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电流和电路
中考物理专题15.7《电流和电路》单元核心素养达标检测精品试题(原卷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专题15.7 《电流和电路》单元核心素养达标检测精品试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A.焦耳B.安培C.欧姆D.瓦特2.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家接受的原于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最相似()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
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B.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 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D.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4.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灯泡L1、L2组成并联电路的是()A.B.C.D.5.小强把台灯的插头插在插座上,插座上有一个开关S1和一个指示灯L1,台灯开关和灯泡分别用S2、L2表示,当只闭合S2时,台灯不发光,当只闭合S1时,指示灯发光,再闭合S2时,台灯发光。
下列设计的电路符合要求的是()A.B.C.D.6.如图所示,汽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可以提高行车安全,当汽车启动时,S1闭合,日间行车灯L1立即亮起:再闭合S2车前大灯L2也亮起。
符合这一情况的电路图是()A B C D7.电冰箱的压缩机和冷藏室内的照明灯工作时互不影响,温控开关S1控制压缩机M,与冰箱门联动的开关S2控制照明灯L。
为此,小丽设计了图中的四种电路,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8.小阳需要一个开关能够同时控制两灯且当其中一灯熄灭时,另一灯还能发光的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A. B.C. D.9.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闭合S 2,断开S 1、S 3时,两灯串联B .闭合S 1、S 3,断开S 2时,两灯并联C .闭合S 1、S 2,断开S 3时,两灯并联D .闭合S 2、S 3,断开S 1时,L l 发光而L 2不发光10.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 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灯泡L 1和L 2中的电流分别是( )A .1.2A ,0.22AB .0.98A ,0.22AC .0.96A ,0.24AD .0.24A ,1.2A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L 1、L 2规格相同,闭合开关S 后,发现L 1不亮,L 2发光。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高频考点精讲)(解析版)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全国通用)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高频考点精讲)考点01两种电荷【高频考点精讲】1、带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碎纸屑、头发、灰尘等。
2、摩擦起电:(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量:(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2)单位:库仑(C)6、验电器:(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3)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8、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①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水溶液③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①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③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热点题型精练】1.如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
则()A.物件一定带负电B.物件一定不带电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D.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解:喷枪喷出的涂料小液滴相互排斥而散开,所以带同种电荷;涂料小液滴被喷涂的物件吸引,物件有两种可能:①与涂料小液滴带异种电荷,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②不带电,带电的小液滴吸附在不带电的物件表面;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答案:D。
2.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电流和电路(考前必看)

中考物理知识点专题总结—电流和电路(考前必看)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两种电荷1.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
带电物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后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如图所示。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物体带电多少(带电多,金属箔张开角度大)。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单位是库仑,简称为库,符号是C。
元电荷(e):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常用符号e表示。
基本电荷e=1.6021892×10-19库仑,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专题14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原卷版+解析)

第十四课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基础知识过关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②实质:自由电子发生了。
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2.带电体的性质:能够轻小物体。
3.两种电荷:①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②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5.验电器:①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②原理:。
二、原子及其结构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构成的。
2.原子原子核(带电荷)质子(带正电)(带负电)中子(不带电)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三、电流1.形成:电荷的形成电流。
2.方向: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3.单位及其换算:(A),毫安(mA),微安(µA);1A= mA=106µA。
四、电压1.作用:使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单位及其换算:(V),千伏(kV);1kV= V。
五、电路1.电路的构成:①电源:能够提供的装置;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③开关:控制电路的装置;④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
2.电路的三种状态六、串联和并联七、电流表和电压表八、电阻1.物质的导电性2.定义: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通常用字母表示。
3.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
4.单位换算:1kΩ= Ω= MΩ。
5.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材料一定时,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
6.滑动变阻器高频考点过关考点一:两种电荷1.(2022•盐城)用相同的绝缘细线将带正电的轻质甲球和不带电的轻质乙球悬挂,下列情形正确的是()A.B.C.D.2.(2022•东营)关于静电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正电荷从丝绸转移玻璃棒上C.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D.相互吸引的两个轻小物体,一定是带了异种电荷3.(2022•襄阳)小强的课桌上有以下物品,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塑料刻度尺B.玻璃镜片C.金属小刀D.橡皮4.(2022•常州)下列粒子中,带负电的是()A.电子B.质子C.中子D.原子核5.(2022•西藏)如图所示,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物理基础知识+中考真题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灰尘、轻质球等。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2、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3、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电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5、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元电荷e=1.6×10-19C6、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8、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
9、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与电流方向相反;○2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发光二极管也叫LED,具有单向导电性。
3、电流的三种效应:热效应如电饭锅、磁效应如电铃、化学效应如电解4、电路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2用电器:消耗电能○3开关:控制电路○4导线:输送电能电路的组成: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组成的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叫做电路。
2023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电流和电路

12.如图16-9所示, 的示数是0.5 A, 的示数是0.2 A,则 数是 0.3 A。
的示
13.(2022·广州市花都)在如图16-10所示电路中,当甲乙均为电流表且开
7.如图16-5所示电路,两只小灯泡规格相同,先闭合S,L2正常发光,
再闭合S1,则L1( C )
A.被短路
B.被烧坏
C.与L2并联
D.与L2串联
8.老师展示了四个电路图,当开关S闭合后,灯L与电阻R串联的电路图 是( A )
9.如图16-6所示,验电器M不带电、N带负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 将它们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发现验电器M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C ) A.M带上了正电 B.N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 C.金属棒中电流的方向由M向N D.用手触摸金属棒,M、N的金属箔片张角不变
3.刘宇同学善于思考、积极探究。一次电学实验课上,在完成老师要
求的探究任务后,他把自己书包里的部分物品分别接入如图16-3所示
电路,其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D )
A.塑料尺
B.物理课本
C.橡皮
D.铅笔芯
4.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了 异种 电荷,互相 吸引 。
I1∶I2= 1∶1
。
8.(2019·广东省节选)如图16-21所示,图中电流表的读数为 1.4 A。
9.如图16-22所示,要使R1与R2组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S1和S3 ,
若此时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比为2∶5,则R1与R2的电阻之比
2024_2025学年中考物理电流和电路模块电荷及相互作用训练含解析沪科版

电流和电路模块-电荷及相互作用训练一、单选题1.摩擦产生的电荷,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是( )A. 纤布料的衣服简单吸附灰尘B. 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时,手会被粘在铁棒上C. 买食品时,将食品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D. 印刷厂里的纸张粘在一起不简单分开2.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觉小球被排斥,则小球()A. 肯定带正电B. 肯定带负电 C.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D. 肯定不带电3.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这样规定的理由是()A. 塑料和汽油会起化学变更,使汽油变质B. 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C. 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D. 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人触桶外壳会造成触电损害4.对静电现象的相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B.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作负电荷D. 摩擦起电创建了电荷5.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 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 摩擦创建了电荷6.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缘由是()A. 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 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C. 头发对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 梳头时,头发毛囊收缩7.“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B.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C.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D.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8.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正确的是: ()A. 丝绸和玻璃棒都是绝缘体,丝绸上带正电B. 丝绸上的负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 玻璃棒和丝绸相互排斥 D. 玻璃棒上的负电荷转移到丝绸上9.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它们相互作用的状况如图所示,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乙球肯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B. 乙球肯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C. 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肯定带正电D. 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肯定带负电10.下列现象与摩擦起电无关的是()A. 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 B. 冬天摩擦双手使手温煦C. 脱毛衣时看到电火花 D.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变得蓬松二、填空题11.10秒钟通过某导体的电荷量为15库,则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________安培,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12.以煤为燃料的工厂、电站,每天排出的浓烟携带大量的煤灰,造成了严峻的环境污染.松松同学设想:让烟囱带静电,煤灰不带电,就能将煤灰吸附到烟囱内壁上,这样排出的烟就清洁了.他设想的依据是________.这个设想假如实现的好处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13.摩擦起电并不是创建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________;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视察到如图所示的惊异的现象.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________.会吸引细细的水流;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________电.14.从能的转化角度来看,摩擦起电的过程是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过程.15.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________电荷,相互________的原因.16.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觉B被排斥,C被吸引,则________带正电;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风扇旋转与空气发生________,带电体具有________ 的性质.三、解答题17.验电器是检验________的仪器;验电器是依据________原理制成的.18.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________.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________.四、试验探究题19.在探究摩擦起电的试验中:(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说明橡胶棒带了电,依据你驾驭的原子结构的学问,下列关于带电缘由的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只填序号):a.摩擦创建了电荷;b.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c.是由于质子发生了转移.(2)依据你的猜想,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你认为:毛皮________带电(选填“肯定不”、“肯定”或“可能”).(3)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A. 肯定不带电;B. 肯定带负电; C. 肯定带正电; D. 可能不带电.五、综合题20.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相识我国古代对电的相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起先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象形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精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追,迫极而进,进而声为雷,光为电”.我国古人还通过细致视察,精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具体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________ 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________(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________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所以仍保持原样.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解答】A.化纤布料的衣服简单吸附灰尘,是由于化纤布料的衣服由于摩擦起电,而能吸引灰尘.选项不符合题意;B.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简单粘在铁棒上,是由于手上的汗液凝固,粘在铁棒上.选项符合题意.C.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是由于薄塑料袋由于摩擦起电而带了电,吸引在手上.选项不符合题意;D.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简单分开,是由于摩擦起电而不同的纸张带了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选项不符合题意;【分析】依据摩擦起电和液体凝固的学问分析.2.【答案】B【解析】【解答】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它去靠近用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觉小球被排斥,则小球肯定带负电.故选B.【分析】(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物体肯定是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3.【答案】C【解析】【解答】解: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产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因此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故选:C.【分析】塑料和油属于不同物质,相互摩擦出现一个物体带正电,一个物体带负电现象,由于塑料是绝缘体,不能把电荷刚好导向大地,两者放电出现电火花,简单引燃塑料桶中的油.4.【答案】B【解析】【解答】AB、大量事实证明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A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C、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C不合题意;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并非创建了电荷,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5.【答案】A【解析】【解答】解:梳子和头发摩擦,梳子带的负电荷说明梳子得到了电子.故选A.【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6.【答案】C【解析】【解答】解:梳子梳头发,属于摩擦起电现象.被梳子摩擦过的头发会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故选 C.【分析】依据题中的现象结合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可作出选择.7.【答案】A【解析】【解答】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所以A错;挂衣钩是被大气压压在墙上的,所以B正确;冰棒会“粘”住舌头,是因为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固成冰,所以C正确;化纤衣服与皮肤摩擦时,会产生静电,吸引较小的毛绒,所以D正确;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对物理现象的分析。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回顾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知识网络构建⎧⎪⎧⎪⎨⎪⎩⎪⎪⎪⎨⎧⎪⎪⎪⎪⎪⎪⎪⎪⎪⎪⎨⎪⎪⎪⎪⎪⎪⎪⎪⎪⎪⎩⎧⎧⎪⎪⎨⎪⎪⎩⎪⎨⎪⎧⎪⎪⎨⎪⎩⎪⎩⎩带电方法: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荷量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原子核中子不带电检验物体带电的仪器--验电器原子结构常见导体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绝缘体绝缘体不易导电电荷的基本知识电流和电路的原因电电流流的概念33AmA μA 1A 10 mA 1mA=10 μA :,“”“”⎧⎪⎨⎧⎪⎪⎪⎪⎪⎪⎪⎨⎪⎪⎪⎪⎪⎪⎪=⎩⎧⎪⎧⎪⎪⎪+⎨⎪⎨⎪⎪⎪⎪⎩⎪⎪⎩⎩及方向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单位其他单位:换算:、工具电流表符号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测量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一接线柱流出正确使用电流表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组成分类:通路、开路(断路)、短路电路图定义串联电流特连接方式电路2X σ⎧⎪⎪⎪⎪⎪⎪⎪⎪⎪⎪⎪⎪⎪⎪⎪⎪⎪⎪⎪⎪⎪⎪⎪⎪⎪⎨⎪⎪⎪⎪⎪⎪⎪⎪⎪⎪⎪⎪⎪⎪⎪⎧⎪⎪⎪⎪⎧⎧⎪⎨⎪⎩⎨⎧⎪⎪⎪⎪⎪⎪⎨⎪⎪⎪⎪⎪⎪⎪⎪⎪⎪⎩⎪⎩⎨⎪⎩⎩点定义并联电流特点○A第一讲 电荷、电流和电路知识能力解读(一)摩擦起电的定义和条件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条件: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不同种物质构成;二是这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
(二)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常用符号“+”来表示。
质子和正离子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常用符号“-”来表示。
电子和负离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图所示。
(三)电荷量1.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称为电荷量。
符号:Q ,单位:库仑,单位符号:C 。
2.元电荷:把e =1.6×10-19 C 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电蚊拍,具有灭蚊和照明等功能.当开关S l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S l和S2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灯都通电同时起到灭蚊和照明作用.所示电路设计符合这种要求的是()A. B. C. D.【答案】 D【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灭蚊网和灯泡互不影响,因此属于并联,AB不符合题意;当开关S l闭合、S2断开时,只有照明灯工作,C不符合题意;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灯都通电,同时起到灭蚊和照明作用,说明S1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灯泡,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电路要求,用电器要并联,干路上有开关,灯泡分支上有开关.2.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 L1、L2都不发光B. L1不发光、L2发光C. 电池被烧坏D. L1发光、L2不发光【答案】 B【解析】【解答】由图示电路图可知,开关闭合时,L1被短路,只有L2接入电路,则闭合开关后L1不发光,L2发光,电池没有被短路,不会烧坏电池.故答案为:B.【分析】由图可知,当开关闭合时,开关与L1并联,此时电流只过开关,而不经过灯泡L1,所以灯泡L1被短路.3.)如图为李明同学的实验电路.当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 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B. 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C.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D.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答案】A【解析】【解答】解:因为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增大;又因为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小,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选项A正确.故选A.【分析】先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即串联,然后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即滑片向右移,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再根据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即电阻越小分得的电压越小.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灯L1和L2并联,电流表测的是L1支路的电流B. 灯L1和L2并联,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C. 灯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的是L1两端的电压D. 灯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的是L2两端的电压【答案】C【解析】【解答】解:AB、可知,闭合开关S后,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因此,电路总体为串联,故AB错误;CD、灯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表并联在灯L1两端,所以测的是L1两端的电压,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电路元件的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明确了串并联,然后再根据电流表与用电器串联,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来进一步判断其测量对象.5.小明同学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有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B. 与金属球接触后,玻璃棒和金属球上带有同种电荷C. 玻璃桥和验电器都带正电荷,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验电器上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答案】 B【解析】【解答】A.当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A不符合题意;B.当玻璃棒和金属球接触后,玻璃棒和金属球带相同的电荷,B符合题意;C.在玻璃棒和金属球接触时,电子从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上,C不符合题意;D.金属箔张开角度,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不同物体摩擦时,丢失电子的物体带正电,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排斥。
6.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 ,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L,开关只控制吸尘器电动机M。
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A. B. C. D.【答案】 D【解析】【解答】根据电路要求,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不同用电器,则电路是并联电路,各支路有单独的开关和用电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电路要求,各用电器互不影响的电路是并联电路。
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用根带绝缘柄的铜棒把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连接起来的瞬间()A. 有质子从a向b移动B. 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张大C. 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张角减小D. b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a,b金属箔张角增大【答案】 D【解析】【解答】解:由题知,验电器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铜棒把a和b 连接起来,质子和正电荷的质量比较大而不会定向移动,由于验电器a带正电,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b中的自由电子会通过金属棒流向a,而b因为失去电子也带上了正电荷,b的两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使b金属箔张角变大,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8.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滑片P由b移到a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2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A. 电阻R1的阻值为20ΩB. 滑片P移到b端时,R2两端的电压为6vC. 滑片P移到a端时,R2的电流为0.1AD. 当滑片P移到中点时,通过R1的电流为0.3A【答案】D【解析】【解答】由图甲知当滑片P由b移到a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大,电压表的示数最小,由图乙知此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20Ω,电压表的示数为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得:U总=U1+U2=2V+……①,由图甲知当滑片P由b移到b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由图乙知此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Ω,电路中只有R1,电压表的示数为6V 得电源电压为6V,将U总=6V代入①得R1=10Ω,当滑片P由b移到a时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等于R1中的电流,即:I2=I1==0.2A;当滑片P移到中点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10Ω,根据I=得,电路中的电流为I==0.3A,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根据图甲、图乙判断滑动变阻器移到a点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的大小及电压表的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压得出①,再根据图甲、图乙判断滑动变阻器移到b 点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的大小及电压表的示数,判断电源电压的大小,结合①得出R1的阻值,根据I=分别求出滑片P移到a端时和滑片P移到中点时的电流。
9.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下列电路中,符合电表示数随压力增大而减小的电路是()A. B. C. D.【答案】 A【解析】【解答】BC、由图知,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并联,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压力变化时,通过R0的电流不变;因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压力增大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由I=可知,通过压敏电阻的电流增大;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增大,C选项中电流表位于干路,B选项中电流表位于压敏电阻的支路,电流表的示数均增大,BC不符合题意;AD、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串联,因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压力增大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由U=IR可知,R0两端的电压增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D选项中电压表并联在R0两端,其示数增大;A选项中电压表并联在压敏电阻两端其示数减小,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1)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串联时,根据压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得出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2)定值电阻R0与压敏电阻并联时,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压力变化时通过R0的电流不变,根据压敏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得出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压敏电阻电流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R3=10Ω.当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1A,则()A. 电源电压为30VB. 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2AC. 当闭合S1、断开S2时,R1的功率为10WD. 当S1、S2都闭合时,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答案】 D【解析】【解答】A、电源电压:U=I(R1+R2)=1A×(10Ω+10Ω)=20V;A不符合题意;B、当S1、S2都闭合时,R2、R3并联,电流表的示数:I= + = + =4A,B不符合题意;C、当闭合S1、断开S2时,R1被短路,R1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为零,因此R1的功率为0;C不符合题意;D、当S1、S2都闭合时,R2、R3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的示数最大,根据P=UI可知,此时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弄清开关的断开、闭合造成的电路的连接形式的变化是解决本问题的关键。
灵活运用欧姆定律公式以及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1)当S1、S2都断开时,R1、R2串联,根据U=IR即可求出电源电压;(2)当S1、S2都闭合时,R2、R3并联,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流表的示数;(3)当闭合S1、断开S2时,R1被短路,电路为R2的基本电路,确定R1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利用P=UI即可求出R1的功率;(4)确定电流表示数最大的情况即为电路消耗功率最大。
11.毫州市公交车后门扶杆上均装有有一个色按钮(如图),每一个按钮相当于一个开关。
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
驾驶台上的指示亮,提醒司机有人下车。
下列电路图能实现上述目标的是()A. B.C. D.【答案】 B【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两个按钮开关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指示灯在干路上。
故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两开关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判断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可根据:能独立工作的为并联,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的为串联。
1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路中()A.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B.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C. 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 电流表示数不变,电压表示数变大【答案】A【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当电键S断开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电键S闭合时,R1和电流表、电压表被短路,电表示数为0,所以,当电键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电路图分析,当开关闭合时,其中一个电阻电阻短路,再结合欧姆定律计算分析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变化.13.有一辆电动玩具车,玩具车内部电路是由电源、开关、电动机、指示灯各一个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