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从客观辩证法 到主观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六-.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八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八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第八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本章共有三节第一节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第二节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第三节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理想重点:第二节第一节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必然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二.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三.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展开:一.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必然性和主体的选择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论是指历史决定论。

历史决定论是承认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

它既区别于否认人的自觉能动作用、否认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又区别于否认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辩证历史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肯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肯定社会具有客观规律性。

首先,它认为社会历史本质上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第一,人类社会本身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局部。

第二,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第三,基于以上原因,人们便有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用精确的眼光来考察、研究人类社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揭示和说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预见其发展的进程和趋势,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社会科学体系,进而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社会,成为社会的主人。

其次,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使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社会形态。

二.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形态的更替表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也称普遍性。

它是指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所具有的共同发展规律,把这个在社会发展中所具有共同性的特点称为社会形态的统一性。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就人类历史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1)社会形态适合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是具有共同性的总趋势,没有例外,各国家、各民族都是如此。

2)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次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

第八章 从客观辩证法到主观辩证法

第八章 从客观辩证法到主观辩证法

农耕实践活动的方式决定的。 2、近代以机械工业和力学为主的工业实践活动方 式,决定了近代哲学中辩证法与认识论、方法论 的分离。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辩证法、方法论与方法论 相一致的观点是人类实践和时代发展的反映。 4、现代:辩证法与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具有重 要意义。 思考题: 简述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2、简述概念的辩证本性。
(4)概念是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 二、概念体系构成的思维之网(P282) (一)判断 1、判断:是在概念内在矛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种更复杂的思维形式 2、概念和判断的关系 (1)任何一个判断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 所构成,因此,没有概念就没有判断; (2)任何概念的内容都是由判断来提示,没有 判断也就没有概念。 3、辩证判断的类型: (1)主词辩证判断。即S是非S 例:肯定就是 肯定。 (2)宾词辩证判断。即S是P又是非P。
2、假说向科学理论的转化 (1)把假说运用于实践 (2)假说向理论转化除了解释性条件外,还应具 有预见性条件。 (3)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是一个复杂的辩证过 程
第二节 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 一、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法(P288) (一)辩证法与认识论的一致性 1、辩证法为科学认识论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出发点。 2、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贯空于认识全过程。 3、辩证法离不开认识论。
第八章 从客观辩证法到 主观辩证法
第一节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一)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二)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1、区别: (1)含义不同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自然 界、社会和人的活动的辩证法,是指以客观事 物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出现的各种物
生了经验论和唯理论。 3、黑格尔将辩证法与认识论结合在一起,但将哲 学立足于绝对精神的神秘运动之上。 4、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二)方法论和发展历史 1、古代哲学中,方法论作为独立的分支并没有产 生。 2、方法论随着现代大工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 展。 3、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辩证法与方法论相统 一的基本原则。 (三)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是历史和 实践的产物 1、古代认识论与方法论尚未独立,这是由古代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部分)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法部分)PPT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
•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多样性
事物的永恒发展
• 发展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 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 事物则是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必 然战胜旧事物。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 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 肯定、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参考文献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009年版、 2013年版、2015年版。 • 黄楠森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上册),人民出版 社2011年版。 • 杨河主编、林娅、黄小寒副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3年版。


• 此PPT采用、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8年版、2009年版、2013年版、2015年版)中的相关表 述。
• 图片来源:搜狗壁纸。
• 高哲哲女士为此PPT的制作提供了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请同学们指正!

马原哲学辩证法PPT

马原哲学辩证法PPT
2020/3/28
二、世界的普遍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2020/3/28
(三)联系的多样性
❖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城门失火啦!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火水鱼”
2020/3/28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呀
(三)联系的多样性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的 是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 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联 系。 2020/3/28
2020/3/28
韩非子的“矛盾”
如果用你的矛去 刺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 有利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2020/3/28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 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 说的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
• 包含逻辑矛盾的 命题,即自相矛 盾的命题,都是 直接或间接地断 定事物具有某种 属性,同时又断 定事物不具有该 属性。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二、什么是辩证矛盾
2020/3/28
(一)辩证矛盾
1.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和事 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 学范畴。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 互依赖、相互贯通的性质 和趋势。
3.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 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 和趋势。
矛盾 对立 统一 斗争性 同一性
——(西汉)刘安《淮南子·道应训》 •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020/3/28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1、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无时不在,无处不
在。 • 2、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个性和相对性,即矛盾着
的事物的性质、地位等各个方面,以及矛盾解决的 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 •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1、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存事物之中的预示事 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 东西。
疑难解析
❖可能性与偶然性有一定的联系。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因果观念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具 有的因果联系的主观反映,唯物辩证法 的因果范畴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概括出 来的,而不是头脑中虚构出来的。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疑难解析
一、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因果联系是普遍的。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第五节 本质和现象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内容提要 重点难点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理论学习 疑难解析
一、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三、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内容提要
1、必然性和偶然性
重点难点 理论学习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 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疑难解析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品课程 多媒体课件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

(二)物质的永恒发展 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 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和发展既区别又联系,运动作为一般变化和过程, 包含发展,发展只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不是同一 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前进性的运动,是上升的运动。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 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必 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是否同客观规律、同发 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旧事物向新事物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 复杂的发展过程。新事物之所以能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 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 一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内部孕育成熟的;二是新事物在旧事物的 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 收、继承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同旧事物相比内容上比较丰富, 也就比较高级和复杂。也因此它比旧事物更优越,体现着事物的发展趋 势,代表着发展的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唯物辩证法
• 哲学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一要回答世界的本源问题,即世界的本源 “是什么”,二要回答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即世界是“怎么样”的,对这 两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世界观的基本内容。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 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 为,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 事物之间个别的、暂时的现象,而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和永恒的现象。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也就是说事物之间的联系既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也不是人们随意想象出 来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 同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 2、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 是极其复杂和多种多样的。、任何一个具体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 存在和发展,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趋于灭亡,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 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 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改变,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ppt课件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ppt课件
8
(一)辩证思维方法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9
(一)辩证思维方法 1.归纳与演绎 2.分析与综合 3.抽象与具体 4.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10
归纳与演绎
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 归纳: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 演绎:由一般性原则推导出个别结论
互为前提
18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 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现代科学思 维方法是在确认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 关系。如系统方法就是在承认普遍联系的客观实在性的前提下去研究系统 的最优解。因此,辩证思维方法应该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中汲取营养,以 丰富自身的方法系统
抽象与具体
具体
感性的具体:人的感觉器官所得到的生动而具体的知觉表象。
思维的具体
12
感性的具体是人们认识的起点,为了实现从感性的具体到思维的具体的过渡,必须首先否 定感性的具体。而对感性具体的否认就是抽象。 抽象是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现象的方面,从 中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达到对具体事务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这就是从 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但是要真正达到对具体事务全面深刻的认识,还必须运用综合的方法,把对事物各方面的 本质的认识联系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统一的认识,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的具体中再 现出来。
24
4.创新思维能力
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 开拓创新地能力。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敢为人先地锐气,打破能迷信经验, 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 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为了创新创造而 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题研究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题研究 PPT课件
• 实践辩证法必然将研究的触角深向历史的横截面 • 辩证法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状况
29
• 三、为现代人提供社会批判的工具和武器,从而 掌握“两个必然”的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 展规律
•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 段,适用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关系或财产 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使由生产力发展的 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 到来了”
• 一、为现代人把握自身和世界提供科学合理的思 维方式
• 1,马克思的辩证法是螺旋上升的思维的方法 • 2,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的能动的方法 • 3,马克思辩证法是开放的思维方法
28
• 二、为现代人提供理解世界历史和全球化进程的 钥匙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 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6
•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矛盾的同一性 • 矛盾的斗争性 •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7
•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矛盾的普遍性: •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8
质量互变规律
• 质 是一个事物成其为自身并区别他事物的内在规 定性
• 量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范围、速度 以及事物的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 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它也是事物所固有的属性
22
• 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正确处理两 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创新
23
• 邓小平理论对辩证法的建树
• 邓小平理论的改革、开放意识体现 • 邓小平理论的社会历史观 • 邓小平的治国战略应用了系统辩证法 • 邓小平理论“两个文明”的思想 • 邓小平理论在认识论上贯彻系统辩证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推理 1、推理:是的判断的思维运动过 程。 2、推理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创造性。
(三)假说 1、假说:是科学理论的先导,是概念向概念体 系演化的必然中介。 2、假说向科学理论的转化 (1)把假说运用于实践 (2)假说向理论转化除了解释性条件外,还应 具有预见性条件。 (3)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是一个复杂的辩证过 程
第二节 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
一、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法 (一)辩证法与认识论的一致性 1、辩证法为科学认识论奠定了根本前提和 出发点。 2、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贯穿于认识全过程。 3、辩证法离不开认识论。
(二)辩证法与方法论是一致的 1、思维方法本质上是辩证法所揭示的规律 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内化。
(2)表现形式不同: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 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盲目 地起作用; 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 形式,是同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 的,它的形式和方法依赖于人脑,是人 脑所特有的功能。
2、联系:
①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主观辩
证法实质上是以概念的形式对客观辩证 法的反映。 ②主观辩证法依赖于客观辩证法,并把 它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发展的源泉。
2、近代欧洲哲学中,认识论研究占主导地 位,产生了经验论和唯理论。 3、黑格尔将辩证法与认识论结合在一起, 但将哲学立足于绝对精神的神秘运动之 上。 4、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二)方法论的发展历史 1、古代哲学中,方法论作为独立的分支并 没有产生。 2、方法论随着现代大工业和自然科学的发 展而发展。 3、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辩证法与方法 论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三)主观辩证法也就是概念辩证法 1、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事物及其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式 2、概念的辩证本性 (1)概念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的统一 (2)概念是灵活性和确定性的对立统一 (3)概念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对立统 (4)概念是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
二、概念体系构成的思维之网
(一)判断 1、判断:是在概念内在矛盾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更复杂的思维形式 2、概念和判断的关系 (1)任何一个判断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概念所构成,因此,没有概念就没有 判断; (2)任何概念的内容都是由判断来揭示, 没有判断也就没有概念。
(三)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是历史和 实践的产物 1、古代认识论与方法论尚未独立,这是由古代 的农耕实践活动的方式决定的。 2、近代以机械工业和力学为主的工业实践活动 方式,决定了近代哲学中辩证法与认识论、方 法论的分离。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辩证法、方法论与方法 论相一致的观点是人类实践和时代发展的反映。 4、现代:辩证法与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具有 重要意义。
第八章 从客观辩证法 到主观辩证法
第一节 客观辩证法和 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一、作为客观辩证法反映的主观辩证法 (一)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唯物辩 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1、区别: (1)含义不同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的辩 证法,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活动的辩 证法,是指以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相 互联系的形式出现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 证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 运动的辩证法,是指以概念作为思维细 胞的辩证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3、辩证判断的类型: (1)主词辩证判断。即S是非S 例:肯定就是否定。 (2)宾词辩证判断。即S是P又是非P。 例: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又是真老虎。 (3)互相矛盾的辨证判断 例:生命既是生又是死。
4、判断形式发展的多样性。 (1)由或然判断到实然判断再到必然判 断的发展。 (2)由单一判断向特殊判断再向普遍判 断的发展。 (3)由同一判断向辩证的矛盾判断发展。
思考题: 1、简述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 2、简述概念的辩证本性。
2、辩证法只有作为方法论,才具有理论意 义和实践意义。
二、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社会历史 统一 (一)认识论的历史发展 1、古代认识论是直观、模糊的,从属于 本体论问题上的研究。 (1)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认识论主要围绕 知识的来源和知行关系问题展开论争。 (2)古代西方哲学的“影像说”和“理 念说”分别代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 识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