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鉴别诊断
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

CLL的预后因素
1.预后不良:Ig VH 突变《2% ZAP70阳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 CD38>30% 17p- ( P53 肿瘤抑制基因所在) 11q-(ATM基因)
2.预后相对较好染色体:13q-(唯一的异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IWCLL标准 1、CLL时淋巴细胞绝对值≥5*109/L且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具有CLL免
骨髓和淋巴结检查
BM常规: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 胞为主
BM活检:CLL细胞浸润呈间质型,结节 型,混合型和弥漫型,混合型最常见,弥 漫型预后最差
淋巴结活检:CLL细胞多呈弥漫性浸润
免疫分型
肿瘤性B淋巴细胞呈单克隆性,只表达κ或 λ轻链中的一种
CD5、CD19、CD23、CD27、CD43阳 性
del(17p)>20%的治疗
一线治疗方案 FCR FR HDMP+R CFAR(CTX、FLu、campath、R) 阿仑单抗 苯达莫司汀
鉴别诊断
主要与小淋巴细胞表达B细胞免疫标志的 淋巴增值性疾病进行鉴别
淋巴增殖性疾病的免疫表型特征
B淋巴细胞≥5×109/L;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
Dillman RO. J Clin Oncol,2008,26(March 10):1193
CD19+淋巴细胞增多的鉴别诊断
Dighiero G, Hamblin TJ. Lancet,2008,371(March 22),1017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CLL是一种CD5+B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 髓、淋巴结、肝脾聚集为特征的恶性血液 病,是欧美国家老年人最常见的白血病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抗B细胞抗体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 CD21+CD24 BMT CR 61-75%,OS 35%,实体器官 50–58%
✓ Rituximab 用于32例实体器官移植后PTLD,有效率65%, 停药中位7个月2例复发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Rituximab-预防性治疗
• 入组条件:去T异基因移植;移植后血浆EBV-DNA≥1000拷贝 /毫升
周围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 4.霍奇金淋巴瘤(HL)和霍奇金淋巴瘤样PTLD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T-细胞肿瘤:3~12.5%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 肝脾- T细胞淋巴瘤 ➢ NK/T细胞淋巴瘤 ➢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 周围T细胞淋巴瘤
发病机制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 复杂,多因素参与 ➢ EBV感染 (原发或激活)是主要的因素 ➢ 受者因素为免疫监视功能受损 ➢ 来自移植物的慢性抗原刺激也起作用 ➢ 高危因素:特殊的移植器官;种类, 免疫移植剂的
细胞样或浆细胞分化中 ➢ 单形性并非指细胞完全一致,而指绝大多数细胞是变异的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霍奇金淋巴瘤(HL)和霍奇 金淋巴瘤样PTLD
➢诊断依据经典的形态和免疫分型
诊断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 EBV-DNA拷贝高 ➢ 病毒负荷检测可以用全血\血清或血浆,细胞外
游离的DNA是否反应感染病毒的存在或只是死 细胞释放出的DNA尚不清楚 ➢ 血清EBV-DNA检测可以用来检测EBV相关肿 瘤的疗效
• 检测的49例患者,17例EBV-DNA ≥1000拷贝/ml。
• 15/17例预防,中位时间113天(41-202天);14/15达CR, 中位有效时间8天(1-46天);1/15无效,在2次rituximab 治疗和DLI后达CR。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一、概述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是一组累及外周血和骨髓的成熟B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
自《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2014年版)》[1]发布以来,B-CLPD一些亚型的诊断更加细化,WHO更新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已发表[2,3,4],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与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织国内相关的血液肿瘤学与血液病理学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对这一共识进行了更新修订,以符合临床实际需求。
(一)定义本共识所指B-CLPD是临床上以外周血/骨髓成熟B细胞克隆性增殖为主要特征,并通过外周血/骨髓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诊断的一组成熟B淋巴增殖性疾病(表1)。
表1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二)B-CLPD共同特征1.临床特征:中老年发病;临床进展缓慢,多数呈惰性病程[大多套细胞淋巴瘤(MCL)及B-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除外];可向侵袭性淋巴瘤转化;治疗后可缓解,但难以治愈。
2.形态学:以小到中等大小的成熟淋巴细胞为主,部分可见核仁。
3.免疫表型: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和表面免疫球蛋白(sIg)单一轻链(κ或λ)。
4.基因重排:存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或)轻链(IgL)基因重排。
二、各主要B-CLPD的临床特征(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CLL/SLL为最常见的B-CLPD,以小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中位发病年龄60~75岁,男女比例为2∶1。
2016 WHO分型规定CLL诊断标准之一为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5×109/L,如果没有髓外病变,在B淋巴细胞<5×109/L时即使存在血细胞减少或疾病相关症状也不诊断CLL;2008年国际CLL工作组则明确规定,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如存在CLL细胞浸润骨髓所致的血细胞减少时诊断为CLL[4,5,6]。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

二、免疫学分型
T细胞:CD2、CD3、CD7 B细胞:CD10、CD19、CD22
【临床表现 】
一、贫血:乏力、苍白、头痛、耳鸣等。
二、发热: 白血病本身发热:肿瘤性发热。 继发感染发热:以口腔、肛周、呼吸道、 泌尿系、皮肤感染多见,严重时败血症,以G(-)杆 菌败血症最常见。
三、出血:
皮肤瘀点、瘀斑,鼻衄,牙 龈出血, 内脏出血:月经过多,眼底出血,消化 道出血,血尿。 颅内出血: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AL死亡 的首要原因。 DIC:
诊 断
临床表现
外周血中持续性单克隆性淋巴细胞> 5×10^9/L 骨髓中淋巴细胞≥40% 根据免疫学表面标志 结合上述综合因素可以做出诊断和分类
临床分期
分 期 标 准 A B 血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可有3个或3个以上区域的 淋巴结肿大 C <2年 与B期相同外,尚有贫血(Hb:男<110g/L,女<100g/L) 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 淋巴结区包括:⑴ 不论一侧或双侧头部和颈部,包括咽淋巴环;⑵ 腋窝;⑶腹股沟;⑷可触及的脾脏;⑸可触及的肝脏。共计5个区域 一般A期患者无需治疗,B和C期患者应予化疗。 血和骨髓中淋巴细胞增多,可有少于3个区域的淋巴 结肿大 中数存 活期 >7年 <5年
免疫分型
淋巴细胞具有单克隆性。源于B细胞者, CD19、CD20、CD5、CD23(+),Sig弱阳 性,其轻链只有κ和λ链中的一种,其绵 羊玫瑰花结试验阳性。约2%~5%源于T 细胞,CD2、CD3、CD8(或CD4)阳性。 CD5阴性。 20%的患者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 但仅8%发生溶贫。
最新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鉴别诊断

CLL/SLL积分系统
Marker
CD5 CD23 FMC7 SmIg CD22/CD79b
Score points
1
0
Positive
Negative
Positive
Negative
Negative
Positive
Weak
Strong
Weak
Strong
B-CLL:4-5分;非B-CLL:0-2分
B u rk itt’s Lym phom a
t(1B;c1l4-)1 0
M arginal Zone Lym phom a (M A LT)
M 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B-cell lym phom as
2008年WHO成熟B细胞肿瘤分类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 瘤(CLL/SLL)
(SLL/CLL)
慢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是西方最常见的白血病,占所有白血病的30%;中位年龄 65岁;男女比例为2:1;
来源:成熟B细胞 典型的免疫表型: sIg(dim)(轻链限制性)、 CD19+、
CD20(dim)、 CD79a+、 CD10-、CD5+、CD23+、 FMC7-、CD43+、CD11c+(dim)+、cyclin D1 不典型免疫表型:CD5-或CD23-,FMC7+,sIg(strang) CD38+、ZAP-70+预后较差
FL遗传学异常
易位涉及bcl-2的 t(14:18)(q32;q21)占80%(Bcl2/IgH)
有少数患者涉及bcl-6基因的易位 p53基因突变与向DLBCL转化有关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解读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解读《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已发表,共识中对各种疾病类型的特征和主要的诊断、鉴别诊断要点进行了描述。
本文我们仅就其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梳理说明,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和把握重点。
一、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鉴别诊断的必要性B-CLPD是一大类疾病,共同特征是成熟阶段的B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并侵犯骨髓和外周血,因此确定其单克隆性是前提,与各种反应性增生的鉴别不是本共识的内容。
B-CLPD各型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如临床表现、易患人群、临床病程[除了套细胞淋巴瘤(MCL)和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既往治疗和预后也相似,其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最常见,因此在流式细胞术应用前常将它们均诊断为CLL。
那么有没有必要将之鉴别清楚呢?目前看,必要性越来越大。
首先,各类型的发病机制不同,虽然存在某些因素在多种类型中均发挥作用,如BCR信号途径异常、TP53异常等,但均有其特殊之处,如众所周知的Bcl-2/IgH易位在滤泡淋巴瘤(FL)、CCND1/IgH易位在MCL中的作用等。
其次,各类型的预后并不完全相同。
最重要的是,随着新的治疗药物的出现,不同类型对不同药物的疗效差别较大,需要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更需要对其进行精确诊断。
随着对各类型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结合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GM)的综合血液病理诊断的推广,使得精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成为可能。
二、各类型B-CLPD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几个层次和关键点(一)"病理为王"虽然该专家共识对B-CLPD进行了限定,即是指临床上以外周血/骨髓成熟B细胞克隆性增殖为主要特征,并通过外周血/骨髓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诊断的一组成熟B淋巴增殖性疾病,但部分B-CLPD[如FL、MCL以及多数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MZL)]同时伴有淋巴结肿大,推荐进行淋巴结活检进行诊断。
B-CLPD

骨髓相关检查
ZAP-70检测: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32.81%,其 中CD19+的B淋巴细胞占28.73%,表达CD19, kappa,ZAP-70,不表达CD5,lambda,CD38, 为异常单克隆B细胞。 FISH监测CLL相关探针(ATM、TP53、D13S25、 CEP12、RB1),发现CEP12存在扩增异常,异常 比例为8%,ATM阴性,TP53阴性,D13S25阴性, CEP12阳性,RB1阴性。IgVH细胞突变阳性,突变 率13.75%。 染色体:46,XX[20]。
北京海斯特高子芬病理会诊
镜下:淋巴结被膜较薄,小淋巴细胞浸润,边缘窦可见,淋 巴滤泡消失,单一性淋巴样细胞增生,细胞体积中等偏小, 胞浆少,核略不规则,染色体粗; 免疫组化:CD3-,CD5-,CD10-,CD20+,CD21(FDC 残留),CD23+,CyclinD1-,Ki67(热点区+15%), PAX5+,LEF-1散在+; 诊断“右颈部”淋巴结小B细胞类淋巴瘤,倾向CLL/SLL。 注:本例增生细胞不似典型CLL,免疫组化标记表达CD23, 不表达CD5,目前可以除外MCL,且FDC扩大也不支持MZL。
病史汇报-现病史
18年7月13日至我院肿瘤内科就诊。 【血常规】淋巴细胞绝对值7.11*10~9/L,淋巴细胞 百分率78.9%,【血小板】100.0*10~9/L,血红蛋 白118g/L,【红细胞】3.91*10~12/L,【白细胞】 9.01*10~9/L。 胸腹CT平扫+增强:右肺上叶小结节,纵隔及双侧锁 骨下、腋窝肿大淋巴结,腹膜后及腹腔、盆腔多发 肿大淋巴结,局部融合,不除外淋巴瘤。 骨髓细胞学: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系增生减低, 比例减低,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占91%,原幼淋占 7%,符合淋巴瘤细胞白血病骨髓象。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癌 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 简述:它是弥漫性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是一组异质性的侵袭性淋巴瘤,约占所有NHL的30%~40%, 是最常见的NHL类型。该肿瘤除原发于淋巴结,还可原发于结外任何部位,如纵膈、胃肠道、皮肤、骨 和脑等;也可以是其他惰性淋巴瘤发展和转化而来,称继发性的,如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6.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形态上难以区分,必需借助于免疫组化染色。严格意义上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T细胞或裸细胞性淋
巴瘤,所以应该表达T细胞的表面标记物或非T非B表达。如果表达B细胞标记物,可能是DLBCL的变异型。
病理诊断
• 典型的免疫表型: • 泛B细胞表型:CD45+、CD20+、PAX5+、CD3-、CD79a+ • 泛T细胞表型:CD3+、CD45Ro+、CD43+ • 生发中心型:CD10+或Bcl-6+,IRF4/MUM1• 非生发中心型:CD10-、IRF4/MUM1+;或Bcl-6-、IRF4/MUM1-
• DLBCL在淋巴瘤分类中的位置
病理诊断
•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考虑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样型)。病理送至 血液科专家会诊,考虑: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免疫酶标160834支持诊断:CD79a+++,CD20+++, CD3-,CD45Ro-,CD10++,CyClinD1-,CD38-,MUM1-,Bcl-6+,Bcl-2+,CKpan-,Ki67+60%,P53+10%。
鉴别诊断
5. 坏死性淋巴结炎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自限性淋巴结炎,通常发生于青年患者,颈部常见,活化的淋巴细胞增生活跃,可 出现明显核不规则折叠,易将其误诊为大细胞淋巴瘤。如果坏死灶周围出现活化的淋巴细胞,缺乏淋巴结 周围组织受累,大量的核碎片以及大量巨噬细胞,新月形核,支持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而非大细胞淋巴 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1B;c1l4-)1 0
M arginal Zone Lym phom a (M A LT)
M 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B-cell lym phom as
我国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滤泡淋巴瘤 (FL) MALT淋巴瘤 (MALT) 结内及脾边缘区淋巴瘤 (NMZL/SMZL) 套细胞淋巴瘤 (MCL)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SLL遗传学异常
80%的患者伴有遗传学异常
Del(13q14):up to 50% Trisomy 12:20% Del(11q22-23): 20% IgH易位:10-20% Del(17p13):10% Del(6q23):5%
滤泡淋巴瘤(FL)
中位年龄59岁, 20岁以下的人罕见 男女比例为1:1.7 来源:生发中心细胞 典型的免疫表型: sIg+(IgM 50-60%, IgG 40%)、
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鉴别诊断
B-cell发育
stem
CLL
cell
lymphoid progenitor
progenitor-B
ALL
pre-B
immature B-cell
mature naive B-cell
germinal center B-cell
memory B-cell
MM
DLBCL, FL, HL plasma cell
F ollintle Zone
Btc(l1-24 ;1 8 )
B cl-6
t(2;3)
G erm inal C enter
t
p53, (2t(;88t;)(28
2;c1)-4m)y
c
,
E
?
B
V
M arginal Zone
p53
D iffuse Large C ell Lym phom a
Follicular Lymphoma Grading
Grade I 0-5 centroblasts/HPF
Grade II 6-15 centroblasts/HPF
Grade III >15 centroblasts/HPF
Centrocytes “Small cleaved follicle cells”
CD19+、CD20+、 79a+、CD10+、bcl-2+(>80%)、 bcl-6+、CD23-、CD43-、CD5-、 cyclin D1-
Why its called “Follicular”
Normal reactive lymph node
Follicular Lymphoma
CD20
FL遗传学异常
易位涉及bcl-2的 t(14:18)(q32;q21)占80%(Bcl2/IgH)
有少数患者涉及bcl-6基因的易位 p53基因突变与向DLBCL转化有关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ZL)
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 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
胃部MALT淋巴瘤 非胃部MALT淋巴瘤
CD3
FL Bcl-2
Bcl-2 是FL与滤泡反应 性增生鉴别的重要标记
RF Bcl-2
Follicular lymphoma (Bcl-2 +)
FL分级
1级: 0-5个中心母细胞/ HPF 2级: 6-15个中心母细胞/ HPF 3级: >15个中心母细胞/ HPF
3A: 可见中心细胞 3B: 中心母细胞形成实性片状
(SLL/CLL)
慢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是西方最常见的白血病,占所有白血病的30%;中位年龄 65岁;男女比例为2:1;
来源:成熟B细胞 典型的免疫表型: sIg(dim)(轻链限制性)、 CD19+、
CD20(dim)、 CD79a+、 CD10-、CD5+、CD23+、 FMC7-、CD43+、CD11c+(dim)+、cyclin D1 不典型免疫表型:CD5-或CD23-,FMC7+,sIg(strang) CD38+、ZAP-70+预后较差
M antle C ell Lym phom a
B cl-1 t(11;14)
Lym pho-
P ax -5
plasm acytic t(9;14)
? B -C L L Sm all Lym phocytic
p53
CD5B C ells
CD5+ B C ells
R ichter’s Syndrom e
Mixed
Centroblasts “large blastic follicle cells”
FL分级
肿瘤学家希望分级简化或废除分级 考虑FL1-3A不再分级,作为一个独立疾病 考虑FL3B为DLBCL“滤泡性”变异型
新分类的进展
FL1+FL2=FL1,属低度恶性; FL3A =FL2,属中度恶性; FL3B =FL3,属高度恶性。
CLL典型免疫表型:sIgM±IgD,CD5,CD19,CD20(weak),CD22(weak), CD79a,CD23,CD43,CD11c(weak),CD10-,CCND1-,FMC7±,CD79b±
慢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B-CLL/SLL
CLL/SLL积分系统
Marker
CD5 CD23 FMC7 SmIg CD22/CD79b
Score points
1
0
Positive
Negative
Positive
Negative
Negative
Positive
Weak
Strong
Weak
Strong
B-CLL:4-5分;非B-CLL:0-2分
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
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
中位年龄61岁;女性>男性(1.2:1) 与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胃肠道50%, 肺14%,头颈14%,眼附属器12%,皮
肤11%,甲状腺4%,乳腺4% 典型的免疫表型: sIgM(轻链限制性)+、
CD19+、 CD20+、CD79a+、CD5-、CD10-、 CD23-、CD43±、 CD11c±、CD21+和CD35+ (marginal zone相关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