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详解

第一角画法又称E法,是欧洲人创造并广泛使用的.第三角画法又称A法,是美国人创造的并为西方广泛使用。
我国使用第一角法。
第一角法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的首选表示法。
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等)才允许使用第三角法。
采用第三角法时,必须在图样中画出第三角投影的识别符号。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前苏联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而中国台湾(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中,常常会遇到第三角画法的图纸,下面对第三角画法作简要介绍: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分角,分别称为第Ⅰ角、第Ⅱ角、第Ⅲ角……,如下图所示.第一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Ⅰ角内,使机件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即保持人→物→面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
国内教学讨论的投影画法都是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Ⅲ角内,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即保持人→面→物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如图所示.从图可以看出,这种画法是把投影面假想成透明的来处理的。
顶视图是从机件的上方往下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上方的投影面(水平面)上。
前视图是从机件的前方往后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前方的投影面(正平面)上.其余类推,见下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投影面展开方式及视图配置如下图所示.仔细比较两种画法便可看出,虽然两组基本视图配制位置有所不同,但各组视图都表达了机件各个方向的结构和形状,每组视图间都存在着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内在联系和机件上各结构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这里将两种画法的投影规律总结如下:(1) 两种画法都遵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2) 两种画法的方位关系是:“上下、左右"的方位关系判断方法一样,比较简单,容易判断。
画法几何: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的区别

画法几何: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的区别
一、投影法
依据投影原理表示物体的形状,可将物体置于任何象限内,一般将物体置于第一限象而得到投影视图的方法
称为第一角投影法,因此同理可得第、三、四角投影法。
第二角投影法与第四角投影法所得视图重迭,制图与读图不易,所以不适用。
第一角法大部份使用于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瑞士等)
第三角法与我们观看物体位置的方向相同,因此美国、日本等国,使用此种投影法。
二、我们先来看一下三面投影体系:设立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平面,构成三面投影体系。
这三个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分角。
中国国家标准CNSB1001规定,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皆适用,但同一张图中,不得同时采用。
三、第一角法:
物体置放于第一象限时,得到的投影视图的方法,称之为第一视角。
展开视图如下:
主从关系:观察者→物体→投影面。
四、第三角法
四、第三角法。
欧洲机械图纸使用第一角法,美国、日本使用第三角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一、机械制图投影法
依据投影原理表示物体的形状,可将物体置于任何象限内,一般将物体置于第一限象而得到投影视
图的方法称为第一角投影法,因此同理可得第二、三、四角投影法。
空间的四个象限
欧洲机械图纸使用第一角法,美国、日本使用第三角法,它们有什么区别?
物体与四个象限
第二角投影法与第四角投影法所得视图重迭,制图与读图不易,所以不适用。
二、第一角与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物体置放于第一象限时,得到的投影视图的方法,称之。
主从关系:观察者→物体→投
影面
第一角法
第三角法:物体置放于第三象限时,得到的投影视图的方法,称之。
主从关系:观察者→投影面→
物体
第三角法
第一角法:大部份使用于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瑞士等);
第三角法:与我们观看物体位置的方向相同,因此美国、日本等国,使用此种投影法;
中国国家标准CNSB1001规定,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皆适用,但同一张图中,不得同时采用。
机械图纸中一般要用如下图示注明所用投影法:
投影法的表示。
第一角与第三角投影法

第一角投影法,,与第三角投影法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在工程图的配置文件修改,如图示:附件2005-5-15 20:5206.jpg(22.62 KB)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引进了不少国外设备、图纸和其它技术资料,有不少发达国家的机械图样投影方法与我国所采用的投影方法不同。
为了更好地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故快速看懂国外机械图纸很有必要。
1 概述当今世界上,ISO国际标准规定,第一角和第三角投影同等有效。
各国根据国情均有所侧重,其中俄罗斯、乌克兰、德国、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东欧等国均主要用第一角投影,而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业、荷兰和墨西哥等国均主要用第三角投影。
解放前我国也采用第三角投影,新中国成立后改用第一角投影。
在引进的国外机械图样和科技书刊中经常会遇到第三角投影。
ISO 国际标准规定了第一角和第三角的投影标记(图1和图2)。
在标题栏中,画有标记符号,根据些符号可识别图样画法,但有的图纸无投影标记。
图1 第一角画法标记符号图2 第三角画法标记符号2 第三角投影空间可由正平面V、水平面H、侧平面W将其划分成八个区域,分别为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8分角,如图3所示。
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是在绘制三角形时使用的常用转换技术。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几何图形编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转换原则不同
1. 第一角法:将绘制三角形动作固定在点A顶点,然后通过改变另外两个顶点B和C的位置,来生成不同三角形,从而实现图形的变换。
2. 第三角法:将三角形的构建动作固定在点A和点B顶点,然后改变第三角顶点C的位置,来实现图形的变换。
二、运算效率不同
1. 第一角法的计算代价比较大,需要更多的计算时间,因为要改变两个变量来解决问题。
2. 第三角法的计算代价比较小,只需要改变一个变量,因此不需要很多计算时间。
三、使用场景不同
1. 第一角法适用于只改变三角形的边长,而忽略角度的情况。
2. 第三角法则适用于改变三角形的角的角度,而忽略边长的情况。
四、步骤数不同
1. 第一角法需要十步才能完成三角形的生成,其中前五步需要确定两
个变量,而后五步需要变换图形。
2. 第三角法需要七步才能完成三角形的生成,其中前三步需要确定一
个变量,而后四步需要变换图形。
综上所述,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虽然都是用来转换三角形的技术,但
两者在转换原则、运算效率、使用场景和步骤数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选择一种转换技术应根据实际情况仔细斟酌。
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的区别

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的区别好啦,今天咱们来聊聊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这两个在工程制图中常见的概念。
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它们就像咱们生活中常见的俩兄弟,各有各的性格。
你说这第一角法就像那个爱照相的朋友,特别喜欢把自己拍得帅帅的,永远是面朝观众,而第三角法呢,像是个爱玩游戏的家伙,总是从后面悄悄观察,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的。
咱们先从第一角法说起。
它是个老牌子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特别受大家欢迎。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画一个立体的物体,比如一台咖啡机,你就得把它正面、侧面、上面都画出来。
这个方法就是把物体放在一个坐标系里,想象你正面对着它,想把它的各个面都展示出来。
这样一来,前面看着特别清晰,大家一下子就知道这个咖啡机的造型、大小、功能。
就像看广告一样,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哎呀,真想喝一杯!不过,第一角法有个缺点,那就是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视觉上有点拥挤,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结构,可能看得人有点眼花缭乱。
说到这里,第三角法就显得更加“务实”了。
想象一下,你坐在咖啡机的后面,正在仔细研究它的内部构造。
这个方法就是把物体的各个面放在一起,但就像从后面看的样子。
正面、侧面、上面,全都“翻转”了,变得更容易理解。
有点像玩拼图,慢慢拼凑出整个画面。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那些喜欢细节的人,比如工程师们。
他们想要把每一个螺丝钉、每一根线都看得一清二楚,就得用这个方法。
不过,别以为第三角法就完美无瑕,它也有自己的“小毛病”。
比如说,很多人对它不太熟悉,看到的图纸可能会觉得有点懵。
就像你第一次玩新游戏,规则复杂,一开始根本搞不清楚哪是哪个。
再加上,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在视觉效果上差别不小,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很困惑。
这两种方法在不同场合都有用,但要是你搞不清楚哪个用在哪,真的是有点“麻烦”。
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方法就像是两位老友,各自有各自的拿手绝活。
比如,第一角法在建筑设计上特别流行,设计师们喜欢用这个方法来展示房子的布局和外观,给客户一个直观的感受。
第三角与第一角投影的区分

第三角与第一角投影的区分机械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于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第三视角法与第一视角法的区分

第三视角法与第一视角法的区分
日本图纸采用第三视角法,也称第三象限法,俗称镜面法;
中国图纸采用第一视角,第一象限角法,俗称投影法;
日本图与中国图相比就是主视图以外的视图位置与中国视图相反。
看起
来更真实点。
日本人的原则是表达清楚就行,不像中国设计图,要求的比较多.
第一角和第三角的区别。
◆通俗点,第一角人不动,物体动;第三角物体不动,人动。
第一角还是第三角通常在标题栏中有标示。
◆具体点,任何物体在空间位置都有八个位置,即所谓视角。
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投影视图。
不过只要你熟练掌握了投影规律,两种画法都是一样的。
第一角法就相当于把物体放在座标系的第一象限;人在第一象限前方,人眼位置是光源,是人眼-物体-图形的顺序;把物体向YZ平面投影得到主视图,向XY平面投影得到府视图,向XZ平面投影得到右视图。
即实物放在图纸和你的眼睛中间,从眼睛方向投影到图纸上;通俗点,第一角人不动,物体动。
第三角法就相当于把物体放在座标系的第三象限;人还是在第一象限前方,用人眼透过座标平面去看物体,是人眼-图形-物体的顺序;人眼所看到的物体在YZ平面留下的投影得到主视图,在XY平面留下的投影得到仰视图,在XZ平面留下的投影得到左视图。
第三角法是所见即所得,眼前看到什么就画下什么。
即图纸放在实物和你的眼睛中间,实物往你的眼睛方向投影到图纸上.还有不能象以上所说的:简单说就是左视图在左边,右视图在右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
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
一、第一角投影法
1.凡将物体置于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于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于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
1.凡将物体置于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于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于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
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于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它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于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于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六种视图中最常用之三视图组合为:前视图、上视圆及右侧视图,一般均以L字形或逆向L字形之方式排列于图纸上。
我们国内用的是第一角画法,国外用第三角画法的比较多
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的区别是视图放的位置
第一角画法: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上视图放下面,依此类推
第三角画法: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上视图放上面,依此类推
来自/hiautocad/blog/item/9464e903671ca088d43f7c97.html
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的区别
该贴对于那些对于对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不很清楚的同行有帮助!
1. 任何物体在空间位置都有八个位置,即所谓视角。
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投影视图。
第一角画法又叫“苏联”画法,也就是先见视图——再见实物。
第三角画法又叫“ 美国”画法,其特点就是先见实物——再见视图。
就其投影规律来讲第三角画法较为合理,因为它的视图名字就是它的视图位置,正象有的朋友讲的那样画轴侧图好象容易些。
其实只要你熟练掌握了投影规律,两种画法都是一样的。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画法有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英国除外。
以前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都采用第一角视图画法,我们国家的整个工业体系,在五六十年代是全盘照搬前苏联那一套,当然采用的是第一角画法了。
目前台湾翔虹CAD的画法属于美国画法,所以说了如上的话。
2. 简单地说,第一视角就是:图纸-实物-你的眼睛,即实物放在图纸和你的眼睛中间,从眼睛方向投影到图纸上;第三视角就是:实物-图纸-你的眼睛,即图纸放在实物和你的眼睛中间,实物往你的眼睛方向投影到图纸上.还有不能像以上所说的:简单说就是左视图在左边,右视图在右边!
3. 一角法又称投影法,而三角发又称镜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