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生命化课堂构建论文
浅谈初中科学生命化课堂的构建

浅谈初中科学生命化课堂的构建作者:俞秀飞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4期【摘要】:生命化的课堂教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真实而生动地展示客观的世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愉悦,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的功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持续性发展,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奠定基础。
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本文主要从教师趣味性教学,师生合作,学生民主学习的角度阐述科学生命化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生命化课堂生成性知识自主学习学习小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生命化课堂教学更是追求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构建初中科学生命化的课堂呢?一、运用拟人手法——趣味的课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知识也就越来越牢固。
面对一些深奥或枯燥的知识,如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这将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强烈欲望。
如《七大营养素的作用》的教学时,模拟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火爆相声《新五官争功》,编写蛋白质、糖类等七大营养素的功劳并请七位学生自选一个角色进行相声表演,寓教于乐,在尽情的玩乐中学习知识,在浓浓的兴趣牵引下,极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又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的教学时,教师模拟导游,引领着水分子从植物的根→植物的茎→植物的叶,一路走来,领略了根、茎、叶中截然不同的风光,愉悦了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无处不在,学会珍惜并善待每一个生命。
二、以生活体验为根基——生活的课堂生活是人生的过程与体验。
教师与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世界,他们以各自对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世界丰富多彩。
基于“生命化教育”的生物课堂实践与思考

真 正走 向人 的 回归 , 它再 ~次 与人靠 得如 此 紧密 。
课堂是学生生命 的重要历程。 每个学生生命 的成
长、 需要 和发 展都是 独特 的 , 又都 是平 等 的 , 应受 但 理
到同等的关注 。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 教师应根据 教 学 内容 在 可能 的范 围 内进行 灵 活性 的设计 , 理好 处
知识生命化的情感追求。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尽量 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体验需要 , 尽可能地用灵活的方 式 在课 堂 中呈 现生 活情 景化 的知识 , 学生 有充 分 的 让 切身体验 , 发现生活的乐趣, 感受知识的魅力 , 建构生 命 的意 义 。 例 如 结合 大 分 子化 合 物 ( 别 是蛋 白质 ) 相关 特 的 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一些营养 品广告 中所宣传 的价值 的真实性思考 。 结合遗传与变异知识来解释实际生活 的一些有关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利用人体细胞 、 内环 境和稳态 的有关知识来 指出一些保健品宣传 中的不 合 理方 面 。 通过 对基 因工程 应用 的介 绍让 学生感 受生 物 技术 的魅力 。利 用光合 作用 、 吸作 用和 育种 的有 呼 关知识来归纳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 让学生体验知 识 的价值 。 3 尊重 学生 的 自主 选择 , 促进 学生 生命成 长
学生 的独 立思 考 , 给予充 分 的机会让 学 生去 展示 和交
流, 让学生体验成功 。 例 如 :有 关 孟德 尔 自由组 合 定 律 实验 结 果 的分
析 ,针对 不 同的角 度往往 有 多种分 析 问题 的方法 , 教
师不应仅限于教材的内容 , 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发 挥, 找到可能多的分析这个实验结果 的方法。这样既 有效 复习 了 已学 过 的有关 分离定 律 的知识 和 方法 , 又 能加深对 自由组合知识的理解 ,还能生成对分析 、 解 决类似 问题 方法 的把 握 。另外 , 通过 学 生间 的相互 交 流 , 学生 理解 知识 的基础 上 能让不 同的学生 掌握 合 在
论生命化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建构

11 生 命 : . 中小 学 体 育 课 堂 的 原 点
渐产 生了疏离 , 自杀 、 他杀等残害生命的现象不 断发生 。于是 , 人们对生命价值 的认识 日益增强 , 以尊重生命 、 珍惜生命 、 提高 生命 质量 和实现生命价 值为 旨归 的生命教育 受到 了学者们 的 广泛关注。学校体育本 身就是为 了学生 的生命质 量 的提 升和
( ai r dSi c C lg; hni ai 203 Bo ta c ne oee Sax Bo 11) jA s n e l j7
Ab t a t t d n swh r n p i r n d l c o lae t e i tg ai n o h sc ll e a d s i t a i Li s t e o i i fs h oi g p y i a r i i g s r c :S u e t o a e i t ma y a d mi d e s h o r h n e r t fp y ia i n p r u ll e f i h r n o c o l h s ltan n o f i f e g n c
对 于生命 的探讨在古今 中外有许多认识 和观点 , 纳起来 归
大致 有两 类 , 种 是从 生 物 学 的 角 度 来 理 解 的 , 为 生 命 是 生 一 认
物有 机体 的一种存活状态 , 如胡文耕 在《 物学哲学》 生 中指 出,
“ 命 是 具 有 不 断 更 新 能 力 的 、 要 由 核 酸 和 蛋 l f a j g Isi t f h sc l d c t n o ra ni n tueo y ia u ai oN n t P E o
● 学 校体 育 学
论生命化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建构
建构语文生命课堂论文

建构语文生命课堂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富有知识传承之重任,更是教师、学生、作者生命交流的场所。
学生在课堂上应进行的是个性化生命交流和体验的活动。
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主体体验,使课堂教学成为生命交往的“磁场”。
关键词:生命课堂关键主体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文本为媒介,开展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它是一种伴随现行教育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教学理念,以注重学生生命融入和生命体验为目标,强调学生对课堂的真实参与和自我生命感悟。
在生命化的课堂上师生潜能自由迸发,源于内心轻松交流,获得心灵上的滋养。
在构建语文生命课堂过程中教师是关键,而学生是主体。
一、教师——建构生命课堂的关键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生命课堂意识和能力是构建语文生命课堂的关键。
语文教学课堂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学生知识、能力认知得以发展的重要根据地。
在生命化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贩卖知识的中介,而是促进课堂生命融入、生命交流的催化剂,他引导着学生将生命带入课堂,穿越时间和空间,与作者进行生命的交流。
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1、加强自我修养,构建自我气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精神气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名好教师,自踏入课堂的一刻起,带到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知识,也不仅仅是课堂组织的程序,同时,还有教师独特的精神气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亮相,每一个神态,每一句话语,都是那么重要,以至于决定一堂课的吸引力。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作为教师应注意培养自身完美的人格魅力,具有“高雅、睿智、亲和、自信”的精神气质,以自己独特的气质吸引学生。
这样,学生才会有活力,才会引起学生积极、主动而高效地学习,才能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因为他上课很幽默、很有吸引力,很有个性,所以听课兴致高,很欣赏他的课;不喜欢某位教师,因为他讲课不动听,很平庸,上课像催眠一样。
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

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摘要】生命教育是生命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命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笔者主要从我国初中生命科学教学的现状出发,探寻生命教育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运用,通过生命教育理念的灌输,使初中学子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励他们天天向上,促进热爱大自然和生命人文理念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命科学教学思考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我国的基础教育通常走的是应试教育的路子,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和品质的提升,学生脑中被各种考试成绩充斥着,根本就不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道路是极为不利的。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以应试教育为根基的教育体制有所改观。
同时,伴随着一系列青少年漠视生命的典型事件的出现,让教育者对当前的教育制度和方式做出了深刻反思,因而愈加重视学生的人文生命价值观念的培养。
生命科学教学作为初中学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对学生生命教育的重任。
将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入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开展生命科学技能教学,是当前或今后生命科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出路。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初中学生知识技能提升的同时,生命价值观念亦能得到切实培养,从而促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方式更加科学、完善。
一、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生命教育1.进行生命教育是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升高,学生自杀、暴力倾向较为严重,发生了一系列引发人们深思的事件。
例如,一名初中生因为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害怕受到老师的处罚而选择自残、自杀;此外还有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等。
这固然与老师不当的教育惩罚方式有关,究其深层次原因,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人文生命教育和品质培养的缺失。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考试分数、升学率往往是考察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片面以成绩衡量教育水准的现象突出,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学生在思想中对生命没有敬畏和尊重,只会漠视生命。
初中科学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

初中科学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摘要】本文在新冠肺炎肆虐的大背景下,以一个初中科学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着重从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出发,阐述了在科学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字】初中科学;生命教育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149-022020年的春季,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肆虐中华大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如魔鬼一般向人类发起了挑战,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的人民战争在全国打响,14亿中国人在这场生命保卫战中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数万名医护工作者用生命与病毒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
灾难过后,痛定思痛,我们该反思些什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科学教师,深感在科学课中渗透生命教育乃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和目标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
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体与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对初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增强珍爱生命的意识,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培养青少年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生命的良好品质,树立让人类的生命与其它物种和谐地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二、初中科学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自己的个体生命已渐趋成熟,生长发育已进入第二个重要时期(青春期),身体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对生命的存在和消失已有所体会,生和死对他们来说已不再陌生。
但是,初中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人活在世上,究竟为了什么?怎么样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意义?知之甚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人生阅历尚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的生命教育不够,缺乏生命教育的意识、方法和途径。
开展生命化课堂教学,培育发展型教学文化

坏 对于教师而言 . 课堂上教 师所需要 的不仅 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 需要教师 的学科 教学 还 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 . 影响的是教师 的课堂 教学决策 与行为 : 师的学科教学知 识 . 教 影响 的是 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都知道教学 相长的 道理 .因此课堂既是教 师专业知识和学 科教
文化 . 一种经 过积淀逐渐 形成的. 群体所 共 被 识的思想态度、 价值 观和行为 习惯 学校是一 个释放多元文 化力的文化场 . 文化育人 的 是
说让课堂有生命 . 让课堂有快乐. 让课堂成为生 命延续 的地方 让课堂有生命. 就要让课堂“ 动”
起来 所谓的“ 就是让学生有效建构所学科 动”
能够抓住学科思维关键点点拨 学生思维 : 注重 学生探究活动 . 引发 学生质疑与辩论 : 堂上 课 学生思维得到挑 战. 能力得到发展 . 堂充满 课
校特有 的红蓝精 神 . 红 ” 用“ 的激 情 、蓝 ” “ 的睿 智. 去追求课 堂教学 的“ ” “ ” 善 与 正 。 我们认 为 . 学校教育 的主阵地是课 堂 . 课 堂是学 生发展的地方 . 是教师发展 的地方 也
二、 生命化课堂是成功教育的体现
办学水平 的高低 一名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的 高低, 决定 了课堂教学 水平的高低 、 效果 的好
快乐课堂是生命化课堂的要求 . 快乐 的课 堂给予 了学生情感发展的空间 . 也让课堂有 了
整堂课 例如. 我首先让学生从地图上问 : 灰太狼 如何走
方 开展生命化课堂教学研究 的 目的之一 . 就
是以课堂为抓手促进教 师的专业 知识 和学科 教学 知识的发展 . 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 提 实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也谈生命教育在生命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也谈生命教育在生命科学教学中的渗透本文摘要:《生命科学》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本文从分析现状入手,对在《生命科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认为《生命科学》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了解生命、透视生命、探索生命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渗透生命教育体验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青少年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视,很难体验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生命科学教学,理应担当起生命教育的重任,将生命科学知识技能的教育和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了解生命、透视生命、探索生命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1、这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
实施新课程,要以人的生命为本。
要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
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
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美情感的唯一载体。
因此,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人的生命为本。
生命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力量本源。
其次,要弄清以“什么样的人”为本的问题。
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
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统一体,“以人为本”应当是以鲜活的、现实的、完整的人为本。
教育要引导人追求生命的完善,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元基点。
确立以人的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使我们从知识课程观的狭隘眼界中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当是生命的整体生成,换言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科学生命化课堂的构建
【摘要】:生命化的课堂教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真实而生动地展示客观的世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愉悦,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的功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的持续性发展,为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奠定基础。
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本文主要从教师趣味性教学,师生合作,学生民主学习的角度阐述科学生命化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生命化课堂生成性知识自主学习学习小组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生命化课堂教学更是追求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构建初中科学生命化的课堂呢?
一、运用拟人手法——趣味的课堂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知识也就越来越牢固。
面对一些深奥或枯燥的知识,如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这将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强烈欲望。
如《七大营养素的作用》的教学时,模拟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火爆相声《新五官争功》,编写蛋白质、糖类等七大营养素的功劳并请七位学生自选一个角色进行相声表演,寓教于
乐,在尽情的玩乐中学习知识,在浓浓的兴趣牵引下,极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又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的教学时,教师模拟导游,引领着水分子从植物的根→植物的茎→植物的叶,一路走来,领略了根、茎、叶中截然不同的风光,愉悦了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无处不在,学会珍惜并善待每一个生命。
二、以生活体验为根基——生活的课堂
生活是人生的过程与体验。
教师与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世界,他们以各自对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世界丰富多彩。
我们应当以师生的生活世界为根基进行教学,强化师生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完美生活,在春风化雨中使情感得以真切的体验、人格得以升华,使师生的生命得以生成。
生活的课堂常常致力于营造一种“生活态”、“生活场”,即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
这样的学习不再是外加的负担,相反,每个孩子都处在一种“亲临在场”、“深深卷入”的主动状态之中,学习成了有意义的生活。
例如:教授《酸、碱、盐的性质》时,让学生走进自家厨房,从调味品入手,真真切切地了解常见的酸、碱、盐,引导他们以游戏的方式鉴别“食盐、白糖、小苏打”、“水、白醋、白酒”等,小小的一些游戏调动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让每个学生在思维中运用知识,并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课堂也因此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交流的场所。
学生在比
较真实的环境中,理解、应用了高深的知识。
三、采用师生平等的理念——民主的课堂
生命需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沟通、体验才能快乐成长。
而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正是“快乐成长”的源泉。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
”生命化理念下的“平等、和谐”,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扉,沟通吸纳,平等互动。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承担的是“人格引领”和“学业指导”,正如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师生的和谐互动课堂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增添了羽翼。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与生成。
对于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促使自身知识也得以丰富或重新阐释,文化得以更新,生命整体得以多姿多彩。
四、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合作的课堂
小组交流和班级展示是预习之后的两个必备环节。
比如,在一些探究性的实验中,教师先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具体的任务,然后请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具体的分工,最后把各组的探究成果展示、评比。
通过这两个环节,让学生在平等中相互帮助,在竞争中相互切磋,在奉献中共同提高,在展示中张扬个性,在成长中学会自信、学会欣赏、学会激励,使每个学生的思想在感悟中不断升华,从而
最终得到锻炼和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交流和展示知识的背后是思想的交换、感情的交流、理性的升华,而所有这一切,无不彰示着“生命”的存在。
它所体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具有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形式。
五、促使书本知识成为生成性知识——生成的课堂
在书本知识和教师的知识与学生的知识之交融互动的基础上生
成的知识,它给书本知识赋予了生命的意蕴,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变动不居的教学活动中共同创构的知识。
这些知识蕴含着师生双方各自的热情投入、隐性知识、思想意识等,并在参与意义的创生中获得新的知识,使知识得以生成。
生命化教学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繁衍、自我生成的过程。
生命力源于相互的作用,教学的生成性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诞生,又在这种不断的运动中展示其生命力的。
生命力需要激活,教学生命力的激活在于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本质力量的相互作用。
只有建构一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生命才有其存在的空间,生命的发展才成为可能。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整个生命。
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
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六、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生命的课堂
学生在教师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存智慧的召唤下,在充满生命活
力的课堂教学中,在不断获得知识、技能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成功的教学中,以及在感受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丰富的体验、自我的满足与成长。
生命化课堂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经历,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方法;交流着彼此的情感、理念;提高着彼此的智慧、修养;实现了彼此的共同成长,并且使师生双方皆生成了一个更新的自我,生命皆得以满足并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恭仁自信兴趣中学教学参考
[2]陈坤教学中新课导入浅探物理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