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施工测量
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测量与验收标准

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测量与验收标准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桥梁工程作为城市交通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在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测量与验收标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测量与验收标准,为工程施工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基本原理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测量是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对桥梁各个部位进行准确测量的过程。
测量可以分为地面测量和高程测量两个部分。
其中地面测量主要包括总平差测量和细微差测量,而高程测量则包括水准测量和高程差测量。
测量结果对后续的施工工作和验收评定都有重要影响。
三、测量仪器和方法在桥梁工程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
测量方法主要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综合测量法。
其中直接测量法主要适用于平面测量,间接测量法适用于高程测量,综合测量法则可以同时测量平面和高程。
四、测量点的选择与设置在进行桥梁工程测量时,测量点的选择和设置非常重要。
合理选择测量点可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常用的测量点选择包括固定测点和临时测点,同时还需要考虑测点的数量和分布。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地形和实际环境的限制,测点的选择和设置常常面临一定的挑战。
五、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桥梁工程施工中,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测量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校正、平差和计算等过程。
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确保工程质量。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异常数据或者误差较大的数据进行筛选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桥梁验收标准桥梁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评定。
桥梁验收标准主要包括桥梁的平面布置、桥身结构强度、桥面平整度、桥梁的可靠性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等多个方面。
其中,桥梁的平面布置对交通流畅和安全非常关键,桥面平整度则直接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性。
七、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桥梁工程施工中测量与验收标准的重要性,我们以某市某桥梁工程为例进行分析。
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一、测量前期准备1.现场勘测: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对桥梁工程的具体位置进行现场测量和勘察,确定桥梁的位置、形状和地理环境等重要信息。
2.测量设备准备:根据工程要求,准备好必要的测量设备,包括全站仪、测量仪器、钢尺、经纬仪等。
3.建立控制点:在桥梁施工区域的周围建立起适当的控制点,提供测量和定位的基准,确保施工测量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二、基础测量1.桥墩定位:利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对桥墩的位置进行测量和定位,确保桥墩的准确布置和定位。
2.桥墩高程:通过水准测量,确定桥梁各个桥墩的高程,并建立高程基准,为后续的桥梁测量提供支撑。
3.桥墩轴线和平面位置:通过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对桥墩的轴线和平面位置进行测量,确保桥墩的准确布置和定位。
三、梁板测量1.主梁测量:通过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对主梁的位置、形状和轴线进行测量和定位,确保主梁的准确安装和施工。
2.箱梁测量:对箱梁的位置、形状和轴线进行测量和定位,确保箱梁的准确安装和施工。
3.横梁测量:对横梁的位置、形状和轴线进行测量和定位,确保横梁的准确安装和施工。
四、桥面铺装测量1.桥面平面度:通过测量设备对桥面的平面度进行测量和记录,确保桥面的平整度和水平度达到要求。
2.桥面高程:通过水准测量,对桥面的高程进行测量和记录,确保桥面高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桥缝测量:对桥面上的桥缝进行测量和记录,确保桥缝的大小、位置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五、测量结果处理1.数据整理和分析: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出各个关键点的准确位置和具体数值。
2.测量报告编制:根据测量结果,编制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方法、测量数据、计算结果和图件等内容,确保施工单位能够清楚了解施工测量的具体情况。
3.测量结果反馈:将测量结果反馈给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为相关单位提供测量数据,指导后续工作的进行,并及时处理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六、安全措施1.施工区域安全: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
桥梁施工测量(一)

桥梁施工测量(一)引言概述:桥梁施工测量是指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对桥梁各个部位进行测量、检测和监控,确保施工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桥梁施工测量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基础测量1.确定桥梁基本位置:通过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方法,确定桥梁的中心位置和桥墩的坐标。
2.标高测量:使用水准仪和高程测量设备,确定桥墩和桥面的高程,以确保桥梁的垂直和平面度。
3.地形测量:利用地面测量仪器,对建桥区域的地势进行测量和绘制,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4.孔洞测量:通过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孔洞的深度、宽度和位置,以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桥墩基础测量:使用测距仪和水平仪等测量设备,对桥墩基础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测量,确保桥墩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二、结构测量1.梁段测量:使用全站仪和测量标杆等设备,对桥梁梁段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进行测量,确保梁段的精确安装。
2.支座测量:通过使用测距仪和水平仪等测量设备,对桥梁支座的位置和高度进行测量,以确保支座的准确安装和调整。
3.拱顶测量:使用全站仪和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对桥梁拱顶的形状和高度进行测量,以确保拱顶的精确施工。
4.墩顶偏移测量:通过使用位移测量仪和测距仪等设备,对桥墩顶部的位移和偏移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和修正施工中的问题。
5.钢筋测量:利用测距仪和钢筋探测仪等设备,对桥梁中的钢筋位置、长度和直径进行测量,以保证钢筋的正确布置和质量。
三、沉降监测1.基准点设定:在施工前确定桥梁的基准点,并在合适的位置上设置测点,用来进行沉降监测。
2.沉降测量:使用沉降仪或位移测量设备,对桥梁的各个部位进行沉降测量,以评估桥梁的变形和稳定性。
3.沉降补偿:通过对测点的实时监测,对沉降情况进行判断,并及时采取补偿措施,以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4.监测报告分析:根据测量数据,编制监测报告,并对桥梁的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5.沉降监测记录: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用于日后桥梁的维护和管理。
桥梁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桥梁施工测量允许偏差引言:桥梁作为连接两个地理区域的重要构筑物,必须经受得住车辆和行人的重载和频繁的使用。
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精确的测量是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然而,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很难完全避免测量中的偏差。
本文将讨论桥梁施工测量允许的偏差范围以及其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1. 桥梁施工测量的重要性桥梁施工测量是桥梁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准确的测量可以确保桥梁结构的合理设计和施工,以及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测量的准确性对于桥梁的定位、构造、尺寸和形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测量中的偏差源桥梁施工测量中的偏差源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测量仪器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 观测环境的不确定性:施工现场的复杂环境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例如,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可能会导致误差的出现。
- 人为因素:测量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施工材料的变形:桥梁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可能会因为负荷、温度等因素而发生变形,从而引起测量误差。
3. 桥梁施工测量允许的偏差范围在实际的桥梁施工测量中,由于偏差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采取一定的容许偏差来保证工程质量的可接受范围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桥梁施工测量允许的偏差范围应符合以下原则:- 偏差的大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规范的要求,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不同部位的测量允许的偏差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主梁和支点的测量允许的偏差范围更为严格,而辅助构件的允许偏差范围相对较大。
- 偏差的方向和位置应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桥梁的形态和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4. 偏差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测量偏差的存在可能会对桥梁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这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可能的影响:- 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桥梁的主梁和支点部位,偏差可能会导致桥梁的结构不稳定,进而降低其承载能力。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

引言概述在桥梁施工中,测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
因此,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对于确保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桥梁施工测量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正文内容:一、桥梁基本信息的测量1.桥梁位置测量通过采用全站仪、GPS等现代测量技术,准确测量桥梁位置,获取基本的地理信息和位置坐标,为后续施工准备工作提供便利。
2.桥梁的高程测量通过水准仪等测量工具,精确测量桥梁的高程,包括桥墩的高程和桥面的高程,为后续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参考。
二、桥梁设计方案的测量1.桥墩和墩台的测量对于桥墩和墩台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等进行准确测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规范和要求。
2.孔跨的测量准确测量桥梁孔跨的长度和宽度,确定桥梁的实际尺寸,为后续的施工、钢筋设计和混凝土浇筑提供准确数据。
三、桥梁施工方案的测量1.测量控制点的设置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以便监测施工进度和质量。
2.测量标志物的设置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准确性,设置测量标志物,例如测量基准点、测量桩等,以提供测量参考和定位依据。
四、桥梁质量控制方案的测量1.桥墩偏差的测量在桥墩施工过程中,通过测量桩和测量基准点,准确测量桥墩的位置和偏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桥墩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2.桥面平整度的测量使用激光测距仪等测量工具,对桥面进行平整度测量,确保桥面的水平度和平整度符合要求。
五、桥梁安全管理方案的测量1.桥梁的变形监测通过安装应变计、位移传感器等测量设备,实时监测桥梁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2.桥梁承载力的测量利用静载荷试验等方法,测量桥梁的承载力,确保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桥梁施工测量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确保桥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步骤。
通过准确测量桥梁的基本信息、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质量控制方案和安全管理方案,可以有效掌握桥梁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桥梁工程的顺利进行。
桥梁工程施工测量

桥梁工程施工测量一、施工准备1.仪器设备主要测量仪器:GPS-RTK、全站仪(测角精度不低于6〃、测距精度不低于5mm+5Ppm⑴)。
电子水准仪、水准仪(不低于S3)。
2.辅助工具和材料工具及材料:对讲机、棱镜组、对中杆、水准尺、塔尺、钢卷尺、盒尺、大锤、斧头、木锯、墨斗、木桩、红漆、墨汁、铁钉、小线等。
GPS-RTK、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等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合格。
3.作业条件工程定位依据的平面控制点不得少于三个,水准点不得少于两个,资料齐全、有效。
具备施工设计图纸及与测量相关的设计文件。
测量人员必须具有测量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4.技术准备审核设计图纸,勘查施工现场。
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履行审批手续,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二、操作工序1.工序流程刈量垄制点位交费f 投机长要侧H凳主施工贺制网|~»|船^包蔽"▼ ~ 二~—1飕漉放样» 承合眶辘翱漉放样+垫硼量放样2.操作方法测量控制点位交接1)交接桩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施工单位应由测量负责人接桩。
2)交接桩应在现场进行,并附有桩位平面布置图、坐标和高程成果表等交桩资料,交接桩后办理交接手续。
3)接桩时应检查桩位是否完好,交接桩数量能否满足定位测量需要,如果桥梁与在建道路连接时,应在连接处向桥区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以便于和道路进行联测,并根据现场通视情况,向相关单位提出补桩加密的要求。
4)接桩时应在现场进行桩位标注,并做好标记。
5)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桩位保护,必要时可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井、钉设防护栏杆等措施。
控制点复测1)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内业校核,检查成果表中的各项计算是否合格。
2)控制桩的坐标复测应采用GPS测量方法,高程复测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法。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
1)复测后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并向监理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方可使用。
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测量与控制技术与方法

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测量与控制技术与方法引言: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交通安全与效率。
在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测量与控制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测量与控制技术与方法,并就其应用场景、测量技术、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测量与控制的意义桥梁工程的施工中,精确的测量与控制技术可以保证工程的精度、安全与质量。
通过测量技术可以获取各种参数与数据,据此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确保施工过程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二、测量与控制的应用场景1. 基础施工:在桥梁工程的基础施工中,测量与控制技术可以用于确定桥墩与桥台的位置、高程等参数,以及控制其施工过程中的水平度与垂直度。
2. 桥梁梁面施工:在桥梁的梁面施工中,测量与控制技术可以用于确定梁体的几何形状与尺寸,并对其进行定位与调整,确保各个梁体的相互配合与连接质量。
3. 桥梁拱桥施工:对于拱桥的施工,测量与控制技术可以用来确定拱轴线的曲率、半径等参数,并保持对称性、均衡性与稳定性。
4. 翼墙与护坡施工:在桥梁工程中,翼墙与护坡的施工对桥梁的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与控制技术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角度、高程等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施工质量。
三、测量技术1. 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与斜距,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的测量中。
2. 建筑物信息模型(BIM)技术:借助BIM技术,可以进行桥梁工程的三维建模与虚拟仿真,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与数字化,并根据模拟结果进行相应的测量与控制。
3.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一种便携式测量设备,可以通过测量光束的时间差来确定测量目标与仪器的距离。
在桥梁工程的测量中,激光测距仪可用于测量桥墩、桥台等部位的高程。
四、控制方法1. 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在施工现场部署传感器与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控桥梁的形变、应力等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桥梁施工测量

2-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设墩台中心点位放样的极限误差为△D(通常取△D =10 mm),中误差为△D / 2,则相邻二墩台中心的 跨距中误差为
ml
=
Δ ±
D
2
2
=
Δ ±
D
2
设全桥共有N跨,则桥轴线长度的中误差为
mL = ml
N
=
Δ ±
D
2
N
2-2. 钢板梁及短跨(l≤64 m)简支钢桁梁
●对于控制点的要求,除了图形刚强外,还要求地质条件稳定,视野 开阔,便于交会墩位,其交会角不致太大或太小。
●在控制点上要埋设标石及刻有“十”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如果兼作高程控制点使用,则中心标志宜做成顶部为半球状。
●控制网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
——采用测角网时宜测定两条基线(如图双线所示)。 **过去测量基线是采用因瓦线尺或经过检定的钢卷尺,现在已被光电 测距仪取代。
——加密点称为插点。插点的观测方法与主网相同,但在平差计算时, 主网上点的坐标不得变更。
3-3.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测量的角度观测
●三角网的等级和精度要求
——符合有关规定
●水平角观测要求:
——开测前应对测角仪器进行检验和校正。 ——各测回的零方向读数应均匀分布在度盘和
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3-4.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的距离观测
[解]单联中误差为
1
ml
=
± 2
nΔ2l
+ δ2
=
1 ±
2
24×22 + 72 = ±6.02mm
全桥桥轴线中误差为
mL = ±
m2 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工程施工测量一、施工准备1.仪器设备主要测量仪器:GPS-RTK、全站仪(测角精度不低于6″、测距精度不低于5mm+5ppm·D)。
电子水准仪、水准仪(不低于S3)。
2.辅助工具和材料工具及材料:对讲机、棱镜组、对中杆、水准尺、塔尺、钢卷尺、盒尺、大锤、斧头、木锯、墨斗、木桩、红漆、墨汁、铁钉、小线等。
GPS-RTK、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等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合格。
3.作业条件工程定位依据的平面控制点不得少于三个,水准点不得少于两个,资料齐全、有效。
具备施工设计图纸及与测量相关的设计文件。
测量人员必须具有测量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4.技术准备审核设计图纸,勘查施工现场。
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履行审批手续,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二、操作工序1.工序流程2.操作方法测量控制点位交接1)交接桩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或勘测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施工单位应由测量负责人接桩。
2)交接桩应在现场进行,并附有桩位平面布置图、坐标和高程成果表等交桩资料,交接桩后办理交接手续。
3)接桩时应检查桩位是否完好,交接桩数量能否满足定位测量需要,如果桥梁与在建道路连接时,应在连接处向桥区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以便于和道路进行联测,并根据现场通视情况,向相关单位提出补桩加密的要求。
4)接桩时应在现场进行桩位标注,并做好标记。
5)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桩位保护,必要时可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井、钉设防护栏杆等措施。
控制点复测1)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内业校核,检查成果表中的各项计算是否合格。
2)控制桩的坐标复测应采用GPS测量方法,高程复测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方法。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
3)复测后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并向监理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方可使用。
3.建立施工控制网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地形、地貌和桥梁形状布设,小型桥梁可在原有导线网的基础上做适当加密形成桥区加密平面控制网,但应尽量形成直伸导线,以保障测量精度。
特大桥、跨河桥或跨高速公路桥的平面控制网,可根据桥形和地形及施工要求布设成三角网或导线网。
2)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的三角点、二级以上的导线点及相应精度的GPS点,均可作为桥梁工程的首级控制。
3)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导线测量、GPS测量和三角测量等方法测设。
水平角测量采用方向观测法,距离测量宜采用电磁波测距,并应选用与控制网精度要求相应的等级。
4)点位应设置稳定,控制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和长期保留。
5)桥区平面控制网测设后应与道路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并绘制点位布置图,标注必要的点位数据。
高程控制测量1)首级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环形或附合水准路线,并与道路高程控制网联测。
2)2000m以上的特大桥一般为三等水准测量,1000~2000m的特大桥为四等,1000m以下的桥梁为五等。
3)在多丘或山地不便于进行水准测量时,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其精度应满足相应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4)高程控制点应布设在土质坚实、便于施测的地方,并定期复测。
4.桩基测量放样1)首先要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曲线要素进行中线桩的复测,然后根据墩台里程桩号及相关尺寸进行桩基中心坐标计算,坐标计算成果要由两人以上核对无误后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合格后,坐标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测量。
2)桩基中心坐标测量时,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a)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中心放样可采用GPS-RTK,利用至少2个以上平面控制点进行点校正,点校正后应查看点校正残差,单位校正残差应小于1cm,GPS-RTK使用要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关于GPS-RTK测量的相关规定。
在施工放样前,仪器安置好后GPS-RTK应到放样桩基附近的已知控制点进行测量复核,RTK手持杆水泡居中可以使用竹竿支撑,复核精度要小于1cm。
才能开始桩基的测量放样。
b)桩基放样前,准备好木桩和小钉子,当桩位中心坐标施测出来后,要打上木桩,直到木桩稳固为止,并再木桩顶面精确放出桩位中心坐标后,钉上小钉子。
RTK手持杆水泡居中可使用用竹竿支撑,放样误差要小于1cm,桩位中心坐标放样完毕后应实际丈量桩中心的间距进行复核,确定无误后每根桩位中心都要做两个以上的护桩,以便随时校核桩位正确性。
c)桩基护筒埋设完成后再用GPS-RTK对桩基中心位置进行复测,使用竹竿支撑使RTK 手持杆水泡居中,平面测量误差控制在1cm以内,并对护筒标高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方能进行桩基的开钻施工。
5.承台测量放样1)桩基全部施工完成后进行承台施工,钢板桩围堰,需在钢板桩上设置水准点控制承台高程。
当基坑开挖到位后,使用水准仪测出桩基顶面高程,以便破除钻孔灌注桩桩头。
2)破除桩头后,要对每根成桩的中心位置再进行一次测量,检查成桩中心位置与设计的中心位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小于5cm限差,并做好原始数据记录。
3)使用GPS-RTK或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承台底4个角点或测量承台底十字中心线控制点。
使用竹竿支撑RTK手持杆使水泡严格居中,平面严格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丈量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以书面技术交底给予现场技术员,供安装模板用。
通过吊线法和水平靠尺进行模板安装。
5)承台模板立模后,及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误差控在3mm以内,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直至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并要测出承台顶面高程,并要在模板上标出承台混凝土顶高程。
高程误差控制在3mm以内,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6)承台放样示意图6.墩身(墩柱)测量放样1)墩身放样时,先在已浇筑承台的顶面上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在承台顶面测出墩柱底部角点或十字中心线控制点,并现场复核墩身相对几何尺寸,供支模板用(首节模板要严格控制其平整度)。
模板固定后使用全站仪测量模板顶口轴线平面位置,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测量误差要小于3mm。
使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测量墩身顶面高程,要采用全站仪正倒镜法取中值,测量方法及精度要符合三角高程测量规范要求。
并与设计值相比较,直到差值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为止。
2)全站仪对墩身平面位置放样,每次都必须复核后视角度和距离;水准仪进行墩身高程放样时每次测量必须依据两个控制点。
3)测量时要由两个以上测量人员分别放样相互检校,以确保测量质量。
4)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给予现场技术员。
7.支座垫石测量放样1)在支座施工前,必须进行平面控制点,高程点的复测及墩顶高程复测,并要与相邻标段联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2)在墩顶测设出支座垫石的角点位置,支座垫石的顶面高程可通过各墩顶水准标志高程测设。
3)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放出支座垫石的平面位置,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测量误差要小于3mm。
并使用全站仪或钢尺复核相邻支座垫石的间距;支座垫石顶部高程使用精密水准测量法控制,将平整度相对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4)待支座垫石施工完毕后,用全站仪坐标法放出支座中心对预埋孔位进行复核并弹墨线,如超出偏差及时整改。
8.连续梁测量放样1)连续梁模板拼装完成后要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样,采用棱镜支架杆,测定出连续梁的轴线位置和平面控制位置及翼缘板位置,再测设连续梁模板的顶面高程。
两者相互交替,直到平面位置和高程误差都要小于3mm。
确认准确无误后,经测量监理确认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2)根据设计要求布置沉降观测标(如下图)做好连续梁施工过程的预拱度控制,通过连续梁梁浇筑施工前后的沉降观测,得出浇筑施工前后的变形量,以便后期现浇箱梁预拱度的调整。
9.现浇梁曲线上测量放样混凝土箱梁施工采用整体移动模架进行。
由于整个桥梁处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上,为保证箱梁的线形平整,至少以5m为一个计算断面,算出箱梁底板中线、两侧边线和两侧翼缘板的三维坐标,据此进行施工放样。
具体做法如下:1)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在支架上放出箱梁底板中心和两侧的设计位置,采用棱镜支架杆,平面测量误差要小于3mm,配合水准仪进行箱梁底板定位(考虑预拱度)。
2)待底板固定后进行翼缘板和腹板模板的施工,最后用全站仪测出箱梁翼缘板模板的实际三维坐标。
与设计值相比,如超出规范允许偏差要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
三、施工测量注意事项1.技术交底制度1)技术对测量的技术交底a)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施工组织方案、作业指导书、设计变更图纸等;b)桥梁应细化到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部位的平面尺寸及设计高程。
如:桥梁墩台中心里程、梁缝里程及宽度、梁预偏心数据;桩基、承台、墩身、支座垫石的平面尺寸关系和设计高程等;c)严禁以图纸代替技术交底;2)测量对技术的技术交底a)测量人员在收到技术人员技术交底后,先对技术交底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按时完成指定部位工序放样任务,并对技术人员现场进行详细的测量交底,交底内容复核无误后,签字接受。
b)测量人员应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不得以草稿的形式进行交底;严禁以口头、电话或未经签字、转交形式进行交底。
c)在技术交底成果中,测量人员应直接反映出实测点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d)现场土方量测量时,应会同土方施工负责人、技术人员、计量人员共同进行,要求严格执行会签制度,所有参与的负责人必须对现场实测记录和技术交底进行签字认可,测量成果经计算处理后交工程管理部复核,无误后会签,以此作为计量依据。
3)技术交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a)技术交底、施工草图由单位工程主管工程师实施,工程部长和测量队长复核签字;b)所有资料,需经复核签字后,以书面形式交付使用;应遵守交接双方签字制度;c)技术人员在收到测量人员技术交底后,必须仔细计算、复核放样数据是否正确;可对放样点进行丈量,标高可参考已成型的部位进行检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