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题库1-0-6
中医执业药师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执业药师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正气”是指什么?A. 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B. 人体的情绪状态C. 人体的营养水平D. 人体的运动能力答案:A解析:在中医理论中,“正气”是指人体自身的防御、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它能够抵抗外界邪气的侵袭,保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摸答案:D解析: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望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等;闻指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病史和症状;切指切脉,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病情。
摸并不是中医的“四诊”之一。
3. 中医中“五行”是指哪五种自然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风C. 金、木、水、火、气D. 金、木、水、火、雷答案:A解析:中医中的“五行”理论是指自然界中的五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
这些元素相互之间存在生克制化的关系,与人体的脏腑功能相对应。
二、多项选择题4.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治疗原则?A. 辨证论治B. 对症下药C. 治未病D. 个体化治疗答案:A, C, D解析:中医治疗原则包括辨证论治、治未病和个体化治疗。
辨证论治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确定治疗方法;治未病强调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个体化治疗则是指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定制治疗方案。
对症下药虽然也是中医治疗中的一种方法,但它并不是一个治疗原则,而是一种具体的治疗方法。
5. 中医中的“八法”包括哪些?A. 汗B. 吐C. 下D. 和答案:A, B, C, D解析:中医的“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疗方法。
汗法是通过发汗来解除体表的病邪;吐法是通过呕吐来清除体内的病邪;下法是通过泻下通便来清除体内的病邪;和法是通过调和来平衡体内的阴阳和气血。
三、简答题6. 简述中医的“治未病”思想。
答案: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了解作者祛邪所以扶正的观点及汗下吐三法“能兼众法”理论。
[教授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生僻字鲧鹜漉嚏涎渫砭诠湮二、繁体字憑補穩過婦風盡裏雖實腫癢興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误人而不见()其迹。
2、如引涎、漉涎、嚏气、追淚()。
四、重点词语1、(治病)诠2、(常)著3、渠(亦不)4、省(其过)5、湮(洪水)6、颇(甚) 7、散(论诸病) 8、流(言治法) 9、(非一)阶 10、具(于《补论》条下) 11、殊(不言补) 12、若(草木) 13、口体 14、(形)措(而不用) 15、(大)瘵 16、未由 17、相(其病)五、指出语法现象1、可得而罪也。
2、热客下焦。
3、可汗而出之。
4、病之去也,梁肉补之。
5、若人无病,梁肉而已。
6、可涌而吐之。
7、实实虚虚。
8、是之谓也。
9、以十分率之。
六、今译1、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2、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3、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4、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
仍于三法之外,别著《原补》一篇,使不预三法。
七、阅读夫人之好補則有無病而補者有有病而補者無病而補者誰與上而縉紳之流次而豪富之子有金玉以榮其身芻豢以悅其口寒則衣裘暑則台榭動則車馬止則裀褥味則五辛飲則長夜故年半百而衰也然則奈何以藥爲之補矣有病而補之者誰與上而仕宦豪富之家微而農商市庶之輩嘔而補吐而補泄而補痢而補瘧而補咳而補勞而補産而補殊不知嘔得熱而愈酸吐得熱而愈暴泄得熱而清濁不分痢得熱而休息繼止瘧得熱而進不能退咳得熱而濕不能除勞得熱而火益煩産得熱而血愈崩蓋如是而死者八九生者一二死者枉生者幸幸而一生憔悴之態人之所不堪也予請爲言補之法大抵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是則補之義也陽有餘而陰不足則當損陽而補陰陰有餘而陽不足則當損陰而補陽熱則芒硝大黃損陽而補陰也寒則幹薑附子損陰而補陽也豈可以熱藥而云補乎哉而寒藥亦有補之義也(节选自《儒门事亲·补论》)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正文译文】【原文】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医古文第三章词汇

章节:第三章词义题型:单选题题目:以下词语中今义范围扩大的是( )选项:A.江B.子C.脚D.涕E.删答案:A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词语中今义范围缩小的是( )选项:A.硕B.徐C.禽D.走E.汤答案:C难易:难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词语中,古今意义转移的是( )选项:A.丈夫B.走C.皮D.牙E.鸟答案:B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下义项中,属于“向”本义的是( ) 选项:A.朝北的窗户B.朝向、方向C.对待D.假如E.从前、往昔答案:A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在以下义项中,属于“射”本义的是( ) 选项:A.猜度B.射出C.追求D.射箭E.比赛答案:D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在以下义项中,属于“纪”本义的是( )选项:A.法度B.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C.纪年单位D.古代纪传体史书中记述帝王历史的部分E.丝的头绪答案:E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说文解字》:“登,上车也”,今天组成“登山”、“登高”、“登楼”等,其引申规律是( )选项:A.词义范围缩小B.由特定义到一般义C.词义范围的转移D.由实词义到虚词义E.由具体义到抽象义答案:B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说文解字》:“轻,轻车也”,引申为“轻重”之轻,其引申规律是( )选项:A.词义范围的缩小B.由具体义到抽象义C.由特定义到一般义D.由实词义到虚词义E.词义假借答案:B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说文解字》:“颇,头编也”,引申为“很”与“稍微”,其引申规律是( ) 选项:A.词义范围缩小B.由具体义到抽象义C.由特定义到一般义D.由实词义到虚词义E.词义范围的转移答案:D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划线部分属于“今语双音词与古语双音词同形”的是( )选项:A.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丹溪翁传》)B.诸疮原因气血凝滞而成(《外科正宗·痈疽治法总论》)C.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养生论》)D.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串雅·序》)E.子和治一妇,久思而不眠,令触其怒,是夕果困睡,捷于影响答案:C难易:中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下划线部分属于“同义复用词语”的是( )选项:A.又若经文连属,难以强分(《类经序》)B.询谋得失,深遂夙心(《黄帝内经素问注·序》)C.(痉者)汗出多,能诎伸(《五十二病方》)D.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华佗传》)E.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汉书·艺文志序》)答案:A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划线部分属于“反义复用词语”的是( )选项:A.男子脉微弱而滴,为无子,精气清冷(《脉经》)B.凡诊脉,当视其人大小长短及性气缓急(《千金翼方》)C.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素问·金匮真言论》)D.邪在脾胃,则肌肉痛(《太素·五藏刺》)E.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答案:B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下含有“简称词语”的句子是( )选项:A.予幼嗜岐黄家言,读书自《灵》、《素》、《难经》而下,旁及《道藏》、《石室》(《串雅·序》)B.故鸿宝金匮、青囊绿帙,往往而有(《外台秘要·序》)C.《周礼》分医为四,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串雅·序》)D.《难经》而然,《内经》可知矣(《类经》序)E.故《春秋》分为五(《汉书·艺文志》序)答案:A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用细茶脚汤煮之,一伏时了取出,又研一万匝,方人”(《雷公炮炙论》)中“一万匝”表示的是( )选项:A.基数B.序数C.虚数D.分数E.乘数答案:C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素问·疏五过论》)中“一过”表示的是( )选项:A.序数B.虚数C.基数D.分数E.乘数答案:A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在“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四七”表示的是( )选项:A.基数B.序数C.虚数D.比较数E.乘数答案:E难易:中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水冰地坼,无扰乎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水冰地坼”的语法现象是( )选项:A.名词作状语B.名词作动词C.名词作定语D.使动用法E.意动用法答案:B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古来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中“阴居以避暑”的语法现象是( )选项:A.名词作动词B.动词名物化C.使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E.意动用法答案:D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素问·至真要大论》)句中的语法现象是( )选项:A.名词作状语B.名词作动词C.名词的使动用法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E.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B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灵枢·终始》)句中的语法现象是( )选项: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使动用法C.形容词使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E.意动用法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素问·异法方宜论》)句中“美其食”的语法现象是( )选项:A.形容词名物化B.形容词使动用法C.形容词意动用法D.名词作状语E.名词用作动词答案:C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灵枢·卫气》)句中画线部分的语序是( )选项:A.定语一中心词B.中心词一定语C.宾语一谓语D.谓语一宾语E.主语一谓语答案:B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素问·灵兰秘典论》)句中画线部分的语序是( ) 选项:A.中心词一定语B.定语一中心词C.谓语一主语D.主语一谓语E.宾语一谓语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画线部分的语法现象是( )选项:A.表乘数B.名词用作动词C.使动用法D.数词作动词E.意动用法答案:D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对症医治,则综理清而攻守当矣,夫何变症之有?”(《审视瑶函》)句中画线部分的语序是( )选项:A.主语一谓语B.谓语一主语C.定语一中心词D.谓语一宾语E.宾语一谓语答案:E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年十四,母郑安人以暴疾终,既含不瞑”(《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画线部分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选项:A.比喻B.委婉C.借代D.隅反E.互备答案:B难易:难要求:熟悉分析:题目:“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甲乙经·序》)中画线部分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选项:A.避复B.举隅C.借代D.分承E.互备答案:D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针经指南·标幽赋》)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选项:A.避复B.举隅C.互备D.分承E.借代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冬则闭塞。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题库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V八、、1. 防治原则的治疗总则。
2. 中医治未病的含义。
3. 未病先防的內容。
4. 治病求本的概念。
5. 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6. 标本缓急的含义。
7.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8. 三因制宜的含义。
9. 中医基本治法中“汗、和、温、清、补”的定义。
10. 清法、补法的注意事项。
试题一、单选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总原则:(B )A 未病先防 B 淸淡饮食C 既病防变D 治病求本E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 D )A 早期治疗B 治病求本C 急则治苴标D 先安未受邪之地E 扶正祛邪3. “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 A )A 假寒证用寒药B 虚寒证用寒药C 实寒证用寒药D 虚热证用寒药E 实热证用寒药4?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 B )A “避英毒气”B 审因论治-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E 寒因寒用E 加强锻炼5.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 B )A 扶正为主B 先扶正后祛邪C 祛邪为主D 先祛邪后扶正E 扶正与祛邪6?用“扶正祛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 A )A 邪气盛,正气已衰B 邪气盛,正气未衰C 正气虚,邪气未盛D 邪祛正虚E 邪正俱盛7?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 D )A 热因热用 B 通因通用 C 寒者热之 D 未病先防&下列哪个病证应采取急则治英标的方法:( A )A 大岀血 B 阴虚内热C 脾虚腹泻D 气血两虚E 阳虚外寒9?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C )A 本质与现象 B 原发病与继发病C 外感与内伤D 先病与后病E 原因与结果10?素体气虚感受寒邪用益气解表法治疗属:(B)A 急则治其标B 标本兼治C 缓则治苴本D 因时制宜E 以上都不是11?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B)A 提高治愈率B 中止英病情的发展变化C 尽早确立治疗方法D 提高诊断的准确率E 以上均不是12?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 B )A 治病求本 B 活血化瘀C 扶正祛邪D 调治脏腑E 调理气血13?“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 A )A 既病防变B 治病求本C 三因制宜D 调理气血E 调理脏腑14?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则:( D )A 标本兼治B 因人制宜C 塞因塞用D 寒者热之E 寒因寒用15?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法则:( A )A 热因热用B 虚则补之C 寒者热之D 实则泻之E 热者寒之16?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则:( C )A 实则泻之B 攻补兼施C 通因通用D 祛邪兼扶正E 虚则补之17?以下哪项既病防变的内容:( C )A 调摄精神B 加强锻炼C 早期诊治,先安未受邪之地D 应用人工免疫E 以上均不是1&肺務咳嗽用滋养肺肾之阴的方法,属于:( B )A 标本兼治B 缓则治其本C 因人制宜D 急则治其标E 以上都是19?“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依据什么而确泄的用药原则:(D)A 标本同治 B 因时制宜C 因地制宜D 因人制宜A 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 里热证采用辛凉淸里的方药E 以上都是20?下列哪项属于"虚则补之”的具体运用:( C )C 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 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A 表寒证运用C 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 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24?以热治热的治法适用于:( BA 瘀血所致崩漏者热盛极,阳盛格阴而见寒象者B 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热象者A 瘀血所致崩2漏5?者寒因寒用的治法适用于:C 里热盛极,阳盛格阴而见寒象者B阴寒内盛,格阳于D 因脾虚而致痞满且大便不畅者E 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B 里虚热证采用滋阴活热的方药温热的21 ?下列哪项属于“实则泻之”的具体运用:E 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22?貞?热假寒证的治则应是:(AA 寒因寒用B 通因通用C 塞因塞用D 补泻兼施E 热因热用23 ?真寒假热证的治则应是:(EA 寒因寒用B 通因通用C 塞因塞用D 补泻兼?施E 热因热用E 因实热壅积而致大便不通者E 因实热壅积而致大便不通者26?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泻病证,其治则当属:( B )A 寒因寒用B 通因通用C 塞因塞用D 热者寒之E 热因热用27?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寒证的方法,其治则当属:(D )A 寒因寒用 B 通因通用E 热因热用2&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 E )A 寒因寒用 B 通因通用E 热因热用29?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 A )A 单纯扶正 B 单纯袪邪C 扶正兼袪邪D 祛邪兼扶正E 扶正祛邪并重30?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D )A 单纯扶正B 单纯袪邪C 扶正兼袪邪D 祛邪兼扶正E 扶正祛邪并重31?扶正兼祛邪的治则,适用于:( C )A 真实假虚B 真虚假实C 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 邪实正未衰E 虚实夹杂,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2?先祛邪后扶正的治则,适用于:( D )A 真实假虚B 真虚假实C 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 邪实正未衰E 虚实夹杂,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3. 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包括:( E )A 注重调养正气B 注意防止邪气的侵害C 养生保健D 既病防变E 以上均是34?“亡血家不可发汗”此属于:( A )A 因人制宜B 因地制宜C 因时制宜D 未病先防E 以上均不是35?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性药物的季节是:( E )36?临床治疗时应慎用热性药物的季节是:(C)-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37?临床治疗时应慎用滋腻药物的季节是:( D )A 春季B 秋季C 夏季D 长夏E 冬季3&应慎用温热之剂的体质是:( A )A 阳盛之体B 阳虚之体C 阴盛之体D 气虚之体E 血虚之体39?应慎用寒凉之剂的体质是:( B )A 阳盛之体B 阳虚之体C 血虚之体D 气虚之体E 阴虚之体40?标和本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A 急则治其标B 先治标,后治本C 缓则治其本D 标本兼治E 标与本是相对的41?以下应"急则治英标”的病症是:( B )A 慢性病又伴外感者B 慢性病又伴大岀血不止者C 脾虚而后生中满者D 食积所致腹部胀满者E 以上病症均是42?“因人制宜”主要是根据病人的什么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E)A 饮食偏嗜 B 年龄和性别C 劳逸损伤D 体质E 以上均是43?“因时制宜”原则是指:( E )C 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 冬季宜食热性食物E 以上均是44?在下列治法中,以阴阳互根互用为理论依据的是:(A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 阳中求阴,阴中求阳C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D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E 以上均不是45 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 B )A 调整阴阳B 治病求本C 扶正祛邪D 因人因地制宜E 标本缓急46 ?汗法主要适用于:( A )A 外感表证B 宿食不消C 热入营血D 阳气衰微E 心脾两虚47 ?补法主要适用于:( D )A 外感表证B 宿食不消C 热入营I 血D 心脾两虚E 阴寒内盛4&以下不属于“八法”的是:( E )A 汗、吐B 下、和C 温、淸D 消、补E 寒、热49?以下不属于“温法”的是:( C )A 温经散寒B 温肺化饮C 滋阴补肾D 温胃理气E 温肾利水50?以下不属于"淸法”的是:( B )A 淸热泻火B 理气消食C 淸营凉I 血D 淸心开窍ACD ) E 清热解毒二、多选题1?标和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多种含义,一般是指:(A 急则治其标B 先治标,后治本-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ABCDE ) C 缓则治其本 D 标本兼治E 先治本,后治标 2?“因人制宜”主要是根据病人的什么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A 饮食偏嗜B 年龄C 劳逸损伤D 体质E 性别3?“因时制宜”原则是指:( ABCDE )A 复季慎用温热B 冬季慎用寒凉C 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 冬季宜食热性食物E 秋季外感宜辛润祛邪勿伤肺4?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包括:( DE )A 辨证求因B 因时制宜C 审因论治D 既病防变E 未病先防5?下列哪些属于“治未病”的内容:( CDE )A 治病求本B 急则治其标C 先安未受邪之地D 加强锻炼E 调摄精神6?既病防变的措施包括:( CE )A 调摄精神B 加强锻炼C 早期诊治D 应用人工免疫E 先安未受邪之地7?“八法”的内容有:( ABCD )A 汗、吐B 下、和C 温、淸D 消、补E 寒、热&下列哪些属“和法” 的范畴: (ABDE )A 和解少阳B 表里双解C 滋补肝肾D 调和肝脾E 调和寒热治疗。
医古文作业

及其为人诊视,先问证起何日。从头至足,照依伤寒初证杂证及内外伤辨法,逐一详问。证虽重而门类明白者,不须诊脉,亦可议方。证虽轻而题目未定音,必须仔细察脉。
8.譬如置薪于火,始燃尚微,渐久则烈,薪力既尽,而火熄矣。
(元气存亡论)
译文:就好比把柴火放在火中,开始然手的时候火苗还很微弱,时间长了火苗就猛烈了,柴火快烧完了,那火也就熄灭了。
9安得主人、病人一一精医察理,而不为簧鼓动摇哉?
(医案六则 四)
译文:怎么要求病家主人、病人个个都精通医道,明察事理,而不被庸医动听的诱言所迷惑呢?
译文:他仍然怠慢,不立即相信我说的话。竟然不到一个时辰,就
6.翌日天甫明,来视予脉,煮小承气汤饮予。
译文:第二天天刚亮,他(朱彦修)就来为我诊脉,煎小承气汤给我服下。
7.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译文:别的医生拘泥固执地死守古法古方,而他(朱氏)就灵活变通运用,但最后与经典吻合。当时学医的人全都象声音相随,形影相依那样师从他,丹溪翁教导他们辛勤不倦,忘记疲劳。
14.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华佗传)
译文:于是(华佗)接受他(太守)很多财物却不加以治疗,不久,又将病人撇弃而离开,留下一封信骂病人。
15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
(《医方解集》序)
译文:蓍草的属性圆而能通神达变,卦象的属性方能卜知未来。
16果何者而为之原欤?亦岂无得失去取于其间驮?诸生以是名家者,请详言之。
(《伤寒论》序)
译文: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方剂学试题(含答案)

方剂学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三仁汤的功用是:A、利湿消肿, 理气健脾B、理气化湿, 和中止呕C、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D、清热化湿, 理气和中E、清热利湿, 升清降浊正确答案:C2.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是:A、清热开窍豁痰定惊B、清热开窍熄风止痉C、清热解毒开窍安神D、清热化痰开窍安神E、清热开窍豁痰解毒正确答案:C3.下列方剂除_ ___外,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大黄、甘草:A、复元活血汤B、温脾汤C、桃核承气汤D、大柴胡汤E、八正散正确答案:D4.归脾汤的功用是:( )A、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B、益气健脾 ,宁心安神C、益气养血 ,补心安神D、健脾益气 ,滋阴养血E、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正确答案:E5.川芎茶调散适宜治疗:A、血虚头痛B、痰厥头痛C、肝风头痛D、伤风头痛E、气虚头痛正确答案:D6.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方中芍药增加了:A、一两半B、二两半C、一两D、二两E、三两正确答案:D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是:A、润肺清热 ,理气化痰B、清热化痰 ,理气止咳C、止咳化痰 ,疏表宣肺D、解肌发表 ,化痰止咳E、辛凉宣肺 ,清热平喘正确答案:E8.患者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治宜选用( )A、失笑散B、复元活血汤C、膈下逐瘀汤D、血府逐瘀汤E、鳖甲煎丸正确答案:B9.温胆汤的功用是:( )A、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B、清胆利湿 ,和胃止呕C、清胆和胃 ,理气化痰D、清热祛湿 ,利胆退黄E、清胆利湿 ,降逆和胃正确答案:C10.下述除哪项外,均是清暑益气汤证的临床表现:A、心烦口渴B、体倦神疲C、小便短赤D、脉细苔腻E、身热多汗正确答案:D11.八正散组成中利水通淋的药物是:A、猪苓木通竹叶泽泻滑石B、猪苓木通瞿麦泽泻扁蓄C、茯苓扁蓄瞿麦泽泻大腹皮D、车前子通草瞿麦滑石扁蓄E、车前子木通瞿麦滑石扁蓄正确答案:E12.五苓散的组成药物除茯苓外,其余是:A、车前滑石茯苓阿胶B、泽泻茯苓滑石阿胶C、木通苡仁茯苓桂枝D、泽泻茯苓白术桂枝E、通草茯苓滑石甘草正确答案:D13.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除酸枣仁和甘草外, 其余是:A、川芎知母茯神B、川芎知母茯苓C、白芍远志茯神D、当归远志茯神E、川芎远志茯苓正确答案:B14.十灰散配伍大黄的意义是( )A、泻热通便B、泻下热结C、清热泻火,导热下行,止血D、活血祛瘀E、清热凉血正确答案:C15.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A、清胆和胃 ,理气化痰B、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C、清胆利湿 ,降逆和胃D、清胆利湿 ,和胃止呕E、清热祛湿 ,利胆退黄正确答案:B16.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A、青蒿鳖甲汤B、秦艽鳖甲散C、当归六黄汤D、清营汤E、清骨散正确答案:A17.下列哪项不是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A、生姜大枣炙甘草仁B、厚朴桔梗大腹皮C、白术紫苏白芷D、枳壳竹茹白蔻仁E、茯苓陈皮半夏曲正确答案:D18.祛痰剂中,除常配伍健脾祛湿药外,还常配伍:A、理气药B、温里药C、活血药D、清热药E、润燥药正确答案:A19.组成药物中含熟地的方剂是:A、龙胆泻肝汤B、阳和汤C、九味羌活汤D、犀角地黄汤E、肾气丸正确答案:B20.肾气丸不适宜下列何证:A、小便涩痛B、小便清长C、小便量多D、小便不利E、小便频数正确答案:A21.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均含有的药物是:A、人参黄芩半夏生姜B、人参半夏生姜大枣C、人参黄芩甘草干姜D、黄芩黄连半夏大枣E、人参黄芩半夏大枣正确答案:E22.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功用的方剂是:A、温经汤B、当归四逆汤C、桂枝茯苓丸D、阳和汤E、生化汤正确答案:B23.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秘。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题库1-2-10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题库1-2-10问题:[问答题]第三段: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
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邪气加诸身↑(14),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15),可乎?虽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
及其闻攻则不悦,闻补则乐之。
今之医者曰:“当先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
”世间如此妄人,何其多也!问题:[问答题]第四段: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16),更甚则暴死。
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17),而邪已交驰横騖而不可制矣↑(18)。
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19),始可议补↑(20);其馀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
问题:[问答题]第五段:今余论吐、汗、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
况予所论之三法,识练日久,至精至熟,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
(安徽11选5 https://)问题:[问答题]第六段: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水、泥↑(21);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
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
此为发病之三也。
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22)。
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於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23),麻痹不仁↑(24),及四肢肿痒拘挛↑(25),可汗而出之↑(26);风痰宿食↑(27),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28),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
《内经》散伦诸病↑(29),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階也↑(30)。
《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31)。
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於《补论》条下↑(32),如辛补肝↑(33),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
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
至其统论诸药↑(34),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
二十一、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1184年朱端瑞《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介绍了 “神效催生丹”(主要组成是腊月兔脑髓)。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知道其中的要领,一 句话就能把问题说得清楚透彻。
人身不過表裏,氣血不過虛實。
[虚实]虚谓正气虚弱,实谓邪气盛实。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表实者里必虚]体表邪气实的人,体内必然 正气虚。表实:表邪盛实。
表實者裏必虛,裏實者表必虛,經實者絡 必虛,絡實者經必虛,病之常也。
[经]直行干脉谓之经,其部位在深层。 [络]横行枝脉谓之络,其部位在浅表。 [经实]经脉邪盛。 [常]规律。
咸—肾—水
酸—肝—木 苦—心—火
辛—肺—金
甘—脾—土
豈可以藥石爲補哉?
[岂可以药石为补哉]怎么可以认为药物是 补的呢?以……为……,义为“认为…… 是……”,或“把……当作……”。药石: 药物和砭石。此指药物。
必欲去大病大瘵,非吐汗下末由也已。
[末由也已]无从治疗了。末由:无从,没 有别的途径。也已:语气词连用。也:表 舒缓语气。已:语气词,用法同“矣”, 了。
大 黄
甘 遂
甘 遂
芫 花
芫 花
[诬]言语不真实。这里是歪曲、曲解的意思。 [固]实在。 [苦辩]竭力辩解。
既不得其術,從而誣之,予固難與之苦辯, 故作此詮。
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凡是使病邪 向上走的疗法都是吐法。
[蒸]用煮药的热气蒸患处。 [熏]用药烧烟熏患处。 [渫(xiè)]用药洗涤,除去污浊。 [熨]药物加热后用布包熨患处。 [烙]用金属烙器煨热烫患处。 [砭射]用砭石等磨刮患处。 [导引]又称“道行”。有广、狭两义:广义 的导引指静的、动的修炼。狭义的导引仅指 动功修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题库1-0-6
问题:
[问答题]第一段:人身不过表里↑①,气血不过虚实。
表实者里必虚↑②,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③,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④。
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後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
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⑤,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
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⑥,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
惟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⑦,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
渠亦不自省其过↑⑧,虽终老而不悔↑⑨,且曰:“吾用补药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补药补我,彼何罪焉?”虽死而亦不知觉。
夫粗工之与谬工,非不误人,惟庸工误人最深,如鲧湮洪水↑⑩,不知五行之道。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第二段: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呜呼!世无真实,谁能别之?今余著此吐汗下三法之诠
↑(11),所以该治病之法也↑(12),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13)。
问题:
[问答题]第三段: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
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邪气加诸身↑(14),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15),可乎?虽愚夫愚妇,皆知其不可也。
及其闻攻则不悦,闻补则乐之。
今之医者曰:“当先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
”世间如此妄人,何其多也!
天津11选5
问题:
[问答题]第四段: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16),更甚则暴死。
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真气未胜↑(17),而邪已交驰横騖而不可制矣↑(18)。
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19),始可议补↑(20);其馀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
问题:
[问答题]第五段:今余论吐、汗、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
况予所论之三法,识练日久,至精至熟,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
问题:
[问答题]第六段:天之六气,风、暑、火、湿、燥、寒;地之六气,雾、露、雨、雹、水、泥
↑(21);人之六味,酸、苦、甘、辛、咸、淡。
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
此为发病之三也。
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22)。
诸风寒之邪,结搏皮肤之间,藏於经络之内,留而不去,或发疼痛走注↑(23),麻痹不仁↑(24),及四肢肿痒拘挛
↑(25),可汗而出之↑(26);风痰宿食↑(27),在膈或上脘,可涌而出之;寒湿固冷↑(28),热客下焦,在下之病,可泄而出之。
《内经》散伦诸病↑(29),非一状也;流言治法,非一階也
↑(30)。
《至真要大论》等数篇言运气所生诸病,各断以酸苦甘辛咸淡以总括之↑(31)。
其言补,时见一二;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於《补论》条下↑(32),如辛补肝↑(33),咸补心,甘补肾,酸补脾,苦补肺。
若此之补,乃所以发腠理,致津液,通血气。
至其统论诸药
↑(34),则曰:辛甘淡三味为阳,酸苦咸三味为阴。
辛甘发散,淡渗泄,酸苦咸涌泄。
发散者归於汗,涌者归於吐,泄者归於下。
渗为解表,归於汗;泄为利小溲,归於下。
殊不言补↑(35)。
乃知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