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合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合集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升华和凝华》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2014年赤峰中考题)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答案:C解析:树枝上形成的“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一种液化现象;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雪花在脸上变成水,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答案:D解析:空气里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树木、地面就会直接变成小冰粒。

2023-2024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学案】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2023-2024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学案】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20232024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学案】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本节主要介绍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2. 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理解,以及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重点: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冰块、干冰、温度计等),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冬天的雾凇、冰雕作品的保存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状态变化的问题。

2. 概念讲解:使用PPT课件,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板书设计1.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2. 概念: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3. 规律: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4. 应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一个你曾经观察到的升华或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b. 选取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给出解决方案。

2. 答案:a. 升华现象:冬天室内的镜子出现雾气,然后慢慢消失。

原理: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表面,由气态直接变为液态形成雾气,然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雾气又由液态直接变为气态,消失。

b. 问题:如何保存冰雕作品更长时间?解决方案:在冰雕作品周围放置干冰,干冰升华吸收热量,降低周围的温度,从而延长冰雕作品的保存时间。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升华和凝华概念、应用等方面的掌握。
-设计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2.选做题:
-拍摄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提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通过展示冰冻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雾凇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碘升华、冰块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物理:2_4《升华和凝华》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

物理:2_4《升华和凝华》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

升华和凝华、水循环一.教学目的: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也是能量转移的过程.二.教学重点、难点:1.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2.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吸热情况.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1)概念检查;(2)局部作业讲解.2.升华和凝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所以,升华有致冷作用.(3)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冬天早晨的霜、冬天早晨室内玻璃上的窗花、雪的形成、灯泡用久了内壁变黑等,这些都是凝华现象;卫生球变小了、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屋后的雪变没了、灯泡的灯丝用久了会变细、干冰致冷等,这些都是升华现象.3.水循环:(1)物质的三态变化遵循的规律.(2)物态发生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即物态发生变化时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4.课堂练习(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因为钨蒸气遇冷时______的结果。

(2)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能够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4)唐朝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有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我们也常听到有人说“下霜了”,霜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吗?请你注意观察“下霜”时霜是在树叶上表面还是在树叶下表面,还是不管哪一个表面都有呢?(5)填写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相互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教学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5、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方法。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教案汇总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教案汇总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本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火柴、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3.4升华和凝华一.实验探究-----人工造“雪”二.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时要放热。

三.人工降雨:升华—→凝华—→熔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案2多媒体播放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课内容。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温故知新,对问题做出正确猜想。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形成新知【学情预设】: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注意是否有液体生成,学生思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碘在加热前、加热时、冷却时的状态变化。

多媒体播放视频:碘的升华、凝华实验。

引导学生注意碘的状态变化以及石棉网的作用,酒精灯的使用。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 分钟)
教师活动:提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舞台上的 “烟雾” 是如何形成的、干冰为什么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等,引导学生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进行解释。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先介绍升华和凝华的现象,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特点,最后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四种物态变化,对物质的三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不像其他四种变化那么常见,学生对其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学法
(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2)讨论法:小组讨论,交流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和认识。
(3)实验法:参与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过程。

《升华和凝华》优秀教案

《升华和凝华》优秀教案
物质从____态变成_____态叫液化,物质液化____热.
物质由____态直接变为_____态叫升华,物质升华____热.
物质由____态直接变为_____态叫凝华,物质凝华____热.
导 学 流 程
学习过程
学 习 内 容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独学
3分钟
一、明确目标,问题导学
用六种物态变化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水结成冰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C.严冬东北地区的树上常有树挂D.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子
3、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时,看到放出“白气”,这是( )
A.空气中存在的水蒸气B.冰箱中冰升华产生的水蒸气
教师
引导
学习过程
学 习 内 容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对学
群学
二、探索新知,自主交流
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从气态变成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用六种物态变化解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巡视
5分钟
指导
15分钟
追问
1.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卫生球碾粹后的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拢的人造“雪景”这是因为_______.
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
2、下列关于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刮风是蒸发太多形成的B.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苏科版初二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明白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明白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讲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看实践能力。

〔2〕依照观看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究、观看摸索和实例分析来加深明白得。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截了当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看实验过程。

教学媒体
投影设备、教学课本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火柴、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2.4升华和凝华
一.实验探究-----人工造〝雪〞
二.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截了当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截了当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时要放热。

三.人工降雨:
升华—→凝华—→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