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著名生态学家介绍

(已)著名生态学家介绍
(已)著名生态学家介绍

一、国外著名生态学家介绍

一、E.P.Odum

Eugene Pleasants Odum(哥哥)(1913~2002),1913

年 9月17日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1934年获美国北

卡罗来纳大学学士学位;1939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

学位。1937~1939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任助教;

1939~1940年在纽约州埃德蒙·奈尔斯爱斯基摩人

保护区任生物学研究员。1940~1957年在佐治亚大学

先后任助教授、教授;并于1957年任该大学阿鲁尼

基金会动物学教授;1961年任该大学生态学研究所所

长。他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生态学,他与其弟H. T. Odum 最早认识到把能流作为生态学原理的重要性,并使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发展了人类生态学。此外,他在鸟类生态、脊椎动物种群以及河口、湿地生态学等方面,也有不少的研究。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发展协会会员。1964~1965年被选为美国生态学会主席。1953 出版了经典著作《Fundamentals of Ecology 》(国内翻译为《生态学基础》),开创了“生态系统”研究的热潮,并一直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演替、生态系统服务等生态学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生物“冗余”概念,引起世界范围的反响(见动植物板块的“生物的冗余“一帖)。1977 获得泰勒奖(Tyler Award ),1988获得瑞典科学院颁发的克拉夫奖(Craafort Prize。生态学的诺贝尔奖)。

二、H.T.Odum

Howard Thomas Odum(弟弟)(1924, Chapel Hill,

North Carolina–2002 Gainesville, Florida) 由

Howard Thomas Odum创立的能值理论与方法,在中国

的传播始于1990年Howard Thomas Odum的第二次访

华。在此期间,即1990年8月1日至1990年8月21

日他访问了台北、广州、北京和沈阳,并作了多个学

术报告,如"自组织与系统生态学"和"能值分析与环境

评价"等。从此以后,我国的广州、北京、南京和沈阳、

佛山等多座城市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先后开展了10多

年的能值研究,能值理论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国家、

省、市、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评估、农

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环境与资源、废水处理、

生态工程和工业的能值评价。用中文或英文发表关于

能值的学术论文60多篇,由霍华德.汤姆.奥德姆所著

的3本关于能值的书被翻译为中文,能值概念、理论和方法被10多部中文书刊引用,2本关于能值的中文专著已发表。能值分析的研究工作已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有些课题已结题,有些课题正在进行中。能值理论与方法已被许多中国生态学家所接受。

三、Haeckel

恩斯特·海因里希·菲利普·奥古斯特·海克尔(Ernst

Heinrich Philipp August Haeckel,1834年2月16

日-1919年8月9日)生于波茨坦卒于耶拿,德国生物

学家、博物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同时也是医生、教

授。海克尔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德

国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了人类的进化论理论。

海克尔本来的职务是医生,后来任比较解剖学的教授。

他是最早将心理学看作是生理学的一个分支的人之一。

他引入了一些今天在生物学中非常普遍的术语如生态

学、门等,他将政治学称为是“应用生物学”。他的一

些理论和主张后来被纳粹理论家利用,成为其种族主义

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由。海克尔也是优生学的先驱。

海克尔比较知名的文章主要是他的科普、嘲讽文章或者

他的游记,但他的学术文章今天依然可以提供新的启发。比如他1866年的《形态学大纲》是世界上第一部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教科书,在他的1874年的《人类学》中他使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来探讨人从动物世界的进化和人的来源。他的三卷长的《系统发生学》至今很少有人读,这是一部从1894年到1896年发表的巨著,其中海克尔描述了他对整个动物世界的进化和亲属关系的认识。对生态学的贡献:第一次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

四、Tansley

Sir Arthur George Tansley (15 August 1871 – 25 November 1955) was an English botanist and a pioneer in the science of ecology. Educated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and 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Tansley taught at these institutions and at Oxford, where he served as Sheridan Professor of Botany until his retirement in 1937. He

founded the New Phytologist in 1902 and served as its editor until 1931. Tansley was a pioneer of the science of ecology in Britain, being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work of Danish botanist Eugenius Warming, and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the ecosystem into biology. Tansley was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first professional society of ecologists, the Central Committee for the Survey and Study of British Vegetation, which later organised the British Ecological Society, and served as its first president and founding editor of the Journal of Ecology. Tansley also served as the first chairman of the British Nature Conservancy. Tansley was elected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in 1915, and was knighted in 1950. The New Phycologist publishes regular Tansley Reviews and awards a Tansley Medal, both named in his honour.

五、Warming

Johannes Eugenius Bülow Warming (3 November 1841 –2 April 1924), known as Eugen Warming, was a Danish botanist and a main founding figure of the scientific discipline of ecology.

Warming wrote the first textbook (1895) on plant ecology, taught

the first university course in ecology and gave the concept its

meaning and content. ―If one individual can be singled out to be

honoured as the founder of ecology, Warming should gain

precedence‖.

Warming wrote a number of textbooks on botany, plant geography

and ecology, which were translated to several languages and were

immensely influential at their time and later. Most important were

Plantesamfund and Haandbog i den systematiske Botanik.

六、Raunkiear

Christen Christensen Raunki?r (29 March 1860 – 11 March 1938)

was a Danish botanist, who was a pioneer of plant ecology. He is

mainly remembered for his scheme of plant strategies to survive an

unfavourable season ("life forms") and his demonstration that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trategies in floras largely corresponded to the

Earth's climatic zones. This scheme, the Raunki?r system, is still

widely used today and may be seen as a precursor of modern plant

strategy schemes, e.g. J. Philip Grime's CSR system.

七、Tilman

G. David Tilman (born Titman,[1] on July 22, 1949) is a prominent American ecologist. He is Regents Professor and McKnight Presidential Chair in Ec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as well as an instructor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Ecology, Evolution,

and Behavior; and Microbial Ecology. He is director of theCedar

Creek Ecosystem Science Reserve long-term ecological research

station. Tilman is also a professor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s Bre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Management.

He has been a Guggenheim Fellow, is a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of the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and is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In 2000 Tilman was designated the Most

Highly Cited Environmental Scientist of the Decade by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八、MacArthur

Robert Helmer MacArthur (April 7, 1930 – November 1, 1972) was a Canadian-born American ecologist who made a major impact on many areas of community and population ecology.

MacArthur was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58-65, and professor of biology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1965-72. H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iche partitioning, and with E.O. Wilson he co-authored 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a work which changed the

field of biogeography, drove community ecology and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dscape ecology. His emphasis on hypothesis testing helped change ecology from a primarily descriptive field into an experimental field, and d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ecology.At Princeton, MacArthur served as the general editor of the series Monographs in Population Biology, and helped to found the journal 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 He also wrote Geographical Ecology: Patter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1972). He was elected 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69. Robert MacArthur died of renal cancer in 1972.

九、liebig(利比希)

利比希(Liebig,Justus von,1803—1873)德国化学家(Chemist,

Germany)。利比希的父亲是医药和化学药品商人,有些药品在

家里制造,因此他自幼就接触到化学。1820年在波恩大学学习,

18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巴黎,听盖一吕萨克∞和杜隆

等化学家的讲演。在盖一吕萨克的实验室工作。1824年回到德

国,任吉森大学教授,创立了吉森实验室。这是世界上第一个

系统地进行化学训练的教学实验室,他是后来大多数化学家的

思想先师。吉森成为世界的化学中心达2O年之久,对19世纪后

半叶的德国成为化学强国地位起了重大作用。1842年当选为法

国科学院院士。他作过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改进了分析

方法,测定出大批化合物的化学式,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发

现并制得氯仿和氯醛:与好友韦勒。共同发现安息香基并提出基团理论;提出多元酸理论。他大力提倡用有机肥料来提高农作物收成。证明糖类可生成脂肪。还提出发酵原理。他和韦勒合编了《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词典》,他还创办了《化学和药物杂志》。他在生态学上贡献是提出了最小因子定律。

十、Shelford

Victor Ernest Shelford (September 22, 1877 – December 27, 1968) was an

American zoologist and animal ecologist who helped to establish ecology as a

distinct field of study. Shelford's early visits to V olo Bog in Northern Illinois

helped establish its ecological significance.[1] Volo Bog became the first

purchase of the Illinois Nature Conservancy, with the help of the fund-raising

efforts of Cyrus Mark,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Illinois Nature Conservancy

他在生态学上的贡献是提出了耐受性定律。

十一、Clements

Frederic Edward Clements (September 16, 1874 - July 26, 1945) was an American plant ecologist and pioneer in the study of vegetation succession.

Born in Lincoln, Nebraska, he studied botany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graduating in 1894 and obtaining a doctorate in 1898. (One of his teachers was botanist Charles Bessey, and he was a classmate of Willa Cather and Roscoe Pound.) While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he met Edith Gertrude Schwartz (1874–1971), also a botanist and ecologist, and they were married in 1899.

In 1905 he was appointed full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but left in 1907 to head the botany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in Minneapolis. From 1917 to 1941 he was

employed as an ecologist at the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in Washington, D.C., where he was able to carry out dedicated ecological research.

During winter he worked at research stations in Tucson, Arizona and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while in the summer he performed fieldwork at the Carnegie's "Alpine Laboratory," a research station in Angel Canyon on the slopes of Pikes Peak, Colorado. During this time he worked alongside staff of the U.S.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In addition to his field investigations, he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 work in the laboratory and greenhouse, both at the Pikes Peak station and at Santa Barbara.

From his observations of the vegetation of Nebraska and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Clements developed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ories of vegetation development. Vegetation cover does not represent a permanent condition but gradually changes over time. Clements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t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sequence of stages resembl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ividual organism. After a complete or partial disturbance, vegetation grows back (under ideal conditions) towards a mature "climax state," which describes the vegetation best suited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Though any actual instance of vegetation might follow the ideal sequence towards climax, it can be interpreted in relation to that sequence, as a deviation from it due to

non-ideal conditions.

Clements's climax theory of vegetation dominated plant ecology during the first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ough it was criticized significantly by ecologists Henry Gleason and Arthur Tansley early on, and by Robert Whittaker mid-century, and largely fell out of favor. However, significant Clementsian trends in ecology re-emerg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addition to botany and ecolog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covered the systematics of fungi. Clements died in Santa Barbara in 1945.

十二、Simpson

十三、阿利

阿利(Warder ClydeAllee,1885—1955)他发现集群能提高动物

的存活能力,生态学中的阿利规律,就是说明过疏和过密对种群

都不利。1949年,以阿利为首的5个生态学家合编的《动物生态

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动物生态学已成熟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该书所搜集的丰富资料,至今仍有参考价

值。

十四、Shannon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1916年4月30日

—2001年2月26日)是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1940年在麻省

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41年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香农提

出了信息熵的概念,为信息论和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主要论文有:

1938年的硕士论文《继电器与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1948年的《通讯的数学原理》和1949年的《噪声下的通信》。他提出了信息公式。(香农-威纳指数)

十五、Lotka

Alfred James Lotka (March 2, 1880 – December 5, 1949) was a US mathematician, physical chemist, and statistician, famous for his work in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energetics. An American biophysicist best known for his proposal of the predator-prey model,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 but independently of Vito V olterra. The Lotka-Volterra model is still the basis of many model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population dynamics in ecology.

阿弗雷德·洛特卡(Alfred James Lotka,1880年3月2日-1949年12月5日)是一位美国统计学家、数学家与物理化学家,著名于生态学上的族群动力学(population dynamics)与能量学(energetics)研究。

十六、Volterra

维多·沃尔泰拉(Vito Volterra,1860年5月3日-1940年10月11日)是一位意大利数学家与物理学家,著名于生物数学研究,包括有伏尔特拉捕食模型等。

十七、Whittaker

Robert Harding Whittaker (December 27, 1920–October 20, 1980) was a distinguished American plant ecologist, active in the 1950s to the 1970s.

Born in Wichita, Kansas, he obtained a B.A. at Washburn Municipal College (now Washburn University) in Topeka, Kansas, and, following military service, his Ph.D.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He held teaching and research positions at Washington State

College in Hanford, Washington, the Hanford National

Laboratories (where he pioneered use of radioactive tracers in

ecosystem studies), Brooklyn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and, finally Cornell University.

Extremely productive, Whittaker was a leading proponent and

developer of gradient analysis to address questions in plant

community ecology. He provided strong empirical evidence

against some ideas of vegetation development advocated by

Frederic Clements. Whittaker was most active in the areas of plant community analysis, succession, and productivity. "During his lifetime Whittaker was a major innovator of methodologies of community analysis and a leader in marshaling field data to document patterns

in the composition, productivity and diversity of land plant communities."[1] Thus Whittaker was innovative in both empirical data sampling techniques as well as synthesizing more holistic theories.

He was the first to propose the five-kingdom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world's biota into the Animalia, Plantae, Fungi, Protista, and Monera in 1959. He also proposed the Whittaker Biome Classification, which categorized biome-types upon two abiotic factors: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hittaker was elected 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in 1974, received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s Eminent Ecologist Award in 1980, and was otherwise widely recognized and honored. He collaborated with many other ecologists including George Woodwell (Dartmouth), W.

A. Niering, F. H. Bormann (Yale) and G. E. Likens (Cornell), and was particularly active in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十八、Lindeman(林德曼)

L.林德曼(R.L.Lindeman,1915~1942):美国生态

学家。

1941年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

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研究报告。他对50万平

方米的湖泊作了野外调查和研究后用确切的数据说

明,生物量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按食

物链的顺序在不同营养级上转移时,有稳定的数量级

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前一级

生物量的1/10。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

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

律‖。如果把这种关系表现在图上,用横坐标表示生物

量,在纵坐标上把食物链中各级消费者的数量依次逐级标出,那么,整个图形就象一个金字塔,在生态学中称之为群落中的数量金字塔。

1942年,他又发表文章,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流动在不同的营养级之间存在的定量关系,是维持所有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林德曼的理论为生态科学打下了理论基础。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林德曼以数学方式定量地表达了群落中营养级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养分循环的理论模型,标志着生态学开始从定性走向定量。林德曼于1942年不幸死于肝炎,年仅27岁。

Raymond Laurel Lindeman (1915 – June 29, 1942) was an ecologist whose graduate research is often credited with being a seminal study in field of ecosystem ecology. He completed his PhD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with his thesis work being concerned with the history and ecological dynamics of Cedar Bog Lake, located in what is known today as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s Cedar Creek Ecosystem Science Reserve in central Minnesota. While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at Yale University with noted limnologist G. Evelyn Hutchinson, Lindeman submitted a chapter of his thesis for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Ecology that outlined the Ten percent law. His manuscript was initially rejected for its generalisations but was published after Hutchinson and others were able to convince the editor of the paper's merits. This publication appeared in 1942, shortly after Lindeman's death caused by a rare form of hepatitis.

An annual award in Lindeman's honor is given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to the outstanding paper written that year by a young aquatic scientist. Raymond L. Lindeman is also honored today with a lecture series in his name in the Department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Behavio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as well as an informative plaque on the same University's Wall of Discovery.

十九、福尔曼(Forman)

理查德?福尔曼(Richard forman)是哈佛大学景观生态学PAES教授,他在设计学研究院和哈弗福德学院教授生态学课程。他主要的学术研究是将空间格局和科学联系起来,以使自然和土地上的人和谐相处。他常常被称为景观生态学和道路生态学之父,帮助促进了城市区域生态和规划学的出现。其他研究领域包括变化的土地镶嵌类型、土地保护和利用规划、城市建成空间和绿地类型以及斑块—廊道—基质模型。

Richard 获得了哈弗福德学院理科学士学

位、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迈阿密大学

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和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理科博士

学位。他曾任教于拉特格斯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

并获得Lindback基金会杰出教学奖。他历任三个

专业团体的主席或副主席,并在法国、哥伦比亚、

英格兰、意大利、中国、捷克共和国、澳大利亚

和美国获得过各种奖项和荣誉。Forman教授撰写

了无数文章,他出版的著作包括《景观生态学》

(1986)、获奖的《土地镶嵌体》(1995)、《景观

设计学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学原则》

(1996)、《道路生态学》(2003)、

《Mosaico territorial para la region metropolitana de Barcelona》(2004)和《城市区域:超越城市的生态和规划》。

景观生态学成就

反映了景观生态理念(大片区域的生态学,比如说透过飞机窗户能够看到的区域)的这两个阶段,协同来自各个领域的同事,Forman为该究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包括一些基础性的出版物(Forman 1979,

Forman and Godron 1981, Forman 1981, Forman 1983, Risser et al. 1983)。一个开拓性的景观尺度的建模研究案例成为随后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伐木和猫头鹰争议的关键。(Franklin and Forman 1987).

Forman 1986年和M. Godron 合著的《景观生态学》一书是当代景观生态学第一次综合,详细描述了有助于理解和改善土地利用类型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1995年他出版

了更详细地研究景观生态学书籍,并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区域的尺度《土地镶嵌:景观和区域生态学》(Cantwell and Forman 1994, Forman and Collinge 1995,

Collinge and Forman 1998, Hersperger and Forman 2003, Forman 2009a, 2 009b).

二、国内著名生态学专家学者

一、马世骏

马世骏(1915 11.05 - 1991 05.30),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人。历

任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主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学研

究中心筹备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后称院士)。为我

国生态学特别是昆虫生态学的理论研究作出了贡献。生态学家。

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生物系。1948年获美国犹他大学

研究院科学硕士学位。 1950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哲学博

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名誉主

任。研究东亚飞蝗生理生态学、粘虫越冬迁飞规律、害虫种群动态

及综合防治理论,提出“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种群变境成长”

以及系统防治等新观点,制定了预测方法,丰富了昆虫种群生态学、生态地理学及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并在植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设想、“经济生态学”原则等一系列新观点,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李博

李博院士,男,汉族,山东夏津县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授。1929年4月15日生,1949年就读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

后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李继侗教授的研究助教,攻读植物生态学。在

科学研究上,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与草原研究作出了系统的研究,

而且把生态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把传统研究与近代研究相

结合,并有意识地与当前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如持续发展、全球变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联系起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专题4

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4部,专题地图5套,主编科学文集

9部。1998年5月16日赴匈牙利德布勒森出席第十七届欧洲草地管理学术会议,5月21日不幸殉职,享年69岁。

三、阳含熙

阳含熙(1918年4月29日---2010年8月29日)江西南昌人,著名

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在生态学领域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研

究,特别是对杉木生态学的系统研究,为中国森林生态学应用

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倡导并发展了中国植物数量生态学,使

植物生态学由定性描述阶段发展到定量分类阶段。他在促进国

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为中国―人与

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参加国际研究项目和有关生态科学的国际

交流,作出了显著贡献。

四、方精云

方精云,男,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男,1959年7月生,籍贯安徽怀宁。植物所研究员、所长。主要从事陆地生态学研究。

方精云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植被生态学以及生物多样

性等方面的研究。他建立了我国陆地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研

究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变化,

较早地开展了碳循环主要过程的野外观测,构建了中国第一

个国家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模式,为我国陆地碳循环的研究奠

定了基础;系统研究了我国大尺度的植被动态及时空变化,

揭示了我国植被生产力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异及其对气候变

化响应的规律;系统开展了我国植被分布与气候关系的定量

研究,提出了基于植被气候关系的我国植被带划分的原则和依据,首次采用统一的调查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山地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他还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一种重要的木本植物属-水青冈属(Fagus L.)植物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较深入地研究了长江中游湿地50年来的生境变迁及其生态后果。

五、孙儒泳

孙儒泳(SunRuyong),1927年生,浙江宁波人,汉族,1952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4年转正。1949年-1951年,在北京

师范大学生物学学习,1951年毕业。提前半年留教任助教。

1953年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1954年保送到原

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研究生,1958年获副博士

学位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4

年任教授。1986年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

院院士。

孙儒泳院士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

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它平行地出现于两种小啮齿类,生活在草甸中的普通田鼠(Microtus arvalis)和森林中的欧鼠(Clethrionomys glareolus),从而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他研究长爪沙鼠(Meriones nguiculatus)代谢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发现静止代谢率与平均每日代谢率的变化率不同,提出以20°C下ADMR为主要参数的weiner日能量收支(DEB)模型应予以修正。他提出恒温动物的恒温能力的一个新指数,在应用上优于Ricklef指数。他发现晚成性根田鼠的体温调节能力的胎后发育呈“S”型,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六、张新时

张新时,生态学家。原籍山东高唐,1934年6月生于河南开封。

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美

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长

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1)揭示了我国荒漠区植被地带性

分布规律;(2)提出关于青藏高原植被在―高原地带性‖与高

原对中国植被地带分布作用的重要论点;(3)提出了较完善

与规律性的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系统与类型;(4)发展群落

生态分析系统并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与结构,对现代生

态学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5)采用信息科学先进手段与理

论将中国―气候―植被关系‖与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推进到国际

先进水平。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近20年来张新时院士他还致力于信息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研究与发展。他是我国数量植被生态学和国际信息生态学研究的创始人,80年代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植被数量开放实验室,开发了计算机应用程序用于生物和环境数据的多元分析和模拟,在生态信息系统、退化草原生

态系统恢复、荒漠化治理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使中国生态学研究领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并使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构建了覆盖中国关键生态区的两条陆地生态样带,这两条样带已成为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样带,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推动了国际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和陆地样带(NECT)研究。现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范式‖(G2000018600)首席科学家。

七、王如松

王如松,1947 年9月生于江苏南京,1985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和产业生态学理论及生态规划、生态管理和生态工程的应用研究。

八、邬建国

邬建国,博士,教授,现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

全球可持续性科学研究所―院长讲席教授‖(Dean’sDistinguished

Professor) ,及该大学校长办公室的中国事务顾问。兼任中美生态、

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主任。他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

普林斯顿大学从事有关理论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现在

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

系统功能,以及可持续性科学。

九、傅伯杰

傅伯杰,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

从事于土地评价和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提出的土地

评价理论体系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他享爱国务院政府特

殊津贴。现为国际土壤学会会员、土地评价信息系统工作组委员、

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会员和国际景观生态协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12月傅伯杰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中国

西部重点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区域生态环境与生

物多样性保护‖、―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土地评价与水土保持‖等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在土地评价、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开创性地将尺度-格局-过程有机结合,系统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发展了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理论,创建了综合集成的评价方法;注重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方向,推动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21世纪著名经济学家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Robert Mundell(罗伯特·蒙代尔)哥伦比亚大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被誉为“欧元之父”。1955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56-1957在芝加哥大学做政治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多年来,他先后担任过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拿大政府、美国联邦银行、美国财政部及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高级顾问。Robert Mundell教授作为金融专家,多年来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蒙代尔教授一直担任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加拿大、欧洲国家政府及美国联邦储备局顾问。1999年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Thomas C. Schelling(托马斯·谢林)美国马里兰大学、2005诺贝尔经济奖

得主 托马斯·谢林 谢林教授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在此之前的20年里,他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 谢林教授曾被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医学研究所及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1年,他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因其在政治经济学和防止核战争中的行为研究的突出贡献,他分别获得Frank E. Seidman奖和美国全国科学院奖。 谢林教授曾任职于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美国白宫、耶鲁大学、兰德公司和哈佛大学经济学院与国际事务中心。其理论研究覆盖军事、军控、能源、环境、气候、核战略、恐怖主义、国际贸易与冲突、博弈理论、种族隔离、健康政策、烟草与毒品政策、公共政策与商业中的道德问题。 Douglass North(道格拉斯·诺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中国10大知名经济学家

中国10大知名经济学家 1、吴敬琏 2001年在中国股市论战后上镜率极高,只要吴教授出现,就会成为焦点。 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 2、厉以宁 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 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 受到商务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欢迎。 3、林毅夫 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 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 受到有海归身份的商务人士和学者们的好感。 4、茅于轼 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 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 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 由于其宽容平和的性格,关注民生问题,被认为是经济学家的楷模。 5、樊纲 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 樊纲在《"不道德"的经济学》中所提到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甚至也应该作传经布道的工作;但作为经济学家,谈道德却是’不务正业’。"引起不小的争论。在最近的关于经济学家之间的"战争"中,又和非主流经济学家杨帆一起成为关注的焦点。 樊纲在众多大经济学家中可以称的上"少年英俊",参加此次评选的女性认为樊纲很像某位电视台主持人,所以颇受青睐。 6、张维迎 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zgzf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

一个国家的智商:欢迎中国智库时代到来

新周刊2009014期封面 我们时代最聪明的大脑,在哪里? 谁为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利用过去、把握现在、铺垫未来? 我们当然首选政府。其次是汇聚集体智慧的群策群议机构。再次是社会各界的意见领袖。 在意见领袖中,智库(Think Tank)是中国长期缺失的一种类型。 身份独立、价值中立、研究专业、决策科学,是智库的立身之本。表面上看,中国直接或间接为政府服务的“智库型”研究机构达到2000多家。而在《2008年全球智库报告》中,中国仅有74家智库被认可,而美国有1777个。 豢养型学者、愤青型专家和商业型机构,冒“智库”之名,透支了意见领袖的公信力。而以真正智库为诉求的民间智库,在人才、体制、资金来源和合法性等方面都步履维艰。 中国的决策失误率达到30%,西方发达国家只有5%左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昭晖教授语)在公共决策议题上,群策群议是不够的,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智库的重要性因中国人屡屡失策而凸显。 基于政策和舆论的公共需求,基于市场经济多元利益格局的现实需求,基于正在世界崛起的中国对大策略大思维的未来需求,中国迫切需要智库,需要“独立思想的盒子”提供解决方案。 《新周刊》采访了新近成立的“中国最高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在其主办的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上,《新周刊》求教于多家全球顶级智库。《新周刊》解读了市长和省长们偏爱“洋顾问”的现象,并调查出“谁是最值得中国公众信赖的意见领袖?”。中国第一家民营智库创办人曹思源、北京奥运会安保方案《鱼钩与长矛》提供人高志凯、从为老板谋到为城市谋的“丙方”王志纲、深圳的“理想主义”智库因特虎,也直面《新周刊》道出中国“智库”的成长命题。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智库是国家软实力中的硬实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智商,替决策挣尊严、替民众挣信心、替国家挣未来。

中国最具影响力10大经济学家北大占4人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揭晓 由《世界商业评论》评选的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于10月18日正式揭晓,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名列榜首,英年早逝的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名列第二,而被称为小股民代言人的郎咸平教授排列第三。林毅夫、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茅于轼、樊纲、邹恒甫等七位教授也共同名列榜中。值得关注的是,前三位经济学家均毕业于美国名校,受过系统的西方经济学训练。 在中国,被称为“经济学家”(Economist)有5000人,然而,能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经济学者不超过100人,而在国际上有知名度的应该不超过10人。目前而言, 中国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他们的观点目前处于边缘状态, 世界主流媒体很少关注中国经济学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主要原因不是中国人不聪明或中国经济规模小, 而在于中国经济学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落后,经济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本科生带博士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就经济学教育而言,中国甚至还远远不如经济非常落后的印度,英语优势使得印度大学生可以尽快尽早地阅读西方经济学原著。要改变经济学家“数量多,质量次”这一客观现实,中国经济学界至少还要努力15-20年! 中国经济学家的言论观点事无巨细地影响着经济学的发展、国家大政、行业发展和市民生活。其中还不乏一些经济学家明星,他们观点独到、语言犀利并充满人格魅力。而我们最关心的是哪个经济学家的学术观点站在世界的前沿?谁是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 谁是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谁是商务生活中最有权威的风向标? 为此,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主编的《世界商业评论》对500位经济学人、财经记者、高级经理进行了专门调查,经过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世界经理人网站网友投票,从15位候选经济学家中选出“ 2004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大经济学家”。评选指标包括3个方面: 学术影响力(60%)、经济影响力(30%)、社会影响力(10%)。学术影响力主要考察在候选人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经济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对经济增长、经济改革和产业政策的影响;社会影响力主要考察候选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知名度以及话语可信度。详细分析报告将刊登在《世界商业评论》今年第11期上。世界经济学人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还将为每个经济学家建立个人网站,以方便经济工作者学习和查阅。 《世界商业评论》以翻译和报道世界级商学院教授、世界级企业CEO以 及世界级经济学大师的文章为主,揭示企业在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策略,同时从全球最具权威性财经和管理出版物中萃取领先管理思想和财经话题。《世界商业评论》忠实读者为高级经理和经济学人。

西方智库系列谈之一:英国咨询公司

西方智库系列谈之一:英国咨询公司 中国古代的谋略和策划思想虽然有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源,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策划业,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还是比较早的。在美、日、英、德等国,咨询业与策划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群,成为整体的经济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智力方面促进了现代企业的巨大的进步,帮助政府、集团、团体和各种机构,采取更为有效的运作方案。发达国家的策划机构,有的叫咨询公司,有的叫智囊团,有的叫研究所,有的叫“脑库”等等,规模不小,从业人员很多,对国家甚至国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相当大。比如,老牌的工业国英国,策划和咨询业几乎是工业革命同时起步的,英国被认为是咨询业的创始国,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英国的策划咨询业已经形成一个规模比较大、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体系。 上世纪初,英国已有各种规模的策划咨询机构2000多家,大规模的咨询机构从业人员有2000多人,专业的服务范围十分广泛。从业务性质上看,英国的咨询业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工程咨询,起步很早,适应早期工程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迅速,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工业咨询公司有900多家,涉及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结构工程等近百个专业。近20年来,英国的海外工程咨询发展快速,1978年,英国海外工程额高达340亿英镑,咨询业也相应发展,1989年,仅英国工程师咨询协会所属的159个企业,海外营业额达77.28亿英镑。第二类是技术服务咨询,主要以提供新技术、新知识为业务方向,服务项目包括设计新产品、

对产品进行技术平定、对企业进行新技术改造、培训新技术人才、提供技术咨询等,这一类的咨询公司有1000多家。第三类是管理咨询公司,服务范围很广,涉及组织发展与政策制定、财政管理与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与产品营销、提供情报与设计程序、经济与环境的研究等。管理咨询机构有数百家,围绕着英国管理协会开展工作,像英国的“PE”国际咨询公司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 英国咨询机构的发展有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随着咨询机构的壮大不断地分化出新的咨询机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转换为合伙人,成立新的机构;二是从制造商、承建商企业中分化出技术人员,建立新的咨询机构;三是适应大型化、复杂化工程项目的需要,建立多学科、多个专业协调的大型咨询机构。英国咨询业呈现了自身的特点:第一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因为咨询业的发展早于其他国家,有百年的历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咨询经验,有大批老练的咨询人才,有相当稳定和长久的业务关系,占有有利的咨询业发展条件;第二是组织严密,作风严谨,对行业的管理很严格,咨询人员须由咨询工程师协会审查合格后才能吸收为会员,咨询企业申请入会,须由咨询社审批,个人和企业,未经审批入会,不能开展咨询业务。向海外开展咨询业务,须由海外协作事业部统一管理。咨询组织之间互通情报、交流经验,咨询项目的实施和验收都非常严谨,极力维护客户的利益,注重信誉。第三是行业高尚,社会支持,英国的咨询业很有社会的尊重,从事咨询业的人属于知识行业,很高尚,社会单位对咨询机构很支持,提供条件让咨询企业相互协作,一些大型的咨询工程竣工,有时女王都会参加仪式颁奖。第四是向外拓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介绍概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及 其介绍 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 中文名:张五常 出生地: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1日 职业:教授,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 分校

简介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张五常教授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其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 求学生涯他早年师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奇安和科斯,科斯称张五常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他与现代产权大师科斯、巴泽尔共事多年其思想互相影响与激励;他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张五常香港的家往往成了他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他多次陪弗里德曼来中国,与国家领导人畅谈中国改革之大要;他也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发大典,被奉为嘉宾;他被选为1997

—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等等。此等际遇,在中文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恐怕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受欢迎的教授“最劣的教师”1991年,在香港大学一些所办的“最差教学奖”的选举中,张五常被选为“最劣的教师”。张五常荣登劣座,几乎全香港哗然!其实,这十分自然,如果按照东方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标准,张五常的教学肯定会与其要求不合。张五常讲课,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如:1991年到瑞典对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1998年到美国任西部经济学会会长的演讲)。 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人,非张五常莫属了。张五常受著名新制度经济 学大师科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亲传,与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耳儒目染,一代新制度经济学宗师呼之欲出(科斯在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中多次提到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科斯,1994)。诺斯也多次提到张五常对他经济思想的影响。)。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应该是把制度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引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张五常将产权制度的分析方法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并创立了“新租佃理论”。张五常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济学鼻祖。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76年3月,他所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比较优势学说构成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综合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890年发表《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美国的张伯伦一起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论文集》、《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异端》、《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人,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被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和他的导师汉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实质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及经典语录

5分钟学习世界经济学家干货 1.卡尔?马克思 (1)国家:德国。 (2)主要著作:《资本论》 (3)经典语录: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2.亚当?斯密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国富论》 (3)经典语录: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3. 大卫?李嘉图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经典语录:税收不是来自资本,就是来自收入。 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经济学原理》 (3)经典语录:和其他任何人一样,经济学家必须关注人类的终极目标。 5. 琼?罗宾逊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3)经典语录:学习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受经济学家的欺骗。 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国家:英国。 (2)主要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经典语录:要想达到既定的就业量,必须存在更强烈的对投资的需求。 7. 保罗?萨缪尔森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经济学》 (3)经典语录:税收的增加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 8. 约瑟夫?熊彼特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著作:《经济发展理论》 (3)经典语录: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

才。 9.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著作:《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 (3)经典语录: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 10. 米尔顿?弗里德曼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资本主义与自由》 (3)经典语录:世上没有免费午餐。 11. 约翰?纳什 (1)国家:美国。 (2)主要著作:《纳什博弈论文文集》 (3)经典语录:理性的思想阻碍了一个人与宇宙的接近。

国内外知名智库网址及Logo

国际智库 0以下国际智库机构选自中国智库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content/outins 1布鲁金斯学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 2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实验室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 3巴塞罗那国际事务研究中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en 4波兰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 http://www.case-research.eu/ 5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

http://www.pism.pl/home 6保尔森基金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 7查塔姆学会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 8传统基金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 9冲突解决中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za/ 10对外关系委员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

11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en/ 12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 13丹麦国际问题研究所 http://en.diis.dk/ 14德莫斯研究所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 15德国发展研究所 http://www.die-gdi.de/en/ 16迪博

http://timbro.se/en 17东南亚研究所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sg/ 18德国全球与地区问题研究所https://www.giga-hamburg.de/en 19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index.php 20菲沙研究所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 21非洲建设性解决争端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4d16112584.html,.za/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及经典语录图文稿

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及经 典语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5分钟学习世界经济学家干货 1.卡尔?马克思 (1)国家:德国。 (2)主要着作:《资本论》 (3)经典语录: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2.亚当?斯密 (1)国家:英国。 (2)主要着作:《国富论》 (3)经典语录: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3. 大卫?李嘉图 (1)国家:英国。 (2)主要着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经典语录:税收不是来自资本,就是来自收入。 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1)国家:英国。 (2)主要着作:《经济学原理》 (3)经典语录:和其他任何人一样,经济学家必须关注人类的终极目标。 5. 琼?罗宾逊 (1)国家:英国。 (2)主要着作:《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3)经典语录:学习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受经济学家的欺骗。

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国家:英国。 (2)主要着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经典语录:要想达到既定的就业量,必须存在更强烈的对投资的需求。 7. 保罗?萨缪尔森 (1)国家:美国。 (2)主要着作:《经济学》 (3)经典语录:税收的增加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 8. 约瑟夫?熊彼特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着作:《经济发展理论》 (3)经典语录:创新应当是企业家的主要特征,企业家不是投机商,也不是只知道赚钱、存钱的守财奴,而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敢于冒险,善于开拓的创造型人才。 9.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1)国家:奥地利。 (2)主要着作:《货币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 (3)经典语录:坏的制度会使好人做坏事,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 10. 米尔顿?弗里德曼 (1)国家:美国。

当今中国十大经济学家

当今中国十大经济学家 我想列出我最欣赏的前十名中国经济学家,供爱好经济学和关心中国改革进程的朋友参考。给出的排名,不敢侈谈准确、权威,但无不言之有据。其依据,是经济学家的人文作风、专业水平和社会良知。 第一名茅于轼,近乎完美,我毫不犹豫选他。 要说原因,先请各位思考一个问题:类似巴以冲突、印尼暴乱那样人间惨剧会不会在今天的中国上演?有人可能觉得它跟中国人毫不相干,我却觉得它近在咫尺,阴魂不散。 就在去年,因为台湾选举,政府怒不可遏,又是军事演习又是发射导弹,配合伟大领袖讲话:我们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统一。这时候,谁敢保证两岸之间不会爆发战争?而战争爆发后的结果又会怎样? 这时候,一个清醒善良的中国人应该怎么做?一个具有公众影响力的学者闻人应该怎么做? 在经济学界,我仅看到一篇公开反战的文章《统一台湾的小民之见》,作者是他——这位富有人道主义和社会责任的智者,从此成为我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精神偶像。 在我的见识内,茅于轼是将经济学的美感发挥到最高境界的学者。 第二名张五常,专业大师,但性格有些古怪。 张五常给人印象比较狂傲。例如,他自称是身价最高的经济学家,香港政府有事问他也要看他高不高兴;他还说自己的著作必定流芳后世,而诺贝尔奖得主大多不甚高明;他常常回忆,科斯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跟他探讨经济问题,听了他的回答茅塞顿开……这些话像李敖的风格。 张五常大师级的专业地位不容置疑,他的经济随笔令人陶醉,他深入实际生活求证经济学的态度,更是弥足珍贵。我想不通是,难道天才的智慧与谦和的性格真的水火不容么?张先生的专业水平登峰造极、炉火纯青,如果他的性格更谦和一些,能降低他和外界交流的交易成本,必定有利于整个中文经济学界的效率改进。 第三名杨小凯,雄心勃勃,在国际学术界广受认同。 有人说杨小凯可能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不是开玩笑。杨小凯及其新兴古典经济学派野心太大了,他们要做的,是把经济学回溯到斯密的分工和交易理论,运用新的“超边际分析” 和最新发展的数学方法,在一个理论框架内,统一地推导和阐释目前所谓的微观、宏观、贸易、发展、产权等各种分支经济学。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述评

经济学家那就很多了。而且也是在各个方面都杰出表现的人,比如有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微观的马歇尔,古典的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熊彼特现代主流经济学家有萨缪尔森等,货币理论中有弗里德曼蒙代尔。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述评 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实并指导人们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行动。出于向学生普及经济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的目的,本课程以通俗易懂的讲授方式介绍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二十位经济学家(见附表)的思想体系,通过对其所处时代背景、核心理论、带来的社会影响等内容的述评,使对经济感兴趣的同学从中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由此获得对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发展历程的一定了解,并从中领悟一些可以指导个人行为的经济学方法。 经济学上最著名的经济理论1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每一项经济活动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人想要置身事外都是不可能的。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人们有太多的疑问和困惑。比如,为什么有些东西质量非常糟糕,却还是有人争相购买,而质量好的却无人问津,甚至在竞争中最终败下阵来?为什么有些东西降价后物超所值却销路不畅,而把价格提到高得吓人时却备受追捧?为什么教科书上明明告诉人们要勤俭节约,可经济学家却号召人们消费,甚至有些国家还发钱鼓励民众消费?为什么农作物丰收时,本应该欣喜的农民却愁上眉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去分析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经济规律以各种形式在暗中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和商务活动。了解、掌握经济学的游戏规则,并且将这些博弈规则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商务实践中去,将能很好地调整我们的行动和策略,掌握经济先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可以说,“经济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默默地指挥着经济的运行和变化。我们可以不是经济学专家,但是不能不懂经济学常识,更不能不懂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规律。 为了普及经济学常识及规律,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本书所选的52条经济规律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如复利累进效应、最大笨蛋理论、节俭悖论、棘轮效应、格雷欣法则、纳什均衡、蛛网理论、萨伊定律、科斯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帕累托最优、马太效应、二八法则、柠檬原理、拉弗曲线、基尼系数、恩格尔定律、长尾理论、蓝海战略、锁定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等。 这些经济规律包括供给与需求、市场与竞争、生产与消费、投资与理财、博弈与选择、产权与制度、收入与分配、国民收入与宏观经济调控、信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内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涵盖了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里,如果你看不起低投资回报率,总为自己找不到一个一本万利的投资项目而苦恼时,那是你不了解经济学中的“复利累进效应”;如果你以为大手大脚花钱没什么,认为即使养成一个不好的消费习惯以后也能改掉的话,那是你不懂棘轮效应;如果你因为看到很多人买了股票就赚钱而奋不顾身地把全部身价都投入股市的话,那是你还不知道什么叫最大笨蛋理论…… 总之,通过掌握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住经济思维的本质,看清隐藏在复杂事物表象下的真实世界,从而提高自己对待财富、处理金钱、衡量利益的财富智商与情商。 供给与需求

中国经济学家骇人听闻的语录大全

中国经济学家骇人听闻的语录大全 中国经济学家们怎么说都行,但最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房地产是否有泡沫?什么叫小康,小康概念要拥有两套房,应该鼓励中国人购买两套房,在家住一套,出去休假时住另一套。房价涨得快是正常现象,说明居民的收入多了。以前投资的房产升值了,是好事。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如果有机会向总理建言,我一定要说“三个不要轻言”,不要轻言经济过热,不要轻言房地产泡沫,也不要轻言人民币升值。中国现代化的标志是北大教授拥有轿车和别墅。 ——萧灼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保守地说,今后10年,中国的大城市,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南京,房价要涨3倍;大胆地说,10年房价要涨5倍以上。 ——王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研究员、常务副秘书长) 说房地产炒过头,那是胡话。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注:欧美的百姓用收入的30%购买房产,中国百姓却要付出70%。整个2004年,内地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4.4%,涨幅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5.2%。萧灼基并没有别墅,王建、李扬说此话时是2005年1月,不到半年,房价应声而落。 国有资产怎样改制?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把企业财产经营权改为“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的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应该用就业促进就业,因为有一批人就业了,赚了钱他马上会花掉,另外的人就有了赚钱的机会。 ——厉以宁 许多国有资产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的,只有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效益。管理层收购国企,实现了产权和管理权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和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 国有企业迟早要卖。既然如此,得先卖效益好的,不然,以后效益不好就没人要了。 ——樊纲(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京城四少”之一) 不妨把这些公共财产看成无主之物,谁先把它拿来卖,这公共财产的产权就算他的。你如果正好当一家国有企业的厂长,就可以和主管部门合伙把这家工厂卖给有钱人,产权就变成私有了。 ——盛洪(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第一,应将属于政府或者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平均分发给中国的人民。这些股票大约价值每人4000元人民币。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这些钱相当于三年的收入。 第二,大型国有企业(比如银行、铁路、电讯、水利和采矿公司)应该尽快上市。尤其是那些拥有采矿权的公司上市时应该包含采矿权,并且地方政府不应该把这些采矿权出让给新的公司。上市后,这些公司可能价值每人1500元人民币。这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家庭又一年的收入。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埃德温曼斯菲尔德领衔宾夕法尼亚州...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埃德温·曼斯菲尔德领衔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沃顿商学院三位顶级经济学教授联袂写作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沃顿商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采用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毛韵诗教授亲自翻译 最畅销的管理经济学领域教科书 书名:阿伦&曼斯菲尔德管理经济学(Managerial Economics) 书系:湛庐教材—BE0302-1 书号:978-7-300-11173-5 著译者:[美]布鲁斯·阿伦(W.Bruce Allen)尼尔·多赫提(Neil Doherty ) 基思·韦格尔特(Keith Weigelt) 埃德温·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field) 著 毛蕴诗译 责任编辑:李季 开本:大16开页数:450页纸张:轻型纸 预计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定价:69.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埃德温·曼斯菲尔德(Edwin Mansfield) 埃德温·曼斯菲尔德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参与出版了几百本有关管理经济学、经济学等书籍,同时他的书籍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他也是第一位受邀来到中国访问的美国管理领域的学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关管理经济学领域的领军教材,书中运用了丰富的真实事件与案例,从国际视野的角度阐述了管理经济学理论,并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所学到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现实管理工作中去。通过借助决策科学、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的各种方法和工具,本书可以指导企业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以及制定和实施能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决策。 ◎本书特点 本书的作者团队都是在沃顿商学院教管理经济学。大多数MBA学生在第一个学期都必须学习这门课。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把经济学原理用到商业实践中。为此,作者设定了四个目标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使经济学成为决策模型。因此,要让学生理解书中的等式和图形,并且明白作为管理者的他们为什么需要遵循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如边际分析或逆向归纳规律。其次,要明确经

2009全球智库报告

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 2009 全球性“通往智库之路”世界领先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 修订 2010.1.31 负责人 James G. McGann, Ph.D. 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 国际关系项目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 “帮助缩小知识与政策间的差距” 研究智库,决策者和民间社会团体所面临的趋势和挑战…维持,加强,并建设世界各地智库的能力… 保持着最大的,最详尽的全球智库数据库…

致谢 (4) 简介 (5) 方法和时间表 (6) 全球趋势与变迁 (10) 全球领先智库提名名单 (19) 2009全球智库排名(除美国) (29) 2009美国智库排名 (31) 全球各地区内智库排名 (33) 全球各专业领域智库排名 (42) 特殊类别排名 (45) 关于作者 (47) 附录 (49)

首先,我想表达我对于所有的学者,智库负责人,新闻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那些愿意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2009年智库排名的来自世界各地区的捐献者(志愿者?)。我还要感谢我的实习研究员,他们在收集和分析此研究项目所收集的数据上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简介 《2009全球智库排名》是这个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报告的第四版,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的国际关系项目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在给全球智库的排名上做出了一些进步。这是第一份根据世界范围内对几百名学者和专家的问卷结果写成的全面且综合的全球顶尖智库排名。智库指数已经被业内人士作为全球思想市场的指南。我为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已经聚集了将近3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组成了专家组,由来自不同政治派别和不同学科和部门的专家帮助我们选出并提名2009年的卓越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专家组的成员应邀提名他们认为因其在重大领域的严谨相关的研究,出版物和程序而应该被认识到的地区性的或全球性的优秀的研究中心。 我常收到来自新闻工作者,学者和政府部门的永无止境的请求,他们要我提供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一流的智库名单,作为回应,我在2006年启动了全球智库排名在这个项目。我最初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是打算确认一些世界上一流的智库,好用一种更系统的方法来回应那些请求。然而在过去的四年里,项目的过程得到了改善,并且参与到此项目的机构和个人的数量都在稳定的增长着。 此排名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公众认识到一些世界一流的公共政策智库,并且突出这些组织对于全世界的政府和公民社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在短短四年间,全球智库指数已经成为了一个对于全球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而言非常重要的权威资料来源。去年的报告在《外交政策》和《经济学人》杂志的一月/二月刊中都作为了重要的部分,并且今年的报告将会在联合国发行一份详细的介绍。 在这份报告里的是2009年度全球智库排名的结果。同样的,此报告中也包括了一份关于全球智库将要面临的主流趋势和问题的总结。这些趋势是根据我们每年对智库的调查和同智库及公民社会组织在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员的访谈来确定的。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背后的财团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04年1月20日,亚信公司(Nasdaq: ASIA)发布了其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的2003年第四季度季报。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亚信第四季度的总收入为3060万美元,同比增长30%,净收入(除去硬件成本)达到1620万美元,同比增长21%。 在亚信人的努力里面,应该还包含了一种特殊的贡献。 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去年10月亚信庆祝成立10周年的时候,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以亚信独立董事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其时,业界把张维迎出任独立董事看作是亚信“打造最强董事会”的一步重要棋子。亚信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董事长丁健表示,张维迎教授“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理解以及他在中国企业管理、战略规划方面丰富的经验,将为亚信的董事会创造很多价值。 亚信仅仅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吗? 张维迎教授是中国最有名望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校长助理,是经济学界最有名望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对于舆论最有影响力的公众经济学家之一。他参与政府决策咨询,从而是一位对政府重大措施出台有影响的学者。 1998年,张维迎教授和盛洪教授在《改革》杂志发表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文中列举了中国邮电部的种种垄断和压制打击竞争对手联通公司的行为,最后提出了几项具体的政策建议:组建新的“国家电信管理委员会”(或电信管理局)、将长话经营与市话经营分离、将中国电信分解为几个公司、将邮电部的一部分电信网划拨给联通公司,等等。文中特别提到:“中国电信市场非常大,从长远看,双寡头的市场结构不足以形成有效竞争,需要引入更多的竞争者。” 看看今天的电信业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不对张维迎等经济学家的政策影响力表示由衷的赞叹──中国电信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按照他们的思路进行的,甚至可以说,亚信这样一家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并在电信行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张教授在政策上的鼓与呼。虽然,改革过程中经济学家对政策独一无二的影响,被思想界一些人士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但现实中的企业与其“逆之而害”,何若“顺之而用”? 实际上,张维迎教授对电信行业改革的鼓与呼是不遗余力的。他不久前在中国一家媒体发表的演讲稿中,又对中国电信行业的垄断行为进行了抨击:“在中国,如果注册公司名称有…网?字,你就需要得到信息产业部门的批准──谁赋予了信息产业部垄断名字的权力?其合法性在哪里?没有人追问。”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事电信行业的亚信,为什么要聘请张维迎教授作独立董事,是不是可以更明了一些呢?更为重要的是,在民营企业的利益诉求渠道还不够畅通的情形下,亚信未来的利益,尤其是政策需要,是不是可以通过张教授这样对政策影响很大的著名经济学家来进行游说呢? 这的确是当今中国的一个需要正视的现实问题。 皮与毛的关系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有一个著名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比喻,用在今天,也是十分适合的。根据媒体公开的信息,目前中国的经济学家,尤其是主流经济学家,与资本的关系可谓是越来越“紧密”。见表: 经济学家任职企业曾或现任职务职务年薪(万元)备注 钟朋荣 三九集团顾问为大庆、三九集团等70多家 茅台酒厂顾问大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体改方案。 中房银川独立董事兼20多家大型企业经济顾问 浙江电信独立董事 裕兴电脑独立董事

世界著名十大经典效应

1.【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 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 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 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2.【青蛙现象】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 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 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 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 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鲇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但是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 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 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由于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而沙丁鱼发现这一 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启示: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4【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 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 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5,【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 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 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6,【手表定律】

世界著名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概述

世界著名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概述 摘要智库在现代社会对公共决策具有巨大影响作用,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国外著名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经验进行分析,其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建设经验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智库;信息资源;建设 智库在现代社会对公共决策具有巨大影响作用,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著名智库信息资源建设运作机制,对构建我国新型智库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外著名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经验进行分析,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世界著名智库概述 现代智库发端于西方社会,是为适应现代社会高度发展和满足现代国家日益复杂的决策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当今“智库”的作用日益突显,在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政策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排名前列的全球领先智库,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全球智库报告,2015)。其中美国著名智库主要包括:布鲁金斯研究会、外交关系协会、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企业研究所、兰德公司、新经济思维研究所等。欧洲著名智库主要包括: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战略问题学会、欧洲政策研究中心、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等。日本著名智库主要包括: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野村研究所等。 美国智库目前在数量、规模及影响力等方面均居世界首位。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对政府和公众最具影响力的智库之一。布鲁金斯学会有专门的图书馆,面向学会内部提供关于经济、外交、政府治理等图书、期刊以及电子资源。学会的决策产品主要以出版学术著作、学术刊物以及政策简报的方式展现。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布鲁金斯学会有一个庞大的信息技术部,其成员为传播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成果和扩大布鲁金斯学会的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1]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是瑞典研究和平与安全等重要问题的学术机构。该研究所以其对全球安全问题权威性的评估而享誉世界,它在关键问题上的报告分析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