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方法——人物

合集下载

雕刻艺术简介

雕刻艺术简介

蛋壳雕刻:
蛋壳雕塑的创始人是来自临漳县漳潮村的 农民艺术家张海军。他平时爱写、爱画, 从艺20多年,研习山水、人物、花鸟等各 类绘画和书法,并潜心研究自创了蛋壳雕 塑、彩绘、镂空的绝技,荣获河北省蛋壳 彩绘大师,邯郸市蛋壳雕刻专业大师等荣 誉称号。
根雕:
汉族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 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 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 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 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 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 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 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 “根艺”。
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 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 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 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 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洢作《核舟 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 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 人物栩栩,舟棹如画。
浮雕:是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 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 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现代社会,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石雕: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 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 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 美理想的艺术。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 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 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 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 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在制约着石雕创 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 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 人类历史。

西方雕塑艺术鉴赏

西方雕塑艺术鉴赏

大约公元前 2100 年左右, 19 块巨大的青石板从威尔士山中被 拖到 300 公里以外的索尔兹伯里 平原,矗立在一片平坦的土地上, 构成了一个环形栅栏状的墙体。 它占地面积极广,结构庞大而复 杂。整个巨石阵的结构是由环状 列石及环状沟所组成,它或许是 一个重要的祭祀中心,巨石正好 同夏至那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排成 一线 ,部分的学者认为古代民族 用巨石阵来记录太阳的运行,这 些标志着季节运动规律的时刻, 对于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氏族群 体来说,既有实用意义又有重要 的宗教意义。这一建筑形式显示 出原始人对复杂的空间结构的巧 妙安排。它那十分惊人的准确性, 匀称和统一的整体效果,以及建 筑者的技术能力,显示了人类智 慧的巨大发展;它那单纯雄伟的 造型美,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 发射出人类心灵试图拥抱苍穹, 超越自) 西方古代雕塑艺术鉴赏(
西方古代雕塑艺术也是一个丰富的艺术 宝库。从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来讲,古 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雕塑、古希腊和古罗马 的雕塑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都有着 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其中的古希腊雕 塑,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则更为突出。
1、旧石器时代晚期
资料仅供参考?涅菲尔蒂王后像约公元前1365年?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长圆型的面孔五官端正线条柔和清秀修长的颈项变化微妙的曲线构成庄重优雅的仪态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体现出埃及人对女性美的理想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 •

《涅菲尔蒂王后像》约公元前1365年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 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 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 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 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 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 动,长圆型的面孔,五官端正,线条柔和 清秀,修长的颈项,变化微妙的曲线构成 庄重、优雅的仪态,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 美,体现出埃及人对女性美的理想,完全摆 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 旧手法. 为了创造形象的真实感,雕像施加了色彩: 浅红色的肤色,浓黑的眉毛和深红的双唇, 显得美丽而又雅致。雕刻家十分重视传达 人物心灵的眼睛的制作,据史料称该像的 眼睛是用铜料镶边,雪花石膏填白,并用 下面垫了一块磨光的黑檀木的水晶石做眼 球,使双目极富神气,显得非常明媚动人。 她那色彩优雅的高冠和胸饰具有极高的工 艺装饰性,从这一形象可以见得古埃及文 明的程度。

美术分类及简介(2)雕塑

美术分类及简介(2)雕塑

漆雕的制作方法:
漆雕的制作方法是,在已做好的木胎 或金银胎上层层髹漆,待达到一定的厚 度时,再按所需图案雕刻出花纹,其纹 饰具有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的浮雕效果。
按漆色分类:
雕漆又分为剔红、剔黄、剔黑、剔彩、 剔犀等若干品种
什么是贝雕?
贝壳的种类很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色彩和纹理也很美丽,有的还 是很妙的反光体。贝雕就是选用这些有色贝壳,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 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 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贝雕巧妙的将人与海结合起来,贝雕 是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 画的格调美。自古而来记载着人与海的故事,传达着人们对美好明天向往和 期待
什么是透雕?
一种雕塑形式。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大体有两种: 一是在浮雕的基础上,一般镂空其背景部分,有的为单面雕,有的为 双面雕。一般有边框的称“镂空花板”。 二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称凹雕,镂空雕,或者 浮雕。 镂空核雕也属于透雕的一种。
制作过程
透雕工艺是先将图案画在棉纸上,再贴在木板上,然后 在每组图案的空白处打一个孔,将钢锯丝穿入,往复拉 动钢锯线,沿图案的轮廓将空白处的木料“锼”走,叫 “皱活”。由于“锼”活要一次“锼”几块,所以能保 证图案完全相同。图案的设计和工匠技艺的高低,决定 了透雕工艺质量的优劣。锼好的半成品交给专门的匠师 进行细部刻画。一般是按照纹样的黑白和起伏,只对 “看面”进行精细的雕刻工艺加工。
非物遗产:
天津“泥人张”、无锡彩塑、 凤翔、高密、浚县
什么是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 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 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 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 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 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 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核雕雕刻工艺》课件——起坯

《核雕雕刻工艺》课件——起坯

核雕工艺
6、调整前后关系
拉开鼻子与嘴巴的结构关系。用平刀推铲 嘴巴部分,突出鼻尖部分的高度。鼻尖是 人物面部最突起的部分,塑造这一部分的 高度是通过压低周边部分来实现的。
知识点
重点、难点: 起坯是动刀雕刻的第一步,也比较的抽象,初学者 要掌握比较关系,并留有余地。
2、眼部结构
用圆刀确定眼部结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部的刻画需要用圆刀雕刻出眼部基本的 结构关系,包括眼部整体的大小、眼部的 走向、上眼睑与下眼睑的比较关系、眼角的走向变化等等。
核雕工艺
3、嘴部结构
用圆刀确定嘴部结构。嘴巴整体造型是一 个半圆柱体,因此要用圆刀确定嘴巴左右 两铡的深度,嘴巴整体的宽度、高度等。 还要考虑嘴角的变化。
核雕
HE DIAO
核雕雕刻工艺
核雕工艺——起坯
核雕工艺
核雕工艺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是从一个原料变成为一 件作品的过程。起稿完成后就要起坯,或叫打坯。
核雕工艺
1、大块划分
用较大平刀区分出面部大块结构。主要表 现鼻子与颧骨、鼻子与嘴巴、鼻子与额头 部分的层次关系,这是人物面部最基本的 层次关系。
核雕工艺
核雕工艺
4、外围结构
用平刀确定人物面部外围轮廓。平铲外部 不是本意,本意在于塑造人物头相。这一 步主要是拉开表现对象与周边材料的层次, 在塑造人物头像外轮廓时要保留一定的余 地,以方便后期的细致刻画。
核雕工艺
5、耳朵结构
用平刀确定人物耳朵的结构。人物耳朵总 体是长方形的,用平刀推铲,雕刻出人物 耳朵的大块面。

雕刻口诀

雕刻口诀

雕刻口诀:人物比例全身七头最相宜,身三腿三脚是一。

肩宽为头两个长,臂宽一五不必疑。

头面双目中间取,面阔五分眼占二。

手按下颌与眉平,眉鼻横平与耳齐。

人物表情若要笑,眼角下弯嘴上翘。

若要愁,嘴角下弯眉紧皱。

若要善,观音面。

若要奸,三角眼。

若要恶,眉眼鼻口挤一撮。

人物五官雕刻技法口诀1.人物头相口诀头相双月横中间,正面三停分五眼。

脸盘有方亦有长,头形有扁亦可团。

若要学好雕头术,定要注意各种脸。

2.人物脸形区别口诀传统脸型八字分,田由国同月甲申。

再加一种叫风字,两腮大如风字形。

田字头睑形扁方,由字上尖下方形。

国字头脸四方面,同字长方美精神。

目字头睑形状长,甲字上方下尖形。

申字头脸两头尖,八种脸形要细分。

胖人多数风由脸,瘦人大都目甲申。

美女头脸如瓜子,不是甲形便是申。

武将两腮定要大,腮大颈短风字形。

文官睑形多方正,一般要刻国同形。

八种头脸牢记住,加刻表情就传神。

3.刻人物嘴巴形状口诀人物嘴巴个个有,嘴唇有薄亦有厚。

上唇鼻下稍凸出,下唇颏上稍退后。

笑露牙齿嘴角翘,愤怒时节紧闭口。

喜怒哀乐形各异,只有得心才应手。

注:嘴巴为何对人物的表情很有关系?因上唇比下唇厚而出些,笑时两嘴角即上翘,怒时,嘴唇紧闭而挂。

4.刻人物眉毛技法口诀人物眉毛两边分,好比八字倒翻身。

眉毛形状有多种,眉间距离齐鼻根。

男人眉浓眉骨凸,女子细眉超眼睛。

喜怒哀乐眉皆动,种种表情莫看轻。

5.刻人眼睛口诀人物眼睛最重要,不能大来不能小。

男女老小各不同,七情变化要细瞧。

男人英俊龙眼美,女人娇娆凤目俏。

老叟眼睛覆凹形,儿童两眼圆如铃。

刻眼先小后渐大,防止刻废无精神。

6.刻人物鼻子口诀欲雕鼻子先要大,欲刻眼睛先要小。

忽视以上二关键,鼻难放大眼难小。

人物鼻子有高低,鼻子大小不一齐。

男人鼻子高且大,女子鼻形狭且细。

有人鼻梁向外突,有人鼻梁向内低。

表情鼻子不大变,变化虽微要注意。

注:鼻子、眼睛是人物面部的主要部位。

刻鼻子时,要先大后小。

刻眼睛时,要先小后大。

雕刻教学大纲

雕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雕刻》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授课学时:总学时36(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3课程性质:《雕刻》是一门“职业技能课程”,它的开设旨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精神,注重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特点,掌握三维的立体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了解材料性能,掌握雕刻的制作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性创作能力。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木雕技法的特殊性、取料的严肃性,以及木雕的必备工具、操作要领、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

课程简介:我国木雕最具艺术魅力的有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浮雕、福建龙眼木雕、潮州金漆木雕。

这几种木雕被今人称为“四大木雕。

中国民间木雕是我国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从古至今,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

简单的木雕在用器的局部雕刻一些图纹,点缀情趣,繁杂的甚至在整件木器上通体雕刻。

”,包括了木雕的全部技艺、技法、构图、取材、打坯、用料,不同程度地满足了人们欣赏、实用、把玩、装饰、建筑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从而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木雕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如果追溯更远一些,穴居先民用石刀、骨刀在木头上刻纹记事,就是后世木雕艺术的发端。

漆器的发明使木雕艺术大大地向前推进。

南北朝时佛教兴起,大量江南寺庙、楼台、木雕菩萨的出现,使我国木雕艺术发展到新的高峰。

到了明清,木雕艺术品类繁杂,出现了各种不同名称的木雕,一些名家、名匠的弟子传承,开始了木雕艺术的分宗立派。

现代家装越来越多的融入雕刻艺术元素,比如把装饰性立体浮雕作为餐厅墙的装饰、客厅背景墙的装饰等。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木雕的历史第二节中国木雕的主要流派一、浙江黄杨木雕艺术二、福州木雕艺术三、东阳木雕艺术四、潮州木雕艺术第三节黄杨木雕的销售与收藏第二章市雕的基础技艺节第一节木雕的材料与工具一、黄杨木的特性和产地二、黄杨木雕的工具三、工具的类型四、工具的磨砺第二节黄杨木雕的雕刻程序一、工具的操作要领和作用二、雕刻程序第三节木雕人物的造型基础一、人物雕刻的基本比例二、传统人物的脸型种类三、传统题材人物的造型特征第四节乐清黄杨木雕技法一、雕刻七法二、修光六要三、木雕实例雕刻方法四、仿模机雕刻法第三章市雕作品赏析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搜集民间雕刻材料,组织学生就近到环江采风;合理使用呈现工具、探究工具、交互工具、设计工具,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抽象人物雕塑设计说明200字

抽象人物雕塑设计说明200字

抽象人物雕塑设计说明200字
抽象人物雕刻是指非具象人物雕塑,抽象人物雕刻要求具有美观的特征,还要求内在的涵义。

抽象人物雕刻就是随心之所欲的艺术主张与追求,充分体现在元代倪璞说的“仆之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和“余之竹,聊以抒胸中之逸气耳”。

抽象人物雕刻是青年艺术家迈出了走向彻底非具象的步伐,打破了“写”规定的可识别性。

这迟到的突破既困难又轻松。

抽象人物雕刻亦可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注重以形传神,以凝练的人物雕刻语言,表现高度的意象美。

抽象人物雕刻是最能显示一个社会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

抽象人物雕刻在每座城市来说所占的比例不小,抽象人物雕刻的形象设计灵感及其设计方法,雕刻方法又是怎么样的呢?首先来说抽象人物雕刻设计雕塑形象是有实际比例的,抽象人物雕刻的设计,先以写实人物的雕刻比例进行参考依据,根据设想调整部分夸张艺术化处理,一件抽象人物雕刻基本要素设计完成。

抽象人物雕塑是以多种多样的艺术创造,表达和抒发艺术的个人感受,可以作为城市雕塑的主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抽象人物雕塑坐落于城市的公共空间,使得雕塑和城市建筑的关系很是密切。

抽象人物雕塑在摆放时应该与周边的建筑相互协调,这样才会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起着装
饰的作用,并且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的丰富。

小练笔都竹节人200字,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小练笔都竹节人200字,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小练笔都竹节人200字,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小练笔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由竹子制作而成。

它是一种迷你的竹制人形雕塑,被赋予了寓意和象征意义。

小练笔一般由多个竹节组成,每个竹节都代表着一个人物形象,通过巧妙的点线面结合,展示出丰富的情感和故事。

小练笔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选取优质的竹子作为原料。

首先,将竹子分成不同长度的竹节,然后细心雕刻出各个人物形像的特征,比如头发、眼睛、嘴巴等。

接着,用铁丝或者麻绳将竹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最后,给小练笔上色,使用颜料将每个竹节涂饰成不同的颜色,以突出人物的特点。

小练笔寓意丰富,独具特色。

通过点线面的结合,每个竹节所代表的人物形象都能展现出不同的内涵。

比如,一个竹节的人物可能是一个善良的农民,他代表着劳动阶级的力量和纯朴的情感;而另一个竹节的人物可能是一位聪明的学者,他代表着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学问的积累。

这些人物形象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小练笔所展示的点是人物形象的细微之处,线是连接点的关系,面则是整个作品的覆盖面积。

小练笔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被广大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所喜爱。

通过观赏小练笔,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窥探到作者的审美眼光和创作技巧。

同时,小练笔也是一种很好的礼品选择,可以作为生日礼物、纪念品等送给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情意和祝福。

总的来说,小练笔是一种以竹为主要材料制作的中国传统艺术品,通过点线面的结合,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故事。

它具有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可以用来传递情感和展示审美价值。

小练笔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选取优质的竹子,经过细心雕刻和涂饰,方能制成。

因其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深受广大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无论是作为礼品,还是作为装饰品,小练笔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代表,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品种的雕刻方法——人物 2006-12-6 15:01:00 中国青田网人物亦是青田石雕的一大品类,尤其是传统人物的雕刻所占比重很大。

从技法上讲,花卉、山水类最为复杂,功夫最大,但就造型角度来看,却是人物最难。

本行艺人常常引用“做人难”这句人生处世的俗语比作人物雕刻之困难。

雕刻人物非但要具有真功夫的形似,而且要表现其思想感情的神似,欲得“神”更必须先有“形”,形神兼备才显其生动。

只有懂得形体的基本比例和运动规律,才能造“形”传“神”。

青田石雕的人物技艺,祖辈师徒都以口授、身教相传,并无文字传世。

石雕艺人数百年来植根于民间的土壤,与民间画工、塑匠的艺术实践息息相通,创作心得和技法多以口诀的形式相互沿用。

学艺方式是师傅带徒弟,以临摹为主,反复做一件产品,逐步形成一种程式化的造型和使用工具的基本功,这是经过无数前人在实践中反复锤炼的结晶。

诚然传统的程式和现实形象是不完全相符的,而且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若是基本功过硬,对传统人物一套程式化的表现方法有一定理性认识的深度,达到心领神会,雕刻的产品仍会生动、传神,能更富于艺术趣味。

50年代石雕艺人开始注意人物的形体结构,又学习了一些“西洋”的雕塑造型知识,也创作一些现代人物题材。

为了创作的人物形象更有把握,又往往先进行泥塑稿的设计,这样便使青田石雕的人物造型在传统程式化的基础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一、经常雕刻的题材青田石雕的人物以传统(古典)题材为主,其中又以神话题材为多。

这是由于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爱好习惯和民间艺术的传统特点所决定的,其他民间造型艺术大多如此。

这与工艺美术晶的商品化也有一定关系。

石雕人物有宗教题材、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文学名著中曲人物等。

戏曲故事也是雕刻创作的题材之一,如《西厢记》、《梁祝》、《白蛇传》等。

宗教题材主要是佛像,如释迦牟尼、观音、弥勒、韦陀、十八罗汉、四大金刚等。

佛像的雕刻虽然最为程式化,但雕者并非是对宗教的虔诚,买者亦不一定就是去供奉膜拜,大多数仍然是作为一种人物造型艺术而欣赏的。

取材于神仙方面的产品有“寿星”、“三星”、“八仙”、“和合”、“济公”、“钟道”等;情节性题材有“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牛郎织女”、“麻姑献寿”、“哪咤闹海”、“八仙过海”、“达摩渡江”、“刘海戏金蟾”、“七仙女下凡”、“东方朔偷桃”等。

这些神话中的人物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有积极健康的寓意,千百年来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我国人民历来有纪念先贤的优良传统,表现历史人物也是青田石雕的一大主题。

这方面人物雕刻最多的有屈原、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张衡、华陀、李时珍、孔子、李白、杜甫、苏东坡、王羲之和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王昭君、蔡文姬、西施等,还有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如“将相和”、“苏武牧羊”、“竹林七贤”、“貂蝉拜月”、“东郭先生”等等。

此外,取材于《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的人物题材,则更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人物产品的形式有单个像、群像、拼堂像(指几个单个像凑在一起成为一“堂”,不是在一块料上雕出,如“八仙”、“三星”、“十八罗汉”、“唐僧师徒”等)。

凡佛像类和单个的神话人物,雕刻技法大都程式化,属普及品;有故事情节性的人物多属创作品,少受程式所约束。

一些反映现实生活风貌的新题材,则更需吸收一些科学的方法,讲求人体比例结构和运动规律,并与传统技法相结合,进行精心的制作。

还有一些同山水配合的人物作品,如“竹林七贤”、“三顾茅庐”、“渔樵耕读”、“松下问童子”等。

这些作品必须交待其典型环境,名为人物之题材,实则寄情于山水之景,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各部比例人体的解剖结构、肌肉变化等规律,是一个专门的学科——艺用人体解剖学,在美术书籍中有专门的介绍,本节就不赘述。

民间的技法口诀一般都是从外部直观着眼,与科学的解剖学的解释有很多共通之处,两者结合,可能更便于理解。

全身直观的人体由头、躯干、四肢组成,躯干由胸廓和骨盆组成,由能活动的位于背部中心的脊椎骨连结。

如把头、胸廓、骨盆随动作变化而方向不同,看作是形似方块的固定体积,四肢的位置就比较容易安排了。

每块体积随运动变化的角度都不同,头的转动幅度比胸要大,可达90度,这是因为颈稍长而细,较为自由灵活,胸的转动幅度就有限,若骨盆左右转动,则要带动下肢。

人体头、躯干各部的运动都有自身的特点和极限,因此必须掌握分寸。

特别是雕刻古装人物时,胸廓和骨盆部位被长衫宽衣所遮盖,外形不明显,但人体的转动仍应注意这两个体积的结构变化,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动作才会舒展自然。

人的身高,都以头高为单位,民间有“立七、坐五、盘三半”之口诀。

但现代我国人的平均身高增长,因而雕刻现代人物都以七个半头为标准,一些古典历史名人肖像一般也以七个半头标准为宜。

而其他众多的传统题材人物,尤其是神仙道佛有七个头长就够了,有些甚至不必有七个头长。

还有弥勒、寿星等是特意创造的艺术,形象,有意识地缩短比例,采用夸张手法,自然不在此例。

儿童的身高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起变化,大体是:三四岁的幼童为四个头高,十一二岁的六个半头高,十三岁以上的同成年人比例差不多。

在形体上成年男女有明显的区别,男性胸肩宽阔,臀部较狭,呈倒梯形;女性肩和臀阔度基本相同,呈两个基本相同的对顶三角形。

侧面观,男性显得平直,女性则因胸部隆起,骨盆倾斜度较男性大,臀部脂肪丰厚,呈曲线起伏,节奏十分明显。

老年人因关节渐渐老化,身躯萎缩,颈脖前倾,腰弯背弓,肌肉松弛,胸肩也相应狭窄。

脊椎骨的曲线、比例标准以及形体轮廓,与青壮年已有较大区别。

人体肌肉骨胳的名称位置可从《艺用人体解剖》中了解到,另外还必须了解人体肌肉变化往往是相“反”相“成”的,即收与松、张与弛的关系。

这一组肌肉要拉长,另一组必缩短;此一组肌肉要收紧,彼一组必放松。

这从颈部两束主要的胸锁乳突肌的变化最容易观察到。

骨胳是人体的架子,肌肉附生在骨路上,肌肉的起止位置应十分了解,骨胳与肌肉要分得清楚。

骨胳要有硬的感觉,尤其是关节凸起的部位,更为明显;肌肉要有弹性,绝不能雕得圆鼓鼓,刨得光溜溜,看不出骨胳。

无骨胳也就无所谓有肌肉,无骨无肉,形既不成,神亦不似。

头部人头部的基本形状为上大下小的蛋形,女性更为明显,侧面也如蛋形。

成人的面部比例,民间有“直看三停横五眼,两眼位于头中线”的口诀。

即发际至眉,眉至鼻准,鼻准至下颏基本是三等分,称为上中下“三停”。

正面横向看,包括两耳在内,以眼的横阔为标准,有五只眼睛之等距。

两眼的连结线是头顶至下颏的等分线。

嘴的位置在鼻准至下颏的五分之二处,耳朵位于中停。

人的头面结构复杂,凹凸变化微妙,有几处高点(骨点)必须注意。

头须的最高点,从侧面看偏近后脑,不是头的正中央;头部正面最阔处,上部位于耳后上方顶骨的侧面突出部位,中部是耳前面的颧弓最突出处,下部是下颔骨的突出处。

一般在雕刻瘦型人物如“济公”、“铁拐李”等时较明显,丰满型脸面的这些突出点往往被忽视,雕时必须注意。

在传统人物造型中,定型人物就有一个定型的脸面,根据脸型的差异,总括出“田、由、国、用、日、甲、风、申”等八字,代表不同的脸型。

面扁方圆胖为“田”字脸;上削下方、下颔宽大为“由”字脸;面形方正为“国”字脸;上方下大为“用”字脸;形长方者为“日”字脸;下巴尖瘦者为“甲”字脸;额部方正、下颔宽大者为“风”字脸;上削下尖、两颧外凸者为“申”字脸。

概括起来不外是方形、长方形、梯形、倒梯形、鹅蛋形几个大类。

刻划人物的神态除了整个身躯的运动姿态和四肢的动作外,面部的表情是最主要的,这是作者传达给观者什么情绪的主要手段。

庄严、愉快、沉思、幻想、愤怒、哀愁等等情绪,都是靠面部肌肉的张弛牵动眉、眼、嘴甚至鼻的变化来表达,这个变化是十分复杂而维妙的。

起主要作用的是一组表情肌,如皱眉肌、笑肌、颧肌、上唇方肌、鼻肌等。

民间以“喜、怒、哀、乐”四字概括人的基本表情,诀曰:“若要笑,眼角下弯嘴上翘;若要愁,嘴角下弯眉紧皱。

”“怒像眼挑把眉拧,哀容头垂眼开离,喜相眉舒嘴又俏,等样口开眼又眯。

”十分形象化。

人物作品要做到“形神兼备”,有扎实的雕刻技巧和用刀技法固然十分重要,但还必须懂得人体的解剖、结构、比例和运动变化规律方面的知识,能将它运用到作品中去。

只有这样,才可看作是较全面地掌握了人物的雕刻技巧。

三、传统题材人物的基本特征仕女仕女是人物类中雕刻最多的一个产品。

“仕女”本意是指官宦家的女子,而在工艺美术中是泛指所有古装青年女子。

还有别称为“美女”或“古美”,即古代美人。

这一名称包括了我国神话传说、历史传记和小说戏曲中的古装女子形象,比如“嫦娥”、“西施”、“杨贵妃”、“王昭君”以及《红楼梦》中众多的女子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仕女题材。

仕女必是“美女”,中国塑造美女的传统概念是:“新月眉,鹅蛋脸,樱桃小口杏子眼;杨柳腰,削双肩,纤纤细手步态缓。

”勾画出一个具有大闺秀之气、体态窈窕的佳人形象。

青田石雕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标准来雕刻仕女的。

我国古代人的服装衣着是代表阶层等级的标志。

宫廷贵族与平民百姓的衣着都有规定样式。

仕女形象有各阶层的,服装也多样,比如西施在未遇范蠡前是—个浣纱女,村妇打扮,到吴国后就宫妆了。

服饰是有朝代标志的青田石雕仕女除一些历史题材有特定的朝代外,大致都是宋装或明服,属于“汉式”。

贵妇衣着华丽堂皇,大都对襟或右襟大油短袄,长袍长裙,或披云肩,或绕风带,腰挂丝绦环佩。

一般女子是窄袖短袄,背褡,裙有长短,素带束腰。

长沃长裙在明代已是不分地位都喜尚的流行装束,仙女则罗裙宽袖,风带特长,符合超脱飘然之态。

“束发为髻”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不分男女头发都要盘髻,不过男人被巾、帽遮盖发髻看不见也就随便了,妇女的发髻则是装饰打扮的重要特征。

发髻的产生,最初是为了便于劳动,将头发盘结于头顶,成为发髻。

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发髻也同服饰一样,代表着不同的阶级。

发髻有假髻和原发髻之分,原发髻就是将原有的头发盘结成髻;假髻是以假发先制成髻戴在头上,用簪钗固定。

“飞天髻”就属假髻型。

发髻样式很多,、不下数十种,普通雕刻的有单环高髻、双环高髻、飞天髻、螺髻、双环髻、双垂髻、坠马髻、单垂髻、双丫髻和卯发等等。

单环高髻、双环高髻和飞天髻属高髻式,在头顶由前向后盘卷成环状,饰以珠钿,贵妇、仙女大都用这种发式,前面戴上风钗,显得雍容华贵。

螺髻是将头发盘曲成螺壳状,不透空,插上钗钿珠花,这是最为大众化的发式。

双丫髻是在头的两边耳朵上方扎两个小髻,多为传婢、童仆发式。

双垂髻是将发髻垂于两侧耳后。

单垂髻梳子脑后,头上装饰简单,多为年长女子发式。

坠马髻又称倭坠髻,是将头发梳至一侧束成髻。

卯发是在头两侧各扎一髻,在髻下垂一绺头发形似“卯”字,样式十分活泼,显得天真稚气,是男女少年、童仆的发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