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永的情感世界透视他的恋情词

合集下载

柳永描写爱情的词

柳永描写爱情的词

柳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的词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还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柳永的词善于描绘爱情,下面我将介绍几首以爱情为主题的柳永词。

一、《减字木兰花·尽日挑灯不念书》这首词的开头便写道:“尽日挑灯不念书,夜深长梦系心头。

”词人在描述自己情感方面的沉思,描写的是一种无法自拔的痴爱之情。

他用细腻的笔触把这种情感描绘得深刻而动人。

二、《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开篇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个词的情感描写非常凄美,在这里,柳永描绘了一位思念深梦魂的人,通过描写枯荣难辨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他们思念爱人的酸楚。

三、《雨霖铃·咏秋》在这首词中,柳永用婉转悠扬的句子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乱卷诗书,静听风雨夜。

”同时,在词文中也抒发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天涯地角有穷时,唯有思念无穷处”的句子,更是表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四、《定风波·三日入厨下》这首词以“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为开篇,而中间则是对爱情的描写:“遇他时便语娇喘,一朵红妆花拂墙,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

几时重到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些语句锤打着读者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柳永在爱情方面的深厚功底。

五、《昼夜乐·洞房昨夜停红烛》这首词的开头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这首词的重心不在于爱情的描绘,而是将爱情和婚姻紧密结合起来。

词文传递出爱情和婚姻永恒不变的信息,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柳永对婚姻和爱情的认识和看法。

总之,柳永的词纵横留香,时至今日仍为无数爱好者所推崇。

他在词作中的情感描写,无疑为后世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份深入生活,情趣盎然的美好感受。

柳永传世爱情经典诗词

柳永传世爱情经典诗词

柳永传世爱情经典诗词世人只知柳永多情,对他在烟花巷陌中的艳史津津乐道,但少有人知道他曾有三位妻子和一位小妾。

柳永对这几位妻妾都是深情款款,并为之写下无数首扣人心弦的诗词,成为后世吟咏爱情的经典词句。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12岁时便以一首《凤栖梧》名动汴京城,加上父亲柳宜时任殿中丞,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京官,因此登门向柳家提亲的人络绎不绝。

15岁的柳永眼光很高,拒绝了绝大多数的求亲者,唯独相中了一家官宦的女儿——瑶姬。

这个瑶姬正值及笄之年,相貌娇俏,身材苗条,知书达理且又活泼烂漫,让少年柳永心动不已。

女孩儿对俊朗多才的柳永也是芳心暗许,两人一拍即合。

在父母的张罗下,两人喜结连理。

新婚的日子十分甜蜜,柳永和瑶姬如胶似漆、海誓山盟。

感情蜜月期,柳永为妻子写下了无数首诗词,不仅将瑶姬比作天上的仙女——许飞琼,还将妻子初为人妇的娇羞与心态描摹得活灵活现。

然而好景不长,婚后不足两年,柳永花心的毛病展露无遗。

他开始流连于各大勾栏瓦肆,这让瑶姬心生醋意,天天在柳永面前闹腾。

久而久之,柳永不胜其烦,便打着“以文会友”的旗号出门远游了,留下妻子一人在家相思成灾。

不过,柳永虽然厌烦瑶姬的娇蛮脾气,对她的感情还是十分深厚的。

在外三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瑶姬,创作了大量的诗词饱含对妻子的惦念、埋怨和体谅。

其中这一首《凤栖梧》是经典中的经典,成为了千古颂情的金句:独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对于这首词不用过多的解读,它在咏情诗词界的地位堪比珠穆朗玛峰,让人仰止。

我从这里读到的是柳永对妻子瑶姬那如影随形地深入骨髓的牵挂,任何事情都难以消除他心中的思念,哪怕是一点点都不能。

柳永的这首词用最为优美的字句恰如其分地将为情所困的人的烦恼表达得淋漓尽致,吟唱出了万千情种的心声,以至于该词一经面世便被人们惊为天籁,久久传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柳永词中的爱情观

柳永词中的爱情观

柳永词中的爱情观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柳永词里的爱,你懂吗?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古代的大诗人——柳永和他的词。

论柳永词的情感世界

论柳永词的情感世界

论柳永词的情感世界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表现手法上力求直观浅露,不求含蓄,不设比兴寄托,铺叙刻画,情感丰富,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评说柳永,自然会想到那些流传千古的佳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怎一个多情才子,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又生活在“清明盛世”的宋仁宗时期,有着孤傲、洒脱性格,加之所处的繁荣开放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这位词人大家独特的内心情感世界。

一、柳词的情感世界忧怨落寞。

以《雨霖铃》为例,先说上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好一种凄凉冷落的清秋景色,引出无限的愁绪:“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好一个难分难舍的情感描写。

此情令人伤怀,让人悲伤得说不出话来,其情何伤?一种感伤之情便蕴藉在这清秋景色和离别场面之中,让人落寞伤怀。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千里之阔,竟装不下无限惆怅,装不下那无边离愁。

楚天虽阔,柳思绵长,空廓、寂寥、忧伤、落寞之意境便充盈胸间,让人欲语无言。

其情之真,其愁之浓,其伤之痛可见一斑,这便是真正丰富的内心情感。

柳词,表面上句句都是写景,细品之字字在抒情。

《雨霖铃》光看词牌便有了忧怨落寞、缠绵悱恻的柔肠寸断,便有了柳词那一种惜别伤离的凄美的情怀,便有了这种直观浅露铺叙刻画内心情感世界的千古绝唱。

试看柳永的《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终日恹恹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

柳永最经典的一首“艳词”,字里行间尽是真情表露

柳永最经典的一首“艳词”,字里行间尽是真情表露

柳永最经典的⼀⾸“艳词”,字⾥⾏间尽是真情表露
北宋词风虽盛,但在王安⽯、苏东坡改⾰词风之前,词确实仅仅是风⽉⽂体,最著名的莫过于
柳永的“浅斟低唱”之词。

虽说⼤家都认为词为艳科,但⽂⼈艳词与“浅斟低唱”的艳词还是有区别的。

⽂⼈作词⼤多⾃矜⾝
份,⽤语多典雅清丽,抒情含蓄委婉;⽽柳永则⼤量使⽤市井俚语⼊词,题材也多勾栏风尘⼥
⼦之事。

因⽽,柳永的词在当时是被⼠⼤夫⽂⼈所不耻的。

定风波(慢曲)
⾃春来、惨绿愁红,芳⼼是事可可。

⽇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
⽇厌厌倦梳裹。

⽆那!恨薄情⼀去,⾳书⽆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
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词是⼀⾸思妇闺怨词,全篇以思妇的⼝吻铺叙。

通过描绘所见、所感、所思、所愿表达出
满腔的情思闺怨:触⽬伤情的“芳⼼是事可可”、形容憔悴的“终⽇厌厌倦梳裹”、愤然怨恨的“恨薄
情⼀去⾳书⽆”、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愿能够“镇相随、莫抛躲”以及期盼“针线闲拈伴伊坐”的愿
景。

闺怨词,在词为艳科的时代并不少见。

但⽂⼈⼠⼤夫多以委婉曲折的侧⾯反应闺中少妇的相
思。

譬如温庭筠的“双双⾦鹧鸪”、晏殊的“望尽天涯路”等等。

但在柳永笔下,却以思妇⼝吻写
就,⽤俚俗之语,铺陈出满腔的相思、悔恨以及愿望。

不求⽂雅含蓄,只有畅快淋漓的倾吐和
发泄。

字⾥⾏间尽是真性情的表露。

基于《雨霖铃》分析柳永的情感世界

基于《雨霖铃》分析柳永的情感世界

基于《雨霖铃》分析柳永的情感世界【摘要】柳永是中国古代词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忧伤和孤独的情感。

在他的词作中,表现出了对爱情的追求和留恋,同时又深感世事变迁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风雨声的描写,反映了他内心的忧伤和孤独感。

柳永的爱情观受到时代和社会的限制,导致他无法实现真挚的情感表达,从而加深了他的孤独感。

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也反映在他的词作中,表现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思。

通过对《雨霖铃》等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柳永情感世界的复杂与深刻,他是一位充满忧伤和孤独情感的词人,作品反映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关键词】柳永、《雨霖铃》、情感世界、爱情观、孤独感、忧伤情感、世事变迁、无奈、词人、反映。

1. 引言1.1 柳永的生平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45年),字仲谋,号柳子厚,是宋代著名的词人。

柳永出生于北宋开宝年间,祖籍江苏无锡,后定居江西九江。

柳永年少时聪颖过人,深受周敦颐的影响,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柳永曾任官中书舍人,但后因遭人陷害贬谪岭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柳永在词坛上有着极高的声誉,被誉为“词中之仙”,他的词风格清丽雅致,情感真切凄凉,深受后人喜爱和传颂。

柳永被认为是中国词坛上的巨匠之一,他的作品代表了北宋后期的文学风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柳永一生坎坷,情感世界丰富多彩,他对爱情、孤独、忧伤、世事变迁、人生无奈等方面有着独特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这些情感也深刻地体现在他的代表作品《雨霖铃》中。

1.2 《雨霖铃》的背景介绍《雨霖铃》是中国古代词人柳永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女子思念远方情人的心情,通过描绘淅沥的雨声,表达了悲伤、忧郁之情。

在这首词中,柳永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将雨声与思念、眷恋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了一种婉转动人的情感。

柳永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身世颇为坎坷,也经历了许多感情上的波折。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柳永是明代晚期的文学家,以其优美的词作而闻名于世。

他的女性词作主要内容涉及爱情、相思、离别、婚姻等方面,同时还描绘了女性的柔情和内心世界。

柳永的女性词作表达了他对女性柔弱而坚强的赞美,以及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的追求。

柳永的女性词作所描绘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爱情。

他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甜蜜和苦涩。

他在词中描述了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情感,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

例如在《雨霖铃·寒螮大蓬山作》中,他描绘了男女思念之情:“只有春知处,无端再悔向花枝留下畔,平生事,空自悲”。

他将爱情比喻为雨霖铃,寓意着爱情是甜蜜的,但也有别离的伤感。

柳永的女性词作还涉及到相思。

他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男女相思之情,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在《锦堂春·庭院深深深几许》中,他写道:“云孤云倚,倚似云无依。

没有相思的人,是一片孤独的云,没有依赖。

”柳永通过词作,表达了对相思之情的切切渴望,同时也揭示了相思之苦。

柳永的女性词作还涉及到离别。

他以凄婉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苦涩和伤感。

在《雨霖铃·寒螮大蓬山作》中,他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寒螮大蓬山,连天构望孤愁缘冷漠,最堪凭几将。

双燕寻书喜有信,红巾系欲成陌。

”他通过描写离别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无奈。

柳永的女性词作还涉及到婚姻生活。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婚姻中的甜蜜和亲情。

在《临江仙·金列坛罗衣天不老》中,他描绘了夫妻之间的亲情:“朱弦已为佳人绝,青娥剪作孤鹤迥。

两处含情凝睇处,芙蓉如面柳如眉。

”他以鲜艳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婚姻的赞美和珍视。

柳永的女性词作表达了他对女性的赞美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相思、离别和婚姻的思考和追求。

他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男女之间复杂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他对爱情和女性的真诚和痴迷。

他的女性词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和女性地位,又表达了他对爱情和女性的追求和理解。

柳永的风流真情

柳永的风流真情

柳永的风流真情柳永开慢词之先河,词曲足冠群雄、评骘不一的词人,在给世人鲜明的展现出一位积极进取的士子形象的同时,亦流露出他狂放不羁的浪子一面。

始终徘徊于现实与理想之间,他狂傲的性格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矛盾冲突,成为词人仕途障碍的主导因素,注定了其一生无法改变的悲剧。

柳永的风流真情摘要:柳永作为宋代词坛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以艳情词为代表的风流词篇目颇多。

本文介绍了他风流词中包含的真实情感,其中浅析了三种感情即对妓的真实赞美之情,对女子的深切同情之情以及他自身油然而感的对佳偶的落寞相思之情。

除了以上三点感情,本文还浅析了他风流真情之外所包含的感情,是他对世俗的失望和对社会士大夫阶级的不赞同以及他未能满足功名心所产生的失落感,以至于最后流落他乡只能靠流浪于烟花场所派遣自己无奈和失落的情感,揭示了柳永风流最根本的原因:社会成就了柳永的风流,将从正统家庭走出来的柳永塑造成了如今词坛中豪放浪荡的词人形象。

关键词:柳永;风流;真情“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劳人思妇,孝子忠臣,各有其情。

古无无情之词,亦无假,托其情之词,柳秦之妍婉,苏辛之豪放皆自言其情也”柳永生于宋朝,是宋代词史性的人物。

京都壮丽,城市繁华,人情冷暖都在柳词中充分体现。

初衷是踏入仕途的柳永,因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而被宋仁宗排除于官场。

也因此形成了他从仕途转为失意的逆转。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的风流之情也紧随柳永之名。

但柳永的风流并非荒淫无度的生活和毫无节制的挥霍,而是饱含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柳永作为宋初一个颇有才华的文人,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因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追求写下了大量以歌妓为中心的词作。

风流情感成就了柳永独特的标志,也成就了柳永在宋代乃至整个古代的词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风流真情一:深切同情柳永歌妓词中,有的词作与作《》初衷相似,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柳永的作品中描写妓们的情爱生活,却没有美好结局;描写妓们对薄幸男子的怨恨来表现他们生活的不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而来的是他的漂泊无依的羁游行役之感。这种断梗浮萍似的羁旅之感弥漫于柳 词之中。既然仕途失意,那么,词人就更把情感集中于对女性的爱恋思念。因而,柳永的 恋情词既有爱的甜蜜与凄苦,叉夹杂着羁旅行役的忧伤与苦涩。“奈泛泛旅迹,恹恹病绪, 迩来黯尽,宦游滋味。”(<定风波))“念劳生,惜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暮云渐 杳。”(《轮台子))“此际浪屏风梗,度岁茫茫。”(<彩云归>)都是他宦途失意,浪迹漂泊的写照。
柳永的一首《西江月)云: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片涓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我不求人富
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自衣卿相。 这里充分表达了他对自己歌词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和作为一个专业词人而领袖词坛的自 豪感,某种看轻富贵权位而重视“小词”地位的意识也跃然可见,怀才不遇的牢骚则见于言
·1 SR·
万方数据
外,心里当然就史沉重J。 此时,作者超越了眼前所限,在换头处感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f'.
前旬是对人生感触的哲理体认,后句是以物候之移情来加重之。虽未行或始行,却已设想 到“都门帐饮”后的“今宵酒醒何处”,而杨柳岸边的杨柳系不住行舟,与自己做伴的也并非 自己的所爱,只是凉凉的晓风,弯弯的残月。因为身边再无所爱的知己,所以良辰美景如 同虚设,千种风情也无人可说,生活对于自己来说几乎变得毫无价值可言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属于那种被称为“风流才子”的人物,他并非不要“功名”,但他的本性颇似晚唐的温庭 筠,即“好逐弦吹之音,为恻艳之词”,由于喜欢音乐歌舞,纵情于青楼妓馆之中,且常应歌 妓们的要求为教坊新声填词,而所作又常常传唱于都下,以至于博得了轻薄无行的坏名 声。所以“务本向道”的宋仁宗对他并不欣赏,宰相晏殊也认为他虽与自己同有填词之好 却并不是一路人。这样,柳永就更加流连坊曲,以异性对自己的倾慕与爱情作为仕途失意 的补偿,留下Lr不少的情词。

外。 柳永失意之后,他长期在一些繁华城市漫游,浪迹于市井之间。直到宋仁宗景佑元年
(1034年),改名柳永,才考中进士,做过定海晓峰盐场盐官、屯田员外郎等几任小官.后人 也称柳屯田。据说他死后亦甚萧条,葬资竟无所出,群妓聚金葬之于枣阳县花山,每逢清 明,亦有歌舞妓女载酒肴饮于墓前,谓之“吊柳会”。
[收稿日期]2003—09—10 [作者筒介]马跃(1974一),男(满族),辽宁东港人,黑龙江科技学院社科系讲师,文学硕士,从事中 国古典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156·
在北宋词人中,柳永以写市民的爱情而著名。在官场上,他是一个失意者,在情场上, 却又是一个“幸运儿”。他重情而又痴情,因而他的词作多抒写男女之情的深挚婉曲。官 场失意的辛酸与对恋情的痴迷,构成了柳永带有某种悲剧性美感的恋情词。这也便是苏 东坡所说的“柳士郎风味”。
柳永对歌妓的同情、尊重、理解和爱恋,对正统的封建文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所谓 “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所谓“耽于女乐,惑以丧志”。宋儒虽然 听歌狎妓,却有“目中有妓,心中无妓”的训诫。男女不平等作为一种非人文现象是长期存 在着的,不仅多数人意识不到遗一点,即便意识到了,也早已习以为常。在封建社会里,即 便皇帝的女儿也被剥夺了自我实现的可能,生杀予夺,嫁鸡随狗并不是她们自己决定的。 良家女子最多只是一个“尤物”,下九流的歌妓又算什么呢?柳永,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 弟,居然同这些人亲呢有加,情同知己,在传统的士大夫文人里边,是难以找到先例的。
爱,被人们称为文学中的永恒主题。男女恋情,是柳永词的最普遍的题材与情感内 涵。正如人们的情感世界是无比丰富的一样,词中对男女爱的抒写也是多种多样的,柳词 则更多地表现出爱的执著。
我们在柳永的词中能够深深地品味出这种爱的痴情。如他的<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这首《雨霖铃》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无奈。尽管柳永并未写出自己离汴京南行 的原因,但无疑与生计问题相关。为了生计,不得不与恋人分手,在寒蝉凄切之时,作别于 长亭。虽设帐饮酒出饯行,却又无情绪,难以下咽,因雇舟南下,船家不管你情绪如何,催 着要出发了,当此离别之际,只有执手相看,泪跟朦胧,默默无语,似咽噎在喉,此时虽还未 走,思绪却已飞驰千里之外,想到烟波渺渺,暮霭沉沉,而不尽的南天更在自己的视线之
Nov..,2003116
总第器臻县期 总第 期第11期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学术 交 流
Academic Exchange
SerialNo 116 No.11
·
·
从柳永的情感世界透视他的恋情词
马跃
(黑龙江科技学院社科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2J7)
【摘要】柳永其人其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是一抹鲜亮的色彩,他的情感经所与心灵体验 都浸润在他的词中,特别是他的恋情词中。在官场上,他是一个失意者;在情场上,却又是一 个“幸运儿”。他重情而叉痴情,因而他的词作多抒写男士之情的深挚婉曲。官场失意的辛酸 与对恋情的痴逮,构成了韧永带有某种悲剧羹的恋情词。因此,对柳采的情感世界与心路历 程进行审美阐释,对认识和把握柳词十分有意义和有价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万方数据
统治者在科举仕进方面折磨了柳永,同时也在思想和艺术方面成全了柳永,使他在封 建的晋身之阶上碰得头破血流之后,能够放弃世家子弟的优越感,走向市井,走向青褛,走 向不幸的人们当中。
早在他从遥远而闭塞的崇安乡下来到开封这个“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 ((长寿乐》其二)的生机勃发的大世界时,潜伏在他的意识深处的人的欲望便开始复活了。 他虽然觊觎着青云直上,“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其一),但是却把读书习 举放在次要的地位,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世俗的享乐的潮流:“太平世。少年时,忍把 韶光轻弃。况有红收,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向尊前,舞袖飘雪,歌响行云止。愿长 绳,且把飞乌系。任好从容痛饮,谁能惜醉。”((长寿乐》其二)。轻歌妙舞美酒和意中人,比 经史子集科举时文来得更痛快,更写意。天下承平,青春年少,不饮何为,不乐何求?这便 是处在全新的时空条件下的柳永的价值取向以及由这种价值取向所决定的行为选择。这 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处在同一时代氛围之下的主体的性格和心态。宋代知识分子不仅绝大 部分好尚声色之乐,而且还留下许多有关这方面的生活行迹的篇章。但是在这些篇什当 中,绝大多数作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当中,最为士大夫所称道的名句。词人置身于 京师元夜的灯光月影之中,但内心却不为那“惊人耳目”、“长人精神”的世俗的声光色态所 动,他所孜孜以求的是那种幽微、冷峻、清高、淡泊,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他的性向 和心态同普通市民是格格不入的。柳永正好相反,他的性向和心态是市民型的。“太平 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勘对此景,怎忍独醒归去。”(<迎新春>)在这种近乎疯狂 的世俗的游乐世界里,词人完全是和光同尘,随俗俯仰,没有半点贵族的虚架子和士大夫 文人的酸气。市民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好尚,在他的内心深处获得丁深刻的认同感。
[关键词】柳永;恋情词;平民意识 [中图分类号11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3)11—0156—04
柳永(9877—10537),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其父柳宜曾任工部 侍郎,叔父柳宏任光禄寺卿。柳永青少年流连坊曲。青年时曾几次去汴京应试,因以风流 文采知名于世,屡试不第。有人向仁宗皇帝举荐他,因其风流放浪且有“填词柳三变”的名 声,仁宗遂以“且去填词”不用。从此不得志,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以解嘲,曾写f鹤冲 天](黄金榜上)词以表达玩世不恭的态度。他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人生选择, 背离封建制度为士人所规定的“兼济”“独善”的传统,充分显示出一种平民意识。这正是 柳永不同于传统文人的新的特点。
这种认同感在他的浅斟低唱暮宴朝欢的世俗生活中形成,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他 对市井歌妓以及这些人所优为之的市井通俗文艺的基本态度。歌妓是普通市民中的最下 层,是被侮辱被损害被剥夺的最不幸的人们。柳永对待歌妓的基本态度也有传统的文人 士大夫的一面。“世问尤物意中人。轻细好缓身。”(‘少年旃)其四)“且相留。眼前尤物,盏 里忘忧。”(<玉蝴蝶》其五)“尤物”者,美丽称心之玩物I乜。既是“尤物”,就不是一个自足自为 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任何独立的价值与人格,且不管她在形体上是如何的优异和美好。在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把歌妓乃至一切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妇女比做“尤物”早已司空见惯。 如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元稹(鸳鸯传>:“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 必妖于人。”韩渥《病忆》:“信知尤物必牵情,一顾难酬觉命轻。”尤物既能称人之意,又能移 人之情;既能满足人的感性欲望,又能消磨人的意志。所以,世间美女,如同花卉、书画、古 玩和小动物一样,一方面可以赏玩、消受,一方面也可以转让、赠送,乃至扼杀和毁掉的。 这便是封建地主阶级对漂亮女人的基本观念。只是这种观念在柳永的意识世界里并非根 深蒂固。随着个人生活的起迭与思想认识的深化,这种观念在他那里得到了引人注目的 批判和扬弃。他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市民意识的影响和同化。这里边自然也有某种消极 的成分。如“奠道千金酬一笑。便明珠、万斛须邀”(<合欢带))便是一种富商式的金钱交 易。然而这正是新兴的市民观念而不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观念,因为在这里起作用的已不
柳永的类似情感还表达在其他的作品中,如《曲玉管>:“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 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 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I【I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 楼。”《八声甘州》下片:“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颞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凭凝愁。”都可看出他对所 爱女子的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