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基本知识
宗教艺术之唐卡

唐卡是藏语音译,意为布画。
它是传统藏族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
其分类方法较多,按大小和张挂方式,可以分画片唐卡和卷轴唐卡;按色泽可分为彩(色)唐,金(色)唐,黑(色)唐,红(色)唐,淡(色)唐,浅(色)唐六种;按制作方法又可分为绘画唐卡、堆绣唐卡、刺绣唐卡、印刷唐卡、织锦唐卡、和缂丝唐卡6类。
但总的来说,卷轴唐卡类的彩色绘画唐卡数量居多。
卷轴唐卡上有天杆、下有地轴,地轴两端有轴头,与中国内地传统轴画类似。
唐卡画芯一般都用彩缎装裱,画面上多用大小相同的丝帛覆盖,丝帛上端连于天杆,悬挂唐卡时将其掀起。
丝帛盖面在卷起唐卡时,能有效保护画芯不被磨损。
唐卡的起源唐卡起始的准确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但它源于壁画是毋庸置疑的。
有学者认为:最早的唐卡是绘制在兽皮之上的,它应起源于牧业文明的雅砻文化时期。
但我们认为它至多是唐卡艺术的萌芽。
真正意义上的唐卡,画芯和装裱都离不开棉、麻、丝、帛这些农业文明的成果。
所以唐卡的起源应是在松赞干布从雅砻迁都逻些(拉萨)之后。
因为在这之后,西藏藏族地区,才真正进入农业文明时期。
五世达赖所著的《大昭寺目录》记载,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副白拉姆女神像。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无从稽考,然而唐卡艺术在此时兴起则是完全可信的。
因为松赞干布定都拉萨,一方面农业文明为唐卡的创作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材料。
再有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布、帛、丝、麻也大量涌入藏区;尺尊公主进藏,则带来异域文化。
总之,西藏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加强。
在西藏长期发展的苯教文化和摩崖石刻艺术,也为唐卡的诞生奠定坚实基础。
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西藏,并对之大力扶持和发展,宗教生活的需要,也催生和发展了唐卡这种绘画艺术。
唐卡艺术与藏传佛教唐卡从公元七世纪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十分成熟、辉煌的绘画艺术,有学者认为:唐卡是一种宗教艺术。
主要是:一方面唐卡的起源和发展兴衰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
唐卡这门绘画艺术的兴起和发展正暗合了印度佛教传入西藏,这绝非偶然和巧合。
唐卡基本知识之唐卡的裱制装潢

进行处理。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7f6ca 易博亚洲
那张扬的个性向人们展示他用音乐来换取的金钱,当 1900 礼貌的向杰里罗伸出的时候
“贡夏”侧幅的一半。彩带一直垂到唐卡的底边, 彩带底端呈鸟喙形,叫“小鸟嘴”。当面盖放下 之后,两条彩带便垂在面盖的外面,并和面盖隔 开。这样可以只把面盖向上卷起,让两边彩带直 接垂在面画的前面。在唐卡顶端,两条彩带的中 间有一条系住上卷面盖的红绳,待面盖上卷后用 这条红绳把它折叠系好。红绳上面还有一条布绳
那张扬的个性向人们展示他用音乐来换取的金钱,当 1900 礼貌的向杰里罗伸出的时候
蓝色、绿色等,不过这类唐卡的面盖丝绢条彼此 不缝合在一起,都是相互分开的。沿唐卡面盖上 部缀有一排有褶子的挂布,下垂约 8 厘米,用红 色丝绢制做。
假如将唐卡宽分为四份,其中左右两边的四 分之一处垂有两条彩带,每条彩带的宽度等于
那张扬的个性向人们展示他用音乐来换取的金钱,当 1900 礼貌的向杰里罗伸出的时候
卡卷起来就方便多了,故唐卡又称卷轴画。
在唐卡的顶端还有一根扁平木条叫“卡薪” 或“贡薪”。木条越往两端越细,以致于从截面 看就像一个小木楔,把“卡薪”缝粘在“贡夏” 和里衬之间,长度与唐卡宽度相同,两边不要突 出来。
那张扬的个性向人们展示他用音乐来换取的金钱,当 1900 礼貌的向杰里罗伸出的时候
用来挂整幅唐卡,或在唐卡卷装后用布绳把它扎 好。
裱制装潢唐卡所用材料的好坏完全取决于 个人的意向和委托制作唐卡的施主的财力。
绘画唐卡使用的颜料应该是柔和纯净的高 级颜料,粗劣的,普通的颜料只能用来彩绘梁柱、
木制神器、床椅、桌凳和其他木器;也可以用来 彩画泥塑佛像、绘制壁画。当然,绘制彩画以上 物品也要做准备。比如画壁画,也要在墙上涂一 层胶水以防颜料剥落。
唐卡画的布局、设色、制作和特点

唐卡画的布局、设色、制作和特点唐卡(也叫唐嘎),是富有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
唐卡多为竖长条幅,大小不定。
画心为精心处理的白布,四周镶缀彩缎边框,背面以绸缎布帛托裱,前面用黄色丝绫作遮幔,上下两端加木棒为画轴,也称布轴画。
唐卡按质地和制作工艺分为:绘制唐卡、织物唐卡、印刷唐卡。
较名贵的是织物唐卡中的刺绣唐卡、织锦唐卡、缂丝唐卡、贴花唐卡和珍珠唐卡。
唐卡画的布局、设色、制作和特点:中心位置为大神佛像(主尊像),一轴画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主尊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故事以连环画形式从左上角起顺时针围绕主尊布满一周。
因周围空间大小形状差异甚大,轮廓不规则,画师们会因地制宜,处理得非常贴切。
每个画面疏密有致,穿插得体,过渡十分自然,既对主尊空间形成补充,又丝毫没有勉强和板滞的感觉。
每个画面加有一个类似标题的简单注疏,既是连环画,又不象连环画清晰易懂。
每个具体的画面,往往安排一件事的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每个画面之间以寺庙、宫苑、建筑、山、石、云、树巧妙的构图,或以截然不同的色彩作为分隔和联结的手段,每个构图大小、形状不同,但仍一目了然。
这些景物除起区分构图作用外,本身又形成一幅幅各具特色、优美如胜的风景画。
设色、勾线、晕染、施金(以赤金铺底,在以黄金描绘花纹,加强金色层次。
所用纯金由画师亲自研磨,先干磨,再加胶水水磨。
为增加描金的亮度,以“勒子”(猫眼石)于施金处反复磨擦)。
线描水平很高,是传统藏画的基本手段。
青绿色调刻画山、石、树木、天空;红黄暖调刻画人物、建筑、主尊。
色彩对比、冷暖交织,使画面既富丽协调,又层次分明。
唐卡画的颜料多以不透明的矿物颜料如朱砂、石黄、石青、石绿、赭石等,色彩鲜艳经久不变。
颜料研磨调胶,加入牛胆汁防腐。
这些处理方法,使画面无限扩大,充分利用了空间,又使画面丰富多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都是唐卡画区别于其他画种所特有的手段和特点。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唐卡是什么

唐卡是什么?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其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认识唐卡唐卡(Thang- k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Thang”表示广袤无边的空间,“ka”指的是空白被填补,合起来指的是卷轴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品种与质地唐卡的品种和质地丰富多彩,除常见的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唐卡多绘画或刺绣在布、绸或纸上,然后以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
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内容与制作唐卡的内容繁多,多为藏传佛教中的各位上师,各教派的本尊,不同变相的佛和千姿百态的菩萨,以及藏族社会的历史、天文地理、藏医藏药、历史人物和吉祥图案等,也有反映藏民族风情的画面。
唐卡的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其制作工艺包括绘画、刺绣、贴花、织锦、缂丝、堆绣等艺术技巧。
除绘制极为复杂外,唐卡的用料也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手工研制而成,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是藏族最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具有浓郁的藏传佛教、藏民族韵味,经常作为信徒的修行工具而被顶礼膜拜。
同时,其色彩艳丽,金碧辉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为很多艺术爱好者所收藏。
唐卡既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又是佛教、苯教信徒修行的重要辅助工具。
修行者把唐卡悬挂于家庭佛堂和寺院、庙宇的墙壁或柱梁上,并以画中的圣像作为修行中观想和膜拜的对象。
随着汉藏两地的文化发展和交流,唐卡的艺术价值也渐渐被人们所认知。
唐卡的种类及寓意

唐卡的种类及寓意
唐卡是西藏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是一种用彩绘的布或纸绘制的佛教画。
唐卡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被视为西藏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西藏的寺庙和家庭中,唐卡画被广泛地用于佛教信仰和崇拜。
唐卡画根据其绘制的佛像、神明、护法等内容和用途,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如下:
1. 佛教唐卡:这是唐卡画最为常见的种类,通常是绘制佛陀的形象,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
这类唐卡画的寓意是表达佛教信仰和教义。
2. 护法唐卡:这类唐卡画通常是描绘佛教护法神,如四面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
这类唐卡画的寓意是保护佛教教义,辅佐修行者达成目标。
3. 显密唐卡:这类唐卡画是将显教和密教相结合,通常是绘制佛教教义中的重要场景和人物,如六字大明咒、八大菩萨、五方佛等。
这类唐卡的寓意是表达佛教教义的深度和广度。
4. 家庭唐卡:这类唐卡画通常是为个人或家庭定制,绘制自己所信
仰的佛像或神明,如家庭祖先像、财神像等。
这类唐卡的寓意是增加信仰的力量和凝聚家庭温情。
唐卡画是一种极富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的文化遗产,其种类多样,寓意深刻。
在西藏,唐卡画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符号,被广泛地传承和发扬。
关于唐卡的术语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关于唐卡的术语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关于唐卡的术语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关于唐卡的术语(大纲)一、唐卡概述1.1唐卡的定义1.2唐卡的起源与发展二、唐卡的分类2.1按照题材分类2.2按照制作工艺分类2.3按照尺寸分类三、唐卡的绘制工艺3.1矿物颜料3.2基本绘制技法3.3唐卡绘制步骤四、唐卡中的符号与象征4.1佛像与菩萨4.2神话动物与植物4.3常见符号与寓意五、唐卡的鉴赏与收藏5.1唐卡的价值评估5.2唐卡的鉴赏方法5.3唐卡的保存与养护六、唐卡的文化内涵与影响6.1藏传佛教文化6.2民族文化交流6.3唐卡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七、唐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7.1传统唐卡艺术的传承7.2当代唐卡艺术家的创新实践7.3唐卡艺术在国内外市场的拓展一、唐卡概述【1.1唐卡的定义】唐卡,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藏族艺术形式,源自中国西藏地区,是一种以卷轴画形式存在的宗教艺术品。
唐卡通常以细布或丝绸为底,采用矿物颜料绘制,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卡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既是藏族人民信仰的象征,也是民间艺术的瑰宝。
唐卡的绘制工艺精湛,画面细腻,色彩斑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1.2唐卡的起源与发展】唐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藏族古代的宗教仪式和图腾崇拜。
据考古学家研究,最早的唐卡出现在公元7世纪的吐蕃时期。
唐卡(藏族绘画)—搜狗百科

唐卡(藏族绘画)—搜狗百科唐卡唐卡类似于藏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
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
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
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
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
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
缂丝是中国特有的把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
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
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陆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把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
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
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
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与绘制唐卡。
绘制唐卡一般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而更高级的有珍珠唐卡、彩绘、刺绣、织锦、缂丝、提花、贴花和宝石缀制等约十余种。
西藏唐卡 解读 -回复

西藏唐卡解读-回复【西藏唐卡解读】唐卡,是西藏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被誉为“活佛”。
它以宗教题材为主题,采用传统的绘画技法,栩栩如生地描绘佛教神话故事、佛像和宗教场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步一步解读西藏唐卡的意义、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
一、唐卡的意义1. 宗教信仰西藏是佛教的重要圣地,唐卡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形式,是喇嘛们进行信仰活动的重要物件。
它是佛教修行者用来打坐、念经和冥想的辅助工具,可帮助修行者集中精神、感受宇宙的无限之美。
2. 教育工具唐卡中绘制的佛教故事和宗教场景,是喇嘛们向信众传递佛教教义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看唐卡,信众可以深入了解佛教的智慧和教导,从而提高修行者的信仰素养。
3. 精神寄托对于信众来说,唐卡可以成为他们追求心灵抚慰和灵性满足的依托。
它们常常被悬挂在家庭的寺庙或神龛上,寓意着祝福、庇佑和吉祥。
信众们相信通过接触和观看唐卡,可以得到佛陀的加持和保佑。
二、唐卡的制作过程1. 准备工作制作唐卡的第一步是准备绘画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主要材料包括棉布或绸缎、矿物颜料和纯金箔。
工具包括绘画笔、绘图纸、绘图架和刻绘刀等。
2. 轮廓绘制在一块白色绘图纸上,画家首先用黑色墨水勾勒出佛像或宗教场景的轮廓线。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将决定整个作品的形状和比例。
3. 上色画家将选用的颜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开始上色。
唐卡上色的特点是使用鲜艳而丰富的色彩,以突出主题的神圣和庄严。
画家需仔细刻画每个元素的细节,如服饰、装饰品和面部表情等。
4. 镶嵌金箔在涂上颜料后,画家会在观看着觉得合适的地方镶嵌上纯金箔。
金箔的使用不仅为作品增添了奢华和璀璨,更体现了佛像的神性和光明。
5. 完善细节对于唐卡的制作来说,细节至关重要。
画家会用细笔再次描绘细微的线条和装饰,以及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确保整个作品的完美和完整。
6. 烟熏处理最后一步是对唐卡进行烟熏处理。
这一步骤不仅能让作品增添些许古朴和沧桑之感,更有利于保护作品,使其更加耐久和持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绘制上,唐卡有严格固定的程式,藏传佛教的寺庙中通常都有专攻此艺的喇嘛。
据说,一幅质量上乘的唐卡,从起草、绘画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多数唐卡以棉麻布为底,将其绷制于木框,涂刷胶灰浆,打磨平滑后用精纯的天然矿物质颜料,以工笔重彩技法作画,线条选用价格昂贵的泥金勾勒,再经彩缎装裱,两端承轴,开光颂经如此,一幅既可挂、又可卷轴成束携于身边的唐卡才算制成。
最为难得的是,绘制唐卡的颜料传统上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以此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数百上千年,画面仍金碧辉煌,灿烂如新。
唐卡通常约长1米,最大者数十米。
若按绘制内容,则大致可分显教类唐卡、密教类唐卡、印度唐卡、女神类唐卡等4种。
显教类唐卡主绘佛祖释迦牟尼、弥勒佛、十八罗汉等显宗佛像,在西藏诸寺庙皆可看到;密教类唐卡主绘形象怪异、凶猛无比的密宗佛像,其中不少为双身像;印度唐卡多表现佛像袒上身,身躯扭曲,腰细臀肥,画像以安祥和善为特色;藏传佛教多女神形象,故女神类唐卡专绘度母、吉祥天母、尊胜佛母等女神像。
如按绘制材质区别,唐卡则分布绘唐卡、刺绣唐卡、缂丝唐卡和堆绣唐卡等数类。
布绘唐卡在土布或麻布上绘画,因布料质地较粗,故用沥粉与动物胶做底,用卵石打磨光滑后,再以填色、勾勒、描金等方法绘成。
这种制作唐卡的传统方法沿用至今。
西藏寺院大多数唐卡属于布绘唐卡类;刺绣唐卡制作精细,为西藏重要佛寺所藏;缂丝唐卡是一种以丝织成的高级手工艺品,其花纹与刺绣大致相同,缂丝唐卡制作难度大,存世量少,多为我国江南丝绸之乡制作,是唐卡中的精品,艺术价值极高;堆绣唐卡是最具艺术风格的唐卡,用数百甚至数千块大小不等的绸缎堆绣出来,是一种将汉地艺术与西藏内容融为一体的艺术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