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禅动功养生五式心法
传承千年的道家养生功法——自发动功

传承千年的道家养生功法——自发动功不同于一般所熟知的气功,自发功不拘束于练习固定招式动作,只要身心放松、平静下来,当身体进入气功态以后,就会随着体内的气流气冲病灶,自动做出种种动作,这样的气功就是「自发功」。
只要是活的人就有气,有气才会有活力。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磁」如果磁变质或消失,生命就将受到威胁。
我们的气就带有气磁,人就是一个磁场结构。
从气功的角度来说,人体的健康,除了要培养气的强度外,还要使人体的气场有一个非常均匀的分布,要改善磁的质和量在人体内的分布状况,就是要使身体中的气达到气漫周身的境界。
地球的地气是重磁,它的速度缓慢,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体内的气磁也必须与外界环境的磁速产生同步状态,人体的磁场才会分布均匀,也才有均匀的推动能力,这样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气磁由重磁变成低重磁,磁速就会更缓慢下来,有时产生液化,或是固化作用,进而产生退化状况,病态就会出现。
一个人如果气磁的速度强而快,身体就会健康,否则只有通过气功的修炼才能加强磁速了。
元气就是人体的气磁,也就是人体的静电磁,到达头部就变成生物电,通过思想产生生物电波,丹田的元气需要固本作用固化磁场;丹田本位也就是固化磁场的能量储藏库。
电波经过丹田,配合思想运作而产生能量与磁,这也是我们以更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气功与人体的关系。
了解人体磁场的特性后,对气功的导引与启动有很大的帮助。
自发功的特色:◇是人的本能:自发功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拥有的本能。
只要愿意尝试,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够发挥这种生命原有的本能。
进入气功态练自发功。
◇练功方式最自然、最简单:进入气功态之后,完全顺其自然,任由内气带动就行了。
你只是让身体完全顺着气而动,气要带着怎么动,就随它去动。
就这么简单!不必刻意学、不必记任何招式。
在气的带动下,自然就会做出千百种招式与动作。
每一个动作,都是由内气带动而做出来的,其原理在于气冲病灶,身体哪里有淤堵,内气就会冲淤堵部位,每个人身体病灶不同,出现的动作反应也就不同。
道家养生功的功法有哪些介绍(2)

道家养生功的功法有哪些介绍(2)道家养生功的功法介绍第七步:龙虎二炁翕聚收光法法诀龙虎精,乌兔髓,凝结翕聚炼光辉。
坎离交媾天地泰,戊己合时成刀圭。
三花聚顶三心天,四相和合万象飞。
皓月当空心宜静,慧光远去意莫随。
玄关走,眼莫追,休教前功一风吹。
凝神聚光急收剑,子卯午酉子收回。
津液为主气当伴,眼鼻同吸意同归。
送归土釜牢封固,日月合并照紫微。
功法详解此七步功夫是日月合并,守中抱一,翕聚祖炁,聚光、炼光、收光之法,道家也谓之炼丹法。
千峰老人曰:“守中抱一是全功,祖炁聚会性命同,坎戊离已日月合,龙虎二体光中升。
”又云“守中抱一,日月合并之功也。
离己是日光,坎戊是月精,此龙虎二炁也。
天地之交精,日月之交光,盘旋于祖窍之前为混元真一之精,此即是精炁神聚在一处,三家相见,四相和合归一,心空意空,无他无我,祖窍之前真气曰太极,曰金丹,曰元觉,先天乾坤,后天坎离,实为四个阴。
”从初步收心求静到四步为下手法。
从五步到九步为炼丹法。
此七步功夫是在前六步的基础上通过小周天转法轮采药收炁降龙、开八脉、下手炼精化炁、文武火、卯酉周天进阳火退阴符等非只一次的自身采补。
此时身上百病皆无,神清目明,精炁神足,三花聚于目前,如皓月当空,这即是玄关。
玄关者,乃玄妙之机关也。
丘祖云:“但著在形体上摸索皆不是,亦不可离形体而外向寻求,因其机发始成窍,机息复渺茫。
”《性命圭旨》云:“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
”千峰老人曰:“静极玄关出现,若有一念使落后天,倏然不见一无所有。
如再求之,了不可得,因著色相之故。
”此时必须存无守有。
所谓存无是存无为,无人无我,忘心忘形,万籁俱寂。
所谓守有,即守中抱一,在虚极静笃之时,一轮明月出现目前即玄关。
道家养生功的功法介绍第八步:蛰藏炁穴法诀朝北斗,对明星,吸呼绵绵意守中。
回光返照炁自动,一点一点意引行。
下降不可过丹田,上升只能到绛宫。
久动而静炁入窍,大定得之蛰藏功。
心肾交,神炁凝,气归元海寿无穷。
乾坤日月要和合,戊己坎离交姤升。
动禅功之活身运气法

动禅功之活身运气法作者:三武来源:《少林与太极》2020年第02期少林动禅功,其势多动,动作徐缓,但立意独特,“动不离禅”,要求外动内静,由外练内,内外合顺。
读者久练,可以提神解乏,补气增力,通经活络,增强体质,是收效快捷的少林养生功。
动禅功种类很多,本文仅选几势简便易学的活身功与运气功,以供读者参考。
一、活身法时常活动四肢,以调和气血,强健筋骨。
身体为修禅根本,身强体健,精满气足,则修禅有基。
(一)甩手【练法】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臂垂放体侧,上身中正。
2.两臂沿体侧自然前甩,靠拢,合掌。
3.随之两臂抬起与头同高,成拜佛状。
与此同时,头要自然向前点一下,以碰到合掌之两拇指为宜。
4.两臂随后自然下垂后甩过体侧,头同时复原位。
按上述动作,反复练习。
【要点】甩手时两臂盡量向前伸直,然后再回臂提起合掌。
前甩使劲小,后甩使劲大,开始慢一点,然后逐渐加快、加力。
甩劲要匀,身体放松、自然,不要用力过猛,速度亦不宜太快。
【功用】甩手可使手臂神经末梢血流量增加,流速加快,气血可沿着经络运行由表入里循至脏腑,使气血充足,血脉畅通,达到舒筋活血、通经顺络的目的。
【练法】1.左腿向前迈一步,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腿成虚步。
两臂随着左腿迈出的同时,从体侧向前平行伸出与肩平,掌心向下。
2.接上,两手握拳,与此同时,前臂回肘收至胸两侧。
3.接上,再平行推出,松拳,大臂伸直放回体侧。
再出右腿,伸两臂,左右腿交替进行,方法同前,反复练习。
【要点】动作要连贯,不停顿、不间断。
注意出腿同时,伸臂、握拳、推出、松拳要连续,动作要有节奏。
【功用】两上肢属手少阳三焦经,可防治眼外角痛、肘臂痛、胁肋痛等。
(三)亮翅【练法】1.左脚脚而绷直,足尖着地,足跟提起,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
2.左臂随左脚提跟的同时,从体侧向前伸出,回臂握拳,然后,抬起与眉齐,距胸前约尺远,双目直视拳心。
右臂同时举起,微屈,握拳至头顶。
再起右脚,两臂交替进行,方法同前,反复练习。
禅密气功

案2006中国禅密气功王熙元95.9.20—95.9.27(富春国小)中国禅密功是传统佛教,讲求性命双修的密传功法。
禅密功传人,刘汉文师经五十多年研习修练,领其要义,得其精随,根据修练层次,功用的不同,整理成六部功法:1.筑基功(可迅速得气、健身防病)。
2.双云功(可外气回授、自我治疗)。
3.吐纳气法(可内外相合、外为我用)。
4.阴阳合气法(可阴阳交泰、天人合一)。
5.洗心法(可自医医人、医中奇术)。
6.慧功(可悟中生慧、激发潜能)。
禅密气功--修练方法课程观想、意念、勤练(轻、柔、缓、慢、圆)三通:大、小便通、血通、气通三养(气):保养、营养、休养(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飘:身体进入气功状态、松至忘我境界(呼气时身向前倾、吸气时身向后仰躺,气动时身体会前、后、左、右旋转、飘动,展慧中、松会阴、想着蓝天白云、喜悦之事)有意识的自己带动,逐渐变成自然飘动、一阵一阵气动举臂吐纳法:胸腔上提、横隔膜下降、腹式呼吸吐气手上举:吐气缩肚,两手掌相对托天,身体拉直。
转两手掌掌心向下,手臂下压,吸气凸肚。
一阳一阴,吐气缩肚两手掌上升,过胸,两手掌上升吸气凸肚一反一正,吐气缩肚两手掌下降,过胸,两手掌下降吸气凸肚息长命长,息短命短。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土,人有三宝精气神,会用三宝天地通炁通天地外,功贯五行中,身绕九龙珠,无心见本性。
举臂吐纳、上仰后甩、转体拍打(云门穴、肾俞穴)、曲身甩手、顶天立地、降压功、端盘子、转体泼水、游龙摆尾、绕圆圈(s、○、)中国禅密气功1.筑基法:(脊椎跟着旋转,体会体内真气无数个圆圈,旋转气动)一、蛹动:脊椎上下、前后如s形波浪旋转,像毛毛虫一节一节蛹动,肢体外动带动体内气动,两手自然拉回、旋转送出。
口诀︰弯腰、弯脚、挺腹、挺胸、肩膀打个圈、分开两边、凹折弓身。
平斜圆球体,以脚根为支点,跨股为圆边,上升挺肚、下降跨坐弓身,作前上半圆形,后坐弓身下半圆形,力源于尾椎。
窍门:尾椎─手指加意念(画圆)屁股分开两边板开尾椎腰椎─手肘、手臂后向前扳开。
道禅自然养生五式

道禅自然养生五式一、抖动式动作:全身放松,沉肩坠手,自然下垂,双膝微屈,脚掌抓地,膝关节以下肢体抖动。
心法:小腿用力抖动,膝以上肢体保持松软自然状态,意守涌泉,冥想病气由内而外、从头到脚引入地心,默念【病气入地三尺化为灰】!功效:振荡经气,顺气理经,培气固元,补精填髓。
小腿有节律的抖动,可以带动全身细胞的振动,使凝结的病气和壅带的气机活动开来,病气在意念和呼吸的导引下通过脚底的涌泉穴排出体外。
二、扩胸式动作:双膝微屈,含胸拔背,双手自然伸展,内合至胸前,吐出肺气,抬头挺胸,同时双手呈弧线向外展开,要求尽量外展到极致,配合吸气,头向后仰。
心法:含胸为合,扩胸为开,如抱太极,开胸接气,气送丹田。
呼气时用意念将气送向丹田,当真气向上冲时,呼气往下压,腹部压力增高,真气自然溢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
凡有疾病之处,均经元气疏通修补。
功效:强健心肺,扩充肺活量,开阔心胸,舒气解郁。
扩胸可以最大限度的接纳自然界的清气,含胸吐气用意将接纳的清气送入丹田化为人体的真气,通过扩胸的训练逐步可帮助心肺功能较弱者增强心肺的功能。
三、踢腿式动作:单脚离地(男子先起右脚,女子先起左脚),至内向外旋转三圈,然后向上抬起,顺气弹出,同时双手沿踢腿方向外展。
心法:以意领气,以气动腿,气从膻中发出,贯通而下。
功效:调理脏腑,开通中脉,顺经理气,舒筋活血。
人体是X形交叉结构,踢腿可以带动对侧的脏腑气血运行,达到协调脏腑机能的作用。
四、甩手式动作: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沉肩坠手,双手前后交叉甩开,同时配合双膝屈伸的动作。
心法:手要松,气要沉,肢体左右摆动的时冥想身有一股暖流缓缓从头到脚流遍全身。
功效: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脉舒筋活血。
该动作可以协调人体左右上下的阴阳平衡,加快全身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脏腑的功能。
改善全身脏腑的功能,五、引体式动作: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脚掌抓地,缓缓下蹲,低头,双手放臵胸前,以拇指掐住无名指末节,吐出三口肺气,瞬时仰首挺胸,双手外展,闭口深吸气,吸气时头尽量后仰,待气满之后,闭气定住四至五秒,后脚跟轻轻抬起,震动三次。
葛洪养生苑五式疗法 五式疗法简介

葛洪养生苑五式疗法五式疗法简介葛洪养生苑五式疗法五式疗法简介,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葛洪养生苑五式疗法五式疗法简介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葛洪养生苑五式疗法葛洪五式功法是葛仙翁根据修道时的道家导引并结合自身养生治病经验总结而成,已经流传了上千年。
葛洪健康五式疗法与我们以往接触到的那些功法,疗法等有三点不同,也就是三点优势。
五式疗法简介葛洪养生五式疗法式疗法1.顶天立地--调肝疗法动作要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平视,舌抵上腭,上身保持直立,鼻吸鼻呼,全身放松。
双手十指相对,掌心向上,置于腹前,经胸前上托。
托至下颚时,仰头、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慢慢头回正,双手掌经体侧轻轻放下。
重复上述动作,反复七次。
做完后,将双手搓热,轻按在眼部,双手掌心劳宫穴按在眼睛上,手心对准眼球,然后运动眼球,上下三次,左右三次,顺时针三圈,逆时针三圈,双手移开为一组。
反复七次;闭目一分钟后睁眼完成整套功法操作。
2.孙猴挠痒--调心疗法动作要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平视,舌抵上腭,上身保持直立,鼻吸鼻呼,全身放松。
两手平举,左手置于脑后,右手四指并拢成空心状,拍打左腋窝的极泉穴,保持力道适中,反复拍打七次。
左右手交换,右手置于脑后,左手拍打右腋窝,各反复拍打七次。
如有心脏等病的人可平举,按摩极泉穴顺逆各七次。
操作完成后,双手经体侧直立还原。
然后左手平伸,右手五指并拢,拍打左臂肘横纹处,反复七次,保持力道适中;换右手平伸,左手五指并拢,拍打右臂肘横纹处,反复七次,保持左右手同等力道。
3.鲤鱼打挺--调脾疗法动作要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平视,舌抵上腭,上身保持直立,鼻吸鼻呼,全身放松。
双手体侧平伸,左右手握成空心拳,泉眼向上。
此时右手下翻,泉眼向下;左手保持不变。
然后左手向上至头部,右手向下至腰部,双手同时环绕,呈阴阳鱼状,此时左右手拳眼相对,胸腹向前挺,保持三秒。
相反方向再次操作。
武当五行养生功之动功(上)

武当五行养生功之动功(上)武当五行养生功是众多武当修炼功法中的一种,仅在武当山道门内秘传。
功法分为静功和动功。
静功中有站功、坐功和睡功的练法,动功中有龟、蛇、虎、龙、鹤五形的练法。
武当养生功的动功是以道家内丹功夫为基础,经过筑基炼气,元气生发,有了内功基础后,对五种形象的动物,象其形,取其意,以自然界珍禽灵兽中的生命规律,服务于自身修炼,达到练骨、练形、练筋、练精、炼气、炼神的作用。
武当道家五行养生功遵循五行相生理论,动功中,龟属水、蛇属火、龙属木、虎属金、鹤属土。
武当山敬奉玄武,龟蛇缠体是玄武的形象,所喻指心肾,水火;而龙虎则是代表肝肺魂魄;仙鹤象征着运动不停的真意,所喻脾脏。
因此,五行养生功的动功也分龟形、蛇形、龙形、虎形、鹤形五大形。
每一行(形)从起式到收式为九式,五行共四十五式。
第一节龟形第一式起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微屈,双脚适分;两手下垂,虎口圆张。
头轻灵上顶,颏内收,舌上顶,松肩沉肘,脚趾抓地,提肛。
(图1)要求呼吸自然,闭目调息,使心平意静。
第二式引气归元两手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上抬于胸前至丹田处划平圆,动作要求舒缓而平稳。
呼吸深沉,吸气时身体下沉,呼气时身体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气归入丹田。
(图2)第三式混元一气双手由丹田处往上提至胸前,向前平撑开,双臂抱圆,中指相对,手心朝内。
要求涵胸拔背,沉腰坐胯,呼吸自然,有气从丹田行至全身,上下混元一气之感。
(图3)第四式霸王举鼎双肘内合,双手腕内旋,手心朝上托起,至头顶后,十指相对。
要求双手尽力朝上顶,全身上拔,有与天相接之势。
之后,紧握双拳,拳心朝向面部,翻拧下拉;全身下沉。
(图4)第五式伏地寻根手至胸前散开双拳。
腰下弯的同时,手背顺贴着腰部上举,转肩:手心朝下,手触地后双手十指相对上提,起腰直立。
做此式要有抓取大地灵气之感。
(图5)第六式玄龟揽月双手上提,经胸、面部上举至头顶,双手经过胸部时翻腕,手心朝上,尽力朝上托顶,同时身体上拔,到极点时,仰头转腕,十指朝天。
养好精气神的道家方法:握固、叩齿、咽津、鸣天鼓

养好精气神的道家方法:握固、叩齿、咽津、鸣天鼓[提要] 中国古代养生术多源于道家,民间广为传承的握固、叩齿、咽津、鸣天鼓四法,被合称为“道家养生四宝”,常做可强本固肾,延年益寿。
“握固”,是道家养生的常用手式(如图),晋朝名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即倡导“握固守一”。
握固中国古代养生术多源于道家,民间广为传承的握固、叩齿、咽津、鸣天鼓四法,被合称为“道家养生四宝”,常做可强本固肾,延年益寿。
“握固”,是道家养生的常用手式(如图),晋朝名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即倡导“握固守一”。
具体方法是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的根部,然后弯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握宝贝一般。
古人认为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藏精气,可使气血布散,辟邪防疾。
我们可以回想,或者仔细观察一下婴儿,许多情况下,他们的双手都是攥着的,也是攥着双手出生的。
但这攥法也不像我们普通成年人一样拇指在其余四个手的上面,而是蜷缩在另外那些手指下面,大拇指的指尖和无名指的根部相抵,四指回握住大拇指。
为什么是无名指根部呢?古人认为此处正是肝魂关窍之所在,中医学理论也提出“肝主握”。
我们看新生的小孩子肝经气特别充足,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固魂”。
当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却是“肝魂尽失,撒手而去”的。
春秋时期《老子》一书说:“骨弱筋柔而握固。
”这说的就是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虽然身体非常柔弱,却能让自己不受外界邪气的侵害,他们的护体秘诀就是双手握固。
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握固两手,如婴儿握,不令气出”。
握固可以培养我们的“浩然正气”,从而抵御外邪侵害,达到《黄帝内经》上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境界。
握固的方法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
不拘时间,要提醒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握固。
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开会等手臂闲下来的时候都可以握固,我记得自己12年刚来任之堂时,便发现了余老师无论行念坐,和人讲课或者看视频,上课等,都会进行握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法要领:小腿用力抖动,膝以上肢体保持松软自然状态,意守涌
泉,冥想病气由内而外、从头到脚引入地心,默念【病气入地三尺
化为灰】!
医学原理:a:统一频率的振动可以统一身体内在的磁场,减少代谢产生的墒值。
b:振动的过程可以增加骨的密度,使体内的精微物质进一步的融缩。
c:振动可以开通人体的经脉,对肾经与膀胱经的作用最明显。
d:抖动可以排毒。
通过脚底涌泉穴将病气排出,入地三尺化为灰。
治疗功效:振荡经气,顺气理经,培气固元,补精填髓。
小腿有节律的抖动,可以带动全身细胞的振动,使凝结的病气和壅带的气机活动开来,病气
在意念和呼吸的导引下通过脚底的涌泉穴排出体外。
2、扩胸式
动作特点:双膝微屈,含胸拔背,双手自然伸展,内合至胸前,吐出肺气,抬头挺胸,同时双手呈弧线向外展开,要求尽量外展到极致,配合吸气,
头向后仰。
心法要领:含胸为合,扩胸为开,如抱太极,开胸接气,气送丹田。
呼气时用意念将气送向丹田,当真气向上冲时,呼气往下压,腹部压力增高,真
气自然溢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
凡有疾病之处,均经元气疏通修补。
医学原理:a:后天呼吸的气过了膻中就是先天的真气。
b:经常做扩胸式可以开阔人的胸襟。
d:扩胸有开通中脉的作用。
治疗功效:强健心肺,扩充肺活量,开阔心胸,舒气解郁。
扩胸可以最大限度的接纳自然界的清气,含胸吐气用意将接纳的清气送入丹田化为人体的真
气,通过扩胸的训练逐步可帮助心肺功能较弱者增强心肺的功能。
3、踢腿式
动作特点:单脚离地(男子先起右脚,女子先起左脚),至内向外旋转三圈,然后向上抬起,顺气弹出,同时双手沿踢腿方向外展。
心法要领:以意领气,以气动腿,气从膻中发出,贯通而下。
医学原理:a:身体的每一个关节、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发力,身体要象弓一样,要把身体每一处都可以象弓一样随时发力。
b:人体是一个X形交叉的结构,左半脑支配右半身,右半脑支配左
半身。
踢右踢可以开通左边的胸腹,踢左腿可以开通右边的胸腹。
治疗功效:调理脏腑,开通中脉,顺经理气,舒筋活血。
人体是X形交叉结构,踢腿可以带动对侧的脏腑气血运行,达到协调脏腑机能的作用。
4、甩手式
动作特点: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沉肩坠手,双手前后交叉甩开,同时配合双膝屈伸的动作。
心法要领:手要松,气要沉,肢体左右摆动的时冥想身有一股暖流缓缓从头到脚流遍全身。
医学原理:a:人体的气的运行,是按照8字的双螺旋规律运行的。
双手划8字模仿身体气机的运行。
b:手脚是人体阴阳交表的部位,通过甩手可以将头颈部、心肺及手
臂的病气甩出去。
治疗功效: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脉舒筋活血。
该动作可以协调人体左右上下的阴阳平衡,加快全身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脏腑的功能。
5、引体式
动作特点: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脚掌抓地,缓缓下蹲,低头,双手放置胸前,以拇指掐住无名指末节,吐出三口肺气,瞬时仰首挺胸,双手外展,
闭口深吸气,吸气时头尽量后仰,待气满之后,闭气定住四至五秒,
后脚跟轻轻抬起,震动三次。
心法要领:以踵为息,息息入跟,接气后感觉气从百会直接灌入涌泉,脚跟振动可以帮助经气向四周扩散!
医学原理:a:第五式动作是前四个动作的总和,从下蹲后起立,气血直冲脑顶。
可以通关过窍,营养心脑。
b:人的营血运行,一日一夜50次,而做一次引体式动作就相当于
一次。
第五式动作做好了就可以直接通玄关,开智慧。
治疗功效:培气固元,补精填髓,舒筋活血,适宜颈椎病、腰腿风湿患者,普通群众经常做此动作可以达到强健腰肾,补助元气的作用,血压过
高或过低、贫血,身体尤其虚弱者不适宜做此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