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力衰竭需做哪些检查

合集下载

儿童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儿童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儿童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断儿童心力衰竭,以下诊断标准可供参考。

1.临床指标(1)心脏扩大:通过胸部X光片检查,心脏形态明显扩大,尤其是左心房和左心室。

(2)肺水肿:通过肺部听诊和X光检查,发现肺部有湿啰音和肺水肿征象。

(3)心输出量降低:儿童活动耐量明显下降,稍事活动即感心悸、气急,生长发育受影响。

(4)肝肿大:肝脏肿大、质硬、触痛,严重者肝脏表面有结节形成。

2.血液生物标志物(1)脑钠肽(BNP):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细胞受压,导致BNP分泌增多。

血液中BNP浓度的升高可反映心脏功能受损程度。

(2)肌钙蛋白I(cTnI):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受损,cTnI释放入血。

血液中cTnI浓度的升高可反映心肌细胞的受损程度。

3.影像学检查(1)超声心动图: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判断心力衰竭的病因和程度。

(2)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评估心力衰竭的程度和病因具有较高价值。

4.心功能分级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儿童心力衰竭分为四级:(1)NYHA I级: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

(2)NYHA II级:日常活动稍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3)NYHA III级: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力衰竭症状。

(4)NYHA IV级: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力衰竭症状,不能进行任何活动。

5.其他因素(1)病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2)诱发因素:呼吸道感染、贫血、甲亢等全身疾病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作。

(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力衰竭病史者,个体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高。

儿童心衰诊断标准

儿童心衰诊断标准

儿童心衰诊断标准
儿童心衰诊断标准是根据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等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评估而制定的。

以下是常用的儿童心衰诊断标准之一:
1. 病史:患儿存在原发疾病或心衰的典型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食欲不振等。

2. 体格检查:发现患儿体重下降、体征异常,如快速呼吸、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颈静脉充盈及脚踝水肿等。

3.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出现心室肥厚、心室肌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

4. 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现心脏扩大、心脏壁运动减弱等异常。

综合以上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诊断儿童心衰,并确定心衰的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排除其他导致心衰的疾病,如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总之,儿童心衰的诊断需要根据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准确的诊断。

小儿心力衰竭定量诊断标准的研究

小儿心力衰竭定量诊断标准的研究

小儿心力衰竭定量诊断标准的研究
马沛然;汪翼
【期刊名称】《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4(032)003
【摘要】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286名正常儿童和41例心衰患儿的58项
心脏血流参数,选出主动脉峰值流速(PFVA)、肺动脉峰值流速(PFVP)、二尖瓣E峰峰值流速(PFVME)、三尖瓣E峰流速(PFVTE)、心脏指数(CI)等5项作为心衰定量诊断标准。

这5项指标为PFVA:6个月以下<73.1cm/s,6个月~<87.1cm/s,4岁~<101.9cm/s,10~14岁<110cm/s;PFVP:6个月以下<69.2cm/s,6个月~14岁<82.4cm/s;PFVME:6个月以下>78.5或<50.1cm/s,6个月~14岁>101.6或<75.2cm/s;PFVTE:6个月以下>65.9或<37.1cm/s,6个月~14岁>67.1或<43.1cm/s;CI<2.6L/m~2·min^(-1)。

【总页数】4页(P239-242)
【作者】马沛然;汪翼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416.1
【相关文献】
1.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李华;胡节惠
2.N末端脑型钠尿肽定量检测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 [J], 李敏;孙晓敏
3."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制定——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定量方法学研究 [J], 贾振华
4.骨质疏松定量CT诊断标准的研究 [J], 张光
5.小儿心力衰竭的定量诊断 [J], 马沛然;黄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儿童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儿童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

为了准确诊断儿童心力衰竭,医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以下是儿童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1.1 心力衰竭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呼吸急促、气喘、乏力、多汗、食欲不振等。

在睡眠时,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或窒息的情况。

1.2 患儿可能会有焦虑、易怒等情绪表现,并可能出现生长迟缓和发育不良的情况。

2. 心功能检查--------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况。

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可能减弱,心脏的形状和大小也可能发生变化。

3. 呼吸急促:呼吸次数-----------------儿童正常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0-30次。

心力衰竭时,呼吸频率会加快,可能超过每分钟40次。

同时,呼吸音也可能变得异常。

4. 心动过速:心率次数-----------------正常儿童的心率在每分钟80-120次之间。

在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心率可能会加快,超过每分钟140次。

持续快速的心率可能导致心脏过度劳累,加重病情。

5. 心脏扩大--------在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心脏可能会扩大以适应增加的血液流量。

通过X光检查或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心脏扩大的情况。

6. 其他症状--------可能会出现咳嗽、咳泡沫痰、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尿少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导致晕厥或休克。

7. 肝脏肿大--------心力衰竭可能导致肝脏肿大,因为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肝脏肿大的程度可以作为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8. 出现奔马律---------奔马律是一种在心力衰竭时出现的心音变化,听起来像马奔跑时的蹄声。

这是由于心率过快、心脏过度充盈和室壁震颤引起的。

奔马律通常提示严重的心力衰竭。

奔马律是医生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依据之一。

心力衰竭专科检查模板

心力衰竭专科检查模板

心力衰竭专科检查模板
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专科检查来确诊和评估病情。

以下是心力衰竭专科检查的一般模板:
1. 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查: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体格检查,包括心脏听诊、肺部听诊、水肿部位触诊等。

2.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

生化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肌钙蛋白等。

心肌标志物检查,心肌肌钙蛋白、BNP等。

3. 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X线胸片,观察肺部情况和心脏大小。

心脏核磁共振(MRI),更详细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4. 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评估心律和心脏传导情况。

动态心电图,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监测。

5. 心导管检查:
可以评估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压力。

6. 运动耐量测试:
评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心脏功能。

7. 其他特殊检查:
如有必要,可能进行肺功能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等特殊检查。

以上是心力衰竭专科检查的一般模板,具体的检查项目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任何检查之前,请确保患者已经充分了解检查的目的、流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儿童出现呼吸、心率明显增加,还会出现全身浮肿或肝脏肿大,常伴有尿液减少,甚至无尿。

个别儿童会出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此时听诊,可发现心音明显低钝、呈奔马律。

而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脑钠肽指标,正常值应<100pg/ml,如果指标升高,可考虑为心衰,还应完善心脏超声的检查项目,儿童比较常见的收缩性心衰一般在做心脏彩超时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射血分数,当左心室射血分数<40%时,称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即收缩性心衰,而左心室射血分数≥50%则称为保留性心衰。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与心衰
在儿科临床上可并发心力衰 竭的心律失常包括 -持续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室上速 -持续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时 -心室率过慢的完全性房室 传导阻滞等
一般来说当心率快于160~180/min或 心率慢于40~50/min心排血量受到 影响,进而影响心功能。
• 阵发性室上速 是儿科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 常,如心率快于160~ 180/min,且持续24~48h以 上,不能及时转律时,则可 并发心衰和(或)心源性休 克,近年有心动过速心肌病 的报告是指由持续性或频繁 发作的r动过速引发的心脏 扩大和(或)心功能不全
先心合并心衰的特点及治疗
• 小儿时期心衰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3岁以下,发病原因中以先心引起者 最多见占80~90%,其中以左向右分流型最多,梗阻型也可以发生, 以心衰发生年龄可推断心脏畸形类型 • 出生时心衰:主要见于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大的体循环动-静脉瘘等。 • 生后1周内心衰:见于大动脉转位、未成熟儿的PDA、左心发育不良 伴室间隔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极严重的主动脉辩或肺动脉 辩狭窄及体循环动-静脉瘘等 • 生后1~4周心衰:动脉导管前型主动脉缩窄、重度AS、大型VSD、 PDA或联合存在单心室、共同动脉干等。 • 生后4~6周心衰:某些左向右分流、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者。 • 生后6周至4个月心衰:大VSD、大PDA、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处理合并急性心衰时首先需明确心血管畸形及血液动力学,然后再根 据个体特殊性决定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与心衰
• 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逆传型合并心衰须禁用洋地黄制剂, 必要时可予胺碘硐按每次2.5~5.0mg/min静脉缓注,若 末转律于15~30min后还可以重复1次,有效后可75~ 150mg静滴维持,胺碘硐的负性肌力作用较弱,对心功 能影响不大,相对安全,但如果用量过大、给药过快也会 加重心衰,故须谨慎 • 4.在临床上对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发心衰且病程短病情较轻 者可选用西地兰、速尿、多巴胺等治心衰,然后再予小剂 量异博定或心律平静脉缓注,有时可达治疗目的 • 5.对病程短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发心衰,应用异丙肾时注 意给药剂量和速度,否则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反而加重 心衰,如用药效果下好应及时安置心脏起博器。

心衰血液检查项目

心衰血液检查项目

心衰血液检查项目
心衰(心力衰竭)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
1. 血常规:有助于了解是否存在贫血,因为心力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
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 肝肾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如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若出现异常,可进行相应的补充检查。

3. 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心力衰竭诊断、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若数值偏高,提示可能有心力衰竭。

4.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有助于判断有无心肌损伤。

5. 动脉血气分析: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同时可进行pH 值和PCO₂的测定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肺水肿。

6. 凝血功能检查:心力衰竭患者可能需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新
型口服抗凝药,此项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抗凝治疗。

请注意,具体检查项目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心力衰竭需做哪些检查
小儿心力衰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孩子在发病期间,多表现为躁动不安、排尿减少、经常出汗等。

做家长的应该对这类症状小心应对,因为这很可能是小儿心力衰竭的症状表现,体循环血量严重降低者,组织灌注不良,酸性代谢产物尤其乳酸积蓄,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动脉血氧张力严重减低,如肺血流梗阻、大动脉转位畸形等,无氧代谢增加,虽然体循环血量不少,但氧释放到组织不足,也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2.血清电解质婴儿心力衰竭常出现低钠血症,血钠低于
125mmol/L,反映水潴留。

低氯血症见于用襻利尿药后。

酸中毒时血钾水平可升高。

用强效利尿药可致低钾血症。

3.血常规严重贫血可导致心力衰竭。

4.尿常规可有轻度蛋白尿及镜下血尿。

5.血糖及血钙新生儿患者应测定血糖、血钙,低血糖或低血
钙均可引起心力衰竭。

6.心肌酶心肌炎及心肌缺血者,肌酸磷酸激酶(CPK)、同工酶(CK-MB)可升高。

7.肾功能检查。

1.X线胸片对于评价心脏大小及肺血情况十分重要。

根据房、室大小,肺血增多或减少,可协助做出病因诊断,并可显示肺淤血、肺水肿、胸腔积液及因肺动脉与心房扩大压迫支气管引起的左下肺不张,或继发性肺炎。

婴儿正常的胸腺心脏影,可被误诊为心脏扩大,应予注意。

2.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力衰竭有诊断及指导治疗意义。

3.超声心动图心脏超声技术用于观察心脏大小、心内结构、
大血管位置、血流方向和速度、心包积液及心功能测定。

具有无创、方便、重复性好的优点,可在病床旁进行。

对于病因诊断及治疗前后心功能估计十分重要。

通常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心功能。

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有:
(1)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心脏每次收缩时射出血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量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搏量/心室舒张末
期容量它反映心室泵功能。

心室收缩力愈强,则心量愈大,心室舒张末期残余血量愈小,即射血分数增高。

正常值为0.59~
0.75(0.67±0.08)。

如低于0.5提示心功能不全。

(2)缩短分数(Shortening Fraction SF):为心室收缩时内径缩短数值与舒张末期内径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缩短分数=(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它反映心肌纤维收缩期
缩短的能力、心肌收缩的强弱。

正常值为0.35±0.03,低于0.3提示心功能不全。

舒张功能测定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经二尖瓣和三尖瓣血流频谱,可清晰显示心室舒张充盈。

E峰为快速充盈血流速度,A峰为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

通过心室主、被动充盈频谱E和心房充盈频谱A,可测出其他充盈血流速度、速度-时间积分及相互间关系
等。

舒张性心衰频谱E波降低,而频谱A波可代偿升高,则E/A1。

正常E/A1。

如EF、SF正常,E/A1则为舒张功能障碍。

对有心衰的患儿,射血分数50%,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室充盈频谱E/A1,即可初步作出舒张性心衰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