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规封管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的作用

合集下载

picc的冲管与封管方法

picc的冲管与封管方法

picc的冲管与封管方法PICC的冲管与封管方法。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给患者进行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冲管与封管的情况。

正确的冲管与封管方法不仅可以保证PICC的通畅和安全,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的冲管与封管方法。

首先,冲管是指在使用PICC之前、之后或使用过程中,通过导管进行冲洗,以保持导管的通畅。

冲管的目的是清洁导管内部,防止导管被血液凝固物堵塞,避免导管内细菌滋生。

冲管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另一种是使用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冲管。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检查医嘱,确认冲管的频率和方法。

2. 洗手并戴好手套,准备冲管所需的材料,包括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消毒棉球等。

3. 向患者解释冲管的目的和过程,获得患者的配合。

4. 用消毒棉球擦拭导管连接口,保持清洁。

5. 抽取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连接到导管上,缓慢注入,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6. 冲管完成后,拔出注射器,用消毒棉球按压注射口,避免血液外溢。

7. 记录冲管的时间、方法和患者的反应情况,以便于下次操作和观察。

其次,封管是指在PICC不需要使用或者使用完成后,通过导管进行封闭,以防止导管的污染和感染。

封管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使用正常盐水进行封管,另一种是使用肝素生理盐水进行封管。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检查医嘱,确认封管的频率和方法。

2. 洗手并戴好手套,准备封管所需的材料,包括正常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消毒棉球等。

3. 向患者解释封管的目的和过程,获得患者的配合。

4. 用消毒棉球擦拭导管连接口,保持清洁。

5. 抽取适量的正常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连接到导管上,缓慢注入,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6. 封管完成后,拔出注射器,用消毒棉球按压注射口,避免液体外溢。

7. 记录封管的时间、方法和患者的反应情况,以便于下次操作和观察。

总之,正确的PICC冲管与封管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静脉留置针冲管、封关相关知识

静脉留置针冲管、封关相关知识

静脉留置针冲管、封关静脉留置针其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适合于老年患者、小儿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使用静脉留置针,堵管是患者及护士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导致堵管的原因多为封管时血液回流至留置针内并受到套管内残留药物的刺激形成凝血所致,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属于一种酸性粘多糖,在体内、体外均有强抗凝作用,临床上常用小剂量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且较安全。

使用正常浓度的肝素封管液既可以避免因局部封管液的浓度太低而产生堵管或静脉炎,又可避免因浓度过高引起出血。

封管液的选择:临床上常用的是生理盐水、肝素盐水使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可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0.5%,所以选择冲管、封管液应根据导管的类型、患者的过敏史、输液液体的不同进行。

肝素盐水的配置建议:浓度为100U/ml的肝素盐水(1只12500U肝素加入125ml生理盐水中),多用于成人;浓度为10u/ml的肝素盐水(1只12500u肝素加入1250ml生理盐水中),多用于小儿。

儿科患者应使用1—10u/ml浓度的肝素盐水封管。

冲管、封管冲管: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推一下,停一下),使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将附着在导管和血管壁药液冲洗干净。

输液前脉冲式冲管的应用,脉冲式冲管在输液前用注射器先抽回血,观察有无回血,先缓慢试推少量生理盐水,如果推注通常无阻再使用脉冲式冲管,彻底冲开套管,保证输液顺利进行,达到药物治疗要求。

封管:1、只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2、脉冲式推注封管液,一边推液一边拔针头,3、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4、夹紧小夹子。

运用脉冲式正压封管;可在套管内形成大的压力,减缓血液的回流速度;而封管液由于脉冲推注可在套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套管内残留的药物冲干净,正压封管,减少堵管,使导管内真正完全被封管液填充,使导管内无药液和血液,所以有效应对了封管回血及堵管现象的发生。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静脉留置针是医疗实践中常用的静脉途径之一,它可以为病人提供药物输注、血液透析、血液采集等多种服务。

然而,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静脉炎等,这些并发症除了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成本外,还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留置针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留置针封管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留置针并发症的方法。

留置针封管是指在留置针被拔出后,立即用一定的物质填充静脉留置针内腔,阻止空气进入,防止感染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封管物质有肝素、生理盐水。

本文将探讨生理盐水和肝素对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

1.试验设计选取200名需要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另一组使用肝素封管。

观察两组患者的封管效果,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实验方法2.1 留置针封管流程在静脉留置针被拔出后,使用无菌手法,拿起10毫升注射器和带针头的3毫升注射器,将10毫升的生理盐水或0.5毫升的肝素和9.5毫升的生理盐水混合后,用带针头的3毫升注射器将混合液抽入留置针前端,直至针头处有液滴流出,留置针后方紧闭,再将留置针用无菌棉球压迫留置针口5秒钟,将管路口处连续翻滚2-3次,最后用透明敷料进行加固封管。

2.2 观察指标对比生理盐水和肝素封管的两组患者,观察以下指标。

2.2.1 封管成功率依据是否有漏液,判断封管成功率。

记录生理盐水封管和肝素封管的时间。

2.2.3 拔针疼痛评分采用0-10分的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拔针疼痛进行评分。

2.2.4 不良反应率根据是否出现局部感染、皮下血肿、紫斑等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率。

3.结果与分析生理盐水封管的成功率为94%,肝素封管的成功率为98%,肝素封管的封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封管,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封管时间比较生理盐水封管的平均封管时间为7.5±1.6分钟,肝素封管的平均封管时间为7.1±1.4分钟,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引言静脉留置针封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可用于长期输液、输血、药物给药等治疗。

由于静脉留置针封管容易引起血栓形成、感染及静脉内壁损伤等并发症,因此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护理非常重要。

生理盐水和肝素是常用的护理措施,它们可以降低留置针封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观察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1.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一种含有0.9%氯化钠的无菌液体,其渗透压接近人体组织液,因此可以用于静脉留置针的冲洗和封管。

生理盐水可以清洁留置针封管周围皮肤,并在留置针封管内形成一层润滑膜,减少留置针和静脉内壁的摩擦,防止血液凝块的形成。

生理盐水还可以调节留置针封管周围的pH值,促进组织愈合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2. 肝素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止血液凝块的形成。

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肝素可以防止留置针内部形成血栓,并减少血管内壁的炎症反应,降低感染风险。

肝素还可以改善静脉血流速度,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例需要留置静脉针的患者进行观察,其中50例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留置针封管,另外50例患者使用肝素进行留置针封管。

观察指标包括留置针周围皮肤感染、留置针内血栓形成、留置针通畅情况等,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2. 结果经过观察和统计分析,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留置针封管的患者中,有5例出现了留置针周围皮肤感染,8例出现了留置针内血栓形成,且有3例出现了留置针不通畅的情况。

而使用肝素进行留置针封管的患者中,只有1例出现了留置针周围皮肤感染,2例出现了留置针内血栓形成,且没有出现留置针不通畅的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肝素进行留置针封管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留置针封管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通过本次观察研究,发现使用肝素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可以显著降低留置针周围皮肤感染、留置针内血栓形成及留置针不通畅的发生率。

留置针冲管和封管方法

留置针冲管和封管方法

留置针冲管和封管方法留置针是一种用于长期输液或注射药物的医疗器械,它通过置入患者的血管中,使得药物可以长时间地输送到患者的体内。

在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方法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留置针冲管和封管的方法。

首先,冲管是指在使用留置针之前,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来清洗留置针内部的管路,以确保管路的通畅和清洁。

冲管的方法如下,首先准备好需要用到的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确保溶液是清澈透明的,没有悬浮物或沉淀物。

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到留置针的接头上,慢慢注入适量的溶液,直到从留置针的另一端流出清澈的液体为止。

在冲管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坏留置针或导致溶液溢出造成污染。

其次,封管是指在使用留置针之后,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来封闭留置针的管路,以防止外界的细菌或空气进入,减少感染的风险。

封管的方法如下,在完成药物输注或抽取血液后,首先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冲洗留置针的管路,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到留置针的接头上,注入适量的溶液,直到留置针的管路完全被封闭。

在封管的过程中,要确保注射的溶液量足够,以充分封闭留置针的管路,同时要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造成留置针的移位或脱落。

在进行留置针冲管和封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医疗器械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同时,医护人员在进行留置针冲管和封管时,需要做好手部消毒,并佩戴洁净的手套,以防止细菌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另外,对于留置针的使用和管理,医护人员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留置针的功能正常,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总之,留置针冲管和封管方法是使用留置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正确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护人员在进行留置针冲管和封管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做好手部消毒和器械消毒,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留置针冲管和封管的方法,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9种封管液正确使用方法

9种封管液正确使用方法

9种封管液正确使用方法1、生理盐水优点:作为封管液时不受病种限制,尤其适用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的患者。

国外研究显示[3],针对新生儿这一脆弱的群体,生理盐水在维持导管通畅方面的作用与肝素相同。

此外,生理盐水封管可以减少配置过程和感染机会;防止不相容药物和(或)溶液的混合,促进和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生理盐水可用于肝素禁忌证的病人,如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及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肿瘤晚期、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者。

根据静脉输液护理操作指南的建议,封管液不应含有防腐剂,特别是新生儿及儿童使用时。

既往研究认为,肝素钠封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但近几年,用生理盐水封管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减少肝素封管的不良反应,同时采用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减少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

缺点:因为生理盐水没有抗凝的作用,虽能起到了维持导管通畅的作用,但是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概率。

2、肝素肝素的活性中心能够与抗凝血酶Ⅲ结合。

AT-Ⅲ有一个精氨酸反应中心,可以与凝血因子的丝氨酸活化中心共价结合,从而使含有丝氨酸活化中心的凝血因子失去活性,起到抗凝作用。

优点:因其具有强大的体内外抗凝作用,所以用于预防置管后血栓这一严重的并发症。

最新版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指南指出[4]:用肝素对各种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封管时,其浓度变化范围在10~100 U/ml;为防止导管阻塞,封管液量应2倍于导管加延长管容积,推荐使用剂量是10~20 U/ml。

国内于德兰[5]等对两种不同浓度、量的肝素封管液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用50 U/ml的肝素液10 ml 在维持静脉导管通畅、减少拔管率方面效果最佳。

对肝素和生理盐水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6]结果显示,肝素比生理盐水更能有效的降低堵管率,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缺点:肝素在抗凝过程中,会出现出血、血小板减少症、骨质疏松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最常见和首要的并发症是出血;骨质疏松是长期使用肝素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肝素诱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是2%~5% 。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静脉留置针封管是临床上常见的操作,用于输液、输血或给药等治疗。

封管是造成静脉留置针失去通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留置时间较长或患者血液凝固功能异常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抗凝剂肝素溶液冲洗等,但针对不同患者的效果并不明确,且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研究旨在观察生理盐水和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时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处理方法。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操作提供更准确的指导,提高留置针的通畅率,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生理盐水与肝素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旨在探讨两种溶液对静脉留置针封管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选择。

通过对比两种溶液在封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可以评估其对预防静脉留置针封管相关并发症的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为患者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护理提供更好的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生理盐水与肝素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作用机制,为该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愿我们的努力能为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贡献一份力量。

2. 正文2.1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择了60名需要留置静脉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30名患者在留置静脉针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处理,另外30名患者则使用肝素进行封管处理。

所有患者在留置静脉针后均进行了必要的护理和观察。

在封管处理中,生理盐水组将在静脉针插入后使用生理盐水1ml 进行封管,而肝素组则使用肝素溶液1ml进行封管。

封管后将观察静脉针的通畅程度和封管效果,并记录相关数据。

数据的收集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观察静脉针的通畅情况、留置时间长短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

生理盐水与肝素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静脉留置针封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操作,但在留置针封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血管阻塞或血栓形成等问题,导致静脉留置针不能正常使用,甚至引起感染等严重后果。

生理盐水和肝素是常用的药物,在静脉留置针封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预防血管阻塞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生理盐水是一种无菌的生理性溶液,具有保湿、清洁、消炎等作用,可以帮助保持血管通畅,减少血管堵塞的可能性。

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物,能够抑制血液凝固,防止血栓形成,减少静脉留置针封管时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生理盐水和肝素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旨在探讨两者的应用是否能够提高静脉留置针的通畅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次实验,希望能够为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操作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生理盐水与肝素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比较两者在预防静脉留置针封管堵塞方面的效果差异,为临床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进一步探讨肝素的机制和作用方式,从而加深对肝素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理解。

最终的目的是为提高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通畅率和使用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我们期待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和借鉴,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支持。

【字数:215】2. 正文2.1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了30名需要留置静脉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均符合研究标准,并且在同一医院进行留置静脉针的手术。

将3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生理盐水注射,另一组接受肝素注射。

每组包含15名患者,并且在注射前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常规封管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2-09-07T10:41:54.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高瑛1 马素霞2 [导读]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法近年来已成为各医院血液净化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

高瑛1 马素霞2
(1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血透室新疆昌吉 831100;2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院感办新疆昌吉 831100)【中图分类号】R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217-01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法近年来已成为各医院血液净化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

对于使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半永久性导管)长期进行血液净化的患者来说,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简称CRBSI)[1]是保证充分有效血液透析的关键,同时也是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监控的主要环节。

本文对我院2010年、2011年两年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长期血液透析,使用维护情况进行回顾对比分析发现,两年留置导管感染率、尿激酶溶栓率有明显差异,见下表
2010年2011年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维护情况对比表
结果
将两年留置导管使用维护情况对比分析,得出导管封管方式不同,CRBSI及尿激酶溶栓现象发生有所不同,常规封管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冲洗导管后再用肝素钠注射液封管方式,CRBSI及尿激酶溶栓发生的机会明显低于只用肝素钠封管的方式。

讨论
1、导管内血栓形成是影响导管使用的主要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包括三种类型:(1)导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或完全填塞导管;(2)导管周围形成纤维鞘;(3)导管尖端血栓形成。

后两种类型血栓形成主要见于较长时间留置导管的患者,其主要表现是透析时引血困难,但回血通畅[2],其主要解决方法是尿激酶溶栓治疗或更换导管,这些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怎样能做到预防血栓形成尤为重要,血栓形成原因与患者基础疾病,如患者本身的高凝倾向,导管留置部位,双腔导管长度以及导管护理技术等因素有关。

经过多方学习及1年的临床实践,封管前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钠注射液封管,可以将导管腔内残留血液冲入血管内,使导管腔内及管头周围充满生理盐水,防止血细胞堆集形成血栓堵塞导管,尿激酶溶栓机率较前减少。

2、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导管出口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有发热或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而无明显其他感染[4]。

2010年2例感染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表现透析过程中出现寒战,体温高达39℃伴低血压反应,导管内及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的病菌,2011年开始封管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后再用肝素钠注射液封管避免导管暂居菌和定植菌滋生环境形成,至今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例。

3、使用导管类型:长期颈内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由Covidien公司提供:(1)QUINTONPERMCATH13.5Fr,长度19—36cm,静脉腔容量1.4CC,动脉腔容量1.3CC。

(2)HemosPlit14.5Fr,长度19—24 cm,静脉腔容量1.7 CC,动脉腔容量1.6 CC。

(3)MAHURKAR13.5Fr,长度19—36 cm,静脉腔容量1.5CC,动脉腔容量1.4CC。

4、使用先冲后封管方法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封管时遵守最大限度无菌屏障要求,严格手卫生原则,洗手戴无菌手套,同时助患者戴口罩(防止口鼻腔葡萄球菌),用0.5%碘伏棉签消毒导管处,以管口为中心范围大于10cm,铺无菌巾用0.5%碘伏棉签6根消毒管口末端及管口周围3遍,用20ml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用适度力量推注入导管,再用多于导管动、静脉腔容量0.1CC的肝素钠注射液封管,将导管中残留血液冲入血管内,使导管腔内及管头周围充满生理盐水,防止血细胞堆集形成血栓堵塞导管[5]。

同时避免导管暂居菌和定植菌滋生环境形成,防止导管相关感染发生,起到一曲同功作用,加之在导管出口处涂百多邦软膏,盐酸金霉素眼膏预防置管出口处感染。

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用肝素钠封管的长期透析者,经院感办多次从导管内抽血取样培养结果无需氧菌生长。

此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卫生部.2011年02月13日(试行).
[2][3] 薛志强.尿激酶24小时停留封管溶栓治疗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内血栓形成的疗效研究,中国血液净化.2010年5月第9卷第5期.
[4] 郭美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45例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10年4月第9卷第4期.
[5] 牛津临床透析手册第2版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护理,2007年11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