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
七年级语文上册24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无答案新新人教

24 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标①速读课文,归纳文章要紧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探讨科学的爱好,养成自主探讨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适应,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学习方式1.朗诵法、默读法。
2.观看与联想。
3.图表归纳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相关知识介绍1.美国的登月打算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打算。
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的探测进行技术预备。
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期意义的一项成绩。
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终止,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2.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令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
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
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员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
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3.这是一篇纪实报导。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全进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进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和作者对人类伶俐才干的赞美。
文章所记表达预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份清楚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讲,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讲,是庞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能够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一、自主学习1字词积存(1).给加点字注音.征程..()健.步()椭.圆()铁锹.()测.定()溅.落()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海域.()着.陆()狭小..()(2).依照词义写出词语。
:脚步快而有力。
:仰着头笔直地挺立着。
:尽情地谈。
:形容远远地能够看到。
:观看并测量。
: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比喻在历史进展进程中能够作为标志的大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新人教版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l.知识与能力①速读课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②提高理解、归纳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交流、探究②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坚信有梦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奥秘的兴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相信只要有梦想最终就可以实现。
教学方法1.师生间和同学间的讨论式多向交流2.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3.(开放式)探究法教学准备1了解月球及宇宙知识;做好课件并搜集与太空相关的网站。
2.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并上网查询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寻梦的)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痕迹,却在人类心中唤起亘古不变的梦想。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先萌生飞天梦的民族,追寻着梦想,我们已经在奥妙无穷的太空中留下串串足迹。
伴随着不懈的追求,凭着智慧和勇气,人类已经把登上月球这千古神话变为了现实!30几年前(1969年)三位人类的精英已经将足迹踏上了月亮,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探寻──《月亮上的足迹》二、检测预习字词检测:1、解释词义观测可望而不可即惊心动魄里程碑昂首挺立指令遥遥在望故障海域一叶孤舟2、比较字形:遐想闻名遐尔瑕疵应接不暇3、区分词义:合算核算三、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一)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本1、根据预习,归纳文本主题词:明确:登月里程碑梦想成真2、请快速浏览课文,在感受人类登上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感悟人类寻梦之旅,1)把握故事梗概,讨论完成2)用一句最简明的话表述文章内容,要注意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明确:时间:公元1969年7月16日至25日(1969年7月21日上午1l点56分20秒)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事件: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一句话:1969年美国三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提问:要素中,哪一点最富于变化?明确:──时间要素(二)把握登月全过程要求:登上月球又是多么庞大而又细微的工作,作者却能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讲述得清清楚楚。
24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24《月亮上的足迹》预习案制作人:涂秋丽审核人:初一级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把握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观测.()指令.()合算.()海域.()畅.谈()着.陆()2.请你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尽情地谈。
()(2)抬头挺胸,笔直地站立着。
形容人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
()(3)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4)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4《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制作人:涂秋丽审核人:初一级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把握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
1.选词填空:⑴他们终于代表全人类()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A.登上B.拜访C.征服D.考察⑵他们()来到发射架下,乘下电梯,来到指令舱前。
A.健步B.迈出C.踏步D.快速⑶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
A.遥遥相望B.遥遥在望C.遥遥相对D.触手可及⑷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A.想念B.渴望C.神往D.盼望整体感知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3.根据以上表格信息,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请你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合作探究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你是怎样理解的?当堂训练根据课文介绍的登月知识,选出错误的一项()A.宇航员的氧气袋中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氧气,不能长时间呆在月球上。
B.人类登止月球的准确时间是1968年7月21日。
C.月球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
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课本第24课,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一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教材分析】《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学生分析】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七年级语文上册 24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案

24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2.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自主、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仰头望月,我们会想到“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李白;会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会想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杜甫……天空中的月亮引发我们无穷的遐想。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一、检查预习
注音
遐.()想摄.()像二、问题导学。
快速阅读课文
本文所叙之事是
登月的全过程
①升空准备(
②飞向月球(
③登月成功(
④返回地球(三、当堂达标
从登月准备、
按事情发展的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驾驶着题目为《我驾飞船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4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第二十四课《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快速阅读法。
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
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延伸拓展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学习重点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朱长超 1944年生,上海南汇人,研究员,九三学社会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2、了解背景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登上了月球。
3、文体知识这是一篇记实报道(科普小品),是记叙文的一种,预习自测1、注音:可望不可即()小心翼翼()()一叶()孤舟2、解词:昂首挺立:里程碑: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一、质疑探究: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2、小组合作讨论,完成问题。
(1)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①②③④(2)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①②③④⑤⑥。
(3)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4)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二、当堂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有拼音的写上汉字。
悬( )挂绕( )着铁锹( )溅( )落驾shǐ( )狭zhǎi( )huàn( )醒燃料ɡuàn(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 5.24《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研习精读
研讨,
理解
课文
主旨。
1.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
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
序来写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3.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
一段有所揭示?
4.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有感情地朗读,自主探
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
讨。
教师可作指导和适当提
示。
1、组员互相说说对
这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
言。
引导学生通
过把握文章
内容。
精习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
样的世界?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
么感觉?
引导学生谈想象畅所欲言同时注意语
言的训练。
时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
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板书设计。
24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四课导学案班级:学习小组:姓名:课题《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课时共2课时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宇航与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2.快速阅读并准确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学习本文叙写方法。
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准确概括课文内容要点,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第一部分:预习案一、热身训练:1、自由抢做,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椭.圆铁锹.轨.道飞跃.干扰.土壤.海域.着.陆兴.奋供给.氢.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释并运用下列词语:小心翼翼可望而不可即里程碑惊心动魄昂首挺立畅谈3、分享你所知道的有关月的故事或词语。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将以上字词落实到文本中,结合语言环境深入理解。
2、快速读文,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内容要点。
3、再次读文,后脱开文本向大家介绍人类第一次登月轰动全球、名垂青史、绵亘万代的历史大事,看谁叙述得更完整些。
4、小组合作,试将登月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做简要说明。
第二部分:探究案一、合作探究,研读赏析:1、课文以“月亮上的足迹”为题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你认为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文以什么为顺序记叙的?记叙了什么?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登月的过程及步骤。
3、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要采集月壤月岩?4、登月纪念碑上的文字传达了哪些信息?碑文是试图写给谁看的?5、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请找出文中的相关段落,勾画出揭示意义的词句)?人类登月体现了什么精神?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1、一、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段最后两段重点写什么?这两段与登月无关,可否删去?2、作者在文中用了许多数字,如介绍飞船飞行的速度,登月旅行的时间和距离,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4、本文对飞船起飞前后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这样写有何必要性?三、拓展延伸,深化认知:.1、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合适么?谈谈你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1、识记词语:观测、指令、合算、海域、畅谈;理解词语意思: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2、学生训练快速阅读。
3、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使用说明】
1. 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自主学习案。
2. 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案。
【自主学习案】
1. 相关资料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
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和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
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
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2. 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词语。
椭圆()摄像机()小心y iy i ch 印
3. 在文章中圈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
里程碑: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4. 写出你通过查阅工具书或请教同学后已经理解(音形义)的字词
【课堂探究案】一、尝试快速默读课文,提出思考题,了解文章内容。
【学法指导】快速默读课文,简称“速读”,阅读尽量做到不读出声,不指读, 不动唇,不回读,不纠缠生字,不忽视标题和“小博士导读”。
1. 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用笔圈画出)
2.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可以用“什么人做什么事”的格式概括)
3. 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解说。
(“研讨与练习”一)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月亮上的足迹》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训练快速阅读。
2、理解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感受科技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
【课堂探究案】
研读课文,激发兴趣。
1. 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2. 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3. 讨论“研讨与练习”二。
【课堂训练案】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课文填空,然后说说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_______ 拜访了月球,_______ 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______ 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2.下列句子没有采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里程碑。
A.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B. “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C.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
D. 这一小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3.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