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个性化作文教学

合集下载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哲学道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哲学道理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哲学道理东风拂面,万紫千红。

春天来了,大地苏醒,万物复苏。

这满溢着生机的季节,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隐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东风面万紫千红所蕴含的意义。

首先,东风面万紫千红告诉我们,生命是脆弱而可贵的。

在寒冷的冬季过后,当东风吹来时,大地上万紫千红的花朵绽放,宛如世界重新注入了生命的力量。

这个景象提醒着我们,生命是脆弱的,需要被珍惜和呵护。

正如春天的花朵一样,每一株植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用生命诠释着世界的多样性和奇迹。

我们应该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用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其次,东风面万紫千红提醒我们,坚持希望与信念。

寒冷的冬季无疑是世界一片死寂的时刻,然而即使在最寒冷的日子里,春天的希望也不曾消失。

东风的出现揭示了希望的存在,让人们相信春天一定会到来。

正如花朵般向阳而生,人类也应该始终保持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

无论多么困难或绝望,我们都应该记住,在黑暗之后总会有光明的到来。

只有坚持希望,才能迎接坎坷的人生旅程,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再者,东风面万紫千红提醒我们,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从冬天到春天的转变,正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大地经历了冷酷无情的冬季,却在春风的呼唤下焕发出新的生命。

这告诉我们,改变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然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万千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环境都在不断变化。

我们必须接受并适应这种改变,才能在变化中保持平衡和立足。

最后,东风面万紫千红引导我们,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困境。

尽管东风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但也不可忽视在花朵绽放前可能会出现的寒冷与风雨。

然而,正是对于这些困境的坚持与乐观,才能让春天的花朵盛开得更加绚烂。

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困境和挑战,但只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那么就一定能在困难中找到新的希望,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东风面万紫千红,春天的哲学道理在其中显而易见。

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心得体会

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心得体会

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心得体会这句诗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美感的诗句,它以东风为线索,描绘了春天的多彩多姿。

每次读到这句诗,我总是深感其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因此,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来分享我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这句诗的主题是春天和东风。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万物复苏,大自然换上了新的衣裳。

而东风则是春天的信使,它带来了温暖的气息,使得大地充满了生机。

诗人在这里用“等闲识得”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欣赏和接纳,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

接着,“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诗人用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春天的丰富色彩和多样形态。

这里的“万紫千红”不仅仅是指春天的花朵,更是代表着生命的丰富多彩和世界的绚烂多姿。

而“总是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每一个美好瞬间的把握。

对于这句诗,我的理解和感悟是:我们要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用欣赏和接纳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多彩多姿。

生活就像春天一样,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美好的瞬间。

而每一个这样的瞬间都是值得我们珍惜和把握的。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平凡和普通,就像东风一样,它虽然平凡,但却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在思考过程中,我选择了具体的例子来支持我的观点。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身边的各种生命在春天里的生长和绽放。

这些生命包括路边的野花、河边的柳树、天空中的小鸟等等。

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美丽和价值。

而作为人类,我们也要学会像这些生命一样,去欣赏和接纳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去展现我们自己的美丽和价值。

最后,我想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总结我的观点。

生活就像一首美妙的乐章,它充满了各种音符和旋律。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欣赏和接纳这些音符和旋律,去感受它们所带来的美好和感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感悟生活的真谛,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和理解。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美好和价值所在,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和接纳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万紫千红总是春(5)

万紫千红总是春(5)

万紫千红总是春——让小学生作文绽放个性江阴市城南小学王英摘要: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新课标》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本文探讨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尽情体验,主动地获取知识、积淀素材,开放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的形式、题材、表达方法,用自己愉悦的心情表达自我体验,提高写作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教学、体验、个性化、课程标准新课程要培养个性健康的小学生,而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促使小学生个性生命的发展,展示小学生的生命活力。

作文缺少个性,是小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

小学生的作文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可言,具体表现为:主题轻浅细腻,千人一面,抒写真情难;内容狭窄陈旧,千篇一律,标新立异难;语言众口一词,空洞无物,准确表达难。

我们知道,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新课标》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个性化的作文呢,我做了以下尝试:一、不拘一格,引导学生张扬独特个性。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弗尔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

一切言语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自由,感到快乐。

”平时我常让学生在小练笔中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

就像他们平时滑活力板一样,爱怎么滑就怎么滑。

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才有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对习作充满热情。

有人把课堂基础作文比作“计划经济”,把学生写的随笔日记比作“自由市场”,要发展国民济济,离不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更需要开放的自由市场。

《新课标》也强调:“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板桥中学冯德权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粉笔+课本”的教学模式长期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只单纯地关注整体教学效果,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往往会造成学优生的特长得不到培养和发挥,后进生学得越来越枯燥,乃至感到厌烦。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已深入人心,教师已经从“教”转向“引”;从“满堂灌”走向“亲身经历中体会、理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一)合理划线,动态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教师的教如何适应个性差异悬殊的学生群体,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爱好、品质、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实施分层指导,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途径。

分层时可通过观察、调查、考试和自我鉴定的方式,采取以学生自愿为主,教师辅之以审核和微调的方法,进行合理分层。

分层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作些调整,保持动态平衡,让他们始终处于最佳的层次之中。

一般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差、中、优分成三个层次,人数比例大致以2:6:2为宜,再兼顾性格互补,性别搭配的方式合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二)针对学情,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目标,让学生真正地去主动探究,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备课,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把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呈递进关系的层次,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设计好适度的、可接受的教学目标,即:低层次目标、中层次目标、高层次目标。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考场作文立意篇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考场作文立意篇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考场作文立意篇
李慧琴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
【年(卷),期】2008(000)0Z1
【摘要】A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大小之间有奥秘[点石成金]不知道你是否
读过这样一首诗:"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

所有的树叶并没有不同,整个大地是一朵花。

"这是格鲁吉亚的诗人聂鲁达的诗歌,题目是《统一》。

它告诉我们,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大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

这也为我们的作文立意提供了一个方向——大题小做。

【总页数】8页(P63-70)
【作者】李慧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4
【相关文献】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篇《春风》比较阅读训练 [J], 李阳海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家长课堂" [J], 李一婷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榆林高新区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纪实 [J], 王丽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四川轻化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卷首语 [J], 王洪辉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陈立军语文工作室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也谈语文的多元阅读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也谈语文的多元阅读

语文2013·12多元阅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知识、体验选用适合他们思维特征的方式解决问题。

多元阅读能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感知能力。

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阅读。

一、教学设计要层次化所谓教学设计的层次化,是根据学生或教材实际作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多层次的。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他们的基础、个性、生活经历是不同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和难度应呈梯度性,让基础差的学生不至于因难度太大而失去兴趣,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足”、“吃得饱”。

为了因材施教,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努力设定多层次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怀和重视,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如,一位教师教学《负荆请罪》一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三类不同的教学目标。

第一层次的目标:理解“负荆请罪”一词的含义。

学习这篇课文,“负荆请罪”一词要懂得,这既是本文故事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是一个成语,应该学习。

这是针对后进生的,是最基础、最起码的要求。

第二层次的目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一个剧本,其独特的体裁特点决定了它是必须要朗读的,而以对话为主的形式又决定了它尤其适合作为分角色朗读的材料。

而要有感情地朗读,必须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这是针对中等生的,也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

第三层次的目标: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质。

因为人物性格形象是剧本的灵魂,个性鲜明的人物在剧本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这个目标比前面两个更高一层。

这是针对中上等生的。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化教学方法的灵活化,是根据学生、教材以及教学条件的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将激励性和趣味性带进课堂,创设民主、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积极的姿态和满腔的激情参与课堂学习。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中,对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出示幻灯片),牛郎和织女“两人隔河相望”这一情节,教师提问:看到这个“望”字,你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这时播放古筝曲《梁祝》片断,教师伴着音乐解说:“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引用作文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引用作文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引用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来了,春姐姐穿着鲜艳的衣裳微笑着走来。

她身后跟着一群漂亮的小仙子,她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美不胜收。

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好像在欢迎春姐姐的到来。

树枝上绽放出嫩绿的小芽,像一个个好奇宝宝探出头来打量这个世界。

地上的小草儿也伸出绿油油的小脑袋,向春姐姐问好。

春姐姐带着她那群漂亮的小仙子在花园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她们翩翩起舞,每个动作都轻盈灵动,美极了!小仙子们带来了满园春色,一朵朵鲜花绽放,争相开放着最美丽的颜色。

红的像火一样热情,黄的像太阳一样灿烂,紫的像晚霞一样梦幻。

花香沁人心脾,蝴蝶们闻到香味纷纷而来,她们像空中的小仙子一样在花丛中舞蹈。

小蜜蜂们也被吸引来了,它们忙忙碌碌采花蜜,像小小的园丁在辛勤劳作。

春天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到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小草、小花、小虫小鸟,所有的小生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欢庆春天的到来,共同谱写了一曲春日的绚丽乐章。

春天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季节。

我们要像大自然一样拥抱春天,尽情去感受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让我们跟随春姐姐的脚步,手牵手去欣赏万紫千红的景色,聆听春天的动人乐章吧!篇2春天来啦,天气暖暖的,花儿绽放了,到处都是柔软的绿色,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啾啾唱着歌。

我最喜欢春天了!你们知道吗?春天可不是一下子就来的哦。

在寒冷的冬天,大自然就像睡着了一样,小草都蜷缩在土里,小树赤条条的,连一片叶儿都没有。

但是春姐姐来了,它用暖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小草就慢慢探出了脑袋,小树也长出了嫩绿的新芽。

啊,春姐姐真是太神奇了!它吹过哪里,哪里就绿意盎然,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连那些看上去死气沉沉的枯枝,也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看,那片树林里,白色的花朵儿已经绽放了,好像一朵朵雪花般洁白纯净。

再看,连池塘里的荷花都冒出了嫩芽,待到夏天,就要长出碧绿的叶子和皓白的花朵了。

万紫千红总是春——多样化思维写作

万紫千红总是春——多样化思维写作

作文训练万紫千红总是春——多样化思维写作学习目标:1、训练学生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侧面)思考问题和描写(评议)对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交流互动和展示自我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学生从不同角度(侧面)描写同一对象,且迅速成段成章的能力。

学习手段1、充分的自主练习和交流、展示2、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尤其是视频和音乐营造学习气氛,提高训练效率。

学习流程一、导入话题教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件物品,因所置身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同一个对象,因为欣赏者的年龄、学识、性格、情趣等等的不同而会欣赏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今天,我们就来训练写作中的多样化思维。

二、烧水的方法教师:同学们,水是世上常见之物,烧水是生活中平常之事。

【水壶的画面】【】大家想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把水烧开?(讨论——回答——归纳)学生:【随着同学们的回答,逐一打出各种烧水的画面】——用柴火。

——用煤炭。

——用煤气。

——用酒精。

——用太阳能。

——用地热。

……三、女孩的眼泪【女孩流泪的画面】教师:一个女孩子突然流泪了,为什么?学生:——考试不理想。

——考试出乎意料地成功。

——被人误解。

——心爱之物丢失了。

……四、“太阳”的断想【太阳的动漫形象】1、教师:同学们,太阳每天都升起,不管你看到或没看到。

太阳更是人们在写诗作文时最热衷的对象。

看看,你能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太阳”的理解或感想吗?2、学生简单练习和小组交流【背景音乐《星空》】3、分小组展示4、教师出示示范例子——【打出文字】再伟大也有“落山”的时候。

能够驱散阴霾和黑暗,却烧不掉自身的污点。

从开头到结尾,始终是圆满的。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也敢于给它划上句号。

(特点:①形象贴切;②人生哲理)5、学生再次写作和组内评议优秀作品(不限数量)6、分小组展示答案7、教师逐一打出优秀习作——【背景音乐《水边的阿迪丽娜》】【附】参考作品那么完美,高高在上,让人不敢正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个性化作文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放学生的个性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而语文教育应该在解放学生个性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作文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一般都由教师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等,这样纠缠于一“体”一“套”的“过关”“入格”,让学生写时战战兢兢,担心离题,担心字数太少或太多,担心文体错乱……这无疑是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造成许多学生怕上写作课,怕写作文,因而感到写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

”“为学生的自主协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走个性化之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才能使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个性化作文。

什么是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我笔写我想,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

写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

“需要”、“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需要”,就是学生把写作文当作自身一种倾吐的需要,一种表达的需要,不吐不快。

“自主”就是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地写,自觉地写,内容自己取,主旨自己定,方式自己定,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说套话,不说别人的话。

“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他们才会乐于去学、去写,也才会养成健康的人格”。

语言学家吕淑湘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文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只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观察、感受、想象、获取,学生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来。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呢?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式,加强对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培养。

一、千树万树梨花开──释放心灵,张扬学生个性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个性化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

这就要求学生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

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

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

思维的个性发展,是最深刻的个性发展。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

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

在作文训练设计中,教师应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设计的首位。

这种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要注重启发思路,传授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打破观念枷锁。

解放学生的思维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社会是由两个苹果造成的:一个苹果是牛顿发现了,引来现代文明社会,造就了科学;一个苹果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产生了人类,是艺术想象。

”秦牧也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很畅通了。

”联想很像串联的灯,电通灯亮,一亮一串,形成一条链。

想象力、联想力,是衡量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

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又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

常常可以听到“浮想联翩”一词,“浮想”就是“联想”,“联翩”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联想”,由所写的人、事、物联想到许多与之有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

经常化,指平时的作文,大都可用来培养想象力、联想力。

具体化,指通过启发思路、传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想象,如何联想。

用这样的训练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例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涵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它所展示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

又如:以“牧童嬉归”为题,将古诗句“牧童归来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扩写为一篇三百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要求写出天空、山水、树林等景,传达出牧童的情绪。

教师指导学生从诗句词语入手,反复感受诗的意境,调动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多角度(形、声、色)、多方面描绘想象的图景。

从学生习作看,学生心中的图景各具个性色彩,我们允许大同小异,鼓励多样化,以此起到激发作用。

在平时的作文命题设计中,我们还经常给学生出一些这样的题:绿,是我们熟悉的一种颜色。

请你以“绿的联想”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作文。

我们注意首先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游目骋怀,海阔天空,然后加强具体指导,让学生注意联想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注意联想的桥梁,注意联想的丰富性,注意联想的定位和联想的引申。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增强了写联想类作文的能力,重要的是增强了创造思维能力,在表现个性的过程中发展了个性。

(二)加强思维深刻性的训练。

深刻思维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式。

没有深刻的思维,文章就不会有思想的高度。

针对学生作文停留在单纯的记事、作文没有深度的现象,我故意出一些似乎自古已有定论的问题,让他们讨论,提升他们的思想深度。

如在讲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背诵他的“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并对他进行评价,在学生讨论评价之后,我出示资料《裴多菲之死随想》,借助这一材料告诉同学们裴多菲既未忠于爱情,更未为自由献身。

并通过对柔石、北师大校长杨荫榆的介绍,告诉同学们:世上的事情复杂,难于预料:(1)一时的英雄行为,远远不足囊括一个人的一生——当裴多菲以诗歌为武器,高举自由的旗帜,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反动统治时,有谁不为之动容?又有谁能想到他被俘后苟且偷生?而杨荫榆晚年的悲壮结局,则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由丑变美。

(2)生与死,是人生最大的考验。

面对这关键的一步,能迈过去,就是不朽的英雄,迈不过去,则成了被唾骂的狗熊。

(3)人生变幻莫测,人人难逃一个“变”字。

本来是好人,有的变得更好,或成了英雄;也有的变坏了,叫人为之扼腕叹息。

也有的人原本不那么好,后来却大有进步,令人刮目相看。

若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和事,就难免会看“走眼”了。

(三)加强灵感思维的训练。

灵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出现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是人的一种普遍而新颖的心理机能呈现出来的最佳思维状态。

许多名篇就是作家妙手偶得的结果。

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具有突破性的创造功能。

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练笔本,随身携带,灵感的火花一旦闪现,及时捕捉,信手拈来。

总之,要不让学生的思维成为他人践踏的“跑马场”,其关键是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顺着思,顺理成章见成熟;反着思,反弹琵琶翻新曲;两面思,辩证推求出灼见;前瞻思,超前预测见创意;反馈思,以古类今获新知;整体思,整合出巧见功力;局部思,众里寻巧见机智。

作文教学就是要诱导学生将侧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有张力的思维空间。

事实证明,大量这样的练习,可以逐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设了良好的作文环境。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思维,培养学生悟性。

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动笔前是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段,一篇文章有无数创新多半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

构思过程中如何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作用?我觉得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一个“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

因此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

不妨变教师讲为学生讨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课堂上将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时时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高尔基介绍写作经验说,他写作前,总是把写作内容讲给别人听,别人听后说好,他再写成作品。

我在作文教学中,尽量围绕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交流看法,各抒己见,更是能集思广益,激发作文表达的欲望。

教师要讲的,学生几乎全能说到,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学生容易接受。

从讨论中,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目的,即为什么写;获得了许多材料,即写什么;还可以找到完篇的办法,即怎么写。

这样,个个跃跃欲试,不仅“有的写”、“乐于写”,而且自信必能写好。

作文构思的过程也是作者对生活重新体验、审视的过程。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体验。

”这种体验,是学生带着他自己的思想、心灵和生命经验对自我、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叩问和发现,而不是在老师“指导”、规定或暗示下的所谓的“观察生活”。

让他们在生活中多角度思维,发现不同的道理。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感悟生活,唤起学生灵性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属于生活。

生活是本无字书,这部书博大精深。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悟生活不仅要体验生活,深入生活,还要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形成自己的作文的活水源头。

有的家长逼学生观察,甚至让学生扳个凳子坐着,四下里瞪眼,以为这是体悟生活,其实是胡闹。

文学意义上的观察并非要人傻里傻气用眼去看,而是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认识身边的人和事。

没有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

如一名学生就在《开在心里的映山红》中写道:“……每年阳历四五月份是我们村子里最美也最快乐的日子,红的、白的映山红开满山头,简直成了人间仙境,我经常和村里的几个同学到对面山坡上去摘映山红,将一朵一朵喇叭似的映山红捧在手心里,用鼻子轻轻地一闻,哇!真香!轻轻地掰一片映山红放到嘴里,一股清淡的甜味融进心里,还有一点酸,我们还用映山红花枝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满林子乱窜,……”因为学生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而且是最想说的话,表达的是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最有感悟的情感,所以不仅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而且写得得心应手,使之在写作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唤起学生的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