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范仲淹的故事
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有关范仲淹的故事1、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
他片读不懈的精神,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盂醋汁,吃完继续读书。
后世便有了划粥割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2、在醴泉寺读书期间,继父的家境已经比较窘迫,仲淹心知肚明。
每次离家去寺院,母亲总劝他多带些粮米,一来担心儿子吃不饱累坏身体,二来怕给寺院的师父增加负担。
可每次范仲淹都不多带,而且带的数量,出人意料的少。
母亲絮叨规劝,仲淹总是胸有成竹地说:“我有数,不少。
3、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过。
有时夜里感到猜渗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慷慨激昂地立下了造福(治理)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吟诵道:“读书人应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
”4、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
好友见他不肯接受银两,第二天便送来许多美味佳肴。
范仲淹好意难却,只好接受了。
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
好友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了。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请你千万不要生气。
”5、公元1014年,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
范仲淹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苦读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范仲淹苦读的故事范仲淹苦读的故事(4篇)范仲淹苦读的故事1【原文】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1)作粥一器,经宿遂凝(2)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
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

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范仲淹一生读书不辍,特别是多次迁居的青少年时代,每迁一地,都留下了读书的遗迹,也留下了许多让人感动的苦读故事。
范仲淹的故事有哪些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范仲淹的故事【一】范仲淹在担任邠州的地方官时,有一天闲暇无事,带同僚属下登上高楼,设置酒宴,还没有举杯饮酒,看到有几个披麻戴孝的人在营造下葬的器具,并没有十分气愤,而是急忙派人去询问他们。
原来是一个客居在邠州的读书人死了,准备埋葬在近郊,但是棺材、墓穴和其他送葬器物都还没有着落。
范仲淹听后露出哀悼的神情,立即撤去酒席,并给丧家一笔可观的钱,让他们办完丧事。
参加宴会的客人中间有的为此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范仲淹的故事【二】天圣二年(1024年)秋,兴化县令范仲淹率领来自四个州的'数万民夫,奔赴海滨。
但治堰工程开始不久,便遇上夹雪的暴风,接着又是一场大海潮,吞噬了一百多民工。
一部分官员,认为这是天意,堤不可成,主张取缔原议,彻底停工。
事情报到京师,朝臣也踌躇不定。
而范仲淹则临危不惧,坚守护堰之役。
大风卷着浪涛冲到他腿上,兵民们纷纷惊避,官吏也惊慌失措,范仲淹却没有动,他有意看看身旁的同年好友滕宗谅,宗谅正从容不迫地评论着一段屹立的堤堰。
大家发现他两人泰然自若,情绪也安稳下来。
经过范仲淹等人的努力坚持,捍海治堰又全面复工。
不久,绵延数百里的悠远长堤,便凝然横亘在黄海滩头。
盐场和农田的生产,从此有了保障。
往年受灾流亡的数干民户,又扶老携幼,返回家园。
人们感激兴化县令范仲淹的功绩,都把海堰叫做“范公堤”。
兴化县不少灾民,竟跟着他姓了范。
至今兴化仍有范公祠遗址,为父老怀念。
范仲淹的故事【三】范仲淹从小多病,近年又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饶州。
在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并告诉他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昔日愿他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吃喝之外,只管翱翔高飞。
范仲淹的故事欣赏

范仲淹的故事欣赏范仲淹的故事欣赏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你知道关于他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范仲淹的故事,欢迎阅读。
范仲淹的故事1范仲淹担任邠州地方官时,有一天闲暇无事,带同僚属下登上高楼,设置酒宴,还没有举杯饮酒,看到有几个披麻戴孝的人在营造下葬的器具,并没有十分气愤,而是急忙派人去询问他们。
原来是一个客居在邠州的读书人死了,准备埋葬在近郊,但是棺材、墓穴和其他送葬器物都还没有着落。
范仲淹听后露出哀悼的神情,立即撤去酒席,并给丧家一笔可观的钱,让他们办完丧事。
参加宴会的客人中间有的为此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范仲淹的故事2范仲淹曾给别人写墓志铭。
当他写完封好,正准备寄走时,忽然想起说:『不能不让尹师鲁看一看。
』第二天,便把墓志铭交给尹师鲁过目。
师鲁看后说:『你的文章现在影响很大,后代人将会引用你的文章作根据,所以下笔不能不谨慎啊。
现在你把转运史写成部刺史,把知州写成太守等汉代官名,的确是够清雅的`了,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些官名了,后代必将因此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的儒生们争论不休的原因啊。
』范仲淹用手按着小桌子说:『幸亏请你过目,不然,我差一点就失误了。
』范仲淹的故事3在范仲淹小时候生活十分清贫,父亲很早就过世,母亲因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改嫁。
范仲淹只好到庙里去学习。
他每天用两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后便划成四块,早晚就着腌菜各吃两块,苦读成才。
后衍生成一成语为:断齑画粥。
范仲淹的故事4宋仁宗曾经派范仲淹去西北抗击西夏。
范仲淹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是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他两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跟着改嫁的母亲背井离乡,生活十分贫困。
他从小很有志气,爱好读书。
十多岁的时候,他借住在一所寺庙的僧房里,昼夜苦读。
每天,他只烧一锅粥,等粥冷却后,用刀划成四块,一天两餐,早晚各吃两块。
菜呢,也只是几根咸菜。
后来,人们称他这种生活为“断齑(jī,指咸菜)划粥”,成为历史上刻苦好学的佳话。
范仲淹的故事分享(精选6篇)

范仲淹的故事分享(精选6篇)范仲淹的故事分享(精选6篇)导语:有关范仲淹的故事,大家来读一读吧。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范仲淹的故事,欢迎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仲淹的故事分享1范仲淹告老回到苏州,想在城里买一块土地,造一所房子,以便养老终身。
苏州老百姓都知道范仲淹是个好官,希望他住在苏州城里,为大家办点好事。
因此,不少人都在为他踏勘地形,物色地方。
一日,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求见范仲淹,说:“我是苏州城里的风水先生,特来向大人介绍一块地方。
范仲淹问:“不知在哪里?”老人道:“就是沧浪亭西边的那块荒丘。
苏州城是龙穴宝地,卧龙街(现在的人民路)笔笔直直,是龙身;街上砌的石块,是龙的鳞片;北寺塔高高矗立,是龙的尾巴;那龙的头呢,就是那块荒丘。
大人买下这块宝地,兴建住宅,一则可以镇住龙头,二则将来子孙会科甲不断”正在这时,苏州府开考,考生成绩平常。
范仲淹想:成绩不佳,恐怕同缺乏名儒指点有关。
他不禁想起了孔子办学,决定在苏州创办一所府学,府学办在哪里好呢?范仲淹决定造在风水先生说的那块“龙头”上。
范仲淹一面筹集资金,一面叫人设计,在荒丘上建造府学。
动工那天,风水先生兴冲冲地来到工地上,见了范仲淹,高兴地说:“大人,是贵府动工了吧?”范仲淹道:“不,不是造私宅,是造府学。
”老人听了,着急地说:“这可是一块宝地哪!造个私宅,你子孙可以万世昌盛呀!”范仲淹道:“我一家的子孙昌盛有何用?倒不如叫大家的子孙昌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州没有府学,读书人没有深造的地方,考不中进士、状元呀。
”风水先生早就读过《岳阳楼记》,钦佩范仲淹的为人;今日见到范仲淹的举动,更加钦佩他了。
不到一年功夫,府学造好了,面阔七间,红柱粉墙琉璃瓦,十分宏伟。
范仲淹不仅自己在府学讲学,还请来了社会名儒,向学生传经授道。
从此,苏州地方的读书空气越来越盛,考取进士、状元的也越来越多。
范仲淹的母亲去世后,欲寻一块墓地,按当时习俗,他与一名风水先生同去选墓地。
范仲淹的故事-课件

实现志向
刻苦读书
课文写了范仲淹
的故事。
实现志向
刻苦读书
只身苦学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只身求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 粥充饥。
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 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学习方法: 1.读课文,从小故事中画出表现范
仲淹刻苦读书(语言或行动)的句子。
作业:
1.读了这篇文章,仿照课文 的人物表现手法,写一个你熟悉 的人。
2.背诵课文1—3自然段。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12:10:18 PM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5日星期 五2021/3/52021/3/52021/3/5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52021/3/5Marc h 5, 2021
1.通过典型的小故事来表现人物特 点。
2.在小故事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 动来表现人物特点。
范仲淹墓碑文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 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 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的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范仲淹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3篇〕篇1:《范仲淹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三部份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感悟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3、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指导法质疑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交流法、朗读感悟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范仲淹又理解了多少呢?二、学习第三部份1、学习第七自然段〔1〕指名读第7自然段。
考虑:有范仲淹实现他的抱负吗?〔2〕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再读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学习第六自然段〔1〕齐读第6自然段。
〔2〕提问范仲淹还有怎样的志向和抱负呢?〔3〕品读、感悟:“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三、学习第二部份过渡:文章举了哪些事例讲范仲淹要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而刻苦学习的?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一〕品读、感悟学习第二自然段“只身苦学”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找出能感动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2、指名反应。
3、出示重点句(1)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2)范仲淹非常珍惜这珍贵的学习时机,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理解废寝忘食〕4、归纳学习方法:读、画、写、说〔二〕利用上面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3、4、5自然段1、出示自读要求〔1〕读:小组内一起朗读3、4、5自然段〔2〕画、写:找出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体会。
〔3〕说:同桌或小组内讨论你的答案并说出理由。
五下语文 16、范仲淹的故事

(师)演示文稿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 含 教 法 设 计 、 学 法 指 导 教学环节
一、
导入
本文叙述的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故 事。作为一代名臣,范仲淹的故事数不胜数,课文作者别 出心裁,从读书和生活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范仲淹发愤苦 读、自立自强的精神。
这是一篇人物的故事。对学生来说,故事更容易走进 他们的内心,因为故事是富有情节性的,故事更容易被言 说。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能够带领学生直接去读故事, 找出直接写范仲淹故事的自然段,读读、画画、说说、议 议,引导他们从学习刻苦和生活艰苦这两个方面去理解并 且体会范仲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境界。
指名说读懂 了什么
生:(1)为 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 天下之忧而忧 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三、深入读书
四、总结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 了范仲淹几件事?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 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生读书 试着概括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 指名概括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
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 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 学生写词语
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指名说主要内容
出示 ppt: 划粥割齑
解释词语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
指名读词语
是怎么来的?
指名说
力上的支 持。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 ppt: 大夫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 段。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 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 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 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 现人物特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范仲淹的故事
2009年3月25日
19:18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到第84页。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粥、磋、凌、佳、肴、岂、泱”7个生字,会写
“淹、岳、粥、凌、寝、佳、肴、岂、廷、泱”10个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宫廷、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
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是本
课教学的重点。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是教学的难
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新课可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范仲淹的著名五言诗《江上渔者》导入,如:同学们读过古诗中著名的《江上渔者》这首诗吗?谁能给大家背诵一下?也可由教师直接朗诵给同学,然后告诉大家,这是宋朝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写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故事。
还可由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有关范仲淹的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范仲淹的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刻苦读书?并画出使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
2.组织交流。
(1)范仲淹的哪些言行使自己最受感动?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五、巩固练习。
1.读一读本课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指导书写会写字。
3.读一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词句。
4.听写。
(课后练习4)
参考资料
1.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宋真宗大中祥府八年(1015)进士。
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
仁宗天圣中任西溪盐官,泰州知州张纶从其议,修建捍海堰,使大量土地不受海潮淹没。
宝元三年(1040)西夏攻延州,他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改革军制,巩固边防。
2.词语解释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
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凌晨:天快亮的时候。
佳肴:精美的菜肴。
宰相:我国古代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泱泱:水面广阔。
毫不介意:丝毫不在意。
和衣而眠:不脱衣服睡觉。
于心不忍:不忍心。
清高:指人品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
千载难逢:一千年也难碰到一次。
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