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玛刀适应证】首选伽玛刀治疗面神经鞘瘤

【伽玛刀适应证】首选伽玛刀治疗面神经鞘瘤

面神经鞘瘤尽管是面神经的最常见肿瘤,但仍属于罕见的肿瘤,在颅内神经源性肿瘤中占不到2%。最好的治疗方法目前尚在讨论中,包括观察,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放射外科(RS),和分割放射治疗。对于出现症状的和/或肿瘤进行性增大的患者,放射外科作为微创性治疗方法,是个很有价值的替代选择。

《Acta Neurochirurgica》杂志2018年5月(Acta Neurochir (Wien). 2018 May;160(5):987-996)刊载Jean-Nicolas Comps,Constantin Tuleasca,Beatrice Goncalves-Matoso,等撰写的《首选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面神经鞘瘤: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和系统评价Upfront Gamma Knife surgery for facial nerve schwannomas: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DOI 10.1007/s00701-018-3503-2)。

作者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在瑞士洛桑大学医院连续伽玛刀治疗(GKS)4例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和剂量参数。放射外科治疗使用Leksell的Perfexion伽玛刀完成。针对目前23篇文献和文献中193例面神经鞘瘤患者接受放射外科治疗的情况,作者还进行了系统性回顾。

根据作者的经验,在对于面神经鞘瘤这样罕见的肿瘤的治疗方法中,放射外科,尤其是伽玛刀放射外科GKS治疗,使用标准的、且为低剂量的辐射,应是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所进行的系统评级的结果也令人鼓舞,放射外科治疗面神经鞘瘤,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稳定和/或改善率,以及较高的肿瘤控制率。并发症是罕见的,大多属于短暂的。

神经鞘瘤占所有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0%。。90%的患者属于第八对颅神经的神经鞘瘤。剩下的10%中只有不到2%是第七对颅神经的

面神经鞘瘤,也是最常见的面神经原发性肿瘤。

数十年来,面神经鞘瘤(facial nerve schwannoma,FNS)的黄金治疗标准是外科手术。主要的手术目标是完全肿瘤切除。即便是富有经验的手术团队,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结果最好也就是House Brackmann分级III级。近来,尤其是过去二十年来,出现了新的治疗模式。作为微创性手术,放射外科,尤其是伽玛刀放射外科(GKS)越来越多地被临床使用。对于更大的体积,分割放射治疗(FSRT)也被认为是另一种可替代手术的治疗。放射外科治疗(RS)受益于技术的改进,并提供了治疗中小型前庭神经鞘瘤(VS)的高循证水平的治疗结果。对于如前庭神经鞘瘤这样的疾病,瑞典Karolinska从治疗第一例时使用27Gy的边缘剂量,通过减少剂量,目前使用低得多的边缘剂量治疗,大多数伽玛刀中心使用的剂量在11-13Gy。使用低剂量的照射,可以达到较高的肿瘤控制率(长期随访肿瘤控制率为97 - 98%),和较高的颅神经功能保存率(包括面神经功能,伽玛刀治疗后的风险几乎为0%)。通过类比,包括面神经鞘瘤等其他类型的神经鞘瘤也开始受益于放射外科微创性治疗。

作者的研究是单中心的,前瞻性的,非随机的。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连续治疗的4个病人在瑞士洛桑大学医院接受治疗的。所有病例均行治疗前3TMRI检查。经神经放射学团队讨论,诊断面神经鞘瘤FNS。此外,所有的治疗方法都多由学科团队(神经外科,耳鼻喉科,语言治疗师)会诊加以考虑。3例患者会诊后直接转入伽玛刀治疗,1例患者拒绝接受手术,并要求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治疗过程中,局部麻醉下,患者安装Leksell立体定向G型框架后,所有病例均使用西门子1.5 T MRI定位,行T1加权和钆增强的系列扫描,并行T2加权轴向CISS/Fiesta 3D和T1 Vibe系列扫描。所有患者,均行骨窗CT扫描辅助MRI定位,不仅为了更好地观察骨性标志,包括颞骨内侧的部分,而且也可以纠正任何定位影像失真,最终依靠MR进行计划设计。(图1).使用瑞典医科达生产的Perfexion 型Leksell伽玛刀进行放射外科治疗。

3例患者首选单次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1例患者接受阶段容积分割放射外科治疗()Bvolume-staged RS)。这例患者为II型面神经鞘瘤,呈哑铃状,位于膝状神经节geniculate ganglion,迷路段labyrinthine segment,内听道internal acoustic meatus,和桥小脑角池cerebellopontine angle cistern。特别是,肿瘤在解剖上的扩展(侵袭三个不同的结构,包括膝状神经节,内听道,和部分桥小脑池)从

而对单次伽玛刀治疗来说,病灶体积相对偏大。在一次伽玛刀治疗中,对累及上述范围的大病灶治疗,会对耳蜗和膝状神经节会产生剂量叠加。分期治疗的两个阶段之间的时间隔是15个月。

系统综述中使用在线数据库:Embase, PubMed, Medline。检索策略包括以下的网格术语和/或在标题和/或摘要中合并使用: Radiosurgery, BGamma Knife, Facial nerve schwannoma, Facial nerve, schwannoma, 和 stereotactic.等词汇检索。作者的系统评价最终针对23篇文章,包括193名患者。

所治疗的每个病人都从常规的临床检查和放射影像学表现中受益。在治疗前进行基线评估,并在治疗后的第6、 12、 24、 36、和 60个月的随访过程中进行评估。评估标准中。主要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为用1)House-Brackmann分级评价面部功能,用Gardner–Robertson量表评估听力状况。

4例患者采用GKS治疗的情况见表1。

作者所用伽玛刀GKS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4.25岁(中位数43.5岁,范围34-56岁)。平均随访时间31.8月(中位数值36个月,范围3-60个月)。2例为面瘫,2例为面肌痉挛。治疗前,面瘫评级House-Brackmann (HB)级1例为II级,III例为2级,VI为1级。肿瘤分类是根据马赛中心的Mdarhri等和Littre等报道的评价方法分类:II 型(2例),III型(1例),1例患者病灶位于腮腺。平均肿瘤体积 (GTV)为

0.406 毫升(中位数0.470 毫升,范围0.030-0.638 毫升)。平均边缘处方剂量为12Gy,平均等剂量线值54%。(中位数值50%,范围50-70%)。平均处方等剂量体积(PIV)为0.510毫升(中位数值0.596毫升,范围0.052 - -0.805毫升)。耳蜗受照的平均剂量为4.2 Gy(中位4.1 Gy,范围0.1-10Gy)。1例患者获益于阶段容积分割(staged-volume)伽玛刀治疗。最后随访时,1例肿瘤体积稳定,3例肿瘤体积减小(表2)。两例(1例HB II级, 1例HB III级)患者面瘫稳定, 2例患者面瘫改善(HB III级改善至II级, HB VI级改善至HB III级)(表2)。两例原有面肌痉挛的患者在接受伽玛刀GKS治疗后前都出现发作频率和发作强度的下降。在最后随访时,所有患者听力测试Gardner–Robertson均为 1级保持稳定(表2)。

伽玛刀后并发症

受益于阶段性容积分割(staged-volume)伽玛刀治疗的患者经历过第一阶段治疗后突然出现听力丧失(图3).这个病例的第一个GKS阶段的耳蜗受照最大剂量为10 Gy。予以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一周。病人恢复到治疗前的听力,Gardner–Robertson1级,2年后在最后一次随访中,继续保持这一听力状态(表2)。

面神经鞘瘤的放射外科治疗中,大多数中心使用的边缘剂量低至12-13 Gy(范围11-19Gy)。此外,陡峭的伽玛刀GKS的剂量梯度,允许单组分放射外科治疗的安全有效地治疗面神经鞘瘤。

对剂量选择的系统评价中,平均边际剂量13 Gy (12-19 Gy)。Sheehan等选用的平均剂量为≦12.5Gy,听力受损的风险较低。在15项GKS研究中, 7个研究中使用了类似的剂量范围。对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不同中心使用的平均剂量是44.7 Gy,平均日剂量为2.79 Gy(范围1.8 -5 Gy),平均20.5天(范围5 - 30天)。

面瘫是面神经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系统评价临床治疗结果,一旦出现,对病人来说是非常有害的,会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最初,是选择显微手术切除来治疗,但面神经功能的治疗结果最好也就是HB 分级III级。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放射外科RS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被越来越多地使用。放射外科既往的临床疗效为面瘫改善率18.1% (35/193)、面瘫加重率8.8%(17/193),其中1%(2/193)是短暂的面瘫。从作者进行的系统评价来看。特别是,伽玛刀治疗GKS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使临床稳定(90.7%)。所有研究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6.9个月,足够来评估面神经的功能。的确,放射外科引起的面神经神经病变通常发生在治疗后的2年内。Hasegawa等报道,早在GKS之后的第3天。RS 治疗后早期就会加重面瘫。

面神经鞘瘤患者面肌痉挛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但面肌痉挛的机制还不清楚。有两种理论可能最终解释这种症状。其中一种被认

为是面神经根入脑干区(REZ)异位神经电活动(ectopic neural activity)产生假突触传递(ephaptic transmission),神经元高度敏后导致面神经核团高度兴奋引起;另一种则认为,是面神经神经根出脑干区或面神经核,受压或扭曲(distortion)所引起。Liter等报道5例(5/11)患者治疗后出现面肌痉挛,其中两名患者(40%)经治疗后症状消失。Hasegawa等报道了5例行GKS治疗后4例面肌痉挛有所改善,1例(20%)保持稳定。由于面神经鞘瘤属罕见的肿瘤,且面肌痉挛也很少见,需要更大的队列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放射外科治疗RS后的听力保存率会受到影响,其他影响因素中,也包括耳蜗受照剂量。然而,以前所有的文献作者都没有系统地报道相关数据。有几项研究给出了GKS中的限制剂量,耳蜗受照平均最大剂量范围在4.15 - 5 Gy。Kano等报告,GKS治疗118例患者,小于4.2Gy 能预防听力下降。目前的系统评价中,102人(86.4%)治疗后听力稳定,1例(0.8%)改善,16例(13.6%)听力下降加重,其中4人(3.4%)属于暂时性听力下降。除了本文作者,Hasegawa等报道耳蜗受照平均剂量与GKS后的听力保存有关。Hasegawa描述的平均剂量为7.3 Gy (范围2-17.8),而在本文作者的研究系列中,受照剂量要低得多,4.2 Gy(范围0.1-10),因为即便肿瘤和耳蜗之间的距离非常小(1-2毫米),作者的治疗计划设计理念和Leksell伽玛刀的技术能力,通过陡峭的剂量梯度,让安全的剂辐照到耳蜗,此外,RS后听觉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放射外科后肿瘤水肿,内听道耳蜗神经受压所导致。对放射外科后听力丧失的病理生理学解释仍然知之甚少。一些作者提出了一些理论,或许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如Lee所阐述,血管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急性水肿和耳蜗stria vascularis血管痉挛引起耳蜗动脉受压,释放游离基离子而产生是可能的原因。类似于作者在治疗前庭神经鞘瘤VS上的经验。可以进一步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在伽玛刀GKS研究中,根据Sheehan 等报告,单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RS具有较高的肿瘤控制率。由于RS高度的适形性和选择性,总的来说,尤其是GKS可高达90%。Sheehan 等建议,无论是临床的还是放射影像的更有利的结果,与肿瘤病灶体积小于1毫升有关,

目前所有中与其他RS设备相比,报道数量最多的是面神经鞘瘤患者使用GKS治疗。

单次RS在前庭神经鞘瘤VS治疗中提供了高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分割放射外科治疗未必是必要的。在最近出版的国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会的放射外科治疗前庭神经鞘瘤的指南中,有几个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首先,在肿瘤控制方面,目前有几项比较单次放射外科RS与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的非随机试验。所有出版文献未报告两种治疗技术之间治疗后5年肿瘤控制率的差异。。第二,在神经功能方面的结果,单次RS和FSRT间治疗后5年的听力保存率显示没有存在统计学差异。这同样适用于治疗后5年的面部功能保存比率。

作者认为,放射外科,尤其是伽玛刀放射外科GKS应是面神经鞘瘤恰当的治疗选择。用类前庭神经鞘瘤VSs治疗时的低剂量(例如12GGy)照射获得较高的肿瘤控制率。事实上,三个病例有较大的瘤体积缩小和1例肿瘤瘤体稳定。两例患者的面瘫情况稳定,两例面瘫好转。面肌痉挛的发作强度和频率均有所降低。放射外科的并发症少且短暂。对于面神经鞘瘤这类罕见疾病,还需要对更多的病例进行研究。特别注意面肌功能和听力的治疗后结果。

医学名词汇编

医学专用名词选编 目录 1.CDC (2) 2.ICU: (2)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9196258.html,U: (2) 4.放射治疗 (2) 5.化学疗法 (2) 6.尿潜血 (2) 7.血尿 (2) 8.声带息肉 (3) 9.角膜溃疡 (3) 10.DIC (3) 11.免疫球蛋白 (3) 12.顽固性心力衰竭 (3) 13.压疮 (3) 14.早搏(心血管内科) (3) 15.心身症(即心身疾病) (4) 16.同位素 (4) 17.胃镜 (4) 18.酶标仪 (4) 19.内窥镜 (4) 20.层流床 (4) 21.三维彩超 (4) 22.“脑像图”技术 (5) 23.钡餐 (5) 24.伽马刀 (5) 25.CT (5) 26.MRI (5) 27.MR (5) 28.CR (6) 29.DR (6) 30.ECT (6) 31.DSA (6) 32.脑血管造影: (7) 33.透析 (7) 34.理疗 (7)

1.CDC(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简称。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 2.ICU: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中小医院是一个病房,大医院是一个特别科室,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https://www.360docs.net/doc/4d19196258.html,U:CCU是专科ICU(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的一种,第一个C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127;的缩写,是专门对重症冠心病而设的,又叫做冠心病监护病房。 4.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俗称“电疗”是利用射线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来杀死肿瘤细胞。而正常组织,由于对放射相对不敏感而得以幸免。大约70%的恶性肿瘤在其治疗过程中,需行放射治疗。根治性放疗是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达到治愈肿瘤的目的,皮肤癌、鼻咽喉、早期喉癌、早期口腔癌,由于血供丰富,肿瘤对放射线敏感性较高。手术常常只能切除肿瘤的中心部分,而放疗恰恰能消灭周围的亚临床病灶。术前、术后放疗就是利用其与手术的互补作用,来达到根治的目的。而且术前放疗还能使肿瘤缩小,形成假性包膜使手术易于进行,从而提高切除率。伽马刀是放疗的一种,传统的放疗是平面照射,伽马刀是立体照射。 5.化学疗法:简称化疗,是指应用药物治疗癌症,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 6.尿潜血:是通过尿常规检查出来的,尿常规中有一项红细胞。如果红细胞增多(正常是阴性的),以其数量来讲,少数就可以称为尿潜血,而尿潜血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到底是阴性还是阳性,如为阳性,是几个加。尿潜血阳性表示尿液中有红细胞,但不是肉眼血尿,而是通过检验手段发现红细胞。当红血球遭破坏时,其内含的血红素就会释放出来,所以尿液试棒才能侦测到血红素的反应。一般出现尿潜血要考虑肾脏的问题或者是尿路感染引起的。 7.血尿:是指尿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可能有严重疾病的讯号。轻者仅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称为镜下血尿;如果在1000毫升尿有1毫升烟,肉眼看起来小便呈血样或洗肉水样,这就称为肉眼血尿。在尿液常规检查时,如在显微镜下一个高倍视野中红细胞超过5个,或12小时尿爱迪计数红细胞超过100万,而肉眼不能觉察者称为显微镜下血尿。

【伽玛刀适应证】首选伽玛刀治疗面神经鞘瘤

【伽玛刀适应证】首选伽玛刀治疗面神经鞘瘤 面神经鞘瘤尽管是面神经的最常见肿瘤,但仍属于罕见的肿瘤,在颅内神经源性肿瘤中占不到2%。最好的治疗方法目前尚在讨论中,包括观察,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放射外科(RS),和分割放射治疗。对于出现症状的和/或肿瘤进行性增大的患者,放射外科作为微创性治疗方法,是个很有价值的替代选择。 《Acta Neurochirurgica》杂志2018年5月(Acta Neurochir (Wien). 2018 May;160(5):987-996)刊载Jean-Nicolas Comps,Constantin Tuleasca,Beatrice Goncalves-Matoso,等撰写的《首选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面神经鞘瘤: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和系统评价Upfront Gamma Knife surgery for facial nerve schwannomas: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DOI 10.1007/s00701-018-3503-2)。 作者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在瑞士洛桑大学医院连续伽玛刀治疗(GKS)4例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和剂量参数。放射外科治疗使用Leksell的Perfexion伽玛刀完成。针对目前23篇文献和文献中193例面神经鞘瘤患者接受放射外科治疗的情况,作者还进行了系统性回顾。 根据作者的经验,在对于面神经鞘瘤这样罕见的肿瘤的治疗方法中,放射外科,尤其是伽玛刀放射外科GKS治疗,使用标准的、且为低剂量的辐射,应是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所进行的系统评级的结果也令人鼓舞,放射外科治疗面神经鞘瘤,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稳定和/或改善率,以及较高的肿瘤控制率。并发症是罕见的,大多属于短暂的。 神经鞘瘤占所有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0%。。90%的患者属于第八对颅神经的神经鞘瘤。剩下的10%中只有不到2%是第七对颅神经的

伽玛刀前景分析

伽玛刀前景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伽玛刀行业技术不断改进。国内生产伽玛刀的企业数量也有所增加。伽玛刀的市场竞争格局也日益激烈。激烈的竞争给我国伽玛刀生产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伽玛刀的使用已经渐渐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倡人们关怀的治疗方式下。伽玛刀的治疗方式更贴近病人的需求,已经被更多的专家,临床医生、病人及别人家属所接受。随着国内癌症患者数量的增长及患者医疗承受能力的提高。未来我国伽玛刀行业市场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伽玛刀概述 伽玛刀(Gamma Knife)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根据立体几何定向原理,将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为靶点,使用钴-60 产生的伽玛射线进行一次性大剂量地聚焦照射,使之产生局灶性的坏死或功能改变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951年,瑞典Leksell 教授首先提出了放射外科治疗的设想,并设计了第一个放射治疗设备。第一台伽玛刀于1967 年研制成功,采用179 个钴-60放射源,后伽玛刀的放射性钴源增加到201 个。1987 年第五台伽玛刀在美国Pittsburg 大学医学院安装,增加了直径18mm 的准直器,并且引入计算机系统使不同准直器可以根据治疗容积的大小在剂量计划中综合应用。此后伽玛刀日趋完善,并逐步扩展到了世界各地。 1994 年7 月在中国深圳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旋转式伽玛刀,使用了中国独有的旋转聚焦的专利技术,30 个钴-60 放射源治疗时和准直器一同旋转,在靶点形成一个旋转聚焦的高剂量区。 二、伽玛刀行业现状 1.现有市场份额: 伽玛刀是当前所有肿瘤放疗设备中,国内产品与国际差距最小的领域。 在市场占有方面:国内优质伽玛刀企业深圳玛西普的伽玛刀刀的市场保有量80台,伽玛刀刀市场份额已超过医科达和奥沃的总和。 2.产品比较:目前玛西普伽玛刀销售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医科达。 表1 玛西普与医科达代表性产品临床应用关键指标对比

伽马刀治疗胶质瘤

伽马刀治疗胶质瘤 我院伽玛刀中心是中国第一家开展利用伽玛刀技术治疗胶质瘤的治疗中心,自1993年创建了国内首家伽玛刀治疗中心。该中心拥有我国引进的首台伽玛刀,2002年又引进了亚洲首台最新型智能化伽玛刀。目前,该中心有6名国际伽玛刀协会会员,在隋邦森教授带领下,樊跃飞主任、孙效刚主任、陈继锁主任、孙永文主任等参加过6次“国际伽玛刀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100余篇,共治疗近20000余例病人,拥有十分丰富的胶质瘤治疗临床经验。 1.适应症 肿瘤直径<4cm;手术后残留或复发;放疗后复发;位于重要功能区不能于术者; 2.治疗剂量 根据恶性程度的不同,剂量略有差异,I—Ⅱ级周边剂量15—20G5,中心剂量3 5—45Gy;Ⅲ—IV级周边剂量18—25Gy,中心剂量45—50Gy,等剂量曲线30%—50%。 3.评价与展望 胶质瘤的治疗一般主张综合治疗,即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其目的在于延长生存期与延缓复发,兼有神经外科手术与放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优点的伽玛刀已经成为今年来胶质瘤新常规治疗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逐渐丰富了伽玛刀治疗胶质瘤的经验,临床资料显示,符合适应症的病人,延长生存期与保存生活质量方面.伽玛刀治疗均高于单纯手术及单纯放疗,效果是令人鼓舞的。胶质瘤的伽玛刀治疗要根据肿瘤类型、体积大小、恶性程度、范围、部位的不同综合分析,采取不同治疗手段: (1)体积小、低恶性的胶质瘤,伽玛刀效果良好; (2)主管膜瘤对伽玛刀治疗比较敏感,效果良好,但因其易发生种植转移,故原则上伽玛刀术后应行全脑、甚至脊髓照射; (3)胶质瘤的最大困扰之一是治疗后复发,一般认为肿瘤系浸润性生长,影像显示的边界并非真正的肿瘤边界.要保证疗效,必须有足够的周边剂量。因此,规划中,等剂量曲线覆盖的范围在可能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 (4)体积较大的胶质瘤.治疗后水肿反应较重,是影响剂量不能结足的重要因素,因此,先行手术将肿瘤部分切除,后伽玛刀治疗或先伽玛刀治疗后手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5)伽玛刀分次治疗胶质瘤,既对恶性浸润性肿瘤有效,又对周围神经结构无明显损害,可减轻水肿反应。

头部伽马刀

头部伽玛刀-The head gamma knife 学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发明原由:在老百姓的眼里,脑子里长了肿瘤就难免要进行手术开刀治疗。然而,在半个世纪前,瑞典的神经外科医生Lekcell博士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头部伽玛刀治疗系统,并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这一新的学科。从此神经外科逐步象微创伤、痛苦小的领域发展。 伽玛刀原理:伽玛刀其实就是把放射性元素“钴60”自然衰变出来的“伽马射线”通过准直系统把它们集聚在一个焦点,这个效果就好像用放大镜把太阳光集聚在一起一样,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很高的放射剂量区域。通过把肿瘤(我们叫“靶区”)放置在这个高能量区域来对肿瘤进行大剂量、致死剂量的照射,使肿瘤的NDA双链断裂来达到杀死肿瘤和停止肿瘤DNA复制(细胞繁殖)的效果,从而体现出治疗肿瘤的目的。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是通过TPS三维立体治疗规划系统可以把不规则形状的肿瘤完全包绕在我们的治疗范围内,这样也很直观的判断出周围正常神经组织所接受照射的剂量。通过计划实施的医生的调节,可以很理想的避开重要的神经组织,使正常的神经组织处在一个安全、可耐受的放射剂量之内,这样对周围的正常组织的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伽玛刀在治疗颅内肿瘤的时候很少会有损伤到正常组织的时候。 进行TPS三维立体治疗规划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精确的核磁定位图像,只有高精度的定位才能做出高质量的治疗计划。我们利用高场强的核磁共振对安装了立体定位头架的患者进行薄层(3mm)的轴、冠位扫描,通过在扫描图像上的立体定位图框上的白色亮点的测量来调整患者头部的位置,这样会尽可能的减少在定位过程中的人为误差,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是是可以减少的,我们会把定位的误差降低到0.5毫米以内。 伽玛刀的适应症:1、良性肿瘤:脑膜瘤、垂体瘤、神经纤维瘤等等; 2、恶性肿瘤:胶质瘤、脑转移瘤、黑色素瘤等等; 3、先天性肿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脊索 瘤等; 4、功能性疾病:癫痫、三叉神经痛等; 5、血管疾病: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瘤;

放疗定义

放疗定义 放疗就是放射治疗,指用射线消除病灶.放射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许多癌症可以产生较好效果。但是放疗会产生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以及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诸多毒副反应,利用中药与化疗进行配合治疗,不但可有效的消除这些毒 放疗 副反应,而且还可以增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帮助放射线彻底杀灭癌细胞。 放疗是物理疗法 19世纪末发现X线和镭以来,用射线治疗恶性肿瘤已有极显著的发展。目前临床常用的放射治疗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前者应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钴60治疗机或质子加速器进行治疗,后者则应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治疗。 原理 放射疗法是用X线,γ,高能电子束等放射线照射在癌组织,由于放射线的生物学作用,能最大量的杀伤癌组织,破坏癌组织,使其缩小。其原理是依据大量的放射线所带的能量可破坏细胞的染色体,使细胞生长停止。所以可用于对抗快速生长分裂的癌细胞。放射线治疗最常作为直接或辅助治疗癌症的方式。此外骨髓移植前,也必须进行全身的放射线照射,以消除所有恶性的细胞。 这种疗法,是利用放射线对癌细胞的致死效果的疗法,由于足够的放射剂量仅是对被照射部位有治疗效果,所以,是和外科手术疗法相同为局部疗法。由于进行放射疗法,癌又能治疗,症状又能改善,又能延长生命是最好的期望结果,不言而喻这也是作为放射疗法的适应症。 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是在分裂期最高,在DNA合成期其敏感性最低,这是清楚的。放射疗法不那么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仅是对异常增殖的癌肿给予大量的杀伤,使之缩小,同时机体又再次尽可能发挥最大的调节功能。 近来,为了尽可能少影响到周围正常组织,采用了从多方向对病灶进行照射的方法;这种疗法分根治照射、姑息照射、以及和手术合并进行放射疗法等。 目前,除了采用高能X线、γ射线外,开始利用高能粒子线进行癌的放射疗法。今后可以期待这种方法在放射疗法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放射治疗的发展历史只有80多年,但发展很快,从X线机到超高压装置,目前的加速不断完善更新,并出现质子放疗, 负π介子等特殊放疗。 放射治疗的种类 射波刀 射波刀设备 射波刀(Cyber knife),又称“立体定位射波手术平台”,又称“网络刀”或“电脑刀”,是全球最新型的全身立体定位放射外科治疗设备,目前国际最先进的重力放射治疗,射波刀可治疗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只需1~5 次的照射,具有精准度高、剂量大、杀伤力强等特点,即可杀死肿瘤组织,是唯一综合“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恢复期短”等优势的全身放射手术形式,患者术后即可回家无需住院。目前上海地区治疗技术比较成熟。 射波刀治疗优势: 1、平均三天内完成适应症治疗的门诊放射外科手术。 现行的放射治疗方法,单次照射是给予约2Gy的剂量,以便利用放射生物学原理,让正常组织恢复部分的放射伤害,达到保护正常组织,杀灭病灶细胞的目的。因此,每个疗程需30~40次才能完成。另外,现行放射外科设备,需搭配螺钉固定金属头框在颅骨上,来达到高精度治疗的目的,但却必须一次完成剂量给予,因此应用上多有限制。射波刀的出现,在治疗前摆位、治疗中和动态肿瘤治疗时,其独特的影像引导

神经外科伽玛刀治疗适应证和放射剂量

神经外科伽玛刀治疗适应证和放射剂量 【伽玛刀治疗适应证】 1.颅内中小直径的动静脉畸形(AVM)、良性肿瘤、转移性肿瘤、部分选择性的恶性肿瘤、颅底及眼眶内及鼻咽部肿瘤等,若病灶边界清楚,可以选择伽玛刀治疗。 2.对位于深部和重要功能医、常规外科手术难以切除或创伤较大、并发症较高的肿瘤(或AVM),以及高龄、全身状况不佳或有系统性疾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伽玛刀治疗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3.对于术后残留或复发肿瘤,伽玛刀治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伽玛刀治疗的禁忌证】 1.病人神志不清,不配合治疗。 4.伴有严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 5.脑部重要功能区严重受压,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如视神经受压引起视力下降。 6.癫痫频繁发作,需要经过抗癫痫治疗,病情平稳后治疗。 一、颅内动静脉畸形(AVM) 【适应证】 1.病灶体积60cm3的AVMo 7.开颅手术切除后残存血管畸形。 8.AVM栓塞失败者或栓塞后残存血管畸形。 9.海绵窦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 10病人拒绝全麻开颅切除AVM0 【禁忌证】 1.AVM出血后,血肿尚未吸收。 11巨大AVM。 12不同意伽玛刀治疗者。 【放射剂量】 通常治疗AVM的中心剂量为40~45Gy,周边剂量为16~25Gy0

(注意事项】 1.伽玛刀治疗后未完全闭塞的AVM,每年仍然有1%~4%的自然出血率。 2.伽玛刀治疗后2年内AVM的破裂出血率约1.8%,需要向病人家属说明。 【手术后并发症】 1.放射性脑水肿。脑水肿早期为血管源性,以后为混合性,多数发生在治疗后6-18个月,20%左右的AVM治疗后可出现影像学上可见的脑水肿,但绝大多数为无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严重者需脱水和激素治疗。 3.放射性脑坏死。常发生于受照射AVM的邻近脑组织,发生率为1%S4%。 4.AVM闭塞后5%~9%的病人在原AVM周围出现新的AVM或出现AVM再通。 5.迟发性囊肿形成,发生率为1.-4%o 二、听神经瘤 【适应证】 1.中小型听神经瘤(肿瘤最大径V3cm). 6.手术后残留或术后复发听神经瘤。 7.病人高龄、有手术禁忌证或病人拒绝手术也可考虑伽玛刀治疗。 【禁忌证】 伴有严重三叉神经痛,建议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因为伽玛刀治疗很难迅速缓解叉神经痛。 【放射剂量】 听神经瘤的周边照射剂量为12~14Gy,中心剂量为22.28Gy0 【注意事项】 1.伽玛刀治疗后半年至1年,听神经瘤中心强化减弱(中心坏死),部分肿瘤有暂时性肿胀,体积可增大。这是正常的病理变化过程,只要患者症状没有明显加重、不伴有颅内压增高,可继续随访,一般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的界线为伽玛刀治疗后2~3年。 8.伽玛刀治疗后50%~60%中小型肿瘤明显缩小,30%左右的肿瘤略缩小 或保持原来大小。部分较大听神经瘤伽玛刀术后5年才明显缩小。 【手术后并发症】 1.治疗后早期可以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2.1・2%的患者在伽玛刀治疗后4~8个月出现面神经受损,1%~3%的病人出现三

【伽玛刀适应证】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适应证】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伽玛刀治疗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是罕见的颅底肿瘤,最常在患者后组颅神经症状加重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被发现的。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占颅内神经鞘瘤的2.9%-4%。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可能起源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或副神经,通常难以确定绝对的肿瘤神经起源。肿瘤类型按其生长模式进行分类:A型(颅内型),B型(骨内型),C型(颅外型),D型(颅内外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如声音嘶哑、吞咽障碍或听力丧失等。肿瘤增大进展会导致累及后窝神经血管结构并压迫脑干。 对于某些颈静脉区孔神经鞘瘤(JFSs),手术完全切除是可能做到的,但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发病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 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也是显微外科手术后的颈静脉区孔神经鞘瘤的辅助治疗方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或辅助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方法。且已证实放射外科治疗后长期的肿瘤控制率和治疗后颅神经功能保持稳定性或得到改善。 《JournalofNeurosurgery》杂志2017年11月发表Kano H,

Meola A, Yang HC, Guo WY, Martínez-Alvarez R,Martínez-Moreno N, Urgosik D, Liscak R, Cohen-Inbar O, Sheehan J, Lee JYK,Abbassy M, Barnett GH, Mathieu D, Kondziolka D, Lunsford LD 合作撰写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国际多中心研究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for 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 an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study》(DOI: 10.3171/2017.5.JNS162894) 作者回顾放射外科SRS治疗颈静脉区孔神经鞘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伽玛刀 注意事项

伽玛刀注意事项 伽玛刀,又称伽马刀,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治疗肿瘤、血管疾病和脑部疾病。它利用高能伽玛射线照射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的效果。伽玛刀治疗肿瘤的原理是通过精确定位、对准病灶,用高剂量的伽玛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因为伽玛刀治疗过程中无需开刀,所以被称为“无刀治疗”。 使用伽玛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医生建议:首先,患者在选择伽玛刀治疗之前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需求来判断是否适合使用伽玛刀。因此,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 设备检查:在使用伽玛刀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工作正常,避免在治疗中出现意外情况。此外,还要确保设备的辐射量和方向符合治疗要求。 3. 患者准备:患者在接受伽玛刀治疗前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4. 安全防护:在伽玛刀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护人员都需要做好辐射防护措施,避免受到辐射的影响。医护人员要佩戴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用品,确保在治疗中不受辐射损害。

5. 治疗过程:使用伽玛刀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操作,确保治疗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患者要保持静止,按医嘱的要求准确定位,确保伽玛射线能够准确照射到病灶,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 6. 治疗后护理:伽玛刀治疗后,患者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包括避免感染、注意休息、饮食调理等,以促进康复和减轻不适症状。 总之,伽玛刀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治疗设备,对于肿瘤、脑部疾病等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然而,在使用伽玛刀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医生的建议,做好设备检查,患者准备和安全防护工作,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以及在治疗后的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伽玛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

【文献快递】伽玛刀治疗前庭神经鞘瘤后的脑积水

【文献快递】伽玛刀治疗前庭神经鞘瘤后的脑积水 《Asian Journal of Neurosurgery》杂志 2019 年4月-6月刊载[Apr-Jun;14(2):487-490]日本Shimizu Y , Miyamori T , Yamano J. 撰写的《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神经鞘瘤后的脑积水。Hydrocephalus after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for Schwannoma.》(doi: 10.4103/ajns.AJNS_278_18.)。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RS)已成为有效和安全地治疗颅内神经鞘瘤的方法。然而,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RS)后可发生交通性脑积水。这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还没有被完全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RS)后脑积水的潜在危险因素。 作者回顾应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RS)治疗92例颅内神经鞘瘤并发生交通性脑积水的放射外科病史资料。分析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RS)后脑积水的潜在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靶区体积、照射剂量、既往肿瘤切除术、治疗技术、肿瘤增强模式、以及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RS)后脑脊液(CSF)蛋白水平。 作者发现,在92例患者中,有8例发生交通性脑积水。靶区

体积、肿瘤增强模式及脑脊液的蛋白水平与脑积水的发生有关。 作者认为,尤其对于大体积肿瘤、环形增强模式、脑脊液蛋白水平高的颅内神经鞘瘤患者应仔细观察。 颅内神经鞘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5%-9%,其中大部分为前庭神经鞘瘤(VS)。手术切除是治疗颅内神经鞘瘤的金标准方法。然而,颅内手术有相当大的可能会发生涉及颅神经损伤的并发症。近年来,许多作者报道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RS)能有效控制颅内神经鞘瘤和保护颅神经功能。与开颅手术相比,GKRS不需要麻醉,微创。然而,接受GKRS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形成囊变和脑积水等并发症等副作用。放射外科治疗可,引起放射坏死,加重脑脊液(CSF)吸收障碍,CSF蛋白水平升高。此外,目前还不清楚是否对发生交通性脑积水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手术干预。本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前庭神经鞘瘤(VS)两种治疗模式下的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2000年2月至2015年12月,作者医院有92例确诊为前庭神经鞘瘤(VS)的患者接受伽玛刀放射外科(GRKS)治疗。这些前患者的特点见表1。通过检查这些患者的病史和神经放射学影像,作者回顾研究GKRS治疗后存在新发脑积水的情况和潜在的脑积水危险因素。脑积水的诊断是按以下标准作出:(1)相对于脑沟显著程度不相称的脑室扩大,(2)第三脑室部扩大,乳头体桥脑距离(mamillopontine distance)缩短,以及(3)胼胝体均匀光滑地变薄和抬高。为了区分与伽玛刀放射外科相关脑积水与老年脑积水,作者增加了对脑积水发生和症状突然加重的时间的评估。据报道,与伽玛刀放射外科相关的脑积水在治疗后24个月内发生。

放射技师考试

放射技师考试Love and liking, January 6, 2019

1.有关钴60治疗机: 2加拿大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台.. 1.加速器、钴60及深度X线机常规剂量测量中心轴上参考点处的允许不 确定度是正负2% 2.钴60全腹条形野其源皮距一般用75到80cm.. 3.乳腺癌内切野包括内乳区淋巴结;内切野的内缘线位置应在健侧的 3cm.. 4.乳腺癌外侧部位的淋巴管起于胸大肌下缘向外上方先到腋窝淋巴结.. 5.乳腺内侧部位的淋巴管向内行走与第1-5肋间前端的胸骨外侧缘附近 到达胸骨旁淋巴结.. 6.乳腺内外两侧淋巴途径回流至锁骨上淋巴结最后进入血循环.. 7.乳腺癌切线野上界在第二前肋水平;下界在乳房皱襞下2cm.. 8.肺癌侧野水平定位;照射野后界应压在椎体的1/3~1/2或椎体前缘..肺 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垂直照射野上界应在环甲膜水平.. 肺癌根治性放疗原发灶的照射野下到器官隆突下5~6cm..肺部肿瘤侧野水平定位时野的宽度为6-7cm. 9.肺癌锁骨上野给角照射;为便于档铅;应给角为5到6度.. 10.霍奇金恶性淋巴斗篷野喉部档铅面积为33cm...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斗 篷野内缘从肋隔角沿胸壁内1cm往上至锁骨上2cm处.. 11.垂体瘤常用双颞侧野及额前野的三野等中心照射技术;射野中心轴 与听眦线平行向上4cm.. 12.喉癌水平射野常选择楔形板的角度为30度楔形板..喉癌淋巴结转 移区多是二腹肌组淋巴结..

13.宫颈癌全盆体外照射面积一般是18cm×14cm..子宫颈癌前后两大 野照射改为前后共四个照射野时;每面积为8cm×14cm..子宫颈癌前后大野前盆腔照射时;前野档铅的要求是4cm15cm;后野档铅的要求是6cm15cm.. 14.全脊髓照射野;骶骨部应将骶孔包于射野内;在布野照射时宽度为 8cm.. 15.右侧喉返神经绕过右锁骨下动脉返回;支配右侧声带活动的肌肉;出 现右侧声带麻痹;那么转移的淋巴结在锁骨后上方颈部.. 16.斗篷野需保护肱骨头;照射野外缘沿肱骨头内缘达肱骨上、中1/3处.. 斗篷野定位的上界在下颌骨下缘1cm;下界在第十腰椎下缘.. 17.分化差的扁桃体癌;射野应包括原发肿瘤可能侵及的范围及直接淋巴结 引流区;常需在肿瘤边界外放2cm~3cm.. 18.直肠癌三野等中心等位;两侧野的前界在肱骨头的1/2处.. 19.直肠癌等中心定位机架为±90°时应升降床.. 20.出生18个月的肾胚胎癌患者;放疗剂量应在18~24GY.. 21.鼻腔旁窦肿瘤未分化鳞癌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颏下和颌下上颈区.. 22.真声带癌上界包括舌骨下会厌;下界照射范围包括环状软骨下缘..早期 声带癌照射野面积为55cm.. 23.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最常用的照射野为6野共面照射;两侧对穿野加 前后两侧对称斜野..前列腺常规外照射是4野等中心照射.. 前列腺癌:95%前列腺恶性肿瘤为来源于前列腺腺泡上皮的腺癌;常发生于外周区..闭孔神经淋巴结是最主要的淋巴结转移部位..

全脑放疗联合γ-刀局部加量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全脑放疗联合γ-刀局部加量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张倩;胡力宏;宋旭旭;王顺;杨杰智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瘤使用单纯全脑放疗与联合y-刀局部加量放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60名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每组30人,A组接受全脑照射治疗,B组接受全脑照射治疗后行γ-刀局部加量治疗.对比2组患者颅内肿瘤缩小程度、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结果:A组患者颅内肿瘤缩小程度小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小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较B组患者总生存期短,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脑放疗可提高肺癌颅内转移患者总生存期,全脑放疗后对于颅内肿瘤进行局部γ-刀治疗可使颅内肿瘤明显缩小,且加量后患者总生存时间较非加量组长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 【年(卷),期】2016(037)007 【总页数】4页(P87-89,100) 【关键词】脑转移瘤;全脑放疗;γ-刀局部加量;临床疗效 【作者】张倩;胡力宏;宋旭旭;王顺;杨杰智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肿瘤科;471000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肿瘤科;471000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肿瘤科;471000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肿瘤科;471000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R815;R739.41

脑转移瘤为颅内肿瘤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导致患者死亡率较高,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肿瘤治疗有效率的提高,肿瘤进展至颅内转移的发生率较以往明显增高,更加体现了治疗颅内转移肿瘤的研究价值[1]。当前,颅内转移瘤治疗 手段大致分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其中放射治疗又包括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具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如创伤小、副作用少、安全性高,这是其他治疗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以往针对多发性脑转移瘤主要的放疗方式为全脑照射[2],但近些年随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问世,使得肿瘤放疗更加精确、 更加高效。但对于颅内转移瘤,常规全脑放疗后加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否会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以及是否会增加治疗所带来的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明确定论[3]。本文主要对常规全脑放疗后局部肿 瘤加量的价值进行讨论,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1 资料 试验研究对象为我科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为减少试验误差,仅入组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患者。每组30名患者,其中A组男性18名、女性12名,B组男性17名、女性13名,2组的性别比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年龄分布为42~76岁,平 均59岁,B组年龄分布为43~79岁,平均61岁,2组间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患者均有全脑照射适应证,且2组患者转移瘤最大直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大致相同,A组鳞癌12例、腺 癌15例、大细胞癌3例,B组鳞癌11例、腺癌16例、大细胞癌3例,2组患者间的肿瘤病理类型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使用64排增强CT行脑部转移瘤定位,采取我科常规脑转移瘤全脑放射治疗方式 及治疗剂量,即采用双侧对野,总量为30 Gy,分为10次,每次照射量为3 Gy,

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51例的临床分析 首席医学网2007年07月23日22:52:05 Monday 143 作者:李国珍艾天贻陆俊平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62 【关键词】伽玛刀;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8%~10%〔1〕,虽然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令听神经瘤患者的预后大为改善,但是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随着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的诊断更加准确,同时也极大促进了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在治疗听神经瘤方面的应用。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逐渐成为继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之外的另一种治疗方法,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疗程短、费用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工作能力,肿瘤控制率高,并发症少,在保留听力、消减面神经损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对年龄大、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肿瘤者;需要保留听力者应首选伽玛刀治疗。 1 材料方法 1 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11月~2007年1月所治疗听神经瘤患者中随访完整病例51例,其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35~81(平均55)岁。60岁以上合并其他严重全身疾病的27例(53%),外科手术后残留或复发16例(31%)。治疗前听力 Gardner Robertson分级Ⅰ~Ⅱ级8例,Ⅲ~Ⅳ级18例,Ⅴ级25例。面神经功能House Brackmann 分级Ⅰ级21例,Ⅱ~Ⅳ级25例,Ⅴ~Ⅵ级5例。伴有三叉神经症状18例,伴有共济失调10例,伴有后组颅神经症状2例。肿瘤直径8~45 mm,其中8~20 mm 11例,20~30 mm 35例,30~45 mm 5例。 1 2 治疗方法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CT、MRI等检查结合病理明确诊断后,在局部麻醉下安装立体定位头部框架,然后在头架上连接MR适配器进行定位扫描,GR 3D像,冠、轴位扫描,层厚2~4 mm 获得的影像资料。MRI 影像资料经网络传输到Holys TPS 治疗规划系统上进行治疗规划,对病人体表、预定靶点及敏感组织等结构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和显示及立体定位,勾画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按需要选用不同型号的准直器及等剂量曲线40%~50%,周边照射剂量12~15(平均14 1)Gy,中心剂量25~32(平均28 6)Gy,治疗1次。通过剂量 体积直方图进行定量评估。准确地对治疗参数和治疗剂量进行计算和校订治疗方案的模拟显示、评估、修改,最后获得最佳治疗方案。调整靶点三维坐标值,调整伽玛角或应用三维可调式屏蔽块,以保护眼睛不受辐射损害。完成治疗后拆除头架,头部螺钉固定处用碘酒处理后以灭菌敷料加压包扎。住院观察并给予激素、脱水等对症治疗。

伽玛刀放射外科分次治疗颅内大型动静脉畸形的初步临床疗效

伽玛刀放射外科分次治疗颅内大型动静脉畸形的初步临床疗效高德智;孙时斌 【摘要】目的初步评价伽玛刀放射外科剂量分次治疗颅内大型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伽玛刀室采取伽玛刀剂量分次治疗的18例大型AVM(>10 cm3),患者年龄为7~50[中位数18(14,30)]岁.两次伽马刀治疗间隔时间中位数32(13~96)个月.首次治疗AVM体积11.5~51.3[中位数16.0(13.0,22.0)]cm3;边缘处方剂量13.0~17.0[中位数14.8(14.0,16.0)]Gy;第2次治疗AVM体积中位数5.3(3.0,8.2)cm3,边缘处方剂量中位数15.0(14.0,15.0)Gy.伽玛刀治疗后随访时间中位数89.5(34.0~122.0)个月.采用MRI及DSA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末次随访时MRI显示8例闭塞,3例次全闭塞,7例体积缩小>50%.DSA显示3例闭塞.5例患者治疗后共出现6次脑出血,其中1例因脑出血死亡,2例患者出现永久性放射相关并发症.结论初步观察显示伽玛刀剂量分次照射是颅内大型AVM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8(015)007 【总页数】6页(P363-368) 【关键词】颅内大型动静脉畸形;伽玛刀;剂量分次照射;疗效 【作者】高德智;孙时斌 【作者单位】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伽玛刀室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伽玛刀室;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伽玛刀室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伽玛刀室

【正文语种】中文 颅内大型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通常采用个体化综合措施,治疗手段包括开颅 手术、血管内栓塞、放射外科治疗或以上方式联合及临床观察。伽玛刀治疗低级别AVM(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 级)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治疗后3年畸形 闭塞率可达70%~90%[1-3]。但随着畸形团体积增大,伽玛刀治疗后畸形闭塞率下降,并发症风险增高[4-5]。故放射外科治疗大型AVM会采取剂量分次或体积 分割的治疗策略[6-7]。本研究初步评价大型AVM剂量分次治疗的临床效果,现 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伽玛刀室使用伽马刀分次治疗的颅内大型AVM 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 年龄为7~50[中位数18(14,30)]岁,其中<18岁者9例。在18例患者中,3例患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其余15例未破裂AVM中,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8例,肢体活动、感觉障碍4例,头痛3例。15例未破裂AVM患者临床症状均有进行 性加重,经神经外科及介入科诊治,曾行部分栓塞治疗9例。治疗前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2分 14例,>2分4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DSA明确诊断为颅内AVM;(2)AVM体积>10 cm3;(3)接受计划性分次放射治疗者。排除标准:(1)AVM合并动静脉瘘;(2)末次治疗后随访时 间<2年,未获得影像随访资料者。 1.3 影像学资料 依据治疗前DSA及MRI影像评估,AVM位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13例,其中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