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酸在预防与治疗蛋鸡脂肪肝的作用机理
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及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及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亓爱杰(阳谷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ꎬ山东聊城)㊀㊀摘㊀要:胆汁酸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应用越来越广泛ꎮ本文就胆汁酸的组成㊁作用机制以及对畜禽动物的营养研究现状作一专述ꎮ关键词:胆汁酸ꎻ应用ꎻ饲料添加剂ꎻ营养PhysiologicalFunctionofBileAcidandItsApplicationinLivestockandPoultryQiAijie(YangguCountyAgriculturalComprehensiveServiceCenterꎬLiaochengꎬShandongProvince)Abstract:Bileacidhasbeenwidelyusedasafeedadditive.Inthispaperꎬthecompositionꎬactionmechanismofbileacidsanditsnutritionalstatusinlivestockandpoultrywerereviewed.KeyWords:BileAcidꎻApplicationꎻFeedAdditivesꎻNutrition㊀㊀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之一ꎬ占胆汁总量的50%~60%ꎬ胆汁酸在胆汁中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ꎬ在动物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ꎮ在现代养殖生产中ꎬ饲料中脂肪的添加量越来越高ꎬ一方面机体不能分泌足够的胆汁ꎬ有效分解脂肪ꎬ另一方面ꎬ大量的脂肪也增加了机体尤其是肝脏的负担ꎬ肝细胞容易受到损伤ꎬ会出现脂肪肝㊁肝炎等症状ꎬ抑制了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ꎬ导致脂肪代谢发生障碍ꎮ胆汁酸由于其具有促进脂肪(包括脂溶性物质)消化吸收㊁提高饲料利用率㊁保护肝胆㊁缓解脂肪肝和肝炎疾病㊁提高胴体品质以及改善鸡蛋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在畜禽养殖业中逐渐被重视ꎮ1㊀胆汁酸的种类胆汁酸按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游离型胆汁酸(freebileacid)ꎬ包括胆酸㊁脱氧胆酸㊁鹅脱氧胆酸和少量的石胆酸ꎻ另一类是上述游离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的产物ꎬ称结合型胆汁酸(conjugatedbileacid)ꎬ主要包括甘氨胆酸㊁甘氨鹅脱氧胆酸㊁牛磺胆酸及牛磺鹅脱氧胆酸等ꎮ在生理pH值时ꎬ牛磺酸结合物大多以离子状态存在ꎬ而甘氨酸结合物则以离子和分子两种形式共同存在ꎮ从来源上分类可分为初级胆汁酸㊁次级胆汁酸和三级胆汁酸ꎮ肝细胞内ꎬ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primarybileacids)ꎬ包括胆酸和鹅脱氧胆酸ꎮ初级胆汁酸在肠道中受细菌作用ꎬ生成的胆汁酸ꎬ称为次级胆汁酸(secondarybileacids)ꎬ包括脱氧胆酸㊁石胆酸和酮基石胆酸ꎮ三级胆汁酸(tertiarybileacids)则是重吸收次级胆汁酸在肝脏及肠道的代谢产物ꎬ包括磺基石胆酸和熊脱氧胆酸ꎮ不同动物的胆汁酸种类和数量都不相同ꎬ如奶牛胆汁酸的主要成分为胆酸和脱氧胆酸ꎻ鸡体内胆汁酸的主要成分为鹅脱氧胆酸㊁胆酸ꎬ其中鹅脱氧胆酸占总胆汁酸的80%ꎬ胆酸占总胆汁酸的17%ꎻ8 中国饲料添加剂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第9期(总第209期)猪体内胆汁酸的主要成分为α-猪去氧胆酸㊁鹅脱氧胆酸㊁胆红素ꎬ其中α-猪去氧胆酸占总胆汁酸的40%ꎮ虾㊁蟹等甲壳动物由于是没有胆囊的无脊椎动物ꎬ因此没有胆汁的分泌ꎬ也没有胆汁酸ꎮ2㊀胆汁酸的合成代谢与作用机制2.1㊀合成途径胆汁酸的合成分为3个阶段:①初级胆汁酸的合成:胆固醇在多种酶的作用下ꎬ经过羟化㊁加氢及侧链氧化断裂等多步反应ꎬ最终形成初级胆汁酸(胆酸和鹅脱氧胆酸)ꎮ②结合型初级胆汁酸的合成:初级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黄酸结合ꎬ形成结合型胆汁酸ꎬ分泌入胆道ꎮ③次级胆汁酸的合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随胆汁进入小肠参与脂类的消化吸收后ꎬ部分结合型初级胆汁酸在空肠㊁回肠及结肠上段ꎬ在细菌酶的催化下ꎬ进一步水解㊁结合及脱羟生成脱氧胆酸㊁石胆酸㊁熊脱氧胆酸等次级胆汁酸ꎮ对于虾㊁蟹等动物而言ꎬ胆汁酸主要是从饵料中获得ꎮ2.2㊀作用机理胆汁酸具有表面活性作用ꎬ因为它的分子结构有两性ꎬ一端为烷基ꎬ具有亲油性ꎬ可以和油脂类结合ꎻ另一端为羟基和羧基ꎬ具有亲水性ꎮ因此ꎬ在动物体内胆汁酸最重要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中的脂肪和脂溶性物质ꎮ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ꎬ胆汁酸不但起到辅助脂肪酶的作用ꎬ同时能够增强脂肪酶的活性ꎮ胆汁酸激活胰脂肪酶ꎮ胰腺分泌的脂肪酶在小肠内转变为有活性的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ꎬ它的激活必须有胆汁酸的参与ꎬ而且胆汁酸可使脂肪酶结合到甘油三酯脂滴的表面上起到催化作用ꎮ胰脂肪酶发挥作用最佳pH值范围为8~9ꎬ而小肠前段受胃酸的影响pH值为6~7ꎬ在这种环境下胰脂肪酶基本不起作用ꎬ只有当胰脂肪酶与胆汁酸形成复合物时ꎬ胰脂肪酶的盖子结构被打开ꎬ其催化基团暴露出来ꎮ同时ꎬ胰脂肪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ꎬ形成疏水性通道ꎬ便于疏水性的物质进入胰脂肪酶内部ꎬ接近脂肪酶的催化基团ꎮ胰脂肪酶只有与胆汁酸结合后ꎬ改变空间构象ꎬ形成脂溶性物质通道ꎬ才能与脂溶性底物结合ꎬ发挥其作用ꎮBauer(2005)等的研究也证明低浓度的胆汁酸盐能显著提高脂肪酶活性ꎮ胆汁酸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ꎬ减少动物体内细菌内毒素吸收量的功能ꎮ关江等(2001)试验发现鸡胆汁中的牛磺酸和胆酸对急慢性炎症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ꎬ胆酸还对体外培养的革兰氏阳性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ꎮ哈斯苏荣等(2001)对鸡胆汁的有效成分牛磺酸和胆酸进行了抗炎作用及抗菌作用研究ꎬ结果表明ꎬ牛磺酸和胆酸对急慢性炎症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ꎬ胆酸还对体外培养的革兰氏阳性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ꎮZuniga等(2003)对试验小鼠进行经口饲喂胆汁酸ꎬ可抑制由胆管阻抑引发的细菌过度增长ꎮBegley等(2005)体外试验结果表明胆汁及游离胆汁酸均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ꎮTaranto(2006)等发现胆汁酸可以防止食物在胃部腐烂与发酵ꎬ胆汁酸还能够预防气胀与腹肿胀等疾病ꎮ随着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ꎬ细菌的抗药性以及抗生素的二次污染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ꎮ抗生素杀灭细菌后产生大量的内毒素称为抗生素的二次污染ꎬ内毒素严重影响动物体的健康ꎬ容易引起急性肝脏营养缺乏症ꎬ并且不容易防治ꎮ而胆汁酸的缺乏会加速小肠吸收内毒素和产生严重的胃部阻塞物ꎮ如果动物摄入适量的去氧胆汁酸ꎬ就能有效分解内毒素ꎬ维护动物体的健康ꎮDing等(1993)研究发现胆酸㊁脱氧胆酸或整个胆汁能抑制雄性大鼠肠道细菌增长以及内毒素吸收ꎬ抑制梗阻性黄疸的发生ꎬ有效控制内毒素血症的发生ꎮ姚志道等(1995)研究发现胆汁酸有一定的体外溶解胆结石的作用ꎮ汤卫兵等(1997)发现胆汁酸对梗阻性黄疽时内毒素症有治疗作用ꎮ张宗信(2006)等发现胆汁酸代谢过程中ꎬ经肠肝循环进入肝脏的胆汁酸如脱氢胆酸和熊脱氧胆酸还可刺激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ꎬ增加胆汁容量ꎬ使胆道畅通ꎬ消除胆汁淤滞ꎬ预防胆结石ꎬ起到利胆作用ꎮ李祥林(2018)等研究表明添加胆汁酸能够提高肝脏功能ꎮ9亓爱杰: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及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3㊀胆汁酸对动物的营养作用3.1㊀胆汁酸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胆汁酸可以有效提高家禽生产性能ꎮGo ̄mez等(1976)研究发现胆汁酸盐能显著提高雏鸡饱和脂肪酸的消化吸收ꎬ4~7日龄仔鸡牛油消化率提高8.4%ꎬ14~19日龄牛油消化率提高10%ꎮGomez(1979)报道ꎬ饲料中添加胆汁酸ꎬ使白洛克鸡脂肪表观消化率提高2.1%ꎮPolin等(1980)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0.04%的胆酸㊁脱氧胆酸和鹅脱氧胆酸ꎬ其中鹅脱氧胆酸显著提高了牛油的利用率ꎬ胆酸提高了牛油的利用率(但差异不显著)ꎻ同时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0.04%的胆酸㊁0.1%的脂肪酶能提高1和3周龄肉仔鸡牛油消化率8%和4%ꎮ随着油脂消化率的提高ꎬ饲料干物质的消化率也会显著提高ꎮPullen(1983ꎬ1984)研究表明胆汁酸能提高肉鸡对脂肪的利用率ꎮAtteh等(2008)研究指出ꎬ外源性胆酸盐可提高肉仔鸡对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利用率ꎮ杨玉芝等(2009)在 817 肉杂鸡饲料中添加0.02%㊁0.03%的胆汁酸ꎬ结果表明ꎬ胆汁酸添加剂能显著提高 817 肉杂鸡生长早期(1~20日龄)脂肪表观代谢率ꎬ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2.49%~4.68%(P<0.05)ꎮ3.2㊀胆汁酸对仔猪的生产性能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Reinhart等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ꎮ试验结果表明ꎬ饲料中胆汁酸的添加量达到了0.3%时ꎬ显著提高了体增重和采食量ꎮ脂肪摄入量和脂肪表观吸收量都增加了ꎬ氮摄入量和氮贮留量也有显著增加ꎮ李森等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适量胆汁酸ꎬ可以提高日增重ꎮ唐胜等报道ꎬ仔猪日粮中添加胆汁酸可显著提高摄食量ꎬ并发现脂肪摄入量也明显增加ꎮ3.3㊀对甲壳动物的营养作用甲壳动物不能合成胆固醇和胆汁酸ꎬ因此必须从饵料中获得这些物质ꎮ甲壳动物(尤其是虾类)在其生长的各阶段都需要摄取胆固醇和胆汁酸ꎬ在体内转化为蜕皮激素ꎬ以保证生长过程中的正常蜕皮ꎮ作为一种固醇类物质ꎬ胆汁酸和胆固醇一样ꎬ是虾蟹正常生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ꎮ生产中也证实ꎬ虾蟹饲料中添加胆汁酸ꎬ能更有效地促进虾蟹的生长ꎮ3.4㊀对鱼类的营养作用日本人为了解胆汁酸对鳗鱼的影响ꎬ按每公斤鳗鱼(试验鳗鱼的平均体重为47g)每天6.5mg的比例ꎬ将胆汁酸添加在养鳗专用饲料中ꎬ并做一不添加胆汁酸的对照组ꎬ经过32天的养殖后ꎬ试验结果表明ꎬ饲料中添加了胆汁酸的鳗鱼较对照组增重率提高16.7%ꎬ饲料系数降低19.7%ꎮ按照每公斤鲤鱼体重每天6mg的比例将胆汁酸添加在鲤鱼苗的饲料中ꎬ并以未添加胆汁酸的饲料作为对照组ꎬ经过62天的养殖ꎬ试验结果表明:胆汁酸能降低鲤鱼饲料系数17.7%ꎮ按照每公斤鲫鱼体重每天6.5mg的比例将胆汁酸添加在鲫鱼饲料中ꎬ并以未添加胆汁酸的饲料作为对照组ꎬ经过40天的养殖ꎬ试验结果表明:胆汁酸能显著降低鲫鱼饲料系数ꎮ林仕梅等(2001)还研究了胆汁酸对斑点叉尾鮰的促生长作用ꎮ试验证明ꎬ复合胆汁酸产品 可利康 能有效提高斑点叉尾鮰的生长速度ꎬ降低饲料系数ꎮ汪军涛等(2009)研究了DL-肉碱与复合胆汁酸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的影响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ꎬ在饲粮中添加DL-肉碱复合物能够显著提高饲料效率17.28%(P<0.05)ꎬ显著降低饲料系数15.43%(P<0.05)ꎬ提高特定生长率12.50%ꎻ补充添加DL-肉碱复合物+复合胆汁酸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效率较DL-肉碱复合物单独添加组分别降低4.27%和5.76%ꎬ差异不显著ꎮ4㊀小结综上所述ꎬ胆汁酸作为一种营养型添加剂ꎬ能有效促进动物脂肪消化吸收㊁提高饲料转化率㊁提高体重和胴体品质ꎬ缓解脂肪肝和肝胆疾病ꎮ参考文献(略)01 中国饲料添加剂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第9期(总第209期)。
蛋鸡脂肪肝的发病机理与胆汁酸

蛋鸡脂肪肝的发病机理与胆汁酸鸡采食饲料中的营养数量超出正常生活习惯的生活、生产消耗量和储存量,超出部分则转化为脂肪体液在体内沉积下来,形成过量的脂肪组织,使鸡体过度肥胖。
脂肪过多的脂肪大多沉积在皮下组织、腹壁内侧、肾脏周围、胃的四周和肝脏。
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量沉积,严重影响胃部生理功能,引起肝脏肥大。
营养过程容易导致酸中毒,但营养缺乏也可以造成导致酸中毒。
这里说的营养缺乏是指营养素的缺乏,比如饲料维生素E、维生素B12、蛋氨酸等。
参与脂蛋白的合成,并辅助脂蛋白将脂肪运出肝脏,当这些营养素缺乏时,在脂肪肝脏加工或转化成的脂肪运不出去,就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
运动不足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蛋鸡养殖,几乎都是不间断笼养,饲养密度大,空间小,大大限制了鸡的运动。
多余的能量就可在体内,尤其是在肝脏内更为重要形成脂肪储存起来。
肝脏功能能力差或者受到损伤,使肝脏合成脂蛋白的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将肾脏脂肪组织运送出去而在肝脏沉积。
各种病毒性疾病、体温高热稽留、肝胆疾病,以及重金属、黄曲霉毒素、棉粕和菜籽粕中所含毒素等引起的,都会对肝脏特性示范作用产生巨大损伤作用。
最后,就是雌激素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女人容易发胖,同理,母鸡也容易发胖,这与雌激素有关系。
产蛋是一种生殖行为,产蛋量多少与雌激素的数量和活性高低密切相关,而雌激素能促进肝脏脂肪的合成和沉积。
如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胆汁酸的促进作用机理又在哪里胆汁酸呢?胆汁酸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一系列的产生固醇类物质,因为主要经由胆囊和胆汁一起典型排泄到肠道中,并具有酸性,因此统称为胆汁酸。
胆汁酸可以加快肝脏脂肪的运输,减少在脂肪的堆积,从而减轻肝脏的管理成本。
为什么说胆汁酸有这个功能那?胆汁酸具有表面活性积极作用,因为它的前体有两性,一端为烷基,具有亲油性,可以和植物油类结合;另一端为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
因此,在动物体内胆汁酸最重要胆汁酸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中的脂肪和脂溶性生物体(油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等)。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 养鸡技术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养鸡技术蛋鸡脂肪肝,又称脂肪肝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产蛋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它主要是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分堆积,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严重的甚至引起肝细胞破裂,最终导致肝内出血而死亡。
会给蛋鸡养殖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1、发病原因营养因素。
主要指蛋鸡摄入过量的饲料,而使能量的摄入水平过高,过剩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从而引起肝脏的生理功能异常,表现为脂肪肝综合征。
另外,当日粮中的能蛋比较高时,蛋白质无法满足与脂肪结合的需求,而导致脂肪无法从肝脏中运出,从而引起脂肪肝综合征;当营养不足时尤其是参与合成脂蛋白的营养物质缺乏时,会导致肝脏内的脂肪无法运输,而使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引发脂肪肝疾病。
遗传因素。
不同的蛋鸡品种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程度不同,蛋鸡由于产蛋的原因代谢强度大,高强度的激素代谢会加快脂肪的沉积,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表现出脂肪肝综合征的症状。
环境因素。
目前蛋鸡养殖多采用笼养方式,在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下蛋鸡的运动量减少,这就会导致蛋鸡体内多余的能量无法消耗而转为大量的脂肪,形成脂肪肝;在夏季该病的发病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会促成脂肪酸的形成,而高温时蛋鸡对能量的需求量较少,从而增加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当蛋鸡受到应激时会消耗大量的机体能量,使合成代谢速度降低,脂肪的转化率降低,使脂肪大量的沉积,最后会诱发脂肪肝综合征。
激素水平。
雌激素会对能量代谢产生影响;过高的生长激素会使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皮质醇会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而甲状腺激素会使蛋鸡对致病因子表现的极为敏感,这此都是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有毒物质。
这里主要是指霉菌毒素和药物毒素。
其中黄曲霉毒素是引发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毒素。
另外,对蛋鸡用药不合理时也会对肝脏内的脂蛋白质合成产生影响,使脂肪无法合成脂蛋白质,造成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防控

20蛋鸡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防控闫岩(甘肃省崇信县畜牧兽医中心744200)蛋鸡脂肪肝是蛋鸡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营养性代谢疾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高峰期,是由于机体代谢旺盛而引起脂肪代谢紊乱造成的。
此病又被称为脂肪肝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最早是在1954年美国发现的,随着笼养蛋鸡的发展,发病率逐渐升高,已经成为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常发病。
此病的发病率在5%左右,占全部死亡鸡的8%~10%,有的养鸡场发病率可以高达30%,给养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1发病机制对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目前最为流行是“双击”学说。
第一击是指肝脏的脂肪动态平衡被破坏,机体中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不断地被运送到肝脏内,但是肝脏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弱,造成肝脏脂肪积聚。
据研究发现脂肪代谢失衡和胰岛素信号转导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胰岛素抵抗可以导致肝脏内存在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从而形成慢性高脂血症,严重的会使脂肪肝病情不断恶化。
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以后,脂肪的分解加剧,导致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同时肝脏在高胰岛素的刺激下,合成脂肪的能力加强,从而导致脂肪酸在肝脏沉积。
第二击是指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的积聚,导致细胞的氧化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失衡,产生活性氧族,活性氧族的产生会损害蛋白质和DNA的稳定性,破坏生物膜,引起细胞炎症。
活性氧族的产生会使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过氧化反应,加剧载脂蛋白的降解,使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减少,导致甘油三脂在肝脏积聚,形成脂肪肝。
2脂肪肝的症状和危害蛋鸡出现脂肪肝以后,典型的症状就是体重有所增加,鸡的精神状态不好,脂肪肝严重的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就会死亡。
鸡群患有脂肪肝后,产蛋率的提升很慢,不会出现产蛋高峰期。
鸡群的产蛋率上升到85%以后就逐渐降低。
对病死鸡剖检可以发现,鸡的腹腔内沉积有大量的脂肪,肌胃、腺胃、心脏等脏器周围也有大量的脂肪沉积。
肝脏质脆、出血、肿大。
其中肝脏出血是导致病鸡死亡的主要原因,肝内出血会在肝包膜下形成血肿,如果肝包膜破裂就会在腹腔内形成血凝块。
胆汁酸与动物肝脏的关系以及胆汁酸保护肝脏的作用阐述

一、肝脏的功能1 肝脏是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中心1.1 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糖在肝脏中进行有氧和无氧分解代谢。
1.2 肝脏是脂肪酸贝塔氧化的主要场所;是禽类合成脂肪的主要场所;合成磷脂、胆固醇代谢、脂类转运方面起重要作用。
1.3 不但合成本身的蛋白质,还合成大量血浆蛋白质,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尿素的合成也在肝脏进行。
2 解毒功能肝脏是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通过结合、氧化、还原、水解等方式,将药物和毒物生成比原来毒性低,甚至无毒的化合物,经尿或胆汁排出体外。
3 胆汁的合成与排泄胆汁既是消化液,又是排泄液,合成胆汁酸乳化消化脂肪,通过胆汁排泄毒素。
4 免疫与凝血功能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大部分在肝脏合成。
二、胆汁酸与肝脏1、现代化养殖条件下,肝脏的负担日益严重,始终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添加胆汁酸可缓解和解除肝脏负担;2、无论是畜禽养殖还是水产养殖,肝脏疾病如脂肪肝、肝胆综合症、胆道不畅等疾病高发,添加胆汁酸可促进胆汁分泌、畅通胆道;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等疾病;3、肝脏受到霉菌毒素、内毒素和重金属的长期困扰,自身健康不断恶化,添加胆汁酸可结合和分解内毒素,解除肝脏和肠道的负担。
霉菌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等;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被杀死后残留的细胞壁成分;重金属包括砷、汞、铜、锌等等,虽然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但长期过量添加会对肝脏造成很大损害。
三、龙昌胆汁酸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山东龙昌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是中国动保领域最大的胆汁酸专业化提取基地,其采用具有国家专利的特殊工艺研制生产的胆汁酸于2014年获得农业部颁布的新饲料添加剂证书,是国家质量标准、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制定者。
目前,龙昌胆汁酸的质量和效果已得到国内外诸多一流客户的高度认可,如新希望集团、大北农集团、禾丰集团、通威集团、海大集团、澳华集团、统一集团等,产品已经出口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厄瓜多尔、泰国、越南等12个国家。
胆汁酸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胆汁酸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胆汁酸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有多种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促进脂肪消化吸收:胆汁酸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物质的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动物对油脂、脂溶性维生素等的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
2.提高饲料利用率:胆汁酸能够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家禽生产性能,节约饲料
开支,降低养殖成本。
3.保护肝胆健康:胆汁酸可以维护肝脏健康,防止脂肪肝的发生。
在鱼类的养殖
中,胆汁酸还可以加速脂肪从肝脏输出,预防鱼类脂肪肝和水产肝胆综合症,具有良好的抗肝损伤及修复肝损伤的作用,有效控制死亡率。
4.提高免疫力: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以增强畜禽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各
种应激反应。
5.改善产品品质:胆汁酸可以降低畜禽产品中的粪便量,降低粪便中有机物的含
量,从而降低粪便在体外氧化产生的臭气。
在禽类养殖中,胆汁酸还可以降低脂肪肝、腺胃炎等病的发生率,改善鸡蛋品质。
总的来说,胆汁酸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产品品质,同时保护动物的肝胆健康,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然而,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效果可能因动物种类、养殖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蛋鸡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及防控措施

中国动物保健2021.041发病机理肝脏不仅是合成脂蛋白、利于脂肪运输的最重要器官,而且在脂肪分解、代谢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还是脂肪酸氧化和酮体形成场所。
如果饲料营养过剩,促使脂蛋白无法将肝细胞脂肪运出,引起脂肪在肝细胞中蓄积过多,进而造成脂肪肝的形成。
根据实际经验,能够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因素。
1.1营养失调如果饲料营养中的精氨酸、亮氨酸或苏氨酸等缺乏时,促使机体合成的载脂蛋白数量减少,同时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含量不足,致使机体合成磷脂数量减少,这样就会引起肝脏转运脂肪受阻,促使脂肪在肝脏组织蓄积,引起脂肪肝发生。
如果饲料中缺乏氯化胆碱或胆固醇含量过高等情况下,也会引起卵磷脂合成不足,致使脂蛋白形成障碍,最后造成脂肪肝形成[1]。
1.2激素影响一些激素能够改变能量代谢,致使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脂肪,例如:雌激素、生长激素、皮质素、胰岛素等都可以促使碳水化合物转变为脂肪,致使脂肪氧化受到抑制,不仅减少膜磷脂组成,而且还提高了对致病因素的敏感程度,进而诱发蛋鸡发生脂肪肝。
1.3应激因素据报道给鸡群接种疫苗后可以诱发脂肪肝的形成。
这是因为蛋鸡群接种疫苗后,通常会引起产蛋率下降,相对来讲摄入的营养物质过剩,促使机体新陈代谢紊乱,尤其在脂肪代谢紊乱后,能促使脂肪过多在肝脏蓄积而诱发脂肪肝综合症。
1.4游离脂肪酸的影响在脂肪性肝脏疾病的形成中,肝脏脂肪酸的β氧化和脂肪氧化磷酸化的受损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部分游离脂肪酸的细胞毒性极强,不仅能够损伤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膜等,导致细胞内微器损害,而且可以促使细胞因子的毒性明显加强,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或者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进一步发生肝脏脂肪变性。
1.5中毒机制在实际养鸡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抗生素来防治疾病,如果使用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都会引起药物中毒现象。
有时饲料原料水分或霉粒超标,或者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受潮发生霉菌,也会引起霉菌毒素超标,蛋鸡采食这样的饲料后就会引起霉菌毒素中毒情况。
蛋鸡脂肪肝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

加 甜 菜 碱 ,极 显 著 降 低 腹 脂 率 和 肝 脏
中脂 肪 含 量 ,防 止脂 肪 肝 的发 生 。
Le ( 9 9 i n 1 9 )研 究 发 现 ,在 产蛋 期 蛋 鸭 日粮 中 添 加 胆 碱 , 肝 脏 脂 肪 含 量 均 减 少 , 产 蛋 率 显 著 提 高 ,血 液 中 甘 油 j 酯 、V D ,a o L L p B浓 度 升 高 ,HD L
硬 度 和 蛋 鸡 脂 肪 肝 综 合 症 有 关 患 有
脂 肪肝 的蛋鸡 血 钙 和血 磷 显著 升 高 . 高 血 钙 鸡 腹 部 沉 积 过 量 脂 肪 ,鸡 冠 较 大 ,多 数 停 产 ,说 明 脂 肪 肝 与 钙 代 谢 有 关 。 降 低 饲 料 中 钙 比例 可 以 引 起 肝
( 9 8 研 究 表 明 ,在 产蛋 鸡 饲 料 中添 19)
中 过 量 沉 积 .不 能 被 及 时 运 出 肝 外 , 从 而 引 起 蛋 鸡 脂 肪 肝 。适 当 降 低 能 量 水 平 .调 整 蛋 白能 量 比 以 及 各 种 必 需 氨 基 酸 之 间 的 平 衡 ,可 防 止 由 于 能 量 过 高 造 成 的 脂 肪 过 度 沉 积 ,减 少 脂 肪
脏脂肪含量升高和出血。
2 1 维 生 素 和 氨 基酸 .I 4
水 平 脂 肪 肝 发 生 率 较 1% 的 升 高 。 何 6
维 明 等 ( 9 6 试 验 结 果 证 明 ,蛋 白 19 ) 能 量 比值 大 的 试 验 鸡 群 ,脂 肪 肝 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 蛋 能 比低 的 鸡 群 ,且 差 异
( 0 0) 年 研 究 提 出 ,在 玉 米 一 粕 型 20 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汁酸在预防与治疗蛋鸡脂肪肝的作用机理
无论是肉鸡还是蛋鸡,为了维持高产稳产,营养全面而丰富是必然的,由于蛋鸡饲养周期长,因此,大量的脂肪积累在肝部,逐渐形成脂肪肝。
我们都知道肝脏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和转化利用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能进行相当数量的储存。
造成鸡只脂肪肝的原因有哪些呢?
毋庸置疑,营养过剩是最主要的因素。
造成营养过剩的原因有:一是饲养配方不合理。
营养浓度过高,尤其是能量过高。
多余的能量物质就逐渐转化成脂肪并沉积下来。
二是营养物质的比例不适宜。
例如,饲料中蛋白能量比不合适。
能量过高,不能充分利用。
尽管总营养量可能并不高,但仍有一部分能量转化成脂肪。
鸡采食饲料中的营养数量超出正常的生活、生产消耗量和储存量,超出部分则转化为脂肪在体内沉积下来,形成过量的脂肪组织,使鸡体过度肥胖。
过多的脂肪主要沉积在皮下组织、腹壁内侧、肾脏周围、胃的四周和肝脏。
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量沉积,严重影响肝脏生理功能,引起肝脏肥大。
营养过程容易导致脂肪肝,但营养缺乏也可以导致脂肪肝。
这里说的营养缺乏是指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比如饲料维生素E、维生素B12、蛋氨酸等。
参与脂蛋白的合成,并辅助脂蛋白将脂肪运出肝脏,当这些营养素缺乏时,在肝脏加工或转化成的脂肪运不出去,就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
运动不足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蛋鸡养殖,几乎都是全程笼养,饲养密度大,空间小,大大限制了鸡的运动。
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尤其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储存起来。
肝脏功能能力差或者受到损伤,使肝脏合成脂蛋白的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将脂肪运送出去而在肝脏沉积。
各种病毒性疾病、体温高热稽留、肝胆疾病,以及重金属、黄曲霉毒素、棉粕和菜籽粕中所含毒素等引起的中毒,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巨大损伤作用。
最后,就是雌激素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女人容易发胖,同理,母鸡也容易发胖,这与雌激素有关系。
产蛋是一种生殖行为,产蛋量多少与雌激素的数量和活性高低密切相关,而雌激素能促进肝脏脂肪的合成和沉积。
如何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胆汁酸的作用机理又在哪里呢?
胆汁酸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因为主要经由胆囊和胆汁一起排泄到肠道中,并具有酸性,因此统称为胆汁酸。
胆汁酸可以加快肝脏脂肪的运输,减少在脂肪的沉积,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
为什么说胆汁酸有这个功能那?
胆汁酸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因为它的分子结构有两性,一端为烷基,具有亲油性,可以和油脂类结合;另一端为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
因此,在动物体内胆汁酸最重要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中的脂肪和脂溶性物质(油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等)。
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胆汁酸不但起到辅助脂肪酶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强脂肪酶的活性。
食物中的脂肪通过胆汁酸的作用而被乳化,并且被脂肪消化酶所消化。
消化产物包含在胆汁酸的微粒中,并被小肠中的绒毛膜吸收。
由于脂肪酶的功能在PH值为8~9时,它的效果是最好的;而在PH值为6~7时,脂肪酶基本不起作用。
小肠前端PH值为6~在那里脂肪酶实际上是不起作用的,但是当脂肪酶与胆汁酸形成一种复合物时,脂肪酶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它能在PH值为
6~7的小肠中起作用。
并且在吸收的过程中,脂肪酶不仅可以执行运输功能,同时,它还可以提高在小肠中绒毛膜表面的脂肪浓度,并促进吸收。
此外:1,胆汁酸还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动物体内细菌内毒素吸收量的功能。
随着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细菌的抗药性以及抗生素的二次污染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抗生素杀灭细菌后产生大量的内毒素称为抗生素的二次污染,内毒素严重影响动物体的健康,容易引起急性肝脏营养缺乏症,并且不容易防治。
而胆汁酸的缺乏会加速小肠吸收内毒素和产生严重的胃部阻塞物。
如果动物摄入适量的去氧胆汁酸,就能有效分解内毒素,维护动物体的健康。
2,胆汁酸还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
在动物的大肠中,胆汁酸能够抑制大肠杆菌,链球菌及其它有害细菌的增殖。
胆汁酸还能防止食物在胃部腐烂与发酵。
因此,胆汁酸还能够预防气胀与腹肿胀等疾病。
3,胆汁酸如脱氢胆酸和熊脱氧胆酸还可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增加胆汁容量,使胆道畅通,消除胆汁淤滞,起到利胆作用。
综上所述:胆汁酸能够有效改善蛋鸡对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及胆固醇的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动机体内细菌内毒素在体内吸收的功能;促进摄食、提高饵料效率、降低饲养成本;还能够增加胆汁分泌量,使胆道畅通,消除胆汁淤滞,起到保肝利胆的作用,从而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