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棉花糖实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棉花糖实验

棉花糖实验

用棉花糖做实验提示:这篇文章有点长,作为家长的你是否也有耐心40年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切尔做了一个考验儿童耐心和意志力的棉花糖实验,十几年后,研究者发现那些通过实验的孩子成年后更加成功。

多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智力是预测人生成败的最重要因素。

但米切尔认为智力其实受制于自我控制力,“我们无法控制这个世界,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

”六十年代末,卡罗琳·威茨还一名4岁的小女孩,她被邀请到斯坦福大学比恩幼儿园的一间游戏房。

房间比橱柜大不了多少,里面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有人叫卡罗琳坐在椅子上,从桌子上的盘子里挑一块零食,盘子里装着棉花糖、曲奇饼和脆饼干。

卡罗琳挑了一块棉花糖。

虽然现在已经44岁,卡罗琳仍然对这种软绵绵的甜食没有抗拒力。

一名研究者对卡罗琳说:她可以选择现在就吃一块棉花糖,或者等他出去一会儿,当他回来后,她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

在他出去期间,如果她等得不耐烦,可以摇桌子上的铃,他会立刻返回,那么她可以立刻得到一块棉花糖,但必须放弃第二块。

说完,他离开了房间。

虽然卡罗琳对这次试验并没有清晰记忆,做实验的科学家也拒绝透露关于实验对象的信息,但她有强烈的感觉,自己选择了等待,吃到两块棉花糖。

“我很擅长等待,”卡罗琳告诉我,“给我一项挑战或一个任务,那我一定会找到方法去完成它,即使意味着放弃我最喜欢的食物。

”她的母亲凯伦·索廷诺更加肯定:“还是小孩时,卡罗琳就很有耐心。

我肯定她选择了等待。

”比卡罗琳年长一岁的哥哥克雷格也参加了同一个实验。

他完全没有表现出妹妹的坚韧。

他对那个实验倒是记忆犹新:“在某个时刻,我突然想到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谁会知道我究竟拿来多少糖果?”克雷格说他还参加了另一个类似实验。

不过诱惑物换成了玩具。

有人告诉他,如果等待就可以拿到两个玩具。

但他偷偷地打开了桌子。

“我把里面的玩具都清空了,”他说,“我拿走了一切。

在那之后,老师告诫我说再也不要进去实验房间。

家长会课件—自律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会课件—自律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会—自律才是最好的教育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目录 ONTENTS
01 棉花糖实验
02 棉花糖实验的启示
03 自律教育的缺失
04 如何进行自律教育?
2
一、棉花糖实验
3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沃 尔特 米歇尔做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他从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陆续选择了 500多名4岁的幼儿参与实验。 在实验中,他与孩子玩一个简单游戏,然 后拿出一块棉花糖作为奖励。他告诉孩子: “我要出去一会儿,你可以现在就吃掉这 块棉花糖,也可以等我回来,那样你就可 以得到两块棉花糖。”
当这些孩子30岁和40岁时, 米歇尔继续跟踪他们的情况, 发现:等待时间长的孩子长大 后不仅事业更成功,而且家庭 更和谐,甚至体质指数(BMI) 也更胜一筹。
1
2
3
5
二、棉花糖实验的启示
6
棉花糖实验的启示
参加棉花糖实验的孩子,他们的家长 大多是斯坦福大学的老师和研究生。这意 味着,他们的智力遗传、家庭收入、成长 环境等都很相似。他们在实验中表现出的 自控力,与他们日后的事业成功程度和家 庭美满程度,有显著关联。
11
四、如何进行自律教育?
12
那么,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律 能力,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13
(一)树立自律的榜样
从一个被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言教”能胜过 “身教”。在自律这件事上,尤其是如此。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父母对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一个从来不读书、每天打麻将的大人,反 复对你说:“要多读点书”,“你怎么不读书”,“你怎么就 知 道 玩 ” … … 你 听 了 , 是 不 是 很 厌 烦 ? TA 说 得 越 多 , 你 就 越 会 降 低 对 TA 的 评 价 。 因 为 你 觉 得 TA 言 行 不 一 。

ppt课件云朵棉花糖

ppt课件云朵棉花糖

明胶
明胶是棉花糖的凝固剂,赋予 棉花糖柔软的质地和弹性。
香草精
香草精为棉花糖增添香气,使 口感更丰富。
棉花糖的种类和形状
圆形棉花糖
最常见的形状,口感柔软,易 于食用。
长条形棉花糖
适合制作棉花糖串,增添趣味 性。
心形棉花糖
浪漫可爱,适合情人节或婚礼 等场合。
星星形棉花糖
充满童趣,适合儿童节或派对 。
增强情感
用温柔细腻的声音,配上舒 缓的背景音乐,可以营造出 一种温暖、浪漫的氛围,让 观众感受到云朵棉花糖的柔 软和舒适。
提升趣味
可以根据内容的主题选择不 同的配音风格,例如,在介 绍云朵形成过程的时候,可 以用拟声词来模拟云朵飘动 的声音。
突出重点
配音可以帮助突出PPT中的重 点内容,例如,在介绍制作 云朵棉花糖的步骤时,可以 用强调的语调来突出关键步 骤。
色彩与搭配
棉花糖丰富的色彩搭配,与 PPT的设计元素相呼应,可以 营造出更加和谐美观的视觉 效果。
创意与想象
棉花糖的创意造型,可以激 发设计者的灵感,创造出更 具吸引力的PPT演示文稿。
趣味与互动
棉花糖的趣味性,可以增强 观众的参与度,让演示文稿 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云朵棉花糖的应用场景
云朵棉花糖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产品发布会、品牌宣传、婚礼庆典、节 日活动等。
3
云朵的形状变化
云朵的形状会随着气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时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状。
云朵的特性
形态多样
云朵拥有多种形态,例如卷云、 层云、积云等,各有特色。
柔软蓬松
云朵由无数微小的水滴或冰晶组 成,显得柔软蓬松。
轻盈飘渺
云朵在空中漂浮不定,给人一种 轻盈飘渺的感觉。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
研究延迟满足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培养延迟满足感 来提高学业表现。
实验方法的改进与完善
增加样本量
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总体情况,需要增 加实验样本量,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延 迟满足感的个体差异。
控制额外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其他可能 影响延迟满足感的额外变量,如家庭 背景、教育经历等。
能够延迟满足。
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男孩相对于女孩更容易 延迟满足。
长期影响
研究表明,延迟满足能力与成年后 的社会和职业成就有关。能够延迟 满足的孩子在学业、工作、人际关 系等方面表现更优秀。
03
实验分析
延迟满足感与未来结果的关系
延迟满足感
在实验中,孩子们被要求选择立即吃 掉一个棉花糖或者等待一段时间后获 得两个棉花糖。这个选择反映了孩子 们的延迟满足感能力。
好实现目标。
延迟满足感有助于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03
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不轻易放弃,有利于情绪
的稳定和心理健康。
如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感
建立规则和期望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和期望,明确什么是可以等待的,什 么是不可以等待的。
鼓励孩子学会等待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等待,例如排队、等待礼物等, 让孩子明白等待是有意义的。
延迟满足
每个孩子被单独带到等待室,房间里 有一个棉花糖和一个玩具。
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吃掉棉花糖或等待 15分钟。实验员通过单向镜观察孩子 在等待过程中的表现。
实验员离开
实验员告诉孩子,他们需要等待15分 钟,在这期间可以吃棉花糖或玩玩具, 但一旦实验员离开,就不能再吃或玩。
实验结果
延迟满足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孩子无法 等待15分钟,只有约30%的孩子

棉花糖课件

棉花糖课件
THANKS
模具
用于将加热后的糖浆倒入模具 中,形成棉花糖的形状。
原料与设备的清洁与保养
原料储存
将原料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 免受潮和污染。
设备清洗
设备保养
定期检查设备的各项部件,如搅拌器 、加热设备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 全使用。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 ,延长其使用寿命。
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设备,特别是 搅拌器和模具,确保其干净卫生。
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防震措施
01
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震措施,避免棉花糖受到剧烈震动或碰
撞。
防水措施
02
防止运输过程中遇到水,以免棉花糖受潮。
温度控制
03
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恒温,避免高温或低温对棉花糖造成影响

储存与运输问题的预防与解决
定期检查
定期对储存环境和运输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符合储存和运输要求 。
掌握正确的保存方法,避 免棉花糖受潮或变质,保 持棉花糖的口感和品质。
04
棉花糖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

质量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外观
棉花糖应呈白色或接近白色,表 面光滑,无气泡、裂纹和杂质。
口感
棉花糖应具有柔软、细腻、入口 即化的口感,无硬块或粗糙感。
成分
棉花糖的主要成分应为蔗糖、明 胶、色素等,不应含有其他有害
制作方法
制作棉花糖的基本步骤包括将糖浆、凝胶剂和水混合在一起 加热搅拌,然后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最后进行包装和销售 。具体的制作方法和配方会因不同的种类和品牌而有所不同 。
02
棉花糖的原料与设备
原料的选择与使用
糖浆
选择高质量的糖浆,确 保其纯度和口感。
葡萄糖
用于调节糖浆的粘度和 口感,增加棉花糖的弹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去上海学室内设计。当然,这段长达八个月的所谓的学习,还是要“啃老
两个种族的孩童,给了他们两个选择:可以现在 得到一小块巧克力,或者等待几天,得到一大块 巧克力。米切尔发现,试验结果和孩子所属种族 并无关系。其他因素———比如孩子是否和父亲 一起生活———反而和结果有更多关联。他开始 对推迟享受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为什么有的孩 子能够等待,有的却不能?是什么让等待成为可 能?不同于其他更笼统的人格特征,米切尔发 现,自控能力是可以用实验测量的。1958 年,米
切尔成为哈佛大学助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设 计“个性评估”概况课程。但米切尔很快发现, 虽然之前的观点认为人的性格特征整体而言是 稳定的,但根据已经获得的数据却无法证明这一 假设。人的性格———至少根据当时的定义—— —是不能被可靠测量的。几年后,他担任和平队 性格测试顾问。早期和平队自愿者引起了几次令 人尴尬的国际事件———一名和平队队员在明 信片上肆意嘲讽东道国的卫生习惯———肯尼
看他,于是伸手从盘子里拿出一块奥利奥饼干, 掰开后舔掉中间的白色奶油,然后再把饼干合起 来,放回盘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多数孩子 像克雷格一样。他们无法抗拒眼前的诱惑,连短 短 3 分钟也等待不下去。“有几个孩子,不假思 索,立刻就吃掉了棉花糖。”主持这次实验的斯 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切尔说。“他们 根本没有考虑过等待。多数孩子会猛盯着棉花 糖,大约 30 秒钟后觉得等不下去了,于是八个月的所谓的学习,还是要“啃老
情况,包括制定计划,做长期打算的能力;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同学相处的情况,以及他们的 SAT (美国大学标准入学考试)分数。分析调查结果 后,米切尔发现,那些不擅长等待的孩子似乎更 容易有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都如此。 他们的 SAT 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有 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交不到朋友。能够等待 15 分钟的孩子比只能等待 30 秒钟的孩子的 SAT 成 绩平均高出 210 分。卡罗琳·威茨是擅长等待者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ppt(共48张PPT)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ppt(共48张PPT)
析和人格测量法———比如罗尔沙赫氏墨迹测 试有浓厚兴趣。他说,“在当时看来就好像精神
的 X 透视仪,通过一些简单的就能判断一个人的
人格。”虽然家里人要他和叔叔一起做雨伞生意,
他还是选择了去俄亥俄大学读临床心理学博士。 但米切尔注意到,学术理论应用有限,多数人格 测试毫无用处。1955 年,米切尔有机会研究特林
他们的 SAT 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有 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交不到朋友。能够等待 15 分钟的孩子比只能等待 30 秒钟的孩子的 SAT 成
绩平均高出 210 分。卡罗琳·威茨是擅长等待者
的典型。她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在普林斯顿获得 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普及桑大学心理学助
教。克雷格移居洛杉矶,在行业做过各种各样的。
去上海学室内设计。当然,这段长达八 个月的 所谓的 学习,还 是要“ 啃老
两个种族的孩童,给了他们两个选择:可以现在
得到一小块巧克力,或者等待几天,得到一大块 巧克力。米切尔发现,试验结果和孩子所属种族 并无关系。其他因素———比如孩子是否和父亲
一起生活———反而和结果有更多关联。他开始 对推迟享受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为什么有的孩
餐时的闲谈,”他说,“ 我会问她们,‘ 简怎么样?
埃里克怎么样?他们在学校还好吗?’”米切尔 开始注意到孩子们的学业成绩和他们等待棉花 糖能力之间的联系。他让他的女儿给朋友的学习 打分。比较分数和原来的实验数据后,他发现了 两者的相互关系。“那时,我意识到这个研究需 要深入下去。”1981 年,给所有参加过棉花糖实
那些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体重超
标,沾染毒品。但是,仅仅依靠实验对象自己的 报告实在令人沮丧。他解释说,“人们愿意告诉 你的和他们的真实作为之间往往有很大差距。” 因此,去年,米切尔(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开始邀请一群参加比恩幼儿园棉花糖实验的人

著名心理学实验延迟满足实验完整PPT资料

著名心理学实验延迟满足实验完整PPT资料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 我建议她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钟头,要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会变得相对轻松。 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 控能力。 她对权威的认识以及她的父母的情况。 如果孩子们意识到学会转移注意力和思想就能实现自我控制,那么他们就成功了一大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种想法源于婴儿时代——在那个时候,人们的需求总是可以立即得到满足。
,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延迟满足”的力量
人物
沃特尔米歇尔(WalterMischel)
著名人格心理学家,在人格的结构、过程和发展以及自我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十分著名 。
自1962年起,米歇尔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并主持讲座长达21年,“棉花糖实验”便始 于斯坦福大学附属的一所幼儿园。实验以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预测出参与实验的儿 童日后生活幸福与成功的相关性,使得米歇尔成为延迟满足和自我控制研究的鼻祖。
实验结论
对于当年的实验,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是否愿意等待取决于他 们对棉花糖的渴望程度。但是,很快证明了所有孩子都急切想得 到第二颗棉花糖。
通过对孩子们行为的反复观察,米歇尔得出结论,秘诀就在于 “转移注意力”。肯等待的孩子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他们捂住 眼睛、玩捉迷藏或是唱歌,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不是消失了而是 暂时被忘记。
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 毕业。
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 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 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 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颗软糖的孩子,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 自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1
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六十
年代末,卡罗琳·威茨还一名 4 岁的小女孩,她
被邀请到斯坦福大学比恩幼儿园的一间游戏房。
房间比橱柜大不了多少,里面摆放着一张桌子,
一把椅子。有人叫卡罗琳坐在椅子上,从桌子上
的盘子里挑一块零食,盘子里装着棉花糖、曲奇
饼和脆饼干。卡罗琳挑了一块棉花糖。虽然现在
子们的表现千奇百怪。有的用手盖住眼睛,转过
身,故意不去看桌上的盘子。还有的不安地踢桌
子,或拉扯自己的小辫子。一个留着小分头的男
孩,小心翼翼地扫视了周围一眼,确定没有人在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5
看他,于是伸手从盘子里拿出一块奥利奥饼干,
掰开后舔掉中间的白色奶油,然后再把饼干合起
来,放回盘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多数孩子
绩平均高出 210 分。卡罗琳·威茨是擅长等待者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9
的典型。她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在普林斯顿获得
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普及桑大学心理学助
教。克雷格移居洛杉矶,在行业做过各种各样的。
现正帮助编写一个电影剧本。“当然,我希望自 “
己是个更有耐心的人,”克雷格说, 回过头去看,
确实有些时候,如果有耐心也许我能做出更好的
报告实在令人沮丧。他解释说,“人们愿意告诉
你的和他们的真实作为之间往往有很大差距。”
因此,去年,米切尔(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开始邀请一群参加比恩幼儿园棉花糖实验的人
回到斯坦福接受脑部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扫描。卡罗琳说她计划于今年夏末接受扫描。科
学家们希望发现负责情绪控制,让人们能够推迟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即使意味着放弃我最喜欢的食物。”她的母亲凯
伦·索廷诺更加肯定:“还是小孩时,卡罗琳就
很有耐心。我肯定她选择了等待。”比卡罗琳年
长一岁的哥哥克雷格也参加了同一个实验。他完
全没有表现出妹妹的坚韧。他对那个实验倒是记
忆犹新:“在某个时刻,我突然想到房间里只有
我一个人,谁会知道我究竟拿来多少糖果?”克
雷格说他还参加了另一个类似实验。不过诱惑物
已经 44 岁,卡罗琳仍然对这种软绵绵的甜食没
有抗拒力。一名研究者对卡罗琳说:她可以选择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2
去上海学室内设计。当然,这段长达八 个月的 所谓的 学习,还 是要“ 啃老
现在就吃一块棉花糖,或者等他出去一会儿,当
他回来后,她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在他出去期
间,如果她等得不耐烦,可以摇桌子上的铃,他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4
去上海学室内设计。当然,这段长达八 个月的 所谓的 学习,还 是要“ 啃老
换成了玩具。有人告诉他,如果等待就可以拿到
两个玩具。但他偷偷地打开了桌子。“我把里面
的玩具都清空了,”他说,“我拿走了一切。在那
之后,老师告诫我说再也不要进去实验房间。”
这些实验的录像非常有趣。在短暂等待期间,孩
我们的大脑中并没有一个自控开关,打败诱 惑的唯一方法是回避它们,即转移注意力。
40 个考验儿童耐心和意志力的棉花糖实验,十几年 后,研究者发现那些通过实验的孩子成年后更加 成功。多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智力是预测人 生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但米切尔认为智力其实受 制于自我控制力,“我们无法控制这个世界,但
职业选择。”米切尔和他的同事继续跟踪棉花糖
实验的对象直到他们进入而立之年。加州大学伯
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助教奥兹勒姆·阿杜克发现,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10
去上海学室内设计。当然,这段长达八 个月的 所谓的 学习,还 是要“ 啃老
那些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体重超
标,沾染毒品。但是,仅仅依靠实验对象自己的
11
享受的脑区域。他们还进行了各种遗传实验,寻
找影响人等待棉花糖时间的遗传特征。如果米切
尔和他的研究小组取线路。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
为智力是预测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米切尔认为,
智力其实受自控能力的约束:即使是最聪明的孩
只有约 30%的孩子,像卡罗琳一样,成功等到实
验者返回,有时候要等上 15 分钟。这些孩子找
到了一种抵抗诱惑的方法。这次实验的最初目标
是揭示人们能够推迟享受的心理过程,了解为什
么有的人会选择投降。70 年代初,就棉花糖实验
发表了几篇后,米切尔的目标转移到了其他研究
上。“用棉花糖和孩子做实验玩不出太多花样。”
两者的相互关系。“那时,我意识到这个研究需
要深入下去。”1981 年,给所有参加过棉花糖实
验的 653 名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发去了调查问卷。
那时,他们已经进入高中。他询问了他们的许多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8
去上海学室内设计。当然,这段长达八 个月的 所谓的 学习,还 是要“ 啃老
情况,包括制定计划,做长期打算的能力;解决
会立刻返回,那么她可以立刻得到一块棉花糖,
但必须放弃第二块。说完,他离开了房间。虽然
卡罗琳对这次试验并没有清晰记忆,做实验的科
学家也拒绝透露关于实验对象的信息,但她有强
烈的感觉,自己选择了等待,吃到两块棉花糖。
“我很擅长等待,”卡罗琳告诉我,“给我一项挑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3
战或一个任务,那我一定会找到方法去完成它,
像克雷格一样。他们无法抗拒眼前的诱惑,连短
短 3 分钟也等待不下去。“有几个孩子,不假思
索,立刻就吃掉了棉花糖。”主持这次实验的斯
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切尔说。“他们
根本没有考虑过等待。多数孩子会猛盯着棉花
糖,大约 30 秒钟后觉得等不下去了,于是摇铃。”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6
去上海学室内设计。当然,这段长达八 个月的 所谓的 学习,还 是要“ 啃老
问题的能力;和同学相处的情况,以及他们的 SAT
(美国大学标准入学考试)分数。分析调查结果
后,米切尔发现,那些不擅长等待的孩子似乎更
容易有行为问题,无论是在学校或家里都如此。
他们的 SAT 成绩较差,不擅长应对压力环境,有
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交不到朋友。能够等待 15
分钟的孩子比只能等待 30 秒钟的孩子的 SAT 成
但偶尔米切尔会向他的 3 个同在比恩幼儿园上学
的女儿打听她们朋友的情况。“大多对话像是晚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7
餐时的闲谈,”他说,“ 我会问她们, ‘简怎么样?
埃里克怎么样?他们在学校还好吗?’”米切尔
开始注意到孩子们的学业成绩和他们等待棉花
糖能力之间的联系。他让他的女儿给朋友的学习
打分。比较分数和原来的实验数据后,他发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