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慈善公益事业是汇集爱心、弘扬善举的崇高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新形势下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达到了5万亿美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当前的社会矛盾中,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严重不合理,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基尼系数越来越高,达到了有可能从经济问题演变为社会冲突的程度。198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为0.16,2000年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意味着开始出现两极分化,2010年超过了0.5,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是导致现在社会不安定、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热点问题增多的根源之一,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在这样一个大的国情和形势之下,国家越来越重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缩小贫富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分配分三个层次,第一次是市场按资源

要素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政府采用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进行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事业,是财富的拥有者以道德和社会责任为动力,通过慈善捐赠的形式将收入的一部分捐给慈善公益组织或者需要救助的个人。因此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推动民生改善重要举措。慈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

系的有效补充,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民生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区域和行业之间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这种趋势如不加以重视和转变,很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影

响社会稳定。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大力加强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政府对收入差距的政策调整与社会各界对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慈善公益事业在扶贫济困、社会救助中的特殊作用。

(三发展慈善事业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手段公平正义是衡量国家和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目前,在我国社

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现象,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既要靠党和政府的制度建设和加强管理,又离不开慈善公益组织的积极参与。慈善公益组织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采用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服务等各种社会救助形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后,如果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扭曲和公民道德滑坡,以博爱奉献为宗旨的慈善公益事业无疑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

重要载体,它倡导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人们在参加各种捐助、救助活动中,思想会受到感染,心灵会受到净化,觉悟会得到提升。受到慈善事业帮助的困难群体会深深地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社会的关爱,增进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

二、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现状。

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 虽然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发展

报告》,我国还有5000万城镇困难人口、根据2010年统计局公告,我国有2688万农村贫困人口,要解决好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不仅需要政府财政加大投

入力度,而且需要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但全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款物总额占当年GDP的百分比相当低,2007年美国慈善捐赠总额为3064亿美元,占美国当年GDP 的2.2%, 2007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为309亿元,占GDP的0.13%, 2010年全国慈善捐赠总额为700亿元,只占当年GDP的0.18%。这表明冲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008年以来,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正处于起步和发展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慈善公益组织的制度建设、公信力和公众的慈善意识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瓶颈。,

1.公众对慈善公益活动参与度不高。由于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较迟,公民和团体有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意识,但对捐款捐物的参与度不高,据调查,国内登记的企业参加过慈善捐赠的仅占10%,先富起来的群体对社会的回报不尽如人意,掌握巨大社会财富的富裕阶层,在慈善公益事业中严重缺位,影响了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2.法制建设滞后制约企业捐赠积极性。我国目前关于促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各方呼吁出台的慈善事业促进法”迟迟没有动静。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也就是说企业捐赠款物的金额如果超过企业当年税前利润的12%,超额部分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这自然影响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3.公

信力影响了慈善公益事业的形象。良好的信誉是公众对慈善公益组织的基本要求,由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的法规和政策不健全,有的慈善公益机构存在运行不规范和善款使用不透明等问题,导致了公信力以及对民众的影响力、号召力下降,挫伤了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最近几年,一些慈善公益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异常关注,出现的一些争议和质疑,特别是近期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卢星宇事件、尚德诈捐门事件、河南宋基会放贷等事件正说明了这个问

题。

4.社会经济发展是慈善公益事业的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自身

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人去捐赠善款是不现实的。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慈善公益事业才有发展的基础,人民才有热情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所以,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水平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但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在100位之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三、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几点想法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几点想法慈善公益事业(一)强化宣传教育,广泛传输慈善公益理念。强化宣传教育,广泛传输慈善公益理念。传输慈善公益理念公益慈善理念教育要从小抓起,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的爱心、善心,将公益慈善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介绍慈善公益事业的光荣传统、发展历史、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先进事迹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通过网络、报刊、电视、手机等媒体,多方合力、多管齐下,形

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介绍典型事例、感人事迹,激发公众参与慈善公益活动

的热情,扩大慈善公益事业的影响力。(二)争取党政重视,共同推进慈善公益事业。争取党政重视,慈善公益事业。公益事业由于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形成了强政府、弱社会”的社会格局,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尤其是在慈善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更需要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

重视,这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慈善公益组织要积极为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难题、帮扶弱势群体出谋划策、分忧解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赢得党委政府的关注、重视。同时争取党委、政府对慈善公益事业作出突出

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形成慈善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三)健全法规政策,依法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健全法规政策,依法开展慈善公

益活动。法规政策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慈善公益组织的活动,这是慈善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国家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起草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明确各类慈善公益组织的性质、地位,加强慈善公益机构的登记、管理,建立慈善公益组织的准入、监管、退出机制,完善激励、奖励机制,从制度上引导和激发更多的企业和个人

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四)坚持公开透明,打造阳光慈善公益组织。坚持公开透明,打造阳光慈善公益组织。慈善公益组织工作人员的道德操守、言行举止关系慈善公益组织的声誉和形象。要加强以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公平公正、高

效透明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深刻认识慈善公益事业的神圣。要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评估、捐赠信息统计披露、机构财务公开等制度,及时公开捐赠款项、救助项目、救助对象、审批程序、善款使用情况、财务审计结果等信息,特别是

要依法严格做好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

用,坚持公开、透明、直接、有效”原则,及时发布慈善工作动态和款物来源、投向等信息,同时自觉接受公众、媒体及捐赠者的监督,做到取之于民、取信于民。树立公益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

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是彰显人性光辉、实现公

平正义的阳光事业,发展慈善事业已写入十二五”规划,需要全社会的鼎力支持、热情参与和积极推动。当前,以民生发展为导向的十二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号角已经吹响,慈善公益组织将进一步动员

社会力量,参与和推动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公益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公益事业,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 一、扶贫济困,公益事业实效凸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市公益事业逐步发展,在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市城镇有162户275个困难人口、农村22631户40854个贫困人口,64569残疾人,要解决好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不仅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而且需要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2007年2月成立慈善总会, 2011年1月成立慈善基金会。6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泛参与,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迅猛,全市累计募集善款7000万元,救助支出32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839人次,在助医、助学、帮残、抚孤、救灾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2年下半年起,我市启动镇级慈善分会建设,全市16个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部建立慈善会,形成了以市慈善会为龙头,镇(开发区)慈善分会为依托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全市公褒事业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多年来,**市妇联积极参与全市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孤寡老人、贫困单亲母亲、孤贫儿童和留守儿童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困、敬老扶幼、法律援助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先后募集资金150余万元,帮助86名贫困女大学生圆了大学梦,资助近千名孤贫儿童继续学业,为我市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正视形势,公益事业任重道远 我市公益事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我市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宣传认知力度不够。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识非常模糊,慈善意识还比较淡漠。多数人都认为公益是企业家的事,是有钱人的事,公益活动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实际上公益是一个人人都能为、人人都应为的事业,它是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社会成员具有的基本素质,它是公民权利和仁爱理念的结合,是人道主义、人文关怀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是公众的点滴奉献成就他人梦想的善举。 二是社会力量盘活不够。关心、关爱弱势群众的发展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帮扶,但仅仅依靠慈善部门力量还显得有些薄弱,还需要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义工队伍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万众一心,共促和谐的社会效果。 三是救助项目开拓不够。目前,我市开拓的公益救助项目虽然涉及到医疗、助困等方面,但是远远不能惠及到各个层面。举个例子来说,我市特困单亲母亲3811人,据初步筛查,患两癌(乳腺癌、子宫癌)的农村特困妇女多达216人。这部分人虽然享受了低保照顾,但是家庭贫困,再加上高昂的医药费,生活十分困难。而社会救助手续繁杂,救助落实的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且救助的方式为个人先治疗,再申请,使得一些特困妇女往往是望而却步,有的干脆放弃治疗和求助。还有孤儿收养、孤寡老人的赡养对贫困家庭等等的救助都还多多少少存在欠缺。 四是内生动力激发不够。目前我市的公益资金多依靠先富起来的企业和个人贡献力量,反哺社会,然而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社会的回报不如人意,救助工作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引领和制约,导致慈善救助往往有头无尾,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最终造成慈善事业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借力生力,公益事业循环发展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形成全民慈善理念。慈善事业不是靠一人一时、一朝一夕之力传承和发扬的,它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广泛地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宣传慈善事业的历史和发展状况、慈善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先进事迹等,多方合力、多管齐下,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形成一种榜样的引导作用和社会舆论氛围,鼓励激发更多的捐赠行为,弘扬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程度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程度的文献综述 选题: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程度调查 组长:刘困雄 副组长:颜兆光 组员:张家汉涂浪宋磊仇志端张正华梁彪洪东练秦超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内容,形式和参与动机入手,分析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现状,阐明其在践行公益活动中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与困难,其导致公益活动意义偏向、影响小等问题,积极探索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得出较为合理提升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率的办法研究。 关键字:大学生公益活动现状思想比率激励机制 引言 大学生公益活动是大学生以志愿者身份所参加的各项社会服务事业的活动的总和。大学生公益活动是全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途径。公益活动,提升了大学生的素质,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技能,培养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公益活动,也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升了社会的文明风气,促进了社会的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实际参与率却比较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其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有待解决的。 一、目前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现状和不足。 (一)、公益活动内容单一,流于形式。 1.捐款捐物、看望老人

2.留守儿童、支教 3.打扫卫生、发公益传单等 以上活动内容单一,缺乏技术分含量,让学生感觉没有新鲜感,参与度不高。 (二)、参与公益活动的队伍不够稳定。 大一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经验,加入却不知道能做什么,到大二时却不得不忙于学业,选择退出,这样很难留住有能力的人,不利于公益组织的发展。 (三)、大学生公益活动动机不纯。 1.为了争取奖学金,助学金、入党等,部分学生才加入公益活动。 2.为了向朋友、家人炫耀自己的能力,部分学生才加入公益活动。 二、建立伴随大学生参与一生的公益活动激励机制。 (一)、社会、高校给予公益活动做各级宣传。 (二)、社会给予做公益活动的个人或团体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支持。

社会公益活动的总结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 为了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对传统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以此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革命精神的学习中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实际行动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品质,特此,我校于2010年3月30日组织了一次以“弘扬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为口号的给革命先烈清扫陵园的社会公益活动。 此次公益活动以倡导大众学习传统革命精神为目的,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活动中,近距离了解革命家的先进事迹,以此号召更多的社会人群积极加入到这样的精神生活的学习队伍中,为创建更加美好的社会风气而努力。现将公益活动的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一、活动议程 1、4月2日下午1点整,我校全体学生在学校门口集合从学校整 队出发,步行道郫县葛民烈士陵园(约两点到达) 2、4月2日下午2点10分,主持人宣读悼词,全体默哀 3、4月2日下午2点30分,全体同学开始清理打扫陵园 4、4月2日下午2点55分,全体同学集合返校 二、活动经费结算(共计60元) 花圈2个 三、活动自我评价 总的来说,我们这次以“弘扬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的社会

公益活动,各阶段都十分成功,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1、准备较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次扫墓活动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如学生会提前派人联系去陵园的相关事宜,并且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就有了详细的计划及活动部署。 2、密切配合 多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如在活动中,学生会各部门及各班负责人推选参加活动的人员,由秘书部负责人清点人员。有组织部人员准备清洁工具,新闻宣传中心准备主持人的发言稿。新闻宣传部负责摄影和新闻稿等。 3、分工具体安排合理 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学生会负责人就已经将工具、劳动任务合理分配,同时也注意到宣传组织及工作时间的协调。 4、活动影响范围大 这次扫墓活动,大家步行走到郫县陵园。一路上,同学们有组织有纪律的有序前进,并高举“弘扬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的旗帜,很好地向路人传达了学习传统革命精神的信息,倡导人们学习革命精神。在校内外都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达到了此次公益活动的最终目的。 四、活动结果及意义 1、活动虽然小,却含义深远,反响良好,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参加社

社会公益活动方案

社会公益活动方案 1

社会公益活动方案 【篇一:社会公益性活动及运作技巧策划】 社会公益性活动及运作技巧策划 社会公益活动是以赞助社会福利事业为中心开展的公关促销活动,比如赞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资助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等,经过这些活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企业注重社会责任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美誉度。社会公益活动从近期来看,往往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使企业付出额外的费用,可是,从长远来看,经过这些公关活动,企业树立了较完备的社会形象,使公众对企业产生好感,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策划社会公益性活动,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社会公益活动策划的准备性工作 在着手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策划之前,应首先做好以下两项准备工作: 1.企业形象现状及原因的材料分析。它要求策划人员在进行策划之前,对策划所依据的材料进行一次分析、审定。调查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否则,再好的策划也不会取得成功。

2.确定目标,这是社会公益活动策划的前提。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目标是同调查分析中所确认的问题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成了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目标。 (二)社会公益活动的对象选择 企业促销的具体目标不同,选择社会公益活动的对象也不一样。虽然社会公益活动总体上是以资助或赞助某一项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可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对象不同,其赞知动的内容、形式、特点及效果也不同。下面就当前几种主要的社会公益性活动进行分析: 1.赞助体育活动。体育运动当前成为全民性运动,特别是一些国际性的体育盛会,能够超越国家、民族和文化等各种界限,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们注意。企业向这类活动提供赞助,能够迅速地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健力宝正是靠大力赞助全运会、亚运会、奥动会等举世瞩目的大型体育运动打响品牌,创立名牌,塑造善尽社会责任的优良企业形象。因此,健力宝在这方面堪称最典型的一例。 2.赞助灾区活动。资助灾区,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是社会公益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人素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当灾情到来之际,企业能够适时地组织此项公关活动,就会极大地触动社会公众的情感心弦,使社会公众产生共鸣。科龙集团对革命老区江西采取的千万元扶贫力行动,筹建“科龙村”,既扶持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又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影响。

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张占斌 “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慈善公益组织,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努力发挥其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经济调节和社会关系中的协调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 要认真研究整体的制度保障、社会信用和发展理念三大问题 近年来,由于对外开放和政府的推动,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稳步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三种类型的民间组织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总体上看,我国慈善公益组织和事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从国家发展的需要来看,还很不适应,在前进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抓紧认真研究探讨解决。 第一,慈善公益组织和事业发展的法律框架急需构建与完善。我国政府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对1989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并于1998年颁布了新修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同一年还颁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9年颁布了《公益事业捐赠法》,2004年又颁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目前正在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进行修订。此外,民政部还有一些社会团体管理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法律框架和法制环境。尽管目前已出台一些相关的行政法规,但是民间组织的法律地位仍然不确定。根据我国现有的社团管理法规要求建立社团组织时,必须通过一个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即先取得“行政合法性”后才能取得“法律合法性”。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大量的官办民间组织的出现,政府仍然垄断着民间组织成立的决定权。由于这些限制,使许多真正从民间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由于无法找到主管单位,而无法在民政部登记获得合法的身份。另外,我国政府对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组织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机关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将组织的成立、管理、运行以至于最后解体都纳入政府管理体系。合法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往往不是半官半民的组织就是准政府机构。而真正的从民间自发形成的社会组织恰恰是由于现行制度的限制无法“合法地”纳入体制的控制之中,也很难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同时面临着法律和政策上的不确定因素。现在,政府在针对民间组织的具体管理措施的立法上远远滞后于民间组织的发展。个案明显地表明,凡是比较成功的组织,都与创办者的特殊地位能取得政府的支持分不开,而他们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也在于如何被承认为非营利组织,取得合法运营的条件。在这方面,政府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变过程。以前历次所颁布的社团管理条例和有关法规,其主要精神大多以防范为主。2004年颁布的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件》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并借鉴国际经验而制定,在精神上和具体细节上比以前都有很大的进步。表现在:除强调“管理”外,增加了“维护基金会、捐赠人和受益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基金会的财产和收入受到法律保护的内容;纯民间的公益基金会的地位首次得到承认。尽管现在《新条例》还不完善,但也足以对民间公益力量起到鼓舞作用,引发新的捐赠行为和基金会的成立。同时,当前造成各种民间组织的艰难处境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政府的法规和实际作为,《新条例》对此并未予以解决。概括起来仍是两大问题:一是注册难,二是税收优惠难落实。注册难主要难在必须有“主管单位”。目前的实际情况不是上级干预过多,而是找不到单位愿意承揽这种增加责任,甚至担风险的事。何况公益事业面非常广,现有的政府部门无法涵盖丰富多彩的社会需求。许多很受社会欢迎的组织为找不

浅论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和意义

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和意义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扶贫、救灾、教育、医疗、环保等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较之西方国家还是比较落后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慈善事业列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全面认识其发展现状和意义对探讨其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分析 (一)、慈善机构逐年增多且形式丰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慈善认识的提高,慈善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慈善机构数量有所增加且形式多样。除1994年经中国政府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志愿参加的全国性非营利公益社会团体--中华慈善总会;1994年4月23日在中央统战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积极推动和倡导下,由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以及港澳台和海外工商界人士自愿组成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民间社会团体--光彩事业促进会;1904年成立的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救援活动的中国红十字会;1985年4月成立的致力于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和农村发展工作的爱德基金会;1989年成立的中国扶贫基金以及1997年5月26日成立的从事维护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实现司法公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外。出现了一大批新的慈善组织:如李嘉诚基金会、玉米爱心基金、自然之友、公益时报、宋庆龄基金会、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新疆自然保育基金、中华慈善总会在线捐助、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国际人员志愿人员协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慈善募捐专线、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收养中心、周凯旋基金会、福慧慈善基金会、国际狮子总会港澳三零三区、港岛青年狮子会、香港乐施会、雁心会乐幼基金、寰宇希望、田家炳基金会、乐群慈善基金、乐善堂、麦当劳叔叔之家、富慈善基金、壹基金和嫣然慈善基金等等。截止到2010年全国已建立了3万多个经常性捐助工作站(点),初步形成了社会捐助网络。 (二)、官方色彩正在逐步淡化 最初慈善组织的建立几乎都是依靠政府,政府为慈善组织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慈善组织在产生方式和运作逻辑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大部分是直接依托于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建立起来的,和民政部门联系密切。例如,各级省市慈善总会基本上都是挂靠在各级省市的市民政局下面。绝大部分慈善组织刚刚从政府部门中分化出来依旧是“一个部门,两块牌子”,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直接来自于政府。尽管这些慈善组织在各种场合都宣称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但在实质上,组织以与政府极其相似的逻辑在运作,但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组织的形式与实际运作逻辑的背离。目前随着人们慈善意识的不断加强和社会

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融资体系和机制研究

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融资体系和机制研究 课题招标公告 近日,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价中心向社会公开发布委托课题招标公告。其中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融资体系和机制研究课题资助6万元。 一、研究背景和重点:根据《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我市社会治理创新的若干意见》(市委16号文件)加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要求,重点研究我市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融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融资体系和机制,加强社会组织通过自我融资,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能力。 二、研究要求:2015年10月15日前,提交中期研究成果;2015年11月15日前,根据中期成果评价要求进行修改完善并完成研究任务,提交不少于2.5万字的研究报告,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价中心适时组织结题评审。 三、申报人范围 本次招标面向在杭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中的专业人员及其团队,或者熟知杭州市情、具备在杭开展研究条件的外地研究人员。 四、申报期限 2015年6月10日至6月25日。 五、申报程序

1.申报人按照要求,填写好《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价中心研究项目课题申请书》。课题申请书在本公告后面的附件中链接下载。 2.请各申报人于申报期限内(以邮戳为准)将填好的课题申请书一式两份邮寄至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价中心,并将Word格式电子版文本发送至:。 3.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价中心将在申报期截止后,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立项评审,择优确定课题研究承担人,并签订课题委托合同。 六、联系方式 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社会治理研究与评价中心地址:杭州市环城北路318号市府大楼2401室,邮编:310026 联系人:厉玲玲、王胜楠 电话:85251757、85251756 传真:85251757 申报编号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段坎坷的经历。虽然我国建国以前就有了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 但建国后由于多种原因曾中断了 30 多年, 自 1980 年代后期才开始恢复发展, 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之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势头迅猛。在专业教育方面,至2009年,220多所高校已经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研究方面,一批由高等学历组成的专业的研究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在政策导向上,广泛推广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措施,正推动着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个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相关技巧去帮助案主的过程。它针对的是目前社会中的某些群体,以及一些特殊的问题。因此关于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及其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成为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除此之外,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相关的内容也是我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重点。 一.老年社会工作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李春立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特点。孙依凡、李林认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不仅是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人生的长久大计。在此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急需要从战略上进行设计,提出开展工作的系统思路和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养老问题,而关于养老的热点研究主要围绕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问题展开。 (一)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运用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以及在目前年轻一代难以随身照顾老人的一个社会中,采用大型院舍模式所进行的家庭以外住宿照顾的养老机构服务正在各地出现。而在推广这一服务的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提供个案辅导、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层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以介入机构的行政管理、服务的制定和评估等工作。 (二)老年社会工作在居家养老中的运用 在我国的传统的“土”文化下,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多有着对家的思念,许晓晖在对吉林省不同地区20个农村的调查中显示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因此更多的学者将重点放到探讨如何将老年社会工作融入居家养老之中。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慈善事业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社会保障之不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但由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晚,加上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不合理定位以及慈善组织力量的弱小,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比较缓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慈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或《慈善事业促进法》等基本法律。慈善公益组织制度、财务制度以及机构的活动领域、募捐款项、救助项目开发等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即使已经颁布的涉及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也比较零散笼统且难以得到落实。事实上,不完善的管理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桎梏。 二是慈善组织行政性倾向严重。慈善组织是

在行政需求下建立的。改革开放后经济改革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各种矛盾突现,而有限的财政无法为所有社会成员缓解社会风险,这时政府不得不寻求第三部门的帮助。而当时社会力量比较弱小,社会组织不够发达,当时几乎没有慈善组织。政府只能从内部分化出慈善组织,以便以合法的手段获取慈善资源。我国大部分慈善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半官方的组织。因而,我国慈善组织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在登记管理上,实行“分级登记,双重管理”制度,抬高了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限制了慈善组织的活动范围和领域。在慈善组织运作过程中,慈善组织接受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人事任免,慈善组织的大部分领导是政府部门的离退休干部,极容易造成组织的官僚化,效率低下。 三是慈善组织公信力较低。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是很低的,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做出的评价。我国慈善机构的决策权往往集中在几个领导手中,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慈善机构理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决策作用。这就造成了慈善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繁荣稳定,促进社会互帮互助的精神,促进社会彼此友爱! 这一系列的志愿活动在给别人带去欢乐的同时,也让我获益匪浅:这个社会属于共同的我们,乐于助人是一种责任,当别人需要帮助时,能够伸出一只手来,这是多么高尚、多么有意义的事;感恩父母,是他们的无私奉献给了我们生命,也是他们无私的爱让我们勇敢地走下去。社会公益活动 我认为参加志愿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1.志愿者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2.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在活动中,当我们用爱心火炬照亮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温暖着自己;当很多人将爱心火炬传递下去的时候,其实也在照亮整个社会。 3.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它既表现为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也融会和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社会公益活动我们只有不断为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作出奉献,人生才更光彩,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 我知道,我所做的还还远不够。志愿者服务是一项庞伟而持久的工程,

-------------------------- 没有绝对的爱心,十足的恒心和单凭个人力量,是不能完成的。但我坚信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片爱,只要我们都坚持不懈,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参与公益事业

参与公益事业 公益事业,指直接或间接地为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企业及其设施,主要包括自来水生产供应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电气热供应系统、卫生保健系统、文化教育系统、体育娱乐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园林绿化系统等。 一、了解公益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指出,“公益事业”是指下列非营利事项: (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公益事业具有如下特点: (1)外在性。属于公益事业的部门和企业及其活动一般处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之独立存在、并行运转,构成相对独立的系统。 (2)社会性。大部分公益事业主要依靠社会投资和建设,投资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共享性。公益事业的服务是为许多单位和居民共享的。 (4)福利性。公益事业所提供的产品带有很大成分的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性质。 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众多取得丰裕经济收益的成功企业家中,逐渐涌现出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道德心的人。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以企业家的才能去做慈善家,以公民的责任去做公益活动家,由此参与社会的自我治理,从而复兴和深化民间公益传统。他们身体力行“经世济民,以人为本,义利兼顾”的经营之道,因而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中国,企业参与公益事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公益组织不断萌芽、发展,公益事业逐渐走人媒体和公众视野。 下面是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公益组织,它们往往以基金会、协会、慈善信托、社团等机构或组织出现。 快乐点公益网: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信息服务平台致力于整合公益资源,为组

当前我国民间公益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论文摘要 从198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算起,中国公益发展不过二三十年,而中国民间公益最迅速的成长,只在最近的短短几年。 2008年,汶川地震将公益热情燃成熊熊火焰,民间公益突出重围,社会捐赠达到了760多亿,众多学者认为这一年开启了中国公益元年。 2011年,郭美美炫富引发了“官办”慈善公信力危机,与此对应,民间借助微博平台发起的公益活动,将中国社会各个层级的合力拧成一股绳,开启新的时代。 2012年,政府放宽民间公益组织的登记注册,开启了慈善变革之年,“官办”的慈善着力改革,期冀重建公信力,民间公益获得身份后,逐渐稳步前行。 2013年,雅安地震,政府倡导理性救灾,慈善团体阳光救援,民间公益组织专业支援。成熟的社会必定是每个公民都担当社会责任,民间慈善公益正在崛起。 关键词:民间公益现状问题及对策探

目录 一、民间公益组织的定义和概述 (1) (一)民间公益组织的定义 (1) (二)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民间公益组织及其开展的比较成功的民间公益活动 (1) (三)上述组织及其开展活动成功背后的合理性分析 (2) 二、我国民间公益活动现状 (3) (一)我国比较成熟的民间公益组织及其开展的比较成功的民间公益活动 (3) (二)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组织的运营模式 (4) 三、分析我国民间公益活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5) (一)我国民间公益活动存在问题 (5) (二)针对我国公益性民间活动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1)

一、民间公益组织的定义和概述 (一)民间公益组织的定义 民间公益组织,也可称作非政府组织,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译,英文缩写NGO。一般认为,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签署的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使用的。该条款授权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为同那些与该理事会所管理的事务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作出适当安排”。195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把非政府组织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在当时,这主要是指国际性的民间公益组织。1 说非政府组织具有民间性和自治性,只是意味着这种组织在体制上独立于政府,它们不属于政府建制的一部分,也不直接受制于政府权威,但并不意味着非政府组织与政府或政治不发生任何关系。事实上,同利益集团一样,非政府组织也时常介入政治,力图影响政府有关政策,只不过它们通过政治参与传达给政府的政策意愿的性质具有某种公益性罢了。由于非政府组织自身的非营利性特征,其活动的资金来源若仅仅依靠志愿者的主动捐助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些组织本身的资金动员能力相当有限,而政府在动员资金方面的特殊优势使得它称为各种非政府组织财力上的主要依靠对象。2 随着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多元化。特别是在一些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尖锐的领域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尤为活跃和集中,它们往往发挥着政府和企业所没有或难以充分发挥的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 1新闻资料: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概念界定,凤凰网,2010-03-13。 2新闻资料: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概念界定,凤凰网,2010-03-13。

公益事业项目创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 一.执行总结 1.本公益计划的创意背景和项目简述 建立本公益组织旨在通过文化的连接进行相关的公益活动,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公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本公益组织将通过建立一个文化公益平台,鼓励人们捐赠自己的文化作品(包括文学,音乐,影视,手工艺品等)来参与本公益组织主办的义卖活动,并自愿选择义卖捐赠的比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宣传和营销,给参与捐赠义卖的人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总之我们会建立一个文化自愿捐赠平台,通过给与捐赠者充分的尊重和选择权,以及展示自己的机会,来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新型的捐献风尚。 同时本公益组织将主题定为文化公益,旨在通过文化这一元素,搭建起新型公益之路。公益资源来源于文化,同时应用于文化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建设,整个公益活动主题简单清晰,以文化为主线进行一系列公益活动,旨在把文化公益做成经典。 2.公益的机会概述 在当前社会上公益泛滥,且无质量保证,人们对公益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对于我们社会来说,一个具有简单明晰主题的公益组织是很需要的。把以文化为主题的公益,做成一种有效的社会公益,并提高人们对公益的热情和信心,所以这种公益模式的存在有其必要性。

3.公益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捐赠人群:具有文化方面爱好或才能的人(作品来源) <>购买人群:对公益有热情的个人或集体以及对文化作品收藏感兴趣的人。(作品转化为善款) <>受益人群:文化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善款去向) 4.优势和劣势分析 优势:<>本组织系为公益组织,容易得到国家以及社会的支持,开展活动有相对优势条件 <>本公益组织以一种新型的公益模式进行,此模式更能调动社会公益积极性,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本公益组织以文化为主题,将文化和公益结合,让公益目的简单明晰,更有价值,易提高人们对此类公益的热情。劣势:<>类似的公益组织不存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没有可供参照的经验和模板 <>人们对这种类型的公益组织认识不够,需要较大的宣传力度。 5.经济状况和公益能力预测 通过国家及社会的帮助以及新型慈善模式的投入运营所创造的善款,可以显著提高我国某些贫困地区的文本化教育条件,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二.公益背景和组织概述 1.我国目前公益事业发展的现状

社会工作立法的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立法的文献综述 摘要: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工作,我国的社会工作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推动和保障,但目前由于社会工作事业缺乏立法支持,致使社会工作不能全面系统地展开。本文拟从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境外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在理顺社会工作立法的基本理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行本土化实践,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立法。 关键词: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立法 ; 社会建设 一、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 对于社会工作立法的解读实质上就是要解决怎样把社会工作纳入到法律之中来的问题。要想正确解读社会工作立法,就必须要理顺社会立法、社会法和社会工作立法三者之间间的差别和联系。 (1)社会立法的概念在英美法中,社会立法是对具有显著社会意义事项立法的统称,例如涉及教育、住房、租金、保健、福利、抚恤养老企及其他社会保障方面。最早的社会立法当数《济贫法》,但最重要的社会立法应该是在19世纪,如当时有《工厂法》、《学徒健康法》和《劳工赔偿法》等。[1]在我国,劳动法制、社会保障法制等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并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律.通常被称为“社会立法”,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弱势阶层的生存及增进社会整体的福利。 (2)社会法就社会法而言,在外延上,最广义的社会法即国家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有公法和与私法相融合特点的第三法域。狭义的社会法指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义的社会位居于上述两者之间’。其调整领域主要包括教育权利保障关系、社会保障关系、弱势群体保护关系以及其他应有社会法调整地关系。[2] (3) 社会工作立法目前对于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并不明晰,而我们平时谈及的“社会工作立法”更多地足指与社会上作有关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更进一步说,社会工作立法则可看成是国家关于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改善和管理社会生活、开展社会福利等方面社会工作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3] 二、社会工作立法的背景文献研究 “社会工作是社会安全阀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4],”其内容和范围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有着不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社会工作,包括社会指导、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教育、社会服务、社会预防、社会建设和社会促进等。狭义的社会工作,主要指社会保障事业,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与安置和社会福利等。” 在社会工作的立法背景的研究上,有的学者从当前社会环境视角出发, 认为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的根本职能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谐以人为主体,就必须以人的本质作为出发点,即以“社会关系”作为出发点。所以,以人为主体的和谐,其本质是人的关系的协调。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协调,同时还有最为重要的关系,即人与自身关系的协调,即人对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接纳等问题,[5]从理论视角论证了社会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有的学者认为,当前社会工作立法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其看来,西方社会工作的百年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工作的立法相关,从英国的《济贫法》开始,就已经了发展社会工作事业的立法工作。法是由一定的物质条件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法的特点决定了物质条件一旦成熟,就需要制定、颁布和实施与之相适应法律规范,以确保由该物质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的规范化。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发展,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决定的。纵观中

慈善事业发展思路展望

慈善事业发展思路展望 历经十余年努力,我国慈善事业的首部法律将走上前台。 慈善法将是今后我国慈善事业的“定盘星”,必将对慈善公益事业带来深刻影响。 我省慈善事业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据了解,目前,全省基金会数量已达115个,慈善总会155个,社会捐赠接收站、慈善超市434个。慈善募捐方式不断创新,2015年全省慈善会系统募捐款物总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以慈善项目为主要载体的慈善活动日趋活跃,鹤壁、荥阳等地开展全民慈善活动受到了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充分肯定,我省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21项。 那么,慈善法出台后我省慈善公益事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我省众多慈善公益人士,看他们如何解读。 带来发展机遇,也带来挑战 河南省慈善总会作为我省慈善界的“老大哥”,可以说是我省慈善事业的开拓者。以2001年河南省慈善总会成立为标年发展历程。16志,我省现代慈善事业已走过.省慈善总会秘书长刘高贵认为,慈善法对慈善组织和慈

善活动进行全面规范,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引领、法律推动和法治保障。 “慈善法颁布实施后,既给我们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刘高贵对此解释说,我省慈善事业将加快转型升级,拓展慈善事业发展空间和活力,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支持慈善的热情,促进营造和谐有序、活力迸发的慈善生态链,推动我省慈善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向更广领域延伸。 另一方面,各类慈善组织将大量涌现,慈善组织之间的资源竞争必然加剧,在社会选择机制下,捐赠者对慈善组织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募捐和救助水平等,时刻面临社会公众的考验。 “尽早实现向枢纽型慈善组织的转身。”刘高贵提出了省慈善总会下一步发展目标。他说,随着慈善法颁布实施,慈善事业外部条件和发展环境都将发生变化,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在进一步做好省总会本级募捐救助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全省慈善会系统联动救助、实施公益伙伴计划、举办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引导、推动全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刘高贵还透露,他们正以民非形式筹建河南慈善信息中心,并积极争取省民政厅授权,收集和发布全省慈善信息,努力打造河南的透明慈善。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义工有感 1.内容摘要: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到社会福利院当义工。通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我收获颇丰。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仍存在着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孤寡老人,被遗弃的孩子们是最需要这个社会给予关注和关爱的。我们不是孤立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当我们幸福地享受生活的时候,应该意识到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经失去了亲情,失去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我们的帮助。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自愿奉献的意识,尽自己所能,伸出援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2.关键词:义工福利院孩子爱 3.正文: 寒假里我跟随海南共青团省委的志愿者联盟到海口市社会福利院当义工,看望并照顾那些孩子们,这是我第一次到福利院,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到这群孩子, 他们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我第一次去福利院,内心十分震撼:在这里集中着各种各样先天的残疾或者智障的被遗弃的孩子:还需抱怀的婴儿到可以上学的孩子——看不见的、说不了的、听不到的、站不起的、坐不住的、不知冷热不懂吃喝拉撒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不能选择,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无法改变,从一生下来,亲情就离开了他们,疾病就伴随着他们,他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很残酷。他们本来没有错的,他们本该有着和健康的孩子一样的幸福的权利的,事实上他们却被幸福遗弃到角落里了。第一次看见那么多张如同在阳光下凄然地绽放残缺的花瓣般的脸,我很难很难很难……平静,难道真的有轮回?难道他们上辈子犯了很大很大的错,需要用这一辈子来偿还?想想那青山秀水、远离文明喧嚣的地方,是不是象这样的孩子会少很多呢——尽管他们也许贫穷?难道真是应了那句:越是文明越是苦难?环境污染、药物污染……我们的生活的周围,秘密地潜伏着各种的危险。我不禁想问问那些父母,当你们把你们的孩子就这样丢弃在大街上,你们的心里痛不痛?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的理由,能把自己的亲身骨肉当垃圾一样随便丢掉的父母永远都不配为人父母.看着这些孩子,我心里越来越难受.我们这一代就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了,下一代可想而知了.他们有自己的爸爸妈 妈爷爷奶奶的疼爱,可是有谁又能时常的去关心一下那些缺少亲人呵护的孤儿呢? 当然,福利院偶尔还有健康的被遗弃的婴儿,不过,他们很快会被领养而走。我想孩子的父母也许真的是有难处,可是,就算再怎么难,你既然生了,就得负责啊!好在这些孩子身体还健康,好在他们还能遇到愿意为他们负责的人,给他们一个家。留在福利院的,就剩了那些个不健康的生命了,对于他们来说,家是多么奢侈的一个字,远的就象是在做梦,也许可以想象,但是无法实现。 前几天又看到报纸上有说一对夫妻生下了一个梅毒婴儿——原因是未做婚检,夫妻两个不知道自己患有梅毒。其实成年人患梅毒并不难治的,如果他们两个早点发现,早点治疗,再生孩子,那么世界上应该多的是个幸福的家庭而不是发生这样的悲剧:无奈的父母选择了对孩子生命的放弃!而我昨天在福利院又看到一个新的婴儿,是被父母遗弃在医院的,是个溶血症的孩子。婚检取消了,给

关于公益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关于公益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公益事业,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市公益事业逐步发展,在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市城镇有162户275个困难人口、农村22631户40854个贫困人口,64569残疾人,要解决好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不仅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而且需要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xx年2月成立慈善总会, xx年1月成立慈善基金会。6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泛参与,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迅猛,全市累计募集善款7000万元,救助支出32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839人次,在助医、助学、帮残、抚孤、救灾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xx年下半年起,我市启动镇级慈善分会建设,全市16个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部建立慈善会,形成了以市慈善会为龙头,镇(开发区)慈善分会为依托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全市公褒事业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多年来,**市妇联积极参与全市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孤寡老人、贫困单亲母亲、孤贫儿童和留守儿童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困、敬老扶幼、法律援助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先后募集资金150余万元,帮助86名贫困女大学生圆了

大学梦,资助近千名孤贫儿童继续学业,为我市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市公益事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我市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宣传认知力度不够。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识非常模糊,慈善意识还比较淡漠。多数人都认为公益是企业家的事,是有钱人的事,公益活动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实际上公益是一个人人都能为、人人都应为的事业,它是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社会成员具有的基本素质,它是 __和仁爱理念的结合,是人道主义、人文关怀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是公众的点滴奉献成就他人梦想的善举。 二是社会力量盘活不够。关心、关爱弱势群众的发展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帮扶,但仅仅依靠慈善部门力量还显得有些薄弱,还需要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义工队伍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万众一心,共促和谐的社会效果。 三是救助项目开拓不够。目前,我市开拓的公益救助项目虽然涉及到医疗、助困等方面,但是远远不能惠及到各个层面。举个例子来说,我市特困单亲母亲3811人,据初步筛查,患两癌(乳腺癌、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