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岗管理规范
车间员工离岗管理办法

车间员工离岗管理办法一、目的为了规范车间员工的离岗行为,确保生产秩序的正常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车间内所有员工的离岗管理。
三、离岗类型1、短暂离岗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不超过15 分钟的情况,如去洗手间、喝水等。
2、较长时间离岗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超过 15 分钟但不超过 1 小时的情况,如因身体不适去医务室等。
3、长时间离岗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超过 1 小时的情况,如请假等。
四、短暂离岗管理规定1、员工在短暂离岗时,应向班组长口头告知去向和预计返回时间。
2、班组长应做好记录,以便在需要时了解员工的去向。
3、同一时间内,同一工作区域内的短暂离岗人数不得超过该区域员工总数的 20%,以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较长时间离岗管理规定1、员工需填写《较长时间离岗申请表》,注明离岗原因、去向和预计返回时间,并提交给班组长审批。
2、班组长应根据工作安排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批准员工的离岗申请。
如批准,应在申请表上签字确认。
3、员工离岗期间,班组长应合理安排其他员工接替其工作,确保生产不受影响。
六、长时间离岗管理规定1、员工应提前至少 1 天填写《请假申请表》,注明请假原因、请假天数和预计返回时间,并按照公司的请假审批流程提交给相关领导审批。
2、请假审批权限根据公司的规定执行,一般来说,请假 1 天以内由班组长审批,请假 1-3 天由车间主任审批,请假 3 天以上由部门经理审批。
3、员工请假获得批准后,应将《请假申请表》复印件交至班组长处备案。
4、班组长应在员工请假期间,合理调整工作安排,确保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
七、离岗交接1、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离岗,员工在离岗之前都应与接替其工作的同事进行交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2、交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进展情况、未完成的任务、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情况等。
3、接替工作的同事应在交接完成后,在交接记录上签字确认。
八、监督与检查1、班组长应定期对员工的离岗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员工遵守本管理办法。
工厂离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厂内部管理,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员工离岗行为,明确离岗审批程序,确保生产秩序和工厂财产安全。
第二章离岗类型及条件第四条离岗类型:1. 因事请假:包括事假、病假、婚假、丧假等;2. 因公出差:包括公务出差、培训学习等;3. 紧急事务处理:包括家中突发状况、处理紧急事务等;4. 调休:根据国家规定和工厂实际情况,经批准的调休;5. 其他离岗:如产假、哺乳假等。
第五条离岗条件:1. 员工需提前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提出离岗申请;2. 离岗期间,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工厂工作不受影响;3. 离岗期间,如需办理相关手续,应按照规定办理;4. 离岗期间,不得擅自离岗或擅自改变离岗时间。
第三章离岗审批程序第六条员工提出离岗申请后,所在部门负责人应进行初步审核,对符合离岗条件的,应予以批准。
第七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将离岗申请报人力资源部门备案。
第八条人力资源部门对离岗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离岗条件的,予以批准,并通知员工。
第九条离岗审批结果应通知员工,并记录在案。
第四章离岗手续办理第十条员工离岗前,应办理以下手续:1. 提交离岗申请表;2. 办理工作交接;3.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工作现场整洁、安全;4. 关闭相关设备,切断电源;5. 交还工作证、工作服等物品。
第十一条员工离岗期间,如需办理请假手续,应按照以下程序办理:1. 员工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提出请假申请;2. 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将请假申请报人力资源部门备案;3. 人力资源部门对请假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请假条件的,予以批准,并通知员工。
第五章离岗期间管理第十二条员工离岗期间,应遵守以下规定:1. 保持通讯畅通,确保工厂工作不受影响;2. 如遇紧急情况,应及时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3. 不得擅自离岗或擅自改变离岗时间;4. 不得将工作证、工作服等物品借给他人使用。
生产车间离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生产车间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员工离岗期间的行为规范和管理。
第三条离岗管理制度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二章离岗申请与审批第四条员工因事、因病、因公等原因需离岗,应提前向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
第五条部门负责人接到离岗申请后,应进行核实,并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批准或驳回。
第六条离岗时间应尽量避开生产高峰期,减少对生产的影响。
第七条离岗期间,员工应确保工作交接完整,责任明确。
第三章离岗期间职责第八条离岗期间,员工应保持通讯畅通,确保随时可以联系到。
第九条离岗期间,如遇紧急生产任务,员工应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协助完成生产任务。
第十条离岗期间,不得擅离职守,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第十一条离岗期间,如需请假,应提前向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并说明请假原因。
第四章离岗记录与反馈第十二条部门负责人应建立离岗记录,详细记录员工离岗时间、离岗原因、工作交接情况等。
第十三条离岗记录应定期汇总,并向相关部门反馈。
第十四条对离岗期间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对离岗期间违反规定的员工,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具体条款说明:1. 第一条至第三条明确了制定本制度的宗旨、适用范围和原则。
2. 第四条至第七条规定了离岗申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3. 第八条至第十一条对离岗期间员工的行为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
4. 第十二条至第十四条规定了离岗记录的建立、汇总和反馈机制。
5. 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明确了制度的解释和实施时间。
通过以上制度,旨在规范生产车间员工离岗行为,确保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厂员工离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厂员工管理,规范员工离岗行为,确保工厂生产、安全、保密等工作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在职员工。
第三条员工离岗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原则;(二)公平公正原则;(三)安全保密原则;(四)便于管理原则。
第二章离岗类型及程序第四条员工离岗类型:(一)请假离岗;(二)调离离岗;(三)辞退离岗;(四)退休离岗;(五)其他原因离岗。
第五条请假离岗程序:(一)员工因个人原因需请假离岗,应提前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请假原因、请假时间;(二)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将请假申请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三)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审批,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员工;(四)员工离岗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工厂规章制度,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准备返回工作岗位。
第六条调离离岗程序:(一)员工因工作需要或个人原因调离岗位,应提前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二)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将调离申请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三)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审批,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员工;(四)员工调离离岗前,应完成工作交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第七条辞退离岗程序:(一)员工因严重违反工厂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约定,经调查核实后,工厂可予以辞退;(二)辞退员工前,工厂应提前告知员工,并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三)员工辞退离岗后,应按规定办理离职手续,并退还工厂财产。
第八条退休离岗程序:(一)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应提前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提出退休申请;(二)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将退休申请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三)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审批,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员工;(四)退休员工离岗前,应完成工作交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第九条其他原因离岗程序:(一)员工因家庭、健康等原因离岗,应提前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二)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将离岗申请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三)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审批,并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员工;(四)员工离岗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工厂规章制度,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准备返回工作岗位。
单位离岗人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单位离岗人员管理,规范离岗手续,保障单位合法权益,维护离岗人员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离岗人员,包括辞职、离职、退休、死亡等情形。
第三条离岗人员管理应遵循合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离岗申请与审批第四条离岗人员应向单位提出离岗申请,填写《离岗申请表》。
第五条单位应设立离岗审批机构,负责离岗申请的审核和审批工作。
第六条离岗审批机构应审查以下内容:(一)离岗人员的申请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二)离岗人员是否履行了相关合同、协议约定的义务;(三)离岗人员是否完成或基本完成工作任务;(四)离岗人员是否妥善交接工作。
第七条离岗审批机构应在收到离岗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审批工作。
第八条离岗申请经审批同意后,离岗人员应按照规定办理离岗手续。
第三章离岗手续办理第九条离岗人员应在批准离岗后五个工作日内办理以下手续:(一)结清工资、福利待遇;(二)归还单位物品、资料;(三)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四)签订离岗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第十条离岗人员未按规定办理离岗手续的,单位有权采取措施追回欠款、物品和资料。
第四章离岗人员权益保障第十一条离岗人员享有以下权益:(一)获得合法的离岗待遇;(二)享有国家规定的退休待遇;(三)享有社会保险待遇;(四)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益。
第十二条单位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保障离岗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由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离岗管理流程和规定

离岗管理流程和规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离岗管理越来越复杂,而公司为了更好的管理员工,也对离岗管理进行了规定,制定了离岗管理流程和规定。
一、离岗管理规定离岗管理规定是为了规范员工的离职流程,防范和避免员工离职对公司和组织的不良影响。
1.员工离职应提前一个月向公司提交书面辞职申请,并向所属部门负责人进行说明。
2.公司应根据员工离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交接方案,确保员工离职后工作顺利进行。
3.员工离职时应妥善处理公司财产,如电脑、手机等,以免损失公司财产。
4.员工离职后,公司应在一个月内结清应发工资、奖金等经济待遇,并出具离职证明。
二、离岗管理流程离岗管理流程是指员工从申请离职到实际离职所经过的一系列流程和步骤。
1.员工向公司提交辞职申请,同时向所属部门负责人进行解释说明,说明辞职原因。
2.部门负责人安排员工办理工作交接,制定详细计划,交接完成后签字确认。
3.人力资源部门审核离职申请,确认文件和手续齐全后,领导审批,出具离职通知和相关表格。
4.员工清点公司财产,回收公司提供的资产,如电脑、手机等。
5.人事部门核实员工应发工资、奖金等经济待遇,并制定结算方案。
6.员工领取离职证明、税前工资、社保证明、组织关系证明、公积金证明等相关材料。
以上为基本流程,公司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增加或削减流程。
三、离岗管理的作用1.规范公司内部离职流程,避免人事安排、工作进度等方面的问题。
2.防范员工恶意离职,减少员工离职对公司和组织造成的不良影响。
3.确保公司经济赔偿合法合规,员工权益得到保护。
4.确保公司财产得到妥善处理,降低公司财产损失。
四、离岗管理的注意事项1.企业要加强离职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离职管理意识。
2.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员工离职相关手续的完整归档和记录,避免出现遗漏。
3.企业要建立健全离职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员工离开工作岗位的问题。
4.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企业凝聚力,防止员工毫无准备的离职。
离岗管理制度

离岗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员工的离岗行为,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工作的连续性,特制定本离岗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三、离岗类型1、请假离岗包括病假、事假、年假、婚假、产假、陪产假、丧假等。
2、出差离岗因工作需要前往外地出差。
3、离职离岗包括辞职、辞退、合同期满不再续签等。
四、请假离岗管理1、请假流程员工应提前填写请假申请表,并按照公司规定的审批流程提交给上级领导审批。
请假申请表应注明请假类型、请假时间、请假事由等信息。
2、请假审批权限一般员工请假 1-3 天由直属上级审批,3 天以上由部门经理审批;部门经理请假由总经理审批。
3、请假期间工作安排员工在请假前应与直属上级沟通,安排好请假期间的工作交接事宜,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直属上级应根据工作情况合理安排人员接替请假员工的工作。
五、出差离岗管理1、出差申请员工因工作需要出差,应提前填写出差申请表,并注明出差地点、出差时间、出差事由等信息,按照公司规定的审批流程提交审批。
2、出差审批权限一般员工出差由部门经理审批,部门经理出差由总经理审批。
3、出差期间工作安排出差员工应在出差前与直属上级沟通,安排好出差期间的工作,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对于需要与外部单位合作的出差任务,应提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六、离职离岗管理1、辞职员工辞职应提前向公司提交书面辞职申请,辞职申请应注明辞职原因、预计离职时间等信息。
按照公司规定的审批流程进行审批。
2、辞退公司对不符合工作要求或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员工有权予以辞退。
辞退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并提前通知员工。
3、合同期满不再续签对于合同期满不再续签的员工,公司应提前通知员工,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办理离职手续。
七、离职手续办理1、工作交接离职员工应在离职前与直属上级和接替人员进行工作交接,包括工作文档、工作进展、客户信息等。
交接工作应详细、完整,并形成书面记录。
2、资产交接离职员工应将公司配备的办公设备、工具、文件等资产交还公司。
公司员工离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员工离岗管理,保障公司正常运营秩序,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试用期员工、实习人员等。
第三条员工离岗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员工离岗程序合法、合规。
第二章离岗类型第四条员工离岗分为以下类型:1. 辞职:员工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2. 离退休: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3. 调离:员工因工作需要或个人原因调离公司;4. 解除劳动合同:因公司原因或员工原因解除劳动合同;5. 其他离岗:员工因其他原因离岗。
第三章离岗程序第五条员工提出离岗申请,应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第六条部门负责人对离岗申请进行初步审核,确认无误后,将申请报送人力资源部。
第七条人力资源部对离岗申请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审核内容包括:1. 员工是否符合离岗条件;2. 员工在岗期间的表现;3. 员工离岗原因是否合理;4. 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是否按规定结算。
第八条人力资源部将审核意见报送公司领导审批。
第九条公司领导对离岗申请进行审批,审批结果通知人力资源部。
第十条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领导审批意见,办理员工离岗手续。
第四章离岗手续第十一条员工离岗前,应办理以下手续:1. 结清工资、福利待遇;2. 办理离职手续,包括人事档案转移、离职证明等;3. 退还公司财产,如办公用品、工作证等;4. 部门负责人对员工工作交接进行确认。
第十二条员工离岗手续办理完毕后,人力资源部将离岗员工信息录入公司人事管理系统。
第五章离岗待遇第十三条员工离岗待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辞职员工享有以下待遇:1. 依法享受离职经济补偿;2. 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3. 依法享受其他离职待遇。
第十五条其他离岗类型员工待遇参照辞职员工待遇执行。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 公司
制作: 日期:
离岗管理规范
XXXXXX公司
文件修改记录
XXXXXX公司
目录
1. 目的 (4)
2. 范围 (4)
3. 定义 (4)
4. 车间离岗制度 (4)
(1)正常离岗 (4)
(2)异常离岗 (4)
A.异常离岗说明 (4)
B.离岗证管理 (4)
C.离岗编号标准 (4)
D.离岗证的分布图 (4)
E.离岗证的样版 (5)
5. 办公室职员离岗制度 (5)
附件
附件一《离岗登记表》 (xxx)
XXXXXX公司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生产作风,强化车间管理,规范车间员工生产作业纪律,提高生产效率,特制作此规范。
2.范围
本规范适应于公司各部门
3.定义
正常离岗是指在上下班时正常离开操作位置;异常离岗是指在上班时因其他原因需离开工作岗位。
4.车间离岗制度
(1)正常离岗
A.正常离岗必须是下班铃声响后方可离开,特殊情况需按公司流程作业
(如请假)并征得同意,违者按厂规处治。
B.人员在离开机台时(下班时或停机时)必须关好电源,并将工作台面整
理干净。
(2)异常离岗
A.异常离岗说明
a.人员在车间上班时因其他原因需离开工作岗位,必须征得班组长的同
意,并用厂牌换取离岗后方可离开,同时记录在《离岗登记表》上,
以便班组长追查人员。
b.离岗时员工必须将离岗证佩戴在胸前,便于辨识。
c.使用完离岗证回到岗后要及时交还给班组长,并换回厂牌,不得私自
保存,使用时不能随意损坏离岗证,违者给予纪律处分。
d.如果离岗时间很长需提前向班组长说明原因,并征得同意。
B.离岗证管理
a.各生产部门按照车间人数需求,制作统一离岗证,并对其编号交班组
长管理;
b.班组长必须妥善保管离岗证,杜绝无故损坏或丢失情况发生;
c.定时清点数量,对于因次数过多磨损或遗失时,立即报部门助理拿取
或补做;
d.补做或更换离岗证时,其编号必须与原来保持一致,若因需要增加离
岗证数量,部门助理必须得到部门主管同意后方可执行,并依离岗编
号标准作业。
C.离岗编号标准
为规范管理各部门离岗证,每个部门的离岗证编的标准为:部门英文
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流水号,每个流水号需在指定的车间使用。
D.离岗证的分布图
XXXXXX公司
序号部门区域数量(个)编号
1 制一课20 M01-M20
5 制二课20 A01-A20
9 制三课 5 S01-S05
10 工模部10 T01-T10
E.离岗证的样版
XXX公司
5.办公室职员离岗制度
(1)上班时间离岗必须告知部门负责人或知会部门人员,同时手机随身携带以便随时联系,违者可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2)出差离岗时必须填写放行条,经部门主管同意后同时记录在离岗登记表上。
(3)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制作离岗看板,方便及时了解人员去向。
6.实施及修订
本办法经呈总经理核准后实施,修订时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