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有计算过程的)DOC.doc

合集下载

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

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

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第9.4.1条土基回弹模量应在不利季节用标准承载板实测确定。

受条件限制时,可在土质与水文情况相似的邻近路段上测定,亦可现场取土样在室内测定。

第9.4.2条路面结构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E、弯拉强度fm、弯拉模量Em、粘结力c和内摩阻角φ均应通过试验确定。

第9.4.3条计算路面结构受荷载产生的回弹弯沉值与弯拉、剪切应力应采用以下公式及诺模图计算。

一、路表回弹弯沉值的计算计算点A取在双轮间隙中心,距荷载面中心垂直轴线与上层表面交点1.5r处,见图9.4.3-1。

ls=2ptrαn1n2φ1/E1(9.4.3-1)式中ls——三层体系表面计算点A处的弯沉值(cm);pt——标准轴载的轮胎压强(MPa),pt=0.7MPa;r——标准轴载的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cm),r=10.65cm;E1——三层体系上层材料的回弹模量(MPa);α、n1、n2——系数,由图9.4.3-3查得;φ1——路表回弹弯沉综合修正系数,用式(9.4.3-2)计算。

φ1=1.47([l]En/(2ptr))0.38(9.4.3-2)[l]——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值(cm);En——土基回弹模量(MPa)。

二、上层和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的计算1.上层底面弯拉应力计算点B取在双圆荷载的任一荷载面中心垂直轴线与上层底面相交处,见图9.4.3-1。

(1)路面面层为三层体系的上层时,用下式计算。

σa=ptβaδ1δ2(9.4.3-3)式中βa、δ1、δ2——系数,由图9.4.3-4查得。

(2)路面基层换算为三层体系的上层时,用下式计算。

σr=ptβrη1η2(9.4.3-4)式中βr、η1、η2——系数,由图9.4.3-5查得。

2.中层底面弯拉应力计算点C取在双轮间隙中心垂直轴线与中层底面相交处,见图9.4.3-1。

σr=ptβrΨ1Ψ2(9.4.3-5)式中βr、Ψ1、Ψ2——系数,由图9.4.3-6查得。

三、上层破裂面上剪应力的计算计算点D取在行车前进方向的车轮中心后0.9r处,见图9.4.3-2。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原创)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原创)

路面结构补强计算书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计算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1 北京BJ130 13.55 27.2 1 双轮组 24882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 5953 黄河JN163 58.6 114 1 双轮组 2964 黄河JN360 50 110 2 双轮组 <3 2135 东风SP9250 50.7 113.3 3 双轮组 >3 2726 江淮AL6600 17 26.5 1 双轮组 53527 四平SPK6150 38 77.8 2 双轮组 >3 471 设计年限取 8年车道系数 .5 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 4.7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 3512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605512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 4705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 811200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 1 面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路面设计弯沉值 : 26.4 (0.01mm)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1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 0.362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0.9 0.323 水泥稳定碎石 0.5 0.264 水泥稳定碎石 0.4 0.212.原路面的计算弯沉值及当量回弹模量的计算本次外业资料收集中,对沿线各路段均采用BZZ-100标准轴载汽车,用贝克曼梁测定原有路面的弯沉值,每20m ~50m 测一点,对变化值较大路段进行加密检测,每车道、每路段的测点数不少于20点。

各路段的计算弯沉值 按下式进行计算:路面回弹模量计算:公式如下:原路面计算弯沉值及当量回弹模量如下:3.拟定补强结构方案因考虑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就地再生技术,需铣刨面层并对老路20厘米基层进行再生,再生后强度不低于于老路强度,故对新加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层位第3层)进行层底拉应力验算。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最新规范)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最新规范)

注:本文档为手算计算书文档,包含公式、计算过程在内,可供老师教学,可供学生学习。

下载本文档后请在作者个人中心中下载对应Excel计算过程。

(若还需要相关cad图纸或者有相关意见及建议,请私信作者!)团队成果,侵权必究!(温馨提示,本文档没有计算功能,请在作者个人中心中下载对应的Excel计算表格,填入基本参数后,Excel表格会计算出各分项结果,并显示计算过程!)1.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1.1引言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为刚性路面,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变形较小。

所以,混凝土板通常工作在弹性阶段。

本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主要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在荷载图示方面采用静力作用均布面荷载,在地基模型方面,采用温克勒地基模型。

在路面板形态方面,采用半空间弹性地基有限大矩形板理论。

1.2题目广西隆林至百色高速公路(K10+800~K16+000)沥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3设计资料1、自然条件本项目(K10+800~K16+000)位于广西西北端,是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属广西山区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过渡地带,区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地形以山地为主。

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2、设计参数本道路预测交通量较大,重载运营车辆较多,超载现象严重。

标准轴载采用BZZ-100。

沥青路面设计年限(基准期)为15年。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基准期)为30年。

设计基准期内,预测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12%。

设计初始年交通组成如表1所示。

设计路段路基土为粘性路,路基平均填土高度为2.0m。

地下水位为地面下-1.0m。

2.行车荷载2.1车辆的类型和轴型由交通调查和预测得知,本路建成初期每昼夜双向混合交通量组成如上表,通过查表可知车辆轴重参数如下:在满足任务要求的前提下拟定年平均交通增长率为8.0%。

轴载换算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得标准轴载的有关计算参数见下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100KN 的单轴-双轮组荷载作为标准轴载。

混凝土路面设计计算书(终极版)

混凝土路面设计计算书(终极版)

目录1课程设计题目 (1)2课程设计目的 (1)3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1)4路面厚度计算 (1)4.1交通分析 (1)4.2初拟路面结构 (3)4.3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4)4.4 荷载疲劳应力 (6)4.5温度疲劳应力 (7)4.6验算初拟路面结构 (8)5接缝设计 (8)5.1纵向接缝 (8)5.2横向接缝 (9)6混凝土面板钢筋设计 (10)6.1 边缘补强钢筋 (10)6.2 角隅钢筋 (11)7材料用量计算 (11)7.1 面层 (11)7.2 基层 (12)7.3 垫层 (13)8施工要求说明 (13)参考资料 (15)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计算书1课程设计题目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公路自然区划Ⅱ区拟建一条一级公路,路基为粘质土,采用普通混凝土路面,双向四车道,经交通调查得知,设计车道使用初期轴载日作用次数为4500。

试设计该路面结构。

2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加深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掌握实际工程结构设计的全过程。

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知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为进行实际的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课程设计之后对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和试验规范等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综合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深入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理论,掌握设计方法。

3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结构组合设计;(2)材料组成设计;(3)混凝土板厚的确定;(4)板的平面尺寸确定;(5)接缝设计;(6)配筋设计;(7)材料用量计算;(8)施工要求说明。

(9)设计图纸为A3路面结构详图一张(手工绘图),要求整洁、规范,图幅和数量符合要求。

(10)附参考文献4路面厚度计算4.1交通分析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012一94),不同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设计安全等级及相应的设计基准期、可靠度指标和目标可靠度如下表:公路技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安全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设计基准期 30 30 20 20 目标可靠度(%) 95 90 85 80 目标可靠指标 1.64 1.28 1.04 0.84 变异水平等级 低低~中中中~高由表4-1知,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

2017版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书

2017版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书

新建路面设计1。

项目概况与交通荷载参数该项目位于西南地区,属于二级公路,设计时速为40Km/h,12米双车道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为12。

0年,根据交通量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1849辆/日,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

2%, 方向系数取55.0%,车道系数取70。

0%。

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按表A。

2.6—1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4类,根据表A。

2.6-2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表1所示.表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根据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及历史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满载与满载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根据表6.2.1,该设计路面对应的设计指标为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

根据附表A.3。

1—3,可得到在不同设计指标下,各车型对应的非满载车和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根据公式(A.4。

2)计算得到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8,109,551,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562,339,245. 本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4,989,710,交通等级属于中等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方案初拟路面结构如表4所示.表4。

初拟路面结构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5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1。

00,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η取1.00,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50MPa。

3。

路面结构验算3.1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根据表G。

1.2,基准等效温度Tξ为20。

1℃,由式(G。

2.1)计算得到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为21。

5℃。

可靠度系数为1.04。

根据B.3。

1条规定的分层方法,将沥青混合料层分为6个分层,各分层厚度(hi)如表5所示。

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别计算设计荷载作用下各分层顶部的竖向压应力(Pi).根据式(B.3。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7.2 路面结构设计7.2.1 路面结构设计步骤新建沥青路面按以下步骤进行路面结构设计:(1)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路面等级及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2) 按路基土类型和干湿状态,将路基划分为几个路段,确定路段回弹模量值。

(3) 根据已有经验和规范推荐的路面结构,拟定几中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实验及测定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4) 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

对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验算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

如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层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7.2.2 路面结构层计算该路位于中原黄河冲积平原区,地质条件一般为a)第一层:冲积土;b)第二层:粘质土;c)第三层:岩石。

平原区二级汽车专用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使用年限为12年,年预测平均增长率为6%。

(1)轴载分析本设计的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7-1确定。

表7-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标准轴载 BZZ-100 标准轴载 BZZ-100标准轴载P(kN) 100 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cm) 21.30轮胎接地压力p(MPa) 0.70 两轮中心距(cm) 1.5d表7-2 起始年交通量表车型小汽车解放CA15 东风EQ140 黄河JN162数量(辆/d) 1500 800 600 2001)以设计弯沉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①轴载换算各级轴载换算采用如下计算公式:(7-1)式中:N1—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P—标准轴载,kN;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k—被换算车辆类型;C1—轴数系数,C1=1+1.2(m-1),m是轴数。

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

5.路面结构设计5.1沥青路面5.1.1交通量及轴载计算分析路面设计以单轴载双轮组100KN 为标准轴载。

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N ∑=ki i i P P n C C 135.421)/(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1轴载换算表②累计当量轴次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取0.5。

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89188305.060.430336506449.0365106449.0115=⨯⨯⨯⨯-+=(次)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轴载换算公式:812'1')/('P P n C C N i ki i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2 轴载换算结果(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②累计当量轴次参数取值同上,设计年限是15年,车道系数取0.5。

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321652575.087.731636506449.0106449.0115=⨯⨯⨯-+=(次)5.1.2结构组合设计及材料选取1) 拟订路面结构组合方案根据规定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有大量碎石且有石灰供应,路面结构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取18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取20cm ),下基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另设20cm 厚的中粗砂垫层。

2) 拟订路面结构层的厚度由于计算所得的累计当量轴载达到了500万次,按一级路的路面来设计,由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面层由二层至三层组成。

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4cm ),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6cm ),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8cm )。

路面结构计算书

路面结构计算书
4 水泥稳定碎石 ? 1300 50 3600 50 .332
5 新建路基 40
沥青表面层材料的60℃抗压回弹模量平均值 320 MPa
3 水泥稳定碎石 .6 .399
4 水泥稳定碎石 .5 .332
沥青表面层材料的60℃抗剪强度 .6 MPa
一般行驶路段上沥青表面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 .6 MPa
交叉口缓慢制动路段上沥青表面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 .19 MPa
一般行驶路段上沥青表面层的最大剪应力 .461 MPa
交叉口缓慢制动路段上沥青表面层的最大剪应力 .252 MPa
停车站缓慢制动路段上沥青表面层的最大剪应力 .252 MPa
一般行驶路段上沥青表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交叉口缓慢制动路段上沥青表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停车站缓慢制动路段上沥青表面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 .211 MPa
二、新建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
道 路 等 级 : 支路
变异水平的等级 : 中 级
可 靠 度 系 数 : 1.05
新建路面的层数 : 4
路面设计弯沉值 : 36.47 (0.01mm)
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
H( 4 )= 180 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18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设计要求)
H( 4 )= 18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设计要求)
路面设计层层位 :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 180 (mm)
层位 结 构 层 材 料 名 称 厚度 20℃抗压模量 标准差 15℃抗压模量 标准差 容许拉应力
(mm) 平均值(MPa) (MPa) 平均值(MPa) (MPa) (M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一、刚性路面设计交通组成表车型前轴重后轴重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 交通量 ( m )小客车1800解放 CA10B 19.40 60.85 1 双 — 300 黄河 JN150 49.00 101.60 1 双 — 540 交通 SH361 60.00 2× 110.00 2 双 130.0 120 太脱拉 138 51.40 2× 80.00 2 双 132.0 150 吉尔 13025.75 59.50 1 双 — 240 尼桑 CK10G39.2576.001双—180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 100KN⑴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 轴载换算:n16P iN siN i100i 1式中 :N s——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P i—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 级轴载的总重 KN ;N i—各类轴型 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n—轴型和轴载级位数;i—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i=1;单轴—单轮时,按式i2.22 103 P i 0.43 计算;双轴—双轮组时,按式 i 1.0710 5 P i 0. 22;三轴—双轮组时,按式i2.24 10 8 P i 0. 22计算。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车型P iN iP i 16ii N i ( P )解放 CA10B 后轴60.8513000.106黄河 JN150前轴 49.00 2.22 10349 0.43540 2.484后轴101.61540696.134交通 SH361前轴60.00 2.22 103 60 0.43120 12.923后轴2 110.001.07 10 5220 0.22120118.031太脱拉 138 前轴51.40 2.22 103 51.40 0.43 150 1.453 后轴 2 80.00 1.07 10 5160 0.22 150 0.969 吉尔 130 后轴59.50 1 240 0.059 尼桑 CK10G 后轴76.00 1 1800 2.230nN i N i ( P i)16 834.389i 1 P注:轴载小于 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表设计规范,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 年,安全等级为二级,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是0.17~0.22 取 0.2,g r 0.08 ,则N s (1 g r )t 1 365 834.389 (1 0.08) 30 169 001.23562其交通N e gr 0.08365 0.2量在 100 10 4 ~ 2000 10 4 中,故属重型交通。

2)初拟路面结构横断面由表 3.0.1 ,相应于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为低~中。

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 4.4.6 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4cm,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厚 20cm;底基层采用石灰土,厚 20cm。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 3.75m,长 5.0m。

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3)确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 s, E tc查表的土基回弹模量 E0 35.0MP a,水泥碎石 E1 1500MP a,石灰土E2 550 MP a设计弯拉强度:f cm 5.0MP a,E c 3.1 10 4 MP a结构层如下:水泥混凝土 24cm×水泥碎石 20cm石灰土 20cm按式( B.1.5 )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E x h12 E1 h22 E2 0.202 1500 0.202 5501025MP a h12 h22 0.202 0.202D x E1h13 E2 h23 (h1 h2 ) 2 ( 1 1 ) 112 12 4 E1h1 E2h21500 0.23 550 0.23 (0.2 0.2) 2 ( 10.2 1 ) 112 12 4 1500 550 0.2 4.700(MN m)h x 12D x 1(12 4.7 10.380m ( ) 3 ) 3E x 1025a 6.22 1 1.51(E x ) 0.456.221025 0.454.165E 011.51()35b 1 1.44(E x) 0.551 1.44(1125 ) 0.550.786E 03511E tah x b E 0 (E x)34.165 0.3860.78635 (1025) 3 212.276MP aE 035式中: E t ——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MP a ;E 0 ——路床顶面的回弹模量,E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回弹模量, E 1, E 2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回弹模量, h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厚度, D x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当量弯曲刚度,h 1 ,h 2 ——基层和底基层或垫层的厚度,a b ——与E x有关的回归系数E 0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式(B.1.3-2 )计算为:0.537h(E c1(310001rE t ) 3 0.537 0.24) 3 0.679 m212.2764)计算荷载疲劳应力p按式( B.1.3 ),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ps0.077r 0.6 h 2 0.077 0.6790 .6 0.24 21.060MP a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K r 0.87 。

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 K fN e v 6900121.3920.0572.454( v —与混合料性质有关的指数,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v 0.0530.017 f l f 计算。

)d f根据公路等级,由表 B.1.2 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失影响的综合系数 K c 1.25按式( B.1.2 ),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prK r K f K cps0.87 2.454 1.25 1.06 2.829MP a5)温度疲劳应力由表 3.0.8,Ⅳ区最大温度梯度取 92(℃/ m)。

板长 5m ,l50.679 7.364 ,r由图 B.2.2 可查普通混凝土板厚h 0.24cm, B x0.65 。

按式( B.2.2 ),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计算为:tma c E c hT g B x1 10 5 310000.24 92 0.65 2.23MP a22温度疲劳应力系数 K t ,按式( B.2.3 )计算为K tf ra( tm)cb5.0 0.841 ( 2.57 )1..323 0.058 0.5 65tm f r2.57 5.0再由式( B.2.1)计算温度疲劳应力为trK t tm0.518 2.23 1.16 MP a查表 3.0.1 ,一级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相应于二级安全等级的变异水平为低级, 目标可靠度为 90% 。

再据查得的目标可靠度和变异水平等级,查表3.0.3,确定可靠度系数 r r1.16按式( 3.0.3)r r(prtr) 1.16 (2.829 1.16) 4.63MP a f r 5.0MP a∴所选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0.24cm )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

二、柔性路面设计交通组成表车型前轴重后轴重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交通量( m )小客车1800 解放 CA10B19.40 60.85 1 双 — 300 黄河 JN150 49.00 101.60 1 双 — 540 交通 SH361 60.00 2110.00 2 双 130.0 120 太脱拉 138 51.40 280.00 2 双 132.0 150 吉尔 130 25.75 59.50 1 双 — 240 尼桑 CK10G39.2576.001双—1801)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轴组单轴载100KN 作为标准轴载⑴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a).轴载换算P i 4.33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NC 1C 2NiP式中: 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 /日n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P —标准轴载, KNp 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 KNK —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c1 —轴载系数, c 11 1.2(m 1), m 是轴数。

当轴间距离大于 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 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

c 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 6.4,双轮组为 1,四轮组为 0.38。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车型p ic 1c 2n ic 1c 2n i ( p i) 4..35解放 CA10BP后轴 60.85 1 1 300 34.566 黄河 JN150前轴 49.00 1 6.4 540 155.212后轴 101.60 1 1 540 578.604 交通 SH361前轴 60.00 1 6.4 120 83.238后轴110.002.21120399.634太脱拉 138前轴 51.40 1 6.4 150 53.084后轴 80.00 2.2 1 150 125.013 吉尔 130前轴 25.75 1 6.4 240 4.200后轴 59.50 1 1 240 25.082 尼桑 CK10G前轴 39.25 1 6.4 180 19.709后轴76.001118054.5524 .331532.894N C 1C 2 N i P iP注:轴载小于 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b).累计当量轴数计算根据设计规范,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 15 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 0.4~0.5 取 0.45, =8% ,累计当量轴次:(1 ) t1 365 N 1N e151 3651532.894 0.45(1 0.08)0.086836300 .582次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a).轴载换算8kc 1 'c 2 'n i ( p i)N '验算半刚性基底层底拉应力公式为 i 1P式中:c 1'为轴数系数, c 1'1 2(m 1)c 2' 为轮组系数,单轮组为 1.85,双轮组为 1,四轮组为 0.09。

计算结果如表所示:车型p ic 1'c 2'n ic 1 ''p i ) 8c 2n i (P解放 CA10B 后轴 60.85 1 1 300 5.640黄河 JN150 后轴 101.60 1 1 540 613.117 交通 SH361前轴60.001 1.85 120 3.729后轴 2× 110.00 3 1 120 771.692太脱拉 138前轴 51.40 1 1.85 150 1.360后轴 2× 80.00 3 1 150 75.498 吉尔 130 后轴 59.50 1 1 240 3.770尼桑 CK10G后轴76.001118020.035 kpi )81494.839Nc 1 ' c 2 ' n i (i1P注:轴载小于 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