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原文与字帖
兰亭序全文诗文

兰亭序全文诗文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一篇骈文。
全文如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繁体全文

兰亭序繁体全文公元352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国家高官41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
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繁体版)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爲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爲陳迹,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
” 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齊彭殤爲妄作。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a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框G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王羲之《兰亭序》全文行书字帖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兰亭序全文大全

兰亭序兰亭序全文大全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兰亭序兰亭序全文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兰亭序兰亭序全文兰亭集序/ 兰亭序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及注释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米字格A4版兰亭序毛笔行书字帖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原文书法字帖

兰亭序原文书法字帖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书的书法名篇,是中国历史上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正文如下:
兰亭序
亭亭者何?水也。
服也。
水既落而空澄,物华而不实,惟赤条一色,可以濯天下之尘。
了然无物,独试清洁。
江淮之间,调露者必先洁其器,而后泽之。
所以游者身洁,不同凡响。
同时之鸟,翱翔徐来,水波不惊;所以凌波而上,自由翱翔。
后两句讲从鸟的状态及行动上表现出将处于清静环境与水乡之地的安宁气氛,很含蓄地表现出兰亭之美。
夫兰者,天之造也;亭者,人之筑也。
适人间四时之景,观天象之变。
春则鸟兽告康,花木葳蕤;夏则绿阴拂空,波渟漾央;秋则实泛金英,山
染斑黄;冬则乌鹊戏林,泉结为箭。
各以其时,美之若芙蕖,揖盼之间,忽焉如过。
此皆物之得时合宜也。
人之造亭,固有取其合宜者矣,而造物者非惟取合宜,用心之深,造物之神。
神者,物内之神也。
物外有生,物内始有灵。
由是及彼,才声并至,而成一体,《兰亭》美不胜收之作也。
文脉之流至此,形神之美为表。
若夫用笔不拘,升降随避,而此飘逸之致,理不在大才,诚草本自然存之。
末云亭云,非吾之盛韵。
所余自具华奥,永怀瑶篇之美,聆九华之卓音。
鲜为吾腴,益慕来颂,善董思春之歌舞,双清之幽婢。
恭华日来,自慕洪忠大夫之器重,载笔之业已体天人,而足授天下之好民,故幸拙赓表,是庶几于侔乎?
(望人们多多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作品,珍惜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兰亭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全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詠,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蹔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写的一篇序文,它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艺史上的珍贵遗产。
该序以王羲之在观赏广雅博物集后的所感所写,它具有严谨规范的书法技巧,浑厚雄健的文字风格和对书法的深刻理解。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兰亭序》全文及译文。
一、“兰亭序”全文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之于酒,或取之于书,而又何辞焉。
我读《诗》书,吾妻翻译《易》,口授《子》以教子。
坐儒生三人,旁若无人,脚於椅上,探以右足,左足踟蹰,俯仰观文辞,读书写字,如此者数年。
既而,童子渐大,学问渐进,所读之书,逐渐博增,而观止于此阁。
先是先生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激流湍壑,恰似一张清弦,峰回路转,有时走崖砥柱,笔走龙蛇,若有神韵。
”自吾见观山川之壮观,奇峰异石之可怪,款峭费峻之勇,笔墨之精妙,诚为世所罕见,故不自觉得频来此阁中观赏书画。
始知先生之所谓观=”此果也已”,非特欤言之者也。
每至轩冕之士,赫奕丹青;或列骑而驰,觥筹交错;或罗列宾鸿,此类极多,追慕凌云之志,抑亦有之。
不过纵横览阅,发摘成梅,而愉悦豁然者,未之有也。
至若昔者先生,既没之后,子孙、外客、亲旧,靡不慕思,或为之忠、或为之感、或为之叹、或为之泫。
其余业经历者,人惟亲故、江左知音、海内好友,存者寥寥,已亡者,尤为可叹。
及今之时,庐、蕖复来泛舟,采菊北山之留轩;临水而立,忘寝而食。
臣逐佩韦氏子之足迹,披草而翔,所过之处,或有旧井,或有断碑,或有故垒,或有荒塚,小有所得,未有不悲戚者也。
此外四字之句,或可以赋诗;八句之章,描摹形势;长於临池之游,短於潜几之学,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限;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
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 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 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 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 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 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 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 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 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 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 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 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 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55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 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a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 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2627 Nhomakorabea8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