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沙湾

沙湾古镇◆基本情况沙湾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处广州市“南拓”战略要地,800年历史的岭南古镇,洋溢着历史的醇香,散发出千年的韵味,古镇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刻,记录了古镇恒古传说。
本次研究的范围是166.48公顷,分古镇保护区和改造区,古镇保护区范围9.59公顷,改造区范围约为35.77公顷,建筑面积约38.01万㎡。
古镇改造地块分别位于沙湾古镇的东、南、西入口,靠近沙湾镇中心区,是沙湾古镇旅游景区和沙湾镇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沙湾古镇周边经过多年的工业发展,古镇周边用地结构混乱,居住、工业相互混杂、相互影响,对沙湾古镇旅游开发造成一定的影响。
加快古镇周边旧工厂的改造,是古镇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沙湾产业升级、城市发展转型重要抓手。
在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沙湾形成并保留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杰出代表。
该项目改造时采取了历史文化保护性整治模式。
通过打造10个主题鲜明的展馆,包括:沙湾宗祠文化展览馆(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等,展现了沙湾瑰丽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文艺等,充分彰显了沙湾古镇的历史风采和浓郁的文化底蕴。
◆改造方式随着沙湾古镇旅游价值提高和旅客量不断增长,旅游服务设施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住”、“食”、“购”、“娱”等方面服务能力薄弱,阻碍了古镇旅游野进一步发展。
同时,没有保留价值建筑大部分破旧,未进行整治,影响了古镇形象。
为此,通过本项目改造,以“留”和“改”为改造手法,进行保护性修缮和整治,延续历史文脉;施行“以保护为主、局部更新”的改造策略。
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古镇环境,协调古镇与周边地区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一期为沙湾古镇的保护区域,主要以保护修缮为主,用地面积约9.59公顷。
本保护规划的范围主要包括沙湾镇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古建筑相对集中,尚能较为真实反映沙湾古镇传统风貌的空间区域。
沙湾古遗址

沙湾古遗址沙湾古遗址是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的一处重要考古遗址,距离哈密市约60公里。
该遗址位于沙湾河谷地带,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保存着丰富的先民文化遗迹,被誉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冰封宝库”。
沙湾古遗址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当地一位农民在进行烧烤活动时意外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物,这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
自此以后,沙湾古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开始展开,至今已有多个考古队伍参与了该遗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考古发掘,沙湾古遗址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聚落遗址。
考古学家在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这些遗物不仅为研究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证明了沙湾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有较为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沙湾古遗址的居民以种植小麦、大麦、刀豆等作物为主,同时也养殖牛、羊、猪等家畜。
遗址内的陶器和石器工艺水平较高,表明当时的居民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制陶和石器制作技术。
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装饰品和饰品,如戒指、项链、耳环等,说明当时的居民已经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交流。
除了生活用品和工艺品,沙湾古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人骨和动物骨骼。
这些骨骼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后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古代居民的遗址,而另一部分则可能是古代仪式或祭祀活动的产物。
这些遗骸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文化证据,也为我们研究古代宗教和社会习俗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沙湾古遗址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中国西部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该遗址,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以及他们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同时,沙湾古遗址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新疆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加大了对遗址的保护工作,并修建了一条围护墙,禁止非法采掘和破坏。
广州番禺沙湾古镇简介

广州番禺沙湾古镇简介
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
以下是该古镇的简介:
1. 历史:沙湾古镇建于南朝梁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在明清两代,沙湾成为了岭南地区的繁华商业中心之一。
2. 文化:沙湾古镇是一个典型的岭南水乡,保存了大量传统民居、庙宇和古桥等建筑和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的“二十四桥”,这些桥梁被誉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
3. 特色:沙湾古镇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而闻名,游客可以欣赏到众多的古建筑群、小桥流水、青石板路和传统店铺等景观,同时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如沙湾鸡、豆腐花等。
4. 活动:沙湾古镇每年会举办多个传统节日和活动,如春节庙会、中秋灯会、端午龙舟竞赛等。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加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如编织草帽、打糕点等。
总之,广州番禺沙湾古镇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岭南水乡,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传统的建筑、美食和文化活动,感受到岭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沙湾古镇策划方案

沙湾古镇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沙湾古镇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镇。
它地处夷陵山脉的大门口,素以“千年古镇、天下名镇”之称。
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以及民国初年的传统建筑群,花木繁茂,山水相依,被誉为“天然的生态王国”。
因此,沙湾古镇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开发的场所。
二、发展目标1. 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沙湾古镇的独特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为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目前,许多旅游开发机构和资本已经将沙湾古镇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
因此,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成为国内外游客前往旅游和观光的必去之地。
2. 建设驿站文化的主题沙湾古镇有着丰富的驿道文化和骑马文化,历史上曾是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基于这种历史背景,我们计划打造“驿站文化”主题,通过多种手段呈现真实、优质、充满魅力的历史文化,吸引国内外游客。
三、发展战略1. 优化区域景观通过修缮传统建筑和提高周边环境的整体美观性,凸显沙湾古镇的特色,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自然生态氛围。
同时,大力推广相关文化和传统,使沙湾古镇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
2. 增加旅游服务设施加大对旅游服务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选派专业员工对游客做好接待和服务,推出多种旅游产品以及“驿站文化公园”、“古镇美食街”、“资料展览馆”等多种旅游场所,为广大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体验,全面实现旅游产业的融合与互协。
3. 组建管理团队加强管理,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规范沙湾古镇的管理、运作和服务流程。
制定完善的旅游管理政策,逐步推进沙湾古镇的科学管理,实现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推广措施1. 多渠道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沙湾古镇,如搭建旅游网站、新媒体营销、合作推广、线下广告等多种方式,使更多人了解沙湾古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优越性。
2. 开展旅游营销活动开展多种旅游营销活动,如以“驿站文化节”、“沙湾古镇美食盛宴”等为主题的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增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3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03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沙湾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番禺境内。
古沙湾乡有街必有祠堂,街巷均用青麻石铺成,巷有门,街有闸,坊里之间更有门楼闸口,门楼都刻有名人题字,古镇完整地保存着岭南地区传统村落梳式布局,古建筑中蕴藏丰富的砖雕、灰塑、木雕、壁画艺术珍品;沙湾古镇“三街六市”的粤中地区典型商业市镇格局保存完整。
如古祠留耕堂,古塔水绿山青文阁,古街安宁西街、车陂街,古巷升平人瑞巷,古井清水井以及鳌山古庙群等,保护建筑量大且多,充分展示了宋朝至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变迁史,堪称岭南民间建筑文化的博物馆。
沙湾古镇村落选址背靠青萝嶂,面朝沙湾水道,是典型的南方村镇传统风水格局。
现状的沙湾古镇区内部空间以镇北侧靠山之下的留耕堂为几何与景观中心,古镇中部有文塔岗,乃全镇的制高点,为排水排污之需,文塔岗的建筑群又以水绿山青塔为中心,街巷呈放射形布局,颇具特色。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砖雕留耕堂天井石阶雕刻在沙湾古镇安宁街和一居、三坊、十三里的石街石巷内,不少祠堂、庙宇的横梁斗拱上都饰有精美的木雕、石雕、灰塑、砖雕,纹饰精美,为明、清时代的风格,其中有不少是上乘之作。
三善村的鳌山古庙群、紫坭包公庙、龙岐村的曾氏大宗祠和侯王古庙等古建筑中,砖雕、灰塑、木雕、石雕等民间艺术也都闪烁着不同时代的光彩,可谓灿古烁今。
位于三善村鳌山脚的古庙群,由报恩祠、鳌山古庙、社稷神庙、先师古庙、神龙古庙、观音庙等组成,属清代建筑,保存完好。
先师古庙俗称“鲁班庙”,有许多鲁班手握规、矩、斧、尺的塑像。
而现代沙湾建筑及欣赏性工艺雕塑则以沙湾紫坭宝墨园最为集中,也最能代表沙湾现代的雕塑工艺水平,其作者为何世良以及紫坭、三善的一些工匠。
正是有了这些能工巧匠,使雕塑这一民间艺术在沙湾得到传承和发扬。
砖雕俗称“花砖”,多饰于祠堂、庙宇、民宅的墙头、墀头、照古镇安宁西街古街巷与两个小孩沙湾西村石板路上的小朋友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宝墨园之聚宝阁湖景宝墨园紫洞舫横幅宝墨园宝墨园,位于沙湾镇紫坭村,始建于明末清初,毁于20世纪50年代,1995年重建,由原先的2000平方米扩至10万多平方米。
沙湾古镇

沙湾古镇,遗留的历史广东番禺,一个在香港电视剧中经常可以听见的地方;对于我,一个喜欢看香港电视剧的电视迷来说,对于他的了解,却仅仅也只是知道在广州有一个叫“番禺”的地方。
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了。
出门旅游习惯了,就会觉得在家呆不住。
随意在一些旅游网站上看看驴友的攻略,想从中获取一些我所不知的旅游信息,当然,最主要的是想看看有没有一些资深驴友发起的户外旅游或者是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特色旅游。
而沙湾,就是一个对我来说潜藏着的度假胜地。
也对作为一个港剧迷的我来说,对番禺有了深入了解的机会。
依照每次出游的习惯,确定好旅游目的地后就在网上预订酒店,然后整装待发。
沙湾古镇旅游,不同于江南古镇的自然风光,有别于单纯的吃喝玩乐。
它是沙湾镇璀璨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俗文化的全新体验。
集古建筑观赏、历史文化知识的汲取、风土民情的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全面呈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开启了番禺旅游的新篇章。
广州番禺的历史,据说可以一直追朔到公元前214年。
在2000多年的斗转星移中,历经沧桑和战火,许多的文化遗存都湮灭无考了,然而,一座名叫沙湾的古镇,却静静地留存了下来。
走在古镇的小巷里,感受最多的是来自视角的冲击:雕梁画栋的青砖大屋、窄窄曲折的石板小路、斑驳的大门铁环、根系发达的百年古榕……似乎都在向我讲述一段段快乐的故事。
不知哪家的粤曲“私伙局”正在开锣表演,柔美的音乐穿过满洲窗的花棱,一下子让古镇活了起来。
我静静地聆听,隔着时空,我感觉到先人当年劳动的号子、闲谈的话语和市井的喧嚣。
这一刻,古镇历史,就像那堵叠压了几个朝代的围墙一样,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据史书记载,沙湾在宋代时还是一个海湾,历代先人筑堤围垦,将滩涂逐渐建成了美好的田园。
由于这里近水,所以便有了一种以水生蚝壳砌墙的建筑形式,冬暖夏凉不说,单是建筑的外观便足以让外来的访客惊诧不已。
目前在古镇街区内有明清时期“上住下铺”特色的商铺26间,除了保留和发展“当当云吞店”“珠珠照相馆”“新新理发店”和“牛奶皇后店”等传统特色店外,还将把大巷涌路打造成特色手信一条街,安宁中路、光裕路一带打造成饮食街,安宁西街一带打造成休闲酒吧街。
沙湾古镇策划方案

沙湾古镇策划方案1. 前言沙湾古镇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洪川镇西北,是一座有着800年历史的古镇。
以其独特的古建筑、文化传承、美食特色等为标志,成为了洪雅县的重要旅游景点。
考虑到沙湾古镇的潜力和未来,我们提出了以下的策划方案,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沙湾古镇的发展和繁荣。
2. 产业规划2.1 制定旅游产业规划我们建议建立一个以旅游为主要产业的生态经济体系,重点规划以下几个模块:1.历史文化模块:打造沙湾古镇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
保护、修缮历史建筑、街道、广场和文化古迹,重点发掘和宣传沙湾古镇的历史文化故事,定期组织古镇文化节、民俗节庆等活动。
2.风景旅游模块:沙湾古镇拥有美丽优美的自然资源,可以建立相应的游览路线,如远足、徒步、露营、自驾、骑行等,定期举办各种特色旅游活动。
3.红色旅游模块:通过设立红色旅游主题馆、纪念馆、图片展览等方式;展现沙湾古镇的红色历史传承,吸引广大红色游客。
4.文化创意模块:引进新兴文化产业,如民艺品、陶瓷、织锦、蜡染等美术作品,通过相关的文化展览和营销,提高沙湾古镇的文化品位和影响力。
5.节庆活动模块:举办各种规模的节庆活动,如元宵灯展、春节庙会、山水文化节等,吸引各地游客,提高沙湾古镇的品牌知名度。
2.2 完善旅游业基础设施加强与周边城市、景区、交通枢纽的交通配套条件,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包括路网、水网、气网。
1.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方便游客来往。
2.完善住宿、美食、娱乐、购物等旅游设施供应,对旅游设施的服务和质量提出严格要求。
3. 旅游营销推广由于沙湾古镇的知名度还不够高,需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1.链接更多的旅游平台,开拓更多的市场。
2.建立完善的旅游营销渠道,围绕沙湾古镇的特色,进行各种线上和线下的宣传推广活动。
3.注重内容营销和IP营销,利用传媒和明星大V等力量,通过公开亮相和走穴宣传等方式将沙湾古镇推销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
沙湾古镇调研报告

沙湾古镇调研报告沙湾古镇调研报告一、引言沙湾古镇位于中国浙江省临安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
为了了解该古镇的发展现状以及潜在的发展潜力,我们对沙湾古镇进行了调研。
本报告将介绍古镇的历史、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古镇历史沙湾古镇有着超过千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
在古代,古镇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枢纽,经济繁荣,文化繁盛。
许多古建筑和传统手工艺产业得以保留至今,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景点。
三、古镇特色1. 建筑风格丰富多样: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包括宅院、庙宇、桥梁等。
这些建筑具有独特而精美的设计,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2. 传统手工艺产业:沙湾古镇以木雕、石雕和瓷器制作闻名,这些传统手工艺在古镇上代代传承,为古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3. 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古镇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传统节庆活动,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节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1. 建筑物维修不及时:部分古建筑的维修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投入,使得一些古建筑出现了损坏和腐蚀现象。
这对古镇的整体风貌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商业化程度过高:古镇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商业化程度过高。
大量商铺和商业设施的出现使古镇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韵味,给游客留下了商业化的印象。
3. 缺乏宣传和推广:古镇的知名度和声誉相对较低,缺乏宣传和推广,使得更多的游客往往选择其他地方进行旅游,错过了古镇的独特魅力。
五、发展建议1.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古镇保护和维修的资金投入,及时修复古建筑,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2. 控制商业化程度: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前提下,控制商业设施的数量和规模,保持古镇的历史韵味。
3. 提升宣传力度:增加古镇的知名度,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4. 推动文化活动发展:举办更多的传统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增加与当地居民的互动,让古镇焕发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禺沙湾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摘要: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
通过全面评估沙湾古镇的核心价值、个性化特征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以整体性、原真性为核心的保护与发展的思路与策略,并指出了沙湾古镇保护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提出保护措施且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的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沙湾古镇的保护与发展的工作。
关键词:沙湾古镇;核心文化价值;保护与发展沙湾古镇历史悠久,在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依赖于当地居民自发组织修缮古镇中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当地居民对古镇的保护积极性并不高,只有当地政府出资对古镇中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单体进行了保护与修缮。
直到2003 年末,才由华南理工大学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所正式编制了古镇整体的、系统的历史保护规划,并陆续进行了保护规划的局部修编及相关的保护与更新工作。
古镇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承载着历史文明的传统文化遗产,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与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沙湾古镇概况始建于南宋,所在之地原为古海湾畔半月型的沙地,故名“沙湾”。
古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番禺中部西端,毗邻穗港澳,水陆交通便利,沙湾水道和市桥水道分别环绕镇南北外围而过,内有滴水岩山体耸立其中,北以大夫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区内河涌无数,是一典型的山水城镇现镇域面积52.71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5个社区居委,人口12余万。
2沙湾古镇的核心文化价值沙湾文化是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水乡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大量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和商业遗址、民居遗址保存完整。
广东音乐、飘色、龙狮、兰花、饮食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长盛不衰。
2.1集中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变迁史在唐宋以前,沙湾古镇所在地还是以青萝嶂为中心的海岛。
“大约在宋代的时候,青萝嶂的西面和北面都已冲积成陆,北江河口大致应在沙湾与顺德大良之间。
至迟于南宋末年,沙湾古镇已经有了固定的居民。
率先于此定居的人们主要集中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山脚下,随着这块冲击平原不断向东南发展,并结合人工围垦,古镇在清中叶以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居三坊十三里”的主要空间格局。
沙湾古镇山岛冲击成陆,之后伴随着迁入居民的人工围垦,这种村镇发展模式基本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村镇形成、发展的一般模式。
古镇从南宋末至今800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仍保存较清晰,且空间内容丰富,是研究珠江三角洲城镇变迁史的典型代表代表之一。
2.2传统空间格局及传统空间肌理保存较完整在8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沙湾古镇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空间格局。
既有反映小同社会文化属性、小同空间形态与肌理的“民田一一沙田”空间格局,又有体现宗族文化的宗族空间格局与体现岭南沿海地区传统水乡特征的山水空间格局,及反映私营经济繁荣发展的商业空间格局等。
具体而言,沙湾古镇的“民田—沙田”空间格局是以自然冲积成陆与人工围垦为形成背景,而古镇几大宗族垄断土地所有权与加强宗族空间防卫是导致“民田一一沙田”空间格局形成的关键囚索。
“民田一一沙田”空间格局山具有明确分界线的民田区与沙田区组成;民田区主要为几大宗族聚族而居的集中居住区,区域内的划分标准是整齐的里坊,主要的建筑特征是石街石巷、长期性建筑;沙田区为民田区之外,佃农耕种和居住的区域。
区域内无里坊划分,以水路交通、临时性建筑为主要特征。
古镇宗族空间格局体现了各大宗族之间分区而居,各自具有较为明确的宗族领地,领地内一般排斥他族成员居住,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宗族力量。
古镇传统山水空间格局既满足了居民的生存需求,又体现了中国人择居的传统“风水”思想。
古镇商业空间格局主要指古镇传统的“三街六市”,其中“三街”都是富户聚居、广厦连绵的名街,“六市”则百业并陈。
2.3乡土建筑文化沙湾古镇幸的乡土建筑是沙湾及广府民间文化不同类型的物化表现,是沙湾古镇保护的核心部分,这些建筑包括遍布各处的宗祠、庙宇、民居(含侨居)、书室、牌坊、店铺、古井、古桥、麻石铺道,甚至历史街区,新城区建于古镇区之外,因而使其基本格局得以基本保存。
沙湾古镇约有7h㎡的古建筑群,区域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敬记文物7处,区级敬记文物39处,共49处。
在建筑工艺制品上,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的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岭南广府地区特色。
2.4宗族文化在宗族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最能反映沙湾宗族文化的便是分布于镇区各处的宗祠建筑及祖先坟墓,包括祖祠及甲、乙、丙、丁四房支祠和分房祠、家庙,如留耕堂、肯构堂、思贤堂等。
但这些祠堂除留耕堂得以保护和对游客开放外其余都失去了其原有的风貌特征而作为其他的作用,如作村委会、治安队办公处及幼儿园所在地或大门紧闭。
我想当地文化部门有必要作一次大规模的普查和整理,从而可以系统展示独具特色的古镇宗族文化。
2.5传统非物质文化气息浓厚历史上沙湾重教育、兴科举,兴建过不少私塾,自南宋以来,出现了进士何起龙、何子海、何会祥、王渐速、王原相等数十人,举人、贡生数不胜数。
古镇文化积淀十分化丰厚,留存至今的民间文化以沙湾飘色、沙坑醒狮、广东音乐、兰花和特色饮食等为代表,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飘色之乡”“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民间雕塑之乡”“广东省古村落”等荣誉称号。
3沙湾古镇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的问题3.1历史风貌完整度欠缺虽沙湾古镇相对珠三角地区的其它古村镇保存较完整,但相对国内外其它著名古村镇历史风貌的完整度水平仍有较明显的差距,建国后兴建了许多干扰传统风貌的现代民居建筑并且古镇山水田的生态架构和自然景观风貌已遭到严重破坏,新镇区与古镇区交界的建筑缺乏有效的风貌与高度控制,新旧镇区间没有过渡,古镇的空间形式和格局的延续遭到阻隔,现在已经很难感受到古镇原真的风貌特色。
3.2配套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短缺,人居环境较差,传统民居年久失修,部分居民逐渐迁出,古镇生活功能逐渐衰败,原有的风貌特色逐步丧失。
3.3作为区域的文化标杆尚有欠缺目前,沙湾古镇相对国内外其它著名古村镇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资源利用及在整个岭南地区的影响力尚有欠缺,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4建筑被破坏严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大都遭受劫难而破坏严重,近年重修的多是民间组织的。
现存沙湾镇区的庙宇有:玉虚宫(北帝庙)、武帝古庙(祀关公)、康公庙等。
宗祠建筑及祖先坟墓,包括祖祠及甲、乙、丙、丁四房支祠和分房祠、家庙,如留耕堂、肯构堂,思贤堂等共162座。
但这些祠堂除留耕堂(现存祠堂只有10余座)得以保护和对游客开放外、其余皆作他用,如作村委会、治安队办公处及幼儿园所在地或大门紧闭任其破落。
3.5保护资金的困难目前沙湾古镇的保护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缺乏民问的多元化投资,在旅游收入小理想的前提下,导致当地政府现阶段急于收益,这都给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例如当地有关部门原希望采用围蔽收费方式来提高旅游收入,缓解保护资金困难,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最终这种收费方式被取消。
3.6缺乏当地居民的参与古镇的保护与发展由政府强力主导,缺乏当地居民的参与。
例如上述沙湾古镇采取围蔽收费一事,当地许多居民并不赞同。
然而,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实例,正是因为有了当地居民的参与才取得巨大成功。
如世界文化遗产日本白川乡,正是由于白川乡荻盯地区的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才使得白川乡荻盯地区于1995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因此,未来沙湾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应更积极地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正如《华盛顿宪章》所述:“居民的参与对保护计划的成功起着重大的作用,应加以鼓励。
历史城镇和城区的保护首先关系到他们周围的居民。
”4古镇发展策略4.1尊重与保护古镇传统空间格局的整体性及其空间肌理的原真性应在理清古镇传统山水空间格局的基础上,了解古镇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的空间肌理,之后再根据现状及其它相关因素划定核心保护区、适当范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及环境协调区。
比如传统宗族空问格局主要由何、黎、王、李、赵五大宗族各自聚族而居组成,并形成了各自的宗族领地,且同姓宗族领地内又有更进一步的空间划分,其空间格局和空间肌理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制定保护与更新的策略与方法时应尊重与保护两个区域各自的原真性与相对的整体性,反映二者在场所精神、空问肌理等方面上的特征差异。
4.2积极整治小良因素与恢复部分消失的重要历史场景整治的对象主要是影响古镇传统风貌的现代建筑,恢复的对象主要是古镇中部分消失的重要历史场景。
例如沙湾古镇久负盛名的“六市”之首“安宁市”,在“大跃进”时期,拆除了其中心区的几座地标性茶楼,现今在原来重要的历史场景所在地选择性地重建了几座仿古形式的茶楼(安宁西街4幢标志性仿古建筑大茶楼、冠南楼、金龙楼和青萝会馆,成为沙湾特色茶楼食肆)它们既有历史景观的可供观赏的作用,又能适应古镇原真的生活形态,此处历史的“真实”的意义远大于现实的“真实”。
4.3划拨资金支持为保证古街区和古文物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及时拯救因年久失修而损坏较严重的古建筑,沙湾镇除支付计划内的修复费用外,在古镇财政中每年定期拨款用作日常管理经费,沙湾镇投入的各级财政保护维修资金有力保障了基础设施改造、历史建筑修缮、环境整治等工程的顺利开展。
5结语沙湾古镇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资文化遗产,但较国内外其它著名古村镇的历史风貌完整度、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资源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沙湾古镇的保护与更新应尊重与保护古镇传统空间格局的整体性及其空间肌理的原真性、历史轨迹的完整性,以及适当地开发旅游。
针对沙湾古镇保护与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指出未来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应致力吸引多元化的民间投资,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古镇的保护与更新的过程,以及整合与利用周边资源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1] 郭谦,颜政纲.番禺沙湾古镇保护与更新的实践与思考[J].南方建筑,2014,(2):37-43.[2] 吴子瀚,李郇.传统广府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南方建筑,2013,(4):64-67.[3] 王贤铮,孙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和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5):97-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