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二及试卷三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试卷二及试卷三试题及答案终结性试卷二论述题:2022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进一步做好病例诊断和救治工作,医学专家工作组对医疗救治工作持续进行分析、研判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推出新的诊疗方案版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50分)答:这次对诊疗方案进行的修订和完善再次验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⑶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50分)答: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我们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即科学的分析综合,化为系统的意见和办法。
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进行验证,并把正确的东西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
化为行动。
这符合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实践-认识-实践。
终结性试卷三论述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100分)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百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在这一生产问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
(2020春)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2)

(2020春)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论述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100分)答案一: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或赚百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
在这一生产问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获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答的。
剩余价值规律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专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切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运动,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发展过程,最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灭亡的必然趋势。
总之,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属度的本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实质。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一切方面,都服从于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需要,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
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灭亡。
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正是在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世界市场代替地区市场,大工业代替小作坊,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确立了资本对劳动的全面统治。
马原 第四章 八、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其⼀,⼯⼈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
其⼆,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法
相对过剩⼈⼝
相对过剩⼈⼝,就是劳动⼒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产业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即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
这种周⽽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作资本的周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的必然结果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它揭露了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产阶级之间阶级⽃争的济根源,指出了⽆产阶级⾰命的历史必然性。
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谈一谈对消费剩余价值是资本消费方式的绝对规律和消费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阐述题]在资本消费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消费剩余价值是资本消费方式的绝对规律和消费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100 分)说明: 本资料为 2023 春期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国开本科《马克思根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三试题及答案;答题时间为 2023 年 5 月 18 日开场, 2023 年 6月 21 日截止。
答:长期以来, 人们都认为, 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局部价值叫剩余价值。
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消费的唯一目的,马克思说:消费剩余价值或赚钱, 是这个消费方式的绝对规律。
如今有人认为, 剩余价值不是资本的特殊的经济范畴, 而是商品经济范畴。
剩余价值作为经济范畴,是资本消费关系的理论表现,它是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预付可变资本价值局部的余额,是没有支付过代价的价值“剩余价值的唯一泉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
作为资本的人格化的资本家,都是以剩余价值为其生存根底的。
马克思指出: “对别人无酬劳动的吸收、占有,是资本消费过程的直接目的”。
消费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消费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雇佣劳动方式在工业中快速实现的原因在于,工业容易从时间与空间上进展逻辑化组合。
畜牧业具有类似工业的技术特性,因此顺利过渡到资本消费方式,而种植业那么因为农作物生长对季节与土地的高度依赖性,其家庭消费组织形式未被"资本雇佣劳动"方式所替代。
马克思的经典阐述显然注意到了两个农业部门的差异,指出畜牧业是农业资本的先导,种植业消费组织将逐步由家庭农场过渡到资本农场。
历史书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场景: 1929 年,美国正处在大萧条时期,牛奶产能严重过剩,但农场主们为了不让牛奶价格下跌,便把牛奶倒在河里,以此来消化库存。
时隔将近一个世纪,在 2023 年新冠疫情下,“倒牛奶” 现象再度发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章(下)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创造的。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应该拿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者的可变资本相比,而不应该把它去同全部资本相比。
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而剩余劳动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三)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202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义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一、商品经济(一)商品经济及其产生商品经济: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①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一般条件和基础)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这个决定性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生产商品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商品的社会属性)(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这种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四)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1)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两部分价值所构成的: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二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2)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物化劳动又称过去的劳动,它是指以生产品形式存在的已经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
活劳动就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新消耗的抽象劳动。
(五)商品的价值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少量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多量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复杂劳动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自发实现的。
3.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从而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价值量就越少;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国家开放大学试题)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论述题]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100 分)说明:资料为2020 春期国开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卷三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2020 年5 月18 日 0 时至2020 年6 月21 日24 时。
参考答案: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是一种常态,而这也是工人罢工的一个主要原因。
所以,劳动时间是资本家和工人博弈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一个生产纺纱的工厂. 资本家购买了雇佣工人的劳动力. 工人到资本家的工厂进行劳动。
纺纱工人利用纺纱机器等其他生产工具加工棉花. 最后生产出纱产品,包括纱线. 布料等。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也是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在这个劳动过程中,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而劳动产品也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与此同时,这个生产纱产品的过程也是一个价值增殖的过程,即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纺纱工人的劳动过程,就是劳动力商品实际使用本身的过程,就是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也是价值增殖的过程。
假定一个纺工人劳动力的价值需要6 个小时就可以生产出来. 也就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劳动力的工资。
但是,由于工人把劳动力卖给了资本家,劳动也隶属于资本家,资本家就可以要求工人工作8 个小时. 那么,多出来的2 个小时所创造的价值就归资本家所有。
所以,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纺纱工人6 个小时的劳动看做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2个小时的劳动看做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 5(专题测验五) 答案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 5(专题测验五)答案(2020 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5(专题测验五)答案专题测验五一. 判断题。
(共22 题)题目1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选择一项:对题目22.使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选择一项:错题目33.凡是商品都有价值,商品价值量是根据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选择一项:对题目4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个别劳动时间()。
选择一项:错题目55.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无论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有独立的自主权,这说明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劳动就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选择一项:错题目66.生产资料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决定了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选择一项:对题目77.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是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
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选择一项:对题目88.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者对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是没有把握的()。
选择一项:对题目99.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和掠夺货币财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主要途径()。
选择一项:对题目1010.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使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选择一项:对题目1111.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各种形式体力的总和()。
选择一项:错题目121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这就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选择一项:对题目1313.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获取利润最基本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终结性考试
试卷试题及答案
[论述题]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
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认识。
参考答案: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
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