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显微镜油镜的...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
2.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3.利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10×)高倍物镜(4mm,40-45×)和油镜(1.8mm,95-100×)三种。
油镜常标有黑圈或红圈(或白圈),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使用油镜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
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与玻璃基本相同。
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视野的照明度就减低了(图Ⅰ-1)。
图Ⅰ-1油镜的原理图Ⅰ-2 镜口角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口径。
因为显微镜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
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NA=nsinθ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力强弱的依据;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可分辨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λ/2NA=λ/2nsinθ式中λ:所用光源波长;θ:为物镜镜口角的半数,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工作距离。
n: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n=1.0)、水(n=1.33)、香柏油(n=1.52)、玻璃(n=1.52)等。
nSinθ:数值孔径(NA),是决定物镜性能的最重要指标。
由上述可知若n值和α角越大则NA越大或光波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辨力越大(图Ⅰ-2)。
三、实验器材1.仪器:显微镜。
2.材料:标本片(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八叠球菌、炭菌杆菌的芽孢和荚膜、细菌三形涂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等。
实验一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涂片制作及染色法.pdf

实验一 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涂片制作及染色法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 实验学时: 2学时一、目的要求1.了解、熟悉油镜的使用和使用原理。
2.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及美蓝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3.能够识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染色特征。
4.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学特征和特殊构造。
二、知识背景细菌个体微小,无色透明,在一般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用适当的染料使其着色后,才能看到其形态、排列和结构。
某些细菌因有特殊的染色性,更可借特殊的染色方法加以鉴别。
因此染色技术是细菌鉴定中的基本技术之一。
检查微生物标本,需要使用显微镜。
比较多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
根据不同要求,可使用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前几种显微镜用可见光线或紫外光线作照明光源,它们都属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则是用电子流代替照明光源,与光学显微镜不同。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称生物显微镜)的构造,使用与保护方法,已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中讲过,这里概述油镜的原理和使用要点:检查细菌标本,多用油镜进行,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95-100倍)的物镜,一般都标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和特别标记,以便识别。
国产镜多用“油”字表示,国外产品则常用“Oil 或“HI”作记号。
油镜上还常漆有黑环或红环,而且油镜镜身比高倍镜和低倍镜长,镜片最小,这也是识别的另一个标志。
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量也较少,其视野比用高倍镜时为暗。
当油镜头和载玻片之间为空气层所隔时,因为空气的折光指数与玻璃的不同,故有一部分光线被折射而不能进入镜头之内,使视野更暗;若在镜头与载玻片之间放上与玻璃的折光指数相似的油类,如香柏油等,使光线不致于因折射而大为损失,则可使视野充分照明,并能使操作者清楚地进行观察和检查(图l )。
实验室中几种常用物质的折光指数 品名 玻璃 檀香油香柏油 加拿大树胶二甲苯 液体石蜡松节油甘油 水 折光指数 1.52-1.59 1.52 1.51 1.52 1.49 1.48 1.47 1.47 1.33进行油镜检查时,应先对好光线,但不可直对阳光,采取最强亮度(升高集光器,开大光圈,调好反光镜等)。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
3. 熟悉细菌的分类方法,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等特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以及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操作台、无菌试管、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染色液(结晶紫、碘液、番红)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涂片制作(1)取无菌试管,加入适量的细菌培养液。
(2)用无菌镊子取少量细菌培养液,滴于载玻片上。
(3)用无菌盖玻片轻轻压在细菌培养液上,使细菌均匀分布。
(4)用酒精灯对载玻片进行轻微加热,使细菌固定。
2. 细菌染色(1)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结晶紫染液于载玻片上的细菌涂片上。
(2)染色约1分钟,然后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碘液。
(3)染色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4)用番红染液复染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3. 细菌观察(1)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光圈和焦距,使视野清晰。
(2)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形态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染色特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2. 革兰氏阴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红色。
3. 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4. 革兰氏阴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实验01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可编辑)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
以往最简单的显微镜仅由几块透镜组成,而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
一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显微镜的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部件1镜座 ?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
在它上面连接有载物台和镜筒,它是用来安装光学放大系统部件的基础。
2镜筒 ?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
从物镜的后缘到镜筒尾端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
因为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
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仅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
因此,使用显微镜时,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
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3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一般是三个接物镜低倍、高倍、油镜。
Nikon显微镜装有四个物镜。
转动转换器,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4载物台? 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
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 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的,好的显微镜在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标系。
如果我们须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部分,在第一次检查时,可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以后按数值移动推动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6粗动螺旋 ?粗动螺旋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老式显微镜粗螺旋向前扭,镜头下降接近标本。
新近出产的显微镜如Nikon显微镜镜检时,右手向前扭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脱离物镜。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护的基本知识
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几种基本形态 用悬滴法在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细菌的
运动
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 欧林巴斯(OLYMPUS)生物显微镜
欧林巴斯(OLYMPUS)相差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Ⅰ
显微镜的构造 1.光学部分:接目镜 、
接物镜 、 照明装置(聚光镜、 虹彩光圈、 反光镜等). 它 使检视物放大,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镜座、镜 臂、镜筒、物镜转换器、 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 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 件.它起着支持 调节 固定 等作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Ⅱ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 接目镜放大倍数 2. 显微镜的分辨率 是表示显微 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 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 的最短距离。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 射率。 :镜口角(即入射角)。
2. 打开主开关。 3. 移动电压调整旋,使亮度 适中。 4. 把标本固定在再物台上。 5. 放松粗调锁挡。 6. 用低倍物镜,旋转粗调和 微控制钮来进行对焦。 7. 调节双目镜筒间距和视度 差。 8. 再适当调节照明度。 9. 使焦点正确地对准标本。
11. 调节孔径光栏。 12. 依次用低、中、高倍镜 观察。 13. 油镜观察:与普通光学 显微镜方法一致。 14. 观察完毕,复原:先将 电压调节旋钮复原,关闭主 开关,切断电源,放开粗调 锁挡。油镜的处理与普通光 学显微镜方法一致。 15. 放入保存箱中。
实验程序III
细菌三种基本形态的观察:
菌落形态观察和个体形态观察,这里主要指 个体形态的观察。 1. 结合油镜的使用,观察三张细菌染色片(球 状菌、杆状菌、和螺旋状菌),边观察边绘图。 2. 看示范镜:观察双球菌、四联球菌察(示范): 一般采用水浸片法、悬滴法、 半固体培养法,常用水浸法 和悬滴法来观察细菌的运动 性。 1. 水浸片法 2. 悬滴法
细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
3. 了解细菌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芽孢等。
4. 培养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识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为细菌的分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样本、革兰氏染色液、芽孢染色液、水浸片、盖玻片、载玻片等。
2. 仪器:光学显微镜、酒精灯、载物台、切片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细菌样本(1)将细菌样本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封口。
(2)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
2. 革兰氏染色(1)将革兰氏染色液滴在细菌样本上,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判断其革兰氏分类。
3. 芽孢染色(1)将芽孢染色液滴在细菌样本上,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判断其芽孢存在与否。
4. 观察细菌特殊结构(1)观察细菌是否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2)通过水浸片观察细菌的运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样本的基本形态结构(1)观察到的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
(2)部分细菌具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2. 革兰氏染色结果(1)部分细菌呈现革兰氏阳性,细胞壁较厚,不易着色。
(2)部分细菌呈现革兰氏阴性,细胞壁较薄,易着色。
3. 芽孢染色结果(1)部分细菌存在芽孢,呈圆形或椭圆形。
(2)部分细菌无芽孢。
4. 细菌特殊结构观察结果(1)部分细菌具有鞭毛,呈螺旋状。
(2)部分细菌具有荚膜,呈透明状。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了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特殊结构,了解了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3. 培养了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识别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注意事项1. 使用显微镜时,注意调节光圈和焦距,确保观察清晰。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和构造的观察

数目,不规则地堆在一起的形态
2024/4/16
2024/4/16
• ②杆菌: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 • 短杆菌:又称球杆菌,如大肠杆菌
• 链杆菌:注意其成链状排列,链的长短 ,菌体的外形、大小,菌端的形态,如 乳酸链杆菌、炭疽杆菌
2024/4/16
• 2、油镜的认识、使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 油镜的认识 • 油镜的使用原理 • 晶片细小,进入的光线有限 • 光线因折射而损失 • 加入折射率相等的油,避免折射, 减少光线损失,使视野明亮
2024/4/16
• 油镜的使用方法 • 低倍镜对光:包括 升高聚光镜,开大光
圈,调好反光镜 • 将标本片置载物台上,在标本片上滴加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 态和构造的观察
• 一、目的要求
• 1.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一些构造 • 2.通过细菌标本片观察,进一步熟悉光学
显微镜的使用,特别是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原理、使用方法及保护。
2024/4/16
二、内容
•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 1、显微镜的构造
2024/4/16
一滴香柏油 • 转换油镜头,使其侵入油滴中 • 转动粗螺旋至看到物象 • 转动细螺旋至物象清晰
2024/4/16
• 油镜的保护 • 油镜使用过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
苯溶解并擦拭去油渍,然后再用干净 的擦镜纸拭净镜头。
2024/4/16
(二)细菌的形态
• ①球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 • 链球菌:注意其链状排列,链的长短,
光镜下大肠杆菌
光镜下链杆菌
spor
芽胞
es
2024/4/16
枯草芽胞杆菌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人眼的分辨能力在0.2 mm左右,因此光学显微 镜的最大有效放大倍数(使用油镜)是1,000×到 1,500×。
奥林巴聚光器)升至最高 ②光圈打至最大 2.在高倍镜或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
域,然后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 3.在待观察的样品区域滴加香柏油,从侧面 注视,用粗调节器使油镜浸在镜油中并几 乎与标本相接。
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操作方法
香柏油
乙醚乙醇 混合液
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操作方法
4.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节,在目镜下找到最合 适的观察点进行观察。 5.油镜使用后:上升镜筒,取下标本片。本 组同学都观察完毕后,用吸水纸将标本片 上的香柏油擦拭干净。
显微镜油镜观察操作方法
6.油镜观察完毕后要“三擦”: 首先用擦镜纸擦掉油镜头上的香柏油; 用擦镜纸蘸取少许乙醇乙醚混合液拭去油镜头 上的油渍; 再用擦镜纸拭净镜头上的乙醇乙醚混合液; 7.最后在载玻片上先滴上醇醚混合液,再用吸水 纸将香柏油、醇醚混合液擦拭干净。
画图注意事项
1.以圆圈表示视野; 2.注意菌体大小比例合适; 3.标出菌体颜色,显示典型排列方式; 4.特殊结构标出菌体和特殊结构所在位置。
大肠杆菌 (革兰氏阴性菌)
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 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 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 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 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 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 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油镜使用的原理
香柏油与玻璃的折射率相近。很多原 来由于在透镜及载片表面的反射和折射而 损失的光线可以进入物镜,使照明亮度提 高,改善观察效果。
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目的和要求】
1.熟悉微生物实验室规则并xx。
2.掌握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方法。
3.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了解荧光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试剂与器材】
1.示教片:各种球菌、杆菌、弧菌、荚膜、鞭毛、芽胞的示教片。
2.器材及其他: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香柏油、脱油剂等。
【实验内容】
一、细菌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的观察
1.细菌的基本形态(各种球菌、杆菌、弧菌等)
观察要点:注意细菌的染色性、相对大小、形状及排列方式。
2.特殊结构的观察(荚膜、芽胞、鞭毛)
观察要点:注意这些特殊结构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菌体中的位置,均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二、光学xx油镜的使用
1.光学xx的构造
光学显微镜是观察细菌形态最常用的一种仪器,其构造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镜头转换器、调焦装置等;光学部分包括:接物镜、接目镜、反光镜、聚光器、光圈等(见图1-1)。
图1-1光学xx的构造
显微镜的接物镜有低倍镜、高倍镜、油镜三种,放大倍数依次增高,其识别
方法为:
(1)低倍镜:镜头标志为10×或,镜头最短,其上常刻有黄色环圈。
(2)高倍镜:镜头标志为40×或,镜头较长,其上常刻有蓝色环圈。
(3)油镜:镜头标志为100×或,镜头最长,其上常刻有白色环圈,或“oil”字样。
2.油镜的使用原理
图1-2xx油镜的使用原理
油镜的放大倍数高而透镜很小,自标本片透过的光线,因玻片和空气的折光率不同(玻璃n=1.52,空气n=1.0),部分光线经载玻片进入空气后发生折射,不能进入接物镜,致使射入光线较少,物象不清晰。
在油镜和载玻片之间滴加和玻璃折光率相近的香柏油(n=1.515),则使进入油镜的光线增多,视野光亮度增强,物象清晰(见图1-2)。
3.使用方法
(1)采光:使用显微镜时必须端坐,将显微镜放在胸前适当位置。
将低倍镜转到中央并对准下面的聚光器,打开光圈,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集中于聚光器(以灯光为光源时,使用凹面反光镜,以自然光为光源时用平面反光镜)。
根据所观察的标本,通过升降聚光器和缩放光圈以获得最佳光度。
当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时,应适当缩小光圈,下降聚光器;当用油镜观察时,光线宜强,应把光圈完全打开,并将聚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
(2)低倍镜调焦:将欲观察的标本置载物台上,用弹簧夹和推进器固定,将待检部位移至视野正中央,上升载物台至不能升高为止。
用左眼观察接目镜,缓慢调节粗调节器,使载物台下降,待看到模糊的图像时,再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看到清晰的图像为止。
(3)油镜的使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并调至清晰之后,转开物镜头,在玻片的标本上滴加1滴香柏油,将油镜头转换至中央,缓慢调节粗调节器,使镜头浸
入油中,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停止转动(从侧面观察),边观察接目镜边轻轻转动粗调节器(此时只能上升镜头,不能下降,防止压坏玻片及损坏物镜),待看到模糊物象时改调细调节器,直至找到清晰物象。
镜检时应将标本按一定方向呈“弓”形移动,直至整个标本观察完毕,以防漏检。
观察时应将两只眼睛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用于绘图或记录。
标本观察完毕后,先将物镜头移开,再转动粗调节器使载物台下降,取下载玻片,立即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香柏油擦净。
4.注意事项
(1)显微镜是精密光学仪器,在搬放时应右手紧握镜臂,左手稳托镜座,平端在胸前,轻拿轻放。
(2)显微镜放到实验台上时,先放镜座的一端,再将镜座全部放稳,切不可使镜座全面同时与台面接触,这样震动过大,透镜和微调节器的装置易损坏。
(3)避免强酸、强碱、氯仿、乙醚、酒精等化学药品与显微镜接触,避免日光直射,显微镜须经常保持清洁,勿使油污和灰尘附着。
(4)接目镜和接物镜不要随便卸下,必须抽取接目镜时,须将镜筒上口用布遮盖,避免灰尘落入镜筒内。
更换接物镜时,卸下后应倒置在清洁的台面上,并随即装入木箱的置放接物镜的管内。
(5)细调节器是显微镜最精细而脆弱的部分,不要向一个方向连续转动数周,应轻微地来回旋转。
(6)镜头必须保持清洁,油镜使用完后应立即用擦镜纸拭去香柏油。
若油镜镜头上的油迹未擦干净,应先将1:1醇醚混合液或二甲苯滴在擦镜纸上擦拭镜头,再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残留的醇醚混合液或二甲苯擦净。
(7)显微镜擦净后,取下标本片,下降聚光器,再将物镜转成“品”字形,送至显微镜室放入镜箱内。
三、暗视野xx(了解)
1.构造与原理:在显微镜上安装一个特制的聚光器一暗视野聚光器。
此聚光器中央为一黑板所遮,光线不能直接通向镜筒,使视野背景黑暗。
这样,从聚光器周边斜射到载玻片上细菌等微粒上的光线,就因散射作用而发出亮光,反射到镜简内。
故在强光照射下,可在黑色的背景中看到发亮的菌体。
正如我们在暗室内,能看到从隙缝漏入的阳光内,有无数颗尘埃微粒跳跃飞舞一样。
2.使用方法:
(1)将显微镜聚光器御下,装上暗视野聚光器,置暗室,使用人工光源。
(2)先用低倍物镜观察,调节光环置中央后,在暗视野聚光器表面滴上香柏油(或水),再将标本夹在移动尺上。
(3)调节暗视野聚光器,使之油滴(或水滴)与镜台上的载玻片底面接触,(4)其余操作同光学显微镜。
四、荧光xx(了解)
1.构造:
(1)荧光显微镜光源:能发射丰富的紫外线光和紫兰光,常用150~200瓦高压汞灯。
(2)滤光片:
1)激发滤光片装于光源与聚光器之问,可选择性使紫外光及紫兰光通过,激发荧光素发出荧光;
2)吸收滤光片装于物镜与目镜之间,可吸收紫外光及紫兰光,仅让荧光通过,以便观察标本和保护眼睛。
2.荧光xx的使用方法:
(1)将荧光显微镜置暗室,开启光源,待光源稳定并达到一定亮度(约
5~10min)后,对准光轴。
(2)装好配对的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后再作观察。
操作同光学显微镜。
3.注意事项
(1)荧光显微镜如用高压汞灯作光源,使用时一经开启不宜中断,断电后需待汞灯冷却后(约15min)方能再启用。
(2)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间不宜太长.因标本在高压汞灯下照射超过3min,即有荧光减弱现象。
【结果记录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