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作品赏析 教案
小学美术《欣赏画家梵高》教案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如下:
-梵高的生平事迹及其艺术风格特点。
-梵高代表作品《向日葵》、《星夜》、《麦田带乌鸦》等画作分析,特别是色彩运用和笔触特点。
-后印象派的艺术风格特点及其在梵高作品中的体现。
具体举例:
-通过讲解梵高生平,强调其执着追求艺术的精神,让学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同学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同学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我认为这节课的总结回顾环节较为成功,同学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梵高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但在课后,我了解到仍有部分同学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内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开始前,预留一些时间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小学美术《欣赏画家梵高》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欣赏画家梵高》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画家梵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介绍梵高的生平事迹,欣赏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星夜》、《麦田带乌鸦》等,分析梵高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和笔触特点,了解后印象派的艺术风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梵高画作中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梵高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以及后印象派的艺术风格。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梵高画作中色彩和笔触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运用美术知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梵高《向日葵》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梵高《向日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梵高的《向日葵》作为教学案例,该画作是梵高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以鲜艳的色彩和有力的笔触展现了向日葵的美丽和生命力。
通过欣赏这幅画作,让学生了解梵高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培养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特点,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3. 通过对《向日葵》的欣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欣赏梵高的《向日葵》,了解其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画作,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画册、画笔、画纸等。
学具:画册、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向日葵实物或图片引入,让学生观察并向他们介绍向日葵的特点。
2. 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展示画作,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然后向他们介绍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特点。
3. 分析画作:引导学生观察画作的色彩、笔触、构图等方面,让他们了解画作的特点。
4. 讨论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画作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观点。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模仿梵高的绘画风格,创作自己的向日葵画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梵高《向日葵》板书设计:梵高《向日葵》绘画风格:鲜艳的色彩、有力的笔触艺术特点:表现主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根据对《向日葵》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幅向日葵画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梵高的《向日葵》,让学生了解了梵高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提高了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尝试模仿梵高的绘画风格,创作了自己的向日葵画作,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表现较为沉默,今后需要更多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梵高的其他作品,如《星空》、《麦田里的乌鸦》等,进一步感受他的艺术风格。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梵高自画像

中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梵高自画像教案标题:中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梵高自画像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梵高的自画像,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他们对梵高自画像的感受和想法。
3. 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准备:1. 梵高的自画像图片或绘画作品。
2. 幼儿绘画用纸和画笔。
3. 彩色铅笔或蜡笔。
4. 班级墙壁或展示板。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梵高的自画像给幼儿观看,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梵高的形象特点。
2. 提问幼儿对梵高的自画像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主体活动:3. 让每个幼儿选择一张梵高的自画像图片,并鼓励他们仔细观察。
4. 引导幼儿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梵高自画像的特点,例如颜色、线条等。
5. 鼓励幼儿用彩色铅笔或蜡笔在绘画用纸上尝试模仿梵高的自画像。
6. 提供帮助和指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绘画技巧。
结束活动:7. 让幼儿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他们对梵高自画像的感受和想法。
8.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在班级墙壁或展示板上,以鼓励他们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评估: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对梵高自画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拓展活动:1. 继续进行其他艺术家的自画像欣赏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自画像,并引导他们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提示:1. 在活动中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幼儿易于理解的词汇。
2. 鼓励幼儿提问和互相交流,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发展。
3. 尽量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梵高星空赏析大班教案

梵高星空赏析大班教案教案标题:梵高星空赏析大班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梵高星空的赏析,培养大班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内容:1. 梵高简介:介绍梵高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引发学生对梵高的兴趣。
2. 梵高星空赏析:展示梵高的《星空》作品,解读作品中的元素和主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3. 星空观察活动: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星空,引导他们观察星星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并与梵高的作品进行对比。
4. 绘画活动:鼓励学生用颜料和画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星空,引导他们表达对星空的感受和想象。
5. 手工制作:引导学生使用彩纸、棉花等材料制作星星,让他们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星空作品。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梵高的《星空》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梵高简介: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让学生对梵高有基本的了解。
3. 梵高星空赏析:展示梵高的《星空》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的元素和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 星空观察活动: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星空,引导他们观察星星的形状、颜色和位置,并与梵高的作品进行对比。
5. 绘画活动:让学生用颜料和画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星空,鼓励他们表达对星空的感受和想象。
6. 手工制作:引导学生使用彩纸、棉花等材料制作星星,让他们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星空作品。
7.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星空的感受和想法。
8.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从这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资源:1. 梵高的《星空》作品图片。
2. 画笔、颜料、画纸等绘画工具。
3. 彩纸、棉花等手工制作材料。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绘画和手工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大学梵高教案

课时:2课时课程目标:1. 了解梵高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
2. 通过赏析梵高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内容:1. 梵高生平简介2. 梵高作品赏析3. 学生创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梵高,引导学生对梵高产生兴趣。
2. 展示梵高的代表作品,如《向日葵》、《星月夜》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梵高的艺术风格。
二、梵高生平简介1. 教师讲述梵高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梵高的艺术背景。
2. 分析梵高艺术创作的动机和特点。
三、梵高作品赏析1. 以《向日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色彩运用和构图特点。
2. 对《星月夜》等其他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多样性。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自己对梵高作品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梵高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梵高的了解。
2. 展示梵高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学生创作实践1. 教师提供梵高作品素材,如《向日葵》的图案、色彩等,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2. 学生根据素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以梵高作品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强调梵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技巧。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赏析梵高作品,提高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2. 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幼儿园梵高美术欣赏教案

幼儿园梵高美术欣赏教案教学背景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美术教育。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处于身体、认知、语言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阶段,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不能只注重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艺术素养和美感的培养。
本次教学将通过欣赏梵高的画作,让幼儿感受色彩的美妙和想象力的丰富性,培养其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梵高的画作,让幼儿对色彩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画作。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PPT:包含梵高的几幅画作,方便显示。
•画纸、颜料、刷子等绘画材料。
•教学提纲:记录本次课程的安排和教学重点。
•教具:色彩卡片、孔雀羽毛、干花等不同形状的物品。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10分钟)老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我们一起看梵高的画作”。
老师展示梵高的画作,并与幼儿讨论其中的色彩、细节、画面信息等。
鼓励幼儿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后续活动打下基础。
第二步:欣赏梵高的画作(20分钟)老师播放幻灯片,向幼儿展示梵高的几幅画作,如《星夜》、《向日葵》、《卡门式女人头像》等。
老师解释每幅画作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帮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画作背后的意义。
第三步:感受色彩(20分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梵高的画作,老师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卡片、孔雀羽毛、干花等素材,让幼儿摆弄和拼凑这些物品,观察不同色彩组合的效果,强化幼儿的感知能力。
第四步:创作活动(30分钟)老师让幼儿自由发挥,使用各种颜料和刷子,绘制自己的画作,并在绘画过程中创造出不同的色彩组合和形态。
老师可以适时提供指导和鼓励,让孩子们自信而愉快地创作。
第五步:总结评价(10分钟)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和内容,并鼓励幼儿主动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表达自己对美术的看法和感悟。
老师可以适时给予表扬,并针对幼儿的发挥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欣赏和创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对梵高的画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其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幼儿园梵高的星空艺术欣赏教案:启迪艺术之美

文章标题:启迪艺术之美:幼儿园梵高的星空艺术欣赏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艺术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其中,梵高的星空系列作品是非常适合幼儿欣赏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通过深度的艺术欣赏教案,带领幼儿走进梵高的星空世界,启迪艺术之美。
二、梵高的星空艺术欣赏1. 欣赏目标- 了解梵高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欣赏梵高星空系列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培养对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情趣2. 欣赏内容- 通过图片展示,介绍梵高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让幼儿对梵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展示梵高星空系列的代表作品,如《星夜》、《星空》等,让幼儿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神秘感- 通过简单的艺术解说,引导幼儿用心观察,从中发现和感受梵高的绘画艺术之美3. 欣赏活动- 观看梵高星空系列作品的图片展示,老师讲解并引导幼儿发表对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老师组织幼儿用不同的艺术材料进行绘画创作,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梵高星空的欣赏和理解-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三、观点和理解梵高的星空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引导幼儿欣赏梵高的星空作品,不仅可以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更重要的是启迪他们对艺术之美的感知和体验。
通过深入的艺术欣赏教案,可以让幼儿在欣赏梵高星空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培养他们对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总结:通过深度的艺术欣赏教案,幼儿可以在梵高的星空世界中畅游,感受到艺术的无限魅力。
这样的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兴趣,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带着幼儿,走进梵高的星空,启迪艺术之美。
四、深入了解梵高的生平和艺术风格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一位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色彩而闻名于世。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梵高《向日葵》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梵高《向日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中的梵高《向日葵》。
详细内容为:欣赏梵高的《向日葵》,了解梵高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学习分析画作中的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特点,感受梵高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认识《向日葵》这幅画作。
2. 培养学生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掌握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3. 引导学生体验梵高画作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欣赏和分析《向日葵》这幅画作。
教学重点:梵高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画作中的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梵高《向日葵》高清图片。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梵高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向日葵》的兴趣。
2. 欣赏与分析:(1)展示《向日葵》高清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画作的魅力。
(2)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画作的特点。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水彩颜料绘制《向日葵》。
(2)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自己动手绘制《向日葵》。
4. 随堂练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作品,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梵高《向日葵》欣赏2. 内容:(1)梵高生平及创作背景(2)画作特点:色彩、构图、表现手法(3)实践环节:绘制《向日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向日葵》为题材,创作一幅画作,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知识。
2. 答案:因个体差异,作品风格和表现手法不同,故不设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著名画家及其作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梵高艺术作品赏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感受梵高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作品,初步了解西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区别。
(2)能力目标:通过梵高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开阔眼界,提高欣赏和尖山艺术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梵高对绘画的热情和执着,激发学生们的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欣赏以及后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梵高艺术人生和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业类型】:艺术欣赏课
【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印象派名家的作品
提问:是否知道这是属于那种绘画的派别?是否认识这些世界名画的画家吗?
印象派。
莫奈,马奈,塞尚,雷诺阿,高更,梵高。
提问:让学生猜猜,有位画家受印象派的影响,生前也只卖出去一张画,而现在他的艺术作品确已8250万美元打破了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世界纪录。
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人是谁呢?
文森特•梵高
展开
一、印象派、后印象派
1、简单的了解印象派的由来及它的艺术特色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
由来:关于“印象派”一词的来历还要从画家莫奈说起,1874年,莫奈的《日出。
印象》。
艺术特色:重外光重视觉重瞬间重气氛。
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绘画方式。
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
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外表草率的画法。
2、简单了解后印象派的由来和艺术特色
由来:对印象派的不满而产生的。
艺术特色:“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
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客观主观
二、梵高的创作背景
背景:曾有一位神秘的预言家对尚是婴儿的梵高说出了可怕的预言:他会到巴黎,英格兰,当店员,当教师,会恋爱,遭拒绝,成为传教士,在恋爱,在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画800副作品,在普罗旺斯变疯,37岁时自杀,一生只卖出一幅画......
梵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 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
29岁才开始自学绘画,早期临摹米勒(现实主义)的画,和印象派画家相交, 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
吸收了印象派的的技法,走上了一条自己的路,人们称他为“后期印象派”。
他最初的作品, 情调常是低沉的, 可是后来, 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后来到巴黎。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 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一年中完成的。
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 于1890年7月23日自杀, 几天后身亡。
享年只有37岁。
几个月后, 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
人们说: 提奥是为了梵高而生的……
三、作品欣赏
1、播放多媒体课件,对梵高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
<1>、早期作品:(荷兰 1881.4 - 1883.12 纽南 1883.12 - 1885.11)
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
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
可以说,梵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
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
梵高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
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
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
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
欣赏:《吃土豆的人》(受米勒影响)
讲解: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梵高在色彩上为了突出其内容,特意采用了夸张的形式。
他在这个时期的色彩处于阴暗色调之中,盛土豆的盘子里散发出缕缕的蒸气,这一切都活画出了贫苦农民家庭生活的真实情景。
(安特卫普1885.11 - 1886.2巴黎 Paris 1886.3 - 1888.2)
<2>、探索时期:
安特卫普:梵高接触了日本的浮世绘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
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梵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
在弟弟提奥(当时在巴黎,提奥是颇有名气的画商,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很好)的介绍下,梵高认识了很多印象派画家,比如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变化,画面变得明亮起来。
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如点彩法等。
这一时期梵高开始了大量的自画像的创作。
欣赏:《自画像》
讲解:这个时期梵高将自己画的有些纨绔,像文人和绅士的样子,这画作主要出现在他刚到巴黎不久。
对于第一类穿着随意的自画像,可以看出梵高洒脱和随意的性格,到后期经历过大量的挫折,但渐渐接受了自己身为社会底层的身份。
而之前那些绅士气和文人气的画作,则表现出梵高在初到巴黎时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和渴望。
<3>、顶峰时期:(阿尔 1888.2 - 1889.5圣雷米1889.5 - 1890.5奥维尔1890.5 - 1890.7)
阿尔: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阳光、麦田使他“疯狂”。
创作进入了高峰。
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
梵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后来高更前来同住。
不幸的是,梵高梅毒进入三期,引发精神时常,他与高更日夜争吵,后发生著名的“割耳事件”。
在阿尔居民的抗议下,梵高迫离开,并自愿前往距阿尔不远的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梵高在阿尔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仍无法卖出以养活自己。
《向日葵》《收获景象》《夜间咖啡馆 - 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圣雷米: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
令人惊叹的是。
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
代表作品有:《星月夜》《柏树》等。
正是这时,评论家开始评论梵高,而且卖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张油画。
奥威尔:梵高来到巴黎与提奥和他妻子及刚出生的侄子文森特(与梵高同名)见面。
后经提奥推荐,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
但就在7月27日下午,他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
当时他只有37岁。
关于梵高自杀的原因始终存在争论。
个人认为,梵高的自杀并不只是由于精神问题,《麦田上的乌鸦》等作品绝对是画家极其清醒的状态下画的,但这些画暗示了梵高的死亡却是很明显的。
梵高在成名前夕突然自杀,也许终是一个谜。
欣赏:《向日葵》
讲解: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 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使他内心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 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 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 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
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
欣赏:《麦田昏鸦》
讲解:《麦田上的鸦群》是梵高最后的作品,成群的乌鸦是飞来还是离去不太清楚。
强烈的黑色,总给人以不祥的预兆。
天空激烈地摇晃着,麦田也像要燃烧起来;或许梵高看到这一大群惊叫、乱舞的乌鸦,他终于觉得,自己不幸的一生即将结束。
这幅画表现了他悲伤与极度的寂寞,隐藏着迈向死亡的脚步声。
四、板书的设计
西方印象派(梵高)艺术作品赏析
一、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二、梵高的创作背景
三、梵高的作品赏析1《吃土豆的人》
2《自画像》
3《向日葵》
4《麦田昏鸦》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选择一幅最喜欢油画作品,进行赏析,写一篇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