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移动MSS域BM整合咨询统一流程管理平台项目实施方法论v

合集下载

面向客户感知的业支运营质量指标体系项目

面向客户感知的业支运营质量指标体系项目

运营商准备
预付费批量预开户
预付费已预开号码的入网 拨打客服电话激活 充值激活 选号
套餐订购/变更/取消 产品订购管理 (服务或产品的受理, 梦网业务受理/取消 存在取消操作。相似: 促销业务受理/取消 服务办理) CBOSS类手机支付受理/取消 实时话单扣费 服务扣费 月租扣费 超长话单处理 账务处理 日出账 服务期 (续)
上发资金变 化接口表
kt.ps_split_his_nnn_yyyymm
开通回执,更新工 单表状态
Ins_user_os_state_nnn
设置停复机状态
cm_busi_recrod
华为催缴 平台
BOSS
HL R
开通工单拆分表
开通系统
记录营业工单表 送停复机工单
i_provision_his
CRM
支撑管理和运维人员 -4页-
L3
例如,咨询提供
受理期
1
接触过程 使用阶段
查询 提醒
例如,选号
服务期
L1 实物 单据
终端 卡片 发票 帐详单 免填单
L2
例如,缴费开机
2
离网期 接触内容
个人信息 资金 产品套餐
3
接触通道
例如,停机销号
产品
-11页-
二、商业过程全景
L1 (生命周期) 准备期 L2 (集团业务 规范分类) 咨询提供 商业过程 客户服务 资源准备(卡号等) 密码生成 制卡 号码入库 批量预开户/重写卡入网 预付费用户实时开户入网 预付费受理 受理期 选号
TT
实时信控
设置 新的 状态 跳变 产生 告警
下发告警工单
owe_alarm_his_nnn_yyyym mdd

移动信息化统一接入平台方案

移动信息化统一接入平台方案

目录1 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项目背景 (2)1.2建设目标 (2)1.3术语和缩略语 (3)2 需求分析 (4)2.1建设一套移动信息化统一应用接入平台 (4)2.2立足现有信息资源,进行立体式移动化服务整合 (4)2.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之路 (4)3 系统设计 (5)3.1系统设计原则 (5)3.1.1 总体规划,分布实施 (5)3.1.2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5)3.1.3 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 (5)3.1.4 可扩展性与可升级性原则 (6)3.1.5 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 (6)3.1.6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原则 (6)3.1.7 资源充分利用原则 (6)3.2系统架构设计 (7)3.2.1 系统网络拓扑 (8)3.3系统功能 (8)3.3.1 登录与权限验证 (8)3.3.2 功能导航 (9)3.3.3 公文流转 (9)3.3.4 通知通告 (11)3.3.5 移动邮件 (12)3.3.6 日程任务 (13)3.3.7 单位通讯录 (14)3.4业务支撑服务 (14)3.4.1 网络优化服--SFP (14)3.4.2 统一推送服务—APS (15)3.4.3 文档解析服务—DPS (15)3.4.4 智能更新服务—SUS (15)3.5系统接口标准 (16)4 成功案例 (16)4.1佛山市政府单位移动办公平台 (16)1项目背景与目标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强调把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根据《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在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推进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网络转型的机遇,构建覆盖广泛、安全可靠、支撑宽带多媒体以及融合业务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充分挖掘现有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建设、租用、购并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开放紧缺资源。

中国移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用户操作培训

中国移动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用户操作培训
用户可在“我的草稿箱”内查看当前用户创建但尚未提交审批的各类工单信息。 可根据工单编号、类型、标题、创建日期等条件查询工单。 可以对工单进行删除操作。 可以修改补充工单信息后提交审批。
我的待办箱:
用户可在“我的待办箱”中可以查看需要当前用户处理的各类工单和其他待办事项。 作为流程初始人或上一处理人被退回的各类工单也保存在待办箱中。 可根据工单编号、类型、标题、创建日期等条件查询工单。 做为流程发起人,在流程发起节点,可以对工单做“撤销审批”的操作,操作完成后此工单
工单审批基本操作——起草工单
业务概述
用户根据业务需求,起草工单,发起对应的实物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
工单审批基本操作——起草工单
要点说明
维护工单信息,可直接提交审批或保存,工单保存后可在草稿箱找到。
对于草稿箱内的工单,可再次修改或补充工单信息后提交审批。
将工单提交至预制的审批流程,或选择相应的审批流程,并确认下一节点的 审批人是否正确,所有信息维护完毕可提交下一级审批。提交审批后可在当 前页面点击【流程追踪】查看审批历史及审批路径信息。
资产实物管理—ERP资产-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概览:
PA项目转固新
资产信息修改
共享

销售
调拨
闲置
FA资产导入确
捐赠

分配
减值
FA资产手工维 护
送修
挂失
置换
送修返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报废
出租
预报废撤回
出租返还
报废
资产实物管理—ERP资产-固定资产信息修改
业务概述
通过日常资产信息巡检,对发现的存量资产信息不符情况进行更新修改 对资产的信息不符进行及时跟踪记录,确保资产记录的准确性 在资产管理系统中更新后的相关卡片字段信息,并更新ERP系统中相关字 段信息

项目管理-中国移动计划管理系统二期建设项目方案

项目管理-中国移动计划管理系统二期建设项目方案

2.任务分解 工作任务计划制定
工作任务启动
3.进度跟踪
工作任务月度 汇总待办
子任务分解 子工作任务启动
�由项目经理制定任务计划,同时可进行 子任务分解
�可不进行子任务分解,直接进行工 作启动 �子任务分解后,需进行领导审批
�按月进行工作任务进度情况逐级汇报,
子任务
月度汇总待办 最终由项目经理向责任经理提交进度汇总
4.监控方式
12
月度汇总情况
进度预警
计划管理系统一期建设现状
一一
工工作作任任务务管管理理
期期
� 在总部初步实现了公司会议纪要、计划会工作任务的分解以及
建建 设设
进度跟踪的功能;
情情
� 工作任务可层层分解至执行项目经理,并指定配合执行单位;
况况
� 任务跟踪纬度可细化到周,可以实现自动告警和催办并能在总
部OA产生工作待办。
问问题题 和和改改 进进建建
议议
日常工作缺乏合理的监控标准。 各级管理者对任务 ,监控程度不同,因而不能准确反映任务 执行的情况, 不能充分体现工作任务间相互配合关系,难以实现全方位的 岗位监控功能。
13
计划管理系统一期建设问题总结
基基础础业业务务功功能能需需完完善善
�全面完成了各单位提出的一期功能需求 ,基本实现了现有流程的固化,并建立 了有效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但业务流程 衔接和贯穿仍需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管理数据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各 管理域数据不能共享,决策支撑能力有 待提高。
议议
5
��缺缺乏乏依依据据不不同同管管理理需需求求的的分分层层级级信信息息汇汇总总和和对对比比分分析析的的展展示示平平 台台;; ��对对于于报报表表等等多多维维分分析析工工具具软软件件,,应应提提供供面面向向客客户户的的定定制制开开发发。。 ��在在统统一一的的指指标标体体系系基基础础上上,,应应能能够够满满足足总总部部和和省省公公司司的的不不同同应应用用 需需求求。。

中国电信CTG-MBOSS规范总体介绍

中国电信CTG-MBOSS规范总体介绍

MSS项目成果
计费模型项 目成果
©版权所有, 注意保密
O-S1:服务管理
O-N1:综合网管
CTG-EDM项 目成果
14
D-O1:运营数据仓储 D-W1:数据仓库
图例:
IT管控架构 IT管控流程 供应商管理 实施指导意见
已经完成
§ CTG-MOBSS总体规范
q 功能和技术架构 q 管控架构
§ 总体实施规划
计费
BSS
帐务
采集
网络
©版权所有, 注意保密
资源(逻辑) 网管
投资、采购 项目建设
资源(物理) OSS
量收对应
帐实对应
5
资产管理 MSS
MSS
财务 人力资源 工程管理
应用
系统 信息数据管理 企业信息门户
IT技术架构涵盖功能范围
BSS
OSS
客户关系管理 计费帐务 综合结算 营销分析
服务开通 服务管理 施工调度 综合资源管理 网络管理
©版权所有, 注意保密
21
集团 省 本地网
集成蓝图
MSS 1’ 综合管理系统 2’
BSS
3’
CRM系统
7’
9’
计费系统
OA/知识 管理系统
A
6’ 8’ 4’
5’
11’
10’
B 营销分析系统
D
3
1 综合管理系统 2
CRM系统
7
结算系统 5
计费系统
11
10
9
营销分析系统 H
• IT规划流程:集团和各省以ITSP为战略指导,制定三 年滚动规划;再根据滚动规划形成年度计划;集团根 据当年信息化工作重点提出指导意见。

中国移动网络系统gis平台技术规范v090.doc

中国移动网络系统gis平台技术规范v090.doc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网络系统GIS平台技术规范OSS GIS Platfor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版本号 0.9.02009-××-××发布2009-××-××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V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4总体建设原则与目标 (6)4.1总体目标 (6)4.2系统定位 (7)4.3建设原则 (7)4.4数据管理范围 (8)5系统整体架构 (8)5.1总体架构 (8)5.2GIS功能架构 (10)5.3GIS技术架构 (12)5.3.1空间数据层 (12)5.3.2GIS服务层 (12)5.3.3服务访问层 (13)6GIS功能 (13)6.1空间数据管理 (13)6.1.1数据模型 (13)6.1.2数据维护 (14)6.1.3数据导入导出 (15)6.1.4数据离线编辑 (15)6.1.5空间元数据管理 (15)6.1.6数据质量控制 (15)6.2GIS基础功能管理 (16)6.2.1图层管理 (16)6.2.2渲染管理 (17)6.2.3专题图管理 (18)6.2.4地名管理 (18)6.2.5地图制作 (19)6.2.6地图输出 (20)6.2.7地图浏览 (20)6.2.7.1 基本地图展现 (20)6.2.7.2 移动目标跟踪 (21)6.2.7.3 历史数据展现 (21)6.2.8分析功能 (21)6.2.8.1 地理空间数据拓扑分析 (21)6.2.8.2 空间分析 (21)6.2.8.3 专业网络逻辑拓扑分析 (21)6.2.8.4 插值分析 (22)6.3.1服务装配 (22)6.3.2服务发布 (22)6.3.3服务定制 (23)6.3.4服务目录 (23)6.3.5服务日志 (23)6.3.6服务注册 (23)6.3.7服务监控 (23)6.3.8服务安全 (23)7空间数据组织 (24)7.1基础地理数据标准 (24)7.1.1集团基础数据建设标准 (24)7.1.1.1 型号标准 (24)7.1.1.2 内容标准 (24)7.1.1.3 更新标准 (25)7.1.2省公司基础数据建设标准 (26)7.1.2.1 型号标准 (26)7.1.2.2 内容标准 (26)7.1.2.3 更新标准 (28)7.2业务数据标准 (28)7.3GIS数据交换标准 (28)7.3.1文件数据格式标准 (28)7.3.2关系型数据库标准 (29)7.4空间数据建库标准 (29)7.4.1空间数据库组织设计标准 (29)7.4.1.1 数据模型设计标准 (29)7.4.1.2 建模规范 (32)7.4.1.3 数据内容组织标准 (33)7.4.1.4 空间元数据标准 (36)7.4.1.5 更新和备份标准 (37)8系统接口 (38)8.1空间数据接口 (38)8.1.1文件数据接口 (38)8.1.2数据库接口 (39)8.2对外服务接口类型与能力 (39)8.2.1OGC服务接口 (39)8.2.2Web Services服务接口 (40)8.2.3REST服务接口(可选) (44)8.3GIS组件接口 (45)9GIS技术要求 (46)9.1性能要求 (46)9.1.1基本性能指标 (46)9.3安全性 (46)9.4可维护性 (46)10系统集成 (47)10.1与主流IT技术集成 (47)10.1.1对操作系统的支持 (47)10.1.2对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的支持 (47)10.1.3与Microsoft .NET运行环境的集成 (47)10.1.4与J2EE运行环境的集成 (48)10.1.5与手持终端的集成 (48)10.2与主流服务类型的集成 (48)10.2.1Web Services类型的服务集成 (48)10.2.2Rest技术集成(可选) (49)10.2.3与RIA技术的集成 (51)10.2.3.1 Flex技术集成 (51)10.2.3.2 Silverlight技术集成 (51)10.2.3.3 AJAX技术集成 (52)10.2.4与企业门户集成 (52)11系统演进路线 (53)12编制历史 (53)13附录A 修订详细记录 (53)14附录B场景 (54)14.1应急调度 (54)14.1.1应急指挥地图查询 (54)14.1.1.1 重大故障查询定位 (54)14.1.1.2 气象查询 (54)14.1.1.3 应急资源查询定位 (54)14.1.1.4 图上目标选择查询 (54)14.1.1.5 区域范围查询 (54)14.1.1.6 沿线查询 (55)14.1.1.7 最近应急资源查询 (55)14.1.1.8 位置与属性结合查询 (55)14.1.2应急资源在地图上呈现 (55)14.1.2.1 应急资源在地图上的符号化呈现 (55)14.1.2.2 应急资源图标管理功能 (55)14.1.2.3 强调显示,闪烁、警告声音 (56)14.1.2.4 动态跟踪显示 (56)14.1.2.5 图表与地图互动显示 (56)14.1.2.6 外部信息的叠加显示 (56)14.2网优 (56)14.2.1图层管理 (56)14.2.1.1 基站图层 (57)14.2.1.3 直放站图层 (57)14.2.1.4 邻小区图层 (57)14.2.1.5 投诉处理图层 (57)14.2.1.6 图层编辑 (58)14.2.2自定义区域 (58)14.2.3渲染 (58)14.2.4查询 (58)14.2.5自定义查询 (58)14.2.6维度查询 (59)14.2.7频率复用分析及规划 (59)14.2.8无线参数GIS分析 (60)14.2.9基于小区性能指标GIS分析 (60)14.2.10告警数据GIS分析 (60)14.2.11逻辑树图 (61)14.3管线 (62)14.3.1管道/杆路资源管理 (62)14.3.1.1 管道截面图管理 (63)14.3.1.2 人手井展开图管理 (64)14.3.1.3 管道路由管理 (64)14.3.2缆线网络资源管理 (64)14.3.2.1 光缆网资源管理 (65)14.3.2.2 光缆路由管理 (65)14.3.2.3 楼内电缆资源管理 (66)14.3.2.4 楼内光缆资源管理 (66)14.4话务分析 (66)14.4.1地图控制 (66)14.4.23D地球 (67)14.4.3网络资源概貌 (67)14.4.4网络话务量视图 (68)14.4.5网络故障视图 (68)14.4.6网络负荷视图 (68)14.4.7全网运行质量情况 (69)14.5传输综合网管系统 (69)14.5.1网络组织图 (69)14.5.2主题图管理 (70)14.5.3空间资源管理 (71)14.5.4地理信息管理 (71)14.5.4.1 矢量地图编辑 (71)14.5.4.2 矢量图层呈现 (71)14.5.4.3 导航图 (72)14.5.4.4 资源树图 (72)14.5.4.5 区域、站点、机房管理 (73)14.5.5区域管理 (73)14.5.5.2 删除区域 (73)14.5.5.3 修改区域 (73)14.5.5.4 站点、机房管理 (74)14.5.5.5 添加站点、机房 (75)14.5.5.6 删除站点、机房 (75)14.5.5.7 修改站点、机房 (75)14.5.5.8 查询统计 (75)14.5.6设备资源管理 (75)14.5.7机架设备 (76)14.5.7.1 添加机架设备 (76)14.5.7.2 删除机架设备 (76)14.5.7.3 修改机架设备 (76)14.5.8业务设备管理 (77)14.5.8.1 业务设备管理 (77)14.5.8.2 端口管理 (77)14.5.9同步设备管理 (78)14.5.10DDF管理 (79)14.5.10.1 添加DDF (79)14.5.10.2 删除DDF (79)14.5.10.3 修改DDF (79)14.5.10.4 查询DDF (81)14.5.11ODF管理 (81)14.5.11.1 添加ODF (81)14.5.11.2 删除ODF (81)14.5.11.3 修改ODF (82)14.5.11.4 查询ODF (83)14.5.12光交接箱 (83)14.5.12.1 添加光交接箱 (83)14.5.12.2 删除光交接箱 (84)14.5.12.3 修改光交接箱 (84)14.5.12.4 查询光交接箱 (85)14.5.12.5 纤芯关联 (85)14.5.12.6 跳纤管理 (85)14.5.12.7 端子连接关系显示 (86)14.5.13光分纤箱 (86)14.5.13.1 添加光分纤箱 (86)14.5.13.2 删除光分纤箱 (86)14.5.13.3 修改光分纤箱 (86)14.5.13.4 查询光分纤箱 (87)14.5.13.5 端子连接关系显示 (87)14.5.13.6 纤芯关联 (88)14.5.13.7 跳纤管理 (88)14.5.14光接头盒 (88)14.5.14.2 删除光接头盒 (88)14.5.14.3 修改光接头盒 (88)14.5.14.4 查询光接头盒 (90)14.5.14.5 纤芯关联 (90)14.5.14.6 跳纤管理 (90)14.5.14.7 端子连接关系显示 (90)14.5.15设备模板管理 (90)14.5.15.1 添加模板 (90)14.5.15.2 删除模板 (91)14.5.15.3 修改模板 (91)14.5.16端口连接管理 (91)14.5.16.1 批量关联 (91)14.5.16.2 单个关联 (91)14.5.16.3 解除关联 (91)14.6规划设计 (92)14.7资源系统离线管理功能 (93)14.7.1资源离线系统主要功能 (94)14.7.1.1 同步资源数据库到本地 (94)14.7.1.2 本地离线操作功能 (94)14.7.1.3 同步本地资源数据到数据库 (96)14.7.1.4 本地缓存文件的备份 (96)14.8GIS P ORTAL场景 (96)前言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OSS GIS服务平台的技术要求。

移动工程组织实施方案范本

移动工程组织实施方案范本

移动工程组织实施方案范本一、前言移动工程是指在建筑、交通、市政等领域中,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工程施工、监理、设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移动工程组织实施方案是为了规范移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技术实施和质量保障等工作,确保移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二、目标移动工程组织实施方案的目标是:1. 确保移动工程施工、监理、设计、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提高工程建设效率;2. 保障移动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3. 提高移动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工程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三、实施方案1. 组织架构移动工程组织应设立项目部、技术部、质量安全部、后勤部等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项目部负责项目管理和进度控制,技术部负责工程技术支持和方案设计,质量安全部负责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后勤部负责保障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

2. 人员配备移动工程组织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员,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安全员等。

对各类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3. 工作流程制定移动工程施工的详细工作流程,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各项操作流程、施工后的验收和总结工作等。

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施工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4. 资源保障确保施工所需的各类资源充足,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合理安排资源的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闲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质量验收和质量评估等环节。

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6. 安全保障重视施工安全工作,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7. 技术支持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提供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技术瓶颈,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集中安全运维管理平台(4A)方案交流

集中安全运维管理平台(4A)方案交流

浦东发展银行 中国银联 太平洋安泰 天安保险 太平洋保险 东亚银行 交通银行 贵州商行 天津商行 宁波商行 上海证券交易所 海通证券 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 上海证券公司
© Copyright ISCA Corporation 2011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公司优势之一:领先的安全方法论
公司参照国际上最领先的ISO27001和COBIT的标准进行指 导,同时增加了IBM在国外最佳的实践方法 公司资深顾问长期为国家制定信息安全规范和标准 国内的信息安全咨询方法论设计是由公司部分顾问人员主 导编写的 公司当前采用的业务应用安全评估方法论,是业内唯一有 成功项目案例的(阿里巴巴-支付宝业务&数据&应用评估)
Security & Privacy Services © Copyright ISCA Corporation 2011
部分成功案例:等级保护咨询
2004年5月,与联想合作,实施北京移动等级化保护评估,全国首 次在电信行业进行等级化实践 2005年9月,实施南方电网等级化保护体系设计,全国首次在电力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 行业进行大规模等级化实践 2006年12月,实施湖北中烟工业公司等级化保护评估与体系设 计,全国首次在烟草行业进行等级化项目实践,获国家烟草总局 嘉奖 2007年,为江苏交通厅做等级化保护培训和顾问 2007年,为江苏省政府信息进行等级化保护培训 2008-2009,国家电网各省公司等保评估与测评
紧急情况请直接联系技术服务负责人!
Security & Privacy Services © Copyright ISCA Corporation 2011
部分成功案例:ISO27001咨询认证
深圳地铁公司ISO27001咨询认证项目 中国移动天津公司信息安全咨询项目 北京网通国际数据中心ISO27001咨询认证项目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信息安全咨询项目 客户ISO27001认证咨询项目 一汽集团ISO27001咨询认证项目 深圳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ISO27001认证咨询项目 上海通用(SGM)信息安全咨询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江西公司MSS域流程整合咨询项目统一流程管理平台项目实施方法论(初稿)版本:V日期:2010年11月16日COPYRIGHT 2010 by Primeton Technologies, Ltd.ALL RIGHTS RESERVED.文档修订记录内部资料注意保密目录1.引言1.1.编写目的为了保证江西移动MSS域BPM整合咨询项目顺利实施,编写此文档,梳理工作内容,确认工作范围,指导项目实施进度。

其目标体现在四个层面:1、完成江西移动MSS域的所有业务流程的梳理,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

2、在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提出其流程的整合建议,编写流程整合规范。

3、根据规范建议提出流程规划及实施方案建议。

4、根据规范建议对初期的统一流程管理平台的建设提供指导建议。

1.2.适用范围江西移动MSS域BPM整合咨询包含流程平台的规划建设规范和规划实施建设方案,本规范重点指的是涵盖了流程建设的技术及业务规范,包括系统架构、与统一任务中心的整合规范、与统一用户中心的整合规范、与业务系统的整合规范、统一流程平台组件库的构建规范、统一流程平台的界面规范以及流程应用的实施方法论、业务流程梳理分析方法、业务流程设计方法、业务流程设计过程和业务流程持续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从技术及业务角度出发,给出了流程应用建设的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江西移动MSS域流程应用的相关建设。

1.3.引用文件1.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2.流程应用实施过程2.1.流程应用生命周期任何成熟的规程通常都组织为生命周期的形式,其中包括多个阶段,这些阶段彼此有逻辑差别,但都有定义良好的转换点,用于从一个阶段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BPM也可以在抽象级别定义为包含定义良好的阶段的生命周期。

从整体上将BPM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业务流程梳理、业务流程建模、业务流程执行、业务流程监控、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优化等。

对于这些阶段的划分,目前存在争议,但是大体上是一致的。

下面是BPM生命周期示意图:流程应用实施方法论将依据BPM生命周期的划分,详细介绍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各个阶段之间的产出物。

2.2.流程应用角色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应用软件项目一般是由人、过程和技术(包含与技术配套的工具)组成的,采用的技术和工具固然重要(能够满足发展需求并最大化团队生产率),过程也是一样(能够保障项目实施有序进行),但从某方面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因为系统所有的一切都是关于人的。

试图用过程或技术取代人的做法是愚蠢的,因为技术也好,过程也好,没有项目组人员的支持和参与,就不会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在业务流程应用项目中,对于项目成员角色的定义与其他的软件项目的角色定义几乎是一致的,只是在与流程相关的领域需要有某些特定职责的角色完成。

本文主要讨论流程相关的角色。

软件项目的角色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请参考其他相应材料。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角色代表着项目组的一种职责,并不意味着不同角色都必须由不同的人分别承担,细分角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在应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工作需要由什么样知识结构、经验、技能的人承担。

通常情况下,会根据项目的大小,人员的投入情况以及成员的个人能力和经验差异,某个人会承担一个或多个角色。

例如,某些小型项目的流程梳理和流程设计可能由同一个人完成。

2.2.1.流程分析角色流程分析角色是业务流程应用实施的重要成员,也是流程设计的专家。

系统分析角色主要工作是业务流程需求调研,他需要熟悉实际业务流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状况、能够将系统最终用户的业务化语言描述并记录下来。

他需要具备BPM相关领域知识,能够使用BPM工具再现实际业务流程场景,能够分析并评估现行流程的合理性,可以对业务流程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2.2.2.流程开发角色流程开发角色首先需要具备软件开发、测试技能,能够实现与流程相关的业务功能,将业务需求转化为技术实现。

同时,他还需要具备BPM相关领域知识,精通一种BPM产品使用,能够将流程分析角色提供的流程需求转化为具体BPM产品的技术实现。

2.2.3.流程配置角色具备流程产品运行维护技能,可以负责某个系统内流程的运行管理,和流程运维角色的差别在于,流程运维角色负责整个统一流程管理平台的管控。

他具备BPM产品知识,可以根据业务流程优化建议对运行中流程进行调整。

比如:运行中流程参与者规则、分支规则调整等。

2.2.4.流程运维角色统一流程管理平台提供多个业务流程系统的接入,对平台的运行维护尤其重要,只要统一流程管理平台开始运行,流程运维角色在维护管理上,就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流程运维角色负责统一流程管理平台的流程发布,流程治理,公共流程管理维护,流程环境管理,整个统一流程平台的统计监控分析和平台级的优化等工作。

同时,他们还要授权流程配置角色在各自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内部流程的运行、管理工作。

2.3.流程梳理2.3.1.概述流程梳理阶段需要确定支撑业务模型的业务流程需求,以及如何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最大化实现流程的价值。

首先面临的工作当然是要搞清楚企业现行流程的工作方式与工作状况,这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石,因此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更为具体一点,需要了解哪些流程可以实施自动化?哪些流程需要人工参与?各个流程都是需要什么人来参与?需要多少人?相关流程是在组织内部执行,还是在外部被执行?风险如何评估?现有流程的瓶颈可能位于哪个环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2.3.2.进入条件本阶段有两个进入条件,分别是业务流程梳理和业务流程再造入口。

业务流程梳理入口是说,在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指引下,梳理出业务模型,确定支撑该业务模型的业务流程需求,启动业务流程管理的生命周期管理。

业务流程再造入口是说,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和彻底再设计。

业务流程管理生命周期以闭环、迭代的方式支持业务流程持续优化。

业务流程梳理进入条件关系图如下所示:2.3.3.工作内容确定流程的业务范围定义流程的起始活动流程的驱动因素•事件驱动•时间驱动定义流程的终止活动确定流程的组织范围什么是角色?流程中角色是否可以包含外部顾客、供应商、协作商流程图中应突出部门还是角色?一个角色可以在流程中执行多个活动?流程中的一个活动是否可以由几个角色共同承担?2.3.4.输出内容《业务流程梳理文档》,内容包括:说明本流程的目的、适用范围;对流程图里的活动进行具体描述;对流程图里的角色职责进行说明;明确流程的输入、输出;说明本流程的KPI;指明流程可能要用到的参考文件。

2.3.5.阶段控制点如何消除或压缩流程中的等待和传递时间流程的多样化将串行活动变成并行活动去除不需要的活动,减少流程步骤合并内部的界面(环节)调整各环节的地理位置,或导入IT应用压缩各个环节的时间如何优化流程中的检查、评审点流程的多样化将串行活动变成并行活动去除不需要的活动,减少流程步骤合并内部的界面(环节)调整各环节的地理位置,或导入IT应用压缩各个环节的时间2.3.6.退出条件业务流程梳理结果得到业务部门(系统用户)确认。

2.3.7.参考模板无2.4.流程建模2.4.1.概述流程建模的主要工作是将现实中的业务流程在具体的BPM产品中落地,将业务视角的业务流程转换成技术可执行的业务流程。

2.4.2.进入条件流程梳理环节《业务流程梳理文档》完成;流程开发角色人员到位。

2.4.3.工作内容流程建模阶段根据前期的流程梳理成果,对流程进行设计,使业务流程能够在业务系统中运行。

所以本阶段不仅仅设计到流程本身的建模,还有与业务流程相关的业务功能设计工作。

总体来讲流程建模设计到如下图所示的各个模块工作。

2.4.3.1.流程模块划分在业务流程梳理时,我们已经明确业务流程的存在的价值是为客户带来价值,为公司总体目标服务。

在流程划分上也是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化的过程,实现公司愿景的落地执行。

在流程梳理阶段,需要将这些业务流程按照规定的业务领域进行划分,技术实现的角度具体来讲,就是按照业务目录的方式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

在模块划分阶段,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组件库中现有服务和流程,实现软件资产复用。

同时,对于新增的业务流程也要提炼出公共流程,供后续系统使用。

2.4.3.2.流程接口设计为了满足业务流程需要,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流程,流程之间经常会有流程同步、消息通知等操作。

随着业务流程的持续上线,接口越来越多,系统之间接口调用和越来越频繁。

要特别重视接口的设计:考虑接口复用,提取公共服务;接口标准化,标准化是复用的基础;2.4.3.3.组织机构设计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块,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任何业务目标的实现都是人来实现的。

同样在业务流程中,业务流程的价值是由各个人工环节参与的人员创造出来的。

在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组织机构的设计。

首先,业务流程系统要适应企业现有组织机构模型,统一流程管理平台通过接口方式访问外部组织机构数据(一般企业已经建立统一用户中心或者人力资源系统)。

2.4.3.4.数据模型设计在流程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业务数据和流程数据的关联。

流程引擎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流程实例ID关联出来;业务系统设计时,一般会有业务系统主表,通过业务系统主表的主键可以关联出业务系统的数据。

数据模型如下图所示:业务系统与流程引擎关联两种方式:在业务主表中扩展一个字段,用于保存流程实例主键(ProcessInstID);在流程实例的相关数据区中保存业务系统主表的主键。

2.4.3.5.流程建模这个阶段主要是使用流程设计器进行流程建模。

开发人员流程建模根据梳理分析的输出结果,包括流程级别,流程定义,活动级别,活动定义,活动参与者,分支规则,kpi时限等生成具体的流程图2.4.3.5.1.流程设计是否需要子流程企业管理精细化要求使流程图表达更清晰一组活动被多处重用是否存在子流程嵌套业务流程的定义及个数每个业务流程是否可以描述一个完整的业务过程使用的子流程是否必须流程个数的考量2.4.3.5.2.活动设计确定活动个数一个相对独立的、逻辑的工作单元作为一个活动确定活动类型人工活动自动活动路由活动活动的属性定义活动特殊需求2.4.3.5.3.活动参与者设计按照业务梳理结果选择合适的参与者,确认参与者是直接指定还是动态指定,动态指定的实现方案设计。

2.4.3.5.4.活动间规则设计聚合模式(该活动得以触发的方式)全部聚合(AND)单一聚合(XOR)多路聚合(OR)分支模式(该活动结束后,后继活动的触发情况)全部分支(AND)单一分支(XOR)多路分支(OR)2.4.3.5.5.活动参与者规则设计2.4.3.5.6.流程客户端设计人工交互环节,需要展示的信息包括:审批信息、流程图、轨迹显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