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教案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内涵。
(2)让学生能够运用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论语》中关于“礼之用,和为贵”的原文。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孔子“礼之用,和为贵”与现实生活中的礼仪、和谐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传统、崇尚和谐的道德品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际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内涵。
2. 运用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孔子“礼之用,和为贵”与现实生活中的礼仪、和谐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论语》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论文、案例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
(2)提问:“礼之用,和为贵”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论语》相关章节,理解“礼之用,和为贵”的原文含义。
(2)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对比分析现实生活中礼仪与和谐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2)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4. 案例分析:(1)分享有关“礼之用,和为贵”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践行“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际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践行“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礼之用,和为贵语出《论语·学而篇第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
‘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
”有子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
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
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
有子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
在宗法分封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
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
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
对此,有子提出“和为贵”的主张,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紧张,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有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有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礼制文言文解释及翻译

礼,国之仪也,民之行也。
古之圣王,制礼以正人心,导民以德,故礼之用,和为贵。
然礼非一成不变,随时代之变迁,风俗之异同,礼亦因时而变。
兹以《周礼》为例,略述礼制之解释与翻译。
【翻译】礼,是国家的仪式,也是民众的行为准则。
古代的圣明君主,制定礼制来端正人心,引导民众以德行,因此礼制的运用,和谐是最为宝贵的。
然而,礼制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变迁,风俗的差异,礼制也会随之变化。
以下以《周礼》为例,简要阐述礼制的解释与翻译。
【原文】《周礼》者,周公所制,以立国之本也。
其分为六官,曰: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各官有属,以相辅成,而民得以安。
【翻译】《周礼》是由周公旦制定的,它是立国之本。
它分为六个官职,分别是: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每个官职都有其下属,相互辅助,从而使民众得以安宁。
【原文】天官之长,曰冢宰,掌邦治。
地官之长,曰司徒,掌教化。
春官之长,曰宗伯,掌宗庙祭祀。
夏官之长,曰司马,掌军事。
秋官之长,曰司寇,掌刑罚。
冬官之长,曰司空,掌工程。
【翻译】天官的首长称为冢宰,负责国家的治理。
地官的首长称为司徒,负责教化民众。
春官的首长称为宗伯,负责宗庙的祭祀。
夏官的首长称为司马,负责军事。
秋官的首长称为司寇,负责刑罚。
冬官的首长称为司空,负责工程。
【原文】礼者,所以正身也。
身正,然后家齐,家齐,然后国治,国治,然后天下平。
是以古之圣王,莫不以礼为重。
【翻译】礼制是用来端正个人的。
个人端正了,家庭才能和睦,家庭和睦了,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天下才能太平。
因此,古代的圣明君主,没有不把礼制看得极其重要的。
【原文】礼之用,在于敬。
敬则和,和则顺,顺则行,行则安。
是以礼,所以正身安民也。
【翻译】礼制的运用,在于尊敬。
尊敬则和谐,和谐则顺利,顺利则行动,行动则安宁。
因此,礼制是用来端正个人、安抚民众的。
通过以上对《周礼》的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礼制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礼制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以和为贵成语

以和为贵成语
摘要:
1.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2.成语的应用场景
3.成语的现实意义
正文:
“以和为贵”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意思是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这里的“和”指的是和谐,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以和为贵”成语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关爱、理解,保持和谐,才能使家庭幸福美满。
其次,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循礼仪规范,以礼待人,保持和谐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在国际交往中,国与国之间要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以和为贵”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加注重和谐,努力调整各种关系,化解矛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
总之,“以和为贵”这个成语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遵循的准则。
孔子 礼之用 和为贵教案PPT课件

会充满魅力,事情就会做得恰到好处。
可编辑ppt
8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 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 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着整个集体的 总体素质状况。一个人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可以反映 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可 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作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都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
可编辑ppt
5
三尺巷的故事: 说的是相邻的两户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
的商贾.两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围墙时,双方 为地界发生了争议.泰州人素来就有“寸土必争”的老传统, 不要说邻里之间,就是兄弟之间为了祖业也是吵得不可开交, 闹到最终,“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为了区区三尺地,无论 是官宦人家还是商贾大户各不相让.做官的那一家,拿出杀手 锏——连忙去信给官人告状.
曾子理解,有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 而和和,,这要是以有礼其节合制理之性,的可可见编孔辑p子pt 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4
材料
从奥林匹亚村的阿尔齐斯神域到中国北京,奥林匹克精神不 断丰富升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注入,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 内涵。北京奥运开幕盛典上的“和”字,就是中华文明的浓 缩,它超越了“和平”的层面,展现了人们对“和合”、 “和谐”的追求。北京奥运,处处“和”风荡漾,你我微笑 相待。东方文明给予奥林匹克精神以滋养,奥林匹克精神从 此将绽放富于东方哲学意蕴的光华。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 格所言,奥运会来到中国,来到这个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人 口的国家,这一事实本身就已意义非凡,“这届奥运会已经 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里程碑”。 开幕式上,巨大的“和”字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与现代奥运 精神的精髓。“和为贵”,一切以人类的名义,争议在这里 搁浅,共识在这里凝聚。通过奥运会,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 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
论语中带和字的

论语中带和字的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
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论语·述而第七》
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第十三》
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论语·季氏第十六》
译文: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5、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论语·子张第十九》
译文: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礼教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礼记·曲礼上》曰:“夫礼,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也。
夫礼者,所以亲亲也。
故为礼,无不亲,无不敬。
亲亲,故仁爱也;敬长,故尊卑有序。
仁者,礼之本也;义者,礼之用也。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之为贵也。
礼之用,和为贵,其斯之谓与?”译文:《礼记·曲礼上》记载:“夫礼,是用来巩固国家,稳定社稷的根本。
夫礼,是用来亲近亲人的。
因此,行礼,无不亲近,无不尊敬。
亲近亲人,所以有仁爱之心;尊敬长辈,所以尊卑有序。
仁爱是礼的根本;义是礼的运用。
礼的运用,和谐最为贵重。
古代圣王的道路,以此为美好。
无论大小之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有时也会有不适用之处,这是因为明白了和谐最为贵重的道理。
礼的运用,和谐最为贵重,这就是所说的意思吧?”注释:1. 夫礼:夫,发语词,无实义;礼,指礼仪,即古代社会生活中用以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
2. 固国家:巩固国家,使国家稳定。
3. 定社稷:稳定社稷,社稷指国家,古代用以祭拜土地和五谷的神祇。
4. 亲亲:亲近亲人,即以亲情为纽带,使家庭和睦。
5. 为礼:行礼,即按照礼仪的规定行事。
6. 仁爱:仁爱之心,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7. 敬长:尊敬长辈,即对长辈表示尊敬。
8. 尊卑有序:尊重地位的高低,使社会等级分明。
9. 仁者,礼之本也:仁爱是礼的根本,即礼仪的出发点在于培养仁爱之心。
10. 义者,礼之用也:义是礼的运用,即礼仪的具体实践体现为正义之行。
11. 礼之用,和为贵:礼的运用,和谐最为贵重,即礼仪的目的在于达到和谐。
12. 先王之道:古代圣王的道路,即古代圣王的治国理念。
13. 小大由之:无论大小之事,都遵循这一原则,即无论事情大小,都要按照礼仪行事。
14. 知和之为贵:明白和谐最为贵重的道理,即认识到和谐是最高尚的。
15. 其斯之谓与:这就是所说的意思吧?即这就是所说的礼仪的和谐最为贵重的道理。
国学经典礼记十句话

国学经典礼记十句话
1.礼之用,和为贵:礼的本质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天下归心于一:礼可以统一人心,使众人心向一处。
3.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是大道的表现,是普及天下的事情。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待客人应该诚挚热情,让客人感到欢迎和愉悦。
5. 每得人之情,各因人之宜:礼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人物采取不同的方式。
6. 夫子之善教也,不谓之君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格,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7. 父母之爱子也,一至于此乎:父母对待子女,应该是无私的、无条件的爱。
8. 以书为礼,以礼为法:礼可以成为行为准则,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9.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尊重和恭敬君主是一种基本的礼仪,但是过度的奉承会失去尊重。
10. 习惯成自然:只有经过长期的习惯,才能够形成稳定的行为准则和人格特征。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之用,和为贵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出自《论语》
译文:
有子说:礼的作用,以恰到好处为贵。
先王的治理方法,以此为最完美。
按现代话说,即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先王准则,以和谐为美。
言下之意,一切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制定,目的都是为了求得社会的和谐,先代尧、舜、禹、汤、文、武诸王,均以此作为自己安邦治国的宗旨,因此才有了中国远古时代的泱泱盛世。
几千年过去了,“和为贵”始终是东方民族特别是中华民族信奉的治国方针和道德标准。
党中央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特点,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同时,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这些都意味着中国社会面临着又一次重大转型,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儒家“和”的观念,还包含着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
类似的古训很多,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在三个方面发扬光大“和”的理念。
一是搞好同志间的和谐。
俗话说“骏马驰千里,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同志之间,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大家一定要豁达大度,
团结互助,取长补短,形成整体合力。
古人云,有缘千里来相会。
世界有近七十亿人,中国有十三亿人,我们能在一起共事,实在是难得的缘分。
大家要摒弃个人之间的是非恩怨,和谐共事,留下一段值得回忆的历史。
这方面,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就是一个榜样。
在轰动一时的光州大审中,他曾被政府判处死刑,当时他曾立下遗嘱,要求他的家人和同志不要报仇,让政治迫害就到此为止。
金大中正式就职后,公开在总统府招待了曾经迫害过他的四位前任韩国总统。
他宽广的心胸、伟大的情操令无数世人尊敬。
二是搞好上下左右的和谐。
要加强与上下级和有关单位沟通与协调,形成和谐的工作关系,共同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三要搞好社会邻里的和谐。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
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
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
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这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过:“假如你握紧两只拳头来找我,我会把拳头握得更紧;假如你来说谈谈我们之间的意见有什么不同,我想我们不难完全相契合。
”
俗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最终结果只会是----“大家都没有眼,大家都没有牙”。
所以说:礼之用,和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