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流体力学(水力学)实验报告

5、成果分析及小结
6、对本实验有什么建议或改进意见: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年月 日
1、实验目的
六、管道局部阻力实验报告
2、计算公式
4、实验数据及计算 (仪器编号:
)实验日期:
1) 有关常数:
大管直径 D= 小管直径 d=
cm;大管断面面积 A1= cm;小管断面面积 A2=
cm2; cm2;
2) 量测记录表格(注意指导和记录所示仪器与实际仪器的编号不同)
4、 用方格厘米纸或双对数纸绘制 lg h f ~ lg v 曲线,并计算层流及紊流时的
斜率 m 值。
5、成果分析研究及小结
6、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上,用你所学的其他知识谈谈你对仪器设备的改进建 议。
1、实验目的:
五、管道沿程阻力实验报告
2、计算公式:
3、实验数据及计算值:
1) 有关常数: ①管道直径 d=
cm; cm。
量水 量水 体积 时间
V
T
(cm3) s
10 3) 计算表格 ①文德里管
项目 公 测
式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压管高差 Δh=▽2-▽1
cm
实测流量
Q实
=
V T
cm3/s
理论流量 流量系数
K Q理 = K ∆h cm3/s
µ = Q实 Q理
5、绘制文德里管(Δh)与实测流量 Q实 的关系曲线(用方格纸,比例自选)
6、成果分析及小结
报告完成日期:
八、演示类实验 对演示类实验,要求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写出你通过该实验演示 后的收获和体会。请在实验报告后附加纸张。 流线演示实验 相对平衡演示实验 粘性演示实验 水击演示实验 虹吸演示实验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水力学实验报告引言:水力学是研究水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海洋工程等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水力学实验。
实验一:流量测量流量是水力学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准确测量流量对于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本实验使用流量计和流速计两种方法进行流量测量,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实验二:水头测量水头是指水的能量高度,也是水力学中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使用水银压力计和水头计两种方法进行水头测量,探讨了两种方法的原理和误差来源。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水头测量的准确性与仪器精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三:水流速度分布水流速度分布是指水流在截面上的速度分布情况,对于水流的稳定性和流态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本实验使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了水流在不同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水流速度分布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水流速度分布与流量、管道形状和摩擦阻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四:水流压力分布水流压力分布是指水流在管道中的压力分布情况,对于水力输送和水力机械的设计和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使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了水流在不同截面上的压力分布,并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水流压力分布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水流压力分布与流速、管道形状和摩擦阻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五:水力波浪水力波浪是指水面上的波浪运动,是水力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实验通过模拟水面上的波浪运动,测量了波浪的高度、周期和传播速度,并分析了波浪的形成和传播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波浪的形成与风力、水深和水面粗糙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流量测量、水头测量、水流速度分布、水流压力分布和水力波浪等实验内容,使我们对水力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水力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为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水力学试验报告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4.4.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文丘里流量计的原理及用途。
(2)学会测定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测量管道流量的技能; (3)、通过实验与量纲分析,了解应用量纲分析与实验结合研究水力学问题的途径,进而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水力特性。
4.4.2、实验原理我们已知道,如果任一断面的流速v ,乘以面积A ,即可求得流量Q '。
如图4.4所示:文丘里管前1-1断面及喉管处2-2断面,该两处截面面积分别为A1、A2,只要测得该两处流速分别为v 1、v 2,便可测得流量Q '。
图4.4为此,可根据能量方程式和连续性方程式对该两断面立方程求解。
取管轴线为基准,不计阻力作用时得下式:gv p g v p 2020222211++=++γγ (4.7) 2211v A v A Q == 即 44222211d v d v ππ= (4.8)由式(4.7)、(4.8)可解得1/)]()[(24212111-⎪⎪⎭⎫⎝⎛+-+=d d p Z p Z g v γγ (4.9)因此:11 22d1文丘里管前1-1断面喉管处2-2断面d2)()(1)(24])()[(214221142121221142121γγπγγπp Z p Z h d d g d K hK p Z p Z g d d d Q +-+=∆-=∆=+-+-⎪⎪⎭⎫ ⎝⎛=' (4.10)式中:h ∆——两断面测压管水头差。
K ——文丘里流量计常数,对给定管径是常数。
由于阻力的存在,实际通过的流量Q 恒小于Q '。
为此:引入一无量纲系数Q Q '=μ(μ称为流量系数) ,对计算所得的流量值进行修正,即h K Q Q ∆='=μμ (4.11) 通过实验测得流量Q 及测压管水头差h ∆,便可以测得此时文丘里管的流量系数μ:h k Q ∆=μ (4.12)4.4.3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如图4.5所示。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序言水力学是一门研究液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学科。
水力学实验是水利工程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主要是笔者在进行水力学实验并出具实验报告的实践过程,与读者分享一下实验过程的心路历程。
实验介绍此次实验是“小型水力模型试验台”的试验。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进水系统、调节系统、出水系统和测量系统。
整个实验过程需要作出流量测试、阻力特性测试和水力特性测试。
流量测试在进行流量测试之前,首先要开启离心泵。
如此才能将实验用的水泵到台面上。
如果水量不足,则需要向离心泵中注入水。
待水力模型试验台接通电源过后,调整水流流量、流速和水压。
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耐心调节,保证测试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阻力特性测试阻力特性测试是需要用到静水压力计的。
在测试中,静水压力计一定要正确地安装在不同位置,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开始的时候需要观察静水位的实际高度和基准面的高度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需要调整。
测试时需要设置不同的流量,通过观察静水位的高度变化,即可得出对应的阻力特性特性数据。
水力特性测试在进行水力特性测试之前,需要准备好测量水压、温度和电流的相关设备。
为了保证测试数据可靠性,需要在控制器上对流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确定流量大小。
实验的水压力计需要被安装在水力模型试验台的上游和下游位置,以便对流动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为了保证水的稳定流动,设备需要进行调节处理。
实验开始后,可以通过直接读取或者计算等方法得到水的流速、流量和阻力数据信息。
根据得到的数据,可以分析出不同条件下的水力特性特征值。
实验结论从实验结果来看,不同位置的水压和流量是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的。
在流量相同情况下,水压值随着离水的位置递减。
而水的流速和流量则与其位置是正比例关系,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水的流动状态是很复杂的,是由多个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方案。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的定义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
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的作用和保留资料的作用。
科技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个科研课题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科技应用文体。
撰写实验报告是科技实验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虽然实验报告与科技论文一样都以文字形式阐明了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二者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仍有所差别。
科技论文一般是把成功的实验结果作为论证科学观点的根据。
实验报告则客观地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着重告知一项科学事实,不夹带实验者的主观看法。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力学实验报告1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七周的水力学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
例如,所有实验都是需要耐心地去测量一组一组的数据,还需要在实验后认真处理核对每一组数据。
这些实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
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插入图表命令,这些就要求懂得excel软件一些基本操作。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还学习到了认真严肃的科研精神,并且激发了我学习新事物的兴趣,这些我个人觉得都是极为可贵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总结。
我认为这里面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体会,想出自己对什么有疑问,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寻求解答。
以我们的电拟实验为例:当时我们做这个实验时反复做了很多遍,也向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
水力学实验报告(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 = ρQV(1 − cos ������)
式中:Q 为管嘴的流量;V 为管嘴流速;α为射流射向平板或曲面板后的偏转角度。 α=90°时,F平 = ρQV(F 平为水流对平板的冲击力)。 α=135°时,F = ρQV(1 − cos 135°) = 1.707ρQV = 1.707F 。
6. 关闭抽水机,将水箱中水排空,砝码从杠杆上取下,结束实验。 注意事项 1. 量测流量后,量筒内的水必须倒进接水器,以保证水箱循环水充足。 2. 测流量时,计时与量筒接水一定要同步进行,以减小流量的量测误差。 3. 测流量一般测两次取平均值,以消除误差。
四、 实测的数据(表)
1. 有关常数
喷管直径 d=0.92cm,作用力力臂 L=8cm。
2. 实验中,平衡锤产生的力矩没有加以考虑,为什么? 答:平衡锤在冲击开始前将杠杆平衡,用以平衡更换面板产生的作用力差异,在实验过 程中,可以视为是杠杆的一部分,不影响计算结果。
教
师
评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语
稳,对流量法测验产生影响。 此外,由于实验时间长,水轮机工作状况发生改变;修正系数误差忽略等问题均会产生较小 误差。 七、 回答实验指导书中有关问题 1. F 实与 F 理有差异,除实验误差外还有什么原因?
答:理论误差(系统误差)。 实验数据处理时的参数,修正系数等忽略因素都是造成二者差异的非实验因素。
6 710 5.20 136.54
六、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实验测得α = 90°时,F 实=30625.00 N×10-5,F 理=30511.71 N×10-5,误差为 0.37% 实验测得α = 135°时,F 实=59718.75 N×10-5,F 理=54067.45 N×10-5,误差为 10.45% 实验测得α = 180°时,F 实=63700.00 N×10-5,F 理=55991.30 N×10-5,误差为 13.76% 实验测得在α = 90°时,理论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但在α = 135°和α = 180°时,偏差比较 大。 下面就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测量中误差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实验时,杠杆是否水平。 尝试将实验数据中的 10.4cm 改变 0.2cm,算得与原数据计算的误差差别为 2%,故 杠杆读数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在实验中,主要面临两大问题影响杠杆平衡 ① 冲击引起的平衡困难。在无水流冲击时,平衡杠杆比较简单,但是在水流冲击下, 杠杆的平衡很难把握,且由于杠杆的颤动,引起砝码摆动,更加大了平衡难度, 使得平衡时容易出现微小误差;当使用α = 180°的曲面板时,杠杆颤动非常严重, 几乎难以确定平衡状态。 ② 平衡时的砝码和平衡锤的移位。由于平衡锤和砝码公用同一轨道,在移动砝码时, 极易引起平衡锤的微微移动,经由杠杆作用误差放大;另一方面,由于杠杆的颤 动,在平衡锤固定不牢固的区域,会引起其移动。 (2) 体积法测流量产生的误差。 由于此法测量时,需要测量者丰富的经验和敏捷的反应力,对于初学者易产生较大误 差。另一方面,由于在α = 180°时,曲面板在水流冲击下不断摆动,引起水流的不平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1. 引言水力学是研究水的流动性质和应用水力原理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
为了深入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本实验通过设计和搭建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与水流有关的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索不同条件下水流的行为。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和掌握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习实验装置的搭建和操作方法;3.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水力学理论。
3.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以下主要部分:1.水槽:用于容纳水流,并提供实验环境;2.水泵:用于提供水流动力;3.流量计:用于测量水流的流量;4.压力计:用于测量水流的压力。
4. 实验步骤4.1 实验一:流量的测量4.1.1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情况下的水流流量,探究流量与水流速度、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4.1.2 实验材料•水槽•水泵•流量计4.1.3 实验步骤1.将水槽内的水排空,确保清洁;2.将水泵连接到水槽,启动水泵;3.使用流量计测量不同水流速度下的流量,记录数据;4.根据数据绘制流量-水流速度曲线。
4.2 实验二:压力与水流速度的关系4.2.1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情况下的水流压力,研究压力与水流速度的关系。
4.2.2 实验材料•水槽•水泵•压力计4.2.3 实验步骤1.将水槽内的水排空,确保清洁;2.将水泵连接到水槽,启动水泵;3.使用压力计测量不同水流速度下的压力,记录数据;4.根据数据绘制压力-水流速度曲线。
5. 实验结果与分析5.1 实验一:流量的测量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到不同水流速度下的流量数据如下:水流速度(m/s)流量(m^3/s)0.5 0.021.0 0.041.5 0.062.0 0.08根据数据绘制的流量-水流速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流量-水流速度曲线流量-水流速度曲线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流量也随之增加,符合水力学中的流量-水流速度关系。
5.2 实验二:压力与水流速度的关系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到不同水流速度下的压力数据如下:水流速度(m/s)压力(Pa)0.5 1001.0 2001.5 3002.0 400根据数据绘制的压力-水流速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压力-水流速度曲线压力-水流速度曲线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压力也随之增加,符合水力学中的压力-水流速度关系。
水力学实验雷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液体流动时的层流和湍流现象,区分两种不同流态的特征。
2. 搞清两种流态产生的条件,分析圆管流态转化的规律,加深对雷诺数的理解。
3. 测定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下的雷诺数及沿程水头损失。
4. 绘制沿程水头损失和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曲线,验证不同流态下沿程水头损失的规律是不同的。
5. 进一步掌握层流、湍流两种流态的运动学特性与动力学特性。
6. 通过对颜色水在管中的不同状态的分析,加深对管流不同流态的了解。
7. 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
二、实验原理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流动状态:层流和湍流。
当液体流速较小时,惯性力较小,粘滞力对质点起控制作用,使各流层的液体质点互不混杂,液流呈层流运动。
当液体流速逐渐增大,质点惯性力也逐渐增大,粘滞力对质点的控制逐渐减弱,当流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各流层的液体形成涡体并能脱离原流层,液流质点即互相混杂,液流呈湍流运动。
雷诺数(Re)是衡量液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参数,其表达式为:\[ Re = \frac{\rho v D}{\mu} \]其中,ρ为液体密度,v为液体平均流速,D为管道直径,μ为液体动力粘度。
根据雷诺数的不同范围,可以将液体的流动状态分为以下三种:1. 层流(Re < 2000):液体流动稳定,流体质点平行于管道轴线运动,速度分布均匀。
2. 湍流(Re > 4000):液体流动不稳定,流体质点作无规则运动,速度分布不均匀。
3. 过渡流(2000 < Re < 4000):液体流动介于层流和湍流之间,流动状态不稳定。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 实验台:用于放置实验器材。
2. 可控硅无级调速器:用于调节水的流速。
3. 恒压水箱:用于提供稳定的水源。
4. 实验管道:用于液体流动。
5. 实验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实验流量。
6. 有色水水管:用于观察液体流动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YT-FS-5744-18
水力学的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水力学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七周的水力学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
例如,所有实验都是需要耐心地去测量一组一组的数据,还需要在实验后认真处理核对每一组数据。
这些实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
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插入图表命令,这些就要求懂得excel软件一些基本操作。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还学习到了认真严肃的科研精神,并且激发了我学习新事物的兴趣,这些我个人觉得都是极为可贵
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总结。
我认为这里面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体会,想出自己对什么有疑问,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寻求解答。
以我们的电拟实验为例:当时我们做这个实验时反复做了很多遍,也向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
在开始时,仪器需要校准。
因为上下游电势差不是10V,仅仅这一点我们就搞了很长时间。
最终我们得出的误差原因是因为电笔接触不好影响实验进行,所以我们更换了其他不可使用仪器的完好的电笔,实验才得以进行。
其次,实验分析阶段是培养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
我认为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
如果我们每次对待实验都是随随便便的态度,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必然会导致我们对待实验过程的懈怠。
尽管可能也会的到好的
成绩,但这对将来工作态度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实验的思考问题:哪些实验仪器能改进,哪些数据需要重新获取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像堰流实验,以为我们分析的实验误差很大,所以我和同组的王琦玮同学就去做了3遍才最终确定的数据,局部水头损失也是如此。
关于动量方程实验仪器,做实验中砝码的固定和加载都是一项难题,同时这也对实验精确性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我想到是不是可以采用电磁体来代替人工加载(不知可不可行)。
虽然没有对实验仪器改进产生正面意义,但是这促进了我深入思考,我想这便是让学生做实验的最终目的吧。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