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辅料


5.常用的水溶性抗氧剂是A.依地酸二钠 B.柠檬酸C.酒石酸 D.二氧化碳 E.以上均不是 6.难溶于水的药物配成水溶液时,增大其溶解度的方法是A.加热 B.粉碎成细粉促进其溶解 C.搅拌 D.药物与溶媒所带电荷相同 E.药物与溶媒的性质相似
21.关于凡士林的特点叙述中,下列哪一点是错的A.有适宜的粘性和涂展性 B.稳定性好、无刺激性,呈中性C.吸水性差,仅能吸收约6%的水? D.释放药物的能力比较好E.可以单独充当软膏基质
22.下述软膏基质的特点中,哪项错误A.油脂性基质润滑性好 B.油脂性基质释药性好C.乳剂型基质穿透性好? D.水溶性基质吸水性好E.基质应有适宜的粘性和涂展性
24.最适用于大量渗出性的伤患处的基质是A.凡士林 B.羊毛脂 C.乳剂型基质? D.水溶性基质 E.以上均错
25.处方:碘50g,碘化钾100g,蒸馏水1000ml,制成复方碘化钾溶液。碘化钾的专用是A.助溶作用 B.脱色作用 C.抗氧作用? D.增溶作用 E.补钾作用
26.在注射剂中具有局部止痛和抑菌双重作用的附加剂是A.盐酸普鲁卡因 B.盐酸利多卡因 C.苯酚? D.苯甲醇 E.硫柳汞
33.对透皮吸收的错误表述是A.皮肤有水合作用 B.透过皮肤吸收起局部治疗作用C.释放药物较持续平稳? D.透过皮肤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E.根据治疗要求,可随时中断给药
36.能形成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A.Pluronic F68 B.吐温80 C.胆固醇? D.十二烷基硫酸钠 E.阿拉伯胶
39.下列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的主要是那一类A.肥皂 B.硫酸化物 C.磺酸化物? D.季铵化物 E.吐温
42.下列那些物质不能作混悬剂的助悬剂用A.西黄蓍胶 B.海藻胶钠 C.硬脂酸钠? D.羧甲基纤维素E.硅藻土
43.下属哪种方法不能增加药物溶解度A.加入助悬剂 B.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制成盐类? D.应用潜溶剂 E.加入增溶剂
45.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用途不同,下列错误者为A.增溶剂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 B.去污剂最适宜范围为13~16C.润湿剂与铺展剂最适范围为7~9? D.大部分消泡剂最适范围为5~8E.O/W乳化剂最适范围为8~16
48.片剂辅料中的崩解剂是A.乙基纤维素 B.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C.微粉硅胶? D.甲基纤维素 E.甘露醇
[54-58]乳剂不稳定的原因是A.分层 B.转相 C.酸败? D.絮凝 E.破裂 54.乳化剂类型改变,最终可导致55.Zeta电位降低产生56.重力作用可造成57.微生物作用可使乳剂58.乳化剂失效可致乳剂[59-63]在防止药物制剂氧化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A.减少与空气接触 B.避光 C.调节pH? D.添加抗氧剂 E.添加金属络和剂 59.加入BHT60.加入EDTA-2Na61.通人CO262.加入磷酸盐缓冲液63.在容器

中衬垫黑纸[64-68]A.司盘20 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C.苯扎溴铵? D.卵磷脂 E.吐温80 64.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65.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66.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67.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68.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69-73]A.羧甲基淀粉钠 B.硬酯酸镁C.乳糖? D.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E.水 69.粘合剂 70.崩解剂 71.润湿剂72.填充剂 73.润滑剂[74-78]A.助悬剂 B.稳定剂 C.润湿剂? D.反絮凝剂 E.絮凝剂 74.在混悬液中起润湿、助悬、絮凝或反絮凝剂作用的附加剂75.使微粒表面由固-气二相结合状态转成固-液二相结合状态的附加剂76.使微粒Zata电位增加的电解质77.增加分散介质浓度的附加剂78.使微粒Zata电位减少的电解质
[84-88]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B.单硬脂酸甘油酯C.大豆磷脂? D.无毒聚氯乙烯E.乙基纤维素 84.可用于制备脂质体85.可用于制备溶蚀性骨架片86.可用于制备不溶性骨架片87.可用于制备亲水凝胶型骨架片88.可用于制备膜控缓释片[89-93]写出下列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A.醋酸氢化可的松微晶25g B.氯化钠8gC.吐温80 3.5g? D.羧甲基纤维素钠5g E.硫柳汞0.01g/制成l000ml 89.防腐剂90.助悬剂91.渗透压调节剂92.主药93.润湿剂
94-98]A.氟利昂 B.可可豆脂 C.月桂氮卓同? D.司盘85 E.硬脂酸镁 94.气雾剂中作抛射剂95.气雾剂中作稳定剂96.软膏剂中作透皮促进剂97.片剂中作润滑剂98.栓剂中作基质
99-103]A.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 B.羟丙基纤维素C.乳糖? D.乙醇E.聚乙二醇6000 99.片剂的润滑剂100.片剂的填充剂101.片剂的湿润剂102.片剂的崩解剂103.片剂的粘合剂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选错均不得分。145.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舌下片给药 B.口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皮吸收给药
151.下面的术语或缩写中,与表面活性剂无关的是A.HLB B.Krafft Point C.顶裂? D.起昙 E.HPMC
152.可用作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有A.液体石蜡 B.二甲基亚砜 C.硬脂酸? D.山梨酸 E.月桂氮卓酮
153.影响固体药物氧化的因素有A.温度 B.离子强度C.溶剂? D.光线 E.pH值
154.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是A.药物的分子量 B.药物的低共熔点 C.皮肤的水合作用? D.药物晶型 E.透皮吸收促进剂
155.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具有A.增溶作用 B.助溶作用C.润湿作用? D.乳化作用E.润滑作用
164.软膏剂的类脂类基质有A.凡士林? B.羊毛脂C.石蜡? D.蜂蜡 E.硅酮
一、 1.A? 2.C? 3.B? 4.B? 5.E? 6.A? 7.D? 8.E???? 9.C 10.C 11.C 12.A 13.A 14.D 15.A 16.C???? 17.B 18.B 19.E 20.C 21.E 22.B 23.B 24.D???? 25.A 26.C 27.D 28.E 29.D 30.E 31.A 32.D???? 33.B 34.D 35.E 36.A 37.D 38.B 39.E 40.C???? 41.C 42.D 43.A 44.C 45.A

46.E 47.C 48.D
二、49.A? 50.D? 51.C? 52.B? 53.E? 54.B? 55.D? 56.A??? 57.C? 58.E? 59.D? 60.E? 61.A? 62.C? 63.B? 64.E??? 65.A? 66.D? 67.C? 68.B? 69.A? 70.D? 71.E? 72.C??? 73.B? 74.A? 75.C? 76.D? 77.B? 78.E? 79.B? 80.D??? 81.A? 82.E? 83.C? 84.C? 85.E? 86.D? 87.A? 88.B??? 89.E? 90.D? 91.B? 92.A? 93.C? 94.A? 95.C? 96.D??? 97.E? 98.B? 99.E 100.C 101.D 102.A 103.B 104.C??? 105.D 106.E 107.A 108.B 109.B 110.C 111.E 112.D??? 113.A 114.A 115.E 116.C 117.B 118.D 119.C 120.E??? 121.A 122.B 123.D 124.B 125.B 126.E 127.C 128.B??? 129.E 130.C 131.E 132.E 133.D 134.B 135.D 136.A??? 137.E 138.A 139.E 140.D 141.B 142.C 143.A 144.E
三、145.ACDE 146.ABCE 147.D 148.BCD 149.ACE 150.ABCDE??? 151.CE 152.BE 153.AD 154.ABCDE 155.ACD 156.CE??? 157.AC 158.BDE 159.ABD 160.ACD 161.AD 162.CE??? 163.CE 164.BD 165.BCD 166.AE 167.BCDE 168.ACD


一、名词解释
1、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液体中加入少量即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
2、临界胶团浓度:在一定温度和浓度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开始形成胶团时的浓度。
3、HLB:即亲水亲油平衡值,可表示表面活性剂分子亲水亲油性的强弱。
4、增溶剂:
5、防腐剂:
6、抗氧剂:
7、填充剂:
8、润滑剂(广义):
9、崩解剂:
10、增塑剂:
二、简答题
1、药用辅料的特点。
答:药用辅料是用于制造或(和)调配药物制剂的各种必需品。其特点是
(1)相对惰性;
(2)不影响药效的发挥;
(3)不妨碍主药的检验。
2、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形成胶团
(2)起浊(起昙)
(3)亲水亲油性
3、混悬剂的稳定剂有哪几种?简述助悬剂的作用.
混悬剂的稳定剂有: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等。
助悬剂的作用
(1)增加粘度,降低药物微粒沉降速度;
(2)被微粒表面吸附形成机械性或电性的保护膜,防止微粒聚集和晶型转化;
(3)对疏水性药物有增加润湿性作用;
(4)有时可使混悬液具有触变性。
4、简述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
答:两个不相混容的纯液体不能形成稳定的乳剂,必须要加入促使分散相乳化并保持稳定的物质。所加入的添加物(如肥皂)为乳化剂。其作用机理为
1、降低界面张力
2、形成界面膜
界面膜在油水之间起着机械屏障作用。界面膜的机械强度与乳剂的用量及结构有关,是决定乳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1)单分子膜:主要是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形成的。可形成单分子膜并明显降低界面能;单分子膜同时在乳滴周围起机械的保护作用。
(2)多分子膜:主要由亲水胶体乳化剂形成。亲水胶体不能明显强低界面能,但形成的多分子膜机械强度较大。
(3)固

体微粒膜:固体微粒必须极小,重力很小;固体微粒既能被水、也能被油所润湿,才会停留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牢固的界面层(膜),而起到稳定作用。
(4)复合凝聚膜:混合型乳化剂可形成更结实的凝聚膜,即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乳化剂组成的密集的界面膜。复合凝聚膜还可调节HLB值。
3、形成电屏障
5、防腐剂的作用机理
防腐剂是指能防止或抑制病源性微生物发育生长的化学药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
(1)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干扰其生存和繁殖。如乙醇、苯甲醇类抑菌剂。
(2)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破坏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抑制酶的活性。如苯甲酸和尼泊金类。
(3)降低表面张力,改变细胞浆膜的渗透性,抑制其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物的排除,导致其失活。 如一些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6、简述防止药物氧化采取的措施
(1)在溶液中和容器空间通入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其中的氧;对于固体药物,一般采用真空包装等措施,来避免或减少药物与氧的接触,从而防止氧化,增强药物稳定性。
(2)加入抗氧剂以延缓药物制剂发生氧化反应。
7、抗氧剂按作用机理分几类
(1)游离基俘获剂(阻滞剂)
这类抗氧剂是链反应的阻滞剂,能与游离基结合,阻断自氧化的链式反应,保护主药不被氧化。这类抗氧剂自身不被消耗。如VE
(2)氢过氧化物分解剂(还原剂)
这类抗氧剂本身就是强的还原剂,比药剂中易氧化的药物的还原性强,在制剂中可先于药物被氧化。如 Vc
(3)金属离子络合剂(螯合剂)
这类抗氧剂是金属离子络合剂,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阻止金属离子对自氧化反应中链反应的催化作用,达到抑制自氧化反应的目的。如EDTA
(4)PH调节剂
PH值越低,药物脱氢难度越大。
8、简述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及其对崩解时限和溶出度的影响(以片剂为例)。
答:崩解剂是指加入固体制剂中能促使其在体液中迅速崩解成细小粒子的辅料。
其加入方法有三种:
(1).内加法:在制粒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崩解剂,因此,片剂的崩解将发生在颗粒内部。一经崩解,便成粉粒,有利于溶出。
(2)外加法 :整粒后、压片之前加入到干颗粒中,因此,片剂的崩解将发生在颗粒之间,水易于透过,崩解迅速,但颗粒内无崩解剂,不易崩解成粉状,溶出稍差。
(3) 内外加法:内加一部分崩解剂,然后再外加一部分崩解剂的“内外加法”,可以使片剂的崩解既发生在颗粒内部又发生在颗粒之间,从而达到良好的崩解效果。
崩解速度: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
溶出

度:内外加法>内加法>外加法
[1—3] A、糖浆 B、微晶纤维素 C、微粉硅胶
D、硬脂酸镁 1、粉末直接压片常选用的助流剂是 2、可直接压片的填充剂、粘合剂的是
3、可作片剂粘合剂的是 [4—7] A、崩解剂 B、粘合剂 C、填充剂
D、润滑剂 E、填充剂兼崩解剂 4、羧甲基淀粉钠 5、淀粉 6、糊精 7、羧甲基纤维素钠 [8—11] A、糊精 B、淀粉 C、羧甲基淀粉钠
D、硬脂酸镁 E、微晶纤维素 8、填充剂、崩解剂、浆可作粘合剂 9、崩解剂 11、润滑剂10、粉末直接压片用的填充剂、干粘合剂 [12—15] 产生下列问题的原因是 A、裂片 B、粘冲 C、片重差异超限
D、片剂含量不均匀 E、崩解超限 12、颗粒向模孔中填充不均匀 13、粘合剂粘性不足 14、硬脂酸镁用量过多 15、环境湿度过大或颗粒不干燥
[16—19] A、poloxamer B、EudragitL C、Carbomer D、EC E、HPMC 16、肠溶衣料 17、软膏基质 18、缓释衣料 19、胃溶衣料
[20-23]
A、成型材料 B、增塑剂 C、增稠剂
D、遮光剂 E、溶剂 20、明胶 21、山梨醇 22、琼脂 23、二氧化钛
[24—25]
A、丙二醇 B、尼泊金甲酯 C、纯化水 指出上述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 24、防腐剂 25、保湿剂 [26—29]
A、成膜材料 B、着色剂 C、表面活性剂
D、填充剂 E、增塑剂 下述膜剂处方组成中各成分的作用是 26、PVA 27、甘油 28、聚山梨酯80 29、淀粉
[30—33] 维生素C注射液(抗坏血酸) A、维生素C104g B、碳酸氢钠49g
C、亚硫酸氢钠2g D、依地酸二钠0.05g E、注射用水加到1000ml 30、抗氧剂 31、pH调节剂 32、金属络合剂 33、注射用溶剂
[34—37] A、抗氧剂 B、局部止痛剂 C、防腐剂
D、等渗调节剂 E、乳化剂 34、葡萄糖 35、利多卡因 36、亚硫酸氢钠 37、苯甲酸
[38-41] A、调节渗透压 B、调节pH值
C、调节粘度 D、抑菌防腐 E、稳定 38、磷酸盐缓冲溶液 39、氯化钠 40、山梨酸 41、甲基纤维素
[42—45] A、低分子溶液剂 B、高分子溶液剂
C、乳剂 D、溶胶剂 E、混悬剂 42、是由低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分散微粒小于1nm 43、由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液体制剂 44、疏水胶体溶液 45、由不溶性液体药物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多项分散体系
[46—49] A、Krafft点 B、昙点 C、HLB D、CMC E、杀菌与消毒 46、亲水亲油平衡值 47、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大时的温度 48、临界胶束浓度 49、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下降,出现混浊时的温度 [50—53]
A、吐温类 B、司盘类 C、卵磷脂
D、季铵化物 E、肥皂类 50、可作

为油/水型乳剂的乳化剂,且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51、可作为水/油型乳剂的乳化剂,且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52、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且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53、一般只用于皮肤用制剂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54—57] A、W/O型乳化剂 B、O/W型乳化剂 C、助悬剂 D、絮凝剂 E、抗氧剂 54、硬脂酸钙 55、枸橼酸钠 56、卵磷脂 57、亚硫酸钠 [58—61] A、Zeta电位降低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作用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剂类型改变 造成下列乳剂不稳定性现象的原因是 58、分层 59、转相 60、酸败 61、絮凝
[62-65]
A、甲基纤维素 B、氯化钠 C、硫柳汞
D、焦亚硫酸钠 E、EDTA钠盐 指出附加剂的作用 62、等渗调节剂 63、螯合剂 64、抗氧剂 65、抑菌剂 [66—69] A、助悬剂 B、稳定剂 C、润湿剂
D、反絮凝剂 E、絮凝剂 66、使微粒表面由固—气二相结合转为固—液二相结合状态的附加剂 67、使微粒Zeta电位增加的电解质 68、增加分散介质粘度的附加剂 69、使微粒Zeta电位降低的电解质
微囊、包合物、固体分散体 [70—73] A、PEG类 B、β环糊精 C、淀粉
70、水溶性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 71、包合材料 [74—76] A、β环糊精 B、α环糊精 C、γ环糊精 D、羟丙基—β—环糊精 E、乙基化—β—环糊精 74、可用作注射用包合材料的是 75、可用作缓释作用的包合材料是 76、最常用的普通包合材料是
[77-81]
空胶囊组成中的以下物质起什么作用 A.山梨醇 B.二氧化钛 C.琼脂 D.明胶 E.对羟基苯甲酸酯 77.成型材料 78.增塑剂79.遮光剂 80.防腐剂81.增稠剂
[82-90]
A、HPMC B、EC C、PVP
D、HPC E、MC F、PEG
G 、PVA H、CMC-Na I、CMS- Na
82.甲基纤维素E 83、乙基纤维素B
8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A
85、羟丙基纤维素D 86、聚维酮C
87、聚乙烯醇G 88、聚乙二醇F
89、羧甲基纤维素钠H
90、羧甲基淀粉钠I
[1—3] CBA [4—7] AEBC [8—11] BCED [12—15] CAEB [16—19] BCDE [20-23]ABCD
[24—25] BA [26—29] AECD [30—33] CBDE [34—37] DBAC [38-41] BADC[42—45] ABDC [46—49] CADB [50—53] ABDE [54—57] BDAE [58—61] BECA [62-65] BEDC [66—69] CDAE [70—71] AB [74—76] DEA [77-81] DABEC
[82-90]EBADCGFH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