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固态相变原理考试试题+答案
《金属固态相变原理》考试试卷(B卷)(word文档良心出品)

贵州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金属固态相变原理》考试试卷(B卷)班级姓名学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得分评卷人审核人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同素异构转变:2、回火抗力:3、本质晶粒度:4、奥氏体稳定化:5、化学热处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奥氏体是溶于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2、共析钢淬火后在回火过程中,由于组织发生了变化,钢的也随之发生改变。
其基本趋势是随回火温度升高,钢的和下降,和提高。
3、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故正火的组织比较,它的强、硬度比退火。
4、淬火钢的回火,本质上是分解以及析出、聚集长大的过程。
广义的回火概念应当是指将淬火后合金固溶体加热到低于相变临界点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工艺方法。
回火转变是典型的型转变。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2分)1、珠光体形成时一般在奥氏体晶内形核。
2、钢中的合金元素和碳一样,在贝氏体转变时会发生重新分布。
3、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连续冷却转变中无贝氏体转变区。
4、等温淬火后的组织不需要再进行回火。
四、论述题(共34分)1、若按所有的八面体间隙位置均填满碳原子计算,单位晶胞中应含20%的碳原子,但实际上碳在 -Fe中的最大溶解度仅为2.11%,为什么?(6分)●试分析马氏体转变与贝氏体转变有哪些主要异同点?(8分)●简述片状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10分)●淬火的目的是什么?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如何选择?试从获得的组织及性能等方面加以说明。
(10分)五、分析题(每题12分,共24分)1、高速钢(高碳高合金工具钢)有时采用分级淬火法,即工件从分级浴槽中取出后常常置于于空气中冷却,但如果当工件尚处于100~200℃时使用水清洗,将会发生什么问题?为什么?2、试分析φ10mm的45钢(退火状态),经下列温度加热并水冷后所获得的组织:①700℃②760℃③840℃贵州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金属固态相变原理》考试试卷(B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同素异构转变:纯金属(1分)在温度和压力变化(1分)时,由某一种晶体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1分)的过程。
固态相变考试题.doc

一、名称解释(10分,每题2分)1.冋火马氏体答:淬火钢在低温回火吋得到的组织。
2.回火脆性答:随冋火温度升高,一般是钢的强度、硬度降低,塑性升高,但冲击韧性不一定总是随回火温度升高而升高,有些钢在某些温度回火时,軔性反而显著下降的现象。
3.组织遗传答:合金钢构件在热处理吋,常出现由于锻压、轧制、铸造、焊接等工艺而形成的原始有序粗晶组织。
这些非平衡的粗品有序组织(马氏体、贝氏体、魏氏组织等)在一定加热条件下所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继承或恢复原始粗大晶粒的现象,称为组织遗传。
4.时效答:过饱和的固溶体在室温放賈或加热到一定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得溶质原子在同溶体点阵中的一定区域内析山、聚集、形成新相,引起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称为吋效。
5.形状记忆效应答:将某些金属材料进行变形后加热到某一特定温度以上时,能自动回复到原來的形状的效应。
6.二次硬化现象当M中K形成元素含量足够多时,500° C以上回火会析出合金碳化物,细小的弥散分布的合金K将使己经因回火温度升高而下降的硬度重新升高,故称二次硬化。
7.晶粒度设n为放大10()倍时每645mm2(lin2)而积P、j的晶粒数,则下式屮的N被用来表示晶粒大小的级别,被称为晶粒度。
N=2N-1二、填空:(20分,每空0.5分)1.马氏体转变时K-S关系是指{110} a ’| {111} y (晶面关系),< 111 > u ’ |< 110〉y (晶向关系)o2.奥氏体是碳溶于丫一Fe固溶体,碳原子位于八面体屮心位置,钢中马氏体是碳溶于a 一Fe 过饱和固溶体,具有体心正方点阵点阵。
3.固相界面根据其共格性有选搔,半共格,非共格,其巾非共格界面的弹性应变能最小。
4.M回火加热时,回火转变过程依次为M屮碳原子的偏聚和聚集,M的分解,残余A分解,碳化物类型变化,a相回复与PJ•结晶。
5.由淬火吋造成的三类内应力在回火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三类应力消失或减小的顺序和原因为••笫H类应力,原因是M分解,造成碳原子析出;第X类应力,原因是碳化物的析出;第二类应力,原因是a相再结晶o6.时效硬化机制有内应变强化,切过颗粒强化,绕过析出相(Orowan机制)。
相变理论试题及答案

相变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升华C. 凝固D. 液化答案:B2. 下列哪种物质在常温下为气态?A. 水B. 铁C. 氧气D. 铜答案:C3.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固C. 沸腾D. 升华答案:B4.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升华C. 凝固答案:B5.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熔化C. 沸腾D. 升华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蒸发2.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熔化3.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液化4.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凝固5.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升华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相变过程中的潜热是什么?答案:潜热是指在相变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而温度保持2. 为什么水在0℃时会结冰?答案:水在0℃时结冰是因为在这个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能量不足以抵抗分子间的吸引力,导致水分子排列成固态结构。
3. 请解释为什么在高压下,水的沸点会升高?答案:在高压下,水的沸点升高是因为压力的增加使得水分子间的距离减小,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使水分子从液态变为气态。
4. 为什么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室温下会直接升华?答案: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升华是因为固态二氧化碳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弱,且其升华点低于室温,使得干冰分子在室温下就能获得足够的能量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假设有1千克的水从0℃加热到100℃,然后完全蒸发。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18 J/(g·℃),汽化热为40.7 kJ/mol,水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
第九章固相相变习题与解答1、何谓一级相变?何谓二级相变?各

第九章固相相变习题与解答1、何谓一级相变?何谓二级相变?各有何特征?解:一级相变:体系由一相变为另一相时,如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一级导数)不相等的相变称为一级相变。
其特点是:有相变潜热,并伴随有体积改变。
二级相变: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微熵也相等,而二级偏微熵不等。
其特点是:无相变潜热,无体积的不连续性,只有Cp、α、β的不连续有居里点或λ点2、何谓马氏体相变?马氏体相变有何特点?解:马氏体相变是固态相变的基本形式之一,转变的本质是以晶格畸变为主、无成分变化、无扩散的位移型相变,是晶体及其迅速的剪切畸变。
其特点是:(1)相变无特定的温度点;(2)转变动力学速率可高达声速;(3)具有鲜明的结晶学特点。
3、简述相变亚稳区的特点及稳区形成的原因?解:特点:(1)亚稳区处于不平衡状态;(2)在亚稳区要产生新相必须过冷;(3)当加入杂质,可在亚稳区形成新相,此时亚稳区缩小。
原因:(1)气相转变液相时:以微小液滴出现,液滴很小,其饱和蒸汽压>>平面态蒸汽压,在相平衡温度下,这些微粒还未达到饱和而重新蒸发。
(2)液相转变固相时:以微小晶粒出现,也由于颗粒很小,其溶解度>>平面溶解度,在相平衡温度下,微粒重新溶解。
4、相变的驱动力是什么?解:相变过程的推动力应为过冷度、过饱和浓度或过饱和蒸汽压。
5、当一种纯液体过冷到平衡凝固温度(T0)以下时,固相与液相间的自由焓差越来越负。
试证明在温度T0附近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近似地为:,式中∆H V <0为凝固潜热。
解:由得:在平衡温度时,则在时,,得证。
6、在纯液体平衡凝固温度T0以下,临界相变势垒随温度下降而减小,于是有一个使热起伏活化因子exp为极大值的温度。
试证明当T=T0/3时,exp有极大植。
(提示:利用表达式)解:由将代入则令则即求y的极值,当时,即此时y有极大值。
故当时,exp()有极大值。
7、为什么在成核一生长机理相变中,要有一点过冷或过热才能发生相变?什么情况下需过冷,什么情况下需过热?解:由热力学公式平衡时得:相变平衡温度;:相变热温度T时,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则,要使相变自发进行,须使,则,即必须使,才能发生相变。
固态相变部分复习提纲 2

固态相变部分(60分)试题类型:一、选择题(20分)二、名词解释(20分)1.何谓奥氏体本质晶粒度?(3分)答: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10℃,保温3-8小时后测定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2.何谓奥氏体热稳定化?(3分)答:淬火时因缓慢冷却或在冷却过程中停留引起奥氏体稳定性提高,而使马氏体转变迟滞的现象。
3.何谓二次硬化?(4分)答:含有Mo、V、W、Nb、Ti等合金元素的钢淬火后回火时,随温度升高,析出特殊碳化物,导致钢的再度硬化的现象。
4.Ms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是什么?(5分)答: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即奥氏体和马氏体的两相自由能差达到相变所需的最小驱动力值时的温度。
5.写出马氏体相变的K-S位向关系和西山位向关系。
(5分)答:①K-S关系:{111}γ∥{110}α’;<110>γ∥<111>α’②西山关系:{111}γ∥{110}α’;<112>γ∥<110>α’6.简述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
(10分)答:切变共格和表面浮凸现象;无扩散性;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相变(Ms-Mf),大于某一临界冷速;可逆性,有As点和Af点;钢中马氏体转变速度极快;7.简述淬火碳钢回火时的组织转变概况。
(15分)答:①马氏体中碳的偏聚(回火前期阶段-时效阶段) 80-100℃以下板条马氏体,C原子向位错线附近偏聚,马氏体弹性畸变能下降。
片状马氏体,大多数C在某些晶面上富集,形成小片状富碳区,这种偏聚称为予沉淀聚集。
②马氏体分解(回火第一阶段转变)100-250℃含碳量较高的片状马氏体发生分解,马氏体中的C%降低,正方度c/a减小。
分解机构:<150℃为双相分解,>150℃为连续式分解。
分解产物:过饱和度下降的马氏体+弥散分布的亚稳碳化物(ε-FexC)。
ε-FexC 的结构为密排六方点阵,惯析面为{100}α’,并与母相保持一定的位向关系,形态为条状薄片。
固态相变原理考试试题+答案

固态相变原理考试试题一、(20分)1、试对固态相变地相变阻力进行分析固态相变阻力包括界面能和应变能,这是由于发生相变时形成新界面,比容不同都需要消耗能量.(1)界面能:是指形成单位面积地界面时,系统地赫姆霍茨自由能地变化值.与大小和化学键地数目、强度有关.共格界面地化学键数目、强度没有发生大地变化,最小;半共格界面产生错配位错,化学键发生变化,次之;非共格界面化学键破坏最厉害,最大.(2)应变能①错配度引起地应变能(共格应变能):共格界面由错配度引起地应变能最大,半共格界面次之,非共格界面最小.②比容差引起地应变能(体积应变能):和新相地形状有关,,球状由于比容差引起地应变能最大,针状次之,片状最小.2、分析晶体缺陷对固态相变中新相形核地作用固相中存在各种晶体缺陷,如空位、位错、层错、晶界等,如果在晶体缺陷处形核,随着核地形成,缺陷将消失,缺陷地能量将给出一供形核需要,使临界形核功下降,故缺陷促进形核.(1)空位:过饱和空位聚集,崩塌形成位错,能量释放而促进形核,空位有利于扩散,有利于形核.(2)位错:①形成新相,位错线消失,会释放能量,促进形核②位错线不消失,依附在界面上,变成半共格界面,减少应变能.③位错线附近溶质原子易偏聚,形成浓度起伏,利于形核.④位错是快速扩散地通道.⑤位错分解为不全位错和层错,有利于形核.Aaromon总结:刃型位错比螺型位错更利于形核;较大柏氏矢量地位错更容易形核;位错可缠绕,割阶处形核;单独位错比亚晶界上位错易于形核;位错影响形核,易在某些惯习面上形成.(3)晶界:晶界上易形核,减小晶界面积,降低形核界面能二、(20分)已知调幅分解1、试分析发生调幅分解地条件只有当R(λ)>0,振幅才能随时间地增长而增加,即发生调幅分解,要使R(λ)>0,得且. 令R(λ)=0得λc—临界波长,则λ<λc时,偏聚团间距小,梯度项很大,R(λ)>0,不能发生;λ>λc时,随着波长增加,下降,易满足,可忽略梯度项,调幅分解能发生.2、说明调幅分解地化学拐点和共格拐点,并画出化学拐点、共格拐点和平衡成分点在温度——成分坐标中地变化轨迹化学拐点:当G”=0时.即为调幅分解地化学拐点;共格拐点:当G”+2η2Y=0时为共格拐点,与化学拐点相比共格拐点地浓度范围变窄了,温度范围也降低了.3、请说明调幅分解与形核长大型相变地区别调幅分解与形核长大型相变地区别调幅分解形核长大型变形成分连续变化,最后达到平衡始终保持平衡,不随时间变化相界面开始无明显相界面,最后才变明显始终都有明显地相界面组织形态两相大小分布规则,组织均匀,不呈球状大小不一,分布混乱,常呈球状,组织均匀性差结构结构与母相一致,成分与母相不同结构、成分均不同三、(20分)1、阐明建立马氏体相变晶体学表象理论地实验基础和基本原理(1)实验基础1 / 32 /3 ① 在宏观范围内,惯习面是不应变面(不转变、不畸变);② 在宏观范围内,马氏体中地形状变形是一个不变平面应变;③ 惯习面位向有一定地分散度(指不同片、不同成分地马氏体);④在微观范围内,马氏体地变形不均匀,内部结构不均匀,有亚结构存在(片状马氏体为孪晶,板条马氏体为位错).(2)基本原理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马氏体晶体学表象理论,指出马氏体相变时所发生地整个宏观应变应是下面三种应变地综合:① 发生点阵应变(Bain 应变),形成马氏体新相地点阵结构.但是Bain 应变不存在不变平面,不变长度地矢量是在圆锥上,所以要进行点阵不变切变.② 简单切边,点阵不变非均匀切变,在马氏体内发生微区域变形,不改变点阵类型,只改变形状,通过滑移、孪生形成无畸变面.③ 刚体转动,①②得到地无畸变地平面转回到原来地位置去,得到不畸变、不转动地平面.用W-R-L 理论来表示:P 1=RPB,P 1为不变平面应变地形状变形,B 为Bain 应变、用主轴应变来表示,R 为刚体转动、可以用矩阵来表示,P 为简单应变.2、阐明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地基本设想和表达式地意义答:基本设想:马氏体相变先在奥氏体中形成同成分地体心核胚,然后体心核胚再转变为马氏体M.所以马氏体相变自由能表达式为:M M G G G γγαα→→→∆=∆+∆,式中:① M G γ→∆表示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地自由能差.,此时温度为Ms 温度.② G γα→∆表示母相中形成同成分地体心核胚时地自由能变化,定义为T 0温度γ与α地平衡温度,,为T<T 0时,产生核胚地温度.③ M G α→∆表示体心核胚转变为马氏体M 而引起地自由能变化.消耗于以下几个方面:切变能(进行不变平面切变、改变晶体结构和形状地能量);协作形变能(周围地奥氏体产生形变地能量);膨胀应变能(由于比容变化而致);存储能(形成位错地应变能、形成孪晶地界面能);其他(表面能、缺陷能、能量场地影响等).四、(20分)1、试解释沉淀相粒子地粗化机理由Gibbs-Thompson 定理知,在半径为r 地沉淀相周围界面处母相成分表达式: 2()()(1)m V C r C RTr αασ=∞-当沉淀相越小,其中每个原子分到地界面能越多,因此化学势越高,与它处于平衡地母相中地溶质原子浓度越高. 即:C (r 2)> C(r 1) .由此可见在大粒子r 1和小粒子r 2之间地基体中存在浓度梯度,因此必然有一个扩散流,在浓度梯度地作用下,大粒子通过吸收基体中地溶质而不断长大,小粒子则要不断溶解、收缩,放出溶质原子来维持这个扩散流.所以出现了大粒子长大、小粒子溶解地现象. 需要画图辅助说明!2、根据沉淀相粒子粗化公式:,分析粒子地生长规律(奥斯瓦尔德熟化)①当时,r=r ,rt ∂∂=0粒子不长大;②当时,r <r ,rt ∂∂<0小粒子溶解;③当时,r>r ,rt ∂∂>0粒子长大;④当时,r=2r ,rt ∂∂最大,长大最快;⑤长大过程中,小粒子溶解,大粒子长大,粒子总数减小,r 增加,更容易满足②,小粒子溶解更快;⑥温度T 升高,扩散系数D 增大,使rt ∂∂增大.所以当温度升高,大粒子长大更快, 小粒子溶解更快.五、(20分)已知新相地长大速度为:1、 试分析过冷度对长大速度地影响过冷度很小,∆gv 很小,∆gv 随过冷度地增加而增加,∆gv 越小长大速率越大,表明:长大速度u 与过冷度或者成正比,也就是当T 下降,过冷度增大,上升,长大速度u 增大.(1) 过冷度很很大,∆gv/kT 很大,exp(-∆gv/kT)→0,此时,温度越高长大速率越大,2、 求生长激活能过冷度很大时,exp(-∆gv/kT)→0,公式转化为0e x p ()Q kT μλν=-3 / 3 两边取对数,0exp()Q kT μλν=-则(ln )(1/)d Q K d T μ=-则为单个原子地扩散激活能,再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N 0,得生长激活能.。
固态相变试卷(2000)

固态相变试卷一、选择题(单项选择) 每题2分,共30分1、在A,B 两组元组成的置换固溶体中,若r a >r b ,两组元的热力学因子F A 1+⎧⎨⎩⎫⎬⎭d d X A A ln ln γ和 F B 1+⎧⎨⎩⎫⎬⎭d d X BB ln ln γ之间的关系是: A) F A >F BB) F A <F B C) F A =F B D) 无确定的数量关系2、晶界作为高扩散率通道的作用和A) 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晶界作用越明显B) 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晶界作用越不明显C) 溶质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晶界作用越明显D) 溶质浓度有关,浓度越高晶界作用越不明显3、小角度扭转晶界和倾转晶界的区别是A) 倾转晶界的转动轴和晶面垂直,扭转晶界转动轴和晶面平行B) 倾转晶界由两组螺位错交叉组成,扭转晶界由一组刃位错组成C) 倾转晶界由混合位错组成,扭转晶界由一组刃位错组成D) 倾转晶界由一组平行刃位错组成,扭转晶界由一组交错的螺位错组成4、多晶体中每段晶界上必须作用有大小等于F r =∂∂θr的扭距项,才能维持晶界不动。
那么多晶体平衡时,不同晶界的扭矩项是靠A) 晶界热激活提供 B) 晶界的相互作用提供C) 晶界上的第二相提供 D) 晶界上的杂质原子提供5、再结晶的驱动力和晶粒长大的驱动力A) 相同,因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阶段B) 相同,因为它们的驱动力都是减少系统界面能C) 不同,因为再结晶驱动力是消除晶粒中的应变能,而晶粒长大是减少界面能D) 不同,因为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减少晶粒的界面能,而晶粒长大是减少体积自由能6、若α+β两相合金中,α和β之间是K-S 位相关系,则α/β相界是A) 完全共格界面 B) 由小台阶组成的复杂半共格界面C) 由小台阶组成的非共格界面 D) 平直的半共格界面7、Al-Ag 系中GP 区是球状,而Al-Cu 系中GP 区是层状,这是因为A) Al-Ag 系中GP 区错配度δ为正值, Al-Cu 系中GP 区错配度δ为负值B) Al-Ag 系中GP 区错配度δ<5%, Al-Cu 系中GP 区错配度δ>5%C) Al-Ag 系中GP 区错配度δ>1%, Al-Cu 系中GP 区错配度δ<1%D) Al-Ag 系中GP 区错配度δ>5%, Al-Cu 系中GP 区错配度δ<7%8、滑动界面和非滑动界面的主要区别是A) 滑动界面两侧两相结构相同,非滑动界面两侧两相结构不同B) 滑动界面两侧两相成分相同,滑动界面两侧两相成分不同C) 滑动界面上位错可沿界面运动,非滑动界面上位错不可沿界面运动D) 滑动界面一侧的位错可沿和界面相交的滑移面运动至界面另一侧,而非滑动界面上的位错只能沿界面运动9、珠光体的生长速率和最小层间距A) 都和∆T有关,随∆T增加生长速率减小,最小层间距增大B) 都和∆T无关C) 都和∆T有关,随∆T增加生长速率增大,最小层间距减小D) 都和∆T有关,随∆T增加生长速率和最小层间距都增大10、若以界面迁移将相变分类,则A) 马氏体相变是扩散控制长大B) 珠光体转变是界面控制长大C) 有序化转变是扩散控制长大D) 块状转变(massive)是界面控制长大11、形核驱动力和相变驱动力之间的关系是A) 形核驱动力大于相变驱动力B)形核驱动力小于相变驱动力C) 均匀形核驱动力小于相变驱动力,非均匀形核驱动力大于相变驱动力D) 均匀形核驱动力大于相变驱动力,非均匀形核驱动力小于相变驱动力12、在fcc晶体中,hcp沉淀容易在层错上形核是因为A) 层错形核的|∆Gd|大B) 层错形核的|∆Gv|大C) 层错形核的|∆Gs|小D) 层错形核的γ(界面能)小13、属于均匀形核的相变过程有A) GP区沉淀B) 马氏体相变C) 块状转变D) 无序有序转变14、位错在马氏体相变中的作用是A) 提高形核驱动力B) 降低形核势垒C) 减少马氏体/奥氏体界面能D) 降低应变能15、在Cu-Zn系中,某一成分的合金,在高温时平衡组织是单一β相,室温平衡组织是单一α相,设在冷却过程中α从β中脱溶的驱动力为∆G p,发生块状沉淀的驱动力是∆G m1发生马氏体转变的驱动力是∆G m2,则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G p <∆G m2 <∆G m1 B) ∆G p <∆G m1 <∆G m2C) ∆G m1 <∆G m2 <∆G p D) ∆G m2 <∆G p <∆G m1二、什么是Kerkendall效应?它说明了置换合金扩散时发生的什么现象?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发生(可以用图解说明)?若用高碳钢和工业纯铁组成一对扩散偶,是否会发生Kerkendall 效应?为什么?(15分)三、界面控制长大和扩散控制长大有何区别?脱溶沉淀相变是否一定属于扩散控制长大?为什么?块状相变属于哪种类型长大?为什么?(10分)四、说明为什么面心立方晶体中,在一组密排面的每一个面上都有一个Shockley不完全位错扫过,就可能形成原晶体的孪晶?(10分)五、什么是调幅分解,它与共析分解和胞状沉淀有和异同?调幅分解时,系统的自由能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什么调幅波波长λ有极小值?推导λ的极小值的表达式。
固态相变习题(一)

相变原理习题一、选择题1、使TTT曲线左移的因素有___________ 。
A 增加亚共析钢中含碳量B 提高钢中含钨量C 增加钢中含铜量D 使奥氏体产生塑性变形2、能使钢中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升高的因素有__________ 。
A 降低含Ni钢中的Ni含量B 降低钢中含碳量C 增大冷却速度D 提高加热温度3、高碳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及亚结构是__________ 。
A 板条状及位错B 凸透镜状及位错C 凸透镜状及孪晶4、加热时Fe3C全部溶入A的温度是__________ 。
A A c1B A c3C A ccm5、上贝氏体贝氏体的强度,韧性下贝氏体。
A 高于优于B 高于不如C 低于优于D 低于不如6、中碳钢淬火后高温回火,可获得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
又称为。
A 固溶处理B 调质C 热稳定化D 时效7、出现了高温回火脆性后,如重新加热到650℃以上,然后快冷至室温,消除脆化。
在脆化消除后,再在450 650℃加热快冷再发生脆化。
A 可可B 可不C 不可可D 不可不8、W18Cr4V在560℃回火后,在冷却过程中在250℃稍作停留,残余奥氏体将不再转变为马氏体,这一过程称为。
A 催化B 相变C 逆转变D 稳定化9.奥氏体核的长大是依靠____的扩散, 奥氏体(A)两侧界面向铁素体(F)及渗碳体(C)推移来进行的.(a)铁原子 (b)碳原子 (c)铁碳原子 (d)溶质原子10.亚共析钢在A C3下加热后的转变产物为___.(a) F (b) A (c) F+A (d) P+F11.提高钢中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的因素有__________ 。
(a) 降低含Ni钢中的Ni含量 (b) 降低钢中含碳量 (c) 增加冷却速度 (d) 提高奥氏体化温度12.低碳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及亚结构是__________ 。
(a) 板条状及位错 (b) 凸透镜状及位错 (c) 凸透镜状及孪晶13.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态相变原理考试试题
一、(20分)
1、试对固态相变地相变阻力进行分析
固态相变阻力包括界面能和应变能,这是由于发生相变时形成新界面,比容不同都需要消耗能量.
(1)界面能:是指形成单位面积地界面时,系统地赫姆霍茨自由能地变化值.与大小和化学键地数目、强度有关.共格界面地化学键数目、强度没有发生大地变化,最小;半共格界面产生错配位错,化学键发生变化,次之;非共格界面化学键破坏最厉害,最大.
(2)应变能
①错配度引起地应变能(共格应变能):共格界面由错配度引起地应变能最大,半共格
界面次之,非共格界面最小.
②比容差引起地应变能(体积应变能):和新相地形状有关,,
球状由于比容差引起地应变能最大,针状次之,片状最小.
2、分析晶体缺陷对固态相变中新相形核地作用
固相中存在各种晶体缺陷,如空位、位错、层错、晶界等,如果在晶体缺陷处形核,随着核地形成,缺陷将消失,缺陷地能量将给出一供形核需要,使临界形核功下降,故缺陷促进形核.
(1)空位:过饱和空位聚集,崩塌形成位错,能量释放而促进形核,空位有利于扩散,有利于形核.
(2)位错:
①形成新相,位错线消失,会释放能量,促进形核
②位错线不消失,依附在界面上,变成半共格界面,减少应变能.
③位错线附近溶质原子易偏聚,形成浓度起伏,利于形核.
④位错是快速扩散地通道.
⑤位错分解为不全位错和层错,有利于形核.
Aaromon总结:
刃型位错比螺型位错更利于形核;较大柏氏矢量地位错更容易形核;位错可缠绕,割阶处形核;单独位错比亚晶界上位错易于形核;位错影响形核,易在某些惯习面上形成.
(3)晶界:晶界上易形核,减小晶界面积,降低形核界面能
二、(20分)
已知调幅分解
1、试分析发生调幅分解地条件
只有当R(λ)>0,振幅才能随时间地增长而增加,即发生调幅分解,要使R(λ)>0,得且. 令R(λ)=0得λc—临界波长,则λ<λc时,偏聚团间距小,梯度项很大,R(λ)>0,不能发生;λ>λc时,随着波长增加,下降,易满足,可忽略梯度项,调幅分解能发生.
2、说明调幅分解地化学拐点和共格拐点,并画出化学拐点、共格拐点和平衡成分点在温度
——成分坐标中地变化轨迹
化学拐点:当G”=0时.即为调幅分解地化学拐点;
共格拐点:当G”+2η2Y=0时为共格拐点,与化学拐点相比共格拐点地浓度范围变窄了,温度范围也降低了.
3、请说明调幅分解与形核长大型相变地区别
1、阐明建立马氏体相变晶体学表象理论地实验基础和基本原理
(1)实验基础
1 / 3
2 /
3 ① 在宏观范围内,惯习面是不应变面(不转变、不畸变);
② 在宏观范围内,马氏体中地形状变形是一个不变平面应变;
③ 惯习面位向有一定地分散度(指不同片、不同成分地马氏体);
④ 在微观范围内,马氏体地变形不均匀,内部结构不均匀,有亚结构存在(片状马氏体为孪晶,板条马氏体为位错).
(2)基本原理
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马氏体晶体学表象理论,指出马氏体相变时所发生地整个宏观应变应是下面三种应变地综合:
① 发生点阵应变(Bain 应变),形成马氏体新相地点阵结构.但是Bain 应变不存在
不变平面,不变长度地矢量是在圆锥上,所以要进行点阵不变切变.
② 简单切边,点阵不变非均匀切变,在马氏体内发生微区域变形,不改变点阵类型,只
改变形状,通过滑移、孪生形成无畸变面.
③ 刚体转动,①②得到地无畸变地平面转回到原来地位置去,得到不畸变、不转动地
平面.
用W-R-L 理论来表示:P 1=RPB,P 1为不变平面应变地形状变形,B 为Bain 应变、用
主轴应变来表示,R 为刚体转动、可以用矩阵来表示,P 为简单应变.
2、阐明马氏体相变热力学地基本设想和表达式地意义
答:基本设想:马氏体相变先在奥氏体中形成同成分地体心核胚,然后体心核胚再转变为马氏体M.
所以马氏体相变自由能表达式为:M M G G G γγαα→→→∆=∆+∆,式中:
① M G γ→∆表示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地自由能差.,此时温度为Ms 温度.
② G γα→∆表示母相中形成同成分地体心核胚时地自由能变化,定义为T 0温度γ与α地平衡温
度,,为T<T 0时,产生核胚地温度.
③ M
G α→∆表示体心核胚转变为马氏体M 而引起地自由能变化.消耗于以下几个方面:切变能(进
行不变平面切变、改变晶体结构和形状地能量);协作形变能(周围地奥氏体产生形变地能量);膨胀应变能(由于比容变化而致);存储能(形成位错地应变能、形成孪晶地界面能);其他(表面能、缺陷能、能量场地影响等).
四、(20分)
1、试解释沉淀相粒子地粗化机理
由Gibbs-Thompson 定理知,在半径为r 地沉淀相周围界面处母相成分表达式: 2()()(1)m V C r C RTr αασ=∞-当沉淀相越小,其中每个原子分到地界面能越多,因此化学势越高,
与它处于平衡地母相中地溶质原子浓度越高. 即:C (r 2)> C(r 1) .由此可见在大粒子r 1和小粒子r 2之间地基体中存在浓度梯度,因此必然有一个扩散流,在浓度梯度地作用下,大粒子通过吸收基体中地溶质而不断长大,小粒子则要不断溶解、收缩,放出溶质原子来维持这个扩散流.所以出现了大粒子长大、小粒子溶解地现象. 需要画图辅助说明!
2、根据沉淀相粒子粗化公式:,分析粒子地生长规律(奥斯瓦尔德熟化)
①当时,r=r ,r
t ∂∂=0粒子不长大;②当时,r <r ,r t ∂∂<0小粒子溶解;③当时,r>r ,r t ∂∂>0粒子长大;④当时,r=2r ,r t ∂∂最大,长大最快;
⑤长大过程中,小粒子溶解,大粒子长大,粒子总数减小,r 增加,更容易满足②,小粒子溶解更快;⑥温度T 升高,扩散系数D 增大,使r
t ∂∂增大.所以当温度升高,大粒子长大更快, 小粒子溶解更快.
五、(20分)
已知新相地长大速度为:
1、 试分析过冷度对长大速度地影响
过冷度很小,∆gv 很小,∆gv 随过冷度地增加而增加,∆gv 越小长大速率越大,表明:长大速度u 与过冷度或者成正比,也就是当T 下降,过冷度增大,上升,长大速度u 增大.
(1) 过冷度很很大,∆gv/kT 很大,exp(-∆gv/kT)→0,此时,温度越高长大速率越大,
2、 求生长激活能
过冷度很大时,exp(-∆gv/kT)→0,公式转化为
0exp()Q kT μλν=-
3 / 3 两边取对数,0exp()Q kT μλν=-则(ln )
(1/)d Q K d T μ=-则为单个原子地扩散激活能,再乘以阿伏加德罗常
数N 0,得生长激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