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六年级课外文言文精炼20篇09 刘备敕刘禅遗迢(教师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部编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一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 ( )(2)遂悉偿所负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2)吾为将(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智犬破案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①,香火颇旺。

一夕,有盗逾墙而入。

犬吠,僧觉。

盗劈僧首,立仆。

遂越②货而亡。

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

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

途经一酒肆④,见五六酒徒狂饮。

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

僧疑为盗,缚而送官。

吏审之,果然。

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刹(chà):寺庙。

②越:抢劫。

③翌(yì)日:指第二天。

明日,明天。

④肆:店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去杭州百里许()()(2)香火颇旺()(3)僧觉()(4)遂越货而亡()(5)乃诣官府诉之()(6)僧怪之()(7)啮一徒不置()()(8)盖犬有智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21 刘备敕刘禅遗诏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21 刘备敕刘禅遗诏

一、趣文导读窃槽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译文】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学、理学时,一定搬出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酿造千日的酒。

鲁国人向他们请教酒方,但无法获得。

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

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

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听说有本国的酒,索要来喝喝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3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3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3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高斗南,字拱极,陕西徽州人。

貌魁梧,语音若钟。

洪武中,授四川定远知县,才识精敏,多善政。

二十九年,与郑敏、康彦民并坐事,先后被征。

耆老①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

太祖嘉之,赐袭衣、宝钞遣还,并赐耆老道路费。

诸人既还任,政绩益著。

寻.举天下廉吏数人,斗南与焉,列其名于彰善榜。

擢云南新兴知州,新兴人爱之不异定远。

居数年,以衰老乞归。

荐子恂自代,成祖许.之。

年七十而卒。

②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求宥帝宴劳复其官,赐钞百锭、衣三袭。

居数年,以廉直入朝,部民复走京师,乞再任,帝从其请。

③康彦民,泰和人,洪武二十七年进士。

先知.青田,调仪真,后历巴陵、天台,并著名绩。

永乐初,罢归。

洪熙元年,御史巡按至天台,县民二百余人言彦民廉公有为,乞还之天台,慰民望。

御史以闻,宣宗叹曰:“彦民去天台二十余年,民犹.思之,其有善政可知。

”乃用为江宁。

(选自《明史·循吏列传》,有删改)[注]①耆老:德高望重的老人。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举天下廉吏数人(寻找)B.成祖许.之(答应)C.先知.青田(掌管)D.民犹.思之(仍然)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求宥帝宴劳复其官3.翻译下列句子。

(1)耆老奔走阙下,具列善政以闻。

(2)居数年,以衰老乞归。

4.本文选自《明史·循吏列传》,请结合文章概括“循吏”这一类官员的共性特征。

【答案】1.A 2.郑敏尝坐事被逮/部民数千人求宥/帝宴劳/复其官3.(1)德高望重的老人奔走于京城之中,详细列举高斗南在任时的善政报告朝廷。

(2)经过多年后,因为衰老请求辞官还乡。

4.循吏的共同特征有:才识精敏,多善政;廉洁奉公,不贪不腐;深受民众爱戴。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短文。

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dù)。

”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⑤(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ɡ)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②度(duó):测量。

③度(dù):量好的尺码。

④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⑤遂(suì):于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①此句可以这样停顿:“何不试/之/以足?”②《郑人买履》是一个宋代历史故事。

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的意思是等到郑人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子。

④这个郑国人的行为非常可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3.下列故事和《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两个是()①《揠苗助长》②《刻舟求剑》③《掩耳盗铃》④《买椟还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两小儿辩日(节选)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选择与选文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将序号写在()里A.为是其智弗若与B.孰为汝多知乎C.十两为一斤5.选择下面句中停顿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写在()里A.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B.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6.判断下面句子内容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选文语言简洁,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 )(2)选文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提升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提升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提升卷-(含答案)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提升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2022长沙)文言文阅读:酒虫长山刘氏,体肥嗜饮。

每独酌,辄尽一瓮。

负郭田三百亩,辄半种黍;而家豪富,不以饮为累也。

一番僧见之,谓其身有异疾。

刘答言:“无。

”僧曰:“君饮尝不醉否?”曰:“有之。

”曰:“此酒虫也。

”刘愕然,便求医疗。

曰:“易耳。

”问:“需何药?”俱言不须。

但令于日中俯卧,絷手足;去首半尺许,置良酝一器。

移时,燥渴,思饮为极。

酒香入鼻,馋火上炽,而苦不得饮。

忽觉咽中暴痒,哇有物出,直堕酒中。

解缚视之,赤肉长三寸许,蠕动如游鱼,口眼悉备。

刘惊谢。

酬以金,不受,但乞其虫。

问:“将何用?”曰:“此酒之精,瓮中贮水,入虫搅之,即成佳酿。

”刘使试之,果然。

刘自是恶酒如仇。

体渐瘦,家亦日贫,后饮食至不能给。

异史氏曰日尽一石无损其富不饮一斗适以益贫岂饮啄固有数乎或言虫是刘之福非刘之病僧愚之以成其术然欤否欤1.翻译句子(1)长山刘氏,体肥嗜饮。

每独酌,辄尽一瓮。

_________________。

(2)酒香入鼻,馋火上炽,而苦不得饮。

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加标点:异史氏曰日尽一石无损其富不饮一斗适以益贫岂饮啄固有数乎或言虫是刘之福非刘之病僧愚之以成其术然欤否欤(2022上海)文言文阅读: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3.翻译句子(1)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_________________。

(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加标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2022武汉)文言文阅读:推敲的来历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与为布衣之交5.翻译句子(1)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19 刘备敕刘禅遗诏(含答案)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19 刘备敕刘禅遗诏(含答案)

19 刘备敕刘禅遗诏一、趣文导读教象棋两人对弈象棋,旁观者教不置口。

其一大怒,挥拳击之,痛极却步。

右手摸脸,左手遥指曰:“还不上士!”【译文】有两人下象棋,一个旁观的人教导不停,其中一个下棋的十分恼怒,便挥舞拳头揍那个旁观教导的人。

那人被打得十分疼痛,连连后退,右手捂着脸,左手比划说:“还不快上士!”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年—263年在位。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文言原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三国志》)【古今对碰】【作品赏析】先主刘备在弥留之际,希望阿斗能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二)(含答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1.解释:。

①于: 。

②道: 。

③之: 。

④射: 。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①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

未几,一鹳②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③,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④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释:①集:栖,躲。

此处为聚集,会合。

②鹳:一种较凶猛的鸟。

③匝(zā):圈。

④盖:原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悲鸣不已( )(2)顷之( )(3)若相语状( )(4)遂俯冲鹊巢( )2.下列几个选项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有( )。

例句:鹊巢其上 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C.斗折蛇行 D.泉而茗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F.策之不以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 刘备敕刘禅遗迢
一、趣文导读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年—263年在位。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文章主旨】
先主刘备在弥留之际,希望阿斗能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文言原文】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古今对碰】
【作品赏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警句。

刘备临死之时,对自己的儿子刘禅殷殷教导,一片深情。

三、强化训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 朕初疾.()② 人五十不称夭.()
③ 道亡.()④ 但.下痢耳()
⑤ 殆.不自济()⑥ 何所复恨.()
⑦ 不复自伤.()⑧ 过于所望.()
⑨ 勿以.恶小而为之()⑩ 能服.于人()
【答案】① 病。

② 夭折,寿命短。

③ 丢失。

④ 只是。

⑤ 恐怕,大概。

⑥ 遗憾。

⑦ 感伤。

⑧ 期望。

⑨ 因为。

⑩ 使别人信服。

【解析】联系上下文,正确解释词语,并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2.翻译。

(10分)
①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② 汝父德薄,勿效之。

③ 何所复恨,不复自伤。

④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⑤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答案】① 只有贤明、德行才能够使别人敬服。

② 你的父亲德行浅薄,不要仿效。

③ 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

④ 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⑤ 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解析】正确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做到语通句顺。

3. 文中提到的丞相是谁?(2分)
【答案】诸葛亮。

【解析】根据文意来回答。

4. 文题的意思是什么?(4分)
【答案】刘备临终下达给刘禅的诏令。

【解析】细读原文,根据文意来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