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基本手法 滚法
推拿常用手法

推拿常用手法推拿医生为治疗目的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在患者体表进行的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均称为推拿手法。
手法是推拿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及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推拿手法虽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必须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深透的目的。
持久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地运用,在足够的时间内不走样,保持动作的形态和力量的连贯性,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积累到临界点,以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
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
刺激量: 1(轻度手法)操作在体表或皮毛——舒适2(中度手法)操作在皮下,肌肉浅层——酸麻胀3(重度手法)操作在肌肉深层——可以忍受4(特度手法)多层次——痛——电击感因此,有力的含义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的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持续操作并保持一定的刺激量所需要之力。
手法有力是手法操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力并不是单纯指力气大,而是一种技巧力。
要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并借以调整力的大小,施加恰当的手法力。
因此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施加恰当的手法力量。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其动作幅度、速度的快慢,手法压力的轻重,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幅度不可时大时小,速度不可忽快忽慢,用力不可时轻时重,应使手法操作既平稳而又有节奏性。
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动作稳柔灵活,手法变换自然、协调。
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因此,柔和要求不能生硬粗暴,但也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要用力缓和,刚柔相济。
深透是指病人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效应。
要求手法的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能使效应传之于内,达到深处的筋脉骨肉,甚至脏腑。
1/14页减少摩擦,保护皮肤推拿介质:作用增强疗效滑石粉:四季可用,夏季多用,小儿推拿必用。
中医基础按摩手法--滚法课件

前滚和回滚着力轻重为 -- 3:1
前
回
滚
滚
.
10
滚斜方肌
.
11
滚肩部
滚股后部
.
12
【临床应用】
• 功效:松解粘连、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 主治:以运动系统疾病和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为主 • 适用部位:颈肩背部、腰臀部、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
13
注意事项
• 紧贴治疗部位,不能在治疗面上来回拖擦和滑移 • 力度与节律要均匀,不能够忽快忽慢,时重时轻 • 避免在骨骼突起处滚动,防止按摩性损伤
中医推拿基础手法--
滚法
婵林SPA-付先科
TEL:1550213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QQ:549336878
.
1
定义分析
• 吸定点
第五掌指关节背侧
• 着力部位
小鱼际尺侧与手尺侧
.
2
• 定义:
----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着力 ,通过前臂的旋转摆动及腕关节的屈伸活 动,做连续不断往返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
.
3
• 沉肩 操作要领
• 垂肘
.
4
• 松腕
操作要领
• 舒指
.
5
动作分解
• 向外滚动
前臂外旋,配合屈腕
• 向内回复
前臂内旋,配合伸腕
.
6
滚法-前滚时的动作和接触面
.
7
-- 滚法 回滚时的动作和接触面
.
8
腕关节屈伸幅度
幅度应控制在120° 左右
即--前滚时屈伸约60~ 80° 回滚时背伸约30 ~40°
前
回
滚
滚
.
12.1滚法的教学-理疗科兰小春

六、练习方法与步骤
1、在自己身上或沙袋上练习: 左手辅助;左右同时 2、在模特身上练习 3、老师讲评
一般每天练习一小时左右,一周左右动作 成型,一个月左右初步掌握,三个月左右 比较熟练。如果能够配合内功、气功的修 炼,那么效果更加理想。
七、其它滚法
1、小鱼际滚法—适用于肌肉单薄处。 2、指间关节滚法—适用于肌肉单薄处。 3、拳滚法—适用于肌肉丰厚处。
必须在练好基本滚法的基础上才能学练其它 滚法,否则容易混淆。
祝大家功德双增, 谢谢大家 !
二、操作方法
1、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使手背沿掌横弓排 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以第五掌指关节 背侧为吸点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 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 幅度的屈伸活动使小鱼际和手背尺侧部在施术部 位上进行持续不断地滚动,手法频率为每分钟 120~160次(大约每秒2-2.5次)。
滚法的特点是: 刺激平和、舒适安全、易于被人接 受,适应 症广,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掌握滚法的重要性: 滚法为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同时也是推拿 手法中的基本手法之一,把滚法掌握了,你的 臂力、腕力、各个关节的协调性、用力技巧提 高了,对学好其它手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必须充分地重视它,在滚法上多下苦功。
三、动作要领
1. 肩关节放松下垂,肘关节自然屈曲约40°,上臂中段距胸壁 一拳左右,腕关节放松,手指自然弯曲,不能过度屈曲或挺 直。 2. 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屈伸幅度应在120°左右(即前滚至极限 时屈腕约80°,回滚至极限时伸腕约40°),使掌背部分的 1/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3. 滚对体表产生轻重交替的刺激,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 比为3:1,即“滚三回一”。
滚法

主要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部。 主要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部。 应用于头部时,多治疗失眠、头痛、 ⑴应用于头部时,多治疗失眠、头痛、 头晕等。 头晕等。 应用于颈项部、肩背部时, ⑵应用于颈项部、肩背部时,多治疗颈 椎病和颈项部的肌肉酸痛等。 椎病和颈项部的肌肉酸痛等。
• 紧滚慢移
法的衍化
一、掌指关节滚法
定义
小指、无名指、 用掌指关节背侧(小指、无名指、 中指及食指)附着于治疗部位上, 中指及食指)附着于治疗部位上, 作往返来回滚动的手法。 作往返来回滚动的手法。
动作要领
• 手握空拳,用小指、无名指、中指 手握空拳, 小指、无名指、 及食指的掌指关节突起处附着于治 及食指的掌指关节突起处附着于治 疗部位上; 疗部位上; • 沉肩,松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 沉肩,松腕,以肘关节为支点, 臂主动摆动, 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伸屈与 前臂的旋转运动。 前臂的旋转运动。 • 掌指关节在治疗部位上作来回往返 的滚动。 的滚动。
三、前臂滚法
• 用前臂尺侧部着力,上臂主动摆动, 前臂尺侧部着力,上臂主动摆动, 着力 带动前臂在受术部位进行来回的滚动, 带动前臂在受术部位进行来回的滚动, 动作要领与滚法基本相同。 动作要领与滚法基本相同。 • 多用于腰背 肌肉丰厚处。 肌肉丰厚处。
勤加练习摆动类手法
腕关节屈伸幅度
幅度应控制在 120°左右,即前 °左右, 滚时腕关节掌屈约 60~80°, 回滚时 ° 背伸约30 背伸约 ~ 40°. °
前 滚
回 滚
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 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 :1
前 滚
回 滚
注意事项
中医按摩手法教程之滚法

中医按摩手法教程之滚法滚法推拿疗法是以滚法作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
它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病理变化和辨证施治理论,凭借熟练的操作技能,在人体体表适当的部位上施以擦、揉、按、拿、捻、搓等手法,并配合被动运动或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性功能锻炼来治疗疾病。
操作方法一、基本手法1、滚法: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屈曲,然后进行腕关节最大限度的屈伸及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使掌背近小指侧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来回运动。
操作时,术者的肩关节放松下垂,肘关节离开躯干约15厘米左右;各手指任其自然,不能过度屈曲或伸直,腕关节屈伸幅度要大,使掌背部分1/2的面积接触在治疗部位上。
掌背的近小指侧部分是滚法操作的着力点,应紧贴治疗部位上,不宜移动或跳动,腕关节的屈与伸应保持相等均匀的压力,以避免手背与体表撞击。
每分钟来回摆动120次左右。
滚法在临床上应用时,常根据治疗的需要,配合各种被动运动以及按、拿、捻、搓等各种辅助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松解粘连、理顺筋脉等作用,因此适用于治疗颈、肩、腰。
背、臀部及四肢关节等部位的扭挫伤,以及筋脉拘挛、关节强直、肢体瘫痪、疼痛麻木等症。
2.揉法:有两种手法:一种是大鱼际揉,用手掌大鱼际部紧贴于治疗部位上,依靠腕关节的运动,使手掌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揉动。
另一种是拇指外侧端揉,用拇指外侧面(从掌指关节起至拇指尖端部分)附着于治疗部位上,依靠腕关节的运动,使拇指外侧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柔和的揉动。
揉法操作时要紧贴治疗部位,不可滑动。
揉法适用于头面部及胸胁部,是治疗头痛、口眼?斜及胸胁痛的主要手法,并可缓解软组织浅表部尖锐敏感的疼痛和消退局部肿胀。
3. 按法:是用指或掌用力按压。
如用拇指、食指、中指或无名指按压称指按法,用鱼际、掌根或全掌按压称掌按法。
操作时,用力的方向要垂直于体表,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
按法常与滚法配合治疗颈项、腰背、臀及四肢关节病变。
中医医师推拿基本技能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中医医师推拿基本技能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中医推拿技能考核及评分标准一、考核方式1.推拿手法操作:考生随机选择至少两种基本推拿手法,两人一组互相操作。
考官会就手法相关问题进行提问。
2.考核病种:共有13个病种,包括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腕关节扭伤、增生性膝关节炎、踝关节扭伤、胸胁屏伤、胸椎后关节紊乱、落枕、颈椎病、急性腰肌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手法操作考核要求一)摆动类手法1.滚法1)体位:患者体位应舒适,操作方便。
2)动作姿势:滚法是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
滚法的吸定点是小指掌指关节背侧,这点附着在一定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
3)操作要领: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摩擦、辗动或跳动。
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操作时要注意肩、臂尽可能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频率为100~120次/分。
4)操作时间:满1分钟以上。
2.揉法1)体位:患者体位应舒适,操作方便。
2)动作姿势: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两种。
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或手指指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轻柔缓和的摆动。
3)操作要领:揉动时一定要紧贴治疗部位,并要带动吸定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起作回旋动作。
操作时医生与患者皮肤之间不可有摩擦。
揉动的幅度不要太大。
操作时压力要适中,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一般速度每分钟为120~160次。
4)操作时间:满1分钟以上。
二)摩擦类手法1.摩法1)体位:患者体位应舒适,操作方便。
2)动作姿势:本法分为掌摩和指摩两种。
是用手掌掌面或食、中、环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形抚摩运动。
3)操作要领:用力要平稳、均匀,不急,不重,不可按压。
不带动皮下组织。
4)操作时间:满1分钟以上。
2.擦法1)体位:患者体位应舒适,操作方便。
推拿手法题库

推拿手法初赛范围1、滚法【操作】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半握空拳状,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指背着力于施术部位上。
肘关节屈曲约20°~40°左右,前臂主动施力,在无旋前圆肌参与的情况下,单纯进行推进摆动,带动腕关节做无尺、桡侧偏移的屈伸活动,使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节指背、掌关节背侧、指间关节背侧为滚动着力面,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地滚动。
【动作要领】1.肩关节放松下垂,肘关节自然屈曲约40°,上臂中段距胸壁一拳左右,腕关节放松,手指自然弯曲,不能过度屈曲或挺直。
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屈伸幅度应在120°左右(即前滚至极限时屈腕约80°,回滚至极限时伸腕约40°),使掌背部分得½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3.滚法对体表产生轻重交替的刺激,前滚和后滚是着力点轻重之比为3:1,即“滚三回一”。
【使用部位】颈项、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
【注意事项】1、在操作时应紧贴于治疗部位上滚动,不宜拖动或手背相对体表而空转,同时应尽量避免掌指关节的骨突部与背椎棘突或其他部位关节的骨突处猛烈撞击。
2、操作时常出现腕关节屈伸幅度不够,从而减少手背部的接触面积,使手法刺激过于生硬、不够柔和的错误术式,应尽可能增大腕关节的屈伸幅度。
2、揉法【操作】1.大鱼际揉法: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
大拇指内收,余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施术部位上。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轻缓柔和的上下。
左右或轻度的环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2.掌根揉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以掌根部附着于施术部位。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腕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揉法、滚法、拿法、摩法、按法

揉法、滚法、拿法、摩法、按法在临床按摩治疗时,应结合具体治疗部位和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法。
一般是遵循放松→治疗→结束的顺序。
先选择接触面积大的放松类手法,如滚、揉、拿等进行发送,在选择接触面积小的手法,如点、拨等,或关节运动类手法进行治疗,最后再选用叩击类手法结束。
揉法【操作手法】:揉法是用手指、手掌、前臂或肘等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
揉法常与按法相结合,在按压的基础上做环旋运动,增强了手法的深透性与作用层次。
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前臂揉法、掌根揉法、肘揉法。
【适用部位】:揉法轻柔缓和,刺激量中等,可用于全身各部位。
指揉法主要用于穴位等接触面较小处;掌揉法主要用于腰背、腹部等大面积平坦部位;鱼际揉法多用于头面部;掌根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主要用于肩背腰骶部。
【作用及适应症】:揉法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是常用的保健手法。
此法也可以缓解损伤部位的疼痛,,用于腹部则有条理肠胃功能的作用。
按揉穴位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起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滚法【操作手法】:手部呈圆锥样滚动,使产生的力通过小鱼际及手背尺侧,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依吸附及施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小鱼际滚法、掌指关节滚法等。
【适用部位】:滚法的接触面积大,压力大,主要用于颈、肩、腰、背及四肢肉较丰厚处。
【作用及适应症】:滚法所产生的力作用于肌肉层,在关节附近操作时,常配合关节的活动、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运动及神经系统疾病。
拿法【操作手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具体为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成钳形,捏并提起治疗部位,继而放松,一紧一松连贯地作用于治疗部位。
捏拿的方向要与肌腹垂直。
捏力可轻可重,形成“轻快”与“慢重”两种方式。
【适用部位】:拿法适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等肌肉丰厚处。
【作用及适应症】:轻拿法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痉挛,提高肌肉的兴奋度,消除疲劳,是保健时常用的手法。
重拿法,特别是在颈肩等人体上部,可祛风散寒、开窍明目,治疗颈项强病、风寒痹痛、肌肉酸痛、伤风感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28
27
丁氏滚法特点
滚法推拿流派是以丁氏滚法作为主治 手法来治疗疾病的推拿学术流派。
滚法推拿将独特的滚法与关节被动运 动结合操作,形成了自己的临床特色
擅长治疗软组织损伤、运动系统和神 经系统疾病。
2020/2/28
28
2020/2/28
7
米袋练习
2020/2/28
8
【动作要求】
吸定点(基本着力点)为小指掌指关节 背侧,来回滚动时均不能离开受术部位。
肘部为悬空支点,基本不动,不可大幅 度前后左右移动。
来回均应用力,不可单向用力形成撞击。 动作姿势可视应用需要而有所调整。
2020/2/28
9
姿势的调整
2020/2/28
4
【动作要领】
滚法是由腕关节的 伸屈运动和前臂的 旋转运动复合而成。
发力主要来自于肘 关节的主动屈伸。
来回都应用力。
频率120次~160 次/分钟。
2020/2/28
5
接触面
前滚时
后滚时
2020/2/28
6
吸定点:第五掌指关节背侧
(基本着力点)
悬空支点:肘部
4、手法操作精细化
5、滚法与关节被动运动操作的 有机结合
2020/2/谁? 滚法的频率是每分钟多少次? 滚法的吸定点(着力点)是什么部位? 滚法的主动肌群是什么? 滚法适用于哪些部位?
2020/2/28
32
思考题2
滚法推拿流派的学术特色是什么? 试述滚法操作与关节被动运动结合的
2020/2/28
25
丁氏滚法
滚法是滚法推拿的 主治手法。
丁季峰强调,滚法 操作时,手背和人 体体表应形成球面 接触,毫无棱角, 产生非常柔和舒适 的感觉。
2020/2/28
26
丁氏滚法推拿流派
后又在此基础上将滚法动作与关节被 动运动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风格,被同仁称之为“滚 法推拿”。
滚法与被动运动相结合
被动运动主要针对炎 症、粘连、软组织挛 缩、肌肉痉挛等引起 的关节功能障碍。但 操作不当,可能引起 剧烈疼痛及各种软组 织撕裂等不良影响。 丁季峰将滚法与被动 运动组合起来,以滚 法的解痉镇痛作用成 功地解决了关节被动
运动的负效应难题。
2020/2/28
29
被动运动的技巧
意义。
2020/2/28
33
【课后训练计划】
每天练习米袋滚法30分钟。 先左手扶持右手操作,右手不用力。 2~4天后正确动作基本定型,改为单
手训练。
2020/2/28
34
1979年、1982年分别晋升推拿科主任、主 任医师。
1985年起任推拿硕士生导师。 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推拿分卷》。
2020/2/28
23
原始的滚法
一指禅推拿流 派原来有一种 “滚法”,主 要是握拳后以 指间关节为接 触面滚动操作。
2020/2/28
24
丁氏滚法
丁季峰受这种“滚法”的启发,将接 触面改为手掌尺侧和手背,结合了一 指禅推法节律性的摆动,既增加了手 法作用力,提高了刺激量,又因加大 了手法接触面,和保持了节律性操作, 而更富于柔软性。
2020/2/28
17
手法测力仪
2020/2/28
18
2020/2/28
19
丁氏滚法推拿流派
滚法由丁季峰 始创于1939年
2020/2/28
20
学术源流
2020/2/28
21
丁季峰
(1914~ 1998.10)
为扬州一指禅 推拿世家的后 裔。
2020/2/28
22
丁季峰
丁季峰于1978年入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岳阳 医院推拿科任职。
推拿基本手法
丁氏滚 法
(Rolling)
姚斐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
2020/2/28
1
【定义】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以手 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上作来 回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
2020/2/28
2
2020/2/28
3
【动作定义】
用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受术 部位,以肘关节的主动屈伸带动 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使 小鱼际尺侧与手背尺侧半在受术 部位上作持续的来回滚动。
功效: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滑利关 节。
主治:以运动系统疾病和部分神经系 统疾病为主。
2020/2/28
12
滚斜方肌
2020/2/28
13
滚肩部
2020/2/28
14
滚股后部
2020/2/28
15
滚法与被动运动
2020/2/28
16
【研究进展】
丁氏滚法推拿不 同频率、力度和 作用时间对血液 动力学影响的实 验观察
被动运动与滚法的组 合操作有较高的技巧 性。丁季峰将其归结 为轻巧、短促、随发 随收,并认为在关节 被动运动操作中能否 恰当地控制运动幅度 和手法力量是决定治 疗成败和疗效高低的 关键。
2020/2/28
30
学术特色
1、倡导应用现代医学知识发展 推拿事业
2、辨证、辨经、辨病论治相结 合
3、治病必求其本
加力--接触部位:掌指关节为主 与受术部位的夹角:加大 上身前倾角度:加大
柔和--接触部位:手背桡侧为主 与受术部位的夹角:减小 上身前倾角度:减小
2020/2/28
10
【临床应用】
适用部位: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 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2020/2/28
11
特点:接触面积大,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