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不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A. 之乎者也B. 窈窕淑女C. 青梅竹马D. 红袖添香答案:D2. “子曰诗云”中的“子”指的是谁?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庄子答案:A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哪部古代文献?A. 《诗经》B. 《楚辞》C. 《汉书》D. 《左传》答案:A4. “春秋”一词最早指的是什么?A. 一个历史时期B. 一部史书C. 一个季节D. 一种编年体史书答案:D5.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答案:D6. “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下哪个作品不是赋?A. 《离骚》B. 《子虚赋》C. 《洛神赋》D. 《滕王阁序》答案:D7. “六艺”指的是哪六种技艺?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医、卜、星、相、山、水答案:A8. “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A.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B. 仁、义、礼C. 智、信、勇D. 温、良、恭、俭、让答案:A9.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民间歌谣B. 宫廷音乐C. 祭祀歌曲D. 史诗答案:A10. “诸子百家”中的“诸子”指的是什么?A. 各种书籍B. 各种学派的代表人物C. 各种学派D. 各种技艺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著作。
答案:孔子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的______卦。
答案:乾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______的教育理念。
答案:孔子4. “庄生晓梦迷蝴蝶”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锦瑟》。
答案:李商隐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篇。
答案:《郑风·子衿》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的用法是名词用作状语?A. 风烟俱净B. 星汉灿烂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指代用法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可以休矣D.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早中晚三次反省B. 反省三次C. 反省自己的三个方面D. 反省三次不同的事情答案:C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举止优雅C. 心灵手巧D. 容貌美丽答案:B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自然形成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道路自然变得平坦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径自然形成答案:D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答案:C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捕获老虎的幼崽B. 不经历困难和危险,怎么能获得成功C.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了解老虎的生活习性D.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知道老虎的凶猛答案:B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丽的女子C. 明亮的星星D. 清澈的泉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姜氏何厌之有?B 敢问何谓也?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从左右,皆肘之。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盍各言尔志?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百里奚举于市。
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惠等哭,舆归营。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11、下列各组汉字,都是形声字并且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C )A、陣都鄙隣B、树析休栔C、修脩儵倏D、胃肺膾炙1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D )A、暱——昵B、翦——剪C、桀——揭D、赴——讣13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A)A、知——智B、昏——婚C、雕——彫D、襍——雜14 下列句子,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问题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历史上使用的早期汉语形式。
它起源于上古汉语,经过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包括先秦汉语、魏晋南北朝汉语、隋唐五代汉语等,最终发展成为现代汉语的基础。
问题二:古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古代汉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文字形式:古代汉语采用象形、指示和会意法创造出一系列汉字,与现代汉字形式不同。
2. 词汇丰富:古代汉语中的词汇种类繁多,受到了古代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影响。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例如动宾结构常常颠倒,修饰语在前、修饰词在后等。
4. 发音变化:古代汉语的发音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的变化。
问题三:为什么研究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 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文献的基础,通过研究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历史事件和思想。
2. 文学研究:古代汉语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工具,研究古代汉语有助于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文化传承:研究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守护中国文化,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问题四:如何研究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研究基础知识: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结构和常用词汇。
2. 阅读古代文献: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包括诗词、散文和历史文献等,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参加专业课程:参加古代汉语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学术讲座,深入研究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4. 练写作:通过写作练,提高对古代汉语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问题五: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什么?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影响:古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仍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例如传统文化词汇、典故等。
2. 语法变化: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一部分特点,例如句法结构、修饰语的位置等。
3. 文化传统:古代汉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想法,这些古代文化传统依然对现代汉语和中国社会产生影响。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古代汉语100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的词义是:A. 妻子B. 丈夫C. 行李D. 虽然答案:D2. 在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A. 跑B. 走失C. 散步D. 走路答案:A3.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是:A. 表示疑问B. 表示感叹C. 表示肯定D. 表示否定答案:A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的意思是: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明5. “君子不器”中的“器”指的是:A. 器具B. 才能C. 限制D. 容器答案:C6.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指:A. 夭折B. 茂盛C. 夭折的桃树D. 夭折的花答案:B7.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规则和准则D. 规矩的形状答案:C8.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的“驷马”是指:A. 四匹马B. 马车C. 马的速度D. 马的力量答案:C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指的是:B. 智慧C. 了解D. 认识答案:D10.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故”是指:A. 重温过去B. 温暖过去C. 温习旧知识D. 温暖旧知识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而不厌,______”出自《论语》。
答案:诲人不倦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的“焉”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在其中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愤:愤怒;悱:困惑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的“乐”字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喜欢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中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坦荡荡:君子的胸怀;长戚戚:小人的心态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中的“跬步”指的是______。
答案:半步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 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平分阴阳。
清声母字今读阴平,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17.巨,其吕切浊音清化规律。
全浊声母字今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18.苦,康杜切全浊上声变去声。
“杜”为中古全浊声母上声字,“苦”是清声母,仍读上声。
19.兵,甫明切古无轻唇音。
类隔切,以轻唇声母切重唇声母字20.尖,子廉切精系洪音前今读z、c、s,细音前读j、k、某。
四、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各句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和双宾语句,并指出其结构类别。
1.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
(《雁荡山》)被动句。
“为?所”。
2.贤士大夫者,卿因误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王人墓碑记》)判断句:“?者,?也3.若变起,足下以—军破故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请君侧,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谭嗣同》)判断句:“?,?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动句:以“见”、“于”作标志。
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论语·公治长》)被动句:无标志。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判断句:以“为”为判断词。
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之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后一分句为省主语的判断句,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双宾句:“之为”为动宾语。
9.对曰:“?王遇盗於云中,余受其戈,其所犹在。
”袒而视之背。
(《左传·定公五年》双宾句:“之”为使动宾语。
10.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双宾语句。
五、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词序,并指出其类别。
1.天下议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疑问代词宾语“焉”前置。
2.《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其祁奚之渭矣。
(《左传·襄公二年》)用助词“之”作宾语前置标志。
3.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古代汉语是指以前历代的汉语答:五四以前2、汉语自代就有了比较完整的书面语答:商3、古代书面语包括和两种形式答:文言文、古白话4、文言文是指答: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5、古白话是指以来在北方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跟当时比较接近的一种书面语。
答:六朝、口语6、古白话的代表作品有、、、等。
答:《朱子语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7、世界上最早的语法著作是公元前五世纪的。
答:《解释》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语法著作是《》。
答:《笺书》(《班尼尼语法》)9、古汉语中能够动化的名词包括。
答:事物名词,方位名词以及定名结构10、古汉语中特殊的动宾关系包括、、。
答:使动、意动、为动11、使动用法的本质就是。
答: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致使性12、意动用法的本质就是。
答:表示主语对宾语的认识和估计13、为动用法的本质就是。
答:动词对宾语含有一种服务的性质14、古代汉语的代词可以分为、、、四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
二、简答题古代汉语被动句的“于”字句和“被”字句中,“于”是否等同于“被”?为什么?古代汉语被动句中的“见”字句和“被”字句中,“见”是否等同于“被”?为什么?汉语语法学产生迟缓的主要原因是为什么?词的兼类和词的活用有什么区别?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在整体上和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相比,有什么不同?古代汉语中他称代词的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古代汉语为什么主语省略的现象那么多?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举例说明谦敬副词的特点。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们”和古代汉语的“等”、“辈”、“曹”、“侪”有何区别。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方式。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戚夫人注,上曰:“为我楚舞,事为若楚歌”。
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君实制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之能知人也。
显王数习苏秦,皆少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
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候,非兵不可!齐桓公合诸候而国异姓假令秦皇长世,扶苏世之,易代以后,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矣。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于是废王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夫差智太宰豁而愚子胥,故灭于越。
诸侯用夷礼,用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以为不取也。
今我在也,人皆籍吾弟。
令我百岁后,人皆鱼肉之矣。
见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
弃疾曰:“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令尹子瑕聘于楚,拜夫人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尧舜户说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
选择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其类型有:A、名词用如动词B、形容词用如动词C、动词用如名词D、形容词用如名词E、名词作状语F、动词或动词词组作状语(一)请把下列句中有这些活用现象的地方画上横线,并把其活用类型的序号写在括号里①争割地而赂秦②卒使上官司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③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④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向对,师事之。
⑥卒相与欢,为刎颈交。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⑧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序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FBEAECDDD(二)①许子衣褐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而助之④其后秦稍蚕食诸侯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⑥竭其庐之入⑦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⑧一人飞升,仙及鸡犬⑨匈奴遣兵击之,不胜,益以为神而远之。
答案:题号123456789答案ADFEBCEAB①师还,馆于虞②长驱到齐,晨而求见③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楚国之社稷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⑤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⑥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⑦子路拱而立⑧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 A E D F B C F D①虏使其民②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③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④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⑤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⑥扶大山以超北海⑦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⑧再火,令药熔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E D D C B F B A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并说明词性谨食之,时而献焉人称代词它其若见问,当作依违答之人称代词他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人称代词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指代词其它的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我密勿泄。
代词我子不吾与,吾将杀子,直兵将推之,曲兵将勾之。
代词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代词您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代词自己的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
代词你们的窃闻公之将死,故吊之。
代词你有自门间射阳越,杀之。
无定代词有的人嘉之死日,人有陇上见之。
无定代词有的人夫二子者,或推之,或挽之欲无入,得乎?无定代词有的人均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
无定代词有的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无定代词有的人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无定代词没有什么人臣相人多人,无如季相。
无定代词没有什么人毋敢夜行。
无定代词没有什么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无定代词没有什么东西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否定副词不要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
副词互相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
指代性副词我们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指代性副词我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末?你指代性副词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指代性副词自己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指代性副词我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指代性副词我即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指代性副词我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指代性副词我行道之人,不能解忧愁,何劳相问?指代性副词我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指代性副词我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
指代性副词你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
指代性副词她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指代性副词我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争相弃耶?指代性副词他向吾见若眉睫之间,吾因以得汝矣。
时间副词刚才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
时间副词正值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时间副词将要暂游万里,少别千年。
时间副词一会儿雍齿雅不欲属沛公。
时间副词向来此特匹夫之勇耳。
范围副词只是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范围副词尽管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
范围副词将近几乎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范围副词将近几乎苛政暴吏、甚于虎也。
形容词厉害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程度副词很唯袁盎明绛侯无罪,降侯得释,盎颇有力。
程度副词稍微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
程度副词稍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程度副词更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
情态副词一起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情态副词猛地其后秦稍蚕食魏。
情态副词渐渐杀数人,胡虏益解。
情态副词渐渐晋仍无道而鲜胄。
情态副词屡次寿星仍出,渊耀光明。
情态副词屡屡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语气副词竟然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语气副词不是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语气副词难道此天所置,庸可杀乎?语气副词难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否定副词如果没有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否定副词如果没有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否定副词不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语气副词难道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语气副词难道寡人有子,不知其谁立焉。
时间副词将要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连词如果路漫漫其修远兮。
形容词词尾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代词词尾人人皆以我为好士,然,故士至。
指示代词这样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指示代词这样其游如父子然指示代词那样足下事皆成,有功,然是卜之鬼乎?转折连词不过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承接副词就灵公曰:“善”。
然不伐蒲。
承接副词于是就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连词因此是逆天帝命也。
指示代词这从弟子女十人所。
助词左右上下父去里所,复还。
表概数的助词左右上下子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假设连词如果所不与舅民同心者,有如白水!假设连词如果何其久也?必须以也。
名词原因嗟乎!有以也乎!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名词原因霸王将德是以。
动词用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动词认为于以采之?于诏于沚疑问代词什么地方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介词从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介词按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
介词以……而论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介词因为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
介词在宫之奇以其族行。
介词率领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并列连词和昔日穆公不从百里奚之言,以败其师。
连词以至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而贰于楚也。
连词因为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程度副词太子之报仇,其以甚乎?程度副词太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时间副词已经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
对称代词你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连词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连词如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假合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矣结构助词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语气助词吧标点翻译下文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太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哀公问于有若曰吾闻夔人有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乌绮封人而乞食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而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孙秀降晋晋武帝厚存宠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笃妻尝妒乃骂秀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复入蒯氏大自悔责请救于帝时大赦群臣咸见既出帝独留秀从容谓曰天下旷荡蒯夫人可得从其例不秀免冠而谢遂为夫妇如初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有之今我已亡之也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之人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失时冒聚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也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桓公谓鲍叔曰姑为寡人祝乎鲍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无忘其束缚而从鲁也使宁戚无忘其饭牛于车下也桓公辟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皆无忘夫子之言齐之社稷必不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