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夜曲作品9之1的演奏与风格把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从结构和听觉上阐述肖邦夜曲的“美”——以肖邦夜曲(OP.9NO.1)为例

从结构和听觉上阐述肖邦夜曲的“美”——以肖邦夜曲(OP.9NO.1)为例

夜曲 ( 0 P . 9 N O . 1 )是 肖邦最早创作 的一部夜 曲体裁的钢琴作 品,它继承 了夜 曲体裁创始人费尔曼三部性结构 、织体等 方面的特 点,同时在传统夜 曲的基础上也对夜曲的结构 、旋律 、演奏法、织体、踏板 的应用等方面加入 了自己的理解 。可 以
■l
这样说 ,从 肖邦 的第 一部夜 曲作 品中已经 明确体现出 了肖邦本人对 夜曲体裁 的独特认识 。这使 肖邦夜曲的处女作 ,在赢得声

直是主音的持续 ,其 中包含着主 到属 的和 弦运动,这说 明说 明和声是静态 的,没有运动 。前两小节是主要 的主题动机 ,这 材料 在三、四小节 又重复一遍 ,骨干 音高就是主和弦的分解 ( b - f _ b d - b b ) 。以此可 以看 出,旋律声 部是对主题分解和弦基

础上构 建的 ,织体 也是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 ,分解和弦对优美气质的表达有重要作用 。从作 品第 5 小节开始 出现 了对位式的 主题, 后面又进行模进 ,但这 时和声却是到 了降 b小调的三级和弦上 ,并且延长这一和弦四个小节长度。这样与开始的主 和 弦 四小节相 呼应 ,形成 t - d t I I I — D ,同样是这几个和 弦,与古典时期的和声就有 很大的区别。但 是从开始八小节 的主题 中我 们却听到 了两个 色彩 ,一个是 降 b色彩 ( 降b — F交替);一个是 降 D的色彩 ( d t I I I — t s V I 的交 替) , 最后到属和声半终止。呈示 部 中,第二个 乐句前 4小节采用 了同样 的创作手法 ,在第 5小节开始 向下属 离调 ,然后离调到属 ,1 5小节 回到 降 I I 级到 D 7 到主 的完满终止 。从呈示中分析可 以看 出,整个和声手法不像古 典时期那样是 功能的循环 ,而是通过调式交替 的手段,丰富

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与演奏技巧分析

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与演奏技巧分析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59/ 02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与演奏技巧分析◎孟凡淇/黄诗雨 (桂林理工大学)一、肖邦生平简介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音乐,1818年登台演出,曾在华沙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在欧洲巡回演出。

后来因为华沙起义的失败定居于巴黎,进行音乐教学和创作工作。

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音乐为基础,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曲调多为优美、情感丰富而细腻、创作曲目多为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肖邦音乐作品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他的一生创作了大约200部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两个时期:华沙时期和巴黎时期。

肖邦在华沙出生并生活了20年,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这段时期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大多表现了他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充满想象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受到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波兰民族音乐的色彩。

1830年爆发了华沙起义,肖邦和他的家人离开祖国迁居法国巴黎,华沙起义的失败和波兰的沦陷使他心灵受到了严重打击,这一时期肖邦音乐风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冲突性和悲剧性音乐元素,表现了肖邦对祖国深切地热爱和思念以及亡国之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这一时期也是他音乐创作的全盛时期,体现了他的思想艺术的高度成熟。

二、《夜曲》的创作背景夜曲是19世纪初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主要表现夜晚的宁静,对大自然的描绘,旋律抒情、柔美。

肖邦在创作《夜曲》时,肖邦以菲尔德夜曲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在音乐要素中寻求发展和创新,他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从情感表达、作曲手法、曲式结构、和声织体等方面比前人更具有创造性。

肖邦的一生创作了21首夜曲,并且将夜曲贯穿于整个音乐生涯,这也是肖邦在创作音乐作品时的黄金时代,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历程。

在肖邦的夜曲中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夜晚的静谧,同时抒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体现了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降E大调夜曲演奏分析
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是他最具代表性、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动听,而且优美的旋律是建立在很多技巧性的琐碎技巧之上。

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运用了许多技巧,让曲子产生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情感冲动型钢琴曲。

这首曲子传达的情感是悲伤的、忧郁的、苍凉的,这种情感通过旋律、和声和细节音符的处理,表达出来的十分细腻。

曲子的开始部分就是这种情感的高潮,由于上行的扬音符,全曲的铺垫和氛围急速升温。

接着,主旋律再现,留白出现紧张,不断反复强调主题,表达情感。

其次,曲子中的重视技巧。

这首曲子可以说是最能够体现肖邦技巧优秀之处的作品之一。

从钢琴的技术性方面来看,曲子中包含了很多琐碎而难度高的技巧,例如三指技巧、无重复双音符、左右手交替演奏、手指跳跃等等。

这些技巧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使得曲子的表现力更加强烈,情感更加深刻。

肖邦在使用这些琐碎而难度高的技巧时,并没有完全视技巧为技巧,而是将技巧与音乐有机结合,酝酿出了极富个性化和艺术性的音乐。

最后,肖邦在这首曲子中还智慧的运用了许多对比和变化。

曲子中有很多的变化和对比,包括主旋律和次旋律之间的对抗,音乐节奏的起伏,音乐节奏的变化等等。

这种变化使得曲子在表现力上更丰富,在听觉上更具有吸引力和张力,也使得这首曲子在一些富于想象力、具有决断意志的人中间更受欢迎。

总之,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作品,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充满激情,而技术卓越的钢琴技巧更为这首曲子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该曲通透动人,能够迅速抓住人的心弦,被很多国内外著名的钢琴家演奏并受到广泛的欣赏与赞誉。

肖邦夜曲op9no1

肖邦夜曲op9no1

降b小调夜曲0P.9 N0.1作品op.9no.1是肖邦最早的一部夜曲,堪称肖邦夜曲的开山之作,这首夜曲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1830年,正值肖邦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起身赴西欧旅行之际,显然,在初涉夜曲这类体裁时,肖邦还处于学习摸索阶段,风格承接菲尔德夜曲基本形式,且吸收了其夜曲典雅、优美、感情细腻、充满诗意等特点的同时,又在曲式、和声和旋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特色。

这首夜曲虽然不是肖邦夜曲的典型,却是无疑是夜曲这一体裁的典型。

这首夜曲采用甚缓板(Larghetto), 6/4拍,三部曲式。

中段由八度奏出的降D大调,旋律非常甜蜜,此曲的魅力就在于此。

旋律性较强,悠长、典雅。

节奏处理上也比较自由。

形式上作品仍延续了费尔德夜曲的三段体结构.但规模上得到了大大的拓展。

结构变得比较庞大,形式也较自由。

不像以前一样方正和规矩;中部对比不大。

仅仅是利用旋律的重复继续陈述乐思。

左手的伴奏织体始终保持不变。

只是在和声上有变化。

和声上,受浪漫派音乐的影响。

肖邦的和声也是那样追求个性、感情的解放。

总是大胆、突然的转调.甚至使用大量的尖锐的变音,和声语言非常富于明暗色彩变化;在这个作品中肖邦非常注重和声的美及表现力,敏锐地抓住和声色彩的无穷变换.将人们的审美带向新的境界.最后结束不是在主调降b小调.而是结束在其同名大调降B大调的主和声上,令人耳目一新。

旋律上.吸收了费尔德的一些养分.但同时又在这种旋律的甚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浪漫主义尝试.主要表现在旋律加花和装饰音的运用上。

从谱面上不难看出.肖邦运用了许多装饰性经过句和华彩来对基本旋律线条进行装饰加花.使主题总是以不同的效果多次出现装饰音的频繁使用也是肖邦夜曲创作的一大特色.他大量的运用前倚音、颤音等装饰音,这些装饰音不仅不妨碍原本旋律的优美,反而对乐思进行了补充.使得基本旋律线变得更优美.使得歌唱性旋律变得带有器乐色彩。

此曲的魅力就在于此。

旋律性较强,悠长、典雅。

浅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魅力——以降b小调夜曲op.9 no.1为例

浅谈肖邦夜曲的艺术魅力——以降b小调夜曲op.9 no.1为例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5(19—69小节),再现部A’+尾声(70—85小节)构成。

在调性上,首部与再现部A’+尾声部分围绕降b小调进行,中部则在降D大调与D大调上切换。

下面将主要从力度、触键、踏板这三方面来对乐曲进行具体分析,来感受体会肖邦夜曲的魅力。

(一)力度是此曲之“妙”在一部音乐作品中,力度记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存在点,它不仅可以突出音乐的主题与情感基调的进展,增添乐曲的灵性,丰富旋律线条,造成对比与发展,还能恰到好处地反应作曲家当时的内心活动与情感变化。

在这部音乐作品中,力度记号的使用可谓是无处不在,贯穿了整首乐曲的发展。

乐曲自起拍小节至第8小节前半段,刚开始音乐旋律的力度就为p,再加上降b小调的调性,意味着哀伤、痛苦的情感基调已初步形成,为音乐的发展及走向奠定了基础。

前两小节以柔和的旋律与渐弱渐强的音量呈示出来时,夜曲体裁立刻就被笼罩在静谧和朦胧的感觉中,接下来的第3小节中,肖邦用了流动性强烈且密集的22连音,以降b小调的属七和弦进行到一级结束第一乐句的发展。

随着音量的渐强至第5小节的fz,且调性发生了变化,由降b小调转到了它的关系降D大调上,这使得大调明亮和谐、温暖渴望的音乐内容和情感与小调暗淡忧郁、哀伤痛苦的音乐内容与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对比手法的效果所体现的音乐旋律线条丰富多彩,相互衬托、相互渲染,可以更好地把握情感表达,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内涵。

7小节smorz.(渐弱并渐慢、逐渐消失)预示着音乐逐渐趋于安静,逐渐消失的状态。

在这里左手部分的伴奏音型十分固定,以每6个八分音符为一组,这种音型的使用增加了音乐的倾向流动感,它与音量的结合使情感的起伏更加清晰、更加生动。

这首夜曲第二部分的第51至57小节,51小节处开始为ff(很强),且51—52小节与53—54小节两句的乐句旋律相同,这种不谐和音程所展现的紧张性,以及急迫地想要解决的情绪不断增长,将同样的乐句旋律进行二次重复,且重复的54小节以更加密集排列的音型所出现,这都在起着强调的作用,并且持续兴奋的情感状态在不断增强。

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

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作者:黄瑀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6期【摘要】肖邦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音乐巨人之一,也是世上少有的专精于钢琴的作曲家。

肖邦的作品大部分都笼罩着一层忧郁的气息,浪漫主义风格的曲风影响着无数音乐曲目,而《夜曲》就是肖邦最具有特色的作品之一。

《夜曲》饱含着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也向往着温柔宁静、绿色盎然的生命之本,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分析夜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奏特征,希望我们不仅能从中学习到他高超的钢琴演绎技巧,同时能学习到他不屈不挠的浪漫主义爱国精神。

【关键词】肖邦夜曲;艺术特色;演奏特征【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一、肖邦及其《夜曲》的创作背景肖邦是19世纪波兰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其以浪漫、激情的钢琴曲著称,而夜曲毫无疑问是其钢琴代表作之一。

夜曲是肖邦独创的新型钢琴独奏题材,也是最珍贵的艺术品。

肖邦的夜曲区别于传统,风格更加自由浪漫,内容更加多变和新颖。

他以菲尔德夜曲作为基础,并且将“夜曲”贯穿于其整个音乐生涯始终。

在他创作的黄金时代(1827-1846年),共计创作了21首夜曲。

19世纪是一个多事之秋,也是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高峰,特色的波兰音乐伴随着波折的波兰历史一同痛苦的成长。

舒曼曾经把肖邦的音乐比作一门大炮,对全天下激昂的呐喊“波兰永不灭亡”,鼓舞着波兰的人民勇敢反抗。

肖邦的音乐早期洋溢着对生命的向往,创作手法简明、风格多变、清雅,情调积极向上、十分欢快洒脱。

但在波兰独立战争背景下,年龄的沉淀和岁月的累积后,其作品变得格局更高,民族性爱国主义情操更浓,充满了悲剧色彩和英雄主义色彩。

他一生致力于音乐的创作,他的作品意境悠远、展现形式独树一帜,音乐风格独具特色。

二、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及演奏特征(一)深深的民族性曲风波兰,一个悲剧和浪漫的国家,一个饱受战争之苦的国家,无可否认,苦难是艺术创作最好的伙伴。

肖邦是土生土长的波兰人,其音乐有着浓郁的波兰风格,他将许多波兰的民族性素材融合进自身的音乐中,最具典型的就是玛祖卡,其汲取了民间音乐的精髓,而和声、调试更是独具匠心,评论家评论说玛祖卡是肖邦对波兰故土、波兰人民和民族特质最生动的描写,是波兰音乐乃至艺术的灵魂。

肖邦夜曲作品9之1的演奏与风格把握开题报告

肖邦夜曲作品9之1的演奏与风格把握开题报告

《肖邦夜曲作品9之1的演奏与风格把握》开题报告学生刘娟指导教师田野三峡大学艺术学院一、课题来源本课题由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田野老师拟定,以理论研究型为主。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肖邦一生共创作21首夜曲.,但其中比较出名的,流传较广的还是其作品第九号。

1830至1 831年间,共有三首创作.分别为降b小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和B大调夜曲。

降b小调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首作品.它优美明朗的旋律、丰富多变的和声色彩以及简单生动的音乐形象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该曲的学习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探索与研究其演奏与风格,可以在演奏和教学中更细致的把握乐曲,体现出此乐曲的价值。

理论意义:平静流淌的、沉思的旋律,亲切温馨的情绪,充满了梦中朦朦胧胧的甜蜜欢快,把黄昏和夜的寂静以及由它产生出来的一切美好的东西统统给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肖邦的《降b小调夜曲》(Op.9.No.1)。

这是一首非常好的教学与音乐会曲目。

在教学与表演实践上的意义: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只有自己深入了解乐曲的风格及特点,才能让学生得到规范的学习,正确把握乐曲。

作为演奏者,更要正确把握乐曲风格及特点。

演奏者通过乐器给听众传递信息,乐器是介质,乐曲是内容,如果一个演奏者不知道自己要传递的内容是什么,那他的演奏就是空洞乏味的。

三、阅读的主要文献,国内外学术动态及本课题的主攻方向阅读文献1、《欧洲音乐简史》钱仁简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3、《西方钢琴音乐概论》张式谷潘一飞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4、《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5、《钢琴教学论》樊禾心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6、《钢琴笔记》查尔斯·罗森著|译者:史国强现代出版社2010年版7、《钢琴音乐交流文萃》蔡馥如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8、《西洋音乐欣赏》高蕾贾红博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版9、《音乐圣经》林逸聪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10、《音乐鉴赏》王耀华伍湘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1、《钢琴艺术》杂志周广仁吴斌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12、《钢琴结构与钢琴演奏》王庆著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欧洲音乐简史》一书中全面吸收了学科新的研究成果,以欧洲音乐的发展为主线,分阶段对欧洲各时期音乐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音乐风格、作曲家和作品进行精要介绍。

肖邦夜曲的演奏心得定稿

肖邦夜曲的演奏心得定稿

中文摘要肖邦以钢琴音乐著称于世。

在肖邦的创作生涯中,夜曲是肖邦一生创作中最富抒情性和诗意的音乐体裁,他一生共创作21首夜曲,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他音乐创作中最精致的一组作品,且首首堪称旷古绝今之经典。

基于此,笔者在各种专家学者文献的著作的引导下,结合笔者本人的演奏心得,对肖邦夜曲及演奏方法进行粗浅的分析。

但因篇幅的限制,笔者将在文中以其几首夜曲为例,论述其艺术特色及演奏技巧。

希望可以为钢琴爱好者研究本课题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肖邦夜曲演奏方法艺术特色AbstractChopin is famous for the piano music.In Chopin writing career, serenade is the most lyrical and poetic.He has created 21 nocturnes which are supposed to the most exquisite works. and head the head be rated as a thou of to cut off now of classic.Based on these famous works,with the guide of documents,the author analyzes Chopin’s nocturnes and playing method with playing experience. but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space, The author in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 artistic features and performance skills with some examples of serenade. hoped can be piano fancier and in the days to come others study originally the topic provide to draw lessons from just some little.Key words:Chopin's nocturnes ;performance skills ;artistic features目录声明中文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前言 (1)一、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 (1)(一)肖邦夜曲的表现力特色 (1)(二)肖邦夜曲的悲剧性色彩 (1)(三)即兴情趣特色 (1)二、演奏方法中的案例说明 (2)(一)肖邦夜曲op9.1的演奏分析 (2)(二)肖邦夜曲op27.1的演奏分析 (2)(三)肖邦夜曲op27.2的演奏分析 (3)三、结语 (5)参考文献 (6)肖邦夜曲的演奏心得Chopin nocturnes playing experiences前言肖邦是音乐史上最神秘最富诗意生命的钢琴诗人,每一个弹钢琴的人都弹过肖邦的作品,每一个钢琴家也都研究过肖邦的音乐,肖邦音乐的地位无可厚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夜曲作品9之1的演奏与风格把握》开题报告
学生刘娟
指导教师田野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由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田野老师拟定,以理论研究型为主。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肖邦一生共创作21首夜曲.,但其中比较出名的,流传较广的还是其作品第九号。

1830至1 831年间,共有三首创作.分别为降b小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和B大调夜曲。

降b小调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首作品.它优美明朗的旋律、丰富多变的和声色彩以及简单生动的音乐形象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该曲的学习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探索与研究其演奏与风格,可以在演奏和教学中更细致的把握乐曲,体现出此乐曲的价值。

理论意义:平静流淌的、沉思的旋律,亲切温馨的情绪,充满了梦中朦朦胧胧的甜蜜欢快,把黄昏和夜的寂静以及由它产生出来的一切美好的东西统统给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肖邦的《降b小调夜曲》(Op.9.No.1)。

这是一首非常好的教学与音乐会曲目。

在教学与表演实践上的意义: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只有自己深入了解乐曲的风格及特点,才能让学生得到规范的学习,正确把握乐曲。

作为演奏者,更要正确把握乐曲风格及特点。

演奏者通过乐器给听众传递信息,乐器是介质,乐曲是内容,如果一个演奏者不知道自己要传递的内容是什么,那他的演奏就是空洞乏味的。

三、阅读的主要文献,国内外学术动态及本课题的主攻方向
阅读文献
1、《欧洲音乐简史》钱仁简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3、《西方钢琴音乐概论》张式谷潘一飞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4、《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5、《钢琴教学论》樊禾心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6、《钢琴笔记》查尔斯·罗森著|译者:史国强现代出版社2010年版
7、《钢琴音乐交流文萃》蔡馥如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8、《西洋音乐欣赏》高蕾贾红博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版
9、《音乐圣经》林逸聪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0、《音乐鉴赏》王耀华伍湘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钢琴艺术》杂志周广仁吴斌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12、《钢琴结构与钢琴演奏》王庆著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欧洲音乐简史》一书中全面吸收了学科新的研究成果,以欧洲音乐的发展为主线,分阶段对欧洲各时期音乐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音乐风格、作曲家和作品进行精要介绍。

作者是著名的欧洲音乐史学家,其语言阐述极其精练、准确、系统而概括,对于非音乐史专业的教学,本书篇幅适当,较为适合课时安排。

书中还附有珍贵的作曲家肖像、乐器、表演图片,是读者了解欧洲音乐发展历程的轻松而简明的优秀读物。

《钢琴演奏之道》这是“赵晓生学术著作系列”之一,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第一音质”与“第二音质”的概念;基础训练方面增添了“节奏训练”,提出对听觉、和声问题的重视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作曲家与作品方面增添了大量新鲜的实质性言论,对“钢琴改编曲”另辟专节进行阐述,有很多创新。

《西方钢琴音乐概论》书中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第一音质”与“第二音质”的概念;基础训练方面增添了“节奏训练”,提出对听觉、和声问题的重视是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作曲家与作品方面增添了大量新鲜的实质性言论,对“钢琴改编曲”另辟专节进行阐述,有很多创新。

《音乐的分析与创作》全书的理论阐述和内容安排也与这一总体系相符合。

在第一部分“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与旋律”中,各种理论和分析所涉及的结构范畴是从音乐最小的形式出发的,既可认为是表现核心乐思或基础音调或动机的最小存在形式,也可认为是独立、抽象的因素。

只有这种存在形式通过“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才能成长发育起来。

然而即使它不成为乐曲的主题或只是一般的旋律的话,它也必须按照一定的“音乐陈述结构形式”成型起来。

本书还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一些有特点的创作
手法也包容进来,力图扩大我们分析研究的范围;说明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手法的共同性和民族性之间的联系。

《钢琴教学论》这本书是一门新兴学科。

是研究钢琴教学全过程,揭示培养多层次、全面发展的钢琴演奏人才和钢琴教师队伍内在规律的,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概括性、专门性的学科。

它与传统的以总结钢琴演奏经验为主的钢琴教学法不同,是多学科相互结合渗透形成的边缘学科。

它探讨钢琴演奏能力的本质、发生条件、发展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有效地培养和发展这种专门的演奏能力,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对钢琴演奏和教学的方法进行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以系统论和方法论的构架对钢琴演奏教学方法进行抽象、概括的归纳和总结。

在《钢琴笔记》里,2003年国家图书批评奖候选人,世界上才华横溢的钢琴家之一,查尔斯·罗森以其一生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带我们走入钢琴演奏的未知世界,这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你在这里将要了解音符是如何演绎出来的,和弦为什么能打动我们,钢琴——调性的英雄和“恶汉”——如何塑造出西方音乐的走向,钢琴为什么又要面对强烈的挑战。

罗森还要为我们解释贝多芬如何用大脑作曲,但莫扎特对此连想都没想过,为什么在拉威尔的音乐里没有极强音,为什么琴手的动作能造成重要的戏剧效果但仅止于此。

《钢琴音乐交流文萃》是蔡老师几十年翻译作品与著作的集锦,全书共分为六部分:钢琴艺术、美国音乐和艺术、新西兰音乐和艺术、世人的纪念、艺术交流札记、旅游见闻,该书的出版对钢琴研究者及学习者而言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是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西洋音乐欣赏》是作者对20位大师和他们的名作经典进行了重点赏析。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文笔轻松幽默,秉承了“完全素质手册”一贯的“寓欣赏于乐趣”的风格,再配以丰富的图片,是青年读者和社会各界爱好音乐的人士了解西洋音乐的极好读本。

《音乐圣经》全书瑰集了目前可能收集到的西方古典音光的有关曲目、背景、唱片版本的全部资料。

基本按最新的CD资讯选定。

融西方音乐史、曲名、作品资讯、作品解读、唱片版本指南为一体,是CD时代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中的最好选择。

《音乐鉴赏》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析介绍了音乐欣赏必需的
基础知识、音乐史上各历史时期的背景情况及各时期主要的音乐家、音乐作品,以及中国民族音乐。

本书内容丰富、知识性、趣味性强。

本书可供高校学生作为“音乐欣赏”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供一般音乐爱好者阅读。

《钢琴结构与钢琴演奏》本书是旨在帮助钢琴学习者理解作品,提升艺术创作力的教学参考书,作者对音乐的结构,包括和声、旋律、节奏、速度、曲式、织体等,配合谱例,一一作了独到的阐释,并从结构的角度演绎作品,达到二次创作的高度。

本书对其他器乐的学习者水准上一个台阶也颇有启示。

四、研究的内容、途径及进度
研究内容:
1《降b小调夜曲》(OP.9NO.1)的音乐解析
1.1旋律分析
1.2曲式结构分析
2 《降b小调夜曲》(OP.9NO.1)的演奏特点
2.1 旋律的演奏特点
2.2 连音的演奏特点
2.3 踏板的使用
3《肖邦夜曲作品9之1》风格把握
3.1 肖邦夜曲的风格特点
3.1.1 创作风格特点
3.1.2 情感表现特点
3.1.3 音乐语言特点
3.2 《肖邦夜曲作品9之1》的风格解析
3.2.1 通过转调手法所表达的浪漫主义风格
3.2.2 情感表达
3.2.3 音乐语言特点
5、总结
研究途径:
通过在图书馆及网上阅读、搜集大量资料,在老师指导下对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及整理。

研究进度:
2011.12.6 下达课题任务书
2011.12.8 开题
2011.11.18—2012.1.15 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
2012.1.15—2012.2.8 撰写提纲2012.2.8—2012.3.8 论文第一稿2012.3.8—2012.4.8 论文第二稿2012.4.8—2012.5.8 论文第三稿2012.5.20—2012.6.1 定稿与答辩五、现有条件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现有条件:
1 网络资料
2 文献资料
3 老师指导
必须采取措施:
对参考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