角形中有3个这样的点,且晶体B中有20个这样的角形,因此,晶体B中这样的顶点(B原子)有3/5×20=12个。
又因晶体B中的三角形面为正三角形,所以键角为60°[例5]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沸点,有很大的硬度(B)原子晶体干冰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C)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D)每摩尔原子晶体干冰中含4molC—O键[解析]解答前,应先弄清命题者是要考查干冰的性质、还是要考查原子晶体的性质。
有的同学没有分析清楚这一点,认为是考查干冰的性质,因而造成错解。
通过“原子晶体干冰”来考测解题者对“原子晶体性质”的理解程度。
原子晶体硬度大、熔点和沸点高,所以A和C两种说法正确。
联想到二氧化硅晶体结构,可得出D说法也是正确的。
答案应选B。
1.相邻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2.构成原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
原子间以较强共价键相结合,而且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键能大。
原子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高。
3.同种晶体:若同为原子晶体,成键的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熔点越高:如金刚石>SiC>Si。
1.下列晶体中不属于原子晶体的是()(A)干冰(B)金刚砂(C)金刚石(D)水晶2.在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碳原子数是()(A)2个(B)3个(C)4个(D)6个3.下列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A)O2、I2、Hg (B)CO2、KCl、SiO2(C)Na、K、Rb (D)SiC、NaCl、SO24.下列各晶体申琪中任御一个原子都被相邻的4个原子所包围;似共价键潞戒正四面体结构,并向空间伸展虞网状结构的是()(A)甲烷(B)石墨(C)晶体硅(D)水晶5.在x mol石英晶体中,含有Si-O键数是()(A)x mol (B)2x mol (C)3 x mol (D)4x mol6.固体熔化时,必须破坏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冰(B)晶体硅(C)溴(D)二氧化硅7.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一个碳原于都跟其他3个碳原子相结合,如图是其晶体结构的俯视图,则图中7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A)10个(B)18个(C)24个(D)14个8.石英玻璃是将纯石英在1600℃高温下熔化,冷却后形成的玻璃体。
关于石英玻璃的结构和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石英玻璃属于原子晶体(B)石英玻璃耐高温且能抵抗一切酸的腐蚀(C)石英玻璃的结构类似于液体(D)石英玻璃能经受高温剧变且能抗碱的腐蚀9.已知C3N4晶体具有比金刚石还大的硬度,且构成该晶体的微粒间只以单键结合。
下列关于C3N4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其化学键比金刚石中的碳碳键更牢固(B)该晶体中每个碳原子连接4个氮原子、每个氮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C)该晶体中碳原子和氮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D)该晶体与金刚石相似,都是原子间以非极性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10.晶体可以分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等,在以下①②两个题目中,分别对不同晶体的组成、微粒间的作用力以及晶体的几何构型等进行了描述,请根据各题的提问做出选择:(1)下列关于只含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且只能构成分子晶体;(B)其晶体不可能是离子晶体,因为微粒间的作用力只有分子间作用力;(C)其晶体不可能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只有非金属单质,没有化合物;(D)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2)有下列离子晶体空间结构示意图:●为阳离子,○为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