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密传五形功——虎 形[1P]

合集下载

少林虎行功法

少林虎行功法

少林虎行功法少林拳的武师强调内功的重要性。

首先强调心理的修养,要求先从心理上入禅,其次习武必须从静开始,从运气入手,由静到动,由动而静,动静合—,从而使少林武功禅中有拳,拳中有禅,禅拳互融,将佛教经义与武术精要揉在一起。

虎行功法秘谱:两脚开数寸,站定,如八字样,两手持拳,贴在两肋,然后,转阴开掌,左右手一齐努力,徐徐平推,潮潮至顶,两掌朝前,即转腕如扯物,两手往下齐坠,仍贴在两肋。

如此49遍。

完时,即将两拳反卷,虚按在命门穴边,踱百步。

功毕,手腿多揉,并周身揉之,和顺血气。

初功,日行五遍,七遍更妙;一月后,3遍亦可;三月成功壮大力。

详解:两腿左右分开,相距数寸,两脚尖外分,使两足呈外八字状,两手握拳抱于腰间,以鼻吸气。

然后,两拳变掌上提,至肩高时,转成掌心向前、掌指朝上,配合呼气,两掌向正前方缓缓推出;少林虎行功法!少林内功的不传之秘!至两臂伸开时,以鼻吸气,两掌同时向外转腕扣指握拳,意想如拉千斤般回肩前,再相并内转成拳心朝下,按压至丹田前;然后呼气,两拳缓缓收腰际。

再以鼻吸气,如此反复练习49遍。

少林虎行功法!少林内功的不传之秘!练完后,将两拳反背贴于命门穴部位,于庭院中来回散步,使全身放松。

按传统的记数是以100步为限,其实这所谓的100步,只是一个寓意而已,不是硬性规定,所以,我们现代人必须按实际情况而定。

散步后,即行全身揉摩之法,以此和顺气血。

练功的前30天,最好要保持揉摩5~7遍,一月之后,每天揉摩3遍即可。

3个月就能功成,达到易筋经而力大无穷的效果。

揉摩具体方法用两手左右揉丹田108次;又用中指揉腹脐27次;再揉两肋至胃口。

用鱼际揉心窝49次;然后再至腔子,直由颈项过玉枕至泥丸到下鹊桥,均要揉擦。

再将鱼际擦热,拭目27次,去目疾;用手心揉鼻36次,润肺;擦耳27次,通肾,去头火;擦面27次,去皱斑,悦颜色;揉擦两腮以至咽喉,捏气管49次,捏项筋108次。

再至两腋,捏腋筋108次。

手背、手心、虎口均要揉练。

武当太和门武术秘籍,虎啸金钟罩底门

武当太和门武术秘籍,虎啸金钟罩底门

武当太和门武术秘籍,虎啸金钟罩底门虎啸金钟罩底门是武当太和门武术秘籍,适合青年男子练习,金钟罩是靠大口张嘴吃气入体内来完成其特定的练功程度、要求(规定)。

须知,大凡人体以大口吞进外界自然气体,则有鼓荡自身筋、骨、皮并穿入与渗透五脏六腑的效应,并由此产生强大的能量且任凭外界暴力击打而不伤。

【架一崩功】第一摆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内扣约40度,膝关节须伸直,十趾抓地。

双手握拳抱于腰间,头正颈直,目视前方,但不可远视。

第二换息鼻吸鼻呼,吸气,挺胸收腹吸气入体内,需缓慢伸长,吸气待饱满,立即呼气,呼气要急促,充分显示虎啸的阳刚之气。

以上一吸一呼为一换息,需连续行三换息。

第三吃气猛然张嘴发出“哈伍”的声音,即快速大口吞吸一口外界气体进入口内。

第四咽气牵动喉咙一次,象吞咽食物一样,把口内外气吞入体内。

第五送气伴以含胸沉腹,使气团下行并送至丹田穴。

第六捺气气团到达丹田穴,立即鼓腹,使气团固于丹田穴,并伴以周身提劲(肌肉绷紧)。

第七闭息不呼不吸,保持捺气状态,可默数“1-2-3-4”,即自觉丹田发热为宗旨。

第八发动保持提劲闭息状态,开始做架:双手形成分指掌自腰间上提至胸前,掌心相对,指尖向上;接着,以双掌缘为重点,向前方推出至双臂伸直;然后,双掌同时外旋并抓握为拳,使其拳轮相贴,以双肘带动双拳回拉,至双肘触肋;最后,以双肘带动双臂快速向两侧崩出至与肩平,大小臂夹紧,拳心向下的定型势。

第九换息全身放松,并同时呼气。

接着行三换息。

注意:(1)以上第一至第九顺序演练一遍为以一练气,前八天行四练气,后八天行把练气,即架一崩功演练16天。

(2)架一崩功须早、晚各习一次。

(3)做架完毕,可演练与虎啸相辅的“斑虎抱头排手”,或演练拳术,或慢步20分钟,以去火气【架二凤凰亮翅】说明:学者通过演练“虎啸板功架一崩功”做满16日,当觉由于双手内气的充盈而发沉且重,如没有此感觉,请继续演练该架。

否则即使增加架二凤凰亮翅,亦属徒劳无功,切记!第一摆架保持架一崩功发动的最后定型姿势,双脚内八字架不变。

最简单实用的武当龙虎功!行站坐卧走,功夫随时有!

最简单实用的武当龙虎功!行站坐卧走,功夫随时有!

最简单实用的武当龙虎功!行站坐卧走,功夫随时有!行站坐卧走,功夫随时有。

身强体健有道法,行站坐卧皆可功。

本功简单易行,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身体虚弱等人群锻炼,也适合习武者提高功力练习。

不受时间、场地、器械的限制,而且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歌诀:龙形阴阳运周身,降龙伏虎正气存金刚攒拳冲关窍,运转乾坤气化神灵官架鞭力劈山,翻江倒海吐故新浪子拾柴金不换,三环套月福田生怀中抱月合虚道,九转丹田不老春静坐功数息法在静坐时默数自己的呼吸,称为数息。

从一至十,从十至百,周而复始,可以帮你很快的入静。

听息法在静坐时仔细听自己的呼吸,这样可以精神集中,帮你入静。

坐默丹田法在静坐时,把意念集中在身体的丹田部位(脐下三指处),它有助于排除杂念,很快入静。

也是常修静功的普遍方法。

内景法不能意守丹田时,可以意守太阳、月亮、星辰、树木、鲜花等美好的事物,使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帮你入静。

捏石功歌诀:小小石子妙无穷,抓捏扣握玩手中。

闲来常练增气力,内外相合显神通。

备一个鹅卵石,不超过鸡蛋大。

常带在身上或身边,男女老少均可习练。

休闲之时,可将石子用手去握、掐、捏、按、揉、扣、搓、抓等手法行功,用力开始时小,随着时间和手力、指力的增加,可逐渐加大指劲练习。

走路、等车、坐车、看电视、散步、看书等空闲之时,均可习练。

石子的选择,要光滑不扎手、便于抓握。

最大不要超过鸡蛋大,太大无益。

猫步行歌诀:虚起实落前后分,三五分钟猫步行。

一松一紧增气力,天长月久脚有根。

本法取自太极拳步法。

在太极拳中,迈步很有讲究,很有诀窍。

练习者在走路时只需向前落地之脚的脚掌心含空、脚趾抓地即可。

一前一后,上步时前脚为抓劲落地、后脚为自然状态,这样做到落地抓实、迈步为虚,一松一紧,一虚一实,连续行走几分钟或者10来分钟,会刺激脚趾的经络、穴位,增加腿脚和身体内在的气力。

每次走5-15分钟时间即可,体力好者可走几刻钟。

日久脚生神力,走路轻松有劲。

每天可多次练习,时间不需太久。

武当五形养生功(武当不老回春功)

武当五形养生功(武当不老回春功)

武当五形养生功(武当不老回春功)一、源流该功法系武当山庙观内秘传内养功法,由还俗道人刘玉荣(别名华庭,字号顺心,道号道德,1944年作古)传其子刘德义(现78岁)。

据说,该功功理功法一直单传口授,隐藏民间近百年。

目前,刘德义老先生为武当五形养生秘功唯一传人。

据考证,这套养生功法与武当山龙门派三天门悟性气功24代传人朱诚德(1990年已作古)所练功法一脉相承,旨在健身悟性,延年益寿,实属罕见道家内养秘法。

二、功法特点这套养生功法分“坐、卧、立、行、滚”五种形式练功,融我国民间自我导引、按摩为一体,形成风格独具的优秀传统内养功法。

该功法修炼之时,讲究动静结合,神形兼备,始于静,归于静。

由无极生太极,行四象,走八卦,坐式胎息动静功还原,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形体多变,转折灵敏,势承形圆,呼吸绵绵舒缓,力求自然,意行气行,意气相连。

要求“卧如弓,坐如松,行如风,滚如团子转”。

武当五形养生秘功之一坐功(盘坐功)1、双盘静养胎息功(调息法一)①宽衣解带,端坐于平坦舒适的坐褥上,先将左脚心向上翘起,放在右大腿上,然后将右脚盘压在左脚之上,足心向上。

要求右脚的“昆仑穴”(在足外踝后)压在左脚的“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三寸上)。

妇女相反(注:若不能双盘,可采取单盘或自然盘,也有颇佳功效)②左手轻握拳,拳眼朝上。

右手轻抱左拳,中指、食指、无名指、小指并拢,附于左拳背面上,拇指一关节弯曲,放于左拳眼内,成合太极手法。

③将双拳放置于小腹(下丹田)前,呼吸自然,全身放松,一分钟静养(图1)④上述姿势不变。

口微闭,舌胝上腭。

眼光内敛,微睁。

微细绵长鼻吸一口气,至下丹田,然后口鼻闭息,小腹鼓动四次,鼻呼气。

如此重复,外静内动,共吸4口气,腹动16次。

功用:练习下丹,使真气鼓荡,元气充实旺盛。

下丹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

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

修炼丹田,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的功法名称及演习

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的功法名称及演习

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的功法名称及演习“五行”,是中国古代世界生成论的重要哲学观点,认为太极是阴阳二气的结合物,由太极分化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结合,产生了有具体形象的五行万物。

古代哲人认为,“木、火、土、金、水”作为事物的五种元素,本身具有运动和变化的性质。

五行的特点就在于它互有对立面,能互相配合运行,并生出事物的种种变化。

古代医学也引入了五行学说,并把构成世界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与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官的“目、舌、口、鼻、耳”,五体的“筋、脉、肉、皮、骨”等一一对应,并指出,养生保健,务必遵循五行规律;遵循五行规律,务必辩证有度。

所以说,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是有着深厚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出自武当道门修养炼性的养生功法。

什么是武当山精神养生∙最近更新: 2011-06-08 12:45∙浏览次数:76 次∙转帖到:∙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高健康水平。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调神养生法1. 1、清静养神清静,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因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达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清静养神的方法少私寡欲:少私,是指减少私心杂念;寡欲,是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嗜欲。

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则可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养心敛思:养心,即保养心神;敛思,即专心致志,志向专一,排除杂念,驱逐烦恼。

只有精神静谧,从容温和,排除杂念,专心致志,才能做到安静和调,心胸豁达,神清气和,乐观愉快,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而且能使整体协调,生活规律,有利于健康长寿。

2. 2、立志养德正确的精神调养,必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有目标、有追求的人,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风貌的修养和精神调摄,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秘传武当拳十八式图文教学

秘传武当拳十八式图文教学

秘传武当拳十八式图文教学起势、旋转乾坤、蛟龙出海、寒鸡觅食、玄龟戏水、仙人指路、白蛇穿梭、五龙暗渡、金蛇绕梁、青龙回首、灵猫扑鼠、阴阳别翅、猿猴坐洞、童子探海、仙道开门、瑶池卧龙、金殿转运、黄蜂入洞、黑熊反背、收势。

一、基本动作1、手型:扣指掌、八字掌、剑指、虎爪掌、龙爪掌、捶(拳)2、手法:按掌、托掌、撩掌、穿掌、云掌、撞掌、推掌、架掌、旋掌、插掌、撩拳、掳手、掖掌3、步型:熊步裆(弓步)、虎步裆(马步)、狮步裆(仆步)、盘龙裆(歇步)、鸦雀裆(虚步)、含鸡裆(丁步)、鹿步裆(横裆步)、麒麟步(跟步)、鹤步裆(独立步)、跪步、龟形步4.步法:上步、退步、撤步、括弧步、行步、碾步5.肘法:压肘、撞肘6.腿法:勾踢、蹬腿7.发力动作:震脚掳手8.身型与身法:头、颈、肩、肘、胸、背、腰、脊、臀、胯、膝、脚9.眼法:二、基本特点:心静神凝、体松轻灵、呼吸有序、气沉丹田悬顶顺颈、沉肩垂肘膝部松活、十趾抓地上下相随、衔接顺畅静若山岳、动若山河中正安适、纯任自然三、基本技法以意导动,以意导体,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外结合,形神合一,意气劲形,协调完整,全套动作在内与外、刚与柔、动与静、虚与实、蓄与发、开与合、起与伏等矛盾中相互依存,各动作之间转折变换,旋腕转膀,势势相承,势换劲连,内外合一,在自然而然之中达到形、劲、意、气高度统一,从而内外兼修。

发力动作:周身协调完整,刚柔相济,突出寸劲。

一、基本动作要求(一)手型(1)八字掌:五指自然伸直,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形如八字。

(2)虎形掌:拇指外展弯曲,其余四指并拢,使第二、三节指骨弯曲,但不得屈拢。

(3)龙心掌:五指微屈,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张开,虎口要圆,手心涵空。

(4)柳叶掌:拇指屈扣,其余四指伸直并拢。

(5)拳:五指内屈握紧,拇指第一骨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骨上,拳心向下为平拳;拳眼朝上为立拳。

(6)剑指:中指、食指伸直;拇指、无名指、小指屈拢,拇指尖附于无名指第三关节处。

武当太乙五行桩功法篇

武当太乙五行桩功法篇

据我亲身体会,是一套非常好的气功修炼方法,现录于下:(摘自陈禾塬著《丹道修炼与养生学——武当丹道延寿图说》)注意:本处只摘取功法篇,不过,理论结合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参看原书。

采气图预备式: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头顶上悬,颈项竖直,双腿微下蹬,拉伸脊柱;鼻吸3口清气,撮口呼出3口浊气;双目平视远方,并在极目视点上马上慢慢回收目光,即收神光3次;然后微闭双目,舌抵上腭,下颌回收,全身放松。

默念口诀:天地人,两仪分,起混元,玄太极。

行气1—3转,行气路线为:收回目光,反照在舌下玄膺穴。

此穴为孔窍,下可通气管。

不一会儿便会生出满口津液,犹如井泉之水上涌。

将口中所生唾液轻轻地鼓漱36次,然后分3次徐徐以意引下十二重楼,逐渐到达膻中、鸠尾、中脘、神阙,并至气海后停止;然后从气海分为两路,至左右大腿。

从膝部再达到足三里,再向下至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髁后、小腿后侧、沿着大腿后内侧向上达到尾闾,使两腿上升之气合为一脉,过肾堂命门、夹脊双关、并分别送入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入手掌,左右手掌微转手心一含,使气一齐旋回,并过手腕、手臂,由上胸部两旁经过两腮、两耳后向上升气,并从脑后灌入头顶;然后再向下经过明堂、天门、雷府、鼻柱之下外龈交、内龈交,并以舌抵于上腭以迎下降之气,再至舌下玄膺孔窍而止。

由此形成一个回路,称为一转。

一转之后,稍事停顿。

再做二转、三转,则体内壅滞之处会逐渐被疏通;这样行气就算不能贯穿诸经,也能通达诸窍。

就像《心印经》中所说的“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

这都是因为人体一旦有一窍灵明,便可逐渐照明其他穴窍,进而人体的六合之内、六合之外,无不周流,无不照明,经络通达,百骸透彻。

如此一直要炼到形神俱妙,方才能与道合真。

(一)六合采气1,前采气(1)双掌捧气体前升至与肩平,翻掌外向采气。

转两掌心向内,收回胸部。

再向外推掌,采气,收回。

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采气后,双掌向前外撑,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

武当太乙五行拳(三)

武当太乙五行拳(三)

武当太乙五行拳(三)武当太乙五行拳,三,[真诚为您服务]太极对身体的相关研究武当武术强调身心合修,认为练气是身心合修的基本条件,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盛则生命力强,气亏则生命力弱,要健身养性,必须修练人的生命根源 ;气。

武当武术各种动作拘需由丹田带动而运转全身,此种动功内修程序一方面可激发防身御敌的潜力,另一方面又从形体活动中去调和气血、疏通经酪,使武术训练与养生健身相结合。

张三丰的太极拳张三丰创立了以太极拳为主的武当内家拳派,是太极拳功的集大成者和中兴者。

然而,说张老三丰创造了武当拳,实际上应该仅是以张三丰为代表的武当山道佛两家高人创立了有别于当时少林寺盛行的武术的武当内家拳功体系。

张三丰的不朽功绩有二:第一是,虽然以前已有多家太极拳功流传于世,但它们源于老子这条线而传,往下传去,由于学者的各方面差异,逐渐分了岔,甚或将老子原始的太极拳功精妙搞得与练丹宗旨相违背。

张三丰针对这种情况,就下了一番苦功进行研究。

总的原则是:顺其自然之理。

要领是:心、形、息三者协调统一。

功用是:养生健身、防身御敌三者兼顾。

而在技击上,最大的战术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以寡敌众。

战略原则是:必定保存住自己,而不做出任何牺牲。

道德意义体观为:后发制人。

计谋为: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后发先至。

公理效应为:抗兵相加哀者胜。

两军对垒,被侵略的弱方最容易激发反抗精神。

也容易受到舆论的同情与支持,所以,最后的胜者往往是当初的弱者得到多助。

第二是,张三丰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原则,吸引儒家之长,店奠定了以太极拳为主,兼及形意、八卦、乃至乾坤、两仪、清虚天罡、太乙诸门的包括众多的武术器械在内的武当内家派武功体育基础。

正因为如此原因,后人才公认张三丰创造了武当内家拳(谭大江,1997)武当养生内家拳武当武功理论极为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认为〝精〞是根,是构成人体和促成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气〞又是〝精〞的载体,〝精〞以〝气〞的形式分布全身,不断供给人体生理活动的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密传五形功——虎形[1P] 武当
虎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威猛而仁性的象征。

虎在五行中属土,常习练虎形养生功,可健脾胃,强筋骨。

第一式起式
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曲,双脚适分;两手下垂,虎口圆张。

头轻灵上顶,腭内收,舌上顶,松肩沉肘,脚趾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之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
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丹田处画平圆,动作要求叙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田。

第三式寅虎洗漱
原地旋腰,身体前倾,重心移至右腿;双手手心朝上,平托至面前,握成双拳,下按至丹田处;同时重心移至左脚,转腰,松拳,转腕上托,再握拳下按…… 反复三次。

做这一式时,要求动作沉稳,拧转圆活,张弛分明。

第四式伏虎听风
腰向左拧,左脚随之后撤至右脚后跟处,右脚脚尖点地,两手以肘为轴,逆时针画圈收于腹下,同时屈腿,身体下沉。

第五式猛虎扑食
右脚前迈,膝盖弯曲,并尽量外伸,着地踏实后,左脚适时跟上;同时两手成弧形向前推,与肩平;而后手臂微曲沉肘,身体下沉,向后平坐。

做这一式时,出掌前推时呼气,手臂回曲时吸气。

第六式立虎静观
侧拧腰,两手腕转成相对,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十指张开,手臂圆张;同时左脚略伸,后根着地。

做这一式时,要求头上顶,脚根后顶,膝盖外顶。

第七式猛虎咽食
侧拧身,身体下沉,并向后平收,重心前移;双手以腕为轴,十指朝下,顺膝前推,并顺转成“伏虎听风”势。

之后,把“伏虎听风”、“猛虎扑食”、“立虎静观”和“猛虎咽食”连起来反复做三遍。

第八式猛虎回头
做完上式的“猛虎咽食”后,左脚内扣,腰朝后拧转;同时,右手下按到腰,左手上抬至与面部平行。

——这是一个转体换方向的动作,做完这一式后,朝原来的反方向把“伏虎听风”、“猛虎扑食”、“立虎静观”和“猛虎咽食”连起来反复做三遍。

第九式收式
做收式时,直接从“猛虎咽食”收转,转身后,两脚移至与肩宽,双手在两侧合至面前,下按至丹田,而后变掌收于体侧,收腿直立,凝神调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