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教子》阅读答案附译文
2012版中考一轮复习语文精品课件(含2011中考真题)第15课时课外文言文阅读(16ppt)

[2010·无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范 蠡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 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 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 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太宗每次与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翻译课外文言文语句,译出大意即可得分。但 要落实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如第(1)小题中的“从”“今”, 第(2)小题中的“每”“悦”等。
[解析] 重点词语,如:“从”是“听从”的意思,“每”是“常常、 每次”的意思,“悦”是“高兴、愉快”的意思。翻译时要注意 语言通顺,没有错别字。
│ 中考示例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3.从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唐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 [思路分析] 分析人物品质,一要通过文本中有关人物事 件的分析概括,比如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现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思想品德的。二要紧扣文本的主题思想来作答。 任人唯贤;胸襟宽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考示例
学益教育资源网
中国中小学教育资源专家
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 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 A.不以物喜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B.可以一战 D.策之不以其道
太宗纳谏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太宗纳谏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太宗纳谏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纳谏,接受规劝。
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太宗纳谏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太宗纳谏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①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②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③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④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⑤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⑥?“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6)庶事(7)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注释:1:平常2:从前,以前3:列举(罪状或过失)4:轻视;看不起。
5:取消;解除。
6:曾经7: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阅读题:(1)本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3分)(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4分)(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恒于宫中养饲恒:常常,平常 B.皇后谏曰谏:进谏,规劝C.诸侯闻之,必轻吾国轻:轻视、瞧不起D.极有利益尔益:增加(4)请将文章画线句子“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5)这个故事中,太宗和皇后形象特点分别是怎样?(2分)参考答案1、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注意。
2、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 (2分)D【解析:“益”应为“帮助、好处”】4 (3分)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关键词“使”“以”“闻”“之”译对2分,句意通顺1分】5 (2分)太宗知错即改,善于纳谏;皇后体恤下属,善于进谏。
翻译: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
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
唐太宗非常生气,要杀那位养马的.官人。
皇后劝谏说:“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李世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李世勣(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李世勣尝得暴疾,方云“须灰可疗”,上自剪须,为之和药。
世勣顿首出血泣谢。
上曰:“为.社稷,非为卿也,何谢之有?”世勣尝侍宴,上从容谓曰:“我儿新登储贰,朕求群臣可托宫事及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世勣流涕辞谢,啮指出血。
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信如此。
二十三年,太宗寝疾,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
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
有顷,上崩。
六月,甲戌朔,高宗即位。
九月,乙卯,以李世勣为左仆射。
它日,李世勣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
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
许敬宗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昭仪令左右以闻。
庚午,贬遂良为潭州都督。
麟德初,东封.泰山,诏勣为封禅大使,乃从驾。
次滑州,其姊早寡,居勣旧闾,皇后亲自临问,赐以衣服,仍封为东平郡君。
又坠马伤足,上亲降问,以所乘赐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以利为恩者,见利而无不可为。
故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
怀利以孝于亲、忠于君,利尽而去之若驰。
利在他人,则弃君亲,背然诺,不旋踵矣。
此必然也。
故慈父不以利畜其子,明君不以利饵其臣。
太宗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而敕高宗曰:“汝与之无恩,我死,汝用为仆射,以亲任之。
”是已明知世勣之唯利是怀,一夺予之间相形以成恩怨其为无赖之小人灼然见矣;而委之以相柔弱之嗣君,不亦愚乎!长孙无忌之勋戚可依也,褚遂良之忠贞可托也,世勣何能为者?太宗不决而托以.国政。
利在高宗,则为高宗用;利在武氏,则为武氏用。
《太宗轶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太宗轶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太宗轶事》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太宗轶事①贞观2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传》:5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
’昔项羽既入成阳,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仁、义、礼、智、信,谓之五常,废一不可。
能勤行之,甚有裨益。
殷纣狎侮五常,武王夺之,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诚如圣旨。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中华书局,2009年版)【注】①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
②贞观:唐太宗年号。
③《传》:指《左传》。
④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饿死也要坚持诚信。
⑤狎侮:轻慢侮辱。
【参考译文】贞观十七年(643),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左传》上说‘宁可失去粮食饿死,也要坚持诚信’,孑L子说‘人没有诚信就无法安身立命’。
从前,项羽已经攻人了成阳,控制了天下,假如他当时能努力施行仁信政策,谁还能夺取他的天下呢?”房玄龄回答说:“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废去任何一项都不行。
如果能勤恳地推行五常,会有很大的补益。
殷纣轻慢侮辱五常,周武王就讨伐他,项羽因为没有仁信就被汉高祖夺了他的江山,确实就像陛下您所讲的`那样。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昔项羽既入成阳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昔项羽既入咸阳既:(2)向能力行仁信向:(3)能勤行之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项氏以无信为汉高祖所夺。
4.文中对太宗和房玄龄两人进行了描写,从描写可看IJ|J太宗是一位____的君主。
【参考答案】1.昔/项羽/既入咸阳2.(1)已经;(2)假如,假使;(3)推行。
3.项羽因为没有仁信就被汉高祖夺了他的江山。
4.语言;深谙治国之道中诚信之重要。
教子有方阅读答案

教子有方阅读答案【篇一:教子无方阅读答案】/p>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板板,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
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我们的小家庭里,为孩子的设备简直没有,他们勉强算是有一间三叠的卧室,还要匀出我放小书桌和缝衣机的地盘来。
还有三个抽屉归他们每人一个,有时三个孩子拉出抽屉来摆弄一阵子,里面也无非是些碎纸烂片破盒子。
他们只有一盒积木算是比较贵重的玩具,它的来历是:儿童节的头一天,大的从高级班那里借来全套童子军武装,我家务忙,没顾得问他,所以,第二天一早儿,他穿上“童子军”就没了影。
到了晌午,,只见他笑嘻嘻满载而归,发了邪财似的,摆了一桌子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什么的,还大大方方地赏了妹妹们一盒积木。
问他到哪儿去了,他这才跟踪满志,挺着胸脯说:“今天儿童节,我代表学校到教育厅‘接见’厅长去了。
这些全是他赏的。
”我们一听,非同小可,午饭多给了他一块排骨啃。
整个晚上大家都拿‘接见厅长’当题目谈笑。
就是这样,我们既没有游戏室,又没有时间带他们到海滨去度周末,趟趟街上的雨水,就好比我们家门前是一片海滩,岂不很好?而且他们趟着水最快乐,好象我的童年一样——说实话,到今天我都不爱打伞,穿雨衣,让雨淋满身、满头、满脸,冰凉凉最舒服。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
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
我们最喜欢听到爹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便可以任意而为,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五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译文《太宗教子》阅读答案附译文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译文《太宗教子》阅读答案附译文太宗教子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
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
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
”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
”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
”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
”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
”注:①世子:即太子。
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③夺:抢占。
④黎庶:百姓。
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太宗谓侍臣曰(2)见其临食将饭(3)尔方为人主(4)可以自鉴1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c.其如土石何? d.择其善者而从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1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
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3分)生活小事情治国大道理吃饭提倡节俭①乘舟②休息③1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12.(2分)d13.(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
(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
14.(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
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
休息:善于纳谏。
译文: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
旧唐书·太宗本纪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太宗本纪》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旧唐书·太宗本纪》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
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
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
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
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①,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②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
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
义宁元年十二月,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
及将旋,太宗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帅以击仁杲,仁杲请降。
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
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
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获贼兵精骑甚众,还令仁杲兄弟及贼帅翟长孙等领之。
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
贼徒荷恩慑气,咸愿效死。
时李密初附,高祖令密驰传迎太宗于豳州。
密见太宗天姿神武,军威严肃,惊悚叹服,私谓殷开山曰:“真英主也。
不如此,何以定祸乱乎?”【注】①峻坂:陡峭的山坡。
②悬门:是古时候城门外层的闸门,平时悬起,敌人攻城时放下,以加固城门。
对下列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A.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趣:催促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仗:兵器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引:拉着D.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间:隔阂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①收群盗以图京师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C.①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①若不急蹑,还走投城②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一组是A.①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B.①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②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C.①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②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D.①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②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世民18岁时就已胸藏韬略,颇有政治远见,在举事前就已为此储备人才资源。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唐太宗励精求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唐太宗励精求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上谓裴寂日:“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
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
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
”上从之。
⅛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
上怒,召而牛之日:“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延彼,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日:“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
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
'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日:“朕何为失信?”对日:“陛下初即位下诏云。
'逋负官物, 悉令蠲免。
'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
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日:'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
'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
'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
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率,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目:“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
夫号令不信则氏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丁(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宗教子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
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
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
”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
”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
”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
”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
”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
”注:①世子:即太子。
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③夺:抢占。
④黎庶:百姓。
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太宗谓侍臣曰(2)见其临食将饭(3)尔方为人主(4)可以自鉴 12.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安陵君其许寡人 B.其一犬坐于前C.其如土石何? D.择其善者而从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1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
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3分)生活小事情治国大道理吃饭提倡节俭①乘舟②休息③参考答案:www.1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12.(2分)D13.(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
(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
14.(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
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
休息:善于纳谏。
译文: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时候有胎教世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
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谕。
见他对着饭菜准备吃饭时,便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回答说:‘不知道。
’我说:‘凡是播种、收获的农事都很艰难辛苦,全靠农民努力务农,不去占用他们劳作的时间,才常有这样的饭吃。
’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怎样来的吗?’回答说:‘不知道。
’我说:‘这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使他既劳作又得到休息,不耗尽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
’看到他乘船,又问他:‘你知道船是怎样运行的吗?’回答说:‘不知道。
’我说:‘船好比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能浮载船,也能推翻船,你不久将做君主了,怎能不畏惧!’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回答说:不知道。
’我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正直成材。
做君主的虽然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作为鉴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