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禽脂肪肝综合征解析

合集下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近年来养鸡业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防治措施也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进行深入探讨。

一、病因分析1. 饲料成分不合理饲料成分不合理是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

饲料中脂肪和糖类过多,蛋白质不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不均衡,导致蛋鸡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进而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2. 生产管理不当蛋鸡的生产管理不当也会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养鸡环境潮湿,通风不良,饮水不洁净等因素都会影响蛋鸡的健康,使其易患脂肪肝。

3. 遗传因素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还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

部分品种的蛋鸡对脂肪肝的抵抗力较弱,易患该病。

4. 其他因素除了饲料成分不合理、生产管理不当、遗传因素外,蛋鸡脂肪肝综合征还与感染性疾病、药物滥用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二、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重增长缓慢脂肪肝会影响蛋鸡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得蛋鸡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变慢,身体呈现消瘦状态。

2. 产蛋性能下降患有脂肪肝的蛋鸡产蛋性能会明显下降,产蛋率降低,蛋壳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蛋白质异常、蛋黄色素异常等情况。

3. 肝脏明显肿大脂肪肝会导致蛋鸡的肝脏肿大,可以通过观察鸡的体表,用手轻轻触摸鸡的腹部来感知肝脏的肿大情况。

4. 消化系统问题脂肪肝会影响蛋鸡的消化系统功能,导致蛋鸡出现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5. 其他症状脂肪肝还会引起蛋鸡的羽毛蓬松、动作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料搭配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蛋鸡获得均衡的营养,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尽量使蛋鸡获得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2. 规范生产管理加强蛋鸡的饮水管理,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保持环境干燥通风,避免因环境潮湿、氨气浓度过高等问题影响蛋鸡的健康。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 养鸡技术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 养鸡技术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养鸡技术蛋鸡脂肪肝,又称脂肪肝综合征或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产蛋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

它主要是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分堆积,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严重的甚至引起肝细胞破裂,最终导致肝内出血而死亡。

会给蛋鸡养殖带来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治。

1、发病原因营养因素。

主要指蛋鸡摄入过量的饲料,而使能量的摄入水平过高,过剩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从而引起肝脏的生理功能异常,表现为脂肪肝综合征。

另外,当日粮中的能蛋比较高时,蛋白质无法满足与脂肪结合的需求,而导致脂肪无法从肝脏中运出,从而引起脂肪肝综合征;当营养不足时尤其是参与合成脂蛋白的营养物质缺乏时,会导致肝脏内的脂肪无法运输,而使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引发脂肪肝疾病。

遗传因素。

不同的蛋鸡品种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程度不同,蛋鸡由于产蛋的原因代谢强度大,高强度的激素代谢会加快脂肪的沉积,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表现出脂肪肝综合征的症状。

环境因素。

目前蛋鸡养殖多采用笼养方式,在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下蛋鸡的运动量减少,这就会导致蛋鸡体内多余的能量无法消耗而转为大量的脂肪,形成脂肪肝;在夏季该病的发病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会促成脂肪酸的形成,而高温时蛋鸡对能量的需求量较少,从而增加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当蛋鸡受到应激时会消耗大量的机体能量,使合成代谢速度降低,脂肪的转化率降低,使脂肪大量的沉积,最后会诱发脂肪肝综合征。

激素水平。

雌激素会对能量代谢产生影响;过高的生长激素会使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加;皮质醇会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而甲状腺激素会使蛋鸡对致病因子表现的极为敏感,这此都是蛋鸡发生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有毒物质。

这里主要是指霉菌毒素和药物毒素。

其中黄曲霉毒素是引发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毒素。

另外,对蛋鸡用药不合理时也会对肝脏内的脂蛋白质合成产生影响,使脂肪无法合成脂蛋白质,造成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引起脂肪肝综合征。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而诱 发该 病 ;大 量 的碳z 化 合 物 可通 过 糖 原异 生 转
化 成为脂 肪 而蓄积 。
3 限 制 采 食 . 2 通 过 限 制采 食 量 或降 低 日粮 能量 水 平来 限制 能
量 的摄 入量 是 预防该 病 的有效 方 法 。一般 情 况下 , 用
大麦 、 小麦或小米取代 日粮中的玉米可减少本病 , 产 蛋鸡 日粮 中使 用 鱼 粉 、 干酒 糟 、 串状 酵母 等 也 可减 少
养殖技术顾 问 20 . 089
维普资讯
疫 病 防 治

起 雏 鹅 曲 霉 菌 病 的 诊 治
于 赢 张 廷 梅 2 陈 晋 龙 3
(. 1黑龙 江省桦 川 县横 头 山镇 畜牧 站 1 4 0 ,. 江省佳 木 斯郊 区畜牧局 14 0 , 5 3 0 2黑龙 5 0 4 3黑龙 江省桦 川县 气象局 1 4 0 . 5 3 0)
起 的 ,亲 脂 肪 物质 如 胆碱 和 蛋氨 酸 是磷 脂 的 组成 成
分 , 促进 脂 肪 的 运输 , 可 当其 过 量 或 不 足 时 可 发病 。
月 日

产蛋率急剧下降, 常给养禽业造成
较 大的损 失 。 肪 肝 同时导 致肝 出 脂
微量营养物质如维生素 c 、维生素 E B族 维生素 、 、
维普资讯
哼 疫 病 防 治



鸡 脂 肪 肝综 合 征 是 发 生 于 产 蛋 鸡 和 肉用 仔 鸡 的一 种 营 养 代 谢
性 疾 病 , 病 以产 蛋鸡 多发 , 致 该 导
蛋 鸡 脂肪 肝 综合 征 是脂 类 运 输 的缺 乏 或 过量 引
夏 季 环境 温度 的波 动 ,可 能会 引起 能量 采 食 的错 误 调节 , 而造 成蛋 鸡脂 肪肝 综合 征 。 进 营 养 、管 理 、疾 病 等应 激 尽 管 能使 鸡 只体重 下 降 , 也 会使 脂肪 沉积 增加 。突然 应激 可增 加皮 质酮 但

禽 脂 肪 肝 综 合 征(Poultry Fattty Liver Syndrome)

禽 脂 肪 肝 综 合 征(Poultry Fattty Liver Syndrome)

征的症状 症状( 脂 肪 肝 综 合 征的症状(1)
本病主要发生于重型鸡及肥胖的鸡。病鸡生 前肥胖,超过正常体重的25%,产蛋率波动较大, 可从75%~85%突然下降到35%~55%,在下腹 部可以摸到厚实的脂肪组织。往往突然暴发,病 鸡喜卧、鸡冠肉髯褪色乃至苍白。严重的嗜眠, 瘫痪,体温41.5~42.8℃进而鸡冠、肉髯及脚变冷, 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从发病到死亡约1~2d, 当拥挤、驱赶、捕捉或抓提方法错误,引起强烈 挣扎时可突然死亡。病鸡血液化验,血清胆固醇 明显增高达到605~1148mg/100ml或以上(正常为 112~316mg/100m1);血钙增高可达到28~ 74mg/100ml(正常为15~26mg/100m1);血浆雌激 素增高,平均含量为l 019µg/m1(正常为305µg/m1); 450日龄病鸡血液中肾上腺皮质固醇含量均比正常 鸡高(5.71~7.05mg/100ml)。
病发生。
征的机理 脂 肪 肝 综 合 征的机理
家禽肝脏是合成体内脂肪的最主要场所, 合成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 血液。其中载脂蛋白的合成需蛋氨酸、丝氨酸、 VE、B族维生素等的参与。在脂肪转运过程中, 胆碱起重要作用。母禽在产蛋期,为了维持生 产力(1个鸡蛋大约含6g脂肪,其中的大部分是 由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肝脏合成脂 肪的能力增加,肝脂也相应提高。若合成蛋脂 的原料不足,或肝脏合成的脂肪太多,超出了 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肝内脂肪蓄积,使 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变脆。在受到 应激时,若鸡突然剧烈运动,肝脏小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肝被膜下,形成血凝块,最终病鸡死 于肝破裂。
主要是摄入能量过多,长期饲喂过量饲料会导致脂 肪量增加。实验,按等能原则喂小麦一大豆日粮的鸡患 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比喂玉米一大豆日粮的鸡低。肝 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不同,受不同谷物类型的影响,从碳 水化合物获得能量比从饲料脂肪中获得能量危害更大。 鸡的品系、笼养和环境与本病发生有关。高产蛋量品系 鸡对脂肪肝综合征较为敏感,由于高产蛋量是与高雌激 素活性相关的,而雌激素可刺激肝脏合成脂肪,笼养鸡 活动空间缺少,再加上采食量过高,又吃不到粪便而缺 乏B族维生素,就可刺激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环境高温 可使代谢温度过大,以至失去应有的平衡,所以本病在 温度高时多发。环境的突然改变、受惊可诱发本病的发 生。另处,饲料中胆碱含量不足,VB、VE及蛋氨酸含量 不足,可促使本病发生。饲料中真菌毒素可致肝机能损 伤,油菜籽制品中的芥子酸也可引起肝脏变性,促使本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复杂,主要与饲养管理、营养、环境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饲养管理不当、营养失衡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是导致蛋鸡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如何对蛋鸡脂肪肝进行有效的防治,对于保障蛋鸡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病因分析:1.饲养管理不当:如过度饲喂、饮水不足、水质不好等都容易引起蛋鸡脂肪肝综合征。

长期饮用含有过量亚硝酸盐的水源、受震动、挤压、气候异常等因素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异物刺激等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2.营养失衡:营养失衡也是饲养管理中造成脂肪肝的的重要原因。

如蛋鸡饲料中因缺乏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而影响脂肪代谢等,常常会导致蛋鸡发生脂肪肝。

3.环境污染:蛋鸡生活的环境如果存在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就会导致蛋鸡发生脂肪肝等疾病。

临床症状:1.肥胖:患有脂肪肝的蛋鸡重量往往会明显增加,体形肥胖,腹部积脂往往较严重。

2.精神沉郁:蛋鸡脂肪肝往往会导致蛋鸡的精神状态变得沉郁,食欲不振,活动量也明显下降。

3.腹部肿胀:脂肪肝会导致蛋鸡脾胃肥大,造成腹部积气和腹部肿胀的症状。

防治措施:1. 正确饲养管理:调整好蛋鸡的饮食、饮水和饲料添加量等饲养管理措施,合理增加蛋鸡的运动量、增加蛋鸡咀嚼食物的时间,降低蛋鸡对绿饲料的摄入量。

将蛋鸡饲养在相对干燥、通风和安静的环境中,以减轻蛋鸡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2. 合理营养:为蛋鸡配制高质量、表观营养素比例合理的饲料,保证蛋鸡摄入适量的蛋白质,使其肝脏得到相应营养支持,在保证蛋鸡的正常体重的同时,减轻肝脂肪的积累。

3.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严重的蛋鸡,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口服药、注射药物等。

但是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谨慎,避免过量使用,否则可能会对蛋鸡造成严重伤害。

综上所述,通过正确的饲养管理、营养和环境的调理,可以减轻蛋鸡脂肪肝的发生。

关注蛋鸡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脂肪肝的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保证蛋鸡的健康,同时也能有效提升蛋鸡的生产效益。

脂肪肝综合征PPT课件

脂肪肝综合征PPT课件

当糖原消耗殆尽,则动用体脂,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
或有些营养成分,如胆碱、磷脂及其前体蛋氨酸、三甲基
甘氨醛、酪蛋白等缺乏,可直接影响已合成的脂肪运出肝
脏;
四环素、某些细菌的毒素等损伤肝组织,干扰肝细胞
对脂蛋白的合成,使肝内合成的脂肪无法运往脂肪组织贮
存,蓄积在肝脏内。
10
临床症状(产蛋鸡脂肪肝出血综 合征)
可从60%~75%下降为30%~40%,甚至仅为10%,有的停止产蛋。
有些病鸡食欲下降,鸡冠苍白,体温正常,粪便呈黄绿色,水样;严
重者嗜睡,瘫痪,进而冠、肉髯和脚变冷,可在数小时内死亡。易发
病鸡群中,月均死亡率可达2%~4%,但有时可高达20%。
病鸡血清胆固醇增高到6050~11450 mg/L或以上(正常为
脂肪肝综合征 Fatty Liver Syndrome
1
概念
动物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以过度肥胖、 肝脏脂肪变性为特征的营养代谢病。
牛以肝脏脂肪蓄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称肥 胖母牛综合征 (Fat cow syndrome)
产蛋鸡以个体肥胖,产蛋下降,肝脏、腹腔 及皮下有大量的脂肪蓄积,肝脏出血,发病突然, 病死率高为临床特征,称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fatty liver hemorrhagic syndrome)。
当摄入蛋白质不足,或饲料中缺乏合成载脂蛋白的原料如维生素
E、生物素、胆碱、B族维生素和蛋氨酸等亲脂因子,使运输脂肪的
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或当肝细胞的损伤和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时,
影响内质网的蛋白质合成,脂肪不能结合成脂蛋白从肝细胞中运输出
去。
肝脏合成脂肪的速度超过肝脏输出脂肪的速度,大量脂肪在肝中 积存,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肝脏质地变脆,肝血管易损伤破裂, 形成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鸭的营养代谢病-脂肪肝综合症

鸭的营养代谢病-脂肪肝综合症
鸭的营养代谢病-脂肪肝综 合症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病因分析 • 预防与控制策略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鸭的营养代谢病-脂肪肝综合症是 一种与营养代谢有关的疾病,主 要发生在肉鸭和蛋鸭中。
症状
病鸭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体重减 轻、肝脏肿大和质地变脆,以及 腹腔内积聚大量脂肪。
生素摄入。
药物治疗
在兽医指导下,使用一些保肝利 胆药物和维生素等进行治疗。
环境改善
改善鸭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因 素,提高鸭的抵抗力。
治疗策略
饮食调整
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能量 摄入,增加蛋白质和维生 素摄入。
药物治疗
在兽医指导下,使用一些 保肝利胆药物和维生素等 进行治疗。
定期检查
在治疗期间,定期对鸭进 行体重、血脂和肝脏功能 检查,及时评估治疗效果 。
治疗
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能量和蛋 白质摄入,增加运动量,改善
鸭子的饲养环境。
病例二:环境压力引起的脂肪肝综合症
环境压力
饲养环境恶劣,如高温、通风不良、 湿度大等,导致鸭子长期处于应激状 态,容易引发脂肪肝。
症状
病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生长发育 受阻,肝脏肿大,质地变硬。
诊断
通过观察病鸭的精神状态、食欲情况 、肝脏病变以及饲养环境进行诊断。
04
案例分析
病例一:营养失调引起的脂肪肝综合症
营养失调
长期过度饲喂高能量、高蛋白 的饲料,导致鸭子营养过剩, 脂肪在肝脏中沉积,引发脂肪
肝。
症状
病鸭食欲不振,腹部膨大,羽 毛杂乱,行动迟缓,不愿活动 ,生长发育受阻。
诊断
通过观察病鸭的体型、腹部情 况、活动情况以及食欲状况, 结合解剖检查肝脏病变进行诊 断。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鸡类疾病,通常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环境压力等因素导致。

在我国,由于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饲养技术不断提高,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已成为影响蛋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病因分析1. 饲养管理不当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当密切相关。

例如饮水不洁净、饮水不足、粪便清理不及时、粪便湿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等因素,都会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2. 营养不均衡饲料中热量过高或脂肪过多,以及过量添加维生素D会增加脂肪在肝脏中的积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饲料中蛋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含量不足也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3. 环境压力饲养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因素也会给蛋鸡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产蛋量下降,免疫功能下降,脂肪肝发生率增加。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不振患有脂肪肝的蛋鸡,由于肝功能受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食量减少,甚至拒食。

2. 体重下降脂肪肝会导致蛋鸡身体状况下降,体重减轻明显。

3. 产蛋量下降脂肪肝会影响蛋鸡的产蛋量,使蛋鸡的经济效益下降。

4. 肝脏肿大经过查体,蛋鸡患有脂肪肝时,可发现其肝脏肿大、表面模糊,质地变软。

5. 其他症状如粪便异常、羽毛脱落、粘膜苍白、行动迟缓、呼吸急促等。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干燥,保证饮水供应充足,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换气,减少饲料中脂肪含量,避免添加过量维生素D等。

2. 合理饲料配方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平衡,并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搭配与营养水平调整。

3. 调控环境压力根据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鸡舍内的温湿度,确保蛋鸡处于一个相对稳定、舒适的环境中。

4. 合理用药对于已患有脂肪肝的蛋鸡,可适当选用促进肝功能恢复的药物进行治疗。

5. 加强预防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加强蛋鸡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病因、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血 液化验指标,以及病理变化特征即可确诊, 其特征性病变为肥胖母鸡腹腔内或肝被膜 下有凝血块。本病应注意与鸡脂肪肝和肾 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防治]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采取针对性的防治 措施。
1.调整日粮的配方,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下鸡群的需要。由于摄入能量过度是一个 重要病因,因此可以考虑实行限饲和降低 饲料代谢能摄入量,如在饲料中增加一些 富含亚油酸的脂肪而减少碳水化合物则可 降低本病的发生。
2.调整饲养管理,适当限制饲料的喂量,使体重 适当,鸡群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限量应 大,小型鸡可在120日龄后开始限喂,一般限喂 8%~12%。
3.已发病鸡群,在每千克日粮中补加胆碱22~ 110mg,治疗7d有一定效果。在美国曾介绍,每吨 日粮中补加氯化胆碱1000g,维生素E10000国际单 位,维生素B1212mg和肌醇900g,连续饲喂10~15 天。或每只鸡服氯化胆碱0.1~0.2g,连续10d。
另外,饲料中胆碱含量不足,VB、VE、 及蛋氨酸含量不足,可促使本病生发。 饲料中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红青 霉毒素等)可致肝机能损伤,油菜籽 制品中的芥子酸也可引起肝脏变性, 促使本病发生。
[发病机理]
家禽肝脏是合成体内脂肪的最主要场所,合成 后的脂肪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被输送到血液。在 脂肪转运过程中,胆碱起重要作用。母禽在产蛋期, 为了维持生产力,肝脏合成脂肪的能力增加,肝脂 也相应提高。若合成蛋脂的原料不足,或肝脏合成 的脂肪量太多,超出了脂蛋白的运输能力,可产生 肝内脂肪蓄积,使肝脏呈淡黄色或淡粉红色,质地 变脆。受到应激时,若鸡突然剧烈运动,肝脏小血 管破裂,血液流入肝被膜下,形成血凝块,最终病 鸡死于肝破裂。
病鸡血液化验,血清胆固醇明显增高达到 605 ~ 1148mg/100ml 或 以 上 ( 正 常 为 112 ~ 316mg/100ml ) ; 血 钙 增 高 可 达 到 28 ~ 74mg/100ml(正常为15~26mg/100ml);血浆 雌激素增高,平均含量为1019μg/ml(正常为 305μg/ml);450日龄病鸡血液中肾上腺皮质 固 醇 含 量 均 比 正 常 鸡 高 ( 5.7 ~ 17.05mg/100ml)。此外,病鸡肝脏的糖元和 生物素含量很少,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大降低。
第五节 禽脂肪肝综合征 (Poultry Fattty Liver Syndrome)
本病常散发于产蛋母鸡,尤其是笼养 蛋鸡群,多数情况是鸡体况良好,突然死 亡。死亡鸡以腹腔及皮下大量脂肪蓄积, 肝被膜下有血凝块为特征。公鸡极少发生。 填鸭、填鹅因食入大量高能饲料以使生产 肥胖,实际上也呈现脂肪肝综合征。
[病 因]
主要是摄入高能低蛋白日粮,能量过多,长 期饲喂过量饲料会导致脂肪量增加。实验表 明,按等能原则喂小麦—大豆日粮的鸡患脂 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比喂玉米—大豆日粮的 鸡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不同,受不同谷 物类型的影响,从碳水化合物获得能量比从 饲料脂肪中获得能量危害大。
其次,鸡的品系、笼养和环境与本病发生有关。 高产蛋量品系鸡对脂肪肝综合征较为敏感;笼 养鸡活动空间缺少,再加上采食量过高,又吃 不到粪便而缺乏B族维生素,就可刺激脂肪肝综 合征的发生。环境高温可使代谢温度过大,以 至失去应有的平衡,所以本病在温度高时多发。 环境的突然改变、受惊可诱发本病的发生病 鸡生前肥胖,超过正常体重的25%,产蛋率 波动较大,下腹部可摸到厚实的脂肪组织。 往往突然暴发,病鸡喜卧、鸡冠肉髯褪色乃 至 苍 白 。 严 重 的 嗜 睡 , 瘫 痪 、 体 温 41.5 ~ 42.8℃时而鸡冠、肉髯及脚变冷,可在数小 时内死亡。一般从发病到死亡1~2d,当拥 挤、驱赶、捕捉方法错误,引起强烈挣扎时 可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
病死鸡的皮下、腹腔及肠系膜均有多 量的脂肪沉积。肝肿大,边缘钝圆,呈油 灰色,质脆易碎,用刀切时,在刀表面有 脂肪滴附着。肝表面有出血点,在肝被膜 下或腹腔往往有大的血凝块。组织学检查 为重度脂肪变性。有的鸡心肌变性呈黄白 色,有时肾略变黄,脾、心、肠道有程度 不同的小出血点。
[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