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春季《文学理论研究》期末考核
文学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文学理论复习材料(下)一、名词解释1、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着重描写生活中的事物,并以写实的方式达到细节的真实,力求如实地再现现实。
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反映客观存在,表现作者真切的现实感受。
2、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为表现性和虚幻性。
理想型文学偏于塑造生活中不存在的虚幻的形象,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力求表现超越现实的主观理想。
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表达作家对现实矛盾的情感评价,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3、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象征型文学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对它们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凭借想象虚构出非现实的事物,从而塑造出具象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寓意性形象。
象征型文学描写客观物象的目的是为了暗示某种深广的意义,所以他不求物象细节的真实,而以主观变形的方式使其具有超越自身的内涵。
4、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
它的产生与英国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浪漫主义的口号是“回归自然”。
浪漫主义文学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致。
浪漫主义文学极端强调主观精神以及主观精神在文学生产中的创造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式——自我表现。
代表人物有华兹华、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雪莱、济慈。
5、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初,现实型文学不断发展,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其首要原则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写作。
倡导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再现生活的真实。
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题材、描写范围全面地、充分地面向现实社会,全面深入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既要进行精细入微的刻画,又要进行历史长卷式的宏观展示,表现出对现实的富有理智的暴露与批判。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134275--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理论期末备考题库134275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下面诗歌用了通感手法的是()A.空翠湿人衣B.人来鸟不惊C.明月别枝惊鹊D.大珠小珠落玉盘正确答案:A(2)《人间词话》的作者是()A.刘勰B.曹植C.王国维D.孔子正确答案:C(3)台词即剧中人物的言语,以对话(对白)为主,还有独白和()。
A.旁白B.文本C.对话D.对白正确答案:A(4)()是指由于正义一方的失败或毁灭,而引起人们的悲痛、怜悯,并由此产生崇高感的戏剧作品。
A.戏剧B.正剧C.喜剧D.悲剧正确答案:D(5)在()文学中,人与自我的异化关系体现为理性与本能的对立、感官与精神的对立,以及由此形成的双重乃至多重人格。
A.现实主义B.现代主义C.实践主义D.自然主义正确答案:B(6)要追根溯源的话,人们往往把"三一律"的萌芽追溯到()的《诗学》。
A.亚里士多德B.王国维C.鲁迅D.柏拉图正确答案:A(7)其作品被称为“东方意识流”的小说家是()A.刘以鬯赵树理C.莫言D.王蒙正确答案:D(8)()把小说称为“庄严的谎话”A.托尔斯泰B.巴尔扎克C.莫泊桑D.托斯陀耶夫斯基正确答案:B(9)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出色的心理描写被称誉为()A.心理描写法B.人性辩证法C.心灵的描写法D.心灵的辩证法正确答案:D(10)老舍的剧本()从根本上打破了"三一律"的神话,使戏剧文学在结构上发生了一次革命。
A.《茶馆》B.《骆驼祥子》C.《家》D.《四世同堂》正确答案:A(11)意识流由美国心理学家()创造的A.华生.约翰·布鲁德斯B.威廉·詹姆斯C.弗洛伊德D.詹姆斯·乔伊斯正确答案:B(12)文学利用语义来显现形象之所以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语言修辞手法,是因为修辞所表现的语义常常带有不确定性或()的特点.A.复杂性B.多义性C.单一性D.多面性正确答案:B(13)在中国,()应被视为随笔这一文体的首创者,他的《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中收入了数百则随笔。
期末作业考核《文学理论研究》含答案汇编

期末作业考核《文学理论研究》满分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就一篇抒情作品而言,抒情动机是多方面的、交叉的,而不是单一的。
(✓)2. 在抒情性作品中,夸张是服务于情感需要的。
(✓)3. 一个事件在叙述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4. 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的不少文学理论著作中的分类意义重要,影响深远,首先是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文体问题。
(✓)5.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人物描写包括哪些方面?答:按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事、景、物的细微之处的描写,它可以更加具体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能使作品产生浓厚的生活气息,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答:道是人在社会当中体现出来的,是人与社会血脉相连的纽带,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玄机。
文学处处体现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而人与人的关系真正组成为今天的社会。
因此,当文学成为体现人本价值时,文学是承载社会结构的中流砥柱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承运之舟。
(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文学一经产生就有自身的独立性,并且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
(3)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和文学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影响都是间接的,而且会受到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选择。
3. 简述一下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答: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述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09-10.1)

第 1 页 共 2 页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 卷)(2009 -2010 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 文学理论 考试时量 100 分钟系(部) 中文系 专业班级 06小教(1-8班)、07小教 命题教师 凌学东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它的两种典范形态是含蓄和含混。
)2、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3、 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地描写它,结果消解了“套版反映”,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
它的心理基础是,摆脱日常的“自动化”感觉,而用事物给人的第一次新奇反应为基础展开描写,来调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4、 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4、艺术概括: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下列表格中相应的括号内。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审美关系范畴的是(C)A 、作家路遥有一次在黄土高原上看到一朵盛开的野菊花, 不知不觉中已泪流满面。
B 、贾宝玉和林黛玉细品《西厢记》D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2、文学理论应该具备的品格是(D)A 、指导性和现实性B 、实践性和指导性C 、现实性和价值取向 3、主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doc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doc1、什么是文艺学?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14、什么是话语蕴藉?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名词解释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
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
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文论专题》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论专题》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 )”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A.仁学 B.礼学
C.诗学 D.义学
2.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
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
A.“灵籁” . B.“物籁”
C.“神籁” D.“天籁”
3.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 )属于主体论范畴。
A.“才、胆、识、力”说 B.“理、事、情”说
C.“师法自然”说 D.“妙造自然”说
4.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
C.《宋元戏曲考》 D.《人间词话》
5.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 )。
A.“机趣神韵” B.“悲剧之情”
C.“同情之举” D.“团圆之趣”
6.“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
大雅。
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 ( ) A.地域的范围
B.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
C.诗歌的内涵
D.诗人的精神情怀
7.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科学性 B.理性
C.感性 D.目的性。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系考研真题(2003-2018)

2018年填空1点铁成金的提出者2 柳毅传书的作者3 1922年三美的提出者4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是长青的出自谁——(虚构人物)5 民间故事形态学的作者名词解释后七子三崛起莎士比亚的问题剧无目的的和目的性(康德)意图谬论简答(四个必答)1西游记的成书过程2汪曾祺八十年代初期小说特征3选一个二十世纪的诗歌流派,说明其形式特征和主题特征是什么4伽达默尔提出的“视域融合——效果历史”的内涵论述题1李清照别是一家,谈谈你的看法2 没有晚清,哪来五四,谈谈你的看法3 这个记不清楚了,就是谈谈关于“形式现实主义”的理解,就是内涵应该,结合三部作品谈谈你的看法4 关于艾略特的一个诗论观点,就是诗并不是个人的,是相对于华兹华斯诗歌是情感的抒发这个观点提出来的,记不太清楚了,在朱立元的《当代西方文论》里面是有相关论述的,可以回去翻一下,主要是对于艾略特那个论点的论述。
作文《我们的时代》关于雅俗文学嬗变的理解(题目很长,但主要就是这个意思)2017年一.填空1.提出文学研究对象是“文学性”而非“文学”的语言学家是___2.宋初诗坛有三大流派,各有不同诗风,分别是“白体”,“西昆体”和____3.王实甫的《西厢记》取材于唐代传奇___4.格非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是____5.弥尔顿的《失乐园》的诗体是___,以不押韵的五音步抑扬格为特点。
二.名词解释1.“隔”与“不隔”说2.韩孟诗派3.自然主义4.寻根文学5.易安体三.简答题 60分1.简述韦勒克的“文学内部的研究”内容2.简述《红楼梦》的悲剧意蕴3.简述茅盾长篇小说《子夜》的新文学史地位。
4.华兹华斯与1800版的《抒情民谣》序言部分提出了诗歌理论,成为了浪漫主义宣言,简述序言中的诗学思想并说明其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品中的体现。
四.论述题四选二1.有学者认为,中西方文学理论各有其内在逻辑和外在语境,应分别名为“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结合你的中西方文学理论学习见闻谈谈你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文学理论研究》满分100分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就一篇抒情作品而言,抒情动机是多方面的、交叉的,而不是单一的。
(✓)2. 在抒情性作品中,夸张是服务于情感需要的。
(✓)3. 一个事件在叙述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4. 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的不少文学理论著作中的分类意义重要,影响深远,首先是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了文体问题。
(✓)5.文学艺术在表现人类普遍情感的时候必须以独特的主观态度来表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人物描写包括哪些方面?答:按描写的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事、景、物的细微之处的描写,它可以更加具体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其内在本质,能使作品产生浓厚的生活气息,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是什么?答:道是人在社会当中体现出来的,是人与社会血脉相连的纽带,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玄机。
文学处处体现人存在的意义和方式,而人与人的关系真正组成为今天的社会。
因此,当文学成为体现人本价值时,文学是承载社会结构的中流砥柱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承运之舟。
(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文学一经产生就有自身的独立性,并且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
(3)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和文学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影响都是间接的,而且会受到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选择。
3. 简述一下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答: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述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
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具体说,戏剧文学的特点包括集中性、舞台性、动作性三个特点。
A 集中性高度的集中性,可以适应舞台演出的各种局限。
人物集中。
一场戏一般只着力写几个(或一两个)人物,一切可有可无的人物应略去。
人物众多,笔力分散,往往会给观众一浮光掠影的印象。
情节集中。
剧本故事有一条最能表现主题的中心线索,构成单纯明晰的情节。
剧本的分幕、分场、正是他的情节集中的具体表现。
场景集中。
频频换景,很难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性格。
戏剧要求一个故事一般在几个甚至一个场景里演完。
B 舞台性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舞台性。
剧本虽然也以文字为其表现形式,但剧本却不以文字表现为满足。
因此剧本在艺术处理的方法上,就和其他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
比如在小说中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对人物、事件、环境气氛、声音动作、心理状态等,进行细致刻画和描写,甚至可以由作者出面发表议论,表达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而在剧本中这一切都要靠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在小说中可以连贯地叙述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的进程,自由的描写各种场景,而戏剧则必须把发生在广阔空间和漫长时间里的事情,浓缩在几十平方米的舞台和二、三个小时的演出中。
这就要求戏剧的内容高度集中,剧本的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太多,故事不宜太复杂,场景也不能有过多的变化。
只有做到时间、地点和人物事件的三集中,才能使剧情主线突出,一贯到底,而不至产生庞杂、冗长、松散地的弊病。
C 动作性戏剧中的一切,既然主要靠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剧本就必须为人物设计出一系列鲜明深刻的戏剧动作,才能把剧本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呈现于舞台。
在戏剧中,动作不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动作的随便应用,而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征,从生活中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鲜明、精炼、含蓄、优美、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典型化的戏剧动作。
动作在戏剧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典型化的戏剧动作,就很难推进剧情的发展,反映戏剧的矛盾冲突,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4. 在文学阅读活动中,阅读身份有什么含义?答:阅读身份主要是指在整个的文学阅读活动中,作为阅读主体的读者,以自己的需要和期待、感受和体验、联想和想象、判断和评价等特殊的审美心理和认识机制完成阅读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规定性和个性特征,即读者完成实际阅读行为时所具有的特殊的阅读心态和阅读立场。
它是文学阅读中读者主体性的有机体现,是阅读活动丰富和多样化的决定因素。
5. 简述“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优点。
答:优点: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
叙事朴素清晰,读者读起来觉得轻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缺点:叙事的真实性受到怀疑;叙事形态大体是封闭的,结构比较呆板,留给读者的再创造空间十分有限。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答:1.抒情主体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式建立在抒情主体——作者的基础上,所以说,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我们决不能断定作者就是抒情主人公。
因为作者本身毕竟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抒情主人公却出于虚拟的审美视界中。
在审美的世界中,作者总会在更高的审美理想指导下去抒发作为艺术真实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即通过审美提炼后的情感。
因此,处于创作状态、艺术世界中的创作者,以现实世界当中的作者的真正人格,或者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作者的实际人格总是有差距的,不能将两者简单的统一起来,或断定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例:五绝·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2.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传达出内心抽象的情感。
②情景交融,景情相生:抒情者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创作过程中,总是追求一种更高级的情景关系——意境。
借助作品中的实景和由实景引发出的虚景,抒情者与接受者进行着意味无穷的情感与思想的对话与交流。
读者在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中获得了更为丰富、深刻的审美意蕴。
(例:柳宗元寓言小品《三戒》)2. 阐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如何?答:艺术界的问题应该通过艺术界的自由讨论来解决,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也是如此。
艺术真实就是在坚持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合理的联想、幻想、想象、虚拟,进行“任意”地编造和虚构。
编造和虚构的东西,有时甚至可以违背现实生活的常情常理。
一般来说,艺术,分为绘画、雕刻、建筑、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八大类。
前七大都有渊远的历史可循,唯电影是近代才增列的。
文学是美的艺术,也是“真”的艺术。
这里所谓的“真”是指文学应当追求艺术的真实性。
所谓艺术真实性,就是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
生活真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人、事、物。
对文学艺术来说,生活真实是基础。
这是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鲁迅是一位文学大师,它的很多作品如《社戏》、《故乡》、都来源于他幼年的生活经历。
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中的见闻,相信鲁迅是不会写出这么深刻、动人的作品的。
虽然,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生活真实并不等于艺术真实。
这是因为,生活与艺术之间总有一段距离的,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要经过作家头脑的加工提炼,要有艺术实践活动。
有些作者虽然把自己经历的最悲惨、最痛苦的事写上来,但却没引起读者的共鸣,原因之一就是没对生活素材要做分析鉴别,而是照搬全抄。
我有位同学曾经写了一片作文,叙述了自己生病做手术差点死掉的事,结果老师的评语却是不真实、有抄袭之嫌。
我的同学很气愤:我谢的是真的,老师却说我虚构,我前面的同学的明明是虚构的,老师却说她写得真实感人······我听了,感慨颇深,照搬某个生活场景也可能显得不真实,因为那只是繁杂生活中的个别现象,并不能整体生活的本质,而只有具有生活代表性的作品才能让人感到真实。
著名剧作家曹禺在话剧《王昭君》中,虚构了孙美人的形象,新皇帝因为先帝托梦说孤单,就下令赐死孙美人为老皇帝殉葬。
王昭君从孙美人的悲剧命运中看到了后宫嫔妃的凄凉下场。
试想,如果没有虚构的孙美人形象,王昭君下决心自愿嫁给匈奴单于,且远去数千里之遥,一辈子不能回中原,她的心理依据是什么?剧中孙美人的出现,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因此,孙美人虽然是虚构的人物形象,但却真实可信,且具有典型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深入生活,学会提炼生活,抓住生活的本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赋予文学作品更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艺术真实总是高于生活真实的。
因为艺术真实是带着作者主观倾向性的生活真实,它是经过作者加工提炼后的生活真实。
就说《西游记》吧,大家会理所当然的认为那是假的,因为那些妖怪、菩萨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有的······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西游记》是作家在坚持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幻想而虚构、虚拟的作品,目的是曲折地表达作者对现实污浊世界的憎恨、反抗及作者的人生理想,在这一点上来说,它的确是表现出了某种艺术上的真实,并比所谓的全体复制的生活真实更有意义。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艺术真正的高度。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的。
它们的区别在于: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则在于:艺术真实要以生活真实为前提和基础,没有生活真实,就谈不上艺术真实。
总体来说,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是追求的目标,谁也离不开谁。
我们要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更加繁荣的文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