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

duàn

【生字释义】[锻炼]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工作实践, 使觉悟、工作能力等提高。 【辨字组词】锻(锻炼)(锻造)(锻压)(锻工) 缎(duàn)(缎子)(缎带)(绸缎) 【巧记有方】金一段。 【例句展示】小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谚语链接】身体锻炼好,八十不服老。 【歇后语】锻工的榔头——趁热打铁 【书写指导】末笔捺应写得有力,整个字书写宜紧凑。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 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 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 理。(重点)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难点)
要求会写的字
yāng 【生字释义】植物的幼苗。 【辨字组词】秧(秧歌)(秧苗)(插秧)(树秧子) 央(yāng)(央视)(央求)(中央) 【巧记有方】上秀下英,左右合成。 【例句展示】稻田里,农民正在忙着插秧。 【谚语链接】孩儿不离娘,瓜儿不离秧。 【歇后语】乞丐扭秧歌——穷快活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禾”竖稍长,“央”撇、捺 要舒展。
fān

【生字释义】①种;样;②回;次;遍。本课“一番话”的 “番”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番(番茄)(番号)(几番) 蕃(bō)(吐蕃) 【巧记有方】田上禾米分不清。 【例句展示】今年小麦的亩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成语在线】三番五次、几次三番 【谚语链接】一番生意两番做。 【歇后语】吐鲁番的葡萄——甜透了 【书写指导】撇、捺要对称且伸展,要能覆盖下面的部分。
同音字词
读写错混提示
1.“番”读“fān”,不要读成“fán”; “勃”读“bó”,不要读成“bé”。
2.“番”的上部是“釆”,不要写成“采”; “锻”的“段”右上部是“ ”,不要写成“几”。
新词解释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老师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WTT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1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作者认识变化的线索:奇怪更奇怪疑惑明白。

随着作者去感知给桃花心木浇水的事实,聆听浇水的道理.展开类比推理,感悟育人的道理。

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

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一、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以读为本的新理念,引导学生多角色、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如读课文了解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读课文明白浇水的道理,读课文明白育人的道理,通过与文本对话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二、当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我能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处于有序的状态,体现了老师教学中导的作用。

如当学生自主学完最后一段时,对育人的道理似懂非懂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临时恰当地设置两个小问题:你是怎样理解“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学生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传递人文感情。

在教学中我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事实到哲理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课内延伸时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顺境有利于人的成长还是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你希望学校老师和家长怎样教育你等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育人道理的认识,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使课堂气氛涌动着一种创造的生命力。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2在教学《桃花心木》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三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三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三课,课堂笔记一、教学内容的分析《桃花心木》是教科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

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散文文质并任美、动人涉笔。

筹钱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

并使文章立意更深刻、表情言之有物更含蓄。

文章还使用惊悚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怪异的犯罪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发读者的疑惑,引人入胜,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自学水平和心智能力,按照崭新课程标准精神,从三个维度奠定以下自学目标: 1.科学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恰当读取和认知下面词语“育苗、干枯、锻炼身体、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 2.能力训练点: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自己讨厌的部分。

抄录对自己存有鼓舞的语句3.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4.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育人的道理就是文章的文学创作意图,因此就是学生自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难认识到生活的磨难在人蜕变过程中的意义,难以深刻感悟到育人的道理,因此这又就是学生自学的难点。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使学生在写作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刊登个人见解,这就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相同的自学市场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份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方式”。

基于以上的重新认识,我们明确提出“启迪辨认出,鼓励探究”的教学方法。

并使自学过程更多地沦为学生辨认出问题、明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桃花心木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桃花心木_人教新课标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教案【教材分析】教材以树喻人,描写了一位乡村种树人,在培育桃花心木时的二三事。

文章在写作方法的运用上,通过层层渗透,抽丝剥茧,去伪存真,使我们终于透过种树人在植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怪现象,捕捉到合理的内核,感受到深切的震撼。

说明育人同植树一样,同样应该在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人的自我生长能力。

【学情分析】文章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这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提高认识水平。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掌握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学法自我领悟。

同时,学习本课,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见解,谈认识上的提高,以求收到教育内化的效果。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林清玄资料介绍、桃花心木图片、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手段】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1.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台湾着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前老师介绍同学们阅读了几篇林清玄的作品,读懂了吗?谁来跟大家聊一聊?教师小结: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桃花心木》。

2.板书课题。

交流相关资料(文字、图片),了解桃花心木。

提问: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作者的笔下进一步了解桃花心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桃花心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桃花心木》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文质兼美、清新隽永的哲理散文。

这篇课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的育树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文章先写乡下老屋旁的大片空地,被人租种桃花心木树苗,树苗尚小;再写种树人育苗却没有规律,让“我”感到非常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最后写树苗已经长大,种树人不再来了,证实了种树人道理的正确。

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

二、学情分析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

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学习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句段,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3.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四、教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在现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方法的运用极为重要,本节课运用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小组合作检查预习和解决问题。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明理,通过与文本的多维对话,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哲理。

3.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感悟。

这种方法对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是本课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桃花心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桃花心木教案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关于林清玄的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预习题纲:
、初读文.学会本文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看出示相关句子: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第一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板:
顶碗少年)二、初读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文分段,看看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
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三)、潜心会文,领会主旨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六年级语文第三课 桃花心木课件

六年级语文第三课 桃花心木课件
•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 呢? • 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情那么 •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
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 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 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 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 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 枯萎吧?
(2)、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 哪一句,画出来,并体会体 会。
• “不止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 比较禁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 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 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 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 有作为的人。(重要)
(5)作者是怎样消除疑问的?种树人 说了什么话
• 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 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 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 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 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 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 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 了。
找出种树不按规律的原因
• 1、种树是百年的基业,要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 里找水源。 • 2、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地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 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 存环境。 • 3、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 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 成百年的大树。
注意下面红色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空地
种树 膝盖
模仿
汲水 比较 从容
散步 语重心长
养分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问题:
(1)、全文分几段?分别讲什么? (2)、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画出来,并体会体会。 (3)、本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事?请 用自己的话复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01桃花心木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01桃花心木PPT、优质教学课件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 想有 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 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 很开心 。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 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指名读课文。 2. 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 用欢乐 喜悦的语气读。
1. 指名读。 2. 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 去掉“慢慢”,体会意思有什么 不同。 3.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后面用了省略号?这里的“……脸” 说的是 什么?“身边的云”是什么意思?靠近太阳的云染成了黄色、 红色、紫色, 这景象美不美?这样的美景是谁造成的?有感情地朗读。 4. 小结。齐读 。 第四段 1. 默读。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桃花心木这种树木。
第二段(第3至14自然段):“我”从种树人那里得 知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5.16自然段):桃花心木茁壮成长。
桃花心木是世界上最好的装饰用材之一, 径面刨切可获美丽的花纹,用作装饰薄木贴 面材。木材宜作高级家具、室内装饰、镶嵌 板、乐器、木模、车旋、雕刻和箱柜用材。 因木材质脆不宜作建筑和室外使用材料。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 开了嗓 子”是指做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一、教材总体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

作者借桃花心木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理解和读写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2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受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突破方法:让学生先自渎,勾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并反复研读,仔细体会,然后小组交流,重点体会课文不是单纯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

难点: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突破方法:读重点句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探究种树人奇怪做法的原因。

在探究中使学生逐步体会其中的道理,受到其实,获得人生感悟。

四、教学方法:教法:引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提问、研读、讨论。

学法:自渎课文,提出问题,围绕问题研读具体语句,在理解基础上讨论交流。

五、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

(桃花心木常绿乔木。

树皮淡红色。

鳞片状剥落。

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

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

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

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

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林清玄1953年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

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板书:桃花心木)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

3.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

(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萎()秧()番()锻()勃()委()殃()翻()段()脖()4.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一)语言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阅读,互动交流对课文的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了大概了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通过认真阅读,合作交流,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课题)(二)、自主阅读、合作交流1、教师出示自主阅读提纲:(1)、快速浏览文章,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本文属什么文体?(2)、认真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中心从哪些方面写的?分别写了什么?边读,边找,边谈。

(3)、边读,边找,边谈文章是怎样写的?(4)、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感受最深,用笔画出,写下你的感受。

并读一读,谈一谈你的体会。

(5)、请提出你们不懂的地方,大家互动解读。

2、学生阅读自主阅读提纲,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成果展示,感悟道理1、文章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发现种树人一系列奇怪的做法,由此引起作者的好奇心,从与种树人的谈话中得知种树人这样种树的原因,从而由种树人的话中得到一些启示。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2、文章围绕中心从三方面来写:(其中也包括3、4的题解)(1)树的外形及成长A、文章2自然段写到了树的外形及成长,学生读句子。

B、作者运用优美的词语写出了树形的优美,如: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C、树的成长,作者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几丈高的树林”与“仅及膝盖的树苗”对比,暗示桃花心木苗在成长中的确需要精心管理。

D、3自然段中“个子很高的人”与“像插秧一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夸张的表现了树苗的弱小。

写出了种树的难。

E、这些描写引起了作者的疑惑:桃花心木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2)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种树人的做法:A、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

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B、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C、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由种树人的奇怪举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可能是种树人懒,也可能是种树人忙,由此练习两个反问句)(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D、改变句式,但是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种树人这样做的原因:(重点读12、13自然段,体会种树方法,谈体会。

)A、第一个“不确定”指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干旱、暴风雨、洪水等。

B、种树人树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大树”。

(教师板书引号中的词)C、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D、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

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E、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

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F、引导学生想起关于在逆境中成材的名言: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3)我的感受A、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板书:经受考验锻炼自主努力成长)B、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

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如:考试成绩下降了,生病了,和朋友发生矛盾了,妈妈下岗了……C、人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有作为的人。

(重点指导朗读我的感受,要读出沉稳、激情。

)5、学生的疑惑:“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四)、拓展延伸,体会写法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材”。

知道本文是借物喻人。

)在本文中你是怎样理解借物喻人的?(树木和人都是在不确定中生存的,这是共同点。

树木想茁壮成长必须学会在无规律中找水源,人要想成长长才也须经受得起生活的磨练。

这样就把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说是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材”。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与事物有相同特点,有联系,用心去发现,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把他写下来。

(五)、训练设计1、想象说话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1)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2)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3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句式变换。

4、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习作。

(六)、板书设计桃花心木(借物喻人)树的生长人的成长找到水源经受考验拼命扎根锻炼自主长成大树努力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