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课后题答案

6-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1)生产过程一一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
(2)工艺过程一一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3)工艺规程一一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6-2何谓工序、工步、走刀(1)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3)走刀又叫工作行程,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6-3零件获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1)零件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法、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2)零件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3)零件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找正法、装夹法。
6-4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特点:p222-223表6-4.6-5试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步骤。
(1)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1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2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3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4注意减轻劳动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2)工艺规程的设计内容及步骤:1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确定毛坯。
3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准。
4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
5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工时定额。
10技术经济分析。
11填写工艺文件。
6-6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那些工作拟定工艺路线须完成的工作:1确定加工方法。
2安排加工顺序。
3确定夹紧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教案(第六章(二))

4、拉刀适应性差,一把拉刀只适于加工某一种尺寸和精度等级的一定形状的加工表面,且不能加工阶台孔、盲孔和特大直径的孔。由于拉削力很大,拉削薄壁孔时容易变形,不宜采用拉削。
5、拉刀结构复杂,制造费用高,因此只有在大批量生产中才能显示其经济、高效的特点。
拉削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主要部件:
压力表、液压传动部件、活塞拉杆、随动支架、刀架、床身、拉刀、支撑、工件、随动刀架。
(二)拉刀
组成:拉削用的刀具称为拉刀。由以下几部分:
柄部——拉刀安装于拉床时被刀架夹持的部分。
前导部——用来引导拉刀切削部分进入工作位置(如工件孔内),防止拉刀歪斜。
切削部——由许多刀齿组成,包括粗切齿和精切齿,后排刀齿比前排刀齿分别高出一个齿升量(一般为0.02~0.1mm)。加工中各排刀齿依次切除一层金属,并在一次行程中切除全部加工余量。校准部——起校正和修光作用,以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2、插键槽
装夹工件并按划线校正工件位置,然后根据工件孔的长度(键槽长度)和孔口位置,手动调整滑枕和插刀的行程长度和起点及终点位置,防止插刀在工作中冲撞工作台而造成事故。键槽插削一般应分粗插及精插,以保证键槽的尺寸精度和键槽对工件轴线的对称度要求。
3、插方孔
(1)插小方孔时,可采用整体方头插刀插削;
(2)插较大的方孔时,采用单边插削的方法。
插削的主要内容:
插键槽
插方孔
插多边形孔
插花键孔
1、插刀
插刀也属单刃刀具,插刀与刨刀相比,插刀的前面与后面位置对调,为了避免刀杆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碰撞,其主切削刃偏离刀杆正面。插刀的几何角度一般是:前角γ0= 0º~12º,后角α。=4º—8º。常用的尖刃插刀主要用于粗插或插多边形孔,平刃插刀主要用于精插或插直角沟槽。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5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5第⼀章诸论(习题略)第⼆章机械制造技术装备2-1 车削直径80mm,长200mm棒料外圆,若选⽤=4mm,f=0.5mm,n=240 r/min,试问切削速度υ,切削机动时间,⾦属切除率为多少?2-2 已知⼀外圆车⼑切削部分的主要⼏何⾓度为:=、、、、。
试⽤主剖⾯参考系绘出该车⼑的⼏何⾓度。
2-3车削外圆36mm,中径33mm,内径29mm,螺距6mm梯形螺纹时,若使⽤⼑具前⾓为,左刃后⾓,右刃后⾓。
试计算左、右刃⼯作前、后⾓是多少?2-4 ⽤切断⼑切断外径为D=30mm的轴类零件,已知切断⼑的⼏何参数:当切断⼑⼑尖安装低于⼯件中⼼等⾼⾯h=2mm,=,,时的⼯作前⾓、⼯作后⾓;并将切断⼑的有关⼏何⾓度标注在计算简图上。
2-5 什么是硬质合⾦?常⽤的牌号有⼏⼤类?各类硬质合⾦的常⽤牌号有哪些?如何选⽤?2-6什么是逆铣?什么是顺铣?各有何切削加⼯特点?2-7试分析题图2-1所⽰的三种车螺纹时的传动原理图各有何特点?2-8在Y3150E型滚齿机上加⼯斜齿轮,已知⼯件m=4mm、Z=56、β=、右旋;滚⼑K=1,λ=,左旋。
试进⾏展成运动链、差动传动链的调整计算。
2-9 题图2-2所⽰零件的A、B、C⾯的φ10H7孔及φ30H7孔均已加⼯,试分析加⼯φ12H7孔时选⽤哪些表⾯定位最为合理?为什么?2-10分析题图2-3所列定位⽅案:⑴指出各定位元件所限制的⾃由度;⑵判断有⽆⽋定位或过定位;⑶对不合理的定位⽅案提出改进意见。
图中:(a)图过三通管中⼼打⼀孔,使孔轴线与管轴线OX、OZ垂直相交;(b)车阶梯轴外圆;(d)在圆盘零件上钻孔,保证孔与外圆同轴;(e)钻绞连杆零件⼩头孔,保证⼩头孔与⼤头孔之间的距离及两孔平⾏度。
2-11分析题图2-4所列加⼯零件中必须限制的⾃由度,选择定位基准和定位元件,并在图中⽰意画出;确定夹紧⼒作⽤点的位置和作业⽅向,并⽤规定的符号在图中标出。
图(a)过球⼼打⼀孔;图(c)在⼩轴上铣槽,保证尺⼨H和L;图(d)过轴⼼打通孔,保证尺⼨L;图(e)⽀座零件上加⼯两通孔,保证尺⼨A和 H 。
工艺规程的制定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主要有:
(1)产品整套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 (2)产品年产量; (3)本厂生产条件:设备、工装、工人技术水平 等情况; (4)毛坯生产和供应条件; (5)产品的验收质量标准。
上一页 下一页
整体结构
例如:双联斜齿轮的加工
∵齿轮间的轴向距离很小∴小齿圈 不能用滚齿加工、只能用插齿加工; 又∵插斜齿需专用螺旋导轨。
∴它的结构工艺性不好。
焊接处
——若能采用电子束焊,先分别滚切 两个齿轮,再将它们焊成一体,这样 的制造工艺就较好,且能缩短齿轮间 的轴向尺寸。
——由此可见,结构对工艺有着重要的
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2、结构工艺性衡量的主要依据 ——产品的加工量、生产成本及材料消耗。
具体分析比较下述各项特征(6个): a.机器或零件结构的通用化、标准化程度 b.老产品零部件的重复利用程度 c.平均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系数 d.关键零件工艺的复杂程度 e.材料利用率 f.采用自动化加工方法的可能性
措施:减小铸件壁厚。壁厚减小一倍,重量减 小2/3倍。采用焊接件,重量下降20~30%、加 工量减小30~50%。
——大批量生产采用冲压件焊接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减轻零件重量
1和2采 用冲压 件代替 铸件, 可节省 材料和 工时。
采用轧制型材,减少直径,节省材料
上一页 下一页
(2)保证加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要素:必须考虑加工时的安装、对刀、测量和提高切削效率。
上一页 下一页
⑤选择和确定机床设备、刀具、工时定额; ——对于专用工艺设备,应提出设计任务书。 ⑥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⑦确定切削用量; ⑧确定时间定额; ⑨填写工艺文件。
6试题库之第六章 工艺规程设计.

第六章工艺规程设计一、单项选择1.选择精基准时,有时可设法在零件上专门加工一组供工艺定位用的辅助基准是:()CA.符合基准重合加工;B.便于互为基准加工;C.便于统一基准加工;D.使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工件安装方便。
2.一个部件可以有()基准零件。
AA.一个;B.两个;C.三个;D.多个。
3.()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又是生产计划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
AA.工序;B.工位;C.走刀;D.工步4.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AA.精基准;B.粗基准;C.辅助基准;D.自为基准。
5.不能提高零件被加工表面的定位基准的位置精度的定位方法是()。
c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C.自为基准加工;D.基准不变。
6.经济加工精度是在()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DA .最不利;B.最佳状态; C .最小成本;D.正常加工。
7.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B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工艺规程8.直线尺寸链采用极值算法时,其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
CA.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B.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C.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D.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9.装配系统图表示了()。
①①装配过程②装配系统组成③装配系统布局④机器装配结构10.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原则又称()原则。
③①尺寸链封闭②大数互换③一件一环④平均尺寸最小工序余量公差等于( )。
①①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②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③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④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11.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
AA.同一台机床;B.同一套夹具;C.同一把刀具;D.同一个加工表面12.工时定额由下列几种时间组成的,其中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所花的时间属于( A )A.基本时间B.辅助时间C.生理与休息时间D.布置工作地13.确定最小加工余量依据之一是(C )A.上工序的工序尺寸B.本工序的工序尺寸C.上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D.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14.生产产品的品种多而很少重复,同一零件的生产量很少的生产,称(A )A.单件生产B.小批生产C.中批生产D.大量生产15.下列因素中不影响最小工序余量的是D 。
盘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盘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班级机自0808学生姓名易宗洋指导教师陈帆2010年10月14日摘要: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设计说明书针对盘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进行说明。
主要内容包括从机床、刀具、毛坯的选择等等来确定加工的工艺方案的制定。
本文主要由一张二维零件图和一张三维实体图来描绘盘类零件的样子,从对零件组成、零件的加工顺序和加工方案拟定来分析,制定机械加工工艺卡、机械加工刀具卡与走刀路线图,最终完成机械加工所要的程序进行加工,使之符合要求。
关键词:盘类零件工艺方案的制定目录摘要………………………………………………………………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2.1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2.2 毛坯的确定…………………………………………………………2.3基准的选择……………………………………………………第三章工艺路线的拟定………………………………………3.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3.2工艺路线的拟定……………………………………………第四章设计工序内容………………………………………4.1机床、夹具和刀具的选择…………………………………………4.2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4.3切削用量的确定…………………………………………………第五章填写工艺文件…………………………………………第六章总结…………………………………………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在加工盘类零件时,为了克服盘类零件的轮廓形状复杂、难于控制尺寸,以至得不到理想的表面粗糙度和形状精度要求等特点。
因此,对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基准的选择、刀具的选择、工艺路线的确定、程序的编制等均有较高的要求。
在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所要零件的结构特点、精度、等技术要求,选用合理的加工工艺。
机械制造基础第六章 第一、二、三节

粗拉 IT9~10 Ra 1.25~5
饺 IT6~9 Ra 0.32~10
精镗 IT7~9 Ra 0.63~5
粗磨 IT9~11 Ra1.25~10
精拉 IT7~9 Ra0.16~0.63
推 IT6~8 Ra0.08~1.25
手饺 IT5
Ra0.08~1.25
精磨 IT7~8 Ra0.08~0.63
3.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性能(包括 物理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等)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 过程,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 过程。本课程只研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 4.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指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 程的总和。
(6)选择不同的生产模式和制造技术的准则是什么?过去是——质量、生 产率、成本也称为切削加工的技术指标;现在是——T(交货时间)、Q (质量)、C(成本)、S(服务)
2.生产组织方式(三种)
(1)生产全部零件,并组装整机 特点:1)必须拥有加工所有零件及部装、总装的设备,形成大而全,小 而全的企业。 2)市场一旦有变化适应性差 3)设备负载不平衡,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4)定岗人员忙闲不均,不便管理,难以调动全员积极性。
半精铣 IT8~11 Ra 2.5¬10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减速器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工艺装备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减速器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工艺装备指导老师: 张月玲学生:陈颂祥学校: 上海理工大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日期:2015.5.20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减速器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工艺装备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减速器传动轴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工艺装备。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达到的目的是:(1)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使之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2)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点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掌握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内容、步骤和方法,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知识。
(3)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查阅和运用有关标准手册,参考书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2.课程设计要求(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了解课程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及其它有关规定。
(2)按指导书规定的设计内容,独立按时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
指导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规定设计任务,审查方案,检查设计进度以及介绍参考资料。
(3)在设计工作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设计在技术上比较先进又切实可行,既能保证产品质量三、设计的内容和要求:1.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1)减速器传动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2)传动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定工序的工序卡3.绘制减速器传动轴毛坯图和零件工作图4.参考进度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目录第一章概述 (4)1.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2.课程设计的内容3.设计步骤和方法第二章零件分析 (5)1.传动轴的作用2.传动轴的工艺分析3.生产纲领的计算与生产类型的确定第三章确定毛坯、绘制毛坯图 (8)第四章拟定传动轴的工艺路线 (9)第五章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13)第六章加工工序设计 (15)第七章设计小结 (21)第八章参考资料 (22)第一章概述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以切削理论为基础、制造工艺为主线、兼顾工艺装备知识的机械制造技术基本能力的培养;是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及相关知识的一次全面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概述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连接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桥梁, 是企业组织生产活动和进行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6.1 概述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步骤
第六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Process Planning For Mechanical Machining
机械电子学院 主讲:尹明富
本章提要
概述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序设计 机械产品设计的机械加工助工艺规程设计
6.1 概述
工序又是由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组成的。 工序 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 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序内容可繁、可简,需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批量及生产条件 而定
6.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工序
6.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安装
安装是指在一道工序中,工件在一次定位夹紧下所完成 的加工。一道工序中工件的安装可能是一次,也可能要装 夹数次
Introduction to Process Planning
6.1 概述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 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技术文件。
生产规模的大小、工艺水平的高低以及解决各 种工艺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都要通过零件的工艺规 程来体现。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文件,也是组织和 管理生产的基本依据。
通用机床、数控机床或加工中 心。按机床类别采用机群式布 置
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 制造单元;也可采用通用机 床和专用机床。按零件类别, 部分布置成流水线,部分采 用机群式布置
广泛采用高效专用生产线、自 动生产线、柔性制造生产线。 按工艺过程布置成流水线或自 动线
工艺装备
多数情况采用通用夹具或组合 广泛采用专用夹具、可调夹
一个良好的工艺规程可以促使产品达到优质、 高效、低成本的目的。
它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和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理论知识。
6.1 概述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产品制造时,由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 到转变为成品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
生产过程中,按一定顺序逐渐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 (铸造、锻造等)、尺寸(机械加工)、位置(装配) 和性质(热处理),使其成为预期产品的这部分主要 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 工艺过程
6.1 概述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生产纲领决定生产类型,生产类型决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 进度计划。
计划期为一年的生产纲领称为年生产纲领。零件的年 生产纲领计算公式为:
N=Q*n(1+a%)(1+b%) (件/年)
式中, Q——产品的年产量(台/年);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a%——备品的百分率; b%——废品的百分率。
6.1 概述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是对企业生产规模的分类。根据零件的结构 尺寸、特征、生产纲领和批量,生产类型可分为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
生产类型
单件生产 小批生产 中批生产 大批生产 大量生产
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件/年)
重型零件 ≤5
5~100 100~300 300~1000
确定零件的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分析研究产品的装 配图和零件图,进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确定毛坯,包括选择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确定毛 坯尺寸。 拟定工艺过程,包括划分工艺过程的组成、选择定位 基准、选择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加工顺序和组合工 序等。 工序设计,包括选择机床和工艺装备、确定加工余量、 计算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切削用量及计算工时定额等。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填写工艺文件。
6.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工步
在一个安装或工位中,在被加工的表面、切削用量、 切削刀具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 序,称工步。
6.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走刀
有些工步由于余量太大, 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同一刀 具在相同转速和进给量下(背 吃刀量可能略有不同)对同一 表面进行多次切削。这时,刀 具对工件的每一次切削称为一 次走刀。
6.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工位
为了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常采用各种回转工作台、回转 夹具或移动夹具,使工件在一次装夹中,可先后位于几个不同 的位置进行加工。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在相对机床所占 据一固定位置中完成的那部分工作称为一个工位
工位Ⅰ—装卸工件; 工位Ⅱ—钻孔; 工位Ⅲ—扩孔; 工位Ⅳ—铰孔
夹具。采用通用刀具和万能量 具和组合夹具。较多采用专
具
用刀具与量具
工人技术水平的要 求
技术水平要高
技术水平中等
工艺规程的要求 生产率 生产成本
有简单的工艺过程卡 低 高
编制工艺规程,关键工序有 较详细的工序卡
中
中
广泛采用高效专用夹具、复合 刀具、专用刀具和自动检验装 置
技术水平一般
编制详细的工艺规程、工序卡 和各种工艺文件 高 低
部分铸件采用金属模铸造, 部分锻件采用模锻。毛坯精 度和加工余量中等
铸件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锻 件采用模锻或其他高效方法。 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
零件的互换性
配对制造,没有互换性,广泛 大部分有互换性,少部分钳
采用钳工修配
工修配
全部互换,某些高精度配合件 可采用分组装配法和调整装配 法
机床设备与布局
≥1000
中型零件 ≤10
10~200 200~500 500~5000
≥5000
轻型零件 ≤100
100~500 500~5000 5000~50000
≥50000
项目
单件小批生产
产品数量与加工对 象
少、经常变换
中批生产 中等、周期性变换
大批大量生产 大量、固定不变
毛坯制造方法与加 工余量
铸件用木模手工造型,锻件用 自由锻。毛坯精度低,加工余 量大
6.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Process Planning For Mechanical Machining
6.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组成
组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是工序。工序是工时定额、 配备工人及机床设备、安排作业计划和进行质量检验的基本单 元。毛坯顺次通过这些工序就变成了成品或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