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人物描写一组导学案
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13人物描写一组教案1. 引言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13个不同的人物描写,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人物,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特征、情感和动机,同时学会将这些观察和描写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描写的重要性和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人物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表达能力。
3. 教学准备•纸笔或电子设备。
•13张人物图片或描述人物特征的文字材料。
4. 教学活动活动1: 观察和描述1.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张人物图片或文字描述人物特征。
2.要求学生观察图片或读完人物描述后,尽可能详细地写下他们对这个人物的印象,包括外貌、性格、情感等方面。
3.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描述。
活动2: 人物分析1.给出一组人物描写,包括13个不同类型的人物。
2.要求学生分析每个人物的特征、情感和动机。
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支持自己对于人物的分析。
活动3: 写作练习1.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人物描写或自己的观察,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形式,写一篇短文或短故事,描述这个人物的特征、情感和动机。
3.学生可以交流和互相评价彼此的写作作品。
5. 结束语本教案通过13人物描写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人物,学生能够提高对人物特征、情感和动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将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教案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部分,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方面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用更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物描写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物描写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将尝试仿写一段人物描写的文字,运用所学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
4.体会作者通过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5.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尝试仿写人物描写片段。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概念。人物描写是通过文字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具体的描绘,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知人物的特点。它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茎灯草》中对严监生的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这种描写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这一课,主要通过一组描写人物的短文,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也有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人物描写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仍然是他们的写作难点。
此外,学生对于不同人物描写手法的认识和运用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2.难点: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人物描写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物描写的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人物描写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人物描写一组,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教材中的人物描写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物描写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选取一个熟悉的人物,尝试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技巧进行写作。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互相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表现得相当积极,但部分学生在写作练习中仍显得有些吃力。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物描写一组》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观察过身边人的特点?”(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通过文字来描绘人物的特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阅读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三篇短文的内容,感受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2.人物描写手法: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写作实践:结合课文,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创作练习。
4.交流分享: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提高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掌握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到写作中,而有的学生则在如何将描写方法与实际写作结合上存在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对人物描写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然显得有些拘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人物描写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或者是担心自己的创作不被认可。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
-难点解析:学生在描写人物时,往往注重外在描写,忽略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教师需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对话、心理活动等方面,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3)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难点解析: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固定思维,难以创作出独特的人物形象。教师可通过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突破思维局限。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实践,提升学生运用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人物特点的能力。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发挥想象,创新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案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虽然能够运用人物描写方法,但情感表达不够丰富。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表达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情感融入写作中。
举例:课文中描述摔跤比赛时,“两人相互盯着,突然,小明猛地一跃,抱住了小刚的腰,小刚赶紧稳住脚跟,用力甩开小明。”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展现了比赛的紧张气氛。
(2)词汇学习:学生能掌握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成语,如“尴尬”、“精神抖擞”等,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举例: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成语“精神抖擞”描述人物状态,如“比赛开始了,他精神抖擞地走上了擂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人物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写作指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创作一篇以摔跤为主题的短文,表达出比赛的紧张、激烈氛围。
举例:学生通过写作实践,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出摔跤比赛中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
(1)细节描写:学生难以把握人物描写的细节,如如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具体描绘出人物形象。
突破方法:教师可通过举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到写作中。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集体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2024年1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集体备课教案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的1.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结合文章中的语句,体会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嘎、绊”等5个生字,会写“跤、搂”等8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4个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运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导人:同学们,我们以前在不同文章中学到过不同的人物,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回忆一下作者刻画这些人物形象时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继续了解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板书:人物描写一组)2.过渡:本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它们分别选自三本名著《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
这三个片段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塑造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特点鲜明,给人印象深刻。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朋友,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
(板书:摔跤)3.简介《小兵张嘎》及其作者徐光耀。
4.谈话引人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小胖墩儿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这个片段去了解他们。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13 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一. 教材分析《13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的《家》。
本课通过一组人物描写,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作家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体会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有所了解。
但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但对于通过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固然、截然不同”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描写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用心去体会,用笔去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描写手法,学会用心去观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人物形象。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谈论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
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通过描写手法展现人物形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朗读错误。
3.操练(10分钟)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找出朗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人物描写一组导学案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奚琨婷瞿慧商瑞【学习目标】1.会认“噶、绊”等12 个生字,会写“跤、搂”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学时(摔跤)学时目标1.会认“噶、绊”等5个生字,会写“搂、仗”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等词语。
2.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使用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趣味导入1.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意志坚强的刘伯承,勇武过人的武松,廉洁清正的方志敏⋯⋯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今天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并试着了解作者是怎样刻画出这样鲜明的人物形象的。
要求:回忆描写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用心感受上述人物形象与特点。
2.整体介绍:《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
今天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朋友。
3.简介《小兵张嘎》:《小兵张嘎》1961 年底发表,讲述了抗日小英雄张嘎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4.简介作者:徐光耀( 1925—),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少小灾星》《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乡亲们呐⋯⋯》《小兵张嘎》,短篇小说集《望日莲》《徐光耀小说选》,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忘不死的河》等。
要求:把上面蓝色字体先读一遍,再记录在课本上。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大声朗读课文第一个片段。
要求:大声朗读一遍课本70页,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查查字典。
初步感受文中人物特点。
点拨:精神抖擞(sǒu) 挠(n áo) 拽(zhu ài)2.词语解释(1)公鸡鹐qi ān架:指公鸡打架时,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的架势。
课文中是指小嘎子和胖墩儿已做好摔跤准备,就像两只即将争斗在一起的公鸡一样。
(2)精神抖擞: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
形容精神振奋。
(3)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4)惯手: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
(5)破绽:衣服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6)趁势:利用有利的形势(做某事);就势。
(7)仰面朝天: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要求:先把上面词语大声读一遍,再把不理解的词语意思记录在课本上。
三、研读“小嘎子”,体会特点。
读文: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把句子画出来,圈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
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语言描写)(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语言、动作。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胖墩儿的什么特点?点拨:①爽快、无所谓惧。
点拨:(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a.语言描写能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这样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b.语言的描写与动作、神态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品德、性格。
c.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等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鲜明。
)②动作敏捷——跳、退、闪、脱、叉(动作描写)要求:大声朗读上面句子,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心理描写)(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心理描写。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从“一向” “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等词语感受到小嘎子机智、灵活的特点。
)(3)小结:摔跤是由小嘎子提出来的,自然是他自认为能胜过胖墩儿的法宝,但他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 的胖墩儿。
于是,当胖墩儿提出“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的问题时,小嘎子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
表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要求:有感情朗读上面句子,读出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打架似的对起阵来。
(动作描写)(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动作)(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什么?(有气势,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怕谁。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心理活动、神态、动作描写)(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
)点拨: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
它能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更充实。
心理描写要求抓住人物的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小嘎子在和胖墩儿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他认为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 ,认为自己在身体的灵活程度上胜过胖墩儿,想巧胜对手,结果在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从“仿佛”一词不难看出他“很占了上风”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也是他摔跤失败的原因之一。
但是,从小嘎子摔跤时的“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又分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要求:朗读一遍上面句子,读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动作。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胖墩儿的什么?(从“塌、合、鼓” 这些动作描写中感受到小胖墩儿的沉着稳重,也能感受到他经验丰富。
)要求:大声朗读上面句子,读出小胖墩儿的沉着稳重。
四. 了解写法,学以致用。
1.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
这样的方法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要求:把上面语句大声读一遍,并感悟学习方法。
2.运用写法,以评促写。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
他们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的可爱与天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机灵、鬼点子多的性格特点。
其实我们也有这样的朋友,让我们找一找身边这些让人喜欢的朋友写一写吧。
要求:按照今天学习描写人物特点方法去试着写一段话。
五. 拓展阅读《小兵张嘎》要求:课下搜集并阅读。
第二学时(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学时目标】1.会认“铸、颧”等3个生字,会写“剃、腮”等3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挺脱、格局、杀进他的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车夫的性格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挺脱”是什么意思?(挺脱:强劲结实; 挺括舒展。
)2. 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幽默诙谐,具有较浓的北京韵味。
3.这篇文章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中的“他”指的就是祥子。
要求:把红色字体抄写在课本上。
二、精读肖像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1. 读课文,解决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
2.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祥子的,从中看出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学、勾画、批注。
)点拨:(1)“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
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 作者通过对祥子装束、体态、身段的素描,准确而真实地表现了祥子身体的健壮,性格的朴实、充满生气。
(体态、性格健壮、朴实、充满生气)(2)“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这部分课文通过祥子的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祥子的健壮、朴实、充满生气,从中也能感受到祥子的自豪和充满信心。
(装束、体态、性格健壮、朴实、充满生气)要求:大声朗读上面句子,读出祥子的健壮、朴实、充满生气,读出祥子的自豪和充满信心。
点拨:文章从装束、体态、体型、容貌等方面来对祥子进行外貌描写。
(3)“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这一段人物素描,几乎是没有任何修饰,却细腻逼真,如在目前。
(人物素描细腻逼真)点拨: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写时应有一定顺序。
(4)“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这段话通过对祥子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祥子的健壮、充满生气,从“结实硬棒”能看出他对自己体能的信心。
(体力、性格)(5)“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祥子比喻成了一棵树,生动形象地把祥子的性格特点及外貌特征展现于我们的眼前。