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优秀课件2 岳麓版

【初中历史】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优秀课件2 岳麓版
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是一部关于“安史之 乱”的电影。影片展现了玄宗年间的政治斗争。当痴迷 于杨贵妃美色的唐玄宗和寿王展开拉锯战时,他们却没 有意识到安禄山正在策划一场政治叛乱。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探讨“安史之乱”的史实以
及唐朝的衰亡。
学习目标
1.掌握“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涉及的人物 、经过、结果、影响。 2.了解“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的藩镇割据局 面。 3.掌握唐朝灭亡的时间、原因、过程。 4.了解唐亡后随之兴起的五代十国的具体情况 。
一 探究点:“安史之乱”
1.爆发原因: (1)天宝年间,唐玄宗逐渐荒于政事,任人 唯亲,政治日益黑暗。 (2)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掌握了军权,且 兼管辖区的行政和财政,势力极度膨胀,最 终造成唐王朝“外重内轻”的局面。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初中历史: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教学课件(最新版)

初中历史: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教学课件(最新版)
杜 甫 《 忆 昔 》
复 恐 初 从 乱 离 说 。
伤 心 不 忍 问 耆 旧 ,
宗 庙 新 除 狐 兔 穴 。
洛 阳 宫 殿 烧 焚 尽 ,
有 田 种 谷 今 流 血 。
岂 闻 一 绢 直 万 钱 ,
公 私 仓 廪 俱 丰 实 。
稻 米 流 脂 粟 米 白 ,
小 邑 犹 藏 万 家 室 。
忆 昔 开 元 全 盛 日 ,
林甫城府深密,人 莫窥其际。好以甘言 啖人,而阴中伤之, 不露辞色。



《 旧 唐 书 》
幸 林 甫 、 国 忠
宋 璟 而 治 ,
“ 开 元 任 姚 崇 、
——
节度使:边境藩镇的长官。
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 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 ——《资治通戍北 边,天下之势偏重。 ——《资治通鉴.唐纪》

——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资治通鉴.唐纪》
上在位久,用度日侈,后宫赏赐无节。
杨贵妃方有宠…织绣 之工专供贵妃院者七百人, 中外争献器服珍玩。
“ 三 人 势 倾 天 下 ” …
“ 国 忠 贵 震 天 下 ”
上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 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
禄山体充肥,腹垂过膝, 尝自称重三百斤。外若痴直, 内实狡黠。
会杨国忠与禄山不相悦,屡言禄山且反, 上不听;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 于上。禄山由是决意遽反。 ——《资治通鉴.唐纪》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闲话 玄宗
唐朝后期的藩镇分布有哪些特点?节度使权力有何变化?
削弱中央集权
地方
> 中央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时期《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课件3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时期《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课件3川教版

安禄山
爆发时 间:
主要人 物:
755年
安禄山、史 思明
安史之 安禄山起兵
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手握重兵,号称“兵雄天下”。
唐朝腐败刺激了他夺取天下的野心,他暗中招兵买马,拥 兵边陲,待机而动。因其深受玄宗宠幸招致杨国忠嫉恨, 两人的明争暗斗成为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755年,安禄 山起兵反叛。
安史之 唐玄宗入蜀
幽云十六州一失,北部边防从此几乎无险可守, 胡人铁骑纵横驰奔于繁华富庶的千里平原,昼夜即可 饮马黄河。
割让幽云十六州,成为影响中国政治格局和历史 进程的一件大事,此后四百余年中,收复幽云十六州 成为每一个汉人王朝梦寐以求的理想。
五代十国
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 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陶岳《五代史补》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影响
唐朝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后,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 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引发唐末农民起义;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唐 太 宗
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
藩镇割据
材料一: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 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 根。……一寇死,一贼生,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 土。
五代十国
阅读教材第34页小字部分,概括朱 全忠发迹过程。
907年,朱全忠废掉唐哀帝,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梁朝的建 立,宣告了唐朝的灭亡,历史进入 五代十国时期。五十多年间,历经 五朝八姓十四个皇帝。960年,后 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周 建宋,五代结束。
朱 温
赵 匡 胤
幽云十六州
后唐皇帝女婿石敬瑭,趁后唐内乱,以割让幽云 十六州为代价,获取契丹支持,推翻后唐,建立后晋。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2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2

进一步发展: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
1.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D

A.唐高祖 C.武则天 B.唐太宗 D.唐玄宗
D

2.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一年( A.680年 B.700年 C.763年
D.755年
3.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玄宗南逃蜀中 4.下列事件技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3)结果: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
史称“后梁”。
一 探究点:五代十国 三
1.“五代”与“十国”: (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
(2)“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与山西地
区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
2.各国举措及影响: (1)积极:进行改革,发展自己统治区内的 经济,特别是南方各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 农桑,开展对外贸易,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2)消极:加重赋税,相互征战,争夺地盘, 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3.进一步发展: 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
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
基础 。
从 “ 安 史 之 乱 ” 到 五 “五代”与“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 代 晋、后汉、后周。“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与 十 五代十国 山西地区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 国 特点:战乱与发展并存。
坏,社会危机加剧。
②农民起义。
典型:黄巢起义 a.时间:875-884年。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ppt1 川教版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ppt1 川教版

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志在四方,常恐运祚速而功业不就,以王朴精究术 数,一旦从容问之曰:“朕当得几年?”对曰:“陛下用心,以 苍生为念,天高听卑,自当蒙福。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 年后非所知也。”世宗喜曰:“若如卿言,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 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旧五代史· 后周· 世宗纪》
柴荣(921-959)即周世宗,邢 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 郭威的内侄和养子,954年,继郭威为 帝。他对政治、经济、军事加以整顿、 改革;政治上,严禁贪污,惩治失职 官吏;经济上,削减寺院,严禁私度 僧尼;同时招民开垦逃户荒田,发展 农业生产;颁《均田图》,均定河南 等地60州租赋;军事上,赏罚分明, 严明军纪,加强禁军,裁汰老弱,选 留精锐。此外,柴荣开始进行统一战 争,先后进攻后蜀、南唐,并北伐契 丹。959年,周世宗正欲乘胜进取被契 丹占领的幽州,却因病被迫班师回开 封;同年六月死。周世宗无论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均有成就,建树良多, 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李隆基
杨玉环
华清池九龙湖(陕西西安临潼区)
安禄山
安史之乱地图
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境内)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 安;唐玄宗西逃入蜀,至马嵬驿,士兵哗变。唐玄宗被迫杀死杨贵 妃;7月退位,由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郭子仪 (697—781),华州郑县(今陕 西华县)人,唐代大将;以武举积功,官至 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等。安史之乱,他以朔 方节度使率兵与李光弼合军击败史思明,并 与李率师五万至灵武,拥立肃宗,拜为兵部 尚书、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关内河东副元 帅;后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升中书 令,封汾阳郡王。唐德宗嗣位,尊为“尚 父”。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课件2 岳麓版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课件2 岳麓版

(2)时间:907年。 (3)结果: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 史称“后梁”。
三一 探究点:五代十国
1.“五代”与“十国”: (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 (2)“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与山西地 区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
2.各国举措及影响: (1)积极:进行改革,发展自己统治区内的 经济,特别是南方各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 农桑,开展对外贸易,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2)消极:加重赋税,相互征战,争夺地盘, 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A 3.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玄宗南逃蜀中
4.下列事件技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是( D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D 5.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郭子仪 D.黄巢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了更多的节度使。 这些节度使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拥兵自重, 最终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朝灭亡: (1)原因: ①宦官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把持朝政,且与 藩镇节度勾结,争权敛财,使得政治更加败 坏,社会危机加剧。 ②农民起义。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课件2 岳麓版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课件2 岳麓版

(3)结果: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梁朝,
史称“后梁”。
一 探究点:五代十国 三
1.“五代”与“十国”: (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
(2)“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与山西地
区先后建立多个割据小国,总称“十国”。
2.各国举措及影响: (1)积极:进行改革,发展自己统治区内的 经济,特别是南方各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 农桑,开展对外贸易,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2)消极:加重赋税,相互征战,争夺地盘, 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进一步发展:后周世宗柴荣发展经济,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使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
1.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D

A.唐高祖 C.武则天 B.唐太宗 D.唐玄宗
D

2. “安史之乱”爆发于哪一年( A.680年 B.700年 C.763年
D.755年
3.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玄宗南逃蜀中 4.下列事件技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是( ) ①唐朝灭亡 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时间:755-763年; “安史之乱” 人物:安禄山史思明;经过:起兵范阳— 南渡黄河—攻洛阳—破潼关—占长安; 结果:平定叛乱 藩镇割据与唐朝 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王朝 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了 灭亡 更多节度使。节度使拥兵自重,最终形成 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灭亡:(原因:宦官与节度使勾结; 农民起义。时间: 907年)
一 探究点: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 二
1.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课件2 岳麓版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PPT课件2 岳麓版

坏,社会危机加剧。
②农民起义。
典型:黄巢起义 a.时间:875-884年。
b.经过:黄巢在山东率众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
后来,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
c.结果:在唐军各路人马的联合镇压下,黄
巢被迫率军撤出长安,在山东兵败自杀。
d.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已经衰弱不堪的唐朝统治。
(2)时间:907年。
A
D
5.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D)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郭子仪
D.黄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挫折的名言 1、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2、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胜挫折的名言 1、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2、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3、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4、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1、 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2、 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3、 努力爱一个人。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不付出,却一定不会有收获,不要奢望出现奇迹。 4、 承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变为现实。 工作座右铭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 反省不是去后悔,是为前进铺路。 3、 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国学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青春座右铭 1、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2、把手握紧,什么也没有;把手伸开,你就拥有了一切。 3、不在打击面前退缩,不在困难面前屈服,不在挫折面前低头,不在失败面前却步。勇敢前进! 4、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5、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激励向上人生格言 1、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3、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 6、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激励自己的名言 1、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2、销售是从被别人拒绝开始的。 3、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4、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5、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6、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7、体育锻炼可以(有时可以迅速)使人乐观(科学实验证明)。 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注意:传统观念认为勤奋和机会是成功的要素,但是经过统计学和成功人士的分析得出,乐观是成功的第三要素) 9、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10、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 了更多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自己的辖域内拥兵自重,最终 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割据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
1.藩镇割据 2.宦官专权 3.黄巢起义 4.朱温灭唐
1.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采取安抚政策,在边境和内地相继任命 了更多的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自己的辖域内拥兵自重,最终形 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第27课: 从“安史之乱Leabharlann 到五代十国◆一.“安史之乱”
◆二.藩镇割据与唐朝衰亡 ◆三.五代十国
一.“安史之乱”
1.天宝政局 2.安史之乱的过程 3.安史之乱的影响
1.天宝政局 ——盛世的隐忧
(1)唐朝中央政治局势
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逐渐荒于政事,宠 爱杨贵妃,终日歌舞饮宴,任人唯亲,先后把朝政交 给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政治日益黑暗。
战大半个中国,并 进入长安,建立了
线
大齐政权,曾告慰

老百姓说:“我们
起兵就是为老百姓
谋幸福的,不像李
家王朝不顾你们的
死活,希望大家今
后安居乐业。”884
年,黄巢的起义军
在唐军各路人马的
联合镇压下失败。
4.朱温灭唐
昭宗天复三年( 903年 ),宣武节度 使朱全忠(朱温、朱晃)应宰相崔胤之邀, 率部入长安,尽诛朝中宦官。“虽快一時 之忿,而国随以亡。是犹恶衣之垢而焚之, 患木之蠧而伐之,其为害岂不益多哉!”
宦官之祸,始于 明皇,盛于肃、代, 成于德宗,极于昭 宗。 ——《资治通鉴》 卷二六三
唐后期,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们把持朝政,甚至可以废立皇帝。藩镇节 度使与宦官互相勾结,争权敛财,这使得政治更加败坏,社会危机加剧。
3.黄巢起义(875—884年)

巢 流 动
875年,黄巢在 山东率众起义,转
作 战 路
朱温
汉 开封

923— 936
李存勖 沙陀 洛阳
国号
前蜀 吴
吴越 闽
十国政权表 时间 创建者 国都
891—925
王建
成都
892—937 杨行密 广陵
893—978
钱鏐
杭州
893—945 王审知 福州
灭于
后唐 南唐 北宋 南唐

936— 947
石敬瑭 沙陀
开封
汉 947— 刘知远 沙陀 开封 951

2.安史之乱的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 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 在范阳起兵叛唐,史称 “安史之乱”。叛军南渡 黄河,攻下洛阳。
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 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六月,叛 军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 逃至马嵬驿,兵士哗变。
七月,玄宗入蜀,抵成都。 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唐玄宗 为太上皇。757年,安禄山被其 子所杀;758年,史思明杀安禄 山之子,并在范阳称帝。761年, 史思明被其子所杀。763年,史 思明之子自杀,安史之乱平息。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图中描绘的是虢国夫人乘骑踏青时前呼后拥、奢华出行的场景
《太真上马图》宋人绘
张萱 明皇纳凉图
(2)唐朝边疆局势
唐朝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长官叫节度使。节 度使权力极大,不仅掌握庞大的军队,而且兼管辖区的行政和财政。
九节度一经略图(边镇兵:49万;中央军:8万)
1.五代十国的概况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是晚唐藩镇割据的发展,北方 诸国混战动乱,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同时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经济与文化地位进一步 提高。
五代十国又是转向重新统一的过渡,后周的改革为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
五代政权表
国号 时间 创建者 族属 都城

907— 923
尾外
天 宝
大重
时 期
不内
的 节
掉轻
镇 布

胡人将领——安禄山
唐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 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山。
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无子,祷轧荦 山神,应而生焉。
长而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 解九蕃语,为诸蕃互市牙郎。
玄宗每令作胡旋舞,其疾如风。
胡人将领安禄山靠重金行贿李林甫、 杨贵妃,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唐玄宗 让他兼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 使,控制了广大地区,统兵20万,形成 “兵雄天下”之势。
藩镇的基本类型
河北地区 “河朔三镇” 东南地区
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 “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
中央直接控制, 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原、西南、 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
西北地区
尚未达到割据程度
藩镇割据的主要特征: 节度使父死子继,自己任命官吏, 不向中央上报土地户籍,不输贡赋。
2.宦官专权
向七十年,权未假 于内官,但在阁门 守御,黄衣廪食而 已。 ——《旧唐书》卷 一八四《宦官传》
951— 960
郭威
汉 开封
沙陀三王朝
楚 南汉 南平 后蜀 南唐 北汉
896—951 905—971 907—963 925—965 937—976 951—979
马殷 刘隐 高季兴 孟知祥 李昪 刘崇
潭州 番禺 荆州 成都 金陵 晋阳
南唐 北宋 北宋 北宋 北宋 北宋
2.五代十国的战乱与发展
战乱
904年,朱全忠迫使昭宗迁都洛阳, 继而杀害之,立哀帝。
905年,于白马驿杀害朝中宰相以下 高官30余名,采纳李振建议,投尸黄河, 使为“浊流”。
朱温(852年-912年)
907年,废哀帝,改国号梁,都于汴, 史称后梁。至此,唐王朝灭亡。中国历史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三.五代十国
1.五代十国的概况 2.五代十国的战乱与发展 3.后周世宗的改革
五代十国时期,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各国往往加重赋税, 相互征战,争夺地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灾难。
为壮大自己的实力,他们进行改革,发展自己统治区内的经 济,特别是南方各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开展对外贸 易,使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发展
3.后周世宗的改革
发展经济 严肃法纪 整顿军队
使国力大增,为后 来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公元755年,安史之 乱爆发。次年7月15日, 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 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 忠,并强迫玄宗杀杨贵 妃,玄宗无奈,只得自 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3.安史之乱的影响
经济破坏
长达八年的战乱,使许多州县化为废墟,严重破坏了北方的 社会经济,中央掌握的户口数由约900万户下降为约130万户。 唐朝由盛而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