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暴雨积水的原因分析与对策_邓培德
城市道路积水成因及防治措施

试析城市道路积水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积水的成因,然后阐述了解决城市积水的对策,最后对市政排水工程建设提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道路;积水;成因;措施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城市道路积水成因分析1市政排水管道基础不符合设计要求在道路施工中对排水设施进行设置时,常常会出现管道基础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
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由几个方面的综合原因造成的。
第一,由于在道路施工时,地质条件复杂,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即使同一地区,其岩土性质也是千变万化,勘察单位进行道路勘察时,常常会发生资料不准确的情况。
第二,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管线工程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地质状况对管基的影响,排水管线常常不在软基处理范围。
2市政排水管道位置有偏差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对排水管道的设置常常出现排水管道位置有所偏差。
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测量有所偏差造成的。
并且施工不严、刻意避让构筑物等也是排水管道偏差存在的原因。
如果在事前的勘察过程中,对地质,地理位置的测量有差错,那么按照此数据设置的排水管道的位置也会有所偏差。
当排水管道位置存在偏差时,这样在立面上会产生积水。
这就未能使排水管道起到排水的作用。
3原排水构筑物会对排水施工产生影响如果在道路建设时,已经存在排水管道,那么在新建市政排水管道时,原构筑物会对新建排水管道产生影响。
常常由于原构筑物的存在,新建排水管道不能按照原有设计进行施工。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常常会由于原排水管道不容易进行拆迁或拆除,或者由于拆除费用较高,一些钉子户会严重影响道路施工的进程。
在市政道路扩建时,道路排水施工是施工项目中较难的一个。
因此,会导致排水不利,导致市内积水。
二、解决城市积水的对策城市排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在管道建设和城市规划上下工夫,而且要在设备的管理、监测和控制建设上有所提高。
汛期各种设施要能及时启动并正常发挥作用;非汛期排水设备的管理工作也不能放松。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作者:王金成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5年第12期摘要:如何对城市地区地面积水的发生区域及形成过程进行预测,以有效地分析涝情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时可靠地制定城市排涝减灾对策和措施是日前城市防汛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深入分析积水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几个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积水;原因;对策前 ;言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物资和财产密度不断加大等特点,高强度暴雨积水形成的洪涝灾害对城市化地区产生的威胁和带来的损失愈来愈大。
灾害一旦发生,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话还可能危及人民和集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城市整体形象。
通过对暴雨积水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以找出防汛工作中的薄弱点与空白点,由此加以改进,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一、城市积水原因1. 土地硬质化社会发展与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城市不断扩张,使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等不渗水的面积越来越大,而树木、农作物、草地等渗水面积逐步减小;同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使相当部分的流域被不透水地面所替代,不仅使径流总量增大、滞留容量急,而且使汇流时间大大缩短,雨水汇流速度大幅度提高。
洪峰流量增大、洪峰出现时间提前是城市化对暴雨径流的影响特征。
洪峰流量增加后,使排水明沟、管渠、桥涵、河道等的过水能力明显不足,引起城市下游洪水泛滥,造成交通中断、地下通道淹没、房屋和财产受破坏和损失,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硬质地面的增加,不仅增加径流量,而且使地区的入渗量减小,地下水补给量相应减少,枯水期河流基流量也相应减小。
同时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造成城市地面下沉。
2.排水设施抵御暴雨能力不足2.1 较多老城区的设计暴雨重现期标准偏低,当遭遇超标准暴雨时,容易造成暴雨时积水。
2.2 一些系统泵站和主干管线虽已建成,但收集支管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完善,造成实际排水能力达不到系统标准。
系统中一些地区管道处排水系统的末梢,或下游管道管径偏小造成瓶颈导致积水。
城市积水的原因及防治

城市积水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暴雨积水现象日益突出。
本文在深入分析积水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几个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积水;原因;对策【 abstract 】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rain water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orough analysis based on the cause of the water, and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 : the city water; reason; counter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引言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物资和财产密度不断加大等特点,高强度暴雨积水形成的洪涝灾害对城市化地区产生的威胁和带来的损失愈来愈大。
灾害一旦发生,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严重的话还可能危及人民和集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城市整体形象,使人明群众对城市镇府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及时可靠地制定城市排涝减灾对策和措施是日前城市防汛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1.城市积水原因1.1土地硬质化社会发展与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城市不断扩张,使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等不渗水的面积越来越大,而树木、农作物、草地等渗水面积逐步减小;同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也使相当部分的流域被不透水地面所替代,不仅使径流总量增大、滞留容量急,而且使汇流时间大大缩短,雨水汇流速度大幅度提高。
洪峰流量增大、洪峰出现时间提前是城市化对暴雨径流的影响特征。
洪峰流量增加后,使排水明沟、管渠、桥涵、河道等的过水能力明显不足,引起城市下游洪水泛滥,造成交通中断、地下通道淹没、房屋和财产受破坏和损失,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城市内涝是指在大雨、暴雨或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城市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有效地排除积水,导致道路、地下室、低洼地区等处出现大量积水的现象。
这一问题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城市化进程快速、排水设施老化、管理不善、地质条件差等。
首先,城市化进程快速是城市内涝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原本的自然地表不再能充分吸纳和排除雨水。
大量的水泥、沥青路面、建筑物等人工构筑物对雨水的渗透能力较差,积水问题愈发严重。
其次,排水设施老化和管理不善也导致城市内涝问题的加剧。
由于建设和管理的长期忽视,许多城市的排水设施陈旧、堵塞、损坏。
垃圾、泥沙等杂物堵塞了下水道,雨水无法流入排水管网,造成积水。
此外,由于排水设施分散管理、缺乏科学规划,缺少统一指挥系统,导致救援和抢险工作的效率低下。
最后,地质条件也是城市内涝问题的因素之一。
有些城市地势低洼、土质不良,雨水难以迅速排出,造成大量积水。
此外,部分城市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排水困难,也加剧了城市内涝问题。
对于城市内涝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合理规划城市排水设施,并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时清理下水道。
其次,加强城市防洪能力,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等生态雨水管理设施,增加雨水的自然蓄滞能力。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规划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城市内涝问题的认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城市水土流失。
城市内涝问题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综合性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进一步的对策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投资,更新老化设施和补充不足。
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应增加抗洪排水设施的建设,如提高雨水收集管理能力、新建海绵城市示范区等,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抗洪能力和容量。
现代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对策研究

现代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对策研究现代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对策研究引言:现代城市发展迅猛,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暴雨洪涝灾害。
这种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常见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研究现代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对策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现代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以期为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一、暴雨洪涝灾害的原因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暴雨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和强度的增加,使城市更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改变和城市化空间的压缩增加了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
城市化带来的密集建设、大量的硬质地面和不合理的排水系统都会导致降雨无法迅速排放,从而造成洪水。
3. 自然地形:城市地形的变化也是导致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
如山区的陡坡易发生泥石流和山洪,而平原地区则容易积水。
二、现代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对策1.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合理设计城市排水系统,增加排水管道的数量和直径,提高排水系统的容量和效率。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减少污水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同时,加强城市维护和清理工作,保持排水系统的畅通,减少因为堵塞而造成的洪涝灾害。
2. 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避免过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减少城市地面的硬化程度,提高土地的自然保持能力。
同时,加强城市绿地和湿地建设,增加土壤汇水能力,降低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3. 建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暴雨洪涝灾害预警系统,提前预测暴雨洪涝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范围和强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预警系统应该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的生活密切结合,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执行。
4.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暴雨洪涝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教育学校和居民区的居民,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如何应对暴雨洪涝灾害,提供灾害应对知识和技能培训。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城市内涝指的是在城市中出现的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排水系统不完善或不堪重负而导致的水浸现象。
这一问题在许多城市中都存在,给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来分析城市内涝问题。
城市内涝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土地覆盖面积的扩大,使大量的原本透水的土地变为不透水的硬化地面。
这样的变化导致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增加了雨水积聚的风险。
其次,城市建设中的排水系统不完善,包括排水设施陈旧、设计不合理以及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这些都会导致排水能力下降,使得降雨过后的雨水难以排除,从而造成内涝。
此外,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不合理布局及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之一。
一些城市存在大量的水泥森林和人工湖泊,这些地方无法有效吸收雨水,反而成为雨水聚集的场所,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的风险。
针对城市内涝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建设绿色空间和适度增加自然湿地,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促进雨水的自然渗透。
其次,应改善城市的排水设施,加大投入力度。
对于老旧的排水系统,应进行维修和更新,提升其排水能力。
在新建城市或改造工程中,要充分考虑排水因素,合理设计和建设排水设施。
此外,应加强城市的防洪措施。
在一些容易发生内涝的区域,可采取加装抽水设备、建设雨水花园等方式,提高城市的洪涝抗灾能力。
最后,应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居民应该了解内涝的成因及其危害,了解如何避免内涝和如何应对内涝发生时的紧急措施。
综上所述,城市内涝问题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个层面入手,注重提升城市的排水系统和防洪能力,并加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采取,我们才能够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提升城市的抗洪能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浅谈城市低洼积水及对策分析

浅谈城市低洼积水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急剧增加,需水量也随之增大。
与此相并存的背景是全球变暖导致短时特大暴雨频繁出现,引发局部洪涝现象频发,杭州城西一带的积水是典型现象,除了气候因素外,更与现有的雨水排放系统密不可分。
出现问题的地区雨水排放系统不完善,道路及周边公共设施也缺乏有效调节功能,难以应对高强度暴雨所带来的考验。
关键词:低洼地积水雨水排放一西湖区积水现状分析⑴区域气候降水量影响。
杭州市西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每年3月到5月各月雨日都有半个月左右,6月中旬开始进入雨水集中的梅雨期,历时约1个月,8月下旬到9月中旬,杭州受台风活动影响,雨水显著增多。
冬天降水量并不多,但从12月至次年2月,各月平均都有9到10天的雨雪天气,偶尔还会出现冰冻现象。
⑵流域地理水文特征影响。
西湖区地处平原边缘地带,临近山丘,一旦遭遇强降雨,大量雨水从集雨面较大的山坡汇流而下,若不能经河流及时排出,便加剧了这些地块的积水程度。
长期以来,因河道缺乏疏浚,淤泥沉积,严重影响了其行洪能力。
近年的河道整治工程,使情况有所改善。
但整治河道河底标高普遍较高,同时为了满足景观水位,该区域河道常水位长期偏高。
强降雨时,受外河水位托高影响,水位进一步上升,上下游水位趋向一致,河道流速减慢,造成地块雨水排放能力不足,导致地块积水,甚至引起河水倒灌。
⑶雨水排放系统现状问题①地面雨水收集系统不完善。
根据现场调查,曲荷巷、文北巷、留下等地块,地面雨水口较少,特别是曲荷巷横路,雨水口数量严重不足,再加上淤堵情况的发生,使雨水不能迅速进入雨水管道,这是造成雨水排放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雨水管道排水能力不足。
由于现有管道系统建成年代较早,在多年的运行中,又出现淤积、破损等情况,使雨水管过流能力不足,削弱了排水能力。
当区块雨水管道标高低于市政道路管道标高时,该地块积水就更为明显,文北巷就属于这种典型情况。
暴雨城市内涝处置方案

暴雨城市内涝处置方案摘要:暴雨天气经常给城市带来内涝问题,给城市交通、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困扰。
本文就暴雨城市内涝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旨在改善城市内涝状况,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安全。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的暴雨天气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城市内涝问题成为一个严重而常见的环境问题。
暴雨城市内涝给城市交通、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仅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给城市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了威胁。
一、内涝原因分析:1.降雨量过大:暴雨通常在短时间内集中降雨,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极大压力。
2.排水设施落后:一些城市的排水系统老化严重,无法满足暴雨排水需求。
3.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合理规划: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绿地被混凝土所取代,导致雨水无法渗入土壤。
4.垃圾堵塞:城市排水管道常常被垃圾、树叶等杂物堵塞,影响正常排水。
二、内涝处置方案:1.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更新和升级老化的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
- 增加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自然排水设施,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
- 推广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冲洗等非饮用水领域,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2.优化城市规划设计:- 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确保排水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容量设计。
- 保护和恢复城市绿地,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率。
- 鼓励绿色建筑和屋顶花园的建设,减少雨水的径流。
3.加强城市清理工作:- 加强市政部门对排水管道的定期清理,避免堵塞现象的发生。
- 强化对垃圾分类投放和垃圾桶设置的管理,减少垃圾进入排水系统。
- 对城市道路进行定期清扫,清除堵塞排水格栅的杂物。
4.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 建立完善的暴雨天气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 加强应急抢险力量的建设,确保在内涝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置。
结论:暴雨城市内涝是城市化进程中常见的环境问题,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通过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优化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加强城市清理工作和预警应急响应,我们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内涝状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 洛 科 夫 在 他 1954 年 出 版 的 《雨 水 道 与 合 流 水 道》一书中以暴雨 公 式i=tA n 型 为 基 础,假 设 暴 雨 强 度过程先大后小与先小 后 大 各 占 50% 概 率,用 增 长 管流计算时间(把t2 改为 mt2)的办法来削 减 设 计 流 量 ,提 出 式 (1):
构成 盲 沟 系 统。 纵 向 盲 沟 采 用 梯 形 断 面,底 宽
速 水 漂 、溅 水 和 水 雾 的 产 生 ,提 高 抗 滑 性 能 及 行 车 安
40cm、顶宽70cm、高30cm;横 向 盲 沟 采 用 矩 形 断
全 ,降 低 行 车 噪 声 ,减 轻 眩 光 现 象 。 地 面 道 路 由 于 设
城市雨水道流量计算公式国际上统一用推理公 式,用推理公式 计 算 设 计 最 大 径 流 量 已 有 百 多 年 历 史,公式的理论 基 础 是 建 立 在 等 强 度 雨 型 和 径 流 成 因概 念 上 的,百 多 年 来 在 水 利、桥 涵、城 市 雨 水 道 设 计中广泛应用。推理公式在城市雨水道的应用上, 有两种不同的标准:
外,并没有给出 m=2 的 依 据,所 以 m=2 只 是 个 经 验 值 ,精 度 如 何 有 待 验 证 。
关于莫洛科夫提出的沟道空隙容积利用法的概
城市暴雨积水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邓 培 德
(同 济 大 学 ,上 海 200092)
摘要 近年来很多城市暴雨积水现象严重且频繁发生,对城市安全和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在分 析暴雨积水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雨 水 流 量 计 算 方 法 的 比 较,认 为 导 致 城 市 内 涝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长 期 超低标准设计造成的。对此提出相 应 措 施,包 括 大 幅 提 高 城 市 雨 水 道 设 计 重 现 期,修 改 现 行 的 设 计 流 量 公 式 并 提 出 方 案 ,修 建 地 下 雨 水 调 节 池 等 。
轻 地 下 ,重 看 得 见 的 、轻 看 不 见 的 ,但 无 论 如 何 ,终 得 拿出个改善的 办 法 来。 正 确 的 办 法 是 找 出 真 实 原 因 ,及 时 做 出 有 效 的 改 善 措 施 。
笔者认为,城市 暴 雨 积 水 严 重 且 频 繁 最 主 要 的
1 城 市 暴 雨 积 水 原 因 的 分 析 城市暴雨的积水原因很多,如都市化温室效应显
不像地面 豪 华 建 筑 与 面 子 工 程 容 易 引 起 人 们 的 关 注,但其重要性 绝 不 逊 色。 看 不 见、摸 不 着、默 默 无 闻的地下雨水道 是 城 市 的 良 心 工 程,它 是 衡 量 国 家 发 达 程 度 的 标 尺 ,暴 雨 时 会 做 出 最 公 正 的 判 决 。
重 现 期 标 准 。 笔 者 建 议 :一 般 地 区 用 3~5a,下 限 应 不 低 于 3a,重 要 地 区 还 要 作 更 多 提 高 。 这 里 还 必 须 指 出 ,相 应 的 流 量 计 算 方 法 是 最 大 径 流 量 法 ,如 果 用 容量调洪法的流 量 公 式 (现 行 规 范 的 流 量 公 式),则 重现期下限应用10~20a,理 由 根 据 见 表 1 对 比 计 算。这个建议确 实 比 现 行 标 准 提 高 很 多,但 实 际 上 比 国 际 标 准 还 低 1~2 级 。
这里举个例子,上海宝钢是 80 年代由日本设计 的 ,当年笔者应 邀 参 加 宝 钢 雨 水 道 设 计 的 审 核 工 作 , 得 知 设 计 重 现 期 用 5a,径 流 系 数 用 0.7,按 最 大 径 流 量 法 计 算 流 量 ,并 假 设 沟 道 断 面 有 20% 的 淤 积 ,对 比 当年我国规范设计标准,相当于重现期在50a以上。
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 发 展 与 兴 建,主 要 是 在 80 年代以后,这些城 市 的 雨 水 道 大 部 分 是 发 展 时 修 建 的,如果说建国初 期 限 于 当 时 的 国 家 经 济 条 件 用 低 设 计 标 准 是 完 全 可 以 理 解 的 话 ,在 经 济 不 断 发 展 后 , 为什么迄今一直用很低的设计标准呢?这是实实在 在造成80年代后 新 建 和 扩 建 的 城 市 区 域 暴 雨 积 水 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 暴雨强度 城市排涝 雨水流量计算 雨水调节池
0 引 言 城市雨水道是 城 市 建 设 中 的 重 要 基 础 设 施,起
着及时排除雨水、保 障 城 市 生 产 与 生 活 正 常 运 行 的 功能。城市雨水 道 是 半 永 久 性 的 地 下 工 程,虽 然 它
标 准 过 低 。 如 果 暴 雨 时 偶 有 积 水 ,或 积 水 不 严 重 ,人 们完全能够理 解。 但 积 水 严 重 且 频 繁 发 生,则 难 免 让人提出 质 疑,这 到 底 是 技 术 问 题 还 是 历 史 问 题? 其 实 大 家 心 里 明 白 ,我 国 的 城 市 建 设 历 来 是 重 地 面 、
著 、暴 雨 强 度 过 大 、历 史 原 因 致 雨 水 道 设 计 标 准 过 低 、 城市规划不合理、河道湖泊湿地严重 破 坏、不 透 水 地 面 增 多 、径 流 系 数 增 大 等 ,但 最 主 要 的 是 雨 水 道 设 计
原 因 是 雨 水 道 设 计 标 准 60 年 来 一 直 采 用 超 低 标 准 。 什么是超低标 准? 就 是 设 计 暴 雨 重 现 期 使 用 低 标 准 ,流 量 计 算 方 法 用 沟 道 空 隙 容 积 利 用 法 ,挖 尽 了 沟 道 调 洪 潜 力 没 有 安 全 系 数 ,也 是 低 标 准 ,两 者 同 时 并 用叠加,形成了超低标准。这 个 结 论 是 笔 者经理论
3 8 给水排水 Vol.37 No.12 2011
Q=tA nFΨ
=
AFΨ (t1+mt2)n
式中 m———延缓系数,取 m=2。
其 余 参 数 均 为 常 规 ,在 此 不 作 赘 述 。
(1)
式(1)于1956 年 编 入 了 前 苏 联 室 外 排 水 规 范, 并引入了 我 国 1963 年 版 的 《室 外 排 水 设 计 规 范 》。 莫洛科夫 在 他 的 著 作 中 提 出 上 述 概 念 与 基 本 假 设
(1)最大径流量法。几十年来欧美日 本 等 众 多 国 家 广 泛 应 用 该 法 ,雨 水 道 断 面 按 最 大 径 流 量 设 计 , 不计沟道容量 调 洪 能 力 的 利 用,该 方 法 很 安 全。 特 别适用于丘陵地区及道路起伏变化复杂的地段。
(2)沟道 容 量 调 洪 法 。1948 年 前 苏 联 专 家 莫 洛 科夫首先提出这个概念,其理论根据是雨水道内各个 设计断面的最大径流量不是同时到达的,当按最大径 流量设计各断面则沟内产生空隙容积,利用该空隙容 积调洪可削减设计流量。该法把沟道内的潜力全部 利 用 上 了 ,经 济 性 很 好 ,但 没 有 安 全 系 数 ,对 地 形 变 化 复杂地区必须削减其利用系数,否则是很不安全的。 3.2 沟 道 容 量 调 洪 法
进入21世纪后,我 国 已 是 经 济 大 国,在 海 内 外 投入巨资宣传大 国 崛 起 形 象,而 在 雨 水 道 设 计 标 准 上却远远低于国际标准。尽管多年来我国多次修订 的排 水 规 范 与 2011 年 的 报 批 规 范 稿 对 重 现 期 略 有 提 高 ,但 实 在 提 高 不 多 ,特 别 是 常 采 用 的 下 限 基 本 没 有多少提高。笔者多年来一直呼吁要大幅提高设计
给水排水 Vol.37 No.12 2011 3 7
分析与用7个大城 市 计 算 流 量 对 比 得 出 的 (详 见 下 文 论 证 )。
长期采用超低 标 准 的 原 因,笔 者 认 为 有 以 下 几 点:① 解 放 初 期 全 面 学 习 苏 联,排 斥 欧 美 理 念;② 解 放 前 期 受 国 家 经 济 条 件 限 制 ,接 着 各 种 运 动 不 断 ,一 直到20 世 纪 80 年 代 初,客 观 上 谁 也 无 条 件 去 考 虑 地下雨水道工程 的 设 计 标 准;③ 改 革 开 放 经 济 发 展 后 ,城 市 大 发 展 带 来 了 基 础 建 设 的 大 发 展 ,但 默 默 无 闻的地下 雨 水 道 仍 然 用 超 低 标 准 设 计,几 十 年 来, 《室 外 排 水 设 计 规 范 》在 重 现 期 上 虽 然 也 做 了 小 量 调 整 ,但 上 限 提 高 远 比 下 限 提 高 得 多 ,而 真 正 常 用 的 恰 恰 是 下 限 ,上 限 实 际 上 是 很 少 用 甚 至 根 本 不 用 的 ,因 此 ,实 际 标 准 提 高 有 限 。 2 提 高 雨 水 道 设 计 重 现 期
盲沟汇集的渗水引排至附近地面雨水管道。 4 结 语
影响高架道路 雨 水 排 水 的 因 素 有 暴 雨 强 度、道 路 的 纵 向 坡 度 、横 向 坡 度 、路 面 粗 糙 系 数 、路 面 结 构 、 道 路 的 宽 度 和 长 度 、雨 水 口 的 形 式 及 其 大 小 、排 水 短
& 通讯处:710043 西安市西影路2号铁一院 A 座306室 电 话 :(029)82365470 E-mail:PLONG3000@yahoo.com.cn 收 稿 日 期 :2011-07-04 修 回 日 期 :2011-08-25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雨水道是个半永久性 工程。 一 经 建 成 ,今 后 很 难 改 建 或 扩 建 ,现 在 很 多 城 市 暴 雨 内涝给我们的警 示,就 是 当 年 所 用 设 计 标 准 过 低 的 原因。呼吁编制 规 范 的 单 位、建 设 当 地 的 政 府 与 工 程设计者一定要 有 远 见,尽 早 与 国 际 标 准 靠 拢 或 接 轨 ,做 好 这 个 地 下 良 心 工 程 ,为 子 孙 后 代 造 福 。 3 修 改 现 行 规 范 中 的 雨 水 流 量 计 算 公 式 3.1 推 理 公 式 的 两 种 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